登飞来峰诗人写景的立足点在哪里

作者&投稿:石胃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登飞来峰中诗人前两句写景的目的是什么?~

《登飞来峰》诗人前两句写景的目的是为了衬托后两句。飞来山上千寻塔,闻说鸡鸣见日升。第一句表明了自己登山登得非常高。第二句写自己起的非常早。这两句写出了诗人朝气蓬勃状态。

这首诗的第一句,诗人用“千寻”这一夸张的词语,借写峰上古塔之高,写出自己的立足点之高。诗的第二句,巧妙地虚写出在高塔上看到的旭日东升的辉煌景象,表现了诗人朝气蓬勃、胸怀改革大志、对前途充满信心,成为全诗感情色彩的基调。诗的后两句承接前两句写景议论抒情,使诗歌既有生动的形象又有深刻的哲理。古人常有浮云蔽日、邪臣蔽贤的忧虑,而诗人却加上“不畏”二字。表现了诗人在政治上高瞻远瞩,不畏奸邪的勇气和决心。这两句是全诗的精华,蕴含着深刻的哲理:人不能只为眼前的利益,应该放眼大局和长远。在写作手法上,起句写飞来峰的地势。峰在杭州西湖灵隐寺前,而峰上更有千寻之塔,足见其高。此句极写登临之高险。承句写目极之辽远。承句用典,《玄中记》云:“桃都山有大树,曰桃都,枝相去三千里。上有天鸡,日初出照此木,天鸡即鸣,天下鸡皆随之。”以此验之,则“闻说鸡鸣见日升”七字,不仅言其目极万里,亦且言其声闻遐迩,颇具气势。虽是铺垫之笔,亦不可等闲视之,实景语中的高唱。且作者用事,深具匠心。如典故中“日初出照此木,天鸡即鸣”,本是“先日出,后天鸡鸣”,但王安石不说“闻说日升听鸡鸣”,而说“闻说鸡鸣见日升”,则是“先鸡鸣,后日升”。诗人用事,常有点化,此固不能以强求平仄,或用事失误目之,恐意有另指。

写景的立足点是写自己登临高处的感受,寄寓“站得高才能望得远”的哲理。

这与王之涣诗“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相似。这首诗与一般的登高诗不同。这首诗没有过多的写眼前之景,只写了塔高,前者表现一个政治变革家拨云见日、高瞻远瞩的思想境界和豪迈气概,后者表现要想取得更好的成绩,需要更加的努力的互勉或自励之意。

“不畏浮云遮望眼,只缘身在最高层。”与苏轼“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一脉相承,表现技法极为相似,王诗就肯定方面而言,比喻“掌握了正确的观点的方法,认识达到了一定的高度,就能透过现象看到本质,就不会被事物的假象迷惑。

”而苏轼是就否定方面而言的,比喻“人们之所以被事物的假象所迷惑,是因为没有全面、客观、正确地观察事物,认识事物。”两者都极具哲理性,常被用作座右铭。

原文

登飞来峰

北宋文学家、政治家王安石

飞来山上千寻塔,闻说鸡鸣见日升。

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

白话译文

飞来峰顶有座高耸入云的塔,听说鸡鸣时分可以看见旭日升起。不怕层层浮云遮住我那远眺的视野,只因为我站在飞来峰顶,登高望远心胸宽广。

扩展资料:

写出自己的立足点之高。第二句巧妙地虚写出在高塔上看到的旭日东升的辉煌景象,表现了诗人朝气蓬勃,对前途充满信心。诗的后两句承接前两句写景议论抒情,使诗歌既有生动的形象又有深刻的哲理。

古人常有浮云蔽日、邪臣蔽贤的忧虑,而诗人却加上“不畏”二字。表现了诗人在政治上高瞻远瞩,不畏奸邪的勇气和决心。

创作背景

宋仁宗皇祐二年(1050)夏,诗人王安石在浙江鄞县知县任满回江西临川故里时,途经杭州,写下此诗。是他初涉宦海之作。此时诗人只有三十岁,正值壮年,抱负不凡,正好借登飞来峰一抒胸臆,表达宽阔情怀,可看作实行新法的前奏。



描写春天的景色 《登飞来峰》(北宋)王安石 飞来山上千寻塔, 闻说鸡鸣见日升. 不畏浮云遮望眼, 自缘身在最高层. 飞来峰顶有座高耸入云的塔, 听说鸡鸣时分可以看见旭日升起. 不怕层层浮云遮住我那远眺的视野, 只因为我站在飞来峰顶,登高望远心胸宽广.这首诗的第一句,诗人用“千寻”这一夸张的词语,借写峰上古塔之高,写出自己的立足点之高.诗的第二句,巧妙地虚写出在高塔上看到的旭日东升的辉煌景象,表现了诗人朝气蓬勃、胸怀改革大志、对前途充满信心,成为全诗感情色彩的基调.诗的后两句承接前两句写景议论抒情,使诗歌既有生动的形象又有深刻的哲理.古人常有浮云蔽日、邪臣蔽贤的忧虑,而诗人却加上“不畏”二字.表现了诗人在政治上高瞻远瞩,不畏奸邪的勇气和决心.这两句是全诗的精华,蕴含着深刻的哲理:人不能只为眼前的利益,应该放眼大局和长远.

飞来凤世人写景的立足点在高山上


登飞来峰的诗意
《登飞来峰》飞来山上千寻塔,闻说鸡鸣见日升。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登飞来峰》的赏析 “飞来山上千寻塔,闻说鸡鸣见日升”是全诗的精华,借写峰上古塔之高,写出自己的立足点之高,表现了诗人朝气蓬勃、胸怀改革大志。诗的后两句“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写景议论抒情,...

王安石登飞来峰原文及赏析
诗人并进一步交代了“不畏”的原因,是因了“身在最高层”,高瞻远瞩,洞察奸邪之徒的鬼蜮技俩,也便无所畏惧了。王安石

登飞来峰这首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揭示了怎样的生活哲理?
《登飞来峰》所表达的情感:1、诗的第一句,诗人用“千寻”这一夸张的词语,借写峰上古塔之高,写出自己的立足点之高 2、诗的第二句,巧妙地虚写出在高塔上看到的旭日东升的辉煌景象,表现了诗人朝气蓬勃、胸怀改革大志、对前途充满信心,成为全诗感情色彩的基调。3、诗的后两句承接前两句写景议论抒情...

登飞来峰的作者是谁?
唐宋八大家”,有《王临川集》、《临川集拾遗》等存世。创作背景:宋仁宗皇祐二年(1050)夏,诗人王安石在浙江鄞县知县任满回江西临川故里时,途经杭州,写下此诗。是他初涉宦海之作。此时诗人只有三十岁,正值壮年,抱负不凡,正好借登飞来峰一抒胸臆,表达宽阔情怀,可看作实行新法的前奏。

登飞来峰①宋?王安石古诗的意思是什么?
首句写飞来峰和千寻塔的概貌。诗人用“千寻”这一夸张的词语,借写蜂上古塔之高。次句通过传说故事再写山之高,巧妙地虚写出在高塔上看到的旭日东升的辉煌景象,表现了诗人朝气蓬勃、胸怀改革大志、对前途充满信心,成为全诗感情色彩的基调。后两句承接前两句写景议论抒情,使诗歌既有生动的形象又有深刻...

登飞来峰的诗意‘
1、诗意 听说在飞来峰极高的塔上,鸡鸣时分可看到旭日初升。不怕浮云会遮住我的视线,只因为如今我身在最高层。2、原文 飞来山上千寻塔,闻说鸡鸣见日升。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3、作者 宋代王安石

登飞来峰,说说诗歌是怎样将写景,抒情,说理结合在一起的
这首诗歌,借景抒情,情景交融:借助飞来峰上的千丈高的古塔来抒发自己渴望登临塔顶,一览众山小的豪情壮志;又借景比喻一个做人的道理,就是借助登上古塔顶端说明:我是这样的感到寂寞因为我身处在最高的境界,无人可以和我相比!就这样三者有机结合在一起了!请参考。

登飞来峰诗句赏析 登飞来峰歌诗歌赏析
、这首诗中正面写飞来峰高的诗句是: 飞来山上千寻塔 ;侧面写飞来峰高的诗句是: 闻说鸡鸣见日升 。 2 、这首诗处处写景,又另有所指,如“浮云”既是实写眼前景,又比喻当时的保守势 力。诗中的“最高层” ,字面是指 千寻塔的最高层 ,实则指 政治上的最高决策层 。 3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

登飞来峰的文言文赏析
诗的后两句承接前两句写景议论抒情,使诗歌既有生动的形象又有深刻的哲理。古人常有浮云蔽日、邪臣蔽贤的忧虑,而诗人却加上“不畏”二字。 表现了诗人在政治上高瞻远瞩,不畏奸邪的勇气和决心。这两句是全诗的精华,蕴含着深刻的哲理:人不能只为眼前的利益,应该放眼大局和长远。 在写作手法上,起句写飞来峰的地...

《登飞来峰》正面描写“飞来峰高”的诗句有哪些?
《登飞来峰》正面描写“飞来峰高”的诗句是:飞来山上千寻塔,闻说鸡鸣见日升。飞来峰上有座高耸入云的塔,听别人说鸡鸣之时可见太阳从中升起,第一句以“千寻”一词借写古峰之高;第二句虚写在高塔上看到的旭日东升升之景反衬塔高。全文:《登飞来峰》宋代:王安石 飞来山上千寻塔,闻说鸡鸣见日升...

二七区17888976809: 登飞来峰诗人写景的立足点在哪里 -
秘许瑞芝: 写景的立足点是写自己登临高处的感受,寄寓“站得高才能望得远”的哲理. 这与王之涣诗“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相似.这首诗与一般的登高诗不同.这首诗没有过多的写眼前之景,只写了塔高,前者表现一个政治变革家拨云见日、高瞻...

二七区17888976809: 登飞来峰的赏析20字 -
秘许瑞芝: 《登飞来峰》反映了诗人为实现自己的政治抱负而勇往直前、无所畏惧的进取精神.2113诗的第一句,诗人用“千寻”这一夸张的词语5261,借写峰上古塔之高,写出自己的立足点之高.诗的第二句,巧妙地虚写出在高塔上看到的旭日东升的辉煌景象,表现了诗人朝气蓬勃、胸怀改4102革大志、对前途充满信心,成为全诗感情色彩的基调.诗的后两句承接前两句写景议论抒情,使1653诗歌既有生动的形象又有深刻的哲理.古版人常有浮云蔽日、邪臣蔽贤的忧虑,而诗人却加上“不畏”二字.表现了诗人在政治上高瞻远瞩,不畏奸邪的勇气和决心. 希望对你有帮助,望权采纳.

二七区17888976809: 登飞来峰赏析 -
秘许瑞芝: 这首诗的第一句,诗人用“千寻”这一夸张的词语,借写峰上古塔之高,写出自己的立足点之高.诗的第二句,巧妙地虚写出在高塔上看到的旭日东升的辉煌景象,表现了诗人朝气蓬勃、胸怀改革大志、对前途充满信心,成为全诗感情色彩的基...

二七区17888976809: 登飞来峰王安石飞来山上千寻塔,闻说鸡鸣见日升.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1)“浮云”在这里指___.(2)写景与抒怀相结合,是古代诗歌常用... -
秘许瑞芝:[答案] (1)“不畏浮云遮望眼”的意思是不怕层层浮云遮住我那远眺的视野.这里的浮云可以理解为一些消极的词语,如挫折、磨难、艰辛等. (2)“飞来山上千寻塔,闻说鸡鸣见日升”是写景,主要为后文的抒怀蓄势.“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

二七区17888976809: 登飞来峰 赏析 -
秘许瑞芝: 去百度文库,查看完整内容>内容来自用户:智拓法律王安石 飞来峰上千寻塔,闻说鸡鸣见日升. 不畏浮云遮望眼,只缘身在最高层.注释:【飞来峰】杭州西湖灵隐寺前灵鹫峰.传说东晋时印度高僧慧理以为它象天竺国的灵鹫山,并说“不...

二七区17888976809: 登飞来峰中诗人在前两句写景的目的是什么? -
秘许瑞芝: 这首诗的第一句,诗人用“千寻”这一夸张的词语,借写峰上古塔之高,写出自己的立足点之高.诗的第二句,巧妙地虚写出在高塔上看到的旭日东升的辉煌景象,表现了诗人朝气蓬勃、胸怀改革大志、对前途充满信心,成为全诗感情色彩的基...

二七区17888976809: 登飞来峰名句赏析思想感情 -
秘许瑞芝: 飞来山上千寻塔,闻说鸡鸣见日升:诗的第一句,诗人用“千寻”这一夸张的词语,借写峰上古塔之高,写出自己的立足点之高.诗的第二句,巧妙地虚写出在高塔上看到的旭日东升的辉煌景象,表现了诗人朝气蓬勃、胸怀改革大志、对前途充...

二七区17888976809: 古诗《登来飞峰》中心思想 -
秘许瑞芝: 《登飞来峰》是北宋文学家、政治家王安石创作的一首七言绝句.诗的第一句中写峰上古塔之高,写出自己的立足点之高.第二句巧妙地虚写出在高塔上看到的旭日东升的辉煌景象,表现了诗人朝气蓬勃,对前途充满信心.诗的后两句承接前两句写景议论抒情,使诗歌既有生动的形象又有深刻的哲理.古人常有浮云蔽日、邪臣蔽贤的忧虑,而诗人却加上“不畏”二字.表现了诗人在政治上高瞻远瞩,不畏奸邪的勇气和决心

二七区17888976809: (飞来峰) 我推荐这首诗的理由是 -
秘许瑞芝: 推荐理由:《登飞来峰》是北宋文学家、政治家王安石创作的一首七言绝句.诗的第一句中写峰上古塔之高,写出自己的立足点之高.第二句巧妙地虚写出在高塔上看到的旭日东升的辉煌景象,表现了诗人朝气蓬勃,对前途充满信心.诗的后两句承接前两句写景议论抒情,使诗歌既有生动的形象又有深刻的哲理.古人常有浮云蔽日、邪臣蔽贤的忧虑,而诗人却加上“不畏”二字.表现了诗人在政治上高瞻远瞩,不畏奸邪的勇气和决心.

二七区17888976809: 登飞来峰是托物言志的诗吗 -
秘许瑞芝: 这首诗不是托物言志,而是借景抒怀!《登飞来峰》是北宋文学家、政治家王安石创作的一首七言绝句.诗的第一句中写峰上古塔之高,写出自己的立足点之高.第二句巧妙地虚写出在高塔上看到的旭日东升的辉煌景象,表现了诗人朝气蓬勃,对前途充满信心.诗的后两句承接前两句写景议论抒情,使诗歌既有生动的形象又有深刻的哲理.古人常有浮云蔽日、邪臣蔽贤的忧虑,而诗人却加上“不畏”二字.表现了诗人在政治上高瞻远瞩,不畏奸邪的勇气和决心.敬请采纳!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