几个中国古代汉语的问题

作者&投稿:寸是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中国古汉语..~

众所周知,中国现代文学是从白话文学运动开始的,它是现代汉语的文学,语言形态的差异是区别现代文学与古代文学的一个重要特征,因此,从语言学和语言哲学的角度来研究“五四”,就成了中国现代文学研究的一种新可能。高玉的博士学位论文《现代汉语与中国现代文学》(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3年6月出版),正是从语言学和语言哲学的角度来重新评估五四新文化运动的历史功绩,代表了中国现代文学研究的较新成果,体现出中国现代文学研究的“语言学转向”。

五四文学运动是从语言变革入手的,胡适《文学改良刍议》中提出的“八事”有“五事”是纯语言问题,主张以白话代替文言,主张“有什么话,说什么话;话怎么说,就怎么写”,这是五四思想先驱者们一致的文学革命策略。五四文学运动中因此集结了太多的语言学问题,例如,为什么要用白话取代文言,文言的本质是什么,五四白话文的本质又是什么,现代白话与古代白话是什么关系,五四白话文运动与新文学运动乃至新文化运动有什么内在的联系,为什么从语言变革的角度入手,新文化运动才取得了巨大的成功,等等。高玉立足现代语言观,对这些问题都作了阐释。他在这部论著中分析道,五四时期胡适等人提倡的白话文是一种新的语言体系,它既不同于中国古代白话,也不同于当时的民间口语,它在语言的思想层面上深受西方语言的影响。它与中国古代白话和现代民间口语的区别不是文字上而是语言体系上。五四白话就是后来的“国语”,也即现在的现代汉语,它和古代汉语是同一文字系统,但却是两套语言体系。在语言工具层面上,古代汉语与现代汉语并无根本的差异,它们之间的根本差异在于语言作为思想思维和世界观的层面上。古代汉语体系决定了古代文化和文学的古代性物质,现代汉语体系决定了现代文化和文学的现代性特质。在以文言文为基本语言形式的古代汉语体系里,古代白话是作为工具性的语言存在的,而在现代汉语体系中,现代白话更多的是作为思想性的语言而存在的。五四白话文运动从语言变革入手,之所以取得了巨大的成功,是因为白话代替文言,不只是语言工具的替换,更是思想上的深刻革命。“语言是一个民族最深层的东西,不是涉及到民族的生存问题,不是迫不得已,这一根基是很难动摇的。”(29页)“某种意义上说,文化的定型正是语言的定型,文化的转型正是语言的转型。”(34页)所以“从发生学上来说,中国现代汉语形成了,中国现代文化就形成了,现代文化的现代性从根本上可以归结为现代语言的现代性。”(56页)

在重审五四白话文理论和胡适的白话文学观时,高玉敏锐地洞察到,尽管五四白话文运动极力主张的语言变革是一次重大的思想革命,但五四思想先驱者并没有明确意识到这一点,没有在理论上把它阐释清楚。他们源于传统的语言本质观,认为语言只是工具,是一种可以独立于思想的物质性外壳,因而没有也不可能把文学运动与语言变革的关系讲清楚。对于新文学为什么要用白话而不用文言,胡适的理由是很不充足的,有许多地方值得商榷。比如他说,“自从《三百篇》到于今,中国的文学凡是有一些价值有一些儿生命的,都是白话的,或是近于白话的”,这个结论就很有问题,不太符合文学史的事实。中国文学史上,优秀的白话文学固然很多,但优秀的文言作品更是数不胜数。再比如,胡适反复强调“今日之文言乃是一种半死的文字”、“今日之白话是一种活的语言”,这些论断也失之笼统和偏颇。文言文的“死”和白话文根本不是从“字”上来区分的。语言的死活从根本上取决于是否被使用,而是否被使用则从根本上取决于其思想是否合时宜。新文化运动之前,文言文是正统的语言,还在被广泛地使用,根本就不能说它是“死”的语言。可以说,新文学运动从语言变革入手是走对了路子,发动白话文运动是正确的,但胡适等人的理由并不是关键的,甚至于可以说是不正确的。文学观念的变更需要深刻的思想革命,而语言变革就是思想革命,“思想革命对五四新文学运动绝对是重要的,而思想革命并不像五四先驱者们所理解的是独立于语言之外的理论上可以独立运行的运动,它和语言运动是紧密结合在一起的,并没有语言之外的思想革命。”(153页)可见,五四新文化运动不是理论上的成功,而是事实上的胜利。五四白话文运动的理由只有从现代语言学和语言哲学的角度才能说清楚,只可惜五四先驱者受制于当时的语言学发展状况,无法将它讲清楚,而很长时间以来学术界受传统语言学关于语言工具观的影响,也未能将其中的道理揭示出来。高玉从现代语言学和语言哲学的观点出发,对五四白话文运动作出的新的阐释,从学理上凸现了五四新文化和新文学运动对于中国文化现代化和文学现代化的重大意义,加深了我们对于中国现代文学形态和本质特征的理解与认识。

翻译文学与中国现代文学的关系是极为密切的,翻译文学从语言系统到思想思维上直接影响到了中国现代文学的发生与发展。高玉从现代语言学和语言哲学的角度来理解翻译活动,提出了翻译本质“二层次”的理论观点,即技术层面和文化层面。在语言作为工具的层面上,翻译是技术问题;在语言作为思想本体的层面上,翻译是文化问题。他指出,一方面,借助翻译,西方文学以翻译文学的面目出现在中国文学舞台上,它从文学观念上影响了中国现代文学的形成与发展,它不仅输入了西方的富于逻辑的清晰的表达方式(语法或文法),同时还输入了新概念新术语和新范畴,这其实就是输入新思想。翻译对中国现代语言的影响不仅仅是增加了“形而下”的物质性词汇,更重要的是增加了“形而上”的思想性词汇。另一方面,西方文学翻译为汉语时,又受汉语及其汉语文化的制约从而中国化,也就是鲁迅所说的“归化”。翻译从根本上是外部力量,外力毕竟是外在的,它的作用主要限于动摇中国传统文化,它给中国古代文学输入了很多新质。西方文化和文学中的思想成果何时被中国所吸纳以及怎样被吸纳,还取决于中国文化和文学的现实土壤,取决于中国文学从外部到内部的种种环境和条件。通过对翻译文学与中国现代文学的互动关系的揭示,高玉事实上也挑明了中国现代文学与传统文学和西方文学之间的关系,中国现代文学受到了西方文学的深刻影响,但不是“全盘西化”的文学,也受到了传统文化和文学的制约,但已不是传统意义上的文学,而是属于现代中国的具有现代性特征的第三种文学。

学衡派是以新文化运动的反对派面目出现在中国历史舞台上的,新文化运动事实上的巨大胜利也就宣判了学衡派的失败,宣判了他们理论的不攻自破。很长时期以来,我们对学衡派的认识都存在很大偏误,甚至到了不与理解的程度。重新评定学衡派,给他们以恰当的历史地位是值得讨论的一个个案。高玉认为,学衡派在本质上是现代保守主义,但具有现代品格,是中国现代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学衡派与以林纾为代表的封建顽固派有质的差别,封建顽固派站在维护传统文化的立场上来反对整个中国现代文化和现代文学,而学衡派只是胡适、陈独秀等人所代表的新文化派和新文学派的反对派,他们并不是整个中国现代文化和现代文学的反对派。从学理上讲,学衡派“昌明国粹,融化新知”的主张似乎比新文化派的激进思想还要合理和公允,但他们的理论为什么没能被人们理解和接受呢?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他们对语言的不恰当认识和传达西方思想时所使用的文言表述方式。由于坚守文言文,学衡派在思想上不是超越了传统而是回归了传统,从而导致了自身的文化悲剧。

鲁迅的创作观念和文学实践对中国现代文学来说其意义是相当重要的,谈论中国现代文学的发生和现代文学观念的形成,无论如何都绕不开对鲁迅的文学思想和文学实践的考察与分析。在分析鲁迅的语言观与他的文学创作的关系时,高玉认识,鲁迅尽管没有系统学习和研究过语言学和语言哲学,但他凭借天才般的对语言的理解和运用能力,领悟到语言与思想之间的内在联系。鲁迅有着深厚的古典文学修养,但他反对“不读古书,白话是做不好”的观点,而且主张青年少读甚至不读古书。在文学创作中,鲁迅主要从语言作为工具的层面上借鉴了古文,也就是说,他主要是受了文言表达方式、修辞艺术、文字技巧的影响,而在思想层面上,他主要借鉴的是西方思想,是基于“拿来主义”主张的对西方现代文化的学习与移植。鲁迅早期也用文言进行过创作,鲁迅的文言作品显示出文化转型时期的中国文学的过渡性特征,即一方面试图借助西方思想和精神来破坏和反抗传统,另一方面因为使用了古代汉语的话语表述方式,语言的束缚使他的思想在根本上无法走出他想超越的中国传统,他的文言作品因而充满了矛盾与冲突的紧张感。直到写作《狂人日记》,鲁迅才彻底从这种矛盾与冲突中摆脱出来,完成了现代性的转变。鲁迅的转变代表了中国现代文学的现代转变,在这转变过程中,语言扮演着重要的角色,现代汉语代替古代汉语不只是语言形式的更换,而是思想思维的更新。现代汉语发生了,中国现代文学就决定性地发生了,中国文学的现代性才正式确立起来。

现代文学就是现代汉语文学,从语言学和语言哲学的角度来研究现代文学,这是中国现代文学研究的一个新的方向。从这样的角度出发,可以更为深刻地揭示出中国现代文学与传统文学、与西方文学的隐秘关系,也可以重新认识20世纪中国文学在文学理论建设和文学创作实践中的得与失、优点和不足、经验与教训,并为中国当代文学创作在如何吸收传统、如何借鉴西方、如何完善中国文学的现代性上提供有益的启示。

中国在古汉语的意思如下:
而汉语中的“中国”一词,最早指西周京畿地区,后演变为黄河流域黄河中下游的中原地区,中国以外则称为四夷,所谓“天子有道,守在四夷”。
中国是居天地之中者曰中国,四夷是居天地之偏者。 汉代始建蛮夷邱,并使汉字文化圈正式成型,南北朝建四夷馆,明代四夷馆,内分八馆,曰:鞑靼、女真、西番、西天、回回、百夷、高昌、缅甸。自近代的鸦片战争以来,中国作为东亚文化宗主的局势逐步被打破了。
中国一词最早见于西周初年的青铜器“何尊”铭文中的“余其宅兹中国,自之辟民”,同时又以“华夏”、“中华”、“中夏”、“中原”、“诸夏”、“诸华”、“神州”、“九州”、“海内”等的代称出现。
“华夏”一词最早见于周朝《尚书·周书·武成》,“华夏蛮貊,罔不率俾”。 《书经》曰:“冕服采装曰华,大国曰夏”。《尚书正义》注:“冕服华章曰华,大国曰夏”。
“华”,是指华丽、兴旺;也有说上古华、夏同音,本一字。《左传》曰:“中国有礼仪之大,故称夏;有服章之美,谓之华。”华是指汉服,夏指行周礼的大国,故中国有礼仪之邦、衣冠上国之美誉。

扩展资料
以先秦口语为基础形成的上古汉语书面语,以及后代以这种书面写成的作品。
一般认为上古的时候,口语与书面语十分接近。《诗》、《论语》等与上古的口语较为接近。秦汉以后,书面语与口语逐渐脱离。上古书面语定型以后,各代一直使用这种语言书写,唐宋明清的散文家就是用这种文言写作的。
古白话
古白话以北方话为基础形成的。
魏晋以后,某些作品中已经出现了一些口语化的文字,例如刘义庆的《世说新语》等。古白话的真正兴起是在唐宋,如唐代的变文,禅宗语录。宋代话本的出现标志古白话的正式形成。这些古白话是现代汉语的源头。
此外,吴语、闽语支(包括闽东语、闽南语等)、粤语和客家语素有语言化石之称 。甚至现今都保留着很多与古语相同的语法和发音。

盘桓:叠韵复音词。
希冀:叠韵复音词。
狼狈:同义复音词。
闺阁:双声复音词。
倜傥:双声复音词。
离奇:叠韵复音词。
蒲伏:叠韵复音词。
流离:双声复音词。
溉汲:同义复音词。

盘桓、离奇、蒲伏、希冀,叠韵复音词。
闺阁、倜傥、流离:双声复音词。
狼狈:同义复音词。
溉汲:同义复音词。

第一二句出自李密《陈情表》,盘桓,是指李密不敢推辞晋武帝叫他去做官的命令,犹豫不决。
狼狈,就是尴尬,不知所措的意思。

第四句出自司马迁《报任安书》,倜傥就是风流,有风采之意。


古代汉语的学习方法
前人是怎样研究古汉语并有些什么贡献呢?古汉语从它产生开始,就有人对它进行研究,但真正作为一问学问,还是从开始的。我国传统语文学有文字学、音韵学、训诂学,统称为“小学”。但在不同时期,有不同的侧重点。根据王力先生的说法,从汉代至清代,古汉语研究大致可分为三个阶段。从汉初到东晋末,是语义研究阶段,即...

古代汉语第五章语法(一)第二节代词
在上古汉语里,“其”不用于宾语的第三身代词是“之”。例如:① 越石父贤,在缧绁中。晏子出,遭之涂,解左骖赎之。(《管宴列传》)② 贾尚幼,后至不贺。子文问之。(《城濮之战》)充当双宾语中的近宾语和充当兼语式中的兼语,也是“之”的语法功能,这种功能是和“之”充当宾语的功能...

汉语文学常识
古代汉语课程内容包括:古汉语语音、语法、词汇、修辞、古书的标点、注解、翻译、古代文化常识。按时代和文体讲授先秦诸子的散文、韵文、唐宋诗词等文选,要求掌握一千多个常用词,掌握古汉语语音、语法知识,能阅读古代汉语文献。 中国古代文学(含作品选) 了解中国古代文学发展的历史及其规律,掌握中国古代文学基本理论和基础...

古汉语的入手研究
近600年来,汉语发展出了7个主要的地域方言:北方话、吴语、湘语、赣语、客家话、粤语、闽语。后六种方言主要集中于中国东南地区,它们都保留了很多古汉语的成分。“现在假设,南方方言保留隋唐旧音更多一些。”王弘治说。中古时期的古汉语有入声,入声读音短促。在普通话中,入声已经完全消失,但在粤语、吴语、闽南语中却...

问一个古代汉语的题!
你给个标点行不啊?这么断句很费劲啊。1、虞人以旌不至是因为无法戴皮冠见齐景公而没去,所以遭杀。2、志士因常年征战,希望死后能进棺材土葬,但是由于战场的无情,很多人被弃尸野外,埋的时候也无非是挖个大坑把尸体都埋进去,所以即使这样他们也不遗恨终生,勇士在战场上为了国家而尸首异处也是无怨...

古代汉语的认识和看法
英国科技史专家李约瑟曾列举了中国在一百多个方面对世界的贡献,并认为有许多古老的发明都源于中国,而所有这些都在我国古代的文物、典籍中得到印证。 (二)离开古代汉语,我们找不到回“家”的路。这句话对于中文系的学生来说,是感觉深刻的。比较文言和白话,我们都知道,文言是几千年历史文化的积淀,而白话总共还不到...

文言文演变
当人们使用“古代汉语”这个术语时,在不同的语境中赋予了它三个不同的含义:古代的汉语、上古汉语和文言.古代汉语首先是指“古代的汉语”.古人的口语,我们是听不到了,甲骨文,从甲骨文算起,这样的古代汉语大约有三千多年的历史.跟任何事物无不发展变化一样,语言也是不断发展变化的.三千多年来,汉语有了很大的变化...

汉语的古与今,区别和联系
现代汉语是从古代汉语、近代汉语发展而来的,换而言之,近代汉语是现代汉语的前身,古代汉语是现代汉语的渊源,近代、古代是汉语发展的两个重要阶段,有了这两个漫长而重要的发展阶段,才有现在的美妙而丰富的现代汉语。这句话指出了汉语的使用范围及对象。现代汉语有广义和狭义两种含义:狭义是指以北京语音为标准音、以北方...

秦朝以前,各诸侯国通用的语言是什么?
早期汉语的拼音系统为“读如某字”,即用相同或相似读音的字来标注别的字的读音。后来,汉语的拼音系统称为“反切”:用两个的汉字音韵合并,用前者的声母跟后者的韵母连在一起念。随著时代变化,古代音韵跟现代音韵差别不同。被采用的地区 因为中国古代国力鼎盛,所以影响邻近地区的民族采纳或者参考汉语...

文言文与现代汉语的区别
在我国古代,要表述同一件事,用口头语言及用书面语言来表述,是不同的,例如,想问某人是否吃饭了,用口头语言表述,是“吃饭了吗?”,而用书而语言进行表述,就是“饭否?”。 “饭否”就是文言文。我国的古代,所有的文章都是用书面语言写成的。 所以,现在我们一般将古文称为“文言文” 文言文是中国文化的瑰宝,古人...

诸暨市17383273151: 古代汉语的几个问题 -
蓝陈万汶: 世之所高,莫若黄帝 这里的“高”本来的形容词,有地位高,受人尊崇的意思,这里翻译话就把“高”翻译为尊崇,意思就是说世人所尊崇的人中,没有人能比的上黄帝的.这个所和者的结构因为我不是这方面专业的所以不大能解释的清楚,不敢乱说.“方”解释为好像“会”翻译为遇到,到了……时候

诸暨市17383273151: 有几个关于古代汉语的问题《康熙字典》把汉字分为二百一十四个部首,其划分部首的依据主要是( )A.小篆的结构 B.隶书的偏旁 C.楷书的偏旁 D.魏碑的偏... -
蓝陈万汶:[答案] 《康熙字典》把汉字分为二百一十四个部首,其划分部首的依据主要是( C ) A.小篆的结构 B.隶书的偏旁 C.楷书的偏旁 D.魏碑的偏旁 《现代汉语词典》所收汉字的编排方式是( A ) A.按照音序排列 B.按照部首排列 C.按照四角号码排列 D.按照笔...

诸暨市17383273151: 关于古代汉语的问题 -
蓝陈万汶: 刑天是人名 上天 天运 天大的事 “烈”指大火 “臭”指味道,中型词 “蜡”蜜蜂分泌的蜡 “小国寡民”的使动用法是:使得乡村变小,使得民众稀少

诸暨市17383273151: 关于古汉语的几个问题? -
蓝陈万汶: 1、学而时习之 “时” (名词作状语,为“随时、时时”之意,用来修饰“时”)2、温故而知新 “故” (形容词作名词,为“旧知识”之意,是温习的对象)3、温故而知新 “新” (形容词作名词,与2相反)4、五日三省吾身 “日“ (名词作状语,为“每天”的意思)5、见贤思齐焉 “贤” (形容词作名词,做“见”宾语,是指贤能的人)6、省略句:可以( 为 )师矣 人不知( 吾 )而不愠7、倒装句:仁以为己任.(宾语前置,原来的语序应为:)

诸暨市17383273151: 关于古代汉语的几个问题 -
蓝陈万汶: 1.连绵词又叫“联绵词”、“连绵字”.是双音节语素的一种.连绵词是由两个音节联缀成义而不能分割的词,它有两个字,但只有一个语素.连绵词不能拆开使用,很少的因修辞需要而分开(如“天翻...

诸暨市17383273151: 中国古汉语有许多缺陷但为什么有四大名著?中国古汉语有许多缺陷,比如单音词多,多义词多,没有语法,经常省略主语,没有拼音发音不准确,没有标... -
蓝陈万汶:[答案] 四大名著所存在的意义并不是在语言表达方式的.我想这点你应该赞同吧,所以它们不一定就能代表中国古代的语言. 另外你说“有许多外国人比如清朝的宣教士都曾说过中国人由于语言的先天不足,导致中国人思维混乱,无法用正确的语言表达自己...

诸暨市17383273151: 关于古代汉语方面一些的问题 -
蓝陈万汶: 中文最难修的是古代汉语,训诂、格律、音韵什么的,很复杂,但是我可以告诉你,古代汉语研究生很少人报名,甚至,有的招考单位招两个,也许只有一个人报名.大专院校也缺少古汉语老师的.不过,就业范围不宽.下面是一些书目,你可...

诸暨市17383273151: 关于古汉语的几个问题介宾结构后置和状语后置是同一概念吗?现代汉语的正常语序是什么?副词,介词我常混淆,怎么区别它们呢? -
蓝陈万汶:[答案] 个人认为介宾结构后置和状语后置不一样 状语包括介宾结构,所以导致范围就不同 现代汉语的句法有六种:主 谓 宾 定 状 补 一般是:(定语)主语+[状语]谓语+(定语)宾语 至于副词,介词等是词性的分类 副词为实词,而介词为虚词 副词用来形...

诸暨市17383273151: 关于古代汉语的两个问题
蓝陈万汶: 1.处置式是汉语的一种特殊语法结构,最早提出这一概念的是王力先生.王先生在《中国现代语法》中指出:“凡用助动同把目的位提到叙述词的前面,以表示一种处置者,叫做处置式”. 2.反复问句是现代汉语疑问句中的一种格式 (1)大家斟酌一个方儿,可用不可用,那时大爷再定夺. (97) (2)一家子骨内,说什么年轻不年轻的话.(103) (3)你吃饭不吃饭,到底老太太、太太跟前坐一会子.(176) (4)愿意不愿意,我们也不敢说.(238) 以上例句均出自<红楼梦>前80回

诸暨市17383273151: 古代汉语问题 -
蓝陈万汶: 1其南陵(主语),夏后皋之墓也(谓语).不虞君之涉吾地也(宾语从句). 2逢(谓语)丑父与君易位(宾语从句).(主语省略)3岂不谷是为?(宾语提前)先君之好是继(谓语). (主语省略)4邻之厚(...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