乌拉那拉·景娴的历史记载

作者&投稿:由油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历史上真有宜修皇后吗~

乌拉那拉·宜修的经历应该是大多借鉴的乾隆第二任皇后辉发那拉氏,与雍正的皇后没有相似之处。历史上的辉发那拉氏在乾隆为皇子时是侧福晋,因受到太后的喜爱,而在乾隆原配富察氏死后被封为皇后,但乾隆对辉发那拉氏感情并不深厚,生有两位皇子,皆不被乾隆喜爱。
乾隆三十年,辉发那拉氏在陪同乾隆南巡之际,因断发事件触怒乾隆,被秘密遣送回京,当即被没收所有册封的宝册,事后虽未被废,但待遇只等同于答应。
死后按皇贵妃礼下葬,实际却连皇贵妃的标准都没达到,不仅没有自己单独的墓室,甚至被塞进纯惠皇贵妃的地宫中成了陪葬。导致帝后反目的断发事件一直是个谜题,因事发突然,到底是什么原因致使皇后过激的剪断自己的头发一直缺少史料记载。
而剧中一直像白月光般的纯元皇后也与乾隆原配富察氏极为相似,乾隆对这位原配极其敬爱,一心要立皇后之子为太子,但其与乾隆所生两子皆早夭,富察氏因伤心过度,崩与南巡路上。死后倍享殊荣,一直被乾隆念念不忘,可以说乾隆对这位原配的思念也算是继后拉那拉氏的一根刺。
至于历史上雍正的皇后乌喇那拉氏,为人温和恭敬,在藩邸和宫廷生活近四十年,得以善终,并没有剧中那么曲折的经历。
其实《甄嬛传》本为架空,改编到雍正朝之后不得不对各位角色进行对号入座,但雍正的后宫人数并不丰富,知名的宫妃几乎没有,远没有乾隆的后宫来的精彩,所以可能为此进行了一系列的张冠李戴和拼接。
包括甄嬛所对应的那位乾隆生母钮祜禄氏,其实经历也很简单,只因儿子为皇帝,享尽一生永华富贵,可算是古代宫廷中难得的幸运女子。

扩展资料乌拉那拉·宜修,电视剧《甄嬛传》女主角之一,由蔡少芬饰演;续集《如懿传》重要角色之一,由陈冲饰演;宜修是雍正继位后所册封的第二位皇后,纯元皇后的异母庶妹、孝恭仁太后的表侄女、乾隆娴妃的表姑母。
宜修颇通医术,爱书法。曾经有过生育,但在雍正还未登基前便夭折了。表面母仪天下,内心阴险毒辣,私下控制并仇视任何怀有龙种的嫔妃。因膝下无子,故设计齐妃自尽,如愿成为三阿哥弘时养母。
在一次皇后和甄嬛的对话中,甄嬛利用胎儿流产的计谋陷害皇后,然后以胧月公主作伪证,令皇后百口莫辩,并且从景仁宫大太监江福海口中得知宜修皇后当年杀死纯元皇后的事情,雍正本欲废后,但碍于纯元皇后遗言和孝恭仁太后遗诏而不得废后,只得下旨禁足于景仁宫且立下“死生不复相见”的誓言。
新帝乾隆继位当日,甄嬛前去景仁宫探视宜修,并告知将谨遵先帝及孝恭仁太后遗诏,宜修至死皆为“皇后”,不能晋封为母后皇太后。又因先帝旨意(死生不复相见),故死后只能葬入妃陵。宜修之后心悸暴毙,死不瞑目。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乌拉那拉·宜修(电视剧《甄嬛传》人物)

雍正在位时,把她赐给弘历当侧福晋。弘历即位后封她为娴妃。乾隆十年正月二十三日被封为娴贵妃。乾隆十三年三月孝贤皇后富察氏死后,中宫之位悬缺。当时弘历三十八岁,正值中年,崇庆皇太后钮祜禄氏对于后宫无皇后之事相当关心,见娴贵妃端庄惠下,有母仪之风,劝皇上立娴贵妃为皇后。乾隆因与孝贤皇后婚配多年,感情深厚,乾隆觉得孝贤皇后刚去世不久,尚在大丧期间就册立新后,于心不忍,但为了不违背皇太后的旨意,他采取了一个折衷办法,先在乾隆十三年七月把娴贵妃晋封为皇贵妃,摄六宫事(即代替皇后掌管六宫大小事务),暂代行皇后职务,等到孝贤皇后的丧期过后,于乾隆十五年八月初二日正式将其册立为新皇后。册立礼刚举行过半个月,那拉皇后就陪着皇帝展谒祖陵、西巡嵩洛、五台山进香,又下江南巡视。那拉氏春风得意,荣耀非常。乾隆十七年,生皇十二子永璂,次年生皇五女,当时的那拉氏皇恩优渥,倍受宠幸。无论是正史还是野史,都没有留下乌拉那拉的名字,入关后,清政府吸收汉人文化,表示某后某妃的姓名也只是用某某氏来代替,如富察氏,不会把女子记载下来,除了清政府早期的几位后妃还能留下自己名字,后来的后妃都只记载姓氏,不会记载闺名,那拉氏的名字自然也没有被记载,景娴出自于某篇网络同人小说。不过那拉氏的名字不可能有“娴”字,不可能把女子的闺名中的字用在封号上。

乌拉那拉·景娴是小说中虚构的名字,原型为乾隆继皇后乌喇那拉氏,清史稿后妃列传中记其为皇后乌喇那拉氏,真名无可考,满洲镶黄旗人,佐领那尔布之女,生于康熙五十七年(1718年)二月初十日,比乾隆小七岁。

史籍记载

《清史稿·列传一·后妃》记载:

皇后,乌喇纳喇氏,佐领那尔布女。后事高宗潜邸,为侧室福晋。乾隆二年,封娴妃。十年,进贵妃。孝贤皇后崩,进皇贵妃,摄六宫事。十五年,册为皇后。三十年,从上南巡,至杭州,忤上旨,后剪发,上益不怿,令后先还京师。

三十一年七月甲午,崩。上方幸木兰,命丧仪视皇贵妃。自是遂不复立皇后。子二,永璂、永璟。女一,殇。

四十三年,上东巡,有金从善者,上书,首及建储,次为立后。上因谕曰:“那拉氏本朕青宫时皇考所赐侧室福晋,孝贤皇后崩后,循序进皇贵妃。越三年,立为后。其后自获过愆,朕优容如故。国俗忌剪发,而竟悍然不顾,朕犹包含不行废斥。

后以病薨,止令减其仪文,并未削其位号。朕处此仁至义尽,况自是不复继立皇后。从善乃欲朕下诏罪己,朕有何罪当自责乎?从善又请立后,朕春秋六十有八,岂有复册中宫之理?”下行在王大臣议从善罪,坐斩。

《清史稿·卷二百二十一·列传八》记载:

高宗十七子:孝贤纯皇后生端慧太子永琏、哲亲王永琮,皇后乌喇纳喇氏生贝勒永璂、永璟,孝仪纯皇后生永璐、仁宗、第十六子、庆僖亲王永璘,纯惠皇贵妃苏佳氏生循郡王永璋、质庄亲王永瑢,哲悯皇贵妃富察氏生定安亲王永璜,淑嘉皇贵妃金佳氏生履端亲王永珹、仪慎亲王永璇、第九子、成哲亲王永瑆,愉贵妃珂里叶特氏生荣纯亲王永琪,舒妃叶赫纳喇氏生第十子。

永〈革出〉为履懿亲王允祹后,永瑢出为慎靖郡王允禧后。永璟、永璐、第九子、第十子、第十六子皆殇,无封。

《清高宗实录》

乾隆帝册封庶妃辉发那拉氏为娴妃册文:

命协办大学士礼部尚书三泰为正使。内阁学士岱奇为副使。持节。册封庶妃辉发那拉氏为娴妃。册文曰。朕惟教始宫闱。式重柔嘉之范。德昭珩佩。聿资翊赞之功。锡以纶言。光兹懿典。尔庶妃辉发那拉氏、持躬淑慎。赋性安和。

早着令仪。每恪恭而奉职勤修内则。恒谦顺以居心。兹仰承皇太后慈谕。以册印封尔为娴妃。尔其祗膺巽命。荷庆泽于方来。懋赞坤仪。衍鸿休于有永。钦哉。 

乾隆帝晋封娴妃辉发那拉氏为娴贵妃册文:

命大学士史贻直为正使。礼部右侍郎觉罗勒尔森为副使。持节、册封娴妃那拉氏为贵妃。册文曰。朕惟化起璇闺。克佐肃雝之范。劳襄椒掖。聿彰淑慎之声。爰考彝章。式颁纶綍。咨尔娴妃那拉氏。性生婉顺。质赋柔嘉秉德罔愆。

协珩璜之矩度。服勤有素。膺褕翟之光荣。兹仰承皇太后慈谕。以册宝封尔为贵妃。尔其益懋温恭。尚祗承夫休命。弥怀谦抑。庶永集乎繁禧。钦哉。

乾隆十三年七月

谕、朕躬揽万几。勤劳宵旰。宫闱内政。全资孝贤皇后综理。皇后上侍圣母皇太后。承欢朝夕。纯孝性成。而治事精详。轻重得体。自妃嫔以至宫人。无不奉法感恩。心悦诚服。十余年来。朕之得以专心国事。有余暇以从容册府者。皇后之助也。兹奉皇太后懿旨。皇后母仪天下。

犹天地之相成。日月之继照。皇帝春秋鼎盛。内治需人。娴贵妃那拉氏、系皇考向日所赐侧室妃。人亦端庄惠下。应效法圣祖成规。即以娴贵妃那拉氏继体坤宁。予心乃慰。即皇帝心有不忍。亦应于皇帝四十岁大庆之先。时已过二十七月之期矣。举行吉礼。佳儿佳妇。行礼慈宁。始惬予怀也。钦此。

朕以二十余年伉俪之情。恩深谊挚。遽行册立。于心实所不忍。即过二十七月。于心犹以为速。但思皇后大事。上轸圣母怀思。久而弥笃。岁时令节。以及定省温凊。朕虽率诸妃嫔、及诸孙、问安左右。而中宫虚位。必有顾之而怆然者。固宜亟承慈命。以慰圣心。且嫔嫱内侍。

掖庭之奉职待理者甚众。不可散而无统。至王妃命妇等、皆有应行典礼。允旷不举。亦于礼制未协。册立既不忍举行。可姑从权制。考之明太祖淑妃李氏宁妃郭氏、相继摄六宫事。国朝顺治十三年、册立皇贵妃。皇曾祖世祖章皇帝升殿命使翼日颁诏天下。典至崇重。今应仿效前规。

册命娴贵妃那拉氏为皇贵妃。摄六宫事。于以整肃壸仪。上奉圣母。襄助朕躬。端模范而迓休祥。顺成内治。有厚望焉。所有应行典礼。大学士会同礼部、内务府、详议具奏。寻议、恭查皇贵妃册封大典。王妃命妇行礼。已有成例。惟贵妃行礼之处。外廷无案可稽。但皇贵妃摄行六宫事。

二十七月后即正位中宫。既统理内政。体制自宜尊崇。贵妃亦应一体行礼。所有册封礼仪应前期一日。遣官祭告太庙。奉先殿告祭礼。上亲诣举行。届期设卤簿仪仗、中和韶乐。上御太和殿阅册宝。大学士等、捧节授持节使。持节使随册宝亭、至景运门授内监。皇贵妃具礼服恭迎。

宣受如仪。次日上率王以下文武官员、诣皇太后宫行礼。礼毕。皇贵妃率贵妃以下、公主、王妃、命妇、行礼。上御太和殿受贺。颁诏天下。嗣后遇三大节。及庆贺大典。三品以上大臣官员、进笺庆贺。及每岁行亲蚕礼。应照例举行。得旨、依议册封典礼。著于明年三月后举行。其亲蚕礼。俟正位中宫后。该部照例奏请。

乾隆十四年四月

辛巳。以册封皇贵妃摄六宫事、并册封贵妃、令妃、舒妃、婉嫔、遣官祭告太庙后殿。奉先殿。

壬午。上御太和殿宣制。命大学士来保为正使。礼部尚书海望为副使。持节、册封娴贵妃那拉氏为皇贵妃摄六宫事。册文曰。朕惟基化必资于内治。宫庭之模范当崇。从宜适协于成规。名位之优隆惟允。稽徽章而具在。重慈命之钦承。咨尔娴贵妃那拉氏、早毓名门。素娴内则。赐从潜邸。

久昭婉顺之仪。晋锡荣封。克佐肃雍之化。端庄表度。锵雅韵于珩璜。恪谨持躬。着芳规于翟舀。兹以坤宁之虚位。屡烦圣母之萦怀。选继体于后宫。时加注意。命嗣音于椒殿。每切谕言。朕曲体圣衷。追踪家法。虽母仪俪极。事有待于将来。而阃职总持。典宜隆于此日。恭奉皇太后慈命。

以册宝封尔为皇贵妃摄六宫事。尔其只承懿训。益懋壸仪。奉长乐之春晖。勖夏凊冬温之节。统掖庭之内政。赞宵衣旰食之勤。端令范以率先。顺成是望。迓鸿庥而受祉。福履方绥。敬绍前徽。用光显命。钦哉。

乾隆十五年七月

壬子。谕、朕恭奉皇太后懿旨。皇贵妃摄六宫事那拉氏、孝谨成性。德著椒涂。乾隆十三年。值孝贤皇后大事。内治需贤。即谕皇帝、宜敬循祖制。以娴贵妃那拉氏继体坤宁。皇帝秉礼准情。不忍遽行册立。粤从权制。册命娴贵妃那拉氏为皇贵妃。摄事六宫。阅今三载。嫔嫱效职。壸政茂脩。

兹逢皇帝四十大庆。所当举行册立皇后典礼。以惬予怀。以符成命。钦此。朕惟宫庭为基化之原。人伦攸始。皇贵妃摄六宫事那拉氏、自皇考时。赐朕为侧室妃。二十余年以来。持躬淑慎。礼教夙娴。暨乎综理内政。恩洽彤闱。用克仰副皇太后端庄惠下之懿训。允足母仪天下。既臻即吉之期。

宜正中宫之位。敬遵慈命。载考彝章。册命皇贵妃摄六宫事那拉氏为皇后。于以承欢圣母。佐孝养于萱闱。协赞坤仪。储嘉祥于兰掖。所有应行典礼。大学士会同礼部、内务府、详议以闻。

大学士公傅恒等奏、册立典礼。择于八月初二日举行。臣等酌拟于本日恭上皇太后奏书。初三日恭上加上皇太后徽号册宝。其中典礼繁重。应否统于初四日合颁恩诏。得旨、依议。恩诏著合为一道颁发

乙卯。中元节。上诣。安佑宫行礼。

谕、朕恭承慈命。继册中宫。庆典既成。礼宜躬率皇后。祗谒先陵。以展孝忱。以资福佑。兹于八月十七日、自京师启程。恭诣景陵行礼。旋由海子、西至泰陵行礼毕。取道保阳。巡幸豫省。所有应行典礼。所司敬谨豫备。

八月

乾隆十五年。庚午。八月。辛未朔。以册立皇后。遣官告祭天。地。社稷。太庙后殿。奉先殿。

壬申。以加上皇太后徽号。遣官告祭天。地。社稷。太庙后殿。奉先殿。

上御太和殿宣制。命大学士公傅恒为正使。大学士史贻直、为副使。持节赍册、宝册立摄六宫事皇贵妃那拉氏为皇后。册文曰。朕惟乾始必赖乎坤成健顺之功以备。外治恒资于内职。家邦之化斯隆。惟中阃之久虚。宜鸿仪之肇举。爰稽茂典用协彝章咨尔摄六宫事皇贵妃那拉氏。秀毓名门。

祥钟世德。早从潜邸。含章而懋着芳型。晋锡荣封。受祉而克娴内则。噙躬淑慎洵堪继美于兰帏。秉德温恭。信可嗣音于椒殿往者统六宫而摄职。从宜一准前规。今兹阅三载而届期。成礼式遵慈谕。恭奉崇庆慈宣康惠皇太后命。以金册金宝立尔为皇后。尔其只承懿训。表正掖庭。

虔修温凊之仪。洽观心于长乐。勉效苹蘩之职。端礼法于深宫。逮螽斯樛木之仁恩。永绥后福。覃茧馆鞠衣之德教。敬绍前徽。显命有光。鸿庥滋至钦哉。

恭上皇太后奏书。上礼服。于中和殿恭阅奏书后。出。升舆。由右翼门至永康左门。降舆。大学士捧奏书。由中路前行。至慈宁门下。上由东阶升。至门下东旁立。皇太后礼服。升慈宁宫座。仪驾全设。中和韶乐作。上诣正中拜位。

跪。太学士捧奏书。在左旁跪进。上受奏书。恭献。授右旁大学士跪接。置正中黄案上。宣读官捧起。跪宣奏书讫。上九拜礼成。

癸酉。以册立皇后礼成。皇太后升慈宁宫座。上率王以下、文武大臣、行庆贺礼。众官俱于午门外行礼。上御太和殿。王以下、文武大臣、官员、行庆贺礼。

午时。恭上皇太后徽号册宝。上礼服。于太和殿恭阅册宝。奉安彩亭上。前行。上升舆随后。由右翼门、至永康左门。降舆行。至慈宁门外。东旁立。册宝设正中黄案上。皇太后礼服。升慈宁宫座。仪驾全设。中和韶乐作。上诣正中拜位。

跪。左旁大学士捧册宝。依次跪进。上受。恭献。授右旁大学士跪接。置正中黄案上。宣册官、宣宝官、跪宣册宝讫。上九拜。礼成。

甲戌。以加上徽号礼成。皇太后升慈宁宫座。上率王以下、文武大臣、行庆贺礼。众官于午门外行礼。上御太和殿。王以下、文武大臣、官员、行庆贺礼。

以册立皇后、加上皇太后徽号礼成。颁诏天下。

丙戌。吏部议奏、太仆寺卿熊学鹏、查马规避。应照例革职。该员曾有革职留任处分。应革任。少卿卫廷璞、随同陈奏。应降四级调用。从之。皇后之父讷尔布、追封为一等公。遣官致祭。造坟立碑如例。妻封为公妻一品夫人。以其孙讷苏肯袭一等侯。

丁亥。上奉皇太后谒陵。巡幸嵩洛。车驾发京师。

诣皇太后行宫问安。

是日、驻跸烟郊行宫。

乾隆三十一年七月

谕、据留京办事王大臣奏、皇后于本月十四日未时薨逝。皇后自册立以来。尚无失德。去年春。朕恭奉皇太后巡幸江浙。正承欢洽庆之时。皇后性忽改常。于皇太后前。不能恪尽孝道。比至杭州。则举动尤乖正理。迹类疯迷。因令先程回京。在宫调摄。经今一载余。病势日剧。遂尔奄逝。

此实皇后福分浅薄。不能仰承圣母慈眷。长受朕恩礼所致。若论其行事乖违。即予以废黜。亦理所当然。朕仍存其名号。已为格外优容。但饰终典礼。不便复循孝贤皇后大事办理。所有丧仪。止可照皇贵妃例行。交内务府大臣承办。着将此宣谕中外知之。

谕曰、御史李玉鸣奏、内务府办理皇后丧仪。其上坟满月。各衙门应有照例齐集之处。今并未闻有传知是否遗漏等语。实属丧心病狂。去岁皇后一事。天下人所共知共闻。今病久奄逝。仍存其名号。照皇贵妃丧仪。交内务府办理。已属朕格外优恩。前降谕旨甚明。李玉鸣非不深知。

乃巧为援引会典。谓内务府办理未周。其意不过以仿照皇贵妃之例。犹以为未足。而又不敢明言。故为隐跃其辞。妄行渎扰。其居心诈悖。实不可问。李玉鸣着革职锁拏。发往伊犁。并将此晓谕中外知之

乾隆四十三年九月

乙未。谕本日有锦县生员金从善、于御道旁。进递呈词。条陈四事。狂诞悖逆。为从来所未有。观其首以建储为请。盖妄思彼言一出。便可为他日邀功之具而敢于蔑视王章。情实可恶。即以此事而论。康熙年间。未尝不立皇太子。乃因情性乖张。群小复从而蛊惑。遂致屡生事端。

幸而皇祖洞烛其情。再立再废。国家得以乂安。使理密亲王、及弘晳父子。相继嗣位。岂我大清宗社臣民之福乎。至所云立太子。可杜分门别户之嫌。尤为大谬。不知有太子然后有门户。盖众人见神器有属。其庸碌者。必豫为献媚逢迎。桀黠者。且隐图设机构陷。往牒昭然可鉴。若不立储。

则同系皇子。并无分别。即有憸邪之辈。又孰从而依附觊觎乎。我皇祖有鉴于前事。自理密亲王既废。不复建储。迨康熙六十一年十一月。皇祖龙驭上宾。皇考绍膺大宝。内上帖然。我皇考效法前徽。亦不立储位。唯于雍正元年。亲书朕名。缄藏于乾清宫正大光明扁内。并不明降谕旨。

及雍正十三年八月。皇考升遐。遵向谕敬启御函。朕即缵承洪绪。彼时人情亦甚辑宁。此即不建储之益。固天下臣民所共见共闻者也。朕登极之初。恪遵家法。以皇次子为孝贤皇后所出。人亦贵重端良。曾书其名。立为皇太子。亦藏于正大光明扁内。未几薨逝。因追谥为端慧皇太子。

其旨亦即彻去。不复再立。且皇七子亦皇后所出。又复逾年悼殇。若以次序论。则当及于皇长子。既弗克永年。而以才质论。则当及于皇五子。亦旋因病逝。设如古制之继建元良。则朕在位而国储四殒。尚复成何事体乎。然此等大事。朕未尝不计及也。曾于乾隆三十八年冬。密书封识。

并以此意、谕知军机大臣。但遵皇考旧例。不明示以所定何人。盖不肯显露端倪。使群情有所窥伺。此正朕善于维持爱护之深心也。然是年冬至南郊大祀。即令诸皇子在坛侍仪观礼。朕曾以所定皇子之名。默祷上帝。以所定之子若贤。能承大清基业。则祈昊苍眷估。俾得有成。

苦其人弗克负荷。则速夺其算。毋误国家重大之任。予亦可另行选择。此朕告天之语。岂能饰词以欺人乎。是朕虽未明诏立储。实与立储无异。但不欲似前代之务虚名而滋流弊耳。而该逆犯乃以为大清不宜立太子。岂以不正之运自待耶。此何言乎。尤为大逆不道。我朝得天下之正。

实非汉唐宋明所可比。而该逆犯竟敢目为不正。其心显然存内外之见。肆其狂吠。非惟诋斥朕躬。并且干犯列祖。该逆犯身列青衿。自其高曾以来。皆本朝臣仆。食毛践土。百有余年。况其父曾为知县。乃敢悖逆若此。虽夷其三族。亦岂足蔽辜乎。朕每论自昔为建储之请者。大率自为身谋。

即年已老耄。亦为其子孙计。明执古礼、以博正人之名。隐挟私见、以图一已之利。若而人者。实无足取。即今时诸臣中。亦未必无存此见者。但如逆犯所云以不正之运自待。明肆诋毁。则实称罕见之鬼蜮耳。总之建储与封建井田相似。封建井田。不可行于后世。建储亦何独不然。

至所称、立后一事。更属妄延。乾隆十三年。孝贤皇后崩逝时。因那拉氏、本系朕青宫时。皇考所赐之侧室福晋。位次相当。遂奏闻圣母皇太后。册为皇贵妃、摄六宫事。又越三年。乃册立为后。其后自获过愆。朕仍优容如故。乃至自行翦发。则国俗所最忌者。而彼竟悍然不顾。

然朕犹曲予包含。不行废斥。后因病薨逝。只令减其仪文。并未降明旨。削其位号。朕处此事。实为仁至义尽。且其立也。循序而进。并非以爱选色升。及其后自蹈非理。更非因色衰爱弛。况自此不复继立皇后。朕心事光明正大如此。洵可上对天祖。下对臣民。天下后世。又何从訾议乎。

该逆犯乃欲朕下罪已之诏。朕有何罪而当下诏自责乎。逆犯又请复立后。朕春秋六十有八。岂有复册中宫之理。况现在妃嫔中。既无克当斯位之人。若别为选立。则在朝满洲大臣。及蒙古扎萨克诸王公。皆朕儿孙辈行。其女更属卑幼。岂可与朕相匹而膺尊号乎。此更可笑。不足论矣。

至所称、讷谏一节。朕自临御以来。凡臣工条奏。果有益于国计民生者。无不即为采纳。或下部议行。从无拒谏之事。若各省水旱偏灾。皆朕于督抚等奏报晴雨摺。或咨之奉差入觐之人。稍遇雨旸失调。无不先事邮询。严饬封疆大臣。实力妥办。多方赈恤。并未有臣下陈奏。朕转拒而不听者。

即或内外大臣。如有不公不法之事。原许诸臣劾奏。朕察核果实。无难立治所劾大臣之罪。又何尝有如明季言官。弹劾大臣。因而得祸者乎。若胜国宦官宫妾。窃揽大权。擅作威福者。今日实无其事。科道更何从白简从事。亦何待朕之拒绝乎。又所请施德一事。朕践阼至今四十三年。

曾普免天下钱粮三次。普免漕粮一次。而灾赈之需。动辄数百万。且如今年豫省水灾。截漕三十万。发帑百余万。此尤近事之可徵者。即以奉天一省而论。今岁既当轮免之年。复以巡幸盛京。特蠲明年正赋。恩德之及民。不为不厚。而该逆犯何尚敢于妄逞横议耶。此等逆犯。

实属罪大恶极。昔曾静尚属远居湖南。不料陪都根本重地。俗朴风淳。乃有如此悖逆之徒。实为意想所无。着行在大学士九卿、会同严审定拟具奏。

扩展资料

突然失宠

乾隆三十年正月,那拉皇后陪乾隆皇帝第四次南巡。这次南巡成了那拉皇后命运的转折点,南巡初期,一切都很正常,在途中,皇帝还为她庆祝四十八岁千秋。闰二月十八日,他们来到杭州,在风景秀丽的“蕉石鸣琴”进早膳时,皇帝还赏赐给皇后许多膳品。

但到了当天晚上进晚膳时,皇后就没有再露面,陪着皇帝进晚膳的只有令贵妃魏佳氏、庆恭皇贵妃陆氏、容妃和卓氏,此后,皇后再也没有露过面,后来才知道,在闰二月十八日那天,乾隆派额驸福隆安把皇后由水路送回京师,南巡结束,回到京师不久。

即下令收回皇后手中的四份册宝,即皇后一份、皇贵妃一份、娴贵妃一份、娴妃一份,裁减了她手下的部份佣人,到了七月份,那拉皇后手下只剩两名宫女,按清宫制度,只有常在才有两名宫女,第二年七月十四日,那拉氏默默离开人世,终年四十九岁,乾隆同时传旨,命命丧葬仪式下降一级,即等同于皇贵妃的的制度举行,当年九月二十八日葬入裕陵妃园寝。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乌拉那拉景娴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继皇后乌喇那拉氏



《清史稿》后妃传
皇后,乌喇那拉氏,佐领那尔布女。后事高宗潜邸,为侧室福晋。乾隆二年,封娴妃。十年,进贵妃。孝贤皇后崩,进皇贵妃,摄六宫事。十五年,册为皇后。三十年,从上南巡,至杭州,忤上旨,后剪发,上益不怿,令后先还京师。三十一年七月甲午,崩。上方幸木兰,命丧仪视皇贵妃。自是遂不复立皇后。子二,永璂、永璟。女一,殇。
四十三年,上东巡,有金从善者,上书,首及建储,次为立后。上因谕曰:“那拉氏本朕青宫时皇考所赐侧室福晋,孝贤皇后崩后,循序进皇贵妃。越三年,立为后。其后自获过愆,朕优容如故。国俗忌剪发,而竟悍然不顾,朕犹包含不行废斥。后以病薨,止令减其仪文,并未削其位号。朕处此仁至义尽,况自是不复继立皇后。从善乃欲朕下诏罪己,朕有何罪当自责乎?从善又请立后,朕春秋六十有八,岂有复册中宫之理?”下行在王大臣议从善罪,坐斩。




乌拉那拉皇后叫什么
拉那拉氏又译乌拉纳拉氏,乌喇那拉氏。

乌拉那拉氏阿巴亥,乌拉那拉氏一共出过多少皇后、太后?
1.孝慈高皇后:叶赫那拉·孟古 2.孝烈武皇后:乌拉那拉·阿巴亥 二、皇太极 1.孝端文皇后:博尔济吉特·哲哲, 2.孝庄文皇后(1613年3月28日—1688年1月27日):大玉儿 三、顺治 1.孝惠章皇后:博尔济吉特·荣惠 2.孝康章皇后:佟佳·念锦, 3.孝献皇后:董鄂·乌云珠,世称董鄂妃 四、康熙 1.孝诚仁皇后:...

完结还珠父子文
搜索关键字:主角:景·兰瑟(爱新觉罗·胤祥) 配角:简·奥古斯丁,乌拉那拉·景娴,夏紫薇,雁姬┃其它:还珠新月梅花烙《还珠之医仙阿哥》作者:侠女爱耽美老天,你不是玩我吧?你说我是谁???不要啊~~~清穿也就算了,居然还是QYNN笔下的世界...MA~其实,NC虐起来也蛮好玩的,而且,最重要的是,这里有他…关键字:主角:...

涉县13741876097: 皇后乌喇纳喇氏全名是什么? -
凭将复方: 纯帝继皇后(1718年-1766年),乌喇那拉氏,其名于史无记载,乾隆帝的第二任皇后,《清史稿·后妃列传》中记其为“皇后乌喇纳喇氏”.满洲正黄旗,佐领那尔布的女儿

涉县13741876097: 乌拉那拉皇后叫什么 -
凭将复方: 拉那拉氏又译乌拉纳拉氏,乌喇那拉氏.

涉县13741876097: 青樱是谁? -
凭将复方: 乌拉那拉·青樱是《如懿传》的女主角,后更名为乌拉那拉·如懿.历史原型为清高宗乾隆帝的第二位妻子纯帝继皇后辉发那拉氏.雍正十二年十一月初八,青樱被赐给四阿哥弘历做侧福晋.九个月后乾隆帝即位,封她为娴妃.其封号“娴”在...

涉县13741876097: 乌拉那拉·景娴的总结 -
凭将复方: 这是一个充满争议的皇后,也是身为皇室皇后的必然 凤凰败北 凤凰嘶叫梦花谢,花颜谢尽声渐歇.至春不度北国时,弃飞南火犹不别,万古啼鸣声声切,切切如缕疑似绝.残香随水东逝尽,讴鸣依稀终难灭.龙跃塞北冰辙裂,无以伤残风雪夜,...

涉县13741876097: 乌拉那拉皇后什么时候嫁给乾隆的
凭将复方: 雍正在位时,便把她赐给弘历当侧福晋.弘历即位后封她为娴妃.乾隆十年正月二十三日被封为娴贵妃.乾隆十三年三月孝贤皇后富察氏死后,中宫之位悬缺.当时弘历三十八岁,正值中年,崇庆皇太后钮祜禄氏对于后宫无皇后之事相当关心,...

涉县13741876097: 延禧攻略娴妃是不是反派 娴妃在历史上的原型是谁结局 -
凭将复方: 延禧攻略娴妃原本是一个善良的女子,后来因为种种变故,她开始黑化了. 因是废后乌拉那拉·宜修的侄女,在娴妃的心里,总是有一个过不去的坎,她爱皇上,却又不敢爱,不知如何表达自己的那份爱. 娴妃其实也是个可怜的女人,她也曾...

涉县13741876097: 历史上有纯元皇后吗 -
凭将复方: 流潋紫的著名小说《后宫甄嬛传》里的虚构人物,全名为乌拉那拉.柔则.甄嬛出场时,纯元皇后已死去多年.乌拉那拉.柔则温婉可人,美若天仙,善良单纯,是皇帝玄凌(电视剧中为雍正)的一生挚爱,被妹妹乌拉那拉.宜修陷害,难产而死.追封为纯元皇后(小说为朱柔则)历史上并无其人,是小说虚构人物 .有人认为她长得美,人又好;也有人认为她太过于善良、可爱、天真,世上无人能完美无瑕,认为小说作者流潋紫描写的太过不真实.总之,纯元皇后虽已去世,却给剧中女主角甄嬛的人生和后宫诸多嫔妃的恩宠带来了很大影响,是小说里最完美的一个从未出场的人物.

涉县13741876097: 乌拉那拉如懿历史原型是谁? -
凭将复方: 乾隆继后,纯帝继皇后辉发那拉氏,娴妃.乌拉那拉·如懿,《后宫甄嬛传》续集《后宫如懿传》女主角. 家道中落之继后,惜情却伤情之妻.出身大族,少时骄傲任性,家道中落后日渐沉稳.入宫屡受磋磨,更习得谋略与手段,但始终不改倔...

涉县13741876097: 《延禧攻略》在清宫的历史中是真实存在的吗? -
凭将复方: 我认为最起码富察氏是真是存在的,富察氏生于康熙五十一年(1712年)二月二十二日.雍正五年七月,年16岁的富察氏嫁给了还是皇子的乾隆帝为嫡福晋.乾隆帝即位后就立即立她为皇后.她为乾隆帝生了二子二女,只有皇三女固伦和敬公主长大成人.她贤淑大方,与后宫妃嫔关系和睦.乾隆十三年三月十一日病逝于东巡回銮途中,年仅37岁.她虽然身居高位,但年纪轻轻就失去了两个儿子,其实对她的打击应该很大,是个可怜的女人,命运对她不公.她是乾隆的结发之妻,夫妻恩爱.她一直在恪守皇后的指责,乾隆其实也非常敬重她.她去世之后,长春宫成了乾隆的悼念之所,不许其他嫔妃居住 乾隆做了很多诗来怀念她.可以确定是真爱了.目前秦岚演的皇后,是比较符合我心中的富察皇后哒.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