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乱世出英雄,治世出能臣”:能臣辈出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作者&投稿:巧农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 “苍生涂涂,天下缭缭。诸子百家,唯我纵横。”

历史上的鬼谷子颇具神秘色彩,但他所代表的纵横家和著作《鬼谷子》却是名声在外。

相传鬼谷子一生只下过一次山,收过的几位弟子包括苏秦、张仪、孙膑、庞涓,在拜于鬼谷门下之前,他们都只是无名小卒,但经过鬼谷子的点拨,他们个个大放异彩,名流千古:

庞涓遇羊而荣;

孙膑战无不胜;

苏秦佩六国相印;

张仪使六国事秦。

这足以看出鬼谷子的神奇。

鬼谷子认为:“决情定疑,万事之机”。意思是说,判断事情的真实情况,解决疑难,是万事成败的关键。

一个决定足以改变一个人的一生。有些决定是正确的、明智的;有些决定是错误的,甚至会带来灾难性的后果。

所以每当面临人生中的重大决定,都会伴随巨大的心理压力。做决定的能力最难获得,因此也最宝贵。

在鬼谷子看来,事情总会有疑惑不定、疑暗难明、疑乱不清之处,这就要仔细分析,并作出判断,这就是决。决为“万事之机”,关系到治乱、成败、祸福,影响深远。

“度以往事,验之来事,参之平素,可则决之;公王大人之事也,危而美名者,可则决之;不用费力而易成者,可则决之;用力犯勤苦,然而不得已而为之者,可则决之;去患者,可则决之;从福者,可则决之。”

推测过去的事,验证将要发生的事,再参考日常生活中的事,如果可以,就作出决断;王公大臣的事,崇高而享有美名的,如果可以就作出决断;不费吹灰之力即可成功的事,如果可以就作出决断;耗力气又辛苦,但又不得不做的,如果可以就作出决断;能消除忧患的,如果可以就作出决断;能实现幸福的,如果可以就作出决断。

所谓“乱世出英雄,治世出能臣”,为什么能臣可以在治世中辈出?

如果得到的情报不明确,心中的底数就不够准确。“得情定基”,就是要根据所获得的情报信息确定决策的根基,这里的“情”包括世情和人情。

关羽水淹七军,威震天下,却不知道虹螂捕蝉、黄雀在后,东吴乘机偷袭荆州,导致其败走麦城,身死人手。

关羽勇冠三军,曹操甚至要迁都以避之,为何会大意失荆州?根本原因就在于得情不明,违背了得情定基的决策原则。

首先,三国时曹操独强,孙刘相对弱小,因此孙刘两家和则两利,不和则两伤。

关羽没能看清这种天下大势,置诸葛亮东联孙权的警告而不顾,屡次向东吴挑畔,当孙权欲与其联姻时,他竟恶语相向:“我虎女安嫁犬子?”这就违背了诸葛亮北击曹操,东联孙权的战略决策。

另一方面,刘备强借荆州不还,东吴君臣耿耿入怀,关羽在前线与曹军对垒,对东吴偷袭荆州之谋一无所知,以上足见其 不明 世情 。

其次,为麻痹关羽,孙权以儒生陆逊取代名将吕蒙为三军统帅,关羽以其乳臭未干,不足为惧;其实陆逊是天下少有的少年帅才,正是他后来不但奇袭荆州,生擒关羽,而且火烧连营,大败刘备,而关羽对这名厉害对手一无所知,此其 不知人情 。

由于得情不明,美羽做出置后防空虚而不顾,倾力与曹军争雄的决策,犯了兵家之大忌。既不明世情,又不知人情,怎能不“大意失荆州”?

所谓“时势造英雄”,时势是一切事业成功的核心。也正如《孙子兵法》所言,“求之于势,不责于人”,把握住“势”至关重要。

夏朝末期,执政的夏桀荒淫无度,不思进取。政务不处理,诸侯们也不来朝贡;每日只知道寻欢作乐,搜罗天下美女供自己享用。

《竹书纪年》中这样的记载:筑倾宫,饰瑶台,作琼室,立玉门。甚至修筑了巨大的酒池,据传闻这个酒池可以航行一些小船,而时常有人在酒池醉倒池中溺水而死。

天下百姓苦不堪言,直到忍无可忍。

最终,浩浩荡荡的夏朝被商王汤灭国。当时,商汤只是南方的一个部落的小小领袖,但是他以亳州为据点,任命伊尹和仲虺担任相,不断地积蓄力量,时刻准备灭掉夏。

经过多年的征战,商汤终于打败夏桀,史称“汤武革命”。

在商朝建立之后,伊尹颁布了一系列的法令措施,鼓励生产,减轻征收,扩大领地,使诸侯都前来朝拜。商汤平定了全国,顺势登上了天子之位。

从夏桀商兴的结局不难看出成功需要顺应时势的重要性。

历史上的“时势”主要为民心所向。民心的向背,决定着历史前进的方向,只有顺应民心,最大程度争取民心,才能立足稳健,把握时机走向成功。

而现在的顺应时代发展,更加需要把握。整体的世界体系走向,大市场的发展趋势,经济体系的潮流,无一不是发展的趋势。

为人谋划必须周到缜密,必须选择与自己可以相通的对象来进行游说,这样事情的进展往往会事半功倍。

上世纪70年代,九龙仓是香港最大的码头。毫不夸张地说,谁掌握了九龙仓,谁就拥有了香港大部分的货物装卸和储运任务。

因此,“船王”包玉刚决心从怡和洋行手中夺得九龙仓。当时,垂涎九龙仓的还有位居十大财团之首的李嘉诚。

由于李嘉诚同时又在和别人争夺“和记黄埔”,所以一时无法两面出击,于是采取了强攻“和记黄埔”、缓攻九龙仓的策略。

包玉刚认真分析了怡和洋行、李嘉诚和自己所构成的三角态势,认为二方分别一对一地硬拼,谁也占不了优势。但如果三方中的任何两方结成联盟,另一方就会遭到失败。

这个道理就如同三角形中任意两个边之和大于第三边一样。那么,应该与哪一方联合呢?

包玉刚觉得对九龙仓采取缓势的李嘉诚与自己的利益冲突相对较小,而怡和洋行咄咄逼人,是自己的“死对头”,所以应当联合李嘉诚对付怡和洋行。

包玉刚首先向李嘉诚伸出了“橄榄枝”,主动抛出“和记黄捕”的股票9000万股给李嘉诚,增加李嘉诚竞争“和记黄捕”的实力。

李嘉诚是一个受恩必报的人,他也把自己的2000万股九龙仓股票让给了包玉刚。

这就等于包、李两巨头结成了联盟,共同对付怡和洋行。包玉刚在优势条件下,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又收购了2000万股九龙仓股票,最后将九龙仓牢牢地掌握在自己的手里。

为什么“乱世”能“出英雄”,是因为动荡的年代势必由有天下之心的英豪一统;

而至于为什么“治世”能“出能臣”,则是因为在治理国家的过程中,一次次的决断可以练就实在的本事。

“在做决断的时候需要考虑过去的经验,验证未来事情的发展,再参照现在事情发展的状况和条件进一步采取行动。

通过综合分析自身所处的形势果断做出决策,在应该做决定的时候就一定要快刀斩乱麻,不然一拖再拖只会损害自己的利益。”

在我国古代决策史上,鬼谷子的这套决断理论具有重要地位,其解决问题的原则与方法即使在当今也仍具有很强的现实指导意义。

唯有站在高处,以高瞻远瞩的眼光和精准的预测,辅以鬼谷子的决断技巧,才可在行事中趋利避害,助力企业更上一层楼!


乱世出英雄和平年出什么?
曹操不是被评价为“乱世枭雄,治世能臣”嘛。乱世出英雄,其实也可以简单理解为乱世时从军立战功容易。和平时期从政,在古代和平时期按古人思维那就是读书从政了。从有科举以来门阀大族开始衰落,特别是从宋开始朝廷大部分官员都是正式的科举出身,并且很多原来都是寒门平民。平民百姓也可以读书科举成为士,...

政治题目:例举能够正确体现个人与社会关系的诗句。(至少三句)_百度知 ...
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治世出贤臣,末世出小人,乱世出英雄

为什么明朝会出现那么多爱国人士
大道废,有仁义;智慧出,有大伪;六亲不和,有孝子;国家混乱,有忠臣 在特定的环境中,才会凸显某一部分人,为了挽救腐败的王朝,挺身而出。乱世出英雄,治世出能臣,这都是环境造就的。结束了战争,重建了秩序,人们把这些人称作英雄,而在治世,他们没有重建秩序的机会,所以没听说盛世王朝出英雄的...

论乱世为何出英雄??
为什么乱世出英雄?因为乱世给人们造成不确定感,在客观环境不确定的情况下,人们产生心理上的不确定感,而人们一旦心理不确定的时候,最容易受别人的影响了。

乱世出英雄下一句是什么?
释义:盛世稳定,大家生活条件较好,不需要人人冒险去尝试获得更好的生活。人在自己生活条件得到满足的时候,就不会去苛求外部环境的不协调。“乱世出英雄”是主观上的,因为危难的时候人们才会特别去注意别人,才能够充分地认识到别人的存在对于自己的意义。在客观上这个时候也才能够凸现人与人的差别。而在...

乱世出英雄下一句是什么?
盛世则和平安逸,秩序井然,有才华的人要脱颖而出就步那么容易,因为受到诸如资历等等的限制,时势造英雄。乱世出英雄的诗句有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时穷见。乱世出英雄, 时穷节乃见。高地名传三九一,寇军徒念阿弥陀。戮穿纸虎功长在,缚住苍龙志不磨。邻国金星留纪念,英雄肝胆照河山。玉手...

“治世之能臣,乱世之枭雄”这句话是谁说的?
”治世之能臣,乱世之枭雄“这句话最早是汝南许劭对曹操的评价。”治世之能臣,乱世之枭雄“这句话的意思是:如果是在太平盛世,那么就是一个能干的大臣;如果是在战乱之年,就是一个独霸一方的枭雄。曹操:曹操(155年-220年3月15日),字孟德,一名吉利,小字阿瞒,沛国谯县(今安徽亳州)人,...

魏晋是个乱世却出了那么多有骨气的人,为什么乱世才有英雄呢?
与感染身后的历史。所以说,乱世,是最适合英雄生长的土地。(其实,治世也是有英雄产生的),那时他们叱姹风云最辉煌的舞台。于是,他们在常人以为最那一生存的乱世里,演绎了无数幕扭转乾坤的妙笔。综上所述,英雄依仗乱世,乱世期待英雄。两者一拍即合,于是才有了那句“乱世出英雄”。

治世之能臣,乱世之奸雄曹操,为何无法统一天下?
乱世出英雄,曹操是一代枭雄,他有能力统一天下。但是很不幸,当时的英雄太多了,曹操只是其中的一个。正所谓两强相争勇者胜,而当时还不止两强,在当时群雄众起的时刻,曹操的个人能力还真不算什么。因为当时每个阵营的谋士、文臣武将都非常的多。俗话说三个臭皮匠顶一个诸葛亮,每一个阵营的文臣...

为什么日本历史上的名人都集中在战国时代?
其实这个原因有两个:(1)乱世出英雄,众多有野心、有天赋的人只有在混乱的环境下才能使才智得到最大的发挥。平和的环境下,人才的选拔需要受到各种条条框框的束缚,而且中间往往会有各种各样的潜规则,使他们无法成名,而野心家在安定的环境下更无法起浪,所以他们的才能大部分被环境淹没。从这一点...

戚墅堰区19552195141: “乱世出英雄”的下一句是什么? -
恽泳脂清: 乱世出英雄的下一句是时势造英雄.这应该是古代人总结出来的.之所以“乱世出英雄”,是因为在主观上,危难的时候人们才会特别去注意别人,才能够充分地认识到别人的存在对于自己的意义.在客观上这个时候也才能够凸现人与人的差别.而在太平时节,这些都往往容易是被众人有意无意地忽略或者抹煞的.

戚墅堰区19552195141: 乱世之枭雄的上一句是什么? -
恽泳脂清: 时势造英雄.1. 这是一句俗语,是在历史的发展过程中总结出来的,没有明确的作者.2. 时势造英雄,英雄造时势如果不是乱世,太平盛世是没有英雄和枭雄可言的,只有在乱世才会出现这类人,本来是乱世出英雄,因为有的人没做成英雄,就成了枭雄.3. 英雄只有在乱世中才能充分展示他的雄才谋略,而不会受到什么太大的限制,盛世里人们往往都很安逸,不肯创新,不要新事物,接受能力弱,因为他们活的“很好”,所以是真英雄就应该出现在乱世,也只有乱世中的英雄才是真英雄.

戚墅堰区19552195141: 老筋急转弯 -
恽泳脂清: 家贫出孝子,国乱识忠臣,乱世出英雄....

戚墅堰区19552195141: 乱世出英雄,和平出XX? -
恽泳脂清: 乱世出英雄,和平出奸人

戚墅堰区19552195141: 乱世出英雄和平年出什么? -
恽泳脂清: 曹操不是被评价为“乱世枭雄,治世能臣”嘛.乱世出英雄,其实也可以简单理解为乱世时从军立战功容易.和平时期从政,在古代和平时期按古人思维那就是读书从政了.从有科举以来门阀大族开始衰落,特别是从宋开始朝廷大部分官员都是正式的科举出身,并且很多原来都是寒门平民.平民百姓也可以读书科举成为士,古时读书得童生就可以成为士子了,读书人地位比较高,也很受尊敬.在现在社会怎么建功立业?自己得具备一些能力才行,就好比马云那些人从商,这里面包含着个人能力与机遇.现代社会确实有许多潜规则,潜规则让人很无奈,LZ想要成功确实得遵循一些潜规则,那些所谓成功人士他们在创业过程中肯定遵循过一些,LZ只要能对的自己的良心就行了,没必要较真,那样会活的很累.

戚墅堰区19552195141: “清平之奸贼,乱世之英雄.”这句话出自哪里
恽泳脂清: “君清平之奸贼,乱世之英雄.”——《后汉书.许劭列传》;(许劭)曰:“子治世之能臣,乱世之奸雄.”——《三国志.武帝纪》 不知曹操是如何理解许劭的评论的,竟然“大笑”、“大悦而去”,他的态度也真有点“奸雄识见”了. 小说家罗贯中著作《三国演义》时,参阅了相关的正史、野史,又参考了国史《后汉书》与《三国志》许劭对曹操的评论,鲜明地塑造了曹操“乱世奸雄”的艺术形象;也因正统观念的影响,后人的三国戏和三国故事中,曹操成了千篇一律的乱世奸雄.

戚墅堰区19552195141: 三国时,许劭给曹操的那句评价原文是怎么写的? -
恽泳脂清: 陈蕃丧妻还葬,乡人毕至,而邵独不往.曹操微时,常卑辞厚礼,求为己目.劭鄙其人而不肯对,操乃伺隙胁劭,劭不得已,曰:“君清平之奸贼,乱世之英雄.”操大悦而去.

戚墅堰区19552195141: 曹操历经十大劫难而不死,人们为什么说“天不灭 -
恽泳脂清: 大难不死必有后福吧.乱世出英雄.富贵险中求吧.所以做常人不敢做得事,回报的也比常人多吧.所以曹操厉害和运气也好所以成就霸业吧.历史选择了他.

戚墅堰区19552195141: 中国历史上真是能人辈出 -
恽泳脂清: 兼顾各个历史时期原则:在我国特定的历史阶段,能人辈出、将星璀璨,比如战国,三国时期, 俗话说乱世出英雄,越是乱世,越能成就英雄.从炎黄时代到如今,几历战乱,那个时期人才是最多的.个人认为春秋战国时候人才最多:、东周末年的春秋战国时期,诸侯国众多,战乱不休,再加上那个时候诸子百家涌现的文化人物,数量和质量都是中国历史之最.随便举几个例子:孔子、老子、孟子等都是文化界的老大级别的人物,秦始皇、齐桓公等春秋五霸等都是赫赫有名的帝王,管仲、屈原、商鞅等都是一代名臣,乐毅、孙武、孙膑、吴起都是被后世尊为兵家最顶级的人物,战国四公子更是属于这个时期的特别人物.可以说中国最多的历史文化在这个时期沉淀得最多.

戚墅堰区19552195141: 乱世出枭雄下一句 -
恽泳脂清: 《三国志·武帝纪》乱世之奸雄,治世之能臣.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