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与法律相关的思修论文

作者&投稿:鲜詹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   法律与道德是重要的行为规范,二者都属于社会的上层建筑。法律和道德的关系一直是法律理论的焦点问题。下面是我给大家推荐的道德与法律相关的思修论文,希望大家喜欢!
  道德与法律相关的思修论文篇一
  《论法律与道德》

  摘要:法律和道德的关系是一个永恒的话题,古今中外的哲人和智者都试图给出答案。历史和现实告诉我们:在法律和道德之间是不可能划上一条泾渭分明的楚汉河界的,它们相辅相成,共同促进,发挥着不能彼此相互替代的重要作用。唯有“法律”与“道德”携手,才能真正地达到法治的目的。法德相融,相互渗透与协调,法律适当道德化,道德适时法律化,“依法治国”与“以德治国”相结合,才能营造出一个和谐社会。

  关键词:法律;道德;道德法律化;限度;法律道德化

  法律和道德是维护社会正常秩序的两大调控手段。自从人类进入文明社会以来,法律和道德就始终相伴、形影不离,犹如车之两轮,鸟之两翼。它们凭借着自身的独有优势规范着人们的言行,推动社会不断进步。

  人们习惯借用西方的一句 谚语 “凯撒的归凯撒,上帝的归上帝”来定位道德与法律的关系,认为法律和道德调整着各自的领域。我不反对这种观点,但在法律调整而道德不调整的领域以及道德调整而法律不调整的领域外,还存在一个法律和道德交叉调整的领域。正如博登海默说:“道德和法律代表着不同的规范性的命令,其控制范围部分上是重叠的,道德中有些领域是位于法律管辖范围之外的,而法律中也有些部门几乎是不受道德判断影响的。但是存在着一个具有实质性的法律规范制度,其目的是保证和加强对道德秩序的遵守,而这些道德规范仍是一个社会的健全所必不可少的。”[1]法律是在原始社会的末期随着氏族社会的解体以及私有制和阶级的出现而产生的,换言之,法律与国家的产生同步,而在法律出现之前道德就已经存在了,早在原始社会就有氏族成员一致遵守的氏族习惯和宗教禁忌了;法律是由国家制定和认可的规范,由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它通常通过各种法律文书表现出来,而道德主要是人们的一种主观意识,它是导向性的,没有强制力,它存在人们的思想中,无须通过书面文字表达出来;法律调整的只是人们所表现出来的外化的言行,而道德不单单调整人的 言行举止 ,还调整着人们的动机和意识;法律强调权利和义务的对等,“没有无权利的义务,也没有无义务的权利”,这也是法律的核心,而道德强调的是义务本位,它要求我们主动追求真善美,不去计较个人得失。可见,法律和道德产生的条件、表现的形式、调整的范围和具体内容有着明显的区别,因而他们应该有各自单独调整的领域。它们自律的领域是不可以相互干涉和侵蚀的。例如,国家机关的组织形式和规则,司法审判程序等只能由法律调整,而不随地吐痰和不讲粗言秽语之类只能由道德来规范。法律是道德的底线,社会生活中最基本的伦理和道德上升为法律,由国家使用强制力来约束人们遵守和履行。社会生活中最重要和基础的社会关系既是法律调整的对象,也是道德调整的对象;对这类社会关系的破坏既受法律的制裁,也受道德的谴责。在法律规范中我们可以常常看到道德的影子,比方说,在行政法中对行政人员的道德要求,民法中以诚实信用和公序良俗为指导原则。从某个角度看,道德是法律的上位概念,道德的外延要宽于法律,法律所调整的很大一部分可以归入到道德范畴中来。庞德在《法律与道德》一书中提到“刑法不应调整的,交给行政法和民商法;而那些法律不该调整的,就交给当事人的良心和他们的牧师吧!”

  有人说“越是文明发达、法制完善健全的国家,其法律中体现的道德规范就越多。可以说一个国家的法制是否完善和健全,主要取决于道德规范纳入法律规则的数量。从某种意义上来讲,在一个法制完善和健全的国家中,法律几乎成为了一部道德规范的汇编。”[2]从中可以看出道德法律化的倾向。所谓道德法律化,主要侧重于立法过程,指的是立法者将一定的道德理念和道德规范或道德规则借助于立法程序法律的、国家意识的形式表现出来并使之规范化、制度化。[3]中西方都不乏道德法律化的例子,较为典型的是中国古代的立法过程。周公制礼,就是将夏商的礼进行整理补充,使礼的规范进一步系统化,礼的原则趋于法律化。“尊尊”、“亲亲”是周礼的基本原则,这种道德性要求成为法律中最重要的内容。礼和刑在性质上是相同的,在适用上是互补的,违礼即是违法,违法即是违礼,出礼入刑。在汉朝,道德法律化又向前迈进了一步,深受汉儒董仲舒“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影响,汉朝的法律中将符合儒家的原则均以法律的形式表现出来。唐朝是礼法结合的鼎盛时期,宗法伦理关系的礼基本上法律化了,“一准乎礼”是对唐律的评价,礼不仅指导法律制定,而且直接入律。因为我国长期处在儒家思想的统治下,所以我们向来重视发挥道德在社会中的作用,也一直存在道德法律化的趋势。

  道德法律化有其必要性。我们在现实社会中总会看到一些人明知道德的要求,但其行为却偏与道德相背。一个丧失良知、不知廉耻的人是不会考虑自己行为的道德后果的。这就需要将道德法律化,使人们的“所知”和“所做”一致起来。法律是权力和义务的统一体,而道德偏重于义务,将道德法律化能保障履行了道德义务的人得到相应的权力,当然,权力是可以放弃的,行为人可以做出主动放弃权利的抉择。这样,可以激励更多的人来履行道德义务。“把守法作为一种道德义务”[4]有利于法律的实施。“道德所能调节的社会关系,主要是非对抗性的矛盾和对抗性矛盾中非对抗性的行为。”[5]对于人们之间对抗性强、利益冲突激烈的矛盾必须由法律来调整。道德在一些情况下是无能为力的。“道德社会的维护,不仅需要很多人都有道德感,而且还需要所有的人都无条件地这样做。而要做到这一点是很难的。只要一个人或者极少数的人不道德,它就可以摧毁整个社会的道德资源配置制度。”[5]道德对于严重危害社会的行为只是谴责而没有惩处功能,这显然是不够的,对于犯罪之类的行为需要严厉制裁。正是因为道德本身有不够完美之处,所以我们要“道德法律化。”

  道德法律化应该保持在一个合理的限度内,而不是一味地将所有的道德规范都纳入到法律范畴。法律应该是“有所为”和“有所不为”的合理兼容。事实上,法律不是在任何情况下都适用的,也并非所有的社会问题都可以转化成法律问题的。法律有其自身的缺憾和局限性,这是无法克服和避免的,也正是因为这样,激发了人们不断完善法律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梁启超先生在其《先秦政治思想》一书中就曾一针见血地指出了法律的缺憾:“法律权力的渊源在于国家,一次过度迷信法治主义,便迷信国家权力,结果是自由都被国家吞灭了,此其一;法治主义,总不免机械观,万事都像一个模子里定制出来,妨害个性发展,此其二;逼着人民在法律范围内取巧,成了儒家所谓的‘民免而无耻’,此其三。”将道德都并入法律是不符合人类创设法律的最终目的的。随着社会的发展,一些道德逐渐凸显出来,被认为对社会是非常重要并且有被经常违反的风险,就有可能吸纳到法律的范畴。反之,某些过去曾被视为不道德的因而需要法律加以禁止的行为,则有可能退出法律领域而转为道德调整。道德法律化是将部分道德赋予法律效力,而哪些道德需归入到法律中取决于人们对行为的认可程度。道德法律化的这个“度”,可以看成是普通社会成员的道德观念所接受和需要的程度,法律对社会成员提出了最基本的要求。整个社会成员的道德水平和个人素养参差不齐,对于道德品质高的人来说,法律的标准过低,对于道德品质低的人来说,法律的标准过高,所以法律要取一个“折中值”。一个人可以忽视道德,但是不可以违反法律。我国现行的《婚姻法》就准确地反映了道德法律化及其限度。我国封建社会实行“一夫一妻多妾”的婚姻制度,重婚是普遍的、道德的、合法的。我们现代社会以男女平等、一夫一妻为道德要求,现行的婚姻法坚持一夫一妻制的原则,明确规定“禁止重婚和有配偶者与他人同居”,且将重婚作为准予离婚的法定条件及规定了无过错方有请求损害赔偿的权利。可以看出,现行的婚姻法较大程度地吸收现代社会的道德因素,加大了对重婚的惩罚力度,但现行婚姻法并没有把所有的婚外恋的情况都囊括在调整的范围内。婚姻家庭归根到底属于私人领域,还是要感情和亲情维系,法律不宜规定得过于苛刻。又如,有学者曾经提出将“见死不救”纳入刑法中的“杀人罪”的不作为犯罪。见义勇为、舍己为人是一种美德,也是我们一直倡导的主流价值观。每个人都能这么做当然好。但是,我们不能不给一个人选择的权利,如果“救别人”要用自己的性命来换,那么我们起码要有权决定是否要放弃自己的生命。如果法律硬性规定去“救别人”,就是强行用一条性命去换另一条性命,造成了两个生命权实质上的不对等。因而还是将是否“救别人”的问题留给道德来规范,通过社会舆论和社会公德来促使人们做出积极的回应。过分强调道德的法律化很可能导致道德的弱化,而且“国家的财力也不能支撑道德全部法律化之后的执行成本。”[7]法律不能够也不可能完全代替道德。

  在道德法律化的同时,我们还要使得法律道德化。法律道德化并非指将法律调整的对象吸收到道德范围内,而是说法律规范中的倡导性的规定和禁止性条文能内化为人们自觉遵守的对象,而非迫于国家的强制力和法律的约束力不得已而为之。道德是法律的升华。法律规范必须以伦理道德为基础,失去伦理道德这个基础,法律规范势必蜕变成立法者的专横意志。解决法律中现存的一些尴尬问题,需要在法律中注入道德的血液,灵活地运用法律,吸取儒家伦理法的合理内核,换言之,道德化的法律要借助于道德的职能。何况人的思想、信仰、私人生活领域等都是法律不能调整的领域,在这些领域加强道德建设有助于形成良好的社会风气和社会环境。法律道德化不仅有助于公民道德的提高,也是法治目标的实现。法律和道德同属于上层建筑,也都是社会意识的重要组成部分,对社会发展有着巨大推动作用。无论是“道德法律化”还是“法律道德化”都是当今法治社会的亮点,它们从不同的角度迎合法治的需要。

  法律和道德的关系是一个永恒的话题,古今中外的哲人和智者都试图给出答案。历史和现实告诉我们:在法律和道德之间是不可能划上一条泾渭分明的楚汉河界的,它们相辅相成,共同促进,发挥着不能彼此相互替代的重要作用。唯有“法律”与“道德”携手,才能真正地达到法治的目的。法德相融,相互渗透与协调,法律适当道德化,道德适时法律化,“依法治国”与“以德治国”相结合,才能营造出一个和谐社会。

  参考文献:

  [1]博登海默著.邓正来,姬敬武译.法理学:法哲学及其 方法 .华夏出版社,1987,P386.

  [2]王一多.道德建设的基本途径.哲学研究,1997年第一期.

  [3]范进学.论道德法律化与法律道德化.法学评论,1998年第二期.

  [4]刘云林.论公民守法道德的养成.中州学刊,2003年第二期.

  [5]罗国杰.伦理学教程.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86,P72.

  [6]王建国.人性的假设与市场经济.经济学茶座,山东人民出版社,2000,P75.

  [7]郝铁川.道德法律化.检察日报,1999-11-24.

   点击下页还有更多>>>道德与法律相关的思修论文


思修作文,假如没有了道德和法律,中国会怎么样?
回成为人间炼狱。法律的设置是为了确保道德最底线的丢失,但更多的道德约束不是法律所能够涵盖的。如果没有道德社会的人群只会在法律的边缘来回徘徊,如果连最起码的法律约束都没有的话,那么人类连动物都不是了,那是无法想象的社会。

思修与法律基础从哪方面入手学习
大学时期是人生道德意识形成、发展和成熟,是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的一个重要阶段,在这个时期形成的思想道德观念对一个人的影响尤为重要。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的课对我们当代大学生具有重要作用。学习思修有利于我们实现从中学到大学的转折,更好地适应大学的学习,更好地完成大学期间各项任务;有...

复旦大学的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这是属于哪一类学科呢
其属于政治类学科。《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为一门是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为指导,以人生观、价值观、道德观教育为主线,综合运用相关学科知识,依据大学生成长的基本规律,教育、引导大学生加强思想道德修养和培养基本法律理念的一门课程。《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为一门集理论性与实践性...

思修题“如果没有法律约束,你认为大家还会遵守社会功德吗?
首先要了解,道德、社会公德、法律,及社会公德与法律的关系。不遵守社会公德的人有时也触犯法律。遵守社会公德的人并不一定是害怕法律,而是知道遵守社会公德对自己益处,和对公众的益处。道德已经永远在他们的心中扎下了根。对这些人来说,有没有法律都是无所谓的。如果遵守社会公德的人一定是因为害怕...

大学生为何要学习思修课,这门课程对成长有何意义,
《思想道德与法律基础》课程在大学所学课程中占有重要的地位。起着思想引导的作用。这门课所讲是大学生对道德的修养与法律的认识。学习本课程对自身发展将会有着非凡的意义。每个人的生存,都离不开一个社会这一大团体的。所以说,道德修养与法律的认知对自身的发展也会起到重要作用与特殊意义的。思想...

15级思修中大新华重点知识
15级思修重点知识绪论一、思想道德与法律(属上层建筑、服务于经济)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道德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的关系⑴中特思想道德为中特法律提供价值基础。①社会主义道德为社会主义法律的制定、发展、完善提供价值准则,是法律正义性和合理性的重要基础。②道德促进人们自觉尊法守法,维护法律权威③道德...

如何认识学习思修与法律的重要意义和基本方法
培养学生,为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学法懂法依法办事,能够维护国家个人的合法权益,使具备思想道德和法律基础,增强个体的思想道德修养提高法律意识。基本方法有普法教育,公开课电视普法等目的是推广法律,学法懂法,依法治国。

通过本学期思修的学习,你学到了什么?得到了什么样的启示?
这学期学习了《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这门课程,通过这半年对思修的学习,让我了解到了有关大学生思想道德修养方面的许多知识,使我的思想水平有所提高。对于刚进大学的新生来说,未来的大学生活是迷茫的,不知如何去读好大学,更不知未来在何方。正如《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本上说的,学习这门...

谈谈大学思修课的收获与体会?
正如《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本上说的,学习这门课有助于当代大学生认识立志、树德和做人的道理,选择正确的成才之路。思修这门课告诉我们如何在大学生活中做的更好,如何不虚度大学时光。2、大学的思修课与我的生活息息相关,如德育、法律。中国古代思想家司马迁说过:“才者,德之资也;德者,才...

思修的辩题:如何辩论道德比法律更重要,详细点谢谢了!
要证明的话至少得从四方面说,考虑到是思想道德课的题,所以不好听的就不说了:1、横:道德按孔子的说法可以归结为孝,悌,忠,信,礼,义,廉,耻此为“八端”,此外还有仁和侠,基本就涵盖了我国道德的全部了,而法律只讲到了孝、忠、信和廉,可以看出法律的范围要小的多。养小三儿、说大话...

墨江哈尼族自治县18542647565: 速求一篇思修课的论文!主题:学习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的收获!真实情感! -
苍玲复方:[答案] 这个嘛 好说 写写孔孟之道 利用孔孟之道延伸到法律 层面不就好了嘛! 或者 写一写 法律 和 道德的矛盾 比如说 有些事情 法不容 但是道德 能容,有些道德能容 发能容 等 分析他的对立面 然后在写一下 怎么把 德与法 相互融合! 我知道教你怎么写 不...

墨江哈尼族自治县18542647565: 求一个《道德与法律》的思修课论文 -
苍玲复方: http://hi.baidu.com/langmandeshi90/blog/item/bf8d03f90a88d45c242df248.html 我觉得这个不错

墨江哈尼族自治县18542647565: 题目为<道德与法律>的思修论文怎么写啊? -
苍玲复方: 你好,这里有一篇论法与道德.可以参考下.http://www.027xiaoyuan.com/bbs/viewthread.php?tid=126&extra=page%3D1 希望能够帮到你.

墨江哈尼族自治县18542647565: 跪求,大一思修关于道德和法律的论文,求高手解救 -
苍玲复方: 给你几个观点:一、收费站没有责任,因为其没有侵权;二、120承担间接责任,由于其未带必要物品,如:证件、钱等,导致急救病人死亡;

墨江哈尼族自治县18542647565: 思修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论文题目有哪些 -
苍玲复方: 出几个论文标题,供参考:【思修道德修养】1. 思修道德修养是人类生存的基础2. 构建良好道德修养是职业发展的基础3. 试述道德与社会和谐的关系 【法律基础】1. 法律是人类文明和社会进步的标志2. 试论法律的社会价值3. 简述法律是保障民生的重要条件

墨江哈尼族自治县18542647565: 谁给我一篇大学生的思想道德与法律知识论文. -
苍玲复方: 摘要:《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的教学,应结合高职高专教育的特点和需要,教学中必须围绕教学内容,创新教学途径与方法,以培养出社会需要的合格的高等技术应用型...

墨江哈尼族自治县18542647565: 麻烦高人谁能帮我写一篇关于《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实践》的相关论文,500字 -
苍玲复方: 晕死,才500字,自己写写么. 你先要知道思想道德修养及法律基础实践各自的重要性;然后你要知道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实践之间的关系. 把握了这两点之后,这篇论文不就呼之欲出了. 至于上面的那些关键点,你查查网络,加上自己的理解,相信你自己就能写出一篇很好的论文了.

墨江哈尼族自治县18542647565: 求法律本科论文,题目(论法律与道德) -
苍玲复方: 1 沈家本之法律与道德治国作用评析 赵玉环 济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9/052 试论哈特法律与道德划界限度的思想 吴真文 道德与文明 2009/043 法理学中的法律与道德问题的界定 黄云翔 才智 2009/244 道德性:法律与道德的契合 彭君 河...

墨江哈尼族自治县18542647565: 道德与法律的重要性 -
苍玲复方: 无法律则无规则,社会将动荡;无道德则无底限,发展将畸形. 行使普通法当以道德为依准,当法律与道德相矛盾时也就是该相关法律条例需完善的时候.

墨江哈尼族自治县18542647565: 道德规范和法律规范对成就人生的重要意义 -
苍玲复方: 法律和道德是做人处事的底线,法律以强制力来保障公民人身财产安全和维护社会秩序,法律通过条例来规范和限定人们的行为,具有强制性;而道德则是从更为广泛的精神层面通过广大民众的行为的评论来认定人的行为的,一般不具法律效应...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