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历史上什么叫文景之治?

作者&投稿:段干会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文景之治,是什么?~

汉高祖总结了秦朝灭亡的教训,实行黄老无为的政治,采取了与民休息的政策。到了汉文帝和汉景帝时期,继续实行这一政策,推动生产的恢复与发展,历史上称为文景之治,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①轻徭薄赋在汉文帝时期,贾谊曾经上书说当代社会发展较慢的原因是在于赋税徭役太重,加上许多人弃农经商,致使农业生产没有得到恢复与发展。因此,他们主张对农业进行鼓励。汉文帝采纳了贾谊的建议,提倡以农为本,多次发布劝农的召令,以发展农业经济。并且,改革赋税制度,实行轻徭薄赋的政策。在文景时期,又减少了地方的徭役,并且停止了地方向中央的贡献,开放山林给贫民耕种。以上这些措施的事情减轻了农民的负担,使农民生活得到相对的安宁,对恢复和发展农业生产起到了一定的作用。
②约法省禁文景时期,在恢复经济的同时,实行约法省禁的政策,废除了一些严刑峻法,以缓和阶级矛盾和统治阶级内部的矛盾。这是文景时期无为政治的一项重要内容,正是由于这一政策的施行,许多官吏判案件的时候从轻判罚。
③平定七国之乱汉代初期,汉高祖分封同姓王,目的在于以血缘关系作为政治支柱。随着社会经济的恢复与发展,诸侯王的势力日益膨胀。他们掌握着封国内的征收赋税,任免官吏,铸造钱币等政治和经济大权,并且日渐骄横,甚至想取并夺取皇位。面对中央集权与地方割据势力之间的矛盾。许多官员都感到事态的严重寻求解决矛盾的办法。贾谊就给汉文帝上了有名的《治安策》,提出了重建诸侯而少其力的主张,将一些王国分小,又把自己的儿子封在梁国作为屏障。在汉景帝时期,景帝采取了晁错的削藩建议,发生了七国之乱。景帝派遣太尉周亚夫等人率大军反击,同时又杀掉晁错。他采取重兵坚守,用轻兵断粮道的政策,使吴楚军队不能持久作战,仅三个月就平定战乱。从此以后,王国实际上成为和中央直接统辖的郡一样的地方政权。


公元前180年刘恒开创西汉“文景之治”中国秦朝末年,农民陈胜、吴广在大泽乡首举义旗,秦王朝在农民起义的烽火中覆灭。又经过持续5年的楚汉之争,刘邦取得天下,于公元前202年建立西汉王朝。汉承秦制,继续实行中央集权的封建政治制度。由于秦的残暴统治,加上秦末的连年混战,社会经济遭到严重破坏,封建朝廷财金匮乏,人民群众更是困苦不堪。西汉面临百废待兴的局面,统治者积极总结秦亡的历史教训,企图“借秦为喻”调整统治政策,这就是贾谊在《过秦论》中所说的:“前事不忘,后事之师也……观之上古,验之当世,参以人事,察盛衰之理,审权势之宜”。汉初总结秦亡的教训,主要集中于两个问题,一是繁苛徭赋,二是严刑酷法。以此为镜鉴,汉朝前期的几代皇帝,秉黄老之术,实行“无为而治”,贯彻轻徭薄赋、明法宽刑政策,使人民得以“休养生息”,社会经济得到恢复和发展。其中汉文帝刘恒做得尤为突出,因而成为西汉“文景之治”的开拓者。
汉文帝刘恒是刘邦第四子,生于刘邦称帝的高祖五年(公元前202年),生母薄太后,为人谨敬,与吕后相安无事。高祖十一年(公元前196年),刘恒被封为代王。代为汉初封国,都城先在代县(今河北蔚县),后迁中都(今山西平遥西南),刘恒做代王达17年之久。刘邦死后,吕后专权,大封吕氏兄弟及其子侄为王,形成取代刘氏天下之势。公元前180年吕后逝世,诸吕阴谋发动叛乱,太尉周勃、丞相陈平、大将军灌婴联合诛灭诸吕,拥戴刘恒进长安做了皇帝,这就是汉文帝。刘恒在位23年,至公元前157年逝世。他继续执行汉初轻徭薄赋、明法宽刑的政策,进一步纠正秦政之弊,安定人心,发展生产,使社会经济逐步繁荣。刘恒死后,其儿子刘启即位,这就是汉景帝。刘恒、刘启两朝近40年政治稳定、经济繁荣的历史,史称“文景之治”。
汉文帝刘恒即位以后,便注重发展农业生产。文帝二年(公元前178年),谋士贾谊上《论积贮疏》,建议朝廷“为富安天下”,指出:“夫积贮者,天下之大命也。苟粟多而财有馀,何为而不成?以攻则取,以守则固,以战则胜。怀敌附远,何招而不至?”朝廷能劝百姓勤于“务本”(重视农业),好吃懒做的游民也都参加农业生产,人人自食其力,天下自然太平。刘恒十分赞赏贾谊的意见,便在当年下诏劝农,并恢复周朝建立而后长久废弃的“籍田”制度,春天“躬耕以劝百姓”(《汉书?食货志》),鼓励农民勤于耕耘,不违农时,后来这项制度坚持下来,取得了一定的实效。
为了调动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刘恒继续执行轻徭薄赋政策,并扩大其范围。在他即位以前,朝廷已将秦时的“泰半之赋”,减为什伍税一,农民负担相对减轻。秦朝滥用民力的弊政有所纠正,成年男子每年服徭役为一个月,生产时间有所增加。刘恒即位后,继续减赋。公元前178年,他下诏免除天下田赋之半,即三十税一;公元前177年,又下诏免除晋阳(今山西太原)、中都(今山西平遥)百姓田赋三年;公元前168年,规定只收当年天下田赋的一半;公元前167年,再次下诏,“除民田之租税”,一直坚持到他去世,前后10年。文帝又将口赋(人头税)由一百二十钱,减为四十钱,仅为原来的二分之一。在徭役方面,他将成年男子一年服役一个月,减为“三年而一事”,削减三分之二。文帝的轻徭薄赋,与农民起义高潮中的无徭无赋相比,只是新王朝对农民的一种“让步”策略,但纠正了旧王朝的繁苛赋役制度,毕竟是一种历史的进步。农民能从中得到某些现实利益,生产积极性有所提高,有利于经济的繁荣和社会的发展。
在废除苛法严刑方面,汉初诸帝也作出了很大努力。早在公元前206年刘邦占领咸阳时,就与关中父老约法三章;“杀人者死,伤人及盗抵罪,馀悉去秦法”(《史记?高祖本纪》),以争取民心的归附。汉兴以后,刘邦为了剪除韩信、彭越、英布等异姓王,三章之法不能应付当时的严重形势,便让相国萧何收集整理秦法,制定《九章律》,恢复了秦时的许多苛法。惠帝、吕后执政的16年中,由于大局已经基本稳定,先后采取过一些省刑除苛的措施,如颁行赎罪令,废除三族罪、妖言令,判处重要罪犯,不再株连父族、母族、妻族,说错话也不再当作“妖言”治罪。史称“天下安然,刑罚罕用”。
文帝刘恒即位的当年十二月,即召集大臣商议进一步明法宽刑问题。《史记?孝文本纪》记载了当时君臣的一段对话,翻译成现代汉语就是这样的:文帝说:“法令是治政的依据,目的是用来制止强暴,引导人民归向善良。如今犯罪的人既已依法论处,却还要叫他们没有犯罪的父母、妻子、儿女和兄弟连坐,一起抓来治罪,我很不赞成这种做法,希望你们议论一下。”有关的大臣都说:“老百姓不能约束自己,所以制定法令来管理他们。实行连坐,将无罪的亲属跟犯人一起收捕治罪,目的在于牵制他们的心理,使其不敢轻易犯法。这种做法由来已久,还是照旧不变的好。”文帝说:“我听说法律公正,百姓就忠厚老实,处罚得当,百姓才甘心服从。管理百姓,引导他们向善,这是官吏的职责。如果不能引导他们向善,又用不公正的法律加罪他们,便会促使他们干凶暴之事,又怎能禁止人们犯罪呢?我看不出这种法令有何好处,请你们再慎重考虑。”由于文帝的坚持,众大臣只好改口说;“皇帝将大恩大德施加天下百姓,功德之厚,非臣下所能想得到的,我们请求颁布诏书,废除连坐法令。”文帝明令废除族诛法、连坐法以后,于第二年(公元前178年)又下令废除“诽谤妖言之罪”。他认为古代圣君明主治理天下,专设“进善之旌,诽谤之木”,疏通治政的渠道,招致进谏的臣民。如果设立诽谤妖言之罪,臣民不敢畅所欲言,君主无法知道自己的过失,朝廷不能招贤任能,所以这种法令应予废除。他甚至认为老百姓诅咒皇帝,也不过是一种愚昧无知的表现,不能以诽谤朝廷治罪,并明确表示“自今以来,有犯此者勿听治”(《史记?孝文本纪》),这实际上就是给人民以一定的言论自由。
文帝治国10余年后,还宣布废除了肉刑,事情是从一个小女子上书而决定的。文帝十三年(公元前167年),齐太仓令淳于公给人治病,病人服药后几天去世,淳于公被控为庸医害命,朝廷下令将他逮捕,押解长安。他有女五人,没有儿子,临行时叹气说,“生子不生男,有缓急非有益也。”小女缇萦伤心哭泣,跟随其父至长安,要上殿求见汉文帝。不得求见,只好上书给汉文帝说:父亲当官的时候,齐国的人都称赞他廉洁奉公,现今犯了法,受刑是理所当然的,但我悲伤人死了之后不可复生,受了刑罚的身体不再复原,即使想改过自新,也做不到了。小女子愿没入官府做奴婢,以赎父亲受刑之罪,使父亲得以改过自新。上书送到刘恒手里,他颇受感动,说:“……今法有肉刑三,而奸不止,其咎安在?非乃朕德薄而教不明欤?吾甚自愧。故夫驯道不纯而愚民陷焉。诗曰‘恺悌君子,氏之父母’。今人有过,教未施而刑加焉,或欲改行为善而道毋由也。朕甚怜之。夫刑至断肢体,刻肌肤,终身不息,何其楚痛而不德也,岂称为民父母之意哉!其除肉刑。”(《史记?孝文本纪》)
遵照文帝的旨意,丞相张苍、御史大夫冯敬议定律令,罪当黥(脸上刺字),改为男的筑城,女的舂米,罪当劓(割鼻子),改为笞三百;罪当刖(斩左、右脚趾),改为笞五百。其实笞刑也是一种肉刑,用竹鞭抽打三百或五百次,也使人大多致死或致残,所以《汉书?刑法志》说:“外有减轻刑罚之名,内实杀人。”不过,文帝作为一个封建帝王,强调“以德化民”,在统治实践中采取一些明法宽刑措施,慎用死刑,废除族诛、连坐之法,还是值得肯定的。
文帝在位期间,实行轻徭薄赋政策,对封建生产关系作局部调整;又明法宽刑,对封建上层建筑进行一些刷新。他对匈奴采取和亲政策,与周边少数民族友好相处,因而使天下安宁,黎民乐业。景帝即位后,继续执行乃父制定的政策,社会经济得到较大发展。后来司马迁在《史记?平准书》中曾这样描述过西汉前期社会经济的情况:“汉兴七十余年之间,国家无事。非遇水旱之灾,民则人给家足。都鄙廪庾皆满,而府库馀货财。京师之钱累巨万,贯朽而不可校。太仓之粟陈陈相因,充溢露积于外,至腐败不可食。众庶街巷有马,阡陌之间成群,而乘字牝者傧而不得聚会。”西汉“文景之治”的这一派升平景象,是与文帝刘恒的贤能和进取分不开的。

文景之治特指汉朝初年,汉文帝和汉景帝两代皇帝统治之下出现的治世。
文景之治始于文帝二年,期间政策推行无为而治,与民休息,鼓励生产,减轻杂税,帝王自己厉行节约,同时抑制豪强。文景之治期间,在边事并未彻底弥平(尤其是匈奴)的前提下,尽量减少用兵,采取克制忍让,安抚和亲的态度韬光养晦。最终,景帝与武帝交接政权的时候,国家经济发展,财政充盈,下方百姓富足,社会安定,无苛捐杂税以及莫名其妙徭役之苦。如此国富民强的结果便是文景之治。

文景之治是指西汉汉文帝、汉景帝统治时期的治世。汉初社会经济衰弱,文景二帝推崇黄老治术,采取“轻徭薄赋”、“与民休息”的政策。同时,对周边敌对国家也不轻易出兵,维持和平,以免耗损国力。随着生产日渐得到恢复并且迅速发展,出现了多年未有的稳定富裕的景象。人民的生活水平得到了很大程度的提升,同时汉朝的物质基础大大增强,是帝国时代君主集权社会的第一个盛世,也为后来汉武帝征伐匈奴奠定了坚实的物质基础。汉帝国建立之初,利用民众对秦王朝残厉法制的不满,顺从民意,进行了政治改革。为与民休养生息,采取了无为而治的统治思想,这 也是道家思想第一次登堂入室。


山东省古代叫什么国
山东省在先秦时期隶属齐国、鲁国,故而别名齐鲁。因先秦时期今山东大体分属于齐鲁两国,齐国是以山东淄博为国都,山东以东的大片土地,鲁国是以山东济宁曲阜为国都,山东以西的小块土地,故有此称。到战国末年,随着民族融合和人文同化的基本完成,齐、鲁两国文化也逐渐融合为一体。公元前256年楚国灭鲁国...

中国古代士一般指什么人
获得了较大的人身自由。而大国争霸的政治需要,使得各诸侯国争相“尚贤”“使能”,从而刺激了社会对智能、知识的需求急剧增长;以传播文化与政治知识为主的私学在这一时期大量涌现,不仅培养出大批文化人,而且形成“不争轻重尊卑贵贱,而争于道”的文化理念。种种历史机缘的遇合,促成了士人的崛起。

古代所有的朝代
我国古代所有朝代分别为:夏朝、商朝、周朝、秦朝、西楚、西汉、新朝、玄汉、东汉、三国、晋朝、南北朝、隋朝、唐朝、五代、十国、宋朝、元朝、明朝、清朝。历史王朝简记:夏商与西周,东周分两段,春秋和战国。一统秦两汉,三分魏蜀吴,两晋前后延。南北朝并立,隋唐五代传。宋元明清后,王朝就此完。

中国古代史上各个朝代的名称建立者建立时间
中国古代史上各个朝代的名称建立者建立时间如下:一、奴隶社会:1、虞朝:约前36世纪初-约前21世纪初 有虞(今河南省商丘市虞城县) 黄帝 颛顼 虞幕。2、夏朝:约前2070年-前1600年斟鄩阳城(今河南洛阳) (今河南登封)夏王禹 夏王启 夏王少康。有穷:前1981年-前1973年鉏(今河南滑县) 有...

中国古代夏朝 之前 所谓的朝代叫什么
中国古代夏朝之前有一个所谓的朝代是虞朝。虞朝 (约公元前36世纪-约前21世纪 ),中国历史上一个可能存在过数百年的王朝,在夏朝之前。舜是虞朝的最后一位统治者 。有虞氏是上古时代的一个方国或部落,也是夏以前的一个独立的朝代。古史传说中著名的圣王舜,就是有虞部落的首领。历史学家对夏商周...

中国古代历史上有哪些明君?
根据上面这几个条件来看的话,在古代的数百位皇帝中,能够被称为四大明君的,分别是:唐太宗李世民、清世宗胤禛、明太祖朱元璋、隋文帝杨坚。他们在位期间的所作所为,完美的诠释了什么叫做一代明君。可能很多人看到这个名单会感到奇怪,为什么里面没有汉武帝刘彻、清圣祖玄烨?这两位皇帝不但在历史上大名...

中国历史上有哪些神童?古代十大神童介绍
中国古代也有很多令人称奇的神童级人物,像我们比较熟知的曹冲、甘罗等,都是历史上著名的神童。这次就为大家介绍下,历史上最出名的十位神童级人物代表,他们当中可能也有我们不太熟悉的,借此机会正好学习学习。不过这里面的故事不确保都是真实的典故,可能有做过一些改动,但天才儿童肯定是存在的,这在我们现代生活中也十...

中国古代史是从什么时候开始什么时候结束?有多少个朝代?
最明显的就是“三国两晋南北朝”这个“朝代”很明显不是只一个“朝”,而是由多个不同政权,如晋朝、五胡十六国 、南北朝等“子朝代”组成,而南北朝又分南朝与北朝,南朝的宋、齐、梁、陈则各别都是以“朝”为划分标准。中国古代历史歌诀:三皇五帝始,尧舜禹相传。夏商与西周,东周分两段。春秋和...

中国古代所有朝代主要皇帝名称?
他是中国的第一个皇帝,是中国历史上一位极富传奇色彩的划时代的人物。 这样一位赫赫有名的人物,他的童年却是很不幸的。他的不幸与他父亲的不幸遭遇,有着直接关系。他的父亲是秦国的公子,叫异人,后来改名叫子楚。异人的祖父是秦国的国君秦昭襄王,异人的父亲是秦国的太子安国君。异人虽然生在富贵的国王之家,但...

古代历史上,为什么把军队叫做“三军”呢?
那么,问题来了,为什么古代把军队称为“三军”呢?“三军”分别指什么呢?一 首先,现代的概念是指陆、海、空三军,而在中国古代历史上,“三军”的说法起源于春秋时期打仗的上、中、下三个兵种,这与现代陆、海、空三军的实质意义完全不同。早在春秋时期,诸侯国...

新林区18834112354: 我国历史上发生的“文景之治”产生于哪个朝代?获得哪些巨大成就? -
锺味消旋:[答案]文景之治是西汉文帝,景帝两代40年左右的时间政治稳定、经济生产得到显著发展的“盛世”. 汉文帝刘恒是刘邦的第四子,母为薄姬.高帝十一年(前196年)受封为代王.公元前180年吕后死,诸吕作乱,丞相陈平、太尉周勃与朱虚侯刘章等宗室大...

新林区18834112354: 历史上“文景之治”发生在? -
锺味消旋:[答案] ”文景之治” - 首先是汉初的”文景之治”, 这段时期算是中国历史上难得的好时期, 文帝, 景帝奉行黄老之道, 讲究无为而治,即政府不过多干预经济, 让老百姓自由发展.所以大家觉得负担轻, 框框少, 日子好过..

新林区18834112354: 中国历史上的文景之治,贞观之治,开元盛世出现的共同原因 -
锺味消旋:[答案] 分久必合,合久必分文景之治是指中国西汉汉文帝、汉景帝统治时期.汉初,社会经济衰弱,朝廷推崇黄老治术,采取“轻徭薄赋”、“与民休息”的政策.由于唐太宗能任人廉能,知人善用;广开言路,尊重生命,自我克制,虚心纳谏,...

新林区18834112354: 文景时期重视什么? 历史上称这一时期的统治为什吗? -
锺味消旋:[答案] 文景时期重视休生养息. 历史上称这一时期的统治为"文景之治".

新林区18834112354: 历史上称西汉文帝,景帝时期的统治为 -
锺味消旋: 历史上称西汉文帝景帝的时代是叫做文景之治,这是中国历史上的第一个治世,可以说是影响很深远,他同时也是确立了一种模式,也就是经历了比较长久的混乱之后,需要休养生息的模式,怎么是一直以后在各朝各代都是同样使用的,已经成为了一个规则.

新林区18834112354: 请阐述我国历史上几个辉煌的时代,回答有条理,阐述真实详尽全面. -
锺味消旋:[答案] 1、文景之治,实行休养生息的黄老思想施政政策,国富民强. 2、贞观之治,太宗从谏如流,轻赋养民,国家大治. 3、开元盛世,玄宗求治,姚宋施政,相佐得人,天下大治. 4、康乾盛世,满族皇帝以汉文化治国,经过三个皇帝实行重农养民,生产...

新林区18834112354: 中国古代历史上第一个治世是() -
锺味消旋:[选项] A. 光武中兴 B. 文景之治 C. 贞观之治 D. 开元

新林区18834112354: 中国古代史上六大盛世.说明哪六个, -
锺味消旋:[答案] 文景之治, 文景之治是指中国西汉汉文帝、汉景帝统治时期.汉初,社会经济衰弱,朝廷推崇黄老治术,采取“轻徭薄赋”、“与民休息”的政策. 文帝二年(前178年)和十二年(前168年)分别两次“除田租税之半”,即是租率最终减为三十税一....

新林区18834112354: 中国历史上的五大盛世 -
锺味消旋: “文景之治”(西汉初年)、“光武中兴”(东汉初年)、“开皇之治”(隋文帝初年)、“贞观之治”(唐太宗)、“贞观遗风”(唐朝武则天改国号大周)、“开元盛世”(唐玄宗初年)、“康乾盛世”(清朝前叶) 还有“三大盛世”,一说.主要是指中国历史上社会环境较为安定,人民生活相对富足,最为后人称道的三个时期,即西汉的文景之治、唐代的贞观之治和清代的康乾盛世. 不知道你要的是哪类型的答案,所以全部找出来了.

新林区18834112354: 历史上把汉文帝和汉景帝的统治时期称之为? -
锺味消旋: 文景之治!希望这个答案对您有帮助!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