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苦旅》读书心得

作者&投稿:蒯武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 《文化苦旅》读书心得

社科大厦4号 沈阳梦想

2018.05.06

对文化进行考察,对历史进行分析,给自己一个辩护

当我读完《文化苦旅》的时候,已经和共读有了两天的差距,还好,有荐书、选书这个时间过程,让我完成了这期的共读。

《文化苦旅》共分三个部分::中国文化的考察,世界文化的考察,人生之旅的考察。

我们从作者对中国文化的考察中,能感受到对历史的担忧和思考;对世界文化的考察中,能分析出不同地域的风光各异,人文历史的不同;对人生之旅的考察中,有对历史的不公提出抗争,对自身的困惑给予说明,对身受纷扰的是是非非给予辩护。

我接触《文化苦旅》比较早,十五年前初读过纸质书,这期领读者计划选了此书,进行了共读,我采取文本细读的方式,进行了阅读,这篇读书心得也一一进行,粗略地加以解说。

《牌坊》这篇文章,描写了中国的封建社会的一种现象,中国特有的一种现象,女子节烈。这种现象他却又以别样的笔触去体现正常现象下的不正常逃脱,作者谓之为解冻。

鲁迅先生在《关于妇女解放》中有言:“解放了社会,也就解放了自己,必须地位同等之后,才会有真的女人和男人,才会消失了叹息和苦痛。”

现在回过头来看,节烈很难很苦,既不利人,也不利己,看出来那么多解冻之人,书友们也都明白盗仙者空手而归的原因了。

所以鲁迅先生说“不幸上了历史和数目的无意的圈套,做了无主名的牺牲。”由此先生发了三愿:

“我们追悼了过去的人,还要发愿:要自己和别人,都纯洁聪明勇猛向上。要除去虚伪的脸谱。要除去世人害已害人的昏迷和强暴。

我们追悼了过去的人,还要发愿:要除去于人生毫无意义的苦难。要除去制造并赏玩别人苦痛的昏迷和强暴。

我们还要发愿:要人类都受正常的幸福。”

也只有解放禁锢,才能是真正的解冻。

余秋雨先生记述了《都江堰》,我们看到了都江堰造福后人的实情,更了解了百姓对造福后人的人——李冰——给予了极高的荣誉,把他当作了神。

用我们无产阶级的观点,人不可能是神,但能给后人造福的李冰,却比神在老百姓心目中还地位。

用文天祥的观点:人生自古谁无死来阐释人生意义的话,这个“死于两千多年前,却明明还在指挥水流”的李冰,死了吗?臧克家有言“有的死了,他还活着!”

如若有人问死了的李冰,活在人们心目中的价值。余秋雨先生作了总结:“他大愚,又大智。他大拙,又大巧。”有人不解会问为什么?只因为“他以田间老农的思维,进入了最澄彻的人类学的思考。”

思考的结果书友们都明白了,做出了和秦始皇比肩,甚至可以说比他更伟大的事业。

长城是“蛮吓、残忍”的“雄壮”,难免有“哭倒长城八百里,难寻夫君一面”的悲凉和怨恨;“都江堰是“仁慈、透明”的“智慧”,必定有“江南好,风景旧曾谙”的记忆,“稻花香里说丰年”的喜悦和满足。

所以,为官一任,造福一方的人,永远活在人们心中。

看完《道士塔》这篇文章,用鲁迅生生的两句话作结:懂得文物的价值的,将它抢光,不懂得文物的价值的,将它卖光!

《沙原引泉》中说:人生的意义也是如此,到了“山的顶端”,也修炼到了”自我的顶端”以后,自然的色彩虽然单纯,却达到了圣洁的程度,而人呢?自不必说,气韵的委和,也达到了崇高的地步!

这段文字写出了努力后的成果,眼界宽了,心底宽了,生命精彩了。只有会当凌绝顶,才能一揽众山小。

《阳关雪》中说:待到年长,当他们刚刚意识到有足够脚力的时候,也就给自己负上了一笔沉重的宿债,焦渴地企盼着对诗境实地的踏访,为童年,为想象,为无法言传的文化归属。

学诗,用诗,寻找诗,也就是寻找成长的印记。往小说,是个人成长,往大说,是民族文化的延伸。

《西域喀什》中说:如果仅仅从动作上看,考古学家,是在代表现代人跪身谢恩。

无言的大地,有多少地方值得我们跪身,又有多少地方需要我们谢恩。

跪身和谢恩说明自然界的伟大。

《废井冷眼》中提醒我们:面对历史,面对时间,朝代更叠自然的事,人的生死平常事。世间不公冷眼看,世间繁花有几天?用一句诗总结:人无千年好,花无百日红。真是世事苍桑随风去,惬意心情留百冬!

《杭州宣言》中说:杭州是世界上最高贵、最美丽的城市。杭州之外,中国还有很多别的美丽。

杭州来了写诗的人,放弃写诗,来治理城市,真是:写诗不但写在纸上,而且写在了杭州这座城市里,杭州有幸遇到了多位有能力的才子!诗让后人咏,治理城市的能力让后人叹。

《黄州突围 》中说:他渐渐回归于清纯和空灵。在这一过程中,佛教帮了他大忙,使他习惯于淡泊和静定。艰苦的物质生活,又使他不得不亲自垦荒种地,体味着自然和生命的原始意味。

这一切,使苏东坡经历了一次整体意义上的脱胎换骨,也使他的艺术才情获得了一次蒸馏和升华。他,真正地成熟了——与古往今来许多大家一样,成熟于一场灾难之后,成熟于灭寂后的再生,成熟于穷乡僻壤,成熟于几乎没有人在他身边的时刻。

这两段文字说明,苏东坡在苦难后的磨练,接近自然,修练内心,淡泊和静定后找出生命的原始意味。苏东坡成熟了——精神升华了。

《山庄背影》讲述了“一个风云数百年的朝代,总是以一群强者英武的雄姿开头,而打下最后一个句点的,却常 常是一些文质彬彬的凄怨灵魂。”

开个好头,结个残尾。一个人从生到老,同理,一个国家由盛到衰。

《宁古塔》中作者说;我站在这块古代称为宁古塔的土地上,长时间地举头四顾又终究低下头来,我向一些远年的灵魂祭奠——为他们大多来自浙江、上海、江苏、安徽那些我很熟悉的地方,更为他们在苦难中的高贵。

作者对他们的灵魂祭奠,我们也应对他们的灵魂高贵进行祭奠。

《抱愧山西》中说:一种庞大的文化如此轻慢一种与自己有关的庞大财富,以及它的庞大的创造群体,实在不可思议。

不可思议的是庞大的文化对创造财富群体的轻视。

为此,就要抱着惭愧的心情,在山西的土地上多站一会儿。

谈自己的心情,这里面的”在山西的土地上多站一会儿“有深思,有反省 ,有惭愧。

《风雨天一阁》中说:只要自认是中华文化的后裔,总想对这幢老楼做点什么,而不忍让它全然沦为废墟。因此,二十世纪三十年代、五十年代、六十年代、八十年代,天一阁被一次次大规模地修缮和完善着。它,已经成为现代文化良知的见证。

对这幢老楼不止一次地大规模地修缮和完善着,说明中华文化的后裔有良知。

登天一阁的楼梯时,我的脚步非常缓慢。我不断地问自己:你来了吗?你是哪一代的中国书生?

作者来了,作者问了,中国的书生都是哪些人去过呢?书友们有你吗?不登天一阁,对文人来说,总有点遗憾。

《鱼尾山屋》中说:要讲文明之道,唯一的道就是自然。

点出文明之道,就是自然。

——这就是说,中国文化在最高层面上是一种做减法的文化,是一种向往简单和自然的文化。正是这个本质,使它节省了很多靡费,保存了生命。

中华文化的本质 简单自然。

《北极寒夜》中说:中华文明和欧洲文明差别很大,但既然都称为“文明”,就必须应对所有文明的共同敌人,那就是一切非文明的力量,例如恐怖主义、核竞赛、环境污染、自然灾害……

中华文明和欧洲文明差别很大,但应共同对付敌人。

这也正是我不赞成亨廷顿教授的地方,他只指出了各个文明之间有可能产生的冲突。事实上,二十一世纪的最根本冲突,产生在文明与非文明之间。守护全人类的整体文明,是迫在眉睫的当代大道。

提出看法,问题的解决办法,守护全人类的整体文明,是迫在眉睫的当代大道。

《远方的海》中说:其实,从河姆渡、良渚开始,或者更早,已有无数从中国出发的独木舟,在海上痴迷。可惜,刻板的汉字,与大海不亲。伟大的航海家郑和葬身在哪个海域、哪个海岸?居然也没有清晰记载。中国的一半历史,在海浪间沉没了。慵懒的巷陌学者,只知检索着尘土间的书本。那些书本上,从未有过真实的大海,也没有与大海紧紧相融的中国人的生命。

书本与慵懒的巷阳学者都与海不亲,只有实地考祭者的真实记录,才是真实反映。

幸好到了一个可以走出文字、走出小家的时代。终于有一批中国人惊动海天,也唤醒了中国文化中长久被埋没的那种生命。

走出小家走出文字时代的到来,唤醒了生命,中国文化也有了生机。

《谢家门孔》中说:我想,就凭着这种无以言表的深层皈依,他会一个人回去,在一大批远祖面前画上人生的句号。

谢晋一人的一生,也对得起‘这山、这村、这屋、这姓、这气。’

《巴金百年》中说:我为一个病卧在床的百岁老人竟然遭受攻击,深感羞愧。是的,不是愤怒,而是羞愧。为大地,为民族,为良心。

我为百岁老人遭遇攻击时,文化舆论界居然毫无表情,深感羞愧。为历史,为文化,为伦常。

为巴金遭受攻击的两种羞愧。一、为大地,为民族,为良心。二、为历史,为文化,为伦常。

《佐临遗言》中说:这又一次证明我的一个观点:最高贵的艺术,未必出自巨额投入、官方重视、媒体操作,相反,往往是对恶劣环境的直接回答。艺术的最佳背景,不是金色,而是黑色。

显示艺术的背景。锦上添花不足贵,雪中送炭才叫暖。

《寻石之路》中说:我也老了,居然还有闲心写几句。我想,多数上了年纪的人都会像那些退休老教授,听到各种鼓噪绝不作声。因此,可怜的是历史,常常把鼓噪写成了课本。

谈历史的可怜,实际指有可能颠倒黑白。

《天人对话》中说:沧海滴水,何问其源?来自无限,归于无限。

请夜仙查余家历史,得到的答复:沧海滴水,何问其源?来自无限,归于无限。书友们,个人总是渺小的,自然界总是广阔的。

《为妈妈致悼词》中说:妈妈,这是我们的山路,我们的山谷。现在,野兽已经找不到了,山顶上的凉亭早就塌了,乞丐的家也不见了。剩下的,还是那样的山风,那样的月亮,那样的花树。

山路山谷归妈妈,有山风、月亮、花树”相伴。九十年的人世间不公,离开到那里安息,回归故里能安息。

《祭笔》中说:其实,更主要是为了自己。看看过了那么多年,这个七岁就为乡亲们代写书信的小男孩,还能为乡亲们代写点什么;这个二十岁左右就为父亲代写“交代”的青年人,还能为中国文化向国际社会“交代”点什么。

看自己,并不是执着于“我”,而是观察一种生命状态,能否扩展和超脱。这是佛教的意思。

于是,谨此祭笔。

交代了为了谁而写,达到什么状态:且拜且祭,且忆且思,且喜且泣。

写到此,也就完成了《文化苦旅》整本书的浅谈。其实,就三个部分::中国文化的考察,世界文化的考察,人生之旅的考察。其实,借助对文化进行的考察,对历史进行的分析,给自己一个辩护的机会。

错误不周之处,在所难免,望书友们批评指正,谢谢各位。


文化苦旅读书心得
文化苦旅读书心得1 随着作者的脚步,我的心灵也从阳关到江南做了一次苦旅。 第一次看到这本书的时候,我对它的书名充满了疑惑:你为什么这么辛苦的旅行?既然是旅行,何必突出苦口婆心的话?带着疑问走进书里,知道了作者的身世,豁然开朗,不禁感叹。这个苦字是什么意思?体力劳动。作者的旅行完全是自费的,去的地方大多...

“文化苦旅”读后感心得10篇
“文化苦旅”读后感心得1 读《文化苦旅》这本书,我感受最深,也是最大的,就是:“文人的魔力,竟能把偌大一个世界的生僻角落,变成人人心中的故乡。” 我想,每一个中国人都会有这种感觉,自己特别想去的地方,总是古代文人与文化留下较深脚印的所在。作者余秋雨先生认为:“这是中国历史文化的悠久魅力与它对我的长期...

余秋雨文化苦旅读书心得
余秋雨文化苦旅读书心得1 初识《文化苦旅》,还是在七年级背诵表上字里行间的诗意中品会到这本书的魅力,自此,一直未停下追寻的脚步。终于,有幸读完它。追寻余秋雨笔下的足迹,仿佛游览完全中国的山水人文。不过,我渐渐发觉,我读的仅仅是引人入胜的山水人文吗?不,我读的是余秋雨。他笔下的自己...

六年级文化苦旅读书心得五篇
六年级文化苦旅读书心得范文一 中国文化博大精深,处处都有值得人去思考的地方,如果说中国文化是太平洋的话,那么余秋雨就是一个航海家,而我也勉强算得上是他的小追随者。 一路上,余秋雨引领着我去踏遍祖国的大江南北,领略着大自然的美好风光,深思着中国文化的发展。他的探索之旅不像陈景润那样在字母的世界中遨游...

阅读《文化苦旅》读后感及启迪
也许《文化苦旅》就是面前的一杯浓茶,入口时苦涩,但苦涩过后总会留下一丝回味——对历史的感悟,对文化的理解,对人生的思索,全部融在这苦涩后的回味中了。 阅读《文化苦旅》读后感及启迪相关文章: ★ 《文化苦旅》读后感5篇 ★ 《文化苦旅》读后感优秀范文10篇(2) ★ 《文化苦旅》读书心得体会4篇 ★ 文...

《文化苦旅》课文读书心得
《文化苦旅》课文读书心得3篇1 用历史的距离丈量历史,以文化的角度审视文化,余秋雨先生的《文化苦旅》用他的一生走遍大江南北的经历,为我们讲述着这深奥的道理。 有人说,中国散文的天空星光灿烂,而《文化苦旅》是一条河系,其中每一颗星星都散发着一种魅力非凡的深不可测的光晕。《文化苦旅》,展现给我的是那一处...

文化苦旅名著读书心得
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文化苦旅名著读书心得,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文化苦旅名著读书心得1 古朴的字体,灰绿色的封面,给人一种简约却又极富文化内涵之感,第一眼看到这本书便是这种感觉。可看完本书后给我的感觉却是一种无法用语言形容的震撼。 书中的大多篇目以游记为主,当然也有些人物的部分。如写...

《文化苦旅》读书心得感悟
《文化苦旅》读书心得感悟1 提起余秋雨,可能想说得太多,满腔话语积压于心底,随时都有迸发出去的可能。但我还是愿意只打开一个小口,让那话语如涓涓细流一样涌出,将自己再次滋润。 读余秋雨的第一篇 散文 ,是他的《文化苦旅》的开篇之作——《道士塔》。当时,我第一遍读,愤恨;第二遍读,无奈;第三遍读,就只有...

文化苦旅读书笔记700字5篇
最后一篇则强调了《文化苦旅》中对废墟美学的探索,以及其对历史教训的深刻反思。总的来说,阅读《文化苦旅》是一次情感与思考的交织,它让我们在理解历史的苦涩中,感受到文化的厚重与个体的渺小。这本书,如同一剂苦口良药,虽苦却能引发深沉的思考,启迪我们对生活和历史的全新认识。

文化苦旅的读书笔记
1. 余秋雨在《文化苦旅》中,用其独特的观察力和洞悉力,深入思考中华民族深层文化,以细腻的笔触记录下这趟巡视华夏文化的“苦旅”。这本书充满了辛酸,但同时也展现了中华文化的深厚底蕴。2. 《文化苦旅》不仅介绍了中国历史上的著名人物,升华了中华各地域文化的精髓,还对中华文化做出了充分的解释。

唐海县15523801953: 《文化苦旅》读后感1000字余秋雨著作 -
谯达安神:[答案] 其一: 读《文化苦旅》有感 匆匆地读过一遍余秋雨先生的《文化苦旅》,心情有些沉重. 前些时候舆论对该书及作者争端颇多,如今看过并粗略地研究了一下,觉得议论是理所当然的.这书里写的,有历史上的匆匆过客,有漂泊一生的落魄文人,有...

唐海县15523801953: 文化苦旅的读后感800字 -
谯达安神:[答案] 1 浅品《文化苦旅》 书写,书写文化之苦旅. 描述,描述历史之盛衰. ――题记 中国灿烂的文明正在被时光磨灭,不知在角落里边回味心酸史边唾骂历史罪人的人们是否真曾闭一闭眼睛,平一平心跳,回归于历史的冷漠,理性的严峻.我一直以来欣赏...

唐海县15523801953: 《文化苦旅》的读后感 -
谯达安神:[答案] 第一次听说《文化苦旅》这本书还是在上中学的时候,直到上大学时才买了一本认真来读.古话说得好:“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 作者一次次漂泊的旅程,都是增长智慧的机会,也使心灵经过了一段漫长的洗涤.我细细...

唐海县15523801953: 文化苦旅 读后感800字以上,初一水平的. -
谯达安神:[答案] 手棒一本《文化苦旅》,随着作者的笔触在字里行间中游历了大半个中国.旅行结束,本应陶醉于祖国的壮丽山河、悠久历史和灿烂文化,然而我却无法使自己陶醉,心头莫名地涌出一种苦涩的感觉.我一直对《文化苦旅》中的“苦”字百思不知其义...

唐海县15523801953: 2022《文化苦旅》读后感
谯达安神: 2022《文化苦旅》读后感1看完这本书.最大的感触就是对于文化的理解,实则,文化是一种精神,一种追求,一种压迫,一种力量!文化是美丽的、痛苦的、感人的、悲...

唐海县15523801953: 《文化苦旅》读后感 -
谯达安神: 中国文化博大精深,处处都有值得人去思考的地方,如果说中国文化是太平洋的话,那么余秋雨就是一个航海家,而我也勉强算得上是他的小追随者.一路上,余秋雨引领着我去踏遍祖国的大江南北,领略着大自然的美好风光,深思着中国文...

唐海县15523801953: 读余秋雨《文化苦旅》有感
谯达安神: 心灵的旅行——读《文化苦旅》有感台灯下,一本余秋雨的《文化苦旅》让我抛尽世间烦恼,尽情地来一次心灵的旅行.翻开书,我的心仿佛已经沉浸其中,怎么也唤不回.看着“莫高窟”,心里不由得想到当置身其中,会是何其雄伟.再...

唐海县15523801953: 文化苦旅读后感. -
谯达安神: 这个寒假,我读了《文化苦旅》这一本书,这本书的介绍了一处处令人流连忘返的风景名胜与历史古迹,但是,在那一处处古迹的的背后却隐藏着人们不为人知的一面,而作者运其妙笔,,给我们的心灵写下了“震撼”两个大字…… 还记得新浪...

唐海县15523801953: 读《文化苦旅》有感 作文 -
谯达安神:[答案] 老师曾经让我们读《文化苦旅》这本书.我一直不以为然,一看到这本书的名字,我心想:哼!“文化苦旅”,一定读起来也很苦吧!可是当我拿到这本书时,我对它的看法发生了一个大转变.我发现:《文化苦旅》这本书在告...

唐海县15523801953: 《文化苦旅》赏析或读后感 -
谯达安神:[答案] 《文化苦旅》读后感 浅品《文化苦旅》 书写,书写文化之苦旅. 描述,描述历史之盛衰. ――题记 中国灿烂的文明正在被时光磨灭,不知在角落里边回味心酸史边唾骂历史罪人的人们是否真曾闭一闭眼睛,平一平心跳,回归于历史...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