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蒙古包的建筑元素及其民俗背景分析

作者&投稿:店态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 传统 蒙古包 的建筑元素及其民俗背景分析

       建筑元素是指具有一定文化历史特色和地方特色的建筑形式和构 成建筑物的各部分元素。传统蒙古包集中体现了蒙古高原和游牧民族 的文化,它凝聚了该地区历代游牧民族的建筑水平、工艺特色和审美趋 向。是非物质文化的载体。传统蒙古包自上而下可分为三大部分:天 窗、屋顶、围墙等。各部分不仅包含着科学原理,也沉定了深厚的民俗内 涵。在现代 蒙古包 风格设计中不仅要注意发挥蒙古包建筑元素的使用功 能,更要尊重其民俗背景。

1天窗部分

        天窗(套瑙):按照蒙古族的古老传说,天窗是太阳的化身和造型。 它与火撑(图拉嘎)一起构成了蒙古人崇拜的太阳和圣火对象。

          蒙古包 的套瑙一般用柳木或榆木制作,分联结式(见图2)和插椽 式(见图3)两种。两种套瑙的区别在于:联结式套瑙的外围有连接顶杆 的皮或筋制作的活络结构(见图1),其数量与顶杆数量相等。连接式天 窗在搬运时,顶杆可以像雨伞一样收成捆。插榫式天窗顶杆直接插入 天窗中,不需用皮筋进行串连。这种天窗外围没有凸缘,只有与配套顶 杆数量相等的盲孔,用于顶杆端头的插入。搬运时,插榫式天窗顶杆与 天窗分离,单独打捆运输。

图1连接式天窗与顶杆连接方式图

图3插缘式天窗

套瑙的装饰特征:以红色或蓝色作为底色用金色装饰,上面绘蔓草 纹。讲宄的绘制龙统或满铺精美的雕刻。

2屋顶部分

据传说, 蒙古包 顶呈放射状排列的乌尼杆,寓意着太阳四射的光 芒,覆盖着整个空间,使整个蒙古包内充满光明和温暖。

        (1)顶杆(乌尼)。顶杆是蒙古包的肩,上联套瑙,下接哈纳。其长 短大小粗细要整齐划一,木质要统一,长短由围壁数来决定,其数量也要 随其改变。顶杆为细长的圆形木杆,上端要插入或联结天窗,头一定要 光滑稍弯曲,否则造出的毡包容易偏斜倾倒。下端有绳扣,以便于和围壁叉头套在一起。粗细以围壁决定’一般卡在围壁头的丫形叉子中’上 端平齐为准。顶杆ー般由松木或红柳木钊作。上半截装饰蔓草故用箭 尾作为装饰终止的标准。

        (2)顶毡。顶毡是 蒙古包 的顶饰是蒙古包外饰的重点。顶毡是正 方形的,四角都要缀带子’它有调节空气流通、包内温度、光线强弱的作 用。顶毡的大小’以正方形对角线的长度决定。其边长稍大于套瑙外 径’四边要用驼梢毛捻的线缭住,四边和四角纳出各种花故或是用马鬃 马尾绳两根并住缝在四条边上’四个角上钉上带子。顶毡一角连接一 根拴绳,用来揭开或盖住顶。

图‘绘兹草纹与员纹的天窗

图5绘基草致的顶杆

       (3)顶棚。顶棚是蒙古包顶上苫盖顶杆的部分。每半个像个扇形’ 一般由三到四层毡子组成。以套瑙的正中心到哈那头的距离为半径’ 画出来的毡片为顶棚的襟以半个套瑙直径画出来的部分为顶棚的领’ 把中间相当于套瑙大小的一个圆挖去’顶棚前后两片衔接的地方要有 一定重叠’才能防止雨水、风、尘土灌进去,顶毡外边都要镶边和压进 这样做固定结实’看起来也漂亮。

(4)外罩。外罩用是顶棚上披苫的布罩,它是蒙古包的装饰品,也

        是等级的象征。裁缝时候,其上边和着齿的外圈对齐’下边超过围壁上 沿。外罩上下沿都要镶边,常刺绣有鼻纹、莲花等美丽的吉样图案。蒙 古包外罩的起源很早,从前一般的人家都有后来才变成贵族和喇嘛的 专利。外罩的装饰是以上半区装饰为主的,一般用蓝色作为主色调绘

鼻纹。

3围壁

按照传说’围壁上的菱形网格象征着草原上起伏的丘陵’它遮挡着 四面来风’匿户着休息的人们。(1)围壁(哈那)的结构与特征。 蒙古包 大小由围壁数量多少决定,一般为六、八、十、十二等偶数。围壁的高低 大小可以相对调节。一般习惯上说多少个头、多少个皮钉的哈那,就知 道蒙古包的大小。围壁头一般为十五个制作围壁的时候,是把长短粗 细大致相同的柳条,以等距离互相交叉排列起来,形成许多平行四边形 的网眼,在交叉点用皮钉(以驼皮最好)钉住。蒙古包要高建的话,围壁 的网眼就窄,包的直径就小;要矮建的话,围壁的网眼就宽,包的直径就 大。雨季要搭得高一些,风季要搭得低一些。蒙古人四季游牧,基本平 坦的草地都可做蒙古包的地基。围壁的折叠特性,使它装卸、运载、搭盖 都很方便。

围壁有巨大的支撑力。围壁交叉出来的丫形支口,在上面承接顶 杆的叫/头”,在下面接触地面的叫‘腿”,两旁与别的围壁绑口叫/ 口”。 围壁头均匀地承受了顶杆传来的重力以后,通过每一个网眼分散和均 摊下来,传到围壁腿上。这就是为什么指头粗的柳棍,能承受二、三千斤 压力的奥妙所在了。

围壁外形美观。由柳条制成,轻而不折,打眼不裂,受潮不走形,网 眼大小一致。这样做成的毡包不仅符合力学要求,外形也匀称美观。 围壁的弯度要特别注意掌握。一般都有专门的工具,头要向里弯,面要 向外凸出,腿要向里撇,上半部比下半部要挺拔正直一些。这样才能稳 定顶杆,使包形浑圆,便于用三道围绳箍住。

(2)围毡。围绕围壁的那部分毡子叫围毡。一般的蒙古包有四个 围毡。围毡呈长方形。围毡的尺寸要比哈纳高出20厘米。围毡的上沿 要留抽口,穿带子。围毡的两腿上也有绳子。围毡外边露出来的部分 要镶边和压条。有压条的围毡要压在没压条的围毡上面。围毡的侧边 不设压条,也不镶边

4门

老式传统 蒙古包 只有门框和毡帘,近期才有木门。围壁立起来以 后,把网眼大小调节好,围壁的高度就是门框的高度。门由框定。因此 蒙古包的门不能太高,人得弯着腰进,毡帘吊在外面。毡帘是用三、四层 毡子纳成。长宽用门框的外面来计量。四边纳双逐有各种花纹。普 通毡门多为白色,镶蓝或红边。上边吊在门头上。门头外挂楣毡,楣毡 一般有三个舌,也要镶边和满纳吉样花纹。

近代蒙古包开始装门扇,由于草原上民风淳厚,不设锁具,不贴辟 邪类的门神等。门区也是装饰的重点,一般以红色为底色,满铺或彩绘 吉样图案。

5支柱

蒙古包超过八个哈那要有支柱。蒙古包太大了,重量增加, 大风天会使套瑙的一部分弯曲。连接式套瑙多遇这种情况。超 过八个哈纳的大蒙古包一般设二或四根柱子。蒙古包地面都有 一圏围火撑的木头框,在其四角打洞,用来插放柱脚。柱子的另 一头,支在套瑙木圏下面。柱子有圆、方、六面体、八面体等。柱 子上的花纹有龙、凤、水、云多种图案。过去只有王爷才能用•

传统蒙古包建筑民俗分析

1蒙古包里物品的陈设

蒙古包的内部陈设别具特色。各种物品都有固定的位置,正中央 为炉灶,即火撑。火撑在占非常重要的位置。火是一个家庭存在的重 要标志,也是其旺繁荣的象征。

过去蒙古包的西北侧供奉善神象、佛龛和祖先的。蒙古族以西北 为尊,现在取而代之的是收音机、电视机等。依次往西南摆放男人放牧 和狩猎的用具。如马鞍、马鞭、弓箭、猎枪等。蒙古包北面放置被桌,紧 挨被桌的东北方,是放置女人箱子的地方,东面摆放绘有各种图案的竖 柜,盛装碗盏、锅灶、勺子、茶、奶、家具等。东南侧放置炊具、奶具等。

2 蒙古包 内的座次、坐法和下榻就寝

蒙古人包内坐席有清楚的划分。古代蒙古人有过一段母系社会时 代,把太阳升起的方向看得特别神圣——东方让给了占统治地位的女 性,男性居西席。社会发展到父权时代,西方又成了尊位。虽然男女座 位没变,尊卑关系实际己颠倒过来。男人按照辈分高低和岁数大小在 西面由上(北)向下(南唑。东面的女人也如此类推。毡包的正北唤 作金地为一家之主的座位即使是自己的孩子,也不能坐于正北或西 北。只有当他成为一家之主时候,才能继承父亲的座位。如父亲年事 己高,要让儿子掌管家业就让其坐在正面(北面),自己坐在西北面。如 果父亲早敢儿子不论大小,母亲也要让他坐于正面。蒙古包的门口处 (南面)一般不坐人,只是家里人多,孩子们可暂时坐在那里。

客人在 蒙古包 的座次与上面家里人的坐法类似。普通客人和年轻 人不能越过套瑙横木以北,长者则一定越过横木以北就坐。主人如请 上座的话,则表示对客人的尊重,客人要坐到西北或正北。不过一般不 要坐在西北面佛桌或箱子的前面、灶火的上头等地方,表示尊重那家的 神佛、祖先、香火、门庭。女性来客从东面绕过灶火坐于东北面。东面留 给女主人烧火做饭用。客人在包中分东西落座的时候,要按年龄大小, 出身尊卑、亲戚远近等,从上往下依次排列。

民间格言说:/不学书也要学坐”。在蒙古包中如何就坐,历来被看 作是学问和大事。不论什么客人,来到别人家一定要单腿盘坐。包西 就座者,应屈左膝;包东就座者,应屈右膝。不仅客人要这样坐,主人看 见客人进来以后,也要采取这一坐姿,坐于迎客的座位上,以便彼此尊 重。女人在客人面前,多采取一蹲一跪的姿势以示对客人的尊重和友 好。蒙古人包中睡觉,主人妻子睡北面,家中长者睡西面。如果睡不开, 让女人睡在东面,要把最好的地方(北面或西面)让给客人睡。

就寝时不论客人和家人,不能将脚伸向佛像、灶火。睡在西面的人 头朝北,睡在北面的人头朝西,睡在东面的人头朝北。睡时,须给来客专 门铺新毡,准备好枕头被褥,请客人入睡。来客、长者、主人睡下以后,其 余家庭人员才择隙而寝,不能先于客人而睡。

3冡古族的忌讳

(1)毡门和顶毡的忌讳。进蒙古包不能踩门槛不能在门槛垂腿而 坐,不能挡在门上,这是蒙古包门的三忌,客人进家首先要撩毡门,跨过 门槛进去。元朝时有/踩了可汗的门槛便有辱国格,踩了平民的门槛便 败了时运”的说法,在草原上流传至今。

尊重主人的客人不踩门槛,连毡门也不能从正中而入。要轻轻地 撩起样云帘子,从毡门的东面进去。把右手向上摊开,用手指头肚而触 一下门头,才能进去。这样做的用意是祝福主人太平吉样。

蒙古包顶毡也不能随便触动,在苏尼特嘎林达尔台吉的传说中,就 有/不可触动顶毡、灶台、有顶的帽子”等内容。早晨拉顶毡的时候,用右 手拉住顶毡带子,顺时针转到西面拉开。晚上盖顶毡的时候,在拉回到 东面。顶毡晚上盖住,白天揭开。白天只有刮风下雨才盖上顶毡。只有 家里死了人,白天才把顶毡盖上,或者把顶毡的三角向天窗垂下来。

(2)灶火的忌讳。蒙古人最尊重吐火,客人不能踩进固定火撑的木 框里。出入时要撩起袍襟切忌碰到火撑的木框(火撑外面的木圏)。 支火撑和坐锅的时候,一定要端正,忌讳向灶火洒水、吐痰、扔脏物,不能 在火撑及其木框上磕烟袋,更忌讳向灶火伸腿和烤腿。不能把刀剪等 朝着灶火放置,要把它们装进毡口袋里,夹在蒙古包的衬毡缝里。忌讳 用刀刃捅火、用刀刃翻火、用刀子从锅里扎肉吃、用刀子在锅里翻肉。祭 火祝赞中表明,蒙古人祭火是成吉思汗时代留传下来的习俗。尊敬灶 火实际上就是尊重主人。

(3)坠绳的忌讳。坠绳是栓在天窗正中用来固定蒙古包的拉绳。 拉绳的带子掖在蒙古包套闹东横木北搭在第四根哈那头上的乌尼里 侧。坠绳从套瑙和乌尼之间垂下弓形的一截儿,再将其端从乌尼缝里 穿进去,在乌尼上打一个吉样活扣掏出来。如果刮大风,可以把坠绳拉 出来,固定在也上栓牢,或者用力拽住也可以将其固定在包外北墙根的 桩子上,这样蒙古包就不会被风刮翻。掖坠绳的时候,垂下部分的长短 要以站起来不碰头、伸手能够着为好。蒙古人认为坠绳是保障蒙古包 安宁、保存五畜福分的吉样之物。没有坠绳就不能算完整的蒙古包。 出卖大畜的时候,要从鬃、尾、膝上拔一小撮毛拴在坠绳上,把牲畜的底 福留在家里。出卖小畜的时候,女主人要用袍子的里襟擦它们的嘴,要 把牲畜的底福留在里面。男方到女方家娶亲的时候,要把一庹长的缎 哈达作为五畜的礼物,搭在对方的坠绳上。坠绳是保佑家户平安、五畜 繁衍的吉样物,外来人不能随便去摸。

蒙古族的 蒙古包建筑文化 是以北方游牧文化历史大舞台为背景,以蒙古文 化为底蕴,从远古而来逐步形成走到今天。蒙古包是蒙古族建筑的典 范。在蒙古族悠远的历史文化长河中刻下了深深的烙印。传统蒙古包 从图案、色敕材料、制作工艺、民俗背景上既能让人们感受到深厚的文 化气息,又能让人们感受到现代文明的变迀与发展,也对现代蒙古风格设计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蒙古包技艺文化也入选了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所以我们要弘扬中华民族文化,继承和发扬 蒙古族传传统建筑元素中精华部分。


蒙古族的建筑特色。。介绍
尽管外观看似小巧,但蒙古包内部空间宽敞,空气流通,采光良好,冬暖夏凉,抵御风霜雨雪,非常适合游牧民族的生活需求。蒙古包的演变经历了悠久的历史:从猿人的天然洞穴,到古人的洞室,再到早期游牧民族的窝棚,最终发展成现代的蒙古包。这一过程中,蒙古包的设计逐渐加入了便于迁徙的特点,形成了独特的建...

蒙古包的建筑特点与自然环境的关系?
3. 蒙古包的外部材料通常为帐篷布或毛毡,能有效抵御风沙,圆顶形状使其在草原环境中更加稳固,能抵御强风。4. 蒙古包的设计便于迁徙,适应蒙古族游牧生活。简单的结构和易搭建特点使得蒙古包可以方便地拆卸和搬迁,以适应季节和牧草资源的变化。总的来说,蒙古包的建筑特点与蒙古族的生活方式和自然环境...

蒙古族的建筑特色。。介绍
建筑特色] “蒙古包”是满族对蒙古族牧民住房的称呼。“包”,满语是“家”、“屋”的意思。古时候称蒙古包为“穹庐”、“毡帐”或“毡房”等。 蒙古包呈圆形,有大有小,大者,可纳20多人休息;小者,也能容10几个人。蒙古包的架设很简单,一般是在水草适宜的地方,根据包的大小先画一个画圈,...

蒙古包的结构和资料 都要简短点!急急急!
此外,蒙古包还是蒙古族文化的象征之一,代表了蒙古族人民的传统生活方式和文化传承。在现代社会,虽然蒙古族人民的生活方式和居住环境已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但蒙古包仍然是他们重要的文化遗产和旅游资源之一,吸引着越来越多的游客前来参观和体验。总之,蒙古包是一种独特的传统建筑形式,具有独特的结构和...

民居建筑·蒙古包
民居建筑·蒙古包 在蒙古和新疆哈萨克等民族的聚居地,还流行着一种可以移动的住房,这就是为了适应游牧生活而建造的毡包,因为蒙古族用得最多,所以俗称为蒙古包。这种毡包平面为圆形,里面用木条编成框架,外面包以羊毛毡,直径有四—六米,高二米,顶部还留有圆形的天窗,以便采 图27 蒙古包剖面图 ...

关于蒙古包的资料
这种灵活性和适应性使蒙古包成为草原上理想的居住选择。在现代社会,虽然许多蒙古族人民已经定居下来,不再需要频繁迁徙,但蒙古包仍然是他们文化和传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许多旅游景点和节日庆典上,人们仍然可以看到蒙古包的身影。此外,蒙古包也逐渐成为了一种独特的建筑景观,吸引着世界各地的游客前来参观...

蒙古包的建筑特点与自然环境的关系?
4. 便于迁徙:蒙古包是一种移动式建筑,适应了蒙古族游牧生活的需要。蒙古族以畜牧为主要生活方式,他们需要随着季节和牧草资源的变化而迁徙。蒙古包的简单结构和易于搭建的特点使得它能够方便地拆卸和搬迁。总的来说,蒙古包的建筑特点与蒙古族的生活方式和自然环境密切相关。它不仅能够提供舒适的居住环境...

蒙古包的建筑与哪些因素有关
蒙古包的历史 蒙古人在寻找适合自己生活的居室的时候,经过千百年来的摸索,终于造出了用木料、毛毡建造的造型独特的蒙古包。蒙古包不但能够经受大自然的考验,也非常适合游牧民族的生产、生活方式。1.适合蒙古高原的自然环境:蒙古人用羊胃形容自己的毡包,因为十三世纪的蒙古包其形如此。蒙古包顶上圆中...

蒙古包有什么特点
蒙古包独特的制作技艺,体现了蒙古民族的审美观与高超的技能。蒙古包有着不可替代的观赏价值,同时具有实用价值、艺术价值、经济价值。中文名称:蒙古包 外文名称:Mongolianyurts 民族: 古代突厥、契丹、蒙古等游牧民族 建筑风格: 中亚建筑 地 带:内蒙古,蒙古族居住地带 研 究:民俗学、建筑学...

蒙古包的结构特点
蒙古包主要由架木、苫毡、绳带三大部分组成。制作不用泥水土坯砖瓦,原料非木即毛,可谓建筑史上的奇观,游牧民族的一大贡献。1、蒙古包的架木: 蒙古包的架木包括陶脑、乌尼、哈那、门槛。(1) 陶脑 蒙古包的陶脑分联结式和插椽式两种。要求木质要好,一般用檀木或榆木制作。两种陶脑的区别在于:...

银川市14751202511: 介绍蒙古包的建筑和特色300 -
移详头孢: 蒙古包是蒙古族牧民居住的一种房子,适于牧业生产和游牧生活.2113 蒙古包包内宽敞舒适,是用特制的木架做 “哈那”(蒙5261古包的围栏支撑),用两至三层羊毛毡围裹而成,之后用马鬃或驼毛拧成的绳子捆绑而成,其顶部用“乌耐4102”作支架并盖有“布乐斯”,以呈天幕状. 其圆形尖顶开有天窗“陶脑”,上面盖着四方块的羊毛毡 “乌日何”,可通风、采光,既便于搭1653建,又内便于拆卸移动,适于轮牧走场居住.[1] 蒙古包独特的制作技艺,体现了蒙古族的审美观与高超的技能.蒙古包有着容不可替代的观赏价值,同时具有实用价值、艺术价值、经济价值.

银川市14751202511: 蒙古包的特色,具体说一说蒙古包的结构、位置、作用、特点、文化内涵、材料等 -
移详头孢: 2、蒙古包是东南向而设的.这与古代北方草原民族的崇尚太阳,有朝日之俗有关.但这种东南向习惯不仅是一种信仰,更多的是为抵御严寒和风雪,包含着草原人民适应自然环境的智慧和创造,因为他们居住在高寒地带,冬季又多西北风. 3...

银川市14751202511: 蒙古包角度文化元素 -
移详头孢: 蒙古包的作用是供蒙古族等游牧民族在草原居住.材料主要由架木、苫毡(覆盖物)、绳带三大部分组成.苫毡由顶毡、顶棚、围毡、外罩、毡墙根、毡幕等组成.蒙古包的结构是苫毡夏季盖一层,春、秋季节盖两层,寒冷的冬季则盖三层,并...

银川市14751202511: 蒙古族的建筑有什么特点? -
移详头孢: 蒙古族的建筑特色 “蒙古包”是满族对蒙古族牧民住房的称呼.“包”,满语是“家”、“屋”的意思.古时候称蒙古包为“穹庐”、“毡帐”或“毡房”等.蒙古包呈圆形,有大有小,大者,可纳20多人休息;小者,也能容10几个人.蒙...

银川市14751202511: 蒙古族 -- 建 筑 -
移详头孢: 蒙古包“蒙古包”是对蒙古族牧民住房的称呼.“包”,是“家”、“屋”的意思.古时候称蒙古包为“穹庐”、“毡帐”或“毡房”等. 蒙古包呈圆形,有大有小,大者,可容纳20多人休息;小者,也能容纳10几个人.蒙古包的架设很简单...

银川市14751202511: 蒙古包的结构特点 -
移详头孢: 蒙古包主要由架木、苫毡、绳带三大部分组成.制作不用泥水土坯砖瓦,原料非木即毛,可谓建筑史上的奇观,游牧民族的一大贡献. 1、蒙古包的架木: 蒙古包的架木包括陶脑、乌尼、哈那、门槛. (1) 陶脑 蒙古包的陶脑分联结式和插椽...

银川市14751202511: 关于蒙古包的介绍?
移详头孢: 蒙古游牧人民族传统的住房.古称穹庐,又称毡帐、帐幕、毡包等.蒙古语称格儿,满语为蒙古包或蒙古博.游牧民族为适应游牧生活而创造的这种居所,易于拆装,便于游牧.帐顶及四壁覆盖或围以毛毡,用绳索固定.西南壁上留一木框,用以安装门板,帐顶留一圆形天窗,以便采光、通风,排放炊烟,夜间或风雨雪天覆以毡.蒙古包分固定式和游动式两种.半农半牧区多建固定式,周围砌土壁,上用苇草搭盖;游牧区多为游动式.游动式又分为可拆卸和不可拆卸两种,前者以牲畜驮运,后者以牛车或马车拉运.

银川市14751202511: 蒙古包的民俗 -
移详头孢: 蒙古包(Mongolianyurts)是蒙古族牧民居住的一种房子.建造和搬迁都很方便,适于牧业生产和游牧生活.蒙古包呈圆形,有大有小,大者,可容纳600多人;小者可以容纳20个人.蒙古包的架设很简单,一般是搭建在水草适宜的地方,根据蒙古包的大小先画一个画圈,然后便可以开始按照圈的大小搭建.蒙古包看起来外形虽小,但包内使用面积却很大,而且室内空气流通,采光条件好,冬暖夏凉,不怕风吹雨打,非常适合于经常转场放牧民族居住和使用.

银川市14751202511: 蒙古包建筑的蒙古包文化 -
移详头孢:蒙古包建筑从材料到结构以及形状,不同于中国古代江南的园林建筑和宫殿建筑,与现代的房屋建筑更有天壤之别.所以,难登传统技术史和建筑技术史的研究的大雅之堂,对它的描述多见于地方风俗录和地方文化的文本中,对它的...

银川市14751202511: 蒙古包文化内涵 -
移详头孢: 游牧特色住房蒙古包(20张)产和游牧生活.蒙古包呈圆形,有大有小,大者,可容纳600多人;小者可以容纳20个人.蒙古包的架设很简单,一般是搭建在水草适宜的地方,根据蒙古包的大小先画一个圆圈,然后就可以开始按照圈的大小搭建...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