赤壁之战和官渡之站的经过是……

作者&投稿:太初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赤壁之战(官渡)简介 100字左右~

赤壁之战简介:东汉建安十三年(公元208年),孙权、刘备联军在长江赤壁(今湖北蒲圻市西北的赤壁山,一说在今湖北武昌县西赤矶山)一带,大败曹操军队的一次决战。曹操败袁绍、破乌桓,基本统一北方后,于建安十三年七月,自宛(今河南南阳)挥师南下,欲先灭刘表,再顺长江东进,击败孙权,以统一天下。九月,曹军进占新野(今属河南),时刘表已死,其子刘琮不战而降。依附刘表屯兵樊城(今属湖北)的刘备仓促率军民南撤。曹操收编刘表部众,号称八十万大军向长江推进。刘备在长(今湖北当阳境)被曹军大败后,于退军途中派诸葛亮赴柴桑(今江西九江西南)会见孙权,说服孙权结盟抗曹。
孙权命周瑜为主将,程普为副,率三万精锐水军,联合屯驻樊口(今湖北鄂州境)的刘备军,共约五万人溯长江西进,迎击曹军。十一月,孙刘联军与曹军对峙于赤壁。曹操将战船首尾相连,结为一体,以利演练水军,伺机攻战。周瑜采纳部将黄盖所献火攻计,并令其致书曹操诈降,曹操中计。黄盖择时率蒙冲斗舰乘风驶入曹军水寨纵火。曹军船阵被烧,火势延及岸上营寨,孙刘联军乘势出击,曹军死伤过半,遂率部北退,留征南将军曹仁固守江陵。联军乘胜扩张战果,孙刘两军分占荆州要地.赤壁决战,曹操在有利形势下,轻敌自负,指挥失误,终致战败。孙权、刘备在强敌进逼关头,结盟抗战,扬水战之长,巧用火攻,终以弱胜强。此战为日后魏、蜀、吴三国鼎立奠定了基础。
官渡之战背景:1,东汉末年轰轰烈烈的黄巾农民大起义虽然被镇压下去了,但也使腐朽的东汉政权分崩离析,名存实亡。2,各地州郡大吏独揽军政大权,地主豪强形成大大小小的割据势力,转入争权夺利、互相兼并的长期战争.3,在这些割据势力的连年征战中,袁绍、曹操两大集团逐步发展壮大起来。
内容:袁绍举兵南下的消息传道到许昌,曹军诸将认为难以战胜袁绍,曹操却说:“吾知绍之为人,志大而智小,色厉而胆薄,忌克而少威,兵多而分画不明,将骄而政令不一,土地虽广,粮食虽丰,适足以为吾奉也。”遂决定起兵两万迎敌。
袁绍有军队数十万,后方巩固,兵 精粮足。而曹操能用以抵抗袁绍的军队仅一二万人,且所占之地战乱连绵,物资供应远不丰富。 曹操颇有军事才能,在这场战斗中,他先是采用声东击西之计,斩大将颜良,解白马之围.然后诱敌深入,又干延津之战中大败袁军,斩袁名将文丑。初战胜利后,曹操主动撤兵,退守官渡,深沟高垒,坚壁不出,等寻战机,如此阻扼袁绍10万大军达半年之久。 袁绍谋士许攸投奔曹操,讲了袁绍新近在乌巢(今河南延津东南)屯积万余车粮草辎重的情况,并建议曹操出奇兵偷袭乌。曹操纳其言,击败鸟巢守将淳于琼,烧其粮草辎重万余车。火烧乌巢,决定了官渡之战的胜负 。

官渡之战 曹操以少胜多,打败袁绍,奠定了曹操统一北方的基础。
赤壁之战 奠定了三国鼎立的基础,又是一次少胜多的战役。

另外2L的那位,222年,孙权称王,国号吴,三国鼎立的局面才形成。因此赤壁之战没有确立三国鼎立,只是奠定。

  赤壁之战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以弱胜强的战争之一。公元208年(汉献帝建安十三年)曹操率军,南下荆州,然后讨伐孙权。孙权和刘备组成联军,由周瑜指挥,在长江赤壁(今湖北赤壁市西北,一说今嘉鱼东北)一带大破曹军,从此奠定了三国鼎立格局。赤壁之战是第一次在长江流域进行的大规模江河作战,也是孙、曹、刘各家都派出主力参加的唯一的战事。

  进取荆州
  曹操经200年官渡之战、207年北征乌桓,完成了统一北方的战争。建安十三年正月回到邺城(今河北临漳西南)后,立即开始了向南用兵的军事上和政治上的准备。其一,在邺凿玄武池以练水军;其二,派遣张辽、于禁、乐进驻兵许都附近,以备不测;其三,令马腾及其家属迁至邺,做了实际上的人质,以减轻西北方向的威胁;其四,罢三公官,置丞相、御史大夫,进一步巩固了他的统治地位;其五,铲除了数次戏侮及反对自己的孔融,以维护自己的权威。

  七月秋,曹操亲领大军十余万南下荆州,用王夫之在《读通鉴论》中的话来说是“乘破袁绍之势以下荆、吴”。正当曹操疾趋宛、叶之时,八月间刘表病逝。九月,其次子刘琮在新野(今属河南省)不战而降于曹军。荆州水军数以千计的蒙冲、斗舰,悉归曹操所有,至此曹军水战实力大增。依附刘表屯兵樊城(今湖北襄樊)的刘备,闻讯后率部南撤。

  当时江陵(今湖北江陵)贮有刘表的大量粮草、兵器等,因此刘备一方面由樊城向江陵撤退,另一方面命关羽带领水军经汉水到江陵会合。九月,曹操怕刘备进入江陵,于是派精骑五千,包括亲兵虎豹骑,一日一夜急行三百里,追击刘备,在当阳长坂坡(今湖北当阳东北)追上刘备军。

  刘备抛弃自襄樊跟随而来的群众,与张飞、赵云、诸葛亮等数十骑逃走。赵云抱著刚满周岁的刘禅,护著刘禅生母甘夫人怆惶奔走,张飞率领廿骑断后。张飞命令部众砍下树枝缚在马尾上,在树林中来回奔驰,单骑立在长坂桥边。曹操军先锋来到,张飞大喝:“身是张益德,谁来与决死?”,曹军无人敢近,又见后面树林中尘头大起,疑有伏兵,于是撤退。张飞把长坂桥拆毁后离开,是以刘备得以脱险。是役曹操军夺得刘备军人马、辎重、粮草不计其数,徐庶之母亦被曹军掳走,徐庶转投曹营。

  曹操至江陵后,立即采取安顿州吏民的措施,下令“荆州吏民,与之更始”。

  贾诩认为攻占荆州的目的已经达成,劝说曹操先利用荆州的资源、休养军民、稳定新占地,可是曹操并没有理会他的建议。曹军的作战部署大体是:以赵俨为章陵(郡治在今湖北枣阳东南)太守兼都监护军,于禁、张郃、朱灵、李典、张辽、冯楷等七军,统一指挥他们在汉水、淮水之间的行动。荆州方面,曹操以曹仁和夏侯渊驻守江陵,以曹洪驻守襄阳,另以一部水陆军由襄阳沿汉水南向夏口。曹操亲率一部连同新附荆州之众顺江而下,攻打东吴。

  [编辑] 孙刘联盟
  赤壁之战示意图起初, 孙权派鲁肃出使荆州,吊刘表丧,兼说刘备同心御曹。后刘琮投降曹操, 鲁肃与刘备遇于当阳,刘备听从鲁肃劝说, 折向东南汉水方向撤退,和自汉水东下的关羽水军会合,并与刘表长子江夏太守刘琦所部一万余人联军退至夏口(今湖北武汉汉口),图谋联合孙权抗击曹操。诸葛亮向刘备请缨随鲁肃往东吴向孙权求救。

  诸葛亮到柴桑(今江西九江西南),孙权已接到曹操劝降的书信,信上说:“今治水军八十万众,方与将军会猎于吴。”孙权不愿以“全吴之地,十万之众”受制于曹操,又顾虑孙刘联军不能与曹操相匹敌。孙权部下以鲁肃为代表的主战派和张昭为首的主和派也展开了激烈争辩。诸葛亮为孙权分析敌我双方的利弊:“豫州(刘备)军虽败于长阪,今战士还者及关羽水军精甲万人,刘琦合江夏战士亦不下万人。”他指出(一)曹操劳师远征,士卒疲惫;(二)北人“不习水战”;(三)荆州之民尚未心服曹操。诸葛亮的结论是如果孙刘联合,定可取胜。

  鲁肃又用激将法进言,说服了孙权,同时劝孙权立即把周瑜从鄱阳(今江西波阳东北)召回。周瑜支持诸葛亮和鲁肃的意见,先后分析曹军的弱点,指出:第一,曹军疲惫不堪;第二,“又今盛寒,马无藁草”第三,加之马超、韩遂尚在关西,为曹操的后患。既而进步分析了曹军的实际力量,指出来自中原的曹军不过十五六万,而且所得刘表新降的七八万人,人心并不向曹。

  严格说鲁肃并未使用激将法,在军事会议上,张昭为首的群臣建议投降曹操,孙权虽然不满,但不置可否。会后,趁孙权如厕机会,鲁肃偷偷跟到孙权身边,指出:“我们(他与张昭等人)投降后还可谋一官办职,那将军(孙权)呢?”孙权漠然不语,于是鲁肃建议召回在练兵的周瑜共商对策。《演义》对鲁肃多所贬抑,史实上鲁肃具有高度的政治远见,孙权也非常欣赏,但早年被张昭批评年纪太轻。

  召回周瑜后,周瑜如上述剖析局势,并认为给他精兵三万,就可打败曹操。于是孙权当众拔剑切下桌角说:“再敢说投降者,如此桌。”

  孙权增强联刘抗曹取胜的信心,命周瑜和程普为左右都督,鲁肃为赞军校尉。周瑜率精锐部队三万人,沿江而上至夏口,与刘备统军两万多人会合,共同抗曹。

  [编辑] 兵败乌林
  周瑜率领的军队在樊口与刘备回合。然后逆水而上,行至赤壁,与曹军相遇。曹军新编及新附荆州水军,战斗力较弱,又遭瘟疫流行,以致初战不利。曹操不得不把军队“引次江北”,把战船靠到北岸乌林一侧。周瑜则把战船停靠南岸赤壁一侧,双相对峙。

  北兵不惯船上生活,曹操下令用铁索将战船连锁在一起,以减轻风浪颠簸。周瑜部将黄盖建议采用火攻战术以败曹军:“今寇众我寡,难与持久。然观操军船舰首尾相接,可烧而走也。”周瑜采纳了黄盖的建议,并即决定让黄盖用诈降接近曹操战船。黄准备了十艘蒙冲斗舰,满载薪草膏油,外用帷幕伪装,上插与曹操约定的旗号。

  时值隆冬,多刮北风,但按气象规律,几天严寒日过后,以常见有少暖之日,风向亦或变为东风,南风。据说,十一月十二日甲子日(合公元208年12月7日)这一天,晴空风暖,傍晚南风起,及至午夜风急,黄盖以准备的船舰出发,顺风驶向曹船。到了江的中心,黄盖手锯火把,使众兵齐声大叫:“降焉!”曹军官兵毫无戒备,“皆延颈观望,指言盖降”。离曹军二里许,黄盖遂令点燃柴草,同时发火,火烈风猛,船往如箭,烧尽北船,延及岸上各营。顷之,“烟炎张天,人马烧溺死者甚众。”(有一说,黄盖船舰靠近前,部将张辽突然跟曹操说:“既然带兵投降,装的是兵粮,怎么吃水这么浅?”曹操突然感到吃惊,但是已经来不及,火攻于是开始。)

  在南岸的孙军主力船队乘机擂鼓前进;同时刘备也自蜀山向乌林进发。盟军横渡长江,大败曹军。曹操见败局已无法挽救,当即自焚余船,引军退走。周瑜、刘备军队水陆并进,曹操沿华容小道(今湖北监利北),向江陵方向退却,刘备军追之不及。曹操幸得张辽,许诸等接应,得以脱险。至江陵城下,曹操恐后方不稳,自还北方,留曹仁、徐晃守江陵,乐进驻襄阳。

  另,远流出版,由陈正德撰写的《曹操争霸经营史》一书提出几个赤壁观点:

  1.曹操用兵如神,俗语说:“说曹操,曹操到”代表曹操用军的急如风与侵略如火,刘备在徐州就因准备不及而弃军逃亡,至荆州赤壁开战前,又遇到类似状况。

  2.曹操既然用兵谨慎,何以赤壁兵败如山倒?原因除周瑜自身分析的以外,周瑜可能还隐瞒了一个气候学的事实。在洞庭湖一带,因为地形风的原因,当天气放晴时,可能会逆吹东南风。这一点是北方长大的曹操始料未及,而周瑜在长江长大者的地利。

  3.曹操开战前曾做诗,有句言:“明月星稀,鸦雀南飞。”间接证明赤壁开战前的冬季气候大晴,足以佐证上述地形风之说。让曹操千万准备,不如一场东南风。

  [编辑] 后果
  赤壁战前曹操的优势是非常大的:第一,曹操“挟天子令诸侯”,诸侯自然在道义上难以争锋;第二,曹操以新胜之军南下,其气自盛,第三,曹操兵力数倍于孙、刘两家。既然曹操具有如此的优势,孙刘联军的战绩更以辉煌。此战,孙刘军扬水战之长,巧施火攻,可以算是中国历史上果断、以少胜多的的著名战例。赤壁战后,曹操退回北方,再未有机会如此大规模南下荆州。曹操集团也失去了在短时间内统一全国的可能性。

  周瑜等与曹仁隔江对峙,遣甘宁袭取夷陵(今湖北宜昌),曹仁率部进围甘宁,周瑜率军救援,大破曹仁军。刘备回师夏口,欲溯汉江迂回曹仁后方。次年,曹仁被迫撤退。孙权继续与刘备联盟,以抗拒曹操。刘备进攻荆州南部, 包括武陵(郡治在今湖南常德)、长沙、桂阳(郡治在今湖南郴县)、零陵(均在今湖南境)四郡投降。后来又夺得刘璋的益州。孙权据有江东,形成了魏、蜀、吴三国鼎立的割据局面。

  [编辑] 点评
  在评论曹操兵败赤壁,传统的史学家强调其思想轻敌骄傲。如张作耀《曹操传》说:“曹操其人极易激动,易被胜利冲昏头脑”。

  曹操没有乘胜把刘备彻底击溃。

  为《三国志》作注的裴松之则不以为然,他认为:“曹操当时既新平江汉,威慑扬越;资刘表水战之具,藉荆楚楫棹之利,实震荡之良会,廓定之大机;不乘此取吴,将安俟哉?”

  传统的评论一般忽略的一面是疫病流行因素。曹操把失败原因归于疾病,他写信给孙权说:“赤壁之役,值有疾病,孤烧船自退,横使周瑜虚获此名。”裴松之评论赤壁之战是说:“至于赤壁之败,盖有运数。实由疾役大兴,以损凌厉之峰,凯风自南,用成焚如之势。天实为之,岂人事哉?”李友松的《曹操兵败赤壁与血吸虫病关系之探讨》一文,指出曹操赤壁之战兵败的原因是“疾病”—急性血吸虫病。赤壁之战的战场恰恰是当时血吸虫病严重流行的地区,而且时间又是血吸虫病的感染季节。赤壁之战是在冬天开始的,但曹军在转徙、训练时间是在秋天。曹操水军在赤壁之战战前染上血吸虫病,经过一个月以上的时间就发病了,致使大战时疲病交加,不堪一击。 而刘、孙军队长期在血吸虫流行的疫区中从事生产、生活,士兵体内或多或少已产生一定的免疫力。

  Rafe de Crespigny 认为乌林之战实是一场小规模的遭遇战。

  [编辑] 传说与演义
  后代的文学家在以此次战争为题材而创作诗、文、小说时,又往往有意地渗入了夸张、附会的成分。

  在《三国演义》中,赤壁之战是全书最重要、规模最大、人才最集中的战事。从第四十二回刘豫州败走汉津口,鲁肃来夏口吊刘表之丧开始,接下去第四十三回“诸葛亮舌战群儒”,第四十四回“孔明用智激周瑜”、第四十五回“群英会蒋干中计”、第四十六回“用奇谋孔明借箭”、第四十七回“庞统巧授连环计”、第四十八回“锁战船北军用武”、第四十九回“七星坛诸葛祭风”、到第五十回“关云长义释曹操”都是描述赤壁的战事。

  《三国演义》则绘影绘声地描写了周瑜的营帐驻在今鄂州市之西山,孙、曹鏖兵之处在三江口。

  传说、演义,和历史有较大的区别。

  [编辑] 附录

  [编辑] 史料
  主要的第一手史料是陈寿著《三国志》。

  《三国志》之《魏书》、《蜀书》和《吴书》中有许多矛盾。

  最近30年,考古发现开始补充正史记载。1973年出土了东汉晚期的铜马镫一件,印有东汉献帝“建安八年”(公元203年)的瓦砚一台,并有东汉铜镜、陶瓷器和箭镞等。1976年,在赤壁山下一米多深的土层中发现沉船上的铁环、铁钉、东汉铜镜等物。同年,又在赤壁山上发现铜、铁、玉带钩各一件。

  [编辑] 赤壁的位置
  多年来,学术界对于“赤壁”地望问题讨论,诸说并起被近代传媒称为“新赤壁大战”。一般统计,至少有七种“赤壁说”:蒲圻说、黄州说、钟祥说、武昌说、汉阳说、汉川说、嘉鱼说。从目前讨论的情况看,争论的焦点是蒲圻说、嘉鱼说与黄州说何者为是,其余四说难以成立。

  蒲圻说:阴法鲁主编的《古文观止译注》中写道:“那个赤壁,在今湖北省蒲圻县西北,长江南岸。”《元和郡县图志》亦称:“赤壁山在蒲圻县西一百二十里,北临大江,其北岸即乌林,即周瑜用黄盖策,焚曹公舟船败走处。”胡三省注的《资治通鉴》和谭其骧主编的《中国历史地图集》也主是说。三种说法,蒲圻说较为可信,因为近年蒲圻的赤壁陆续有大批的器物被发掘。1991年湖北大学人文学院出版了《古战场蒲圻赤壁论文集》赞同上述观点。
  嘉鱼说:王力主编的《古代汉语》和朱东润主编的《中国历代文学作品选》,都持赤壁在今湖北嘉鱼县东北的观点。如上溯此说之源,有《大清一统志》引据《水经注》为证。《水经注》曰:“赤壁山在百人山南,应在嘉鱼县东北,与江夏接界处,上去乌林二百里。”此说后来为清末著名地理学家杨守敬所首肯。
  黄州说:还有一说认为赤壁在今武汉以东地带。唐朝杜牧和北宋苏轼都把黄冈(古黄州)西北的赤鼻矶(今“东坡赤壁”)视为赤壁,因为此地岩壁垂直,一片红色,宛若烈火烧过一样。苏轼《前赤壁赋》称:“西望夏口,东望武昌。”

  官渡之战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以弱胜强的战役之一。东汉献帝建安五年(200年),曹操军与袁绍军相持于官渡(今河南中牟东北),在此展开战略决战。曹操奇袭袁军在乌巢的粮仓(今河南封丘西),继而击溃袁军主力。此战奠定了曹操统一中国北方的基础。

  背景
  200年曹操(蓝)与袁绍(红)势力范围196年(建安元年),曹操迎献帝,迁都许昌,自此挟天子以令诸侯,威势大增。他先后击败吕布、袁术,占据了兖州、徐州以及部分豫州、司隶。199年(建安四年),袁绍最终战胜公孙瓒,据幽州、冀州、青州、并州,尽有河北之地,意欲南向以争天下。这样,华北最重要的两个政治军事集团,决战在所难免。

  起初形势袁强曹弱。袁绍已无后顾之忧,地广人众,可动员的兵力在十万以上。曹操则是四面受敌,除了北方的袁绍,关中诸将尚在观望,南边刘表、张绣不肯降服,东南孙策蠢蠢欲动,暂时依附的刘备也是貌合神离。尽管如此,当时的一些有识之士,包括曹操的谋士荀彧、郭嘉,还在张绣麾下的贾诩,以及凉州从事杨阜,在综合分析了曹、袁的优劣后,认为袁绍外宽内忌,好谋无决,他们都看好曹操,认为局势会向着有利于曹的方向变化。

  [编辑] 外围
  建安四年,张绣听从贾诩的劝告,归降曹操。刘表缺乏决断,两不相帮。曹操用卫觊之计,镇抚关中,并在官渡开始构筑防御工事,以防备袁绍攻击许都。

  建安五年正月,曹操率兵击破已经背叛且交结袁绍的刘备于徐州,关羽被生擒投降,旋即还军官渡。袁绍迟疑不决,失去夹击曹操的良机。

  二月,袁绍率十万步兵、一万骑兵,进军黎阳(今河南浚县东北),准备渡河,同时派遣颜良进攻白马(今河南滑县东北)。

  四月,曹操用荀攸之计,声东击西,佯装欲于延津渡河,诱使袁绍分兵西向,实则轻兵突袭白马,颜良措手不及,为关羽所杀。白马之围已解,曹操迁移民众,沿河西退。袁绍率军渡河,追击曹操,至延津南。曹操令骑兵解鞍放马,将辎重丢弃。文丑与刘备带着五六千骑兵先后追至,士兵们争夺辎重,情况混乱。曹操以五百余骑,乘机突击,文丑死于乱军之中。此后,曹操还军官渡,袁绍进保阳武(今河南原阳东南),关羽复投刘备。

  官渡之战示意图当时,江东孙策想偷袭许都,却被刺客暗杀。汝南黄巾刘辟叛变,袁绍使刘备前往相助,为曹仁击破。

  [编辑] 相持
  八月,袁绍不听沮授持久作战的建议,自阳武逐渐进逼至官渡,依沙塠为屯,东西数十里。

  九月,曹操与袁绍交战不利,转而坚壁拒敌。袁绍建高橹,垒土山,居高而射,曹兵只得蒙盾而行。曹操于是制作霹雳车,发石击破橹楼。袁军又掘地道,曹军就挖长沟。曹军粮草将尽,士卒疲乏,曹操写信给荀彧,商议要退守许都。荀彧回信说:“袁绍将主力集结于官渡,想要与公决胜负。公以至弱当至强,若不能制,必为所乘,这是决定天下大势的关键所在。当年楚、汉在荥阳、成皋之间,刘邦、项羽没有人肯先退一步,以为先退则势屈。现在公以一当十,扼守要冲而使袁绍不能前进,已经半年了。情势已然明朗,绝无回旋的余地,不久就会发生重大的转变。这正是出奇制胜的时机,千万不可坐失。”于是曹操决心继续坚守待机,同时令徐晃等人骚扰袁军补给线。

  [编辑] 奇袭
  十月,袁绍派遣淳于琼率兵万余护送军粮,宿于距袁绍大营四十里的乌巢(今河南封丘西)。沮授建议增派蒋奇率部于侧翼掩护,袁绍不从。许攸献计轻军夜袭许都,也不被采纳;其家属犯法下狱,许遂与袁决裂,转投曹操。曹操光著脚出来迎接,问计于许攸。许攸告诉曹操,袁军辎重万余乘在故市、乌巢,守备不严,劝他轻兵破袭,则袁将自败。曹操当机立断,令曹洪、荀攸留守官渡大营,自领步骑五千人,伪装成袁军蒋奇部队,人衔枚马缚口,携带柴草,从小路夜行,迅速赶到乌巢,纵火围攻,淳于琼部惊慌混乱。拂晓,淳于琼才发现曹操兵少,出阵反攻,曹操率军突击,淳于琼又退守营中。袁绍得知军情,只派轻骑救援淳于琼,而命令张郃、高览重兵攻打曹操官渡大营。张郃认为,乌巢战场才是战局关键,应全力救援,袁绍不听。援军迫近乌巢时,曹操鼓舞士气,集中兵力,先斩淳于琼,再破援骑,将袁军物资全部焚毁。

  消息传至官渡前线,谋士郭图进谗言陷害张郃、高览,张郃、高览获知袁绍要杀害他们后率部降曹。于是袁军完全崩溃,袁绍与长子袁谭仅率兵八百渡河逃回北方,并诛杀田丰泄忿。

  [编辑] 结果
  官渡之战后,曹操势力的扩张官渡之战后,曹操威震天下,而袁绍元气大伤,已无力与之争衡。建安七年,袁绍忧病而死,袁谭、袁尚争位,河北大乱。曹操乘乱进取,终于建安十二年统一北方。

  其他战后相关事务:

  1.官渡战后,曹操捕捉到沮授。沮授原是曹操老友,但拒绝投降曹操,并要求面向北方就死。最后曹操挥泪斩沮授。

  2.曹操在袁绍大营发现许县的某些官员,曾写信向袁绍表态,下令全部焚毁。以示安抚反侧。汉光武帝刘秀平定天下前,也作过类似的事情。

赤壁之战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以弱胜强的战争之一。公元208年(汉献帝建安十三年)曹操率军,南下荆州,然后讨伐孙权。孙权和刘备组成联军,由周瑜指挥,在长江赤壁(今湖北赤壁市西北,一说今嘉鱼东北)一带大破曹军,从此奠定了三国鼎立格局。赤壁之战是第一次在长江流域进行的大规模江河作战,也是孙、曹、刘各家都派出主力参加的唯一的战事。

进取荆州
曹操经200年官渡之战、207年北征乌桓,完成了统一北方的战争。建安十三年正月回到邺城(今河北临漳西南)后,立即开始了向南用兵的军事上和政治上的准备。其一,在邺凿玄武池以练水军;其二,派遣张辽、于禁、乐进驻兵许都附近,以备不测;其三,令马腾及其家属迁至邺,做了实际上的人质,以减轻西北方向的威胁;其四,罢三公官,置丞相、御史大夫,进一步巩固了他的统治地位;其五,铲除了数次戏侮及反对自己的孔融,以维护自己的权威。

七月秋,曹操亲领大军十余万南下荆州,用王夫之在《读通鉴论》中的话来说是“乘破袁绍之势以下荆、吴”。正当曹操疾趋宛、叶之时,八月间刘表病逝。九月,其次子刘琮在新野(今属河南省)不战而降于曹军。荆州水军数以千计的蒙冲、斗舰,悉归曹操所有,至此曹军水战实力大增。依附刘表屯兵樊城(今湖北襄樊)的刘备,闻讯后率部南撤。

当时江陵(今湖北江陵)贮有刘表的大量粮草、兵器等,因此刘备一方面由樊城向江陵撤退,另一方面命关羽带领水军经汉水到江陵会合。九月,曹操怕刘备进入江陵,于是派精骑五千,包括亲兵虎豹骑,一日一夜急行三百里,追击刘备,在当阳长坂坡(今湖北当阳东北)追上刘备军。

刘备抛弃自襄樊跟随而来的群众,与张飞、赵云、诸葛亮等数十骑逃走。赵云抱著刚满周岁的刘禅,护著刘禅生母甘夫人怆惶奔走,张飞率领廿骑断后。张飞命令部众砍下树枝缚在马尾上,在树林中来回奔驰,单骑立在长坂桥边。曹操军先锋来到,张飞大喝:“身是张益德,谁来与决死?”,曹军无人敢近,又见后面树林中尘头大起,疑有伏兵,于是撤退。张飞把长坂桥拆毁后离开,是以刘备得以脱险。是役曹操军夺得刘备军人马、辎重、粮草不计其数,徐庶之母亦被曹军掳走,徐庶转投曹营。

曹操至江陵后,立即采取安顿州吏民的措施,下令“荆州吏民,与之更始”。

贾诩认为攻占荆州的目的已经达成,劝说曹操先利用荆州的资源、休养军民、稳定新占地,可是曹操并没有理会他的建议。曹军的作战部署大体是:以赵俨为章陵(郡治在今湖北枣阳东南)太守兼都监护军,于禁、张郃、朱灵、李典、张辽、冯楷等七军,统一指挥他们在汉水、淮水之间的行动。荆州方面,曹操以曹仁和夏侯渊驻守江陵,以曹洪驻守襄阳,另以一部水陆军由襄阳沿汉水南向夏口。曹操亲率一部连同新附荆州之众顺江而下,攻打东吴。

[编辑] 孙刘联盟
赤壁之战示意图起初, 孙权派鲁肃出使荆州,吊刘表丧,兼说刘备同心御曹。后刘琮投降曹操, 鲁肃与刘备遇于当阳,刘备听从鲁肃劝说, 折向东南汉水方向撤退,和自汉水东下的关羽水军会合,并与刘表长子江夏太守刘琦所部一万余人联军退至夏口(今湖北武汉汉口),图谋联合孙权抗击曹操。诸葛亮向刘备请缨随鲁肃往东吴向孙权求救。

诸葛亮到柴桑(今江西九江西南),孙权已接到曹操劝降的书信,信上说:“今治水军八十万众,方与将军会猎于吴。”孙权不愿以“全吴之地,十万之众”受制于曹操,又顾虑孙刘联军不能与曹操相匹敌。孙权部下以鲁肃为代表的主战派和张昭为首的主和派也展开了激烈争辩。诸葛亮为孙权分析敌我双方的利弊:“豫州(刘备)军虽败于长阪,今战士还者及关羽水军精甲万人,刘琦合江夏战士亦不下万人。”他指出(一)曹操劳师远征,士卒疲惫;(二)北人“不习水战”;(三)荆州之民尚未心服曹操。诸葛亮的结论是如果孙刘联合,定可取胜。

鲁肃又用激将法进言,说服了孙权,同时劝孙权立即把周瑜从鄱阳(今江西波阳东北)召回。周瑜支持诸葛亮和鲁肃的意见,先后分析曹军的弱点,指出:第一,曹军疲惫不堪;第二,“又今盛寒,马无藁草”第三,加之马超、韩遂尚在关西,为曹操的后患。既而进步分析了曹军的实际力量,指出来自中原的曹军不过十五六万,而且所得刘表新降的七八万人,人心并不向曹。

严格说鲁肃并未使用激将法,在军事会议上,张昭为首的群臣建议投降曹操,孙权虽然不满,但不置可否。会后,趁孙权如厕机会,鲁肃偷偷跟到孙权身边,指出:“我们(他与张昭等人)投降后还可谋一官办职,那将军(孙权)呢?”孙权漠然不语,于是鲁肃建议召回在练兵的周瑜共商对策。《演义》对鲁肃多所贬抑,史实上鲁肃具有高度的政治远见,孙权也非常欣赏,但早年被张昭批评年纪太轻。

召回周瑜后,周瑜如上述剖析局势,并认为给他精兵三万,就可打败曹操。于是孙权当众拔剑切下桌角说:“再敢说投降者,如此桌。”

孙权增强联刘抗曹取胜的信心,命周瑜和程普为左右都督,鲁肃为赞军校尉。周瑜率精锐部队三万人,沿江而上至夏口,与刘备统军两万多人会合,共同抗曹。

[编辑] 兵败乌林
周瑜率领的军队在樊口与刘备回合。然后逆水而上,行至赤壁,与曹军相遇。曹军新编及新附荆州水军,战斗力较弱,又遭瘟疫流行,以致初战不利。曹操不得不把军队“引次江北”,把战船靠到北岸乌林一侧。周瑜则把战船停靠南岸赤壁一侧,双相对峙。

北兵不惯船上生活,曹操下令用铁索将战船连锁在一起,以减轻风浪颠簸。周瑜部将黄盖建议采用火攻战术以败曹军:“今寇众我寡,难与持久。然观操军船舰首尾相接,可烧而走也。”周瑜采纳了黄盖的建议,并即决定让黄盖用诈降接近曹操战船。黄准备了十艘蒙冲斗舰,满载薪草膏油,外用帷幕伪装,上插与曹操约定的旗号。

时值隆冬,多刮北风,但按气象规律,几天严寒日过后,以常见有少暖之日,风向亦或变为东风,南风。据说,十一月十二日甲子日(合公元208年12月7日)这一天,晴空风暖,傍晚南风起,及至午夜风急,黄盖以准备的船舰出发,顺风驶向曹船。到了江的中心,黄盖手锯火把,使众兵齐声大叫:“降焉!”曹军官兵毫无戒备,“皆延颈观望,指言盖降”。离曹军二里许,黄盖遂令点燃柴草,同时发火,火烈风猛,船往如箭,烧尽北船,延及岸上各营。顷之,“烟炎张天,人马烧溺死者甚众。”(有一说,黄盖船舰靠近前,部将张辽突然跟曹操说:“既然带兵投降,装的是兵粮,怎么吃水这么浅?”曹操突然感到吃惊,但是已经来不及,火攻于是开始。)

在南岸的孙军主力船队乘机擂鼓前进;同时刘备也自蜀山向乌林进发。盟军横渡长江,大败曹军。曹操见败局已无法挽救,当即自焚余船,引军退走。周瑜、刘备军队水陆并进,曹操沿华容小道(今湖北监利北),向江陵方向退却,刘备军追之不及。曹操幸得张辽,许诸等接应,得以脱险。至江陵城下,曹操恐后方不稳,自还北方,留曹仁、徐晃守江陵,乐进驻襄阳。

另,远流出版,由陈正德撰写的《曹操争霸经营史》一书提出几个赤壁观点:

1.曹操用兵如神,俗语说:“说曹操,曹操到”代表曹操用军的急如风与侵略如火,刘备在徐州就因准备不及而弃军逃亡,至荆州赤壁开战前,又遇到类似状况。

2.曹操既然用兵谨慎,何以赤壁兵败如山倒?原因除周瑜自身分析的以外,周瑜可能还隐瞒了一个气候学的事实。在洞庭湖一带,因为地形风的原因,当天气放晴时,可能会逆吹东南风。这一点是北方长大的曹操始料未及,而周瑜在长江长大者的地利。

3.曹操开战前曾做诗,有句言:“明月星稀,鸦雀南飞。”间接证明赤壁开战前的冬季气候大晴,足以佐证上述地形风之说。让曹操千万准备,不如一场东南风。

去看苏轼的《赤壁之战》啊,应该算比较真实的拉。

看《三国志》吧!!!

aewr


用100字左右概括三国演义的著名战役(急)
官渡之战,奠定了曹操统一北方的基础,袁绍则从此一蹶不振。官渡之战是中国古代战争史上以少胜多的有名战例。赤壁之战 赤壁之战简介:东汉建安十三年(公元208年),孙权、刘备联军在长江赤壁(今湖北蒲圻市西北的赤壁山,一说在今湖北武昌县西赤矶山)一带,大败曹操军队的一次决战。曹操败袁绍、破乌桓...

赤壁之战(官渡)简介 100字左右
孙权、刘备在强敌进逼关头,结盟抗战,扬水战之长,巧用火攻,终以弱胜强。此战为日后魏、蜀、吴三国鼎立奠定了基础。官渡之战背景:1,东汉末年轰轰烈烈的黄巾农民大起义虽然被镇压下去了,但也使腐朽的东汉政权分崩离析,名存实亡。2,各地州郡大吏独揽军政大权,地主豪强形成大大小小的割据势力,...

世界历史上 有哪些著名的以少胜多的战役?
项羽先以雷霆之势包围王离,经过往返九次冲杀,切断秦军通道,获得巨大战果。秦将苏角被打死,王离作了俘虏,涉闻自焚而死。在交战中,楚军"以一当十"、"呼声震天"。而援赵的其它诸军则在营壁上观看,惊恐而不敢出战。之后,项羽又不断击败秦军,章邯不得不竖起降旗,项羽声威从而大振。巨鹿之战...

秦汉至南北朝时期,以少胜多的四次战役
少胜多的战役有很多,其中有几个比较著名的:1 长平之战(时间:公元前260年 交战双方:秦国军队VS赵国军队 结果:秦军坑杀赵军四十万人)2 巨鹿之战(时间:公元前207年 交战双方:楚项羽军队VS秦朝军队 结果:项羽打败秦军主力)3 官渡之战(时间:公元200年 交战双方:袁绍军队VS曹操军队...

中国古代以少胜多的战役有那些?
4、 昆阳之战。新朝为扑灭起义军,调集大军进攻刘玄政权,两军最后在昆阳附近展开决战。在这场战役中,毫不起眼的偏将军刘秀仅以一万多人,便大破四十万的新军,一举奠定大局,新莽政权覆灭也只是时间问题了。5、官渡之战。199年六月,袁绍率十万大军南下,直取许昌,曹操则领兵二万以主力在官渡一带...

官渡之战是如何爆发的?
军士每人抱一捆干柴,连夜抄小道行进。天将亮,曹军已到乌巢,包围了袁军,焚烧了军粮,袁军大乱,死的死,逃的逃,降的降。最后,袁绍和他的儿子袁谭仅带八百骑兵逃回河北。曹操取得了官渡之战的胜利。官渡之战是“中国战史中弱军战胜强军的有名的战例”,在军事科学上有重要价值。

官渡之战的简介`
详情请查看视频回答

三国时期有哪些重要的事件?
官渡之战、赤壁之战、夷陵之战。继东汉而出现的时代称号,由于魏、蜀、吴三个国家鼎立而得名。三国始与220年魏国代汉,终于265年晋代魏。但史家往往以184年爆发黄巾起义为三国上限,以280年晋灭吴为三国下限。 三国局面的形成 东汉中平六年(189)灵帝死,刘辩继立为少帝。执政的何太后兄何进联络西园八校尉之一的袁绍...

三国差距最悬殊一役:官渡之战曹操逆转袁绍
三国时期的著名战役不少,有三场战役被后人称之为三国时期的“三大战役”。这其中之一便是著名的“官渡之战”,同样也是非常典型的以少胜多的战役。“官渡之战”参战双方是曹操和袁绍,最终曹操胜利,双方的参战兵力悬殊非常之大,曹操2万兵马,袁绍大约11万兵马。建安三年,袁绍击败公孙瓒,占有青、幽...

官渡之战霹雳车是为了对付什么
官渡之战中霹雳车是为了对付敌方的防御工事,特别是为了摧毁敌方的壁楼。官渡之战是东汉末年“三大战役”之一,也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以弱胜强的战役之一。在这场战役中,曹操军与袁绍军相持于官渡,展开了一场激烈的攻防战。为了突破敌方的坚固防线,曹操方面急需一种能够有效破坏敌方防御工事...

长治县18340376452: 求三国演义中官渡之战和赤壁之战的过程(概括一下即可,400左右) -
才旦亚孚美: 官渡之战:曹操袁绍,河北争雄.曹军兵微,缺少粮草.袁军许攸,不得重用.怀恨在心,投奔曹操.献计烧粮,奇袭乌巢.袁军无粮,不战自败.赤壁之战:曹操南征,歼灭刘表.刘备兵少,只能逃跑.依托刘琦,东吴结好.诸葛孔明,舌战群儒.说服孙权,共抗曹操.利用蒋干,计杀蔡张.凤雏庞统,计献连环.曹操水师,就此不妙.万事俱备,只次东风.诸葛作法,东风来到.都督周瑜,棒打黄盖.一个愿打,一个愿挨.黄盖受刑,诈降曹操.水寨放火,焚烧曹船.曹操战船,铁索相连.一船失火,百船烧着.东南风起,火卷曹营.百万大军,瞬间报销.

长治县18340376452: 简述官渡之战、赤壁之战、夷陵之战的简要经过 -
才旦亚孚美:[答案] 官渡之战 著名的以少胜多的战役 汉献帝建安五年(200年),曹操军与袁绍军相持于官渡(今河南中牟东北),在此展开战略决战.曹操奇袭袁军在乌巢的粮仓(今河南封丘西),继而击溃袁军主力.此战奠定了曹操统一中国北方的基础 赤壁之战孙权...

长治县18340376452: 官渡之战,赤壁之战,夷陵之战 -
才旦亚孚美: 官渡之战 作战双方:曹操 袁绍 公元199年,袁绍挑精兵十万,以乌巢为粮仓,进驻黎阳,与曹军初交失利,改打持久战,曹军疲惫不堪.然而,得于从袁军叛逃的许攸(曹操同乡)的帮助,曹军转败为胜,获得胜利.后攻陷冀州,直捣黄龙,...

长治县18340376452: 初一历史:官渡之战和赤壁之战 -
才旦亚孚美: 官渡之战: 时间:200年 目的:统一北方 双方:袁绍-曹操 经过:以少胜多 影响:曹操统一北方 赤壁之战 时间:208年 目的:统一全国 双方:曹操-孙刘联军 经过:以少胜多 影响:为出现三国奠定了基础

长治县18340376452: 官渡之战、赤壁之战、彝陵之战简要经过? -
才旦亚孚美: 官渡之战:公元200年,曹操与袁绍决战于官渡.操以弱胜强,是决定东汉末年北方势力分配的一场关键之战.从此,曹操雄踞北方,袁绍则一蹶不振.(http://baike.baidu.com/view/21261.htm) 赤壁之战:赤壁之战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以弱胜强的...

长治县18340376452: 官渡之战的和赤壁之战时间,过程,胜的原因 简洁点 -
才旦亚孚美: 时间 过程 原因 官渡之战 建安五年(公元200年) 袁军与曹军,曹奇袭袁粮草成功,袁败 人和 赤壁之战 建安十三年(公元208年) 曹军与孙刘军,孙刘利用火攻败曹 天时、地利

长治县18340376452: 官渡之战和赤壁之战写出需要掌握的重点并解答(要简洁直要) -
才旦亚孚美:[答案] 官渡之战: 时间:200年 目的:统一北方 双方:袁绍-曹操 经过:以少胜多 影响:曹操统一北方 赤壁之战 时间:208年 目的:统一全国 双方:曹操-孙刘联军 经过:以少胜多 影响:为出现三国奠定了基础

长治县18340376452: 三国演义中官渡之战 赤壁之战 猇亭之战 情节各30 - 50字 -
才旦亚孚美: 曹操在官渡对垒袁绍,僵持不下,袁绍谋士许攸投曹,献计火烧乌巢,袁绍失粮打乱,大将张合高览投降,袁绍被十面埋伏杀得打败,75万大军只剩几百骑,逃回冀州.曹操与孙刘联军在赤壁交锋,周瑜黄盖苦肉计,黄盖诈降,庞统鲜连环计,让曹操把战船连在一起,诸葛亮借东风,黄盖假投诚,火烧赤壁,曹操损失八十万大军.刘备执意为给关羽报仇兴兵伐吴,一路连胜,孙权书生拜大将,启用陆逊,刘备不停马良劝诫,联营百里,被陆逊火烧联营,刘备大败,得赵云相救,退守白帝城.往采纳

长治县18340376452: 官渡之战和赤壁之战都是以少胜多的战例,他们的原因? -
才旦亚孚美: 原因是很多的,我说说我想到的几个原因(当然了,想到的就写上去,没按顺序排列的): 1:曹操一只以来都打陆战,没打过水战,所以也就不习惯水战 2:曹操和袁绍是从小张大的哥们,对袁绍比较了解,对指挥赤壁之战的主帅周渝一无所...

长治县18340376452: 赤壁之战讲的是什么中的一个故事 -
才旦亚孚美: 讲的是在东汉末年,群雄割据时代,曹操挟天子以令诸侯,在官渡一战击败袁绍占据绝对优势,成为天下所有势力中最强大的存在.在曹操基本上统一北方之后开始准备南下征伐...赤壁之战就从这里开始,这个时候南方势力中,最强的是孙...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