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这首诗的有关资料

作者&投稿:邸浦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求关于这首诗的资料~

《笑傲江湖二东方不败》(90年代一经典影片)里令狐冲的台词,全词如下
:天下风云出我辈,一入江湖岁月催。
皇图霸业谈笑中,不胜人生一场醉 。
只叹尘世如潮,
人如水!
何时归!
提剑跨骑挥鬼蜮,白骨如山鸟惊飞。
尘世如潮人如水,
只叹江湖几人回!
夜雨八方战孤城,平明剑气看刀声。
侠骨千年寻不见,碧血红叶醉秋风。
作者是谁,还真知不道,汗
写剧本的不如拍电影的,作词曲的不如唱歌的......

  全诗:

  风尘一夕忽南侵,天命潜移四海心。
  凤返丹山红日远,龙归沧海碧云深。
  紫微有象星还拱,玉漏无声水自沉。
  遥想紫城今夜月,六宫犹望翠华临。


  作者:建文帝朱允炆

  朝代:明朝

  作者生平:

  明惠帝朱允炆(1377-1402)年号“建文”1398年即位,在位5年。
  惠帝,太祖孙,皇太子朱标的次子,朱元璋在世时,大封王室,20多个儿子均封为亲王,分驻各地,朱标遇刺身亡,朱允炆成为皇太孙。朱元璋死后,采纳大臣齐泰,黄子澄的建议进行削藩,以统一军事,燕王朱棣装疯,以“清君侧”为名,起兵“靖难”,1402年攻入南京,惠帝一说被烧死,一说外逃。朱棣派郑和七下南洋传闻是为寻找建文帝下落
  明朝无谥,清乾隆元年追谥「恭愍惠皇帝」,史籍称为建文帝。性寡断。

  明朝的家长朱元璋去世之后,继任的建文帝朱允炆开始削藩,相继收拾了多位藩王,最终逼反燕王朱棣。朝廷派李景隆为元帅以压倒之势征伐燕地,未想开国一代名将李文忠的儿子却是一个十足的窝囊废,从始至终执着的犯着愚蠢的错误,将全国精锐之军几乎全部葬送在了弱小的燕王手中。

  朱棣击溃李景隆之后已经势不可挡,一路杀向南京,以“靖难”之名夺取了建文帝朱允炆的皇位,即世称“明成祖”、“永乐帝”,开创一代皇图霸业。这些暂且放下不说,这之间却藏着明朝最大的疑案之一——建文帝下落不明。朱棣的军队杀入京城时,朱允炆神秘失踪,既未见人,也未见尸,那时也不兴UFO一说,失踪的朱允炆硬是闹腾了朱棣坐在篡来的皇位上二十多年不得安宁,在任期间分出水陆两路人马终年寻找,传说中郑和七下西洋的目的就是去海外寻找他的踪迹。

  野史对这样的千古疑案当然是非常感兴趣,六百年来众说纷纭,还没有一个一致的意见。下面是一些流传甚广有鼻子有眼的猜测——

  童话说:朱允炆在危急时打开祖父朱元璋留下的秘密铁匣,里面有一把剃刀、一份度牒、一件袈娑和碎银币若干。于是剃发为僧,从宫后水门逃出,浪迹江湖三十余年。到四十年代一四四○年,当时的皇帝是朱棣的重孙第六任皇帝朱祁镇,恩怨已消。朱允炆才表明身份,回到宫中。终其天年。这个说法让我想起了一些神话里的情节——在危难时刻打开救命包囊,立刻有神秘渠道逃生。俨然朱元璋是未卜先知,已经知道自己的孙子有此一劫,将逃跑的东西都已经准备好了。野史比较好这一口,情节荒诞而又结局皆大欢喜。

  自焚说:众多史料包括明史稿上都是这样记载的。我比较相信这一种说法,比较合理。在那战乱纷飞的年代,军队大批杀进城,想混乱逃出对这位养尊处优的皇帝来说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即使逃出想在江湖上漂泊数十年也是够乌托邦的,锦衣卫和特务们在江湖中寻找这样一个显眼的人物应该并不费劲。最可能的结局是建文帝看到大势已去,自杀身亡。朱棣假模假样的哀悼一番,之后的寻人一说都是掩人耳目。

  终老说:朱棣在即位后,下令搜寻建文帝,这是历史事实。胡濙是他在水路上派出的侦探,遍行郡、乡、邑长达16年,在朱棣死之前的某个晚上,胡濙突然深夜归来急见朱棣,具体谈话内容是千古之谜。但是有人猜想胡濙这么急的夜见皇帝,必定是发现了重大新闻。那么最有可能的是在某个乡村发现了建文帝的行踪。甚至有人考证出了建文帝所葬的地方在江苏吴县,这些考古学家实在比较强悍。后来朱棣任其在孤村僻野终老天年。以朱棣赶尽杀绝的个性来说这种可能性似乎并不大。

  当然,如果要列举野史上有趣的传说那么可以说上几天几夜。无非是跟和尚啊鬼啊什么的有关,越神秘越好。我们大可以把他当小说来读。六百多年前,南京城破的那一刻之后,一个皇帝的下落之谜竟然持续到今天,看来如果想解开这个千古之谜必须等到时光机器发明的那一天了


  希望能对你有帮助

  O(∩_∩)O~

杨炯(650~693?),唐代诗人。华阴(今属陕西)人。杨炯与王勃、卢照邻、骆宾王齐名,并称初唐四杰。他于显庆四年(659)举神童。上元三年(676)应制举及第。补校书郎,累迁詹事司直。武后垂拱元年(685)坐从祖弟杨神让参与徐敬业起兵,出为梓州司法参军。天授元年(690),任教于洛阳宫中习艺馆。如意元年(692)秋后迁盈川令,吏治以严酷着称,卒于官。世称杨盈川。

杨炯以边塞征战诗著名,所作如《从军行》、《出塞》、《战城南》、《紫骝马》等,表现了为国立功的战斗战斗精神,气势轩昂,风格豪放。其他唱和、纪游的诗篇则无甚特色,且未尽脱绮艳之风。另存赋、序、表、碑、铭、志、状等50篇。张说谓“杨盈川文思如悬河注水,酌之不竭,既优于卢,亦不减王”。《旧唐书》本传盛赞其《盂兰盆赋》“词甚雅丽”,《四库全书总目》则以为“炯之丽制,不止此篇”,并谓“其词章瑰丽,由于贯穿典籍,不止涉猎浮华”。所作《王勃集序》,对王勃改革当时淫靡文风的创作实践,评价很高,反映了“四杰”有意识地改革当时文风的要求。对海内所称“王、杨、卢、骆”,杨炯自谓“愧在卢前,耻居王后”,当时议者亦以为然。今存诗33首,五律居多。明胡应麟谓“盈川近体,虽神俊输王,而整肃浑雄。究其体裁,实为正始”(《诗薮?内编》卷四)。

《旧唐书》本传谓其有文集30卷,《郡斋读书志》着录《盈川集》20卷,今均不传。明万历中童佩搜辑汇编有《盈川集》10卷,附录1卷。崇祯间张燮重辑为13卷。事迹见《旧唐书》本传。

2.杨炯研究

相对说来,杨炯研究是四杰研究中比较薄弱的,但也取得了一些进展。

杨炯生平行迹研究本世纪对杨炯生平进行系统研究开始于傅璇琮的《卢照邻杨炯简谱》和《杨炯考》,前文对杨炯的生平及其诗文作了初步的系年;后文则对杨炯一生中几个重要问题作了一些考辨。后文首先考证出杨炯应神童举是在显庆四年,其为校书郎并非由神童举及第而授,而是在上元三年应制举及第后才补授的;接着考证了杨炯的伯父辈的官职;然后稽引一些材料,对裴行俭评四杰这一件事作了考核,认为此事确实大可怀疑;文章还认为,杨炯与崔融等因薛元超之荐为崇文馆学士,及为太子东宫僚属,当从《旧唐书》的《薛元超传》及《高宗纪》在永淳元年,而非如《新唐书》杨炯本传在永隆二年;对杨炯后期的仕履,本书认为新旧《唐书》所载不仅有自相矛盾之处,而且还有漏略,故为之进行了辨析:一、其出为梓州司法参军即在垂拱元年四月至十二月之间,二、杨炯于天授元年秋已在洛阳武则天宫中习艺馆任职,三、杨炯当于天授元年秋至如意元年秋在洛阳,在此之后,则又出为盈川令,新旧《唐书》等所载杨炯由梓州司法参军佚满后选授为盈川令是不对的。

1982年张志烈发表了《杨炯孔庙碑文系年质疑》一文,该文对杨炯为蜀地孔庙撰写的《大唐益州大都督府新都县学先圣庙堂碑文》(简称《新都碑》)及《遂州长江县先圣孔子庙堂碑》(简称《长江碑》)的系年提出新的意见,值得注意。前此,一些研究者认为,这两篇碑文均写于杨炯任梓州司法参军任上(如钱学文、何承朴《初唐"四杰"与天府》),有的还具体系于武则天垂拱三年(687)(如傅璇琮《卢照邻杨炯简谱》)。而张志烈根据两碑内容,参照有关历史背景,认为两碑均写于唐高宗李治在世时。作者进一步论证说,由于《新都碑》称高宗为"天皇",无疑当写于上元元年(674)八月以后。同碑又称来恒为"通议大夫、行长史",而来恒自上元三年(676)三月已调任黄门侍郎、同中书门下三品。故《新都碑》当写于上元元年至上元三年之间,如系于上元二年(675),是不会有大错的。《长江碑》"亦当与《新都碑》作于同时或稍后"。上元二年,杨炯年方二十六岁。杨炯自显庆五年(660),年方十一岁就待制弘文馆,直到上元三年应举中第、补授校书郎。两碑正写于应举之前不久。

祝尚书的《杨盈川之"盈川"辨》、《杨炯初入蜀年考》也是考证精审的论文。

此外,骆祥发的《初唐四杰研究》所附《初唐四杰年谱》及张志烈的《初唐四杰年谱》都对杨炯的生平行迹作了系年。

杨炯诗歌研究人们对杨炯诗歌成就的论述似乎要多于对其生平的探讨。三四十年代出版的各种文学史、诗歌史及唐诗研究著作,对杨炯诗歌的论述大多比较简略,然亦有可观者。如郑振铎的《插图本中国文学史》说"他的诗像'帝畿平若水,官路直如弦'(《骢马》),'三秋方一日,少别比千年'(《有所思》),'离亭隐乔树,沟水浸平沙。左尉才何屈,东关望渐赊'(《送丰城王少尉》)等,也都是足称律诗的前驱的。"郑宾于《中国文学流变史》则认为,"杨炯诗虽说与王勃同调,但辞彩却要比他高出一些,……他诗若《从军行》、《出塞》之类,也都不在王勃之下。"胡云翼《唐诗研究》认为,"炯为人颇恃才,诗亦有壮气。""就诗而论,杨炯或应列在四杰之末。"

五六十年代,人们对杨炯诗歌的研究稍有深入。如周祖撰《隋唐五代文学史》认为,杨炯"诗并不多,但其中有些五律诗却写得不坏。这些五言律诗大多是抒发作者自己政治上的雄心壮志的,而这些诗都是以边塞和战争生活为题材来反映的,因而气势较大,有一种激昂慷慨的情绪。"刘大杰《中国文学发展史》对杨炯诗歌的成就评价较低:"其诗大半为律体。七言没有,五绝仅一首。可知他在诗歌创作上,运用形式,没有前三人范围的广泛;即就诗才而论,亦较平弱。"刘开扬的《初唐四杰及其诗》一文对杨炯诗歌艺术的分析稍细一些:他认为,杨炯的《途中》一首"写游子的悲哀,直似汉魏风致",说"杨炯的三峡诗(《广溪峡》、《巫峡》和《西陵峡》)是写景,也是咏史和抒情,他的《巫峡》诗可以说是一首写景和抒情结合得很完美的作品,……《早行》、《途中》两首则颇有情意,和王勃的《深湾夜宿》相类。"马茂元的《唐诗札记》之二论杨炯颇多新见,他认为,"过去都说四杰完成了五言律的诗体,就其总的情况来说,确是如此。可是分别开来看,则发展并不平衡,而杨炯的贡献最多,功绩尤大。这首先表现在他是大力来写五言律的。现存"盈川集"中诗体比例的数字五言律占到一半以上就说明了这个问题。同时,既然称之为律诗,那必然要求其高度的格律化。杨炯所作,如“从军行”(略)格律是多么的谨严!对仗是多么的工稳!诗采是多么的精美!音调是多么的铿锵!……王勃和卢、骆集中,五言律虽不乏名作。……但如按照律体最严格的要求来衡量,毕竟不是正规的典范。但从这一角度来看,四杰之中,杨炯是最为突出的。八十年代以后,出现了一些关于杨炯诗歌的专论,如杨恩成的《论初唐诗人杨炯》一文就是一篇对杨炯进行全面评价的论文,该文认为杨炯的诗作"题材比较广泛,所表现的生活内容比上官仪等人丰富,形式上多是五言。"文章又认为,"作为唐诗开创时期的诗人,杨炯的诗不论在内容上还是在艺术造诣方面,都不如王勃和骆宾王。他的五律、五排多沿用古乐府旧题,在风格和技巧上缺乏个人的独创性。但他的近体诗在格律上更趋严整,在奠定五言律体的体制、改造齐梁诗方面,杨炯无疑起了开路先锋的作用。"

朋友你好,小山桂是典故中的人名,指用别人的经历和事迹对照自己,甘于忍受现实生活的磨难 。有阶烟是和“无壁画”对应的,意思是阶梯上的寒霜。

这首诗是作者游历被废弃的道观时,看到四处杂乱破败,摇想起当年的情景从而做了这首诗,这首诗表现了作者的浪漫主义情怀和积极向上的思想,联想丰富有趣,是中国历史上少有的几篇超浪漫主义佳作之一。

大人,小人闻旨特此前来献丑了,小人才疏学浅,功力低微,诚惶诚恐达不到大人您的要求,小人死罪。
大人,请笑纳!并祝大人你财源滚滚,爱情美满,家庭幸福,长生不来,事业有成。谢谢大人。见笑了。

深秋说的是有道理! 我刚也在网上找,看到了这个,如下.

1.淮南小山赋选(汉)

西汉辞赋作者。姓名、生平均不详。淮南王刘安门客。今存辞赋《招隐士》 1篇。《汉书·艺文志》著录“淮南王群臣赋四十四篇”,《招隐士》当是其中仅存的1篇。此篇始见于东汉王逸的《楚辞章句》,题为淮南小山作,然而萧统《文选》则题刘安作。

招隐士 (节选)

桂树丛生兮山之幽,偃蹇连蜷兮枝相缭。
山气巃嵷兮石嵯峨。溪谷崭岩兮水曾波。
猿狖群啸兮虎豹嗥。攀援桂枝兮聊淹留。
王孙游兮不归,春草生兮萋萋。
岁暮兮不自聊,蟪蛄鸣兮啾啾。
坱兮轧,山曲岪,心淹留兮恫慌忽。
罔兮沕,憭兮栗,虎豹穴,丛薄深林兮人上栗。
嵚岑碕礒兮,碅磳磈硊,树轮相纠兮林木茷骫。
青莎杂树兮薠草靃靡,白鹿麇麚兮或腾或倚。
状貌崟崟兮峨峨,凄凄兮漇漎。
猕猴兮熊罴,慕类兮以悲。
攀援桂枝兮聊淹留,
虎豹斗兮熊罴咆,禽兽骇兮亡其曹。
王孙兮归来!山中兮不可以久留。... ...

2.北朝庾信的《枯树赋》中有“小山则丛桂留人”句,反淮南小山赋之意,言可以在此隐居。....额意更有对佛禅境界的暗示,与“无隐山房”同意,仿黄庭坚对长老之旨。晦堂禅师用桂花之香味来比喻禅道,虽不可见,但上下四方无不弥漫,故禅道“无隐”,黄庭坚由此而悟“禅”。

3.时攀小山桂,共挹大王风。....遥知小山桂,五马待邀欢。....婆娑自比小山桂,寂寞甘同苦行僧。

综上所述,个人认为小山桂指淮南小山赋(招隐士)中的桂树,与禅道等相关..此处用原意如果和后句大罗天相对应该可以解释的通,赏析免阶字也不说了. 以上陋见仅供参考!

小山桂是典故中的人名,指用别人的经历和事迹对照自己,甘于忍受现实生活的磨难
至于“阶”,我觉得应该一起理解,“阶烟”应该是指烟雾就像阶梯一样向上升起,“阶”就是像阶梯一样的意思,是用来形容烟的状态的

桂在月宫,是得道之树
小山桂,指小地方的桂树,小道行。
阶和槛都有仙家地的意思,所以有槛外人之称。阶烟应属道家烟火之意。


《宿建德江》这首诗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宿建德江》这首诗抒发了作者客居异乡的孤寂、愁闷之情。作者把小船停靠在烟雾迷蒙的江边想起了以往的事情,因而以舟泊暮宿作为自己的抒发感情的归宿,写出了作者羁旅之思。唐代诗人孟浩然《宿建德江》原文:移舟泊烟渚,日暮客愁新。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译文:把船停泊在烟雾弥漫的沙洲旁,日暮...

《乡村四月》的诗意
这首诗是南宋诗人翁卷创作的一首七言绝句,全诗原文如下:绿遍山原白满川,子规声里雨如烟。乡村四月闲人少,才了蚕桑又插田。白话文释义:山坡田野间草木茂盛,稻田里的水色与天光相辉映。天空中烟雨蒙蒙,杜鹃声声啼叫,大地一片欣欣向荣的景象。四月到了,没有人闲着,刚刚结束了蚕桑的事又要插秧了。

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这首诗的名字叫什么
这首诗的名字叫《登鹳雀楼》。《登鹳雀楼》是盛唐诗人王之涣创作的一首诗。此诗前两句写的是自然景色,但开笔就有缩万里于咫尺,使咫尺有万里之势;后两句写意,写的出人意料,把哲理与景物、情势溶化得天衣无缝,成为鹳雀楼上一首不朽的绝唱。全诗如下: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欲穷千里目,更上一...

泉眼无声惜细流,树荫照水爱晴柔。这首诗词的意思
出自宋代杨万里的《小池》。原文:泉眼无声惜细流,树阴照水爱晴柔。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译文:泉眼悄然无声是因舍不得细细的水流,树荫倒映水面是喜爱晴天里柔和的风光。小荷叶才刚从水面露出尖尖的角,就有一只小蜻蜓立在上头。

别董大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感情
原诗:《别董大》唐代:高适 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注释:1、董大:唐玄宗时著名的琴客董庭兰。在兄弟中排行第一,故称“董大”。2、曛:昏暗。3、君:指的是董大。释义:千里黄云蔽天日色暗昏昏,北风吹着归雁大雪纷纷。不要担心前路茫茫没有知己,普...

关于《别董大》这首诗的相关资料和解释
这是一首送别诗,送别的对象是著名的琴师董庭兰。盛唐时盛行胡乐,能欣赏七弦琴这类古乐的人不多。崔珏有诗道:“七条弦上五音寒,此艺知音自古难。惟有河南房次律(盛唐宰相房官),始终怜得董庭兰。”这时高适也很不得志,到处浪游,常处于贫贱的境遇之中(他在《别董大》之二中写道:“丈夫贫贱...

白鹭这首诗的背景材料是什么
《白鹭》作于1942年10月31日,当时正值抗日战争第二阶段,蒋介石发动第二次反共高潮。郭沫若当时是中国共产党党员,任国民党政府语言文化工作委员会主任,以双重身份进行抗日。此文以真诚的笔触描绘了白鹭的生态特征,赞扬了寻常的事物中蕴含着内在美,隐晦地借孤独而优美的白鹭来表达自己的政治追求。全文语言...

古诗杜牧的《赤壁》的赏析。
体裁:七言绝句 创作背景:这首诗是诗人经过赤壁(今湖北省武昌县西南赤矶山)这个著名的古战场,有感于三国时代的英雄成败而写下的。诗人观赏了古战场的遗物,对赤壁之战发表了独特的看法,有感而作。字词赏析:折戟:折断的戟。戟,古代兵器。销:销蚀。将:拿起。磨洗:磨光洗净。认前朝:认出戟...

枫桥夜泊这首诗诗人所见有什么 所闻有什么
唐代张继的《枫桥夜泊》这首诗诗人所见有:落月、满天霜、江枫、渔火、不眠人、船。所闻有:啼乌、钟声。原诗:《枫桥夜泊》唐代:张继 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释义:月亮已落下乌鸦啼叫寒气满天,江边枫树与船上渔火,难抵我独自傍愁而眠。姑苏城外那...

《村晚》这首古诗是什么意思
《村晚》这首古诗的意思是:绿草长满了池塘,池塘里的水多的要溢出了塘岸。远远的青山,仿佛叼着彤红的落日,一起把影子倒映在水中,闪动着粼粼波光。牧童骑在牛背上慢慢往家回,手里拿着一支短笛,没有依照乐谱,随意吹着音调。

榆次区19550721584: 文学:求此诗的相关资料一份“宋代李禺有回文诗《两相思》: -
戊蚂玫芦: 回文诗是一种按一定法则将字词排列成文,回环往复都能诵读的诗.这种诗的形式变化无穷,非常活泼.能上下颠倒读,能顺读倒读,能斜读,能交互读.只要循着规律读,都能读成优美的诗篇.正如清人朱存孝说的:“诗体不一,而回文优异...

榆次区19550721584: 关于《别董大》这首诗的相关资料和解释关于这首诗的相关解释资料,比如说它是在什么环境下写出的,或者比如是每句诗的意思 -
戊蚂玫芦:[答案] 别董大二首 高适千里黄云白日曛, 北风吹雁雪纷纷 . 莫愁前路无知己, 天下谁人不识君 . 六翮飘飖私自怜, 一离京洛十... 但诗人于慰藉中寄希望,因而给人一种满怀信心和力量的感觉.这首诗之所以卓绝,是因为高适“多胸臆语,兼有气骨”(殷...

榆次区19550721584: 古诗 画眉鸟 的意思《画眉鸟》 欧阳修 百啭千声随意移, 山花红紫树高低. 始知锁向金笼听, 不及林间自在啼. 求这首诗的意思 -
戊蚂玫芦:[答案] 翻译: 千百声的鸟啭,任意回荡著, (就在那)山花万紫千红绽放,高低有致的林木里. 这才明白:(以前)听到那锁在金笼内的画眉叫声, 远比不上悠游林中时的自在啼唱. 附资料: 欧阳修的“画眉鸟”诗 百啭千声随意移, 山花红紫树高低. ...

榆次区19550721584: 关于《天净沙`秋思》这首诗的资料? -
戊蚂玫芦: 马致远 马致远生于1250年,约卒于1321年,是元代著名的杂剧家.大都(今北京)人.马致远以字行于世,名不祥.晚号“东篱”,以示效陶渊明之志.译文】 远望黄昏时的乌鸦,正在寻觅枯藤老树栖息,近看有正依傍着小桥和流水...

榆次区19550721584: 求问这首诗出处是哪里作者是谁?请问是完整版本么? -
戊蚂玫芦: 同学,是顾城原诗如下:星月的来由 ——顾城树枝想去戳破天空却只戳了几个微小的窟窿它们透出天外的光亮人们把它叫做月亮和星星注:本首诗是顾城于六十年代末写的.

榆次区19550721584: 有谁知道这首诗的全文及相关信息??在很久以前,我看到过这首诗,也
戊蚂玫芦: 此写于1996年刊发于《丰缘报》第18期第二版 午夜下的吉它 我曾把心堵起 一道小小墙 在这寂寞午夜下 耐不住孤单 啊!弹吉它的人 是你在晚风里痴痴把我望 陌生的午夜常有 陌生的人寻访 走近这陌生的人 问她想哪桩 她只有对我凝望 不声也不响 啊!弹吉它的人 你为何心带冷冷的眼

榆次区19550721584: 古诗鸟鸣涧的资料 -
戊蚂玫芦: 朝代:唐代 作者:王维 原文: 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 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 译文 春天的夜晚寂静无声,桂花慢慢凋落,四处无人, 春夜的寂静让山野显得更加空旷. 或许是月光惊动栖息的鸟儿, 从山涧处时而传来轻轻的鸣叫声. ...

榆次区19550721584: 急求古诗《秋思〉的资料! -
戊蚂玫芦: 诗人张籍离开家乡,风尘仆仆的来到了洛阳城. 光阴似箭,转眼间秋姑娘就降临人间,树叶枯黄,都纷纷落了下来.冷风阵阵,让人们感到无比凄凉、悲哀,张籍禁不住涌起思想之情,他怀念故乡,怀念那些乡亲父老、亲朋好友. 张籍想探望...

榆次区19550721584: 《春夜喜雨》的作者资料,及这首诗写得是什么景色,有什么特点? -
戊蚂玫芦: 春夜喜雨 杜甫 好雨知时节, 当春乃发生.随风潜入夜, 润物细无声.野径云俱黑, 江船火独明.晓看红湿处, 花重锦官城.【诗文解释】 好雨知道下雨的节气,正是在植物萌发生长的时侯,它随着春风在夜里悄悄地落下,悄然无声地滋润着...

榆次区19550721584: 裴给事宅白牡丹裴潾谁能提供一些关于这首诗的资料或者鉴赏的东东..
戊蚂玫芦: 裴给事宅白牡丹 裴潾 长安豪贵惜春残, 争赏街西紫牡丹. 别有玉盘承露冷, 无人起... 裴潾这首诗的前两句便形象而概括地写出了唐代的这种风习. “长安豪贵惜春残,争...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