祭祀之事

作者&投稿:宫晓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 子曰:“禘自既灌而往者,吾不欲观之矣!”

译文:孔子说:“现在天子举行的祭祖礼仪,从灌礼之后我就看不下去了。”

“禘“是古代只有周天子才可以举行的隆重的祭祀典礼,鲁国出自周公旦一系,在周的诸侯国中地位特殊,因此也可以举行禘礼。

“自既灌而往者”,“灌”是祭祀过程中第一次献酒的环节,叫做灌礼。

“吾不欲观之矣”,指的是后面的一切我都不想看了。

孔子说:“我参加鲁公祭祀祖先的典礼时,第一次献酒结束之后,接下来所发生的一切,我都不想看了。

不想看,有三种可能。

第一种可能,是心中觉得没意思,所以不想看。第一次献酒结束,神明已经得到了祭祀,后面的内容就很无聊了,孔子就离开了。

第二种可能,是后面的环节充满了名利的色彩,变得庸俗而乏味,孔子就离开了。

第三种可能是孔子发现后边的程序都进行的不对,看不下去了。

“吾不欲观之矣”,是孔子经常讲说的一句话,当孔子表示“看不下去”时,就是他在表达不满。礼仪和祭祀的过程在孔子看来应该从头到尾是庄严肃穆的,人们应该始终保持着澄净而挚诚的心。但是在当时,由于祭祀活动太多了,差不多每月一次大活动,每周一次小活动,过于频繁的祭祀典礼导致贵族们慢慢的麻木了,对于很多环节也都不放在心上了。

或问谛之说。子曰:“不知也。知其说者之于天下也,其如示诸斯乎!”指其掌。

译文:有人问天子举行祭祖仪式的意义。孔子说:“不知道,知道这事的人,治理天下就如同看自己的手掌一样吧!”孔子说着指了指他的手掌。

有一个人问孔子:“既然您对禘礼这么不满,那您能不能告诉我禘礼的起源到底是什么?为什么要这样祭祀?是谁设计的祭祀流程?

孔子回答说他不知道。虽然孔子不知道,但他还是给出了自己的看法。孔子认为制定这个政策的人,或者说真深入的参透了禘礼秘密的人,他看天下万事万物,如同看手掌一样清晰。在表达这个观点的时候,孔子用手指着自己的手掌,和提问的人比画着沟通,这是一个很亲切的动作。

祭如在,祭神如神在。子曰:“吾不与祭,如不祭。”

译文:祭祖如祖在,祭神如神在。孔子说:“人在心不在,那还不如不祭。”

“祭如在”,是指祖祭祀祖先,要想象祖先真的在自己面前一样,这才是祭祀的本质。

“祭神如神在”,是指祭祀神明的时候,要感觉神就在面前。

祭祀的目的是诚、敬。在宋明理学流行的时期,“诚”和“敬”这两个字成为知识分子最重要的宗旨。

“吾不与祭,如不祭”,说的是心不在焉的意思。孔子说的是,假如祭祀的时候心不在这里,那还不如不祭祀。

孔子用这个态度提醒我们,要身心俱在。当你参加一个活动的时候,如果心中没有诚和敬,随意而敷衍,甚至还有排斥,根本不愿意参与,比如虽然身在此处,心却想着打游戏,那还不如不参与。

这三段是孔子在抱怨当时的礼乐已经变味了,因为大家在举行仪式的时候敷衍的太明显,心都不诚了。孔子认为,如果人的心不在,那还不如不举行礼乐仪式了。


五礼指的是
《周礼春官大宗伯》:“大宗伯之职,掌建邦之天神、人鬼、地祗之礼,以佐王建保邦国,以吉礼事邦国之鬼神祗。以禋祀祀昊天上帝,以实柴祀日月星辰...以血祭祭社稷五祀五岳,以貍沉祭山林川泽...以祠春享先生,以尝秋享先王,以烝冬享先王。”《通典·礼六六》:“大唐开元年之制五礼,其...

“宗庙之事,如会同,端章甫,愿为小相”的意思是什么?
子路率尔而对曰:“千乘之国,摄乎大国之间,加之以师旅,因之以饥馑;由也为之,比及三年,可使有勇,且知方也。”夫子哂之。“求,尔何如?”对曰:“方六七十,如五六十,求也为之,比及三年,可使足民。如其礼乐,以俟君子。”“赤,尔何如?”对曰:“非曰能之,愿学焉。宗庙之事,...

五礼九拜中的五礼是哪一种礼制
五礼是古代礼仪的总体称谓,涵盖了祭祀、丧葬、军旅、宾客和冠婚等五个方面的礼节。祭祀之事被称为吉礼,丧葬之事为凶礼,军旅之事为军礼,宾客之事为宾礼,冠婚之事为嘉礼,这五类礼节合称为五礼。九拜则是古代的礼拜形式,包括稽首、顿首、空首、振动、吉拜、凶拜、奇拜、褒拜和肃拜。这些拜...

中国古代的"五礼"?
一曰饮食,二曰婚冠,三曰宾射,四曰飨燕,五曰脤膰,六曰庆贺。嘉礼的用意在亲和万民,其中饮食礼用以敦睦宗族兄弟,婚冠礼用以对成年男女表示祝贺,宾射礼用以亲近故旧朋友,飨燕礼用以亲近四方宾客,脤膰礼用以亲兄弟之国,庆贺之礼则用在国有福事时。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五礼 ...

古代宫廷中有哪些礼仪
唐、宋、元时采用“天子七祀”之说,祀司命(宫中小神)、中、国门、国行、泰厉(野鬼)、户、灶。明清两代仍祭五祀,清康熙之后,罢去门、户、中、井的专祀,只在十二月二十三日祭灶,与民间传说的灶王爷腊月二十四朝天言事的故事相合,国家祀典采用了民间形式。⑥傩仪。滥觞于史前,盛行于商周。周代的傩仪是四...

简述中华传统礼仪发展的四个阶段
中国古代礼仪发展的四个阶段:1、礼仪的起源时期:夏朝以前。古代礼仪的孕育时期是尧舜时期。古代尧舜时期,已经有了成文的礼仪制度,即五礼:祭祀之事为吉礼,冠婚之事为嘉礼,宾客之事为宾礼,军事之事为军礼,丧葬之事为凶礼。2、礼仪的形成时期:夏、商、西周三代。在这个时期,礼仪被打上了阶级...

唐朝的礼仪文化有哪些?
其中,吉礼包括祭祀之事,凶礼包括丧葬之事,军礼包括军旅之事,宾礼包括宾客之事,嘉礼包括冠婚之事。民俗界认为礼仪包括生、冠、婚、丧四种人生礼仪。实际上,礼仪可分为政治与生活两大部类。政治类包括祭天、祭地、宗庙之祭等,生活类包括五祀、高禖之祀、傩仪、诞生礼、冠礼、饮食礼仪、馈赠礼仪...

六艺中的礼指什么技能
1、礼:指礼节,古代有五礼之说。五礼分别是:祭祀之事为吉礼,丧葬之事为凶礼,军旅之事为军礼,宾客之事为宾礼,冠婚之事为嘉礼。2、古代的六艺指的是:礼、乐、射、御、书、数。3、中国周朝的贵族教育体系,开始于公元前1046年的周王朝,周王官学要求学生掌握的六种基本才能:礼、乐、射、...

中国古代有哪些礼节
1、“跪拜礼”。早在原始社会就以产生,但那时人们仅仅是以跪拜的形式表示友好和敬意,并无尊卑关系。进入阶级社会后,情况就不同了,特别是在封建社会里,“跪拜”是一种臣服的表示,“拜,服也;稽首,服之甚也。”即使是平辈跪拜,也有彼此恭敬的意思。“跪拜礼”其表现形式有多样,但主要有以下几...

五礼指哪五种礼仪
古代汉族礼仪总称。《周礼·春官·大宗伯》有五礼:吉礼、凶礼、军礼、宾礼、嘉礼,以祭祀之事为吉礼,丧葬之事为凶礼,军旅之事为军礼,宾客之事为宾礼,冠婚之事为嘉礼,合称五礼。吉礼是有关祭祀的典礼,主要是祭宗庙、祭社稷、祭天地等;指有关丧葬哀悼的典礼,带有生者对死者的顾恋悲哀之情...

奈曼旗18081117592: 简析礼仪文化的含义 -
仁垂法乐:[答案] 礼仪即礼节与仪式. 中国古代有“五礼”之说,祭祀之事为吉礼,冠婚之事为嘉礼,宾客之事为宾礼,军旅之事为军礼,丧葬之事为凶礼.五礼的内容相当广泛,从反映人与天、地、鬼神关系的祭祀之礼,到体现人际关系的家族、亲友、君臣上下之间...

奈曼旗18081117592: 古代祭祀的方法 -
仁垂法乐: 1、古代的祭祀方法有献食、玉帛、用人、用血这四种. 2、献食 食物民以食为天,最初的祭祀以献食为主要手段.《礼记·礼运》称:“夫礼之初,始诸饮食.其燔黍捭豚,污尊而抱饮,蒉桴而土鼓,犹可以致其敬于鬼神”.意思是说,祭礼...

奈曼旗18081117592: 祭祀的日子都有那些? -
仁垂法乐: 除夕\正月初一 祭组 五月初五 端午节 祭屈原 七月十五 鬼节 十月初一 给鬼送寒衣 另外人死后还有从"头七"到"七七"的四十九天祭

奈曼旗18081117592: 辩证看待古代祭祀活动 -
仁垂法乐: 祭祀是华夏礼典的一部分,是儒家礼仪中主要部分,礼有五经,莫重于祭,是以事神致福.祭祀对象分为三类:天神、地祇、人鬼.天神称祀,地祇称祭,宗庙称享.祭祀观则记载儒教《周礼》《礼记》与《礼记正义》《大学衍义补》等书解释...

奈曼旗18081117592: 五礼九拜什么意思? -
仁垂法乐: 五礼是古代礼仪总称,以祭祀之事为吉礼,丧葬之事为凶礼,军旅之事为军礼,宾客之事为宾礼,冠婚之事为嘉礼,合称五礼.九拜是古代的礼拜形式,即稽首、顿首、空首、振动、吉拜、凶拜、奇拜、褒拜、肃拜.

奈曼旗18081117592: 清明节祭扫的先人之事有哪些? -
仁垂法乐: 清明拜山指的是扫墓的意思,江南及南方诸多墓园在山上,故称为拜山.北方通称为扫墓或上坟.含义都是一样的,即祭祀逝者的一种活动.唐代诗人杜牧的诗《清明》:“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写出了清明节的特殊气氛.在中国,祭祖是和孝道绑定在一起的.若是不参加祭祖,就是一个不孝顺的人,一个忘记祖先的人.

奈曼旗18081117592: 祭祀的文化 -
仁垂法乐: 祭祀的对象就是神灵,神灵的产生是有其发展过程的.在人类的童年时代,人们思维简单,富于幻想,对于自然物和一切自然现象都感到神秘而恐惧.天上的风云变幻、日月运行,地上的山石树木、飞禽走兽,都被视为有神灵主宰,于是产生了...

奈曼旗18081117592: 死人后怎样写祭祀文书 -
仁垂法乐: [格式内容] 1.标题.写成 "祭xx文"、"xx"表示死者的辈份或与生者关系.2."维"起. 3.死者逝世的情况.4.祭奠人.5.死者生平及事迹.6.表示哀痛之情.7.结语用 "伏食尚飨".祭文乃古今丧葬必须之物,虽言文无定式,然其格是...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