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迅与林语堂本是好友,为何最后分道扬镳?

作者&投稿:歹毕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

不知道在大家身边有没有这样的事情发生过,曾经一度非常要好的朋友因为一些小事和误会最后分道扬镳,朋友都做不成。

也许是因为性格不同,也许是因为快人快语,也许只是因为意见不一。总之无论是什么原因,关系越闹越僵。这样的例子数不胜数,知名人士之间也经常出现,比如文豪鲁迅和作家林语堂。

鲁迅想必所有中国人都应该很熟悉。他不仅仅是一代文豪,更是一位全国知名的教育家和革命家。

但大众对于林语堂的认知似乎并没有那么多了解,其实很多文学青年们都喜欢的小说《京华烟云》和《啼笑皆非》就是出自此公之手。他也是民国时期有名的翻译家,文学家。两人之间由好友到反目的事情直到今天也让人感到唏嘘。

1923年,年轻的林语堂从国外留学回国,正值民国时期的大学教育改革。于是经北大的胡适介绍,他受聘于北大英文系教授外国文学课程。

而那时的北大在学术流派上分为两个派系,一派是以周氏兄弟为首的激进派,而另外一派则是有胡适为代表的传统教育派。 如果按照推荐人的情况来看,林语堂肯定是要加入胡适这一派的。

但是出人意料的是他加入了鲁迅创办的《语丝》刊物,这就等于是说林语堂在学术上站到了鲁迅的一边。事实上林语堂从欧美留学之后,身上养成了很浓重的欧美社交习惯,相对于当时中国的 社会 关系并不适应。

他只是根据自己对于文学创作上的喜好而选择了《语丝》。他觉得《语丝》刊物的文章非常的开放自由,同时也敢于针砭时弊说真话。

于是相差十四岁的鲁迅和林语堂便共同以笔为剑并肩战斗。

五卅惨案之后,鲁迅先生写了《为了忘却的记念》,而林语堂也写了非常针对政府的文章。但是由于这篇文章太过一针见血,所以没有报馆敢于发表。而且林语堂也被当时的军阀政府给盯上了,家门口总有军警特务转悠。

于是林语堂为了避难只好回到故乡福建,到厦门大学出任文科主任。并且将同样受到军阀们排斥的鲁迅也邀请到了厦大。

但事实上鲁迅先生的性格更加各色一些,与厦门大学的同僚相处并不愉快。甚至在那时被理科部主任刘树杞排斥,但是为了同是文科部的朋友林语堂好过一些,几次三番地刁难他都忍了。

1927年初,鲁迅对厦大校长林文庆的旧派作风看不惯,加上本身与其他同事相处不好,于是就离开厦门北上去了广州。 而林语堂在这之后也被排挤了,无奈离开了厦大。

人与人之间的矛盾大多数是性格不同导致的,有一个性格相反的朋友其实是一件糟心事。比如你对一件事情的态度模棱两可,而朋友却严肃较真,那么矛盾自然就会出现。如果还不愿意解释清楚化解矛盾,分道扬镳则是时间的问题了。

林语堂受过欧美教育,性格开朗活泼,不拘一格。鲁迅东渡日本学医出身,谨慎刻板言出如山, 性格不同且都充满个性的他们就没有做到互相尊重和恰当理解,于是很小的事情引发的误会就加深了彼此的矛盾。

鲁迅到上海之后生活拮据,经常托北新书局出版自己的书。但是书局老板李小峰由于时局原因常拖欠稿费,这让鲁迅大为不悦,而且坊间因为这件事传言鲁迅爱财如命,还拿李小峰和张友松之间的矛盾写文章攻击他。

鲁迅并没有在意那些胡言乱语的文章,他只是对拖稿费这件事忍无可忍,于是打算要状告北新书局。

郁达夫为了缓和这之间的关系,让李小峰摆了个饭局请鲁迅讲和,林语堂夫妇也在饭局的邀请之列。

去之前林夫人还提醒林语堂不要多说话,谁知在席间提起张友松的时候林语堂多说了两句,似乎是为了缓和矛盾而说了张友松几句不是。

鲁迅喝多了,听罢便产生了一些误会,便拍着桌子质问林语堂为什么人云亦云 。林语堂也据理力争说自己没那个意思。两人越说越呛,饭局不欢而散。

在这之后,两人并没有因此而不来往,但是矛盾加深往往来自于不经意间的积累。林语堂在自己办的刊物《论语》上发表了一篇名叫《我的戒烟》的文章。这篇文章被鲁迅批评说时下的中国不适合这种西洋式的幽默。

而不久之后在黎烈文的饭局上林语堂和鲁迅聊天时突然向鲁迅发问:“您平时抽多少烟?”

他只是觉得当时屋中吞云吐雾的样子有意思而已。但这个问话被鲁迅误以为是拿自己找反驳批评的材料。

于是鲁迅毫不客气地表示: “你知不知道,拿抽烟这种小事做刊物幽默很无聊!这样是办不好刊物的!”一派教训的语气。 林语堂一时语塞,气氛突然紧张起来。

这时黎列文为了缓和气氛便插话希望鲁迅能够在自己的刊物《自由谈》中多多捧场,而鲁迅却调侃道:“你的刊物要是能登骂人的稿子,我那有的是!我想骂的人多着呢!”

这被大家听来是要骂林语堂了,而林语堂也只是讪讪一笑没有回话。

之后的几年,林语堂和鲁迅之间的文学风格也渐渐地不一样了。鲁迅自然是一如既往的唇枪舌剑、执笔如刀。

而林语堂开始走了以“幽默”的方式来对当时 社会 表示不满。 其实二人的行文方向是统一的,只是方式不太一样而已。但也造成了两人决裂的最终形成。

矛盾的加深其实源于一场葬礼。

1932年12月,中国民权保障同盟总干事杨杏佛被特务暗杀,林语堂和鲁迅都深切悲痛。

正巧这时他们二人同时被特务严密监视,吊唁的日期被好巧不巧地错开了。鲁迅以为林语堂怕事不来,于是在吊唁仪式上极为生气并表示鄙视林语堂的为人。而林语堂在之后的下葬仪式上也冒着生命危险来了,但鲁迅那天却缺席了。 这个事件让两人的误会更深了。

1934年,林语堂又办起了另外一个刊物《人间世》,于是借此邀请好友来家里吃饭,鲁迅也在席间,这说明两人关系还有缓和的机会。

但是之后《人世间》炒作自寿诗被左翼联盟批评,而且鲁迅作为盟主炮轰林语堂办的《人间世》的幽默文学是“麻醉文学”。

在这之后,有几次鲁迅甚至当面给林语堂难堪,林语堂都不屑与之分辨了。朋友做到了没有架吵的地步,也就算是做到头了。鲁迅与林语堂可以说是彻底决裂。

两年之后,林语堂去了美国,鲁迅在十月中旬因肺结核病亡。两位文豪就此再也无法相见。林语堂在得知鲁迅去世之后,写出了他对鲁迅的看法。

文中表示:自己对鲁迅其实一直很尊敬,两人的嫌隙其实是由于性格不同的自然原因。更何况意见相左未必就不是朋友,而且他们之间也根本不存在什么意气之争。

收藏家马未都先生在节目当中曾经提到过: “中国 社会 的人际关系中有三个特点,生人要熟、熟人要亲、亲人要生。而这三种人际关系间的分寸,往往不被人们重视。”

这三个特点被描述得非常抽象,但引发了很多朋友的反思。

在中国的 社会 关系中,往往想要和陌生人亲近都要显得和对方熟络一些;而和比较熟悉的朋友要处得像亲人一样才能加深交往。

但关系太亲近的朋友之间,则要有一些互相尊重相敬如宾的生分才能长久交往下去 。也许如果鲁迅和林语堂之间能保持好这样的交往尺度,他们的友情也不会最终走向反目。




关于珍惜生命的诗歌
林语堂说:“科学无非是对于生命的好奇心,宗教是对于生命的崇敬心,文学是对于生命的叹赏,艺术是对于生命的欣赏……” 奥斯特洛夫斯基:“人,最宝贵的东西是...人说生命是用关爱和拼搏铺就的一段精彩的旅程。生命可能绚丽,也可能平淡,但他们的共同点是:能静静的安全的活在世上,享有着生的权利 本回答被提问者...

老舍是什么时代的人
反帝反封建本是"五四"以来整个新文学的基本主题。但除了特定时期(比如五卅运动期间,"九•一八"事变以后、抗日战争时期)以外,在一般作家的创作中,反帝的主题和内容不多。老舍的作品则常有明显表现。他的第一篇习作《小铃儿》,通过小学生带有稚气的行动,表达了反抗外国侵略者的民族意识。茅盾从老舍最早的作品中深切...

一个人彻悟的程度,恰等于他所受痛苦的深度是什么意思
"一个人彻悟的程度,恰等于他所受痛苦的深度"这句话的意思是说:一个人彻底的觉悟,来源于他遭受到的打击,以及他经历的磨难。只有经历了大的磨难、遭受过灭顶之灾、才能痛彻心扉的幡然醒悟。彻悟: 彻底的明白,或者是做了错事反省的意思。关于彻悟的诗词:示众法语利益多,念佛伽陀悉包罗。全真成妄...

林语堂怎样定义爱情?
林语堂有着更为健康智慧的婚恋观,这是他齐家有道的关键。众所周知,20世纪中国作家普遍将“爱情解放”看成人性解放的衡量标准,并渐渐将之发展为一种信仰或神话,即爱情至上主义!因之,为了“爱情”而不顾家庭婚姻和伦理道德,为了“新”的爱情而抛弃“旧”的爱情,为了自己的“爱情”而不顾他人的爱情甚至...

老舍的《大明湖之春》的点评
《春风》鉴赏: 当代作家林斤澜老先生,经常活跃在故乡的江南和工作的北京两地之间,对江南春风和北国的春风有着不一样的情怀、感受和认识,在这篇文章里他采用欲扬先抑的手法,通过对比烘托,把自己对北国春风别样的体会和哲思,抒写的淋漓尽致。为我们描绘了北国春风的粗犷豪迈、猛烈迅疾、强劲有力的...

人生经典哲理语录
——林语堂 45、我命如妖,欲封天!——《我欲封天》 46、本来,枯燥的生活已经很少了期待,再把人生填在一张表上,不过是,徒生烦恼。 《十年一品温如...这些年身 边所有的东西都在变,皮肤会老化,亲人会离去,朋友会离散,可偏偏就只有一点从来没有变过丝毫:我日益强大,由内到外。 60、本无意与众不同,怎...

有什么书是写苏轼、苏小妹和佛印的故事的?
没有书是写苏轼、苏小妹和佛印的故事的,但有以下几本书有关于苏轼、苏小妹和佛印小故事:《苏东坡传 》《醒世恒言 》《喻世明言》《 警世通言》等。有关故事 1、针锋相对 苏东坡被贬黄州后,一居数年。一天傍晚,他和好友佛印和尚泛舟长江。正举杯畅饮间,苏东坡忽然用手往江岸一指,笑而不语...

关于探险的名言
一个真正的旅行家必是一个流浪者,经历着流浪者的快乐、诱惑和探险意念。 ——林语堂 一个人单独旅行好处较多,因为他思考得多。 人生是跋涉,也是旅行;是等待,也是相逢;是探险,也是寻宝;是眼泪,也是歌声。 人生是跋涉,也是旅行;是等待,也是相逢;是探险,也是寻宝;是眼泪,也是歌声 1.凡是我能够做的,我都想尝试。

中国现当代文学散文的发展历程
中国近现代散文发展历程如下:特点是通过对现实生活中某些片断或生活事件的描述,表达作者的观点、感情,并揭示其社会意义,其可以在真人真事的基础上加工创造。不一定具有完整的故事情节和人物形象,而是着重于表现作者对生活的感受,具有选材、构思的灵活性和较强的抒情性,散文中的“我”通常是作者自己;...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文后各题。中国的人文主义林语堂人生的意义是什么...
小题1:①人生的意义在于为来世做准备。(3分)②否认人生“必须”有什么意义(人生没有什么特殊的含义)。(3分)小题2:①把精力集中在世俗的幸福,(2分)使我们不相信来世的幸福、涅槃的境界,从而导致我们缺乏宗教;(2分)②而缺乏宗教又反过来使得我们不相信来世的幸福和涅槃的境界,从而更专注...

天柱县18639582142: 林语堂和鲁迅最后和好了吗? -
广菊蓖麻: 就像鲁迅和周作人一样,形同陌路.原因在于鲁迅个人的偏激而已!

天柱县18639582142: 林语堂的爱情故事 -
广菊蓖麻: 近年读到一些文人风花雪月的故事,如徐志摩与陆小曼,张爱龄与胡兰成,沈从文与张兆和,丁玲与胡也频,鲁迅与许广平等,他们每个人都有一段不同凡响的爱情故事,有的令人叹息,有的令人羡慕.而林语堂与廖翠凤的爱情故事令人敬佩. ...

天柱县18639582142: 鲁迅和林语堂是好朋友吗
广菊蓖麻: 文人相轻.

天柱县18639582142: 历史上有哪些朋友知己,最后分道扬镳???什么原因??? -
广菊蓖麻:1、割袍断袖.管宁和华歆 关于“割袍”的典故: 管宁好学,结交了几个后来很著名的学友,一个叫华歆,一个叫邴原,三个人很要好,又很出色,所以...

天柱县18639582142: 鲁迅散文摘抄与感悟 -
广菊蓖麻: 好友的故去让林语堂悲痛欲绝,更让人难过的是,他和鲁迅又产生了误会.6月20日,举行杨杏佛的入殓仪式.林语堂正在被严密监控,...返回《中华文摘》2006年第05期目录 鲁迅散文摘抄:

天柱县18639582142: 鲁迅有哪些朋友啊?
广菊蓖麻: 瞿秋白( 林语堂( 蔡元培( 冯雪峰 萧乾夫妇 苏曼殊 闰土,周作人,长妈妈.藤野..

天柱县18639582142: 安徒生童话的好词好句,要20句以上 -
广菊蓖麻: 1对任何歌唱者来说,聆听者眼中的泪水是最好的报酬2没有经历过苦难,就不能理解弱者的痛苦3从此,王子和公主过上了幸福的生活! 4在海的远处,水是那么蓝,像最美丽的矢车菊的花瓣,...

天柱县18639582142: 关于选队友很重要的精辟名言有哪些? -
广菊蓖麻: 宁学桃园三结义,不学瓦岗一炉香! 桃园三结义都知道,三个人结义后,像亲兄弟一样,打拼奋斗,不离不弃! 隋唐时期,瓦岗四十六友,也是有着一样的誓言,但最后却因为各自的利益,分道扬镳!

天柱县18639582142: 科学童话作文500多字 -
广菊蓖麻: 有三个兄弟,大哥叫大大,二哥叫中中,小弟叫小小.三个兄弟都长成聪明勇敢的小伙子.一天,他们对父母说:“爸爸、妈妈,我们要出去旅行!” 父母赞同地说:“好啊!你们到外地走走,增长些见识...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