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蜀道难》一诗中,诗人是从哪些角度来表现蜀道之难,每一方面用什么手法,有什么效果?

作者&投稿:夕生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蜀道难》一诗中,诗人是从哪些角度来表现蜀道之难的~

第一层:自开头至“然后天梯石栈相钩连”,主要从侧面来进描写蜀道之难.
开首四句是全文的总纲.开篇即连用三个叹词,强烈的咏叹凭空而起,震惊人心,为全诗奠定了雄放的基调. “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切入正题.
“蚕丛及鱼凫“以下六句,诗人讲述了蜀国、蜀道的历史.从传说中的蚕丛开国以来,四万八千岁未与秦塞往来,太白、峨嵋之颠只有“鸟道”可行.地理的阻隔割断了蜀国与外界的交往,似乎也割断了历史.
“地崩山摧壮士死,然后天梯石栈相钩连.”由历史讲到今日蜀道的来历,引入五丁开山的神话故事.“五丁开山”,始有人迹可至的“蜀道.”既称“天梯”、“石栈”,其险难程度,不言而知.如此得见地理的险峻,开路之艰难,这为蜀道蒙上了一层神秘的彩,烘托出艰险奇异的气氛.
第二层:从“上有六龙回日之高标”到“嗟尔远道之人胡为乎来哉”,具体从正面描写蜀道的峻险高危,表现跋涉攀登之难.
先从古神话说起.“六龙回日”,是说山峰高耸入天,连太阳神的龙车都无法通过.与险峻的高山相映、更显出道路的险绝的,是山下湍激回漩的河流.山峦的高峻险阻,即使善飞如黄鹤,善攀如猿猱,也都为之发愁.这样波澜迭起,将蜀道之难写得无以复加.
“青泥何盘盘”以下四句,诗人另辟蹊径,从游蜀者的感受与对游蜀者的安危关怀方面来写.山道九曲高危,仰首看参、井等星宿,几乎手可抚触,不由得叫人呼吸紧张,抚胸长叹.仅几个细节动作描写,即勾勒出人行蜀道之困危状态,给人以惊心动魄的感受.
“问君西游何时还”二句,诗人笔锋一转,以虚拟问答的方式,借问友人何日归来,引出旅人面对“畏途”的羁旅愁思.
“但见悲鸟号古木”以下七句,描绘了洪荒丛林中悲鸟的号鸣,月夜子规的啼叫,这些都能增添旅人的悲凉孤独之感,也更让人感到蜀道之难实难于上青天.以自然环境气氛烘托人的主观感受,是中国古典诗歌中常见的借景抒情,寓情于景的表现方法.李白在本诗中加以运用,更是想落天外,出人意表.
“连峰去天不盈尺”以下六句,主要从山川之险来揭示蜀道之难,着力渲染惊险的气氛. “连峰去天不盈尺”是夸饰山峰之高;“枯松倒挂倚绝壁”则是衬托绝壁之险.诗人先托出山势的高险,然后由静而动,写出水石激荡、山谷轰鸣的惊险场景.好像一串电影镜头:开始是山峦起伏、连峰接天的远景画面;接着平缓地推出枯松倒挂绝壁的特写;而后,跟踪而来的是一组快镜头,飞湍、瀑流、悬崖、转石,配合着万壑雷鸣的音响,飞快地从眼前闪过,惊险万状,目不暇接,从而造成一种势若排山倒海的强烈气势,使蜀道之难的描写,简直达到了登峰造极的地步,收到极佳的艺术效果.
第三层:从“剑阁峥嵘而崔嵬”到末尾,写蜀地形势的险要和环境的险恶,表现居留之难.
如果说上面山势的高危已使人望而生畏,那么此处山川的险要更令人惊心动魄了.
“剑阁峥嵘而崔嵬,一夫当关,万夫莫开.”极写剑阁雄关的险要.蜀中要塞剑阁,座落在崇山峻岭之上.在大剑山和小剑山之间有一条30里长的栈道,群峰如剑,连山耸立,削壁中断如门,形成天然要塞.因其地势险要,易守难攻,历史上在此割据称王者不乏其人.诗人从剑阁的险要引出对政治形势的描写.他化用西晋张载《剑阁铭》中“形胜之地,匪亲勿居”的语句,兼以猛虎、长蛇,“杀人如麻”,进一步突出其环境之险恶.
至此,诗篇归结为望“君”早归之意.西望锦城,慨叹蜀道之难,这是作者的感慨,又是行者的感慨,同时也是此诗留给读者的深切感受.也隐含了对国事的忧虑与关切.唐天宝初年,太平景象的背后正潜伏着危机,后来发生的安史之乱,证明诗人的忧虑是有现实意义的.

1,极度的夸张。人说登天最难;而他却说:“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民谣相传,“武功太白,去天三百”,到他笔下竟成了“连峰去天不盈尺”。为了强调秦蜀交通阻隔时间之久远,他说是“四万八千岁”,为了突出青泥岭山路之盘曲,他说是“百步九折”;而为了显示蜀道之高耸,他甚至夸张说连为太阳驾车的六龙至此也要掉头东返……这些极度的夸张,虽不符合事物实际,但却有力地突出了蜀道之艰险雄奇,突出了它不可攀越的凛然气势。 2,奇特的想象。从蚕丛开国、五丁开山的古老传说到“朝避猛虎,夕避长蛇”的可怕现实,从六龙回日之九重云霄到冲波逆折之百丈深渊;既有“百步九折”、“连峰去天不盈尺”、“枯松倒挂倚绝壁”各种图景展现,又有“悲鸟号’、“子规啼”、“砯崖转石万壑雷”诸般音响激荡;甚而至于还有“扪参历井仰胁息,以手抚膺坐长叹”的切身经历、实地感受。凭借神奇的想象,作者具体描绘出了蜀道峥嵘崔嵬的面貌,生动渲染出了它阴森幽邃的氛围。 3,想象和现实相结合。作者还将神话、传说与他的奇特想象和恣意夸张结合在一起,使三者相辅相成,交融为一体。

第一层:自开头至“然后天梯石栈相钩连”,主要从侧面来进描写蜀道之难.
开首四句是全文的总纲.开篇即连用三个叹词,强烈的咏叹凭空而起,震惊人心,为全诗奠定了雄放的基调. “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切入正题.
“蚕丛及鱼凫“以下六句,诗人讲述了蜀国、蜀道的历史.从传说中的蚕丛开国以来,四万八千岁未与秦塞往来,太白、峨嵋之颠只有“鸟道”可行.地理的阻隔割断了蜀国与外界的交往,似乎也割断了历史.
“地崩山摧壮士死,然后天梯石栈相钩连.”由历史讲到今日蜀道的来历,引入五丁开山的神话故事.“五丁开山”,始有人迹可至的“蜀道.”既称“天梯”、“石栈”,其险难程度,不言而知.如此得见地理的险峻,开路之艰难,这为蜀道蒙上了一层神秘的彩,烘托出艰险奇异的气氛.
第二层:从“上有六龙回日之高标”到“嗟尔远道之人胡为乎来哉”,具体从正面描写蜀道的峻险高危,表现跋涉攀登之难.
先从古神话说起.“六龙回日”,是说山峰高耸入天,连太阳神的龙车都无法通过.与险峻的高山相映、更显出道路的险绝的,是山下湍激回漩的河流.山峦的高峻险阻,即使善飞如黄鹤,善攀如猿猱,也都为之发愁.这样波澜迭起,将蜀道之难写得无以复加.
“青泥何盘盘”以下四句,诗人另辟蹊径,从游蜀者的感受与对游蜀者的安危关怀方面来写.山道九曲高危,仰首看参、井等星宿,几乎手可抚触,不由得叫人呼吸紧张,抚胸长叹.仅几个细节动作描写,即勾勒出人行蜀道之困危状态,给人以惊心动魄的感受.

极度的夸张.人说登天最难;而他却说:“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民谣相传,“武功太白,去天三百”,到他笔下竟成了“连峰去天不盈尺”.为了强调秦蜀交通阻隔时间之久远,他说是“四万八千岁”,为了突出青泥岭山路之盘



蜀道难难于上青天,用了夸张和想象的手法,增强了表达效果。


蜀道难名句默写
《蜀道难》名句赏析 1、蚕丛及鱼凫,开国何茫然!直译为:蚕丛和鱼凫等远古蜀王开国的事迹是完全不知道了!解释为:“茫然”的意思是“模糊不清的样子”.由于年代久远,有关蚕丛和鱼凫等远古蜀王是如何开国的,已经没办法知晓了。2、西当太白有鸟道,可以横绝峨眉巅。直译为:(长安)西面有太白山挡住了入...

《蜀道难》的写作背景
《蜀道难》的写作背景:唐代蜀中商业经济极为发达,入蜀的人乐不思返,而没有认识到这一地区形势险要,自古为封建割据之地,随时有发生叛乱的可能。这首诗大约是开元十九年(731)李白初入长安之作。《蜀道难》是乐府古题,古辞都以蜀道险阻为内容,寓有功业难成之意。正是这一点,触动了李白初入...

李白蜀道难中提到上有六龙回日之高标中得貌似是一个季节两条的说_百度...
李白在《蜀道难》一诗中提到的"上有六龙回日之高标",描绘的是一个充满神话色彩的景象。这里的"六龙回日"象征着太阳神羲和驾驭六龙的神话传说,它们每天从东方的扶桑升起,途经蜀地的崇山峻岭,直至西方的若木。左思在《蜀都赋》中也曾借“羲和假道于峻坂,阳乌廻翼乎高标”来描绘蜀地山峰之高,...

巉字出自高中语文必背古诗词中的哪一首(拼音小写)?
巉,出现在高中语文课本必背古诗词《蜀道难》一诗,作者李白,诗句是:问君西游何时还?畏途巉岩不可攀。读音为chan,二音。

《蜀道难》理解性默写(有答案)
11、写蜀道盘旋曲折的句子是:青泥何盘盘,百步九折萦岩峦。12、化用西晋张载《剑阁铭》中“形胜之地,匪亲勿居”语句,表达对国事的忧虑与关切的句子是:一夫当关,万夫莫开。所守或匪(fēi)亲,化为狼与豺。13、从李白《蜀道难》一诗中“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侧身西望长咨(...

1、《蜀道难》诗中“三叹”的具体内容是什么? 2、《蜀道难》这首诗的...
第一叹是开头,“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第二叹是中间,“以手抚膺坐长叹。”第三叹是结尾,“侧身西望长咨嗟!”

高中语文《蜀道难》名句默写
4.运用夸张极言山峰之高、绝壁之险,渲染惊险的气氛的句子:连峰去天不盈尺,枯松倒挂倚绝壁。5.虚写映衬表现蜀道的雄奇险峻的句子:黄鹤之飞尚不得过,猿猱欲度愁攀援。6.表明历史悠久,和外界交通不便的句子:尔来四万八千岁,不与秦塞通人烟。7.李白在《蜀道难》一诗中,开篇以蜀地方言咏叹点...

蜀道难哪一句渲染了旅愁和蜀道上空
又听见月夜里杜鹃声声哀鸣,悲声回荡在空山中愁情更添。蜀道太难走呵,简直难于上青天;叫人听到这些怎么不脸色突变?山峰座座相连离天还不到一尺;枯松老枝倒挂倚贴在绝壁之间。漩涡飞转瀑布飞泻争相喧闹着;水石相击转动像万壑鸣雷一般。那去处恶劣艰险到了这种地步;唉呀呀你这个远方而来的客人,...

高中必备古诗词
高中必备古诗词如下:1、描述蜀道的开凿过程的句子是:地崩山摧壮士死,然后天梯石栈相钩连。2、用夸张的手法写蜀道高与天齐,险似绝壁的句子是:连峰去天不盈尺,枯松倒挂倚绝壁。3、李白在《蜀道难》一诗中,开篇以蜀地方言为全诗奠下雄浑感情基调的句子是“噫吁嚱!危乎高哉!”。4、李白在《...

蜀道难中的名句是什么
《蜀道难》中的名句是:剑阁峥嵘而崔嵬,一夫当关,万夫莫开。原文如下:剑阁峥嵘而崔嵬,一夫当关,万夫莫开。所守或匪亲,化为狼与豺。朝避猛虎,夕避长蛇;磨牙吮血,杀人如麻。锦城虽云乐,不如早还家。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侧身西望长咨嗟!译文如下:更不消说那峥嵘而崔嵬的剑阁了,在...

德昌县15290699067: 《蜀道难》一诗中,诗人是从哪些角度来表现蜀道之难的 -
蔽奔血塞: 第一层:自开头至“然后天梯石栈相钩连”,主要从侧面来进描写蜀道之难. 开首四句是全文的总纲.开篇即连用三个叹词,强烈的咏叹凭空而起,震惊人心,为全诗奠定了雄放的基调. “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切入正题. “蚕丛及鱼凫“以下六...

德昌县15290699067: 蜀道难 研读第一部分,诗人从哪些角度,运用了哪些手法来表现开辟蜀道之艰难的 -
蔽奔血塞: 1,极度的夸张.人说登天最难;而他却说:“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民谣相传,“武功太白,去天三百”,到他笔下竟成了“连峰去天不盈尺”.为了强调秦蜀交通阻隔时间之久远,他说是“四万八千岁”,为了突出青泥岭山路之盘曲,...

德昌县15290699067: 蜀道难中 诗人主要从哪两个方面写青泥岭的难行?请简要分析.RT.具体一点. -
蔽奔血塞:[答案] 诗人先托出山势的高险,然后由静而动,写出水石激荡、山谷轰鸣的惊险场景.好象一串电影镜头:开始是山峦起伏、连峰接天的远景画面;接着平缓地推成枯松倒挂绝壁的特写;而后,跟踪而来的是一组快镜头,飞湍、瀑流、悬崖...

德昌县15290699067: 诗人是如何体现“蜀道之难”的? -
蔽奔血塞: 你好!如果是《蜀道难》的内容体现, 这首诗以主旨句“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贯穿始终,显示了它的咏叹基调. 诗人之叹有三:一叹蜀道之高,二叹蜀道之险,三叹蜀中战祸之烈. ①“黄鹤之飞尚不得过,猿猱欲度愁攀援”, 这是叹蜀...

德昌县15290699067: 诗的开头即叹\'蜀道难,难于上青天“,是从哪个角度谈”蜀道难的 -
蔽奔血塞: 是通过和“上青天”来对比,来说明蜀道的艰难

德昌县15290699067: 蜀道难作者主要运用什么样的抒情方式 -
蔽奔血塞:[答案] 4.《蜀道难》中作者主要运用了什么样的抒 情方式? 【名师点拨】 作者主要运用了直抒胸臆和借 景抒怀两种抒情方式.全诗三次感叹“蜀道之 难,难于上青天”,使全诗在情感跌宕中,构 成了起伏的节奏,直抒胸臆.第...

德昌县15290699067: 《蜀道难》中,诗人是怎样表现蜀道的雄奇险峻的?谢谢了,大神帮忙啊 -
蔽奔血塞: 明确:神话传说:五丁开山、六龙回日—写出历史上的不可逾越之险阻. 虚写映衬:黄鹤不得飞渡、猿猱愁于攀缘—映衬人行走难上加难. 摹写神情、动作:手扪星辰、呼吸紧张、抚胸长叹、步履艰难、神情惶悚--困危之状如在眼前. 借景抒情:古木荒凉、鸟声悲凄(悲鸟号古木,子规啼夜月)--使人闻声失色,渲染了旅愁和蜀道上空寂苍凉的环境氛围,有力地烘托了蜀道之难. 运用夸张:“连峰去天不盈尺”、“枯松倒挂倚绝壁”—夸饰山峰之高,绝壁之险,渲染惊险的气氛. 李白正是这样以变化莫测的笔法,淋漓尽致地刻画了蜀道之难,艺术地展现了古老蜀道逶迤、峥嵘、高峻、崎岖的面貌,描绘出了一幅色彩绚丽的山水画卷.

德昌县15290699067: 阅读《蜀道难》.分析诗人是怎样运用点面结合和夸张手法的? -
蔽奔血塞: 艺术特色 无论从哪个艺术角度衡量,《蜀道难》都堪称是李白的代表作.它集中体现了李白诗歌的艺术特色和作者的创作个性.首先是感情强烈.开篇伊始,作者就以“噫吁贼!危乎高哉!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的强烈咏叹,奔腾直泻,抒...

德昌县15290699067: 蜀道难这首诗从哪几个方面写景的,全诗抒发了诗人什么思想感情 -
蔽奔血塞:[答案] 1,极度的夸张.人说登天最难;而他却说:“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民谣相传,“武功太白,去天三百”,到他笔下竟成了“连峰去天不盈尺”.为了强调秦蜀交通阻隔时间之久远,他说是“四万八千岁”,为了突出青泥岭山路之盘曲,他说是“...

德昌县15290699067: 蜀道难中 诗人主要从哪两个方面写青泥岭的难行?请简要分析. -
蔽奔血塞: 诗人先托出山势的高险,然后由静而动,写出水石激荡、山谷轰鸣的惊险场景.好象一串电影镜头:开始是山峦起伏、连峰接天的远景画面;接着平缓地推成枯松倒挂绝壁的特写;而后,跟踪而来的是一组快镜头,飞湍、瀑流、悬崖、转石,配合着万壑雷鸣的音响,飞快地从眼前闪过,惊险万状,目不暇接,从而造成一种势若排山倒海的强烈艺术效果,使蜀道之难的描写,简直达到了登峰造极的地步.如果说上面山势的高危已使人望而生畏,那此处山川的险要更令人惊心动魄了.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