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古代的家规家训至少三条

作者&投稿:频疮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 1、姬旦《诫伯禽书》

作者周公旦(约公元前1100年),姓姬名旦,称周公。

相传他制礼作乐,建立典章制度,被尊为儒学奠基人。

周成王亲政后,将鲁地封给周公之子伯禽。

故旧无大故则不弃也,无求备于一人。

君子力如牛,不与牛争力;走如马,不与马争走;智如士,不与士争智。

德行广大而守以恭者,荣;聪明睿智而守以愚者,益。

译文:亲戚故人没有发生严重过失,就不要抛弃他。

不要对某一人求全责备。

有德行的人即使力大如牛,也不会与牛竞争力的大小;即使飞跑如马,也不会与马竞争速度的快慢;即使智慧如士,也不会与士竞争智力高下。

德行广大者以谦恭的态度自处,便会得到荣耀;聪明睿智而用愚陋的态度处世,你将获益良多。

赏析:《诫伯禽书》讲的是谦虚谨慎的美德。

即使贵为天子,之所以富有四海,也是因为遵循了这些品德。

不知谦逊从而招致身死国丧,桀纣就是这样的例子。

你怎能不慎重呢?”

2、孔子家训

不学诗,无以言;不学礼,无以立。

译文:这句话意思很明了。

一天孔子站在庭院里,他的儿子孔鲤“趋而过庭”,就是小步快走。

在上级面前、在长辈面前你走路要“趋”,低着头,很快地这样走过去,这叫“趋”。

那么孔鲤看见父亲孔子站在庭院里面,于是低着头“趋”,孔子说”站住,学诗了吗?“没有。”不学诗何以言“——不学诗怎么会说话?

又一天,孔子又站在庭院里,孔鲤又“趋而过庭”,孔子说,“站住,学礼了吗?”“还没有”。”不学礼何以立“不学礼怎么做人?

赏析:这个故事就叫做“过庭语”,也叫“庭训”。

后来根据这个故事,父亲对儿子的教育在古代就叫“庭训”。

学诗和学礼,讲的是读书和做事,这是人生很重要的两个问题。

3、刘邦《手敕太子文》

吾遭乱世,当秦禁学,自喜,谓读书无益。

洎践阼以来,时方省书,乃使人知作者之意。

追思昔所行,多不是。

尧舜不以天下与子而与他人,此非为不惜天下,但子不中立耳。

人有好牛马尚惜,况天下耶?吾以尔是元子,早有立意,群臣咸称汝友四皓,吾所不能致,而为汝来,为可任大事也。

今定汝为嗣。

吾生不学书,但读书问字而遂知耳。

以此故不大工,然亦足自辞解。

今视汝书犹不如吾,汝可勤学习,每上疏宜自书,勿使人也。

赏析:《手敕太子文》是刘邦病危时(前195年,汉高祖十二年三月)为确立嫡长子刘盈为帝位继承人,并对其进行谆谆告诫和嘱托而亲笔撰写的遗训。

在这篇遗训中,刘邦深悔早年轻薄文人之举,并以现身说法告诉儿子为学的重要性。

同年四月刘邦驾崩,五月,十六岁刘盈继皇位。

4、《诫子书》《诫外甥书》

作者诸葛亮(181-234)的《诫子书》和《诫外甥书》是古代家训中的名篇,阐述修身养性、治学做人道理,读来发人深省。

静以修身,俭以养德。

非澹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诫子书)

译文:以宁静来提高自身的修养,以节俭来培养自己的品德。

不恬静寡欲无法明确志向,不排除外来干扰无法达到远大目标。

夫志当存高远,慕先贤,绝情欲,弃凝滞,使庶几之志,揭然有所存,恻然有所感;忍屈伸,去细碎,广咨问,除嫌吝。

(诫外甥书)

译文:一个人应该树立远大的理想,追慕先贤,节制情欲,去掉郁结在胸中的俗念,使几乎接近圣贤的那种高尚志向,在你身上明白地体现出来,使你内心震动、心领神会。

要能够适应顺利、曲折等不同境遇的考验,摆脱琐碎事务和感情的纠缠,广泛地向人请教,根除自己怨天尤人的情绪。

赏析:诸葛亮46岁才得子诸葛瞻。

他很喜欢这个儿子,希望儿子将来成为国家栋梁。

诸葛亮有两个姐姐,二姐所生子叫庞涣,深得诸葛亮喜爱。

诸葛亮常年征战,政务缠身,但仍不忘教诲儿辈。

他写给诸葛瞻和庞涣的两封家书,被称为《诫子书》和《诫外甥书》。

5、琅琊王氏家训

琅琊王氏有中华第一望族之称,自汉谏议大夫王吉“始家臬虞,后徙临沂都乡南仁里”,即开创了家族贵显的先河,后经东汉魏晋南北朝至唐末约一千年,族中竟有六百余人将名字刻在了人类文明史上,单宰相就出产了九十二位。

夫言行可覆,信之至也;推美引过,德之至也;扬名显亲,孝之至也;兄弟怡怡,宗族欣欣,悌之至也;临财莫过乎让:此五者,立身之本。

译文:言行能一致,是信的极点;把美名推让给别人而自己承担过失,是德的极点;传播好名声使亲人显赫,是孝的极点;兄弟和乐,宗族欢欣,是悌的极点;在财物面前没有比谦让更好的了:这五条,是立身的根本。

6、《颜氏家训》

作者颜之推(531—591),祖籍琅琊临沂,先世随东晋渡江。

他经历南北两朝,洞悉南学北学的短长。

历代对《颜氏家训》非常推崇,甚至认为“古今家训,以此为祖”,反复刊刻,虽历经千余年而不佚。

是以与善人居,如入芝兰之室,久而自芳也;与恶人居,如入鲍鱼之肆,久而自臭也。

山中人不信有鱼大如木,海上人不信有木大如鱼。

赏析:颜之推结合自己的人生经历、处世哲学、思想学识,写成《颜氏家训》一书训诫子孙。

全书共有七卷计二十篇,各篇内容涉及的范围相当广泛,但主要是以传统儒家思想教育子弟,讲如何修身、治家、处世、为学等。

他提倡学习,反对不学无术;认为学习应以读书为主,又要注意工农商贾等方面的知识;主张“学贵能行”,反对空谈高论,不务实际等。


家训家规
故自私之念,萌则铲之,谗谀之徒至则却之。 96、事业文章,随身消毁,而精神万古不灭;功名富贵,逐世转移,而气节千载如斯。 97、轻听发言,安知非人之谮诉,当忍耐三思;因事相争。焉知非我之不是,需平心暗思。 名句作为警示自己的句子,希望以上《家训家规》内容对您有所帮助,如果还想获取更多名句内容可以点击 写...

家规家训家风有哪些?
法。家风是上辈人对下辈人的言传身教,是靠自身的行为影响下一代。勤劳、孝顺、友善、忍让、舍得、守法。勤俭持家,和睦相处。孝,恭,善,勤,俭。家规:是祖上对家族内人的行为规范。一般是由一个家族所遗传下来的教育、规范 后代子孙的准则,也叫家法。家训:是指对子孙立身处世、持家治业的教诲...

家规家训范例8条
家规家训范例汇总如下 1、手持正义,肩挑道义,君子爱财,取之有道。2、与人为善,与邻为友,严己宽人,既往不咎。3、学高为师,身正为范,勤学苦练,努力登攀。4、举止稳重,言语文明,团结友爱,永夺先进。5、宁让人,勿使人让我,宁吃亏,勿使人吃亏。6、爱护公物,遵纪守法,造福子民,服务...

家风家训家规解释
《二十四史》记载:从东汉至明清1700多年间,琅琊王氏共培养出了以王吉、王导、王羲之、王元姬 等人为代表的35个宰相、36个皇后和36个驸马和186位文人名仕。又据记载:东汉至唐末约一千年,族中竟有六百余人将名字刻在了人类文明史上,单宰相就出产了九十二位。琅琊王氏家训:华夏首望 夫言行可覆,...

古代简短家训
孔子说:“不学礼你怎么做人。”于是孔鲤回去习礼了。这个故事叫做“过庭训”,后来古人将父亲训斥儿子称为“过庭训”。2、且夫孝,始于事亲,中于事君,终于立身;扬名于后世,以显父母,此孝之大者。司马谈认为自孔子过世后的四百多年间,诸侯兼并、史记断绝,当今海内统一,有许多明主贤君、忠臣...

立家规传家训树家风内容有哪些?
2、百孝顺为先,孝敬无底线。3、提倡勤俭持家,节约光荣,浪费可耻。4、修身而家齐,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5、立家规,传家训,树家风,好品行,佳品德,真品质。家风家规家训作用 家训它不仅是家谱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它在中国历史上对个人的修身、齐家发挥着...

古代有哪些家训家规
古代的家训家规如下:诸葛氏家训: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诸葛亮《诫子书》三国时期诸葛亮,官至丞相,被封为武乡侯,死后追谥为忠武侯。虽然如此高官,但是诸葛亮依旧以“淡薄”、“宁静”来要求自己,要求家人。也许正是因为诸葛亮这份淡薄之心,宁静之情,才让诸葛亮做到一生“鞠躬精粹...

经典家规家训对联
上联:成事成名成伟业 下联:立人立德立家风 上联:天地万情和至贵 下联:古今百善孝为先 上联:德勤孝义传家宝 下联:和善信诚处世风 上联:友善真诚扬正气 下联:和谐勤朴树新风 上联:尊贤敬老道德好 下联:爱少惜才风尚新 上联:和善家风贵 下联:苦寒品格高 上联:家风家训家收福 下联:国学国魂国...

经典 | 读懂古人10句家训,家庭和睦又兴旺
传统家训家规中,包含了很多做人处事的智慧。而且,家规家训都非常质朴、实用。可以说,这些古代的家规是中华民族的巨大财富,是对所有中华儿女的殷殷教诲...1、孟母三迁的故事 孟子曰: “不以规矩,不成方圆”。 孟子小时候,居住的地方离墓地很近,孟子学了些祭拜之类的事,玩起办理丧事的游戏。 他的母亲认为这个地方...

古代帝王的家训有哪些?
2018-02-10 中国古代十大经典家训家规有哪些 27 2017-03-28 古代历史中有哪些有着良好家训的事例 2017-04-03 古人的家规家训有哪些? 20 2015-06-23 历朝历代有名大家的家训都有什么? 5 2016-11-18 家训有哪些 1110 2018-02-27 古代有哪些家训家规? 25 2017-08-20 历史上经典的家规家训有哪些...

郧西县18937487443: 古代传统优良家规(三条,但不要太长) -
溥贺氯雷: 家规要求很严,见了长辈要问好,不得做出出轨的事情,君子取财取之有道.

郧西县18937487443: 家训家风有哪些?(至少3条) -
溥贺氯雷: 有名的家训有南北朝的《颜氏家训》、清朝的《朱子家训》和《曾国藩家训》.颜氏家训记述个人经历、思想、学识以告诫子孙的著作.共有七卷,二十篇.分别是序致第一、教子第二、兄弟第三、后娶第四、治家第五、风操第六、慕贤第七、...

郧西县18937487443: 中国有什么著名的家训 -
溥贺氯雷: 01 《包拯家训》.“后世子孙仕宦,有犯赃滥者,不得放归本家;亡殁之后,不得葬于大茔之中.不从吾志,非吾子孙.”包拯告诫后世子孙,当官不得贪赃枉法,否则开除族籍,不准再回包家;死后,不得入葬包氏祖坟;不遵家训,不从吾...

郧西县18937487443: 中国传统家规家训10条是什么? -
溥贺氯雷: 1、成家子,烘如宝,败家子,钱如草.2、赡养父母,教育子女,创业致富,勤俭持家.3、堂堂正正做人,踏踏实实做事,兢兢业业读书,勤勤恳恳治家.4、尊老爱幼,长幼同心,妯娌和睦,兄弟并进.5、团结邻里,与人为善,明理处世,诚信为先.6、尊老敬贤,扶危济困,严以待己,宽以待人.

郧西县18937487443: 名人家风家训 -
溥贺氯雷: 1. 只要思想未遭锢蔽的人,谁也喜欢子女比自己更强,更健康,更聪明高尚.--鲁迅 2. 父之爱子,教以义方.--宋·司马光《论公主宅内臣状》 3. 家庭不是别的,正是人类自己.--[俄]叶甫图申科《家庭》 4. 长者须是指导者协商者,却不该是命...

郧西县18937487443: 我国古代有哪些家规 -
溥贺氯雷: 中国古代家法中蕴含着丰富的“信”伦理思想,“立心以忠信,不欺为主本”不仅是历代家法共同倡导的立身处世原则,还是启蒙教育的一个重要内容.在继承和传播诚信思想的过程中,家规起着将儒家精英们的抽象命题转化为民间话语的中介作用.在经济方面,家法既强调自身的诚实信用,也十分讲究运用法律手段提供信用保障.家法中体现的信用思想和制度具有鲜明的特色,是中国“信”伦理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制定家法或家规是中国家庭教育的一大特点.若从孔夫子庭训儿子孔鲤算起,可说是源远而流长.三国魏嵇康、西晋杜预,各有《家诫》,东晋陶渊明有《责子》,南朝...

郧西县18937487443: 中国古代家规家法 -
溥贺氯雷: 制定家法或家规是中国家庭教育的一大特点.若从孔夫子庭训儿子孔鲤算起,可说是源远而流长.三国魏嵇康、西晋杜预,各有《家诫》,东晋陶渊明有《责子》,南朝梁徐勉有《戒子书》,都属家训一类,但其卷帙都很小,影响也不大.后,北齐的颜之推作《颜氏家训》,全书七卷二十篇,内容丰富,体例宏大,堪称中国家训之宝典,惠泽后世蔚然成风. 家规家法的制定在一定程度上规范了子弟的行为,使他们具备良好的教养.但一些过度刻板的教条,会显得迂腐和苛刻,束缚了人的发展.

郧西县18937487443: 我国古今有哪些著名的家训,家书? -
溥贺氯雷: 《颜氏家训》,《诫皇属》,《诲学说》等等. 《颜氏家训》是汉民族历史上第一部内容丰富,体系宏大的家训,也是一部学术著作.作者颜之推,是南北朝时期著名的文学家、教育家. 该书成书于隋文帝灭陈国以后,隋炀帝即位之前(约公元6世纪末).是颜之推记述个人经历、思想、学识以告诫子孙的著作.共有七卷,二十篇.分别是序致第一、教子第二、兄弟第三、后娶第四、治家第五、风操第六、慕贤第七、勉学第八、文章第九、名实第十、涉务第十一、省事第十二、止足第十三、诫兵第十四、养心第十五、归心第十六、书证第十七、音辞第十八、杂艺第十九、终制第二十.

郧西县18937487443: 从先秦到明清,中国古代流传下来的家训有多少条 -
溥贺氯雷: 家训,又称家诫、家范、庭训等,指家庭或家族内部父祖辈对子孙后代的垂诫、训示.具有广泛代表性的十份家训,一起赏析:一、周公《诫伯禽书》;二、司马谈《命子迁》;三、诸葛亮《诫子书》《诫外甥书》;四、颜之推《颜氏家训》;五、李世民《诫皇属》;六、《包拯家训》;七、《诲学说》;八、《袁氏世范》;九、《朱子家训》;十、《弟子规》.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