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文言文虚词之

作者&投稿:闫哄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

1. 初一13个文言文虚词

1.之 1.代词 ①第三人称 驱之别院:它(虾蟆)

下车引之:他(元方)

②这,此 项为之强:此(昂首观之)

2.的 仲永之通悟

3.这样 其言兹若人之俦乎

4.助词不译 马之千里者 当余之从师也

5.出生,滋长

6.去,往 辍耕之陇上

2.其 1.那 神游其中 (那些)以激怒其众 欲穷其林

2.代词 ①它的 见渺小之物必细察其纹理

②自己的 蹲其身

③他的 择其善者而从之 亲旧知其如此

④它 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3.这 父利其然也 其言兹若人之俦乎

5.难道 其真无马邪

6.大概 其真不知马也

7.加强语气 安陵君其许寡人

3.以 1.凭借 可以为师矣 而君以五十里之地存者

2.用 徐喷以烟 以此自终 以衾拥覆

3.把 其诗以养父母,收族为意 以是人多以书假余

4.来 属予作文以记之 无从致书以观

5.因为 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不以千里称也

6.按照 策之不以其道

7.以是:因此 以是人多以书假余

8.相当于“而” 卷石底以出

9.通“已” 故以怪之矣

4.于 1.在 于舅家见之 祗辱于奴隶人之手

2.向 环谒于邑人 每假借与藏书之家

3.对 不戚戚于贫贱

4.从 受地于先王

5.到 安陵君因使唐雎使于秦

6.给 请广于君

5.者 1.……的人

2.……的原因

6.或 1.或许 或千或百

2.有的人 或以钱币乞之

3.有时 或置酒而招之 一食或尽粟一石

(它好象不是虚词吧!!!???)

7.为 1.因为 项为之强

2.当作 凹者为丘

3.被 舌一吐而二虫尽为所吞 士卒多为用者

4.替 为人谋而不忠乎

5.当 可以为师矣

6.是 知之为知之 若为佣耕

7.写 自为其名

8.作为 武陵人捕鱼为业 全石以为底

9.刻 为宫室,器皿,人物

10.成为 为嵁为岩

11.建造,筑(台)

8.而 1.承接 结友而别

2.并列 泉香而酒洌

3.而且 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

4.递进 渐闻水声潺潺而出于两峰之间者

5.修饰 朝而往,暮而归

6.因而 而乐亦无穷也

7.转折 而不知人之乐

8.来 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9.却 足肤皲裂而不知

9.焉 1.代词 此

2.兼词 于此

3.助词 了

10.则 1.那么 然则何时而乐耶

2.就是 次则岳阳楼之大观也

3.就 则有心旷神怡

11.乃 1.于是,就 蒙乃始就学 乃记之而去

2.才 乃悟前狼假寐 久而乃和

3.竟然 见渔人,乃大惊

12.因 1.因此 因以为号焉 余因得遍观群书

13.然 1.……的样子 为之怡然称快 豁然开朗 环堵萧然

2.这样 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 然后有千里马

3.但是『连』 然数年恒不一见

4.正确 吴广以为然

我去年初二时整理的,你把初一的挑出来吧!

给我加分啊!!!!!!!

2. 【初中文言文虚词用法及含义】

文言虚词用法(超详细版) 而 1.用作连词.可连接词、短语和分句,表示多种关系. (一)表示并列关系.一般不译,有时可译为“又”.如: 蟹六跪而二螯.(《劝学》) (二)表示递进关系.可译为“并且”或“而且”.如: 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劝学》) (三)表示承接关系.可译为“就”“接着”,或不译.如: 余方心动欲还,而大声发于水上.(《石钟山记》) (四)表示转折关系.可译为“但是”“却”. 如: 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劝学》) (五)表示假设关系.可译为“如果”“假如”.如: 诸君而有意,瞻予马首可也.(《冯婉贞》) (六)表示修饰关系,即连接状语.可不译.如: 吾尝终日而思矣……(《劝学》) 吾恂恂而起.(《捕蛇者说》) 2.用作代词.只用作第二人称,一般作定语,译为“你的”;偶尔也作主语,译为“你”.例如: 而翁长铨,迁我京职,则汝朝夕侍母.(《记王忠肃公翱事》) 3.复音虚词“而已”,放在句末,表示限止的语气助词,相当于“罢了”.例如: 一人、一桌、一椅、一扇、一抚尺而已.(《口技》) 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如是而已.(《师说》) 以 1.用作介词.主要有以下几种情况: (一)表示动作、行为所用或所凭借的工具、方法及其他,可视情况译为“用”“拿”“凭借”“依据”“按照”“用(凭)什么身份”等.例如: 以故法为其国与此同.(《察今》) 愿以十五城请易璧.(《廉颇蔺相如列传》) 乃入见.问:“何以战?”(《曹刿论战》) 余船以次俱进.(《赤壁之战》) 是时以大中丞抚吴者为魏之私人……(《五人墓碑记》) (二)起提宾作用,可译为“把”.例如: 秦亦不以城予赵,赵亦终不予秦璧.(《廉颇蔺相如列传》) (三)表示动作、行为产生的原因,可译为“因”“由于”.例如: 且以一璧之故逆强秦之欢,不可.(《廉颇蔺相如列传》) 时操军兼以饥疫,死者太半.(《赤壁之战》) (四)引进动作、行为发生的时间和处所,用法同“于”,可译为“在”“从”.例如: 余以乾隆三十九年十二月,自京师乘风雪,……至于泰安.(《登泰山记》) 今以长沙豫章往,水道多绝,难行.(《汉书·西南夷传》) (五)表示动作、行为的对象,用法同“与”,可译为“和”“跟”;有时可译为“率领”“带领”.例如: 天下有变,王割汉中以楚和.(《战国策·周策》) (公子)欲以客往赴秦军,与赵俱死.(《信陵君窃符救赵》) 2.用作连词.用法和“而”有较多的相同点,只是不能用于转折关系. (一)表示并列或递进关系,常用来连接动词、形容词(包括以动词、形容词为中心的短语),可译为“而”“又”“而且”“并且”等,或者省去.例如: 夫夷以近,则游者众……(《游褒禅山记》) (二)表示承接关系,“以”前的动作行为,往往是后一动作行为的手段或方式.可译为“而”或省去.例如: 余与四人拥火以入……(《游褒禅山记》) (三)表示目的关系,“以”后的动作行为,往往是前一动作行为的目的或结果.可译为“而”“来”“用来”“以致”等.例如: 作《师说》以贻之.(《师说》) 敛赀财以送其行.(《五人墓碑记》) 不宜妄自菲薄……以塞忠谏之路也.(《出师表》) (四)表示因果关系,常用在表原因的分句前,可译为“因为”.例如: 诸侯以公子贤,多客,不敢加兵谋魏十余年.(《信陵君窃符救赵》) 古人……以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在也.(《游褒禅山记》) (五)表示修饰关系,连接状语和中心语,可译为“而”,或省去.例如: 木欣欣以向荣,泉涓涓而始流.(陶渊明《归去来辞》) 3.复音虚词“以是”“是以”,相当“因此”,引出事理发展或推断的结果.例如: 以是人多以书假余……(《送东阳马生序》) 余是以记之,盖叹郦元之简,而笑李渤之陋也.(《石钟山记》) 是以十九年而刀刃若新发于硎.(《庖丁解牛》) 为 “为”在文言中经常用作动词和介词,也可以用作助词.用作动词,意思是“做”.还可作判断词“是”用.这些都属于实词范围.下文介绍作虚词用的几种用法. 1.用作介词.除表被动外,一般读去声. (一)表示动作、行为的对象.可译为“向”“对”等.例如: 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桃花源记》) (二)表示动作、行为的替代.可译为“替”“给”等.例如: 当横行天下,为汉家除残去秽……(《赤壁之战》) 公为我献之.(《鸿门宴》) (三)表示动作、行为的时间.可译为“当”“等到”等.例如: 为其来也,臣请缚一人过王而行.(《晏子使楚》) (四)表示动作、行为的目的.可译为“为着”、“为了”.例如: 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史记·货殖列传序》) (五)表示动作、行为的原因.可译为“因为”“由于”.例如: 吾见其难为,怵然为戒,视为止,行为迟.(《庖丁解牛》) (六)表示被动关系.读阳平声,可译为“被”.“为”所引进的是动作行为的主动者;有时亦可不出现主动者;有时跟“所”结合,构成“为所”或“为……所”.例如: 有决渎于殷周之世者,必为汤武笑矣.(《五蠹》) 不者,若属皆且为所虏!(《鸿门宴》) 今不速往,恐为操所先.(《赤壁之战》) 2.用作助词.读阳平声,放在疑问句之末,表示诘问。

3. 初中文言文虚词之的用法

1.用作代词,又分几种情况:

(一)可以代人、代物、代事。代人多是第三人称。译为“他”(他们)、“它”(它们)。作宾语或兼语,不作主语。例如:

作《师说》以贻之。(《师说》,代人,作宾语。)

輮使之然也。(《劝学》,代物,作兼语。)

人非生而知之者。(《师说》,代事理,作宾语。)

(二)指示代词,表近指。可译为“这”,通常作复指性定语。如:

均之二策。(《廉颇蔺相如列传》)

2.用作助词,也分几种情况:

(一)结构助词,定语的标志。用在定语和中心语(名词)之间,可译为“的”,有的可不译。如:

若能以吴、越之众与中国抗衡。(《赤壁之战》)

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师说》)

(二)结构助词,补语的标志。用在中心语(动词、形容词)和补语之间,可译为“得”。如:

古人之观于天地、山川、草木、鸟兽,往往有得,以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在也。(《游褒禅山记》)

(三)结构助词,宾语前置的标志。用在被提前的宾语之后,动词谓语或介词之前,译时应省去。如:

宋何罪之有?(《公输》,即“宋有何罪”)

(四)结构助词。当主谓短语在句中作为主语、宾语或一个分句时,“之”用在主语和谓语之间,起取消句子独立性的作用,可不译。译时也可省去。如:

师道之不传也久矣!欲人之无惑也难矣!(《师说》)

悍吏之来吾乡,叫嚣乎东西。(《捕蛇者说》)

孤之有孔明,犹鱼之有水也。(《隆中对》)

(五)音节助词。用在形容词、副词或某些动词的末尾,或用在三个字之间,使之凑成四个字,只起调整音节的作用,无义,译时应省去。如:

顷之,烟炎张天。(《赤壁之战》)

毛先生以三寸之舌,强于百万之师。(《毛遂自荐》)




文言文中之的含义和用法?
("在这职业上"《捕蛇者说》)七、为 "为"在文言中经常用作动词和介词,也可以用作助词。用作动词,意思是"做"。还可作判断词"是"用。这些都属于实词范围。下文介绍作虚词用的几种用法。 1.用作介词。除表被动外,一般读去声。 (一)表示动作、行为的对象。可译为"向""对"等。例如: 此中人语云:"不足...

文言虚词"之"的用法及其举例
2、指示代词:这;此。君子疾夫舍曰欲之而必为之辞(前一个“之”,这样.后一个“之”,它.)——《季氏将伐颛臾》译文:君子厌恶那些不肯直说自己想要怎样而偏要给它另找借口的人。3、助词:相当于现代汉语的“的”,放在定语和中心语之间。虎兕出于柙,龟玉毁于椟中,是谁之过与?——《季...

语文虚词之字用法分析
在文言文中常用作代词、助词,有时也用作动词。一、用作代词 1.“之”常作第三人称代词,指代人、事、物,相当于“他(们)”、“她(们)”、“它(们)”,在句中作宾语。例如:(1)桓侯故使人问之。(《扁鹊见蔡桓公》)——桓侯特意派人去问他。(2)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在文言文中的“之”都可以表示哪些意思?
回答:一、之 1.用作代词,又分几种情况: (一)可以代人、代物、代事。代人多是第三人称。译为"他"(他们)、"它"(它们)。作宾语或兼语,不作主语。 例如: 作《师说》以贻之。(《师说》,代人,作宾语。) 輮使之然也。(《劝学》,代物,作兼语。) 人非生而知之者。(《师说》,代事理,作...

在文言文中“之”字的用法有几种
初中语文教材文言文中,“之”比较多,用法也较复杂,有作代词用的,也有作助词、动词用的;区分起来也比较费劲。若死记硬背,耗时多而效果不佳。笔者在教学中摸索出一套有效的辨析“之”的用法的方法,与大家共享。 一、“之”作代词用 “之”作代词的用法在教材中有很多,如下列加点的“之”字...

初中文言文关于"之"的解释
“之”是文言文中常见的虚词之一,主要有以下几种意思:一、代词 代人、事、物,翻译为:他,他们,它,它们。近指代词,翻译为:这,这种。二、助词 1.结构助词,的。2.放在主语和谓语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3.定语后置的标志。4.宾语前置的标志。5.补足音节。三、动词,往,去,到……去。...

在文言文中“之”字的用法有几种
顺便介绍15种虚词的用法:一、之 1.用作代词,又分几种情况: (一)可以代人、代物、代事。代人多是第三人称。译为"他"(他们)、"它"(它们)。作宾语或兼语,不作主语。 例如: 作《师说》以贻之。(《师说》,代人,作宾语。) 輮使之然也。(《劝学》,代物,作兼语。) 人非生...

文言虚词之的用法
文言虚词之则动词的用法 用作书面语,往。例子:君将何~?①辍耕之垄上。(《史记陈涉世家》)译:他停止耕作,到田埂上休息。②杜少府之任蜀州译:到蜀州上任。③又间令吴广之次所旁丛祠中。(《史记陈涉世家》)译:到驻地旁的丛林里的神庙中 文言虚词之则代词的用法 1、 人称代词,相当于现代汉语...

文言文中之字的用法?
③ 然之。(之:它,指上文李 的话。)④媪之送燕后也,持其踵为之泣。(本义项指后一个“之”:她,指燕后。)⑤彼竭我盈,故克之。(之:他们,指齐军。)⑥我见相如,必辱之。(之:他,指相如。)⑦以杜君言泛讯之。(之:他们,旨狱中囚犯。)⑧阿母得闻之,槌床便大怒。(之...

文言中虚词之有哪些用法
1、文言中虚词之有哪些用法 文言中虚词之可以用作代词,代人、代物、代事等。另外,还可以用作指示代词,表近指,可译为"这"。用作助词时包括结构助词,可以表示定语的标志、补语的标志、宾语前置的标志等意思。2、文言文中虚词之用法解析 代词:1、人称代词,译作“他”、“她”、“他们”①...

盐城市17274319698: 初中文言文关于"之"的解释 -
怀段欣美: “之”是文言文中常见的虚词之一,主要有以下几种意思: 一、代词 1. 代人、事、物,翻译为:他,他们,它,它们. 2. 近指代词,翻译为:这,这种. 二、助词1.结构助词,的.2.放在主语和谓语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3.定语后置的标志.4.宾语前置的标志.5.补足音节. 三、动词,往,去,到……去. 对答案有什么疑问,欢迎随时追问.

盐城市17274319698: 初中的文言文中有那些“之”的用法 -
怀段欣美:[答案] 之的用法 1、他,她,它(们).例:①人皆吊之.(之:他,指上文善术者)②以刀劈狼首,数刀毙之.(之:它,指狼)③ 然之.(之:它,指上文李 的话)④彼竭我盈,故克之.(之:他们,指齐军)⑤我见相如,必辱之.(之:他,指相如) 2、的....

盐城市17274319698: 初中文言文虚词用法(1)之:①久之,目似瞑,意暇甚.(《狼》)②何陋之有.(《陋室铭》)③马之千里者.(《马说》)④当余之从师也.(《送东阳马生... -
怀段欣美:[答案] 试试啊.. 之:1.结构助词(无意) 2.结构助词(无意) 3.结构助词(的 4.结构助词(无意) 5.结构助词(的)、 6.结构助词(的)、 7.人称代词 8.指示代词 以:1.把 2.因为 3.遵循 4.用来 5.因为 6.助词

盐城市17274319698: 初中之前要求掌握的18个文言文虚词是那些? -
怀段欣美:[答案] 而、何、乃、其、若、为、焉、以、因、于、则、之、乎、且、所、也、与、者(前12个重要)最重要的是“以”、“为”.

盐城市17274319698: 初中语文文言文常用有哪些虚词 -
怀段欣美: 初中常用文言虚词: 而,何,乎,乃,其,且,为,焉,也,以,于,则,者,之.希望可以帮到你!

盐城市17274319698: “之”是文言虚词,它的用法是什么
怀段欣美: 1 作动词, 可译作“到、往、去”.如《鸿门宴》中的“项伯乃夜驰之沛公军”,“之”用在处所名词“沛公军”前,作动词. 2 结构助词“的”.如《谏太宗十思疏》中...

盐城市17274319698: 初中常考的文言文虚词有哪些? -
怀段欣美: 1.之 ①动词,去、到、往.如:寡助之至,辍耕之垄上 《陈涉世家》. ②代词,代人、代物、代事如:二世杀之 《陈涉世家》; 钟鼓乐之《窈窕淑女》;又数刀毙之《狼》 ;望之蔚然而深秀者,名之者谁,左右采之《代荇菜》. ③“之”用...

盐城市17274319698: 初中文言文语文版虚词大全看清,是语文版,不要很详细,不要复制的,复制的DOG,OUT!我要什么你们懂不懂啊 -
怀段欣美:[答案] 常见的无非以下的这些,可能不是很详细.初中语文的文言文中应该都具备,但是我不是教学的,可以再去参考一下别人的答案. 之、且、若、所、为、焉、而、于、与、则、何、乎、乃、其、也、以、因、者

盐城市17274319698: 文言虚词之做代词的例句(初中人教版) -
怀段欣美:[答案] 1.第三人称代词,译为“他”(他们)、“它”(它们).作宾语或兼语,不作主语.①人皆吊之.——《塞翁失马》②彼竭我盈,故克之.——《曹刿论战》③以刀劈狼首,又数刀毙之.——《狼》2.指示代词,这①均之二策,宁许以...

盐城市17274319698: 初中文言文虚词 -
怀段欣美: 之:1.代词:代人或代物.2.助词:一种是“的”的意思,另外一种在句中不翻译,只是结构助词的作用. 3.动词:“去”、“往”的意思. 其:1.代词:“他”、“他们”、“它”等的意思.2.助词:这个不怎么常用. 于:介词:“从……”的意思. 以:介词:“根据”、“凭借”的意思. 如:名之以其能 翻译:用它的功能来命名.这里的 “以”就是 “用”、“凭借”的意思.这里的“其”就是“它的”的意思,做指示代词.这里的“之”是结构助词. 以上是我暂时想到的,不知道能不能帮住您,谢谢.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