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普勒三定律

作者&投稿:温刻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开普勒三大定律?~


第一定律:所有行星分别沿不同大小的椭圆轨道绕太阳运动,太阳处于椭圆的一个焦点上。
第二定律:在行星运动时,联结行星和太阳的线,在相等的时间内,永远扫过同样大小的面积。
第三定律:所有行星的椭圆轨道的半长轴的三次方跟公转周期的平方的比值相等。

第一定律(轨道定律):所有行星都沿各自的椭圆轨道运动,太阳在该椭圆的一个焦点上。

第二定律(面积定律):太阳和运动着的行星之间的联线,在相等的时间内扫过的面积总相等。

第三定律(周期定律):各个行星绕太阳公转周期的平方和它们的椭圆轨道的半长轴的立方成正比。

开普勒总结了丹麦天文学家第谷•布拉赫对天体精确观测的记录,经过辛勤的整理和计算,归纳出行星绕太阳运行的三条基本规律。开普勒定律只涉及运动学、几何学方面的内容。开普勒定律为万有引力定律的提出奠定了基础,此三定律也是星球之间万有引力作用的必然结果。

开普勒定律是开普勒发现的关于行星运动的定律。

开普勒在1609年发表了关于行星运动的两条定律:

开普勒第一定律(椭圆定律):每一行星沿一个椭圆轨道环绕太阳,而太阳则处在椭圆的一个焦点中。

开普勒第二定律(面积定律):从太阳到行星所联接的直线在相等时间内扫过同等的面积。

用公式表示为:SAB=SCD=SEK

1609年,这两条定律发表在他出版的《新天文学》上。

1618年,开普勒又发现了第三条定律:

开普勒第三定律(调和定律):行星绕日一圈时间的平方和行星各自离日的平均距离的立方成正比。

用公式表示为:a3/T2=K

a=行星公转轨道半长轴

T=行星公转周期

K=常数

1619年,他出版了《宇宙的和谐》一书,介绍了第三定律,他写道:

认识到这一真理,这是超出我的最美好的期望的。大局已定,这本书是写出来了,可能当代有人阅读,也可能是供后人阅读的。它很可能要等一个世纪才有信奉者一样,这一点我不管了。

开普勒发现的行星运动定律改变了整个天文学,彻底摧毁了托勒密复杂的宇宙体系,完善并简化了哥白尼的日心说。开普勒定律为伊萨克·牛顿发现万有引力定律奠定了基础。

开普勒(Johannes Kepler,1571~1630)德国天文学家、光学家。1571年12月27日生于德国魏尔,父亲早年弃家出走,母亲脾气极坏。他是七个月的早产儿,从小体弱多病,四岁时的天花在脸上留下疤痕,猩红热使眼睛睛受损,高度近视,一只手半残,又瘦又矮。但他勤奋努力,智力过人,一直靠奖学金求学。1587年进人蒂宾根大学学习神学与数学。他是热心宣传哥白尼学说的天文学教授M。麦斯特林的得意门生,1591年取得硕士学位。1594年,应奥地利南部格拉兹的路德派高校之聘讲授数学。1600年被聘请到布拉格近郊的邦拉基堡天文台,任第谷的助手。1601年第谷去世后,开普勒继承了宫廷数学家的职位和第谷未完成的工作。1612年移居到奥地利的林茨,继续研究天文学。晚年生活极度贫困,1630年11月15日,年近花甲的他在索薪途中病逝于雷根斯堡。

开普勒在大学学习时就对托勒密和哥白尼体系进行了深人的对比研究,并力求进一步找出宇宙中当时已知的六大行星与太阳之间可以体现“数的和谐”的规律。1596年他的处女作《宇宙的神秘》出版,书中他利用正四面体、正方体、正八面体、正十二面体(12个五边形)、正二十面体(20个三角形)及六个球体嵌套起来,解释各行星的哥白尼轨道,其误差不超过5%。这一纯粹几何型的宇宙构想虽然没有实际意义,但他的数学才能和丰富的想象力,引起了第谷和伽利略的赞许。

开普勒对第谷交办的编制鲁道夫星表的任务,并不是机械地完成它,他自己在视力不强的条件下又做了不少观测工作,如1604年9月30日发现超新星爆发,并做了长达17个月的观测,他把这次观测结果写人了1606年发表的《蛇夫足下的新星》一文中.1607年观测到彗星即后来的哈雷彗星等,他将伽利略望远镜中的凹透镜目镜改为小凸透镜,后人称它为开普勒望远镜。1611年出版《屈光学》一书阐述望远镜理论,还清晰地引人了光线概念,研究了大气折射,提出了在小角度情况下折射角与入射角成正比,提出了光的照度定律、视觉理论等等,这些不仅有利于积累与核实观测资料,也是光学发展的重要收获,笛卡儿曾说:“开普勒是我主要的光学老师,胜过所有他人”。

他在天文学研究中面对着如何从大量观测资料中确定行星的准确几何轨道并找出用数学描述行星运动规律的问题。为此,首先要确定地球的真实运动轨道。他从太阳、地球、火星在一条直线上的时刻开始,经过687天火星绕日运行一周回到原处时,根据从地球上看到的太阳和火星的方向(相对于恒星这是可以知道的),就可以确定地球轨道上的一点。处理几组每隔687天测得的数据,就可以准确地确定地球轨道的形状。

在继续找寻火星的轨道时,他在一年半时间里经过70多次艰巨的思索、计算,按照“匀速圆周运动”的传统思路反复比较了托勒密、哥白尼、第谷的理论路径与第谷的实测数据,提出各种偏心圆形轨道的设想方案,但是最好的结果误差仍达8角分之多。而第谷的最大观测误差只有2角分。他把这次艰苦的计算愉快地比喻为“征服与战胜火星的战斗”,他说“这个诡计多端的敌人出乎意料地扯断了我用方程式制成的锁链”,使“我那些物理因素编成的部队倍受创伤”,它却“逃之夭夭。”这8角分之差便导致了天文学的革新。开普勒忠于实测数据,一丝不苟,以不屈不挠的精神,去找寻新的道路:只有放弃“圆形”“匀速”的传统观念,才能符合行星近日时快、远日时慢的观测事实。醒悟到这一点对开普勒是很不容易的,他用下面的话表达了他把数学定律引入物理学、天文学的艰辛过程:

“考虑和计算这件事差不多弄得我发疯。我实在不能明白为什么竟是椭圆?真是荒谬绝伦!难道解决直径的矛盾问题非得通过椭圆这条路不可吗?……通过推理得出的物理原则必须和经验相吻合,除了承认行星的轨道是完全椭圆之外别无它途。”

在上述工作的基础上,开普勒于1609年在《新天文学>一书中发表了他的第一、第二行星定律(椭圆轨道定律与等面积定律)。但他仍不满足于此而继续寻求各行星之间轨道参数的规律性,经过无数的试验——失败——再试验,在1619年出版的《宇宙的和谐》中他终于发现了第三定律(周期定律)。这样,简明的数学结论终于代替了过去的复杂体系模型,使哥白尼日心说取得了彻底的胜利。

开普勒通过数学规律和“鲁道夫星表”使宇宙体系获得了一个有序的图景。他还进一步寻求行星绕日体系的形成原因,提出磁力说。他在《哥白尼天文学概论》(1618~1621)一书中根据吉伯的地球是大磁体的观点,提出了自己的设想来解释行星绕日椭圆形轨道的物理原因:从太阳的“运动精灵”处发出轮辐式力线,由于太阳绕其轴自转,这些直的力线对各行星施加一种“推力”。每个行星犹如一块大磁体,其磁轴在空中运行时始终不变,即太阳排斥其中一极而又吸引另一极。他认为“重力是趋于结合或合并的同类物体之间的相互作用,类似于磁。”这些对于万有引力与重力的物理性质的早期思考,推动了万有引力的研究。

开普勒的一生迭遭病魔、贫穷、宗教冲突和战争的困扰。他是在苦难坎坷中努力奋斗终获成功的。开普勒奋斗的动力是他对天文学真实规律的执著追求和坚韧不拔克服种种困难的献身精神。第谷遗留给他的准确丰富的观测资料和他自己从无数次的失败中找到的正确方法给他提供了成功的条件。

《开普勒三大定律》是由凌源二中天文社团和Spaceteam团队利用万维望远镜制作的微视频,用以辅助人教版必修二《万有引力与航天》一章的在线教学。




有多少世界闻名的科幻小说作家?他们的作品是?
是利用这三定律做为起点,把他的每一个机器人故事的主角推入进退维谷的境地,要服从第 三定律就得违反第二定律,或者要服从第二定律就得违反第一定律,如此等等。然后,那些 阿西莫夫“化身”的机器人开支脑筋,圆满地解决问题,逃出困境。 随心所欲的商业化写作,有时也能创造出非常绝妙的作品。阿西莫夫肯定是开拓题材的...

人类对彗星的认识过程是怎样的?
后来,他的学生,德国天文学家克普勒,经过长期观测研究,证明了第谷·布拉赫的观点。在16世纪,开普勒总结出了行星运动三定律,17世纪牛顿又发现了万有引力定律,至此已能计算彗星运行的轨道了。1680年,出现了1颗大彗星,牛顿根据观测资料定出了它绕太阳的轨道。接着,1682年又出现了1颗大彗星,英国的...

关于努力拼搏与坚持奋斗的5篇励志日志
3、第三关键:也就是大家所熟悉的二、八定律,或八十、二十定律 你要把个人时间管理好,一定要知道哪些事情对你是最重要的,你赋予它最高的生产力。假如这些事情你不是很清楚,那你的个人时间管理永远不会很好。所以每一天必须花最多时间做那一件事情。 我个人一定会列出第二天要做的每一件事情,同时我会把这些事...

有谁能介绍当今世界科幻文学的现状吗?
是利用这三定律做为起点,把他的每一个机器人故事的主角推入进退维谷的境地,要服从第三定律就得违反第二定律,或者要服从第二定律就得违反第一定律,如此等等。然后,那些阿西莫夫“化身”的机器人开支脑筋,圆满地解决问题,逃出困境。 随心所欲的商业化写作,有时也能创造出非常绝妙的作品。阿西莫夫肯定是开拓题材的...

自由落体物体受引体作用产生加速度,从而速度不断增加,假如距离足够的长...
其次,若是在理想条件下(无空气阻力),由狭义相对论三个假设(即长度缩短,质量变大,时间变慢)可知,若存在恒定外力作用,随速度增大,质量必定增大;而质量增大的同时,万有引力增大,加速度状态不知(两个不确定因素——质量和引力),因此要看情况而定。最后,由楼主的意思,外力是万有引力,其提供者为星球,由常识可知,...

人造卫星与空间碎片的轨道和探测目录
第二章讲述了天体测量的基础,包括基本概念、球面三角公式、坐标系统和时间系统,以及星表和天文定位方法。这些是后续章节研究卫星运动的基石。第三章深入到天体力学基础,介绍了人造卫星的运动方程、二体问题的积分、克普勒定律等,以及摄动运动方程和星历表计算,这些都是卫星轨道分析的核心内容。第四章讨论...

科学幻想小说体现出作者的什么能力
(《我,机器人》,科学普及出版社)与其说这些定律是贡献给机器人学的,倒不如说是提供他自己推理使用的。阿西莫夫正是利用这三定律做为起点,把他的每一个机器人故事的主角推入进退维谷的境地,要服从第三定律就得违反第二定律,或者要服从第二定律就得违反第一定律,如此等等。然后,那些阿西莫夫“化身”的机器人开支...

为什么说超光速就会时间倒流?
速度超过光速,光速相对于光速会慢,会感觉到时间在倒流。斯蒂芬·霍金就曾经表示,有朝一日人们有可能制造出飞行速度接近光速的飞船,理论上可以达到每小时6.5亿英里,而这种飞船上的时间流逝速度则会相对较慢,因此,人们能搭乘这种飞船造访遥远的星系,实现梦寐以求的星际旅行梦想。超光速观点是基于对...

什么是电磁炮
澳大利亚国立大学建造了第一台电磁发射装置,将 3克重的塑料块(炮弹)加速到6000米\/秒的速度。此后,澳、美科学家制造了不同类型的实验样机,并进行过多次发射实验。用单极发电机供电的电磁炮,已能把318克重的炮弹加速到4200米\/秒的速度。磁通压缩型电磁炮已能将 2克重的炮弹加速到11000米\/秒的速度。编辑本段原理...

克卜勒定律 开普勒定律
1、普勒定律是德国天文学家开普勒提出的关于行星运动的三大定律。第一和第二定律发表于1609年,是开普勒从天文学家第谷观测火星位置所得资料中总结出来的;第三定律发表于1619年。这三大定律又分别称为椭圆定律、面积定律和调和定律。2、开普勒定律:①椭圆定律所有行星绕太阳的轨道都是椭圆,太阳在椭圆的一...

保靖县15617793905: 开普勒三定律 - 搜狗百科
度咱维肝:[答案] 开普勒第一定律:每一行星沿一个椭圆轨道环绕太阳,而太阳则处在椭圆的一个焦点中 二:从太阳到行星所联接的直线在相等时间内扫过同等的面积 三:所有的行星的轨道的半长轴的三次方跟公转周期的二次方的比值都相等. 椭圆定律(开普勒第一...

保靖县15617793905: 开普勒三大定律是什么? -
度咱维肝: 开普勒第一定律(轨道定律):每一行星沿一个椭圆轨道环绕太阳,而太阳则处在椭圆的一个焦点中. 开普勒第二定律(面积定律):从太阳到行星所联接的直线在相等时间内扫过同等的面积. 开普勒第三定律(周期定律):所有的行星的轨道的半长轴的三次方跟公转周期的二次方的比值都相等.

保靖县15617793905: 开普勒三定律的内容是什么? -
度咱维肝: 开普勒第一定律(轨道定律):每一行星沿一个椭圆轨道环绕太阳,而太阳则处在椭圆的一个焦点中. 开普勒第二定律(面积定律):从太阳到行星所联接的直线在相等时间内扫过同等的面积. 用公式表示为:SAB=SCD=SEK 简短证明:...

保靖县15617793905: 开普勒行星运动三定律 -
度咱维肝: 第一定律:所有行星分别沿不同大小的椭圆轨道绕太阳运动,太阳处于椭圆的一个焦点上. 第二定律:在行星运动时,联结行星和太阳的线,在相等的时间内,永远扫过同样大小的面积. 第三定律:所有行星的椭圆轨道的半长轴的三次方跟公转周期的平方的比值相等.

保靖县15617793905: 开普勒第三定律的内容是:所有行星椭圆轨道的半长轴的       次方跟公转周期的         次方的比值都相等. -
度咱维肝:[答案] 三 , 二 分析: 开普勒第三定律中的公式=K,可知半长轴的三次方与公转周期的二次方成正比. 所有行星的轨道的半长轴的三次方跟公转周期的二次方的比值都相等,也就是开普勒第三定律,是开普勒发现的. 故答案为:三 二. 点评: 行星绕太阳虽...

保靖县15617793905: 牛顿第一、二、三定律分别是什么 开普勒三大定律分别是什么 > --
度咱维肝:[答案] 开普勒第一定律:每一行星沿一个椭圆轨道环绕太阳,而太阳则处在椭圆的一个焦点中 二:从太阳到行星所联接的直线在相等时间内扫过同等的面积 三:所有的行星的轨道的半长轴的三次方跟公转周期的二次方的比值都相等.

保靖县15617793905: 开普勒第三定律究竟是R3/T2=k 还是 T2/R3=k -
度咱维肝:[答案] 原文(抄自百度百科): 开普勒第三定律(周期定律):所有的行星的轨道的半长轴的三次方跟公转周期的二次方的比值都相等. 用公式表示为:R^3/T^2=k. 不过既然这个表示可以,那么T^2^/R^3=1/k也是常数.如果把1/k换成k,那么得到T^2^/R^3=k...

保靖县15617793905: 卫星轨道运动的开普勒三定律是什么?
度咱维肝: 开普勒三定律 图4-7 开普勒 开普勒(1571-1630年)是德国近代著名的天文学家、数学家、物理学家和哲学家.他将数学和天文观测结合起来,在天文学方面做出了巨大的...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