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午战争清朝到底输在那里?答案是:综合国力!

作者&投稿:朝倪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

在各大问答网站上,类似的问题是出现频率很高的一个问题。很多人都不能理解,为什么GDP更高、人口更多的清朝,反而惨败于GDP更低、人口更少的日本。而咱们的教科书上对战败的原因描述,只是简单的一句清廷腐朽,很难满足现代人对事物的探究要求。


其实甲午战败没有秘密,如果用一句话概括,那就是输在了综合国力。下面我们就来一一分析。

一、政治实力。 甲午战争前的中国,被视为是一个封建专制的集权国家。但实际上,封建专制是真,集权国家是假。至于清朝的封建专制,以及由此闹出的笑话,各种文章影视已经说了太多,我就不再废话。单说一下这个集权国家的真假。清政府统治下的中国,如果从三权分离的角度,朝廷行政、立法、司法一把抓,确实是一个集权国家。但如果从对地方的控制来说,与同时代的日本相比,就是一个笑话。

日本在明治维新后,通过废藩置县实现了地方治理的现代化,成为一个现代意义上的集权国家。当时日本的县郡村知事都由政府任命,真正的做到了政令通达。中央政府的任何一个政令,很快就能在全日本得到执行。相比之下,当时的中国在太平天国运动后,地方督抚已经出现明显的军阀藩镇化,清政府根本无法做到政令统一。而且清政府仍然延续以前的皇权不下县,各地在政治上完全是一盘散沙。因此甲午战争前的中日两国,在政治实力是完全不能相比的,日本的优势几乎是压倒性的。

二、外交能力。 毫无疑问,甲午战争时,中日两国的外交能力不是一个级别的。甲午战争前的清政府,仍然是一个内向封闭的封建专制政府。他的政治理念,国际视野都是相当落后的,对于国际形势极度缺乏清晰的认识。造成的结果就是,明明是一场反侵略的战争,竟然得不到当时世界的舆论支持。在当时的世界,竟然有很多的人相信,日本是为了将朝鲜从中国的压迫下解放出来的解放者!而清政府从西方求购军火、筹借军费的要求,也被西方各国断然拒绝。

相比之下,日本在明治维新后建立的资产阶级政府,对于当时的国际形势,要比清政府更为清楚明白的多。因此在战争爆发之前,即已制定向英美靠拢的国际外交政策。事实证明,日本的外交政策是一个精明的决策,它对于日本最后赢得战争的帮助也十分直接。在战争期间,日本成功地让英美的外交政策向日本倾斜,使英国扣押了清政府向英国采购的军舰,并成功地挫败了清政府从英美获得战争经费的努力。

三、经济实力。 毫无疑问,在甲午战争爆发时,中国的经济实力是要强于日本地。但这种优势,在战争期间并没有转化成实力。其原因就在于,当时中国的经济质量太低,缺乏动员能力。当时的中国,主要还是农业经济,并不能直接转化成军事实力。而在对军事实力能够产生直接影响的工业能力上,实际是弱于日本地。

中日两国的工业化,都起始于19世纪六、七十年代,最开始都是以官办企业起步地。但日本在19世纪七十年代末开始,转变了工业化的发展轨迹。迅速将国营企业出售给了民间企业,扶植起一群新兴的工业资产阶级。日本的工业化速度,在新兴工业资产阶级的推动下,是相当快速地。在1894年甲午战争爆发时,日本的工业能力实际上是远远优于中国的。

而清政府坚持工业官办、官督商办,禁止民间资本涉足新兴的工业产业。对于现代的我们来说,人人都知道在发展生产方面,民营企业优于国有企业。真正适合国有企业的,应该是那些涉及国计民生的资源垄断产业,这些领域对效率的要求较低,但对公平性、保障性要求较高,不适合交给唯利是图的私营企业。而清朝的官办企业大多是生产型的工业企业,更糟糕的是,控制他们的是一群对经济一窍不通的封建官僚阶级。他们控制下的工业企业,生产效率如何大家是可以想象地。

而且清政府仍实行古老的量入为出的财政政策,而日本已经建立起现代化的预决算制度。在这种情况下,明明强于日本的经济,却转化不出强于日本的实力,也就不足为奇了。

四、交通运输能力 。清政府在早期认为铁路破坏风水,禁止修建铁路。直到受到中法战争中军队常常无法及时到位的教训,才开始改变态度。到甲午战争爆发时,全国的铁路里程也只有三百多公里。在第二次鸦片战争后,由于不甘心沿海和长江航运利权的流失,李鸿章创办了轮船招商局。轮船招商局是当时官办企业中,少有的可以盈利的,同时也使当时的中国具有了一定的海运能力。

不过这些成就与当时的日本相比,实在不值一提。日本在明治维新后,十分重试近代交通的建设,大力修建公路、铁路、港口。到甲午战争爆发时,日本的铁路里程已经超过三千多公里,几乎是当时中国铁路里程的十倍。在海运方面,日本邮船公司已经成为一家在世界上也排的上号的大型海运企业。

于是在甲午战争中,我们就看到了奇特的现象。几乎在每一场战役中,清军兵力都处于劣势,常常陷入弹尽粮绝。而跨海作战的日军,却能保证自身在兵力和武器弹药上的优势,攻势不绝。

五、军事实力。 如果单看表面数据,似乎双方好像差不多的,数量上清军还有优势。但实则不然,首先在军队编组上,清军与日军就不是一个时代的。日本在明治维新后,仿照西方国家组建了一支近代化的军队,他完全是按照当时的军事技术组建的,因此能够充分发挥近代武器的效能。而清军的编组,实际上还停留在前火器时代,与近代武器效能的发挥实际上完全脱节。

甲午战争时期的清军编制

甲午战争时期的日军编制

另外在装备上,清军实际上也不如日本。清军在装备上的最大问题,就是型号不一。以枪为例,日军的步枪口径统一为6毫米,弹药高度统一,有利于后勤补给。而清军的万国牌步枪口径不一,从6毫米到11.4毫米,弹药种类达5、6种之多。对本来就差劲的后勤来说,真的是一个巨大的问题。

陆军如此,海军也好不到那里去。由于北洋舰队的舰船既有英制的也有德制的,舰炮的口径也是各搞各的,这就给北洋舰队的补给造成很大的难题。相比之下,日本海军的舰船大部分都是英制的,即使是非英制的也尽量在舰炮口径上实现统一。而且日军炮弹基本上是自制的,供应毫无问题。而北洋舰队很多需要进口,能不能买到完全要看别人的。

北洋舰队和日本联合舰队在舰炮射速上也不是一个级别的,日军舰炮基本上都是管退速射炮,而清军大多数还是老式的架退炮,射速、射程都存在巨大差距。根据事后统计,黄海海战中双方的弹药发射量,差距达到了十多倍之巨。这要是还能打赢,那除非是出现了奇迹!更何况在炮弹装药上也不是一个时代的,一边是黑火药,一边是苦味酸,完全不能相比。

因此即使是从数据上看起来差不多的军事实力,当时的中国与日本也有差距。

综上所述,在甲午战争时期,看起来差不多的中日两国,实际上在综合国力上存在巨大差距。输掉战争是必然的,这是由双方的实力所决定地。




甲午中日战争中国的失败是必然的还是偶然的?
从这个角度来说,似乎这一场战争具有很大的偶然性。如果清政府不是马虎大意,而是提前做好准备,那么清政府未必会输给日本。同时,如果清政府不畏战,就算北洋水师全军覆没,依然和日军战斗到底,那么清政府也未必会输给日本。从这个角度来说,似乎中日甲午战争的失败,具有很大的偶然性。那么,中国和日本...

甲午战争,你知道双方伤亡多少人吗?
在1894年8月1日,中日双方正式开始了这场战争,这场战争谁输谁赢在一开始就已经决定了。慈禧太后只想以最快的速度结束这场战争,以免耽误她办庆典的时间。最后,清朝输了,旅顺也因此沦陷,黄海的制海权也被日本夺取。并且签了《马关条约》,给中国带来了进一步的危害。然而,这场战争损失最大的还是...

甲午战争后中国损失了什么?
9,世界各国对中国的尊重和顾虑:甲午之前,中国虽是弱国,但在列强眼里却已经不是鸦片战争时期的那种任人宰割的弱国,是时之列强把中国看作弱国中的强国,是有反抗能力的弱国。所以当时的中国还是有外交可言的,各国对中国也是有顾忌的,但甲午一战,中国败于日本让世界列强对中国的最后顾忌彻底消失,...

国运之殇,甲午海战失败的原因究竟是什么?
清政府开启和谈。 这样的结果怕是谁都想不到,开战之前对比两国情况,无论是人才、军备、领导、人数、士气各方面,中国都占据着优势,战争中各个将领表现不可谓不英勇,北洋舰队若都是贪生怕死之徒,试问为何全军覆没呢? 光绪皇帝抗日意志也不可谓不坚定,甚至是慈禧也没有卖国求荣之嫌,中国,竟然就这么败了。在此,...

甲午战争我们战败的原因
甲午战争中,日本侵略者所到之处,人民群众纷纷武装起来,以非常简陋的武器与日寇拚杀,给了侵略者以沉重的打击。特别是台湾人民的殊死抗日,更表现出了中华民族决心同自己的敌人血战到底的英雄气概。清朝统治当局尽管有时也能利用一下群众抗日的热情(如嘉奖辽阳民团等),但在妥协投降路线的指导下,防民甚于防寇,非但不...

中日甲午海战,中国舰队到底输在了哪里?
在我看来,中日甲午海战的较量,实际上是晚清政府精英为了改变中国局面所推出的洋务运动和日本政府为改变日本局面而推出的明治维新的“比试”,是两个国家改革成果的一次较量,从这个角度出发,我们可以看到中国舰队真正输在哪里。第一,工业制造能力上的落后。当时的清朝有四大舰队,从吨位这种数据上来看,...

甲午中日战争清政府有胜利的可能性吗?
连威海卫之战临阵脱逃的山东巡抚李秉衡都说:“日本战时经济状况不佳,如果用拱手送给日本的2亿两白银练兵,中国肯定可以自强,我愿统军与日本血战到底,将功赎罪。”赫德在开战前就说:“日本在这场战争中料将勇猛进攻,它有成功的可能。中国方面不免又用老战术,但它只要经得住失败,就可以慢慢利用其...

中日甲午海战,中国舰队到底输在了哪里?
2. 中国舰队的失败首先在于工业制造能力的不足。虽然清朝的舰队规模不小,但缺乏自主建造现代舰艇的能力,依赖外购和外国技术。3. 洋务运动注重技术学习,却忽视了西方工业制度的核心,导致中国未能建立起系统的工业体系,无法与先进生产制度同步。4. 北洋舰队在战争前四年吨位未增,反映了中国在生产制造...

甲午国殇是一个人的战争,为何朝中没有人去帮助李鸿章?
在这样的情况下,一旦清朝选择和日本死磕到底,且不说最后的战争结果是输是赢,单单是战争中造成的巨大伤亡,就足以让满族统治者一蹶不振。太平天国后,元气大伤的满族统治者已经将大量权力交到汉族官僚手里。而如果再经历甲午战争的毁灭性打击,那么即使取胜,清朝也可能不复存在。所以清朝不敢进行全面...

红古区17025645342: 甲午海战清朝损失多大?
储雯二十: 1、中国军民伤亡巨大.除战场上战死者外,日本侵略者对中国人民进行灭绝人性的... 亲洋水师的一些军舰,在日俄战争中为日本出了大力. 3、清政府被迫同日本签订《马...

红古区17025645342: 以单纯军事历史观点看甲午战争:大清帝国为什么失败
储雯二十: 纯军事角度——简单说,对现代军事变革认识不足,且缺乏整套的军工体系,大量主战装备都是靠外购的,无法自产.

红古区17025645342: 如图是某学者在研究中日甲午战争时双方力量对比图,由图可知当时清政府战败的原因是() -
储雯二十:[选项] A. 清政府军费投入少于日本 B. 清政府管理体制落后于日本 C. 清军武器装备、火力配置落后于日本 D. 清军海军吨位小于日本

红古区17025645342: 中国在甲午战争时为何失败日本为何成功100字
储雯二十: 一、对可能发生的侵略战争缺乏预见,准备不足,是战争失败的认识原因 二、一味依靠外国调停,没有把立足点放在自身力量上来,是战争失败的外部原因 三、信奉“武...

红古区17025645342: 清朝的GDP远高于日本,为什么会输掉甲午战争 -
储雯二十: 当时清朝的GDP虽然高,那是人口堆上去的,北洋水师多数舰艇战斗力不强,且舰队指挥混乱落后,对于战争从上到下不是万众一心的状态.还有清朝之前的每一个朝代GDP都是世界第一.

红古区17025645342: 甲午中日战争中,中国失败的根本原因是 [ ] A、清政府腐败,妥协投降 B、中国军队的装备落 -
储雯二十: A...

红古区17025645342: 清朝的国力远远高于日本 为什么在甲午战争中会输得这么惨 -
储雯二十: 一个是落后,一个是自以为还是老大,还有就是国力不代表军力.自古都是国力弱的打赢国力强的多,什么匈奴 蒙古 金 辽 就算后来的战争也是打赢了问你要钱要这要那

红古区17025645342: 甲午海战中,我军(清朝)与日军优势劣势都在哪里?
储雯二十: 1.最主要的原因出自指挥层. 李鸿章将北洋舰队当作自己的看家宝,这也是李鸿章为首的汉族大臣能在排斥汉人的满清朝廷中立足的根本!所以不敢让北洋舰队轻易开战-...

红古区17025645342: 120年前的1895年,老大的清帝国在甲午战争中竟然败于蕞尔小国日本,其原因发人深思.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甲午战争示意图... -
储雯二十:[答案] (1)据材料甲午战争示意图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邓世昌在黄海海战中为国捐躯,1895年威海卫之战导致北洋舰队全军覆没. (2)据材料“倭人近十年来,一意治兵,专师西法,购置船械,愈出愈精.中国限于财力,拘于部议,未能撒手举办,遂觉稍...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