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人的审美观不一样,在春秋时期,怎么样才算美女?

作者&投稿:箕学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春秋战国时期的审美观是怎样的~

春秋战国时期
这个时期被一些历史学者称为是中国古代审美变化的四大转折之一,这个时代中国社会正逐渐由奴隶制转向封建制。处于社会的转型期的人们,审美观会产生巨大变化。男人提倡“柔弱顺从”的美女观念占了上风,士大夫盛行“精致细腻”的审美意识。人们注重女性面部形象,“柔弱细腻”的女人被奉为美女。由于当时七雄争霸,造成了百家争鸣学术论战,从而不同派别的意识形态渗透到美学思想中产生了不同的审美主张。

莲鹤方壶的出现,是春秋时期时代精神的象征。反映了一种新的生活观念与艺术观念,是活跃升腾的精神力量的形象体现。
莲鹤方壶硕大的器形、优雅的曲线、纯青的工艺、精美的纹饰,清新隽永,令世人叹为观止,因此莲鹤方壶被誉为“青铜时代的绝期”,它说明郑国的工业科技水平特别是青铜器铸造工艺,在当时处于领先地位。莲鹤方壶构图极为复杂,造型设计非常奇妙,铸造技艺卓越精湛,堪称春秋时期青铜艺术的典范之作。莲鹤方壶需要几十个奴隶同时浇铸才能完成,是多范畴合铸工艺的代表。莲鹤方壶遍饰于器身上下的各种附加装饰,不仅造成异常瑰丽的装饰效果,而且反映了青铜器艺术在春秋时期审美观念的重要变化。

每个人的审美观都不一样,古代人和现代人的审美当然也是不一样的,现代人的审美都是多元化的,有人喜欢肤白,有人喜欢小麦色的皮肤;有人喜欢身材高挑的美女,有人认为小巧玲珑很可爱。春秋时期,身材修长的才算美女。

这个可参考《诗经》中的一句话,“有美一人,硕大且卷”,意思就是说,有一个美人,她的身材高大挺拔而且美好。不难可以看出,在春秋时期,如果一个女人的身材修长,那么就会被认为很美,算得上是一位美女,而且长得越高,就越美。这就是那时候人们的审美观。

《硕人》这首诗也是来自《诗经》,硕人的意思就是指身材高大的人。这首诗讲的是关于齐国公主庄姜的故事,庄姜因为身材特别修长,在当时算得上是一位绝色美女,出嫁到卫国,卫国人都把她惊为天人,觉得她实在是太美了,所以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卫国人都用“硕人其硕”来称赞庄姜的美,可以看出春秋时期的人们更在意一个人的身材是否高大,如果你长得很高,那么相貌倒不是那么重要了,如果你长得很矮小,脸蛋再好看,春秋时期的人也不觉得你有多美,他们认为身材高大修长的人看上去更有气质。

不过,要被称为绝色美女,也是要看一点容貌的,“手如柔荑,肤如凝脂”这句诗就是形容庄姜的美,甚至到了现代,这句诗也成了对一个美貌非凡的女子的称赞。



“在古代,各个时期的审美观都不一样的,唐朝是以胖为美的,在春秋时期,对美人的评价一般是:手如柔荑,肤如凝脂,领如蝤蛴,齿如瓠犀,螓首蛾眉,巧笑倩兮,美目盼兮。这样的才是美女。

我认为和现在没什么区别吧,都是长的漂亮,而且有风韵,并且善解人意,大概就是这样。

现在人是以瘦为美,是看脸的时代,不过不管是在现代还是在古代,我认为自然最美。

不同时期有不同的审美,在春秋时期应该是以柔弱为美,长得眉清目秀的那一种,最是惹人喜爱了。


为什么两代人的审美会有差距呢?
一:思想代沟。因为每个时代经历的事情不一样,所以造成了两代人之间的思想差异,父母也算是经历了很多事情的人了,肯定比我们经历的要多得多,所以不管是什么事情,父母想问题都会比较全面一点。但是孩子不一样,性格都会比较冲动,或者是有一种逆反心理。只有等到自己亲身经历过之后可能才会读懂父母说的话。

为什么父母的审美和我们不同,我们感觉好看他感觉丑
因为父母和我们的年龄差距太大所以审美观不同,还有就是父母所出生的年代和我们出生的年代不一样所以两者之间的审美就不相同。

为什么每个人的审美观不同?
大众化的让人觉得很帅,就说明他是真的很帅。而一些人觉得那个特定化的人帅,是因为被某种气质所吸引.那就要看看大家对她的看法了 价值观不同,接下来的那些观都不同。通俗点说,假如你喜欢丹凤眼,而你哥们都喜欢大眼睛圆溜溜的那种,自然就产生不一样的审美了。你会觉得那位女生特漂亮,也许她...

为什么90后与60、70后的审美观会有分歧,会有不一样?
我想主要有两个原因:1、年龄差别导致的社会阅历差距。2、知识够构成不同。先说第一点。一般的,年纪大的人世界观人生观普遍比年轻人成熟。前者比较现实主义、实用主义,他们很清楚什么东西才是最重要的,以此他们来决定自己的喜好;后者比较浪漫主义、理 ...

为什么每个人的审美观不同?
审美观在每一个时代会有不同的看法,例如人们对女性美丽的理解。在唐朝时期,人们对美丽的理解是丰满以及珠圆玉润,当时的人们以胖为美。像杨贵妃这种女性,以现代人的观点来看,杨贵妃是一个肥胖的女性,但是当时的社会认为杨贵妃就是美丽的象征。在清朝时期,人们对美丽的理解是缠足,认为“三寸金莲”...

不同年代的人审美的差距有多大?
但是我又觉得背后有一些图案,或者说有些字体,也能够让人的这种穿衣风格看起来更加活泼开朗,看起来更容易接近。年代不同,经历不同,可能对于审美的这些东西理解就不同。现在基本上我给她们买衣服都是遵从他们的审美观念,就是他们喜欢什么,我就给他们买什么,毕竟是他们穿,不是我穿。

为什么每个人审美观不同
1. 每个人的审美观都是主观的,这意味着对于美的定义没有统一标准。2. 美的感知因人而异,如同一个人觉得某个女孩美丽,而另一些人可能不这么认为。3. 这种差异性揭示了人们内心对美的定义的主观性。4. 审美观的差异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包括生活环境、教育背景等。5. 不同的生活环境和教育背景...

为什么父母长辈的审美和年轻人的审美有很大的差异?
审美也在快速发展中快速更新换代了,所以现在的中国人,父母一辈和子女一辈的审美差异特别大,父母一辈受教育的时候,繁复是最美的,而在子女一辈受教育的时候,简约是最美的,单从繁复和简约上来看,这差距都是天壤之别,正因为受的教育不同,时代也不同,所以两代人的审美差异才特别地大。

为什么每个时代的人的审美观都不一样?
因为所处的社会环境不同,人生观价值观也有差异

妈妈帮女儿装修房子装成老年风,老人和年轻人审美有何差别呢?
因为两代人生长的年代不一样,现在的年轻人是生长在21世纪,21世纪年轻人所接受的教育和老人所接受到的教育是不一样 总的来说正是因为这些原因,所以导致两代人的这个审美观不一样,那么都是很正常的事情,都是偏年代感的一个审美观,年轻人的话基本上都是21世纪的这个审美观 ...

大关县19663717250: 古代人的审美观和现在一样吗 ?
窦废甲泼: 相同点:女人味,眼大,唇红,追流行 不同点:古代主要认为丰腴是美,现代基本上骨瘦如柴.古是温柔,恬静,现是个性,性感,活力 好像在汉朝也有流行以胖为美的,宋朝流行以赵飞燕的瘦为美,所以,我觉得古代人的审美观也是变化不定的~~

大关县19663717250: 古代和现代的审美标准有什么不同 -
窦废甲泼: 现在么你懂得,看看那些走红的明星就知道. 古代不同朝代有不同朝代的审美.周朝讲究“硕”,我的理解是身材高大,丰满.【参考《诗经·硕人》】春秋战国讲究细腰【楚王好细腰,宫中多饿死.】 汉朝基本沿袭战国末期的,不过喜欢眉毛浓【眉大而远】 唐朝以胖为美.【参考唐朝的仕女图和所谓民间传说环肥燕瘦.】 我知道的就这么多,望采纳谢谢.

大关县19663717250: 古代对人的审美与现代的有什么区别吗 -
窦废甲泼: 这个答案是肯定的.不仅仅是古代,即使近现代和现在的审美也不一样.曾记否,60年达,人们认为全身上下一身绿才是美,包括帽子···玩笑,玩笑. 中国古代人对于男子以胡须为美.古代人认为身体发肤受之父母,所以古代人不理发,也不剪胡子.头发就要留长,胡子越长就越美.关羽很可能其貌不扬,但是胡子特帅,于是关羽很美.现在如果你身边一个胡子爆长的人在你身边,你势必以为是犀利哥吧.我曾经看蔡元放评的《春秋列国志》老蔡该是明末人士,在看到楚王好细腰这节时,老蔡的点评比较限制级,原话就不说了,意译的话该是腰细看着好,但是···疼不?好吧,起码作为明末的一代文人,以老蔡的审美来看,实用的粗腰该更美一些.你看,这就是古人的审美.

大关县19663717250: 不同的时代人们的审美观为什么会不同,如唐人以肥为美等
窦废甲泼: 呵呵.其实这并不是不同时代的审美观不同的原因 在古代,这种审美观的意志其实是由上位者的意志所决定的 比如唐玄宗喜欢胖的女人,那些官员,百姓自己就投其所好,也是大家就都娶胖女人 时间久了,反而就养成以胖为美的审美观了

大关县19663717250: 中国古代人和现代人的审美观有什么不同? -
窦废甲泼: 古代审美和当时的朝代 及帝王有关,譬如“楚王好细腰”,天下皆已细腰的女子为美,到唐代唐明皇喜欢杨贵妃,审美标准又变成了 "丰满",没有什么太固定的,关键是看皇帝喜欢什么类型的,现代人的审美观,就是健康,美丽,性感等多因素组成的,笼统的讲,就是脸蛋要美,身材要好,另外还有一个就是健康;现代人喜欢"林黛玉"的那种“病态美”的实属不多.

大关县19663717250: 中国古代四大美女哪个最漂亮
窦废甲泼: 这个没法比,她们中有个春秋时期,两个汉朝、一个唐朝,各个时代的审美观是不同的,如唐朝的杨贵妃,按现在的审美观来说就是个肥婆…-,一!

大关县19663717250: 古人与我们现代人的审美观一样吗 -
窦废甲泼: 审美观是世界观的一部分,古代人的世界观较为狭窄,主要是朴素的宗教主义思想.而现在的世界观较为开阔,主要有两类,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世界观.当然审美观是一个很复杂的时代性.所以是短见请多多见谅.

大关县19663717250: 战国时齐国的服饰是什么样的 -
窦废甲泼: 春秋战国时期,随着礼制的日益崩坏,服装色彩原有的尊卑秩序也遭到了破坏.最为典型的例子就是齐桓公“好紫”.由于一国之君喜欢紫色,以致齐国的百姓争相效仿,最终一国尽紫服.紫色作为周代服饰色彩的“间色”,也就是所谓的“不...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