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法三章”的故事怎么来的?“三章”是哪“三章”?

作者&投稿:瞿鸿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约法三章”是什么典故?最早出自哪里?~

中华文化博大精深,五千年的历史文化能够保留下来,实属不易。在生活中,我们对话经常用到的成语基本上都有着历史典故的。比如,拔苗助长、南辕北辙、望梅止渴、四面楚歌等等。有个成语叫做“约法三章”。约法三章的意思是订立大家都要遵守的规章条例,来尽量保证不会出现矛盾、冲突。约法三章最早出自于汉·司马迁《史记·高祖本纪》:“与父老约,法三章耳;杀人者死,伤人及盗抵罪。”
公元前208年,刘邦率领大军先一步项羽攻入了关中,到达了秦朝都城咸阳外的霸上。秦三世子婴贪生怕死,见大势已去,就选择了投降,打开城门迎接刘邦。刘邦进了咸阳城之后,贪图荣华富贵的劣根性又出现了,想要住在豪华的宫殿里,去国库里拿银子。他的手下樊哙和张良告诫他不要这样做,免得失去了民心。
刘邦虚心接受了他们的意见。下令封闭王宫,并留下少数的士兵去看管皇宫和国库里的金银珠宝,派人去登记关中的人口数量。之后,就将军队驻扎在霸上。另外,刘邦还把关中的老百姓们召集在了一起,郑重地向他们宣布道:“秦朝的严刑苛法,把众位害苦了,应该全部废除。现在我和众位约定,不论是谁,都要遵守三条法律。这三条是:杀人者要处死,伤人者要抵罪,盗窃者也要判罪!”说完了这句话后,老百姓们都十分拥护他。刘邦这样的举动,深得老百姓的爱戴。
刘邦如此有野心的举动,自然会引起项羽的不满。在项羽准备攻打刘邦之前,刘邦亲自到项羽的军营去见项羽,向她解释了一番。张良为刘邦出了一计,让刘邦在历史上著名的鸿门宴中全身而退。

元前206年,刘邦率领大军攻入关中,到达离秦都咸阳只有几十里路的霸上。子婴在仅当了46天的秦王后,向刘邦投降。刘邦进咸阳后,本想住在豪华的王宫里,但他的心腹樊哙和张良告诫他别这样做,免得失掉人心。
刘邦接受他们的意见,下令封闭王宫,并留下少数士兵保护王宫和藏有大量财宝的库房,随即还军霸上。为了取得民心,刘邦把关中各县父老、豪杰召集起来。
郑重地向他们宣布道:“秦朝的严刑苛法,把众位害苦了,应该全部废除。现在我和众位约定,不论是谁,都要遵守三条法律。这三条是:杀人者要处死,伤人者要抵罪,盗窃者也要判罪!”父老、豪杰们都表示拥护约法三章。
接着,刘邦又派出大批人员,到各县各乡去宣传约法三章。百姓们听了,都热烈拥护,纷纷取了牛羊酒食来慰劳刘邦的军队。由于坚决执行约法三章,刘邦得到了百姓的信任、拥护和支持,最后取得天下,建立了西汉王朝。——出处《史记·高祖本纪》

扩展资料
汉高祖刘邦(公元前256年—公元前195年6月1日),字季,沛郡丰邑中阳里(今江苏丰县)人,汉族。出身平民阶级,秦朝时曾担任泗水亭长,起兵于沛(今江苏沛县),称沛公。
秦亡后被封为汉王。后于楚汉战争中打败西楚霸王项羽,成为汉朝(西汉)开国皇帝。他对汉民族的统一、中国的统一强大,汉文化的保护发扬有决定性的贡献。而名垂千古的“约法三章”则是他取得最后胜利的力作。
“约法三章”是迎合百姓切身利益的举措,很快便为刘邦赢得了民众的信任与拥戴。刘邦对于扮演仁义之师的角色似乎颇有天赋,不但赚得满堂彩,更重要的是,为后来战胜项羽打下了坚实的群众基础。毛泽东评论:刘邦是封建皇帝里面最厉害的一个。
“在冷兵器时代,战争的胜负基本上是由民心的向背决定的,得民心者得天下,失民心者失天下。”平顶山学院历史学博士路学军在接受采访时说,”这个道理,大家都明白。
在政治实践中,了解民情,顺应民意,抚慰民心,唯有世事练达的政治家才能做得到。刘邦就是这样的政治家。
他一入咸阳,就废除繁杂残酷的秦律,颁布“约法三章”,赢得了人民的信任和拥护,他得到了天下。项羽不是,他失去了天下。”接着,路学军讲述了刘邦的“约法三章”及得天下的经过。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约法三章

约法三章是刘邦为了完成天下统一而执行的三条铁律,三章分别代表的是“杀人者死,伤人者刑,及盗抵罪。”

约法三章,这个故事的主人公是汉朝的开国皇帝刘邦。当时刘邦率领大军进攻关中的时候,子婴向刘邦投降。刘邦就这样顺利的进入了咸阳,自刘邦进入咸阳之后,他手下的将士见到秦皇宫里面有许多的珍宝,就眼花缭乱,心中便打起了小算盘。在惊艳之余直接开始肆无忌惮的搜刮财产。


咸阳因此而变成了人间炼狱,沛公因为一向好酒好色,再加上他以征服者的姿态进入了秦皇宫,所以在面对数不尽的珠宝和后宫美女时就贪婪的想要关起门当山大王。还好在这一片混乱的局势中,有几个清醒的刘邦手下提醒他不应如此。


如樊哙对他说,你将来的目标是打算统一天下,还是霸占着这些财富,只做一个富翁呢?秦朝灭亡的原因就是由于这些珠宝玉器和这些美人,你如若留在宫中,岂不是不了秦朝的后尘。由于当时刘邦沉迷于胜利的喜悦中,听不进去樊哙的话。此时张良也开始对他进行劝阻,秦朝无道,所以才落得如此下场,如若沛公你也这样行事,那和曾经的暴君有什么两样。忠言逆耳利于行,良药苦口利于病。正是由于几个忠志之士的不断劝解,才让刘邦恍然大悟。


后来便召集各位江东父老向他们发布告示,与他们约法三章:“杀人者死,伤人者刑,及盗抵罪。”

父老豪杰们见到如此情景立马表示拥护,随后刘邦又派出了大批官员到各个乡县去宣传此法。则百姓听了之后自然夹道欢迎,热烈拥护,都拿出了自己家的牛羊酒食来犒劳这些前来通告的将士们。由于后来刘邦坚决执行这三个法则,所以说才能得到百姓的拥护。



约法三章原指刘邦攻入秦朝都城咸阳后制定的简化秦朝苛法的做法,后来演变成为根本性的法律规定,曾成为“宪法”的名称。约法三章一词,最早出现于《史记》“高祖本纪”。公元前206年,秦朝末期农民战争中,汉高祖刘邦占领秦都咸阳后,废除了秦的苛法严刑,只保留“杀人者死、伤人及盗抵罪”三条。
三章指的是人者要处死、伤人者要抵罪、盗窃者、也要判罪。

刘邦(汉高祖)占领秦都城咸阳后,为了收揽人心,废除秦朝的一些严刑苛法,召集关中诸县父老、豪杰说:“与父老约,法三章耳:杀人者死,伤人及盗抵罪”,并表示“余悉除去秦法”,史称“约法三章”。三章指:1.杀人者要处死。2.伤人者要抵罪。3.盗窃者要判罪。

约法三章是刘邦下令执行的。第一章杀人者偿命;第二章伤人者治罪;第三章偷盗者治罪

约法三章就刘备提出来的,约法三章的故事出处《史记·高祖本纪》:三章分别是三条法律。这三条是:杀人者要处死,伤人者要抵罪,盗窃者也要判罪!”


约法三章的故事?
召诸县父老豪桀曰:"父老苦秦苛法久矣,诽谤者族,偶语者弃市。吾与诸侯约,先入关者王之,吾当王关中。与父老约,法三章耳:杀人者死,伤人及盗抵罪。馀悉除去秦法。诸吏人皆案堵如故。凡吾所以来,为父老除害,非有所侵暴,无恐!且吾所以还军霸上,待诸侯至而定约束耳。"乃使人与秦吏行...

约法三章、三顾茅庐的故事梗概
约法三章 公元前206年,刘邦进咸阳后,本想住在豪华的王宫里,但他的心腹张良等人告诫他别这样做,免得失掉人心。刘邦接受他们的意见,随即还军霸上。为了取得民心,刘邦向关中的父老宣布道:“秦朝的严刑苛法,应该全部废除。现在我和众位约定,不论是谁,都要遵守三条法律。这三条是:杀人者要处死...

约法三章的故事 刘邦简介
1、约法三章的故事:公元前207年,刘邦在攻入咸阳后,想住在王宫里面。樊哙和张良却劝诫刘邦不要这样做,以免失去人心。刘邦接受了他们的意见,下令将王宫封闭,只留下少数士兵保护王宫和库房,随即退军至霸上。为了取得民心,刘邦还把关中的百姓召集起来,并宣布约法三章,杀人者要处死,伤人者要抵罪,...

约法三章整个故事
为了取得民心,刘邦把关中各县父老、豪杰召集起来,郑重地向 他们宣布道:“秦朝的严刑苛法,把众位害苦了,应该全部废除。现在 我和众位约定,不论是谁,都要遵守三条法律。这三条是:杀人者要处死,伤人者要抵罪,盗窃者也要判罪!”父老、豪杰们都表示拥护约 法三章。接着,刘邦又派出大批人员,...

约法三章的故事
这三章法律得到了百姓的热烈拥护,因为它们真正代表了百姓的利益。刘邦通过这三章法律,赢得了民心,稳定了天下。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一个国家的稳定和发展,需要依靠百姓的支持。只有真正关心百姓的利益,才能得到百姓的信任和支持,从而实现国家的长治久安。成语解释 约法三章(拼音:yuē fǎ sān zhāng...

约法三章的故事,你有哪些了解?
约法三章是刘邦进入关中后安抚民心的政策,刘邦攻取关中后,与百姓约法三章,第一是杀人者死;第二伤人及盗抵罪;第三是余悉除去秦法。这三条约定极大的收取了民心,也为刘邦日后取得天下打下了基础。

约法三章:成也萧何,败也萧何:昭君出塞:三顾茅庐:赤壁之战:司马昭之心...
1.约法三章 公元前206年,刘邦率领大军攻入关中,到达离秦都咸阳只有几十里路的霸上。子婴在仅当了46天的秦王后,向刘邦投降。刘邦进咸阳后,本想住在豪华的王宫里,但他的心腹樊哙和张良告诫他别这样做,免得失掉人心。刘邦接受他们的意见,下令封闭 王宫,并留下少数士兵保护王宫和藏有大量财宝的库房...

攻占镇江后约法三章的内容是什么?
纷纷跑到朱元璋面前苦苦求情。经过众人的再三请求,最后朱元璋答应饶徐达不死,但必须立功赎罪,攻占镇江后约法三章:一不许烧房子;二不许抢财物;三不许滥杀无辜。众将官异口同声保证约束三军,不再为主帅惹事,三军无不佩服朱元璋执法严明。当然,这是朱元璋和徐达早就商量好的计策。

约法三章
(一)约法三章 出处《史记·高祖本纪》……与父老约法三章耳:杀人者死,伤人及盗抵罪。余悉除去秦法。释义“约”,协商,议定。“章’,条目。临时议定三条法令。比喻以语言或文字规定出几条共同遵守的条款。故事公元前206年,刘邦率领大军攻入关中,到达离秦都咸阳只有几十里路的霸上。子婴在仅当...

“约法三章”的故事怎么来的?项羽为什么选择在“鸿门”宴请刘邦?
“约法三章”的故事怎么来的?项羽为什么选择在“鸿门”宴请刘邦?我给大家提供详细的相关内容。秦朝末年,陈胜吴广的起义虽然失败了,但他们点燃的反抗秦朝的那把火却在秦朝各地燃烧起来。在南方会稽郡起兵的是项梁和他的侄子项羽,他们杀死会稽郡守,占领了会稽郡,几天便建起一支8000人的队伍,因为这支...

金山区19636383855: "约法三章"是谁的典故?"约法三章"是谁的典故 -
勤新棠诺: “约法三章”典故出自刘邦.刘邦率先进入秦都咸阳与当地老百姓“约法三章”

金山区19636383855: 约法三章的故事? -
勤新棠诺: 公元前206年,刘邦率领大军攻入关中,到达离秦都咸阳只有几十里路的霸上.子婴在仅当了46天的秦王后,向刘邦投降.刘邦进咸阳后,本想住在豪华的王宫里,但他的心腹樊哙和张良告诫他别这样做,免得失掉人心.刘邦接受他们的意见,...

金山区19636383855: “约法三章”有什么典故?
勤新棠诺: 汉代名相张良,曾指使人行刺过秦始皇,但没 有成功,因此逃亡到下邳.陈胜起义后,张良组织 起百十名青少年去投奔,半路与刘邦相逢,从此, 成了刘邦的谋士.刘邦...

金山区19636383855: 约法三章出自哪里,有什么典故?
勤新棠诺: 查一下成语词典就得了,举手之劳. 【解释】:原指订立法律与人民相约遵守.后泛... 与父老约,法三章耳:杀人者死,伤人及盗抵罪.馀悉除去秦法.诸吏人皆案堵如故...

金山区19636383855: 约法三章这个成语是怎么来的!又是从那来的? -
勤新棠诺: 出处《史记·高祖本纪》 ……与父老约法三章耳:杀人者死,伤人及盗抵罪.余悉除去秦法. 释义“约”,协商,议定.“章',条目.临时议定三条法令.比喻以语言或文字规...

金山区19636383855: 约法三章是由谁先提出的 -
勤新棠诺: 现在,凡事先讲定规则,要大家共同遵守之时,人们常用成语“约法三章”概括.此成语已经定型,没人说“约法两章”或“约法四章”,原因是原句出于《史记·高祖本纪》和《资治通鉴》,当初汉高祖邦说的确是约法“三章”.据记载,...

金山区19636383855: 约法三章是谁的典故 -
勤新棠诺: 是刘邦的典故

金山区19636383855: 洋人们的约法三章是怎么回事?
勤新棠诺: 洋人们虽然已经迫不及待,但总要约法三章:不准用刀叉,全用 碗筷;喝汤宜有声,以示赞美,吃粉丝必须吸吮,以全始终;完全颠 覆洋人的饮食礼节.他们先是面有难...

金山区19636383855: 8、“约法三章”一词来源于 ,“宝刀未老”一词来源于 .(请填写我国古代的著作) (2%) -
勤新棠诺: “约法三章”一词出自汉·司马迁《史记·高祖本纪》:“与父老约,法三章耳;杀人者死,伤人及盗抵罪.”后指泛指订立简单的条款,以资遵守. “宝刀未老”一词出自三国时期,魏将张合攻打蜀国的汉中地区(今陕西汉中),守将告急.老将黄忠请缨出战,并且让同是老将的严颜当副将.到了关上,两军对峙,张合便笑黄忠这么老了还出来打.黄忠怒道:“竖子欺吾年老,吾手中宝刀不老.”形容人到老年还依然威猛,不减当年.

金山区19636383855: 约法三章是什么意思 -
勤新棠诺: 刘邦(汉高祖)占领秦都城咸阳后,为了收揽人心,废除秦朝的一些严刑苛法,召集“关中诸县父老、豪杰”宣布“与父老约.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