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氏璧名字是怎么来的?

作者&投稿:烛巩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和氏璧名称的由来是什么?~

  千年国宝“和氏璧”轶事
  公元前689年,有个叫卞和的老人在荆山脚下(今湖北南漳西)恸哭不止。官吏前来查问,卞和说自己搂着的大青石中有宝,但两次向楚国君王进献均被斥行骗,并遭刖刑相继失去双腿,因而伤心极了。官吏将信将疑地把大青石运到都城,玉匠剖开时果然出现一块晶莹奇石。刚即位的楚文王端详着用它雕成的璧,满心喜欢,遂起名“和氏璧”。从此,“和氏璧”一直收藏于楚国宫中。

  过了三百多年,“和氏璧”广为人知,并落入赵惠文王手中。秦昭襄王闻讯,表示愿用十五座城池进行交换。当蔺相如将璧送到秦宫,秦昭襄王却食言践约;他机智地夺回璧,设法带归赵国。这便是成语“价值连城”和“完璧归赵”的出典。

  秦王嬴政在公元前222年灭掉赵国,获取“和氏璧”。翌年,他建起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封建王朝,并用“和氏璧”制成御玺。这枚象征权力的御玺“方四寸”,玺文由丞相李斯书写,著名玉匠孙寿镌刻。据《汉旧仪》记载,玺文为“受命于天,既寿永昌”八个字。

  到西汉,“和氏璧”成为传国玺。公元前1年,汉哀帝刘欣病死,幼帝登基,“和氏璧”由皇太后代管。王莽篡位自立前,派堂弟逼皇太后交“和氏璧”,她气得将它掷于地,说:“你们兄弟逆悖天理,不会有好下场!”当王莽拿着“和氏璧”,发现它被砸掉一角,连忙命玉匠用黄金镶饰。新莽政权垮台时,“和氏璧”一度挂在赤眉义军首领的头颈上。东汉初年,“和氏璧”才重回宫内。

  最 后一 个 掌 握“ 和氏 璧 ” 的皇 帝 是五 代后 唐 末帝 李 从珂,公 元 9 3 6 年后 晋 石 敬 瑭 攻 陷 洛 阳 前, 他 和 后妃 在 宫 里 自 焚 , 所 有御 用 之物 也 同 时 投入 火 中 。 从 此 , “ 和 氏 璧” 神 秘 失 踪 , 关 于 它 的下 落众 说 纷 纭 , 莫衷 一 是 。

  “和氏璧”传递1600余年,实为举世所罕见。历代许多学者都想搞清其面目,并作了艰辛探索。1921年,地质学家章鸿钊在《石雅》中分析,它应是一种珍稀的具有碧绿、洁白闪光的拉长石。

《韩非子》记载说:春秋时,楚国人卞和,在荆山下见凤凰栖于石上,认为石中含有珍贵的宝玉,于是先后把它献给楚国的两代大王,结果,这两个大王找人鉴别都没看出来宝在何处,认定是石头,因而以欺君之罪砍掉了卞和的双脚。后来新一代楚王即位,卞和抱着“石头”痛哭,这个新楚王于是派人把石头凿开雕琢,果真得到了宝玉。这就是历史上有名的和氏璧的传说了。关于和氏璧,历史上又演绎出了蔺相如完璧归赵,秦始皇将和氏璧制成传国玉玺后来又在战乱中摔去一角等一系列大家比较熟悉的故事,和氏璧和卞和一样,也算是多灾多难的了。

这个和氏璧的传说,向来是被当成人才悲剧的一个比喻吧?有道是“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试想想,正是因为当初那两代楚王没有眼光、不识货,才把宝玉被当成石头,卞和因此而被跺去了双脚。古往今来,像和氏璧那样的被埋没的人才悲剧故事实在是数不胜数!
这个和氏璧被“出土”的过程,这块宝玉藏的实在是太“深”了,真的很难让人识别:首先,是“凤凰栖于石上”才引起了卞和的注意,如果不是卞和心细,没有那么细心的人,它是不会被发现的;其次,之前两任楚王找人鉴别都没能看出来是宝玉,鉴定的人至少应该算是个“专家级”的人物了吧,也就是说这个宝玉实在不太好认;第三,和氏璧最终显现出它的光彩夺目也是在“凿开雕琢”以后,如果不给它这次加工机会,宝玉还是会被埋没的……如果和氏璧不是深藏于石头之中,如果这块宝玉比较好认,如果卞和自己对“石头”进行加工,故事的情形肯定是大不一样了!

再说说“人才”的话题。很多“人才”感喟怀才不遇,这一定是时代的错误、社会的错误吗?有没有在自己身上找找原因呢?真的是“世有伯乐,然后才有千里马”吗?那些“千里马”们如果能自己找机会一展骏足,何须那位高明的“伯乐”出来鉴定呢,一般老百姓都能看出来!

换个角度看,正因为世间“伯乐”不常出现,我们那些“千里马”们就理应换个思路,要自己想办法脱颖而出了!“空悲切”、“一棵树上吊死”,空等着那不知何年何月才能出现的“伯乐”,那只能是自己埋没了自己!

其实对我们大多数人来说,自然都还达不到“和氏璧”、“千里马”那个级别,这时我们就更不能坐以待毙,等着人家来赏识了。我们自己要端正态度、积极进取、对自己负责。我相信,只要我们自己工作做的足够好了,才华真正展示出来了,就不会英雄无用武之地,成功是迟早的事情。

据传春秋时期的楚国人卞和,一天在荆山(今湖北省南漳县西)上砍柴时偶然发现一只美丽的凤凰栖在一块青石上。按当时民间传说“凤凰不落无宝地”,卞和认定这块青石是宝贝,于是将它献给楚厉王。当时王宫的玉石匠不识此宝,说它是一块普通的石头。厉王大怒,以欺王之罪,命令武士砍掉了卞和的左足。厉王的儿子武王继位后,卞和又把这块宝石献给武王,仍被说是普通的石头,武王又以同样的罪名,砍掉了卞和的右足。

若干年后,武王的儿子文王即位了,卞和还想去献宝,可是他因失去了双脚而无法行走,便抱着这块宝石坐在荆山下哭了整整三天三夜,一直把眼泪哭干了,眼中流出鲜血来。有人把这件事禀告了文王,文王派人去问卞和:“天下受刑被砍掉双足的人很多,为什么只有你悲伤得最厉害呢?”卞和回答说:“我痛心的并不是自己双足被砍断,而是这块奇宝被人认为是普通石头!”于是,文王派人把卞和接进王宫,并命令玉石匠精心琢磨,剖开石头,果然从中得到了一块光润无瑕、晶莹光洁的奇宝,文王再命令工匠将它雕琢成一块玉璧。世人为了纪念卞和的发现,便给玉壁取名为“和氏璧”。这就是“和氏壁”的由来。

几百年后,楚国相国昭阳,为楚国立了大功,楚威王把“和氏璧”赏给了昭阳。不久,“和氏璧”被人偷走了。究竟被谁偷走?无法查明。过了50多年后,赵国太监缪贤用500两黄金从一位外地客人手里买了一块绮丽夺目的玉璧,经玉石匠辨认,才知道这块玉璧就是已经失踪了50多年之久的“和氏璧”。赵惠文王知道这个消息后,立即从太监缪贤手里把“和氏璧”夺走。从此,“和氏璧”被赵惠文王占有。

当时诸侯、天子迷信“璧环象天”,都想用玉璧作祭天礼器,把“和氏璧”视为“天下独有的无价之宝”。因此“和氏璧”就成为各诸侯国千方百计争夺的对象。据西汉著名历史学家司马迁《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记载,战国时,秦昭襄王听说“和氏璧”在赵国,很想得到这块宝贝,于是就设下阴谋诡计,欺骗赵国说,愿意用15座城池来换取赵国的“和氏璧”。当时秦国的军事、经济力量日益强大,国势正旺,不断对外扩张和进击,赵王既舍不得“和氏璧”,又不敢得罪秦王,无奈,只得派使臣蔺相如护送“和氏璧”到秦国去。秦王见到“和氏璧”,连声夸赞。蔺相如见秦王毫无给城之意,就凭自己的机智和勇敢,把“和氏璧”从秦王手中拿回来,并巧妙地暗地派人带着“和氏璧”悄悄潜回赵国。这就是脍炙人口的“完璧归赵”的历史故事。

公元前228年,秦国灭掉了赵国,“和氏璧”落到了秦始皇的手里。到公元前221年,秦始皇统一了全国,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立即命令丞相李斯撰写“受命于天,既寿永昌”八个鸟虫形篆字,经玉石匠把这八个字镌刻在“和氏璧”上,成为皇帝的宝印。从此“和氏璧”开始被称为“国玺”。

公元前206年,刘邦攻占咸阳,推翻了秦王朝,秦王子婴把“和氏璧”献给刘邦。刘邦于公元前202年打败项羽后,建立汉朝,传令将“和氏璧”作为“国玺”代代相传,因此,“和氏璧”被封为“传国玺”。

公元5年,出身外戚并掌握了政权的野心家王莽,毒死了平帝,立了一个仅两岁的宗室子弟孺子婴为皇太子。这时“和氏璧”由孝元太后代管。王莽为了攫取皇帝的宝座,派堂弟王舜去长乐宫索取“和氏璧”。孝元太后识破了王舜索宝的政治阴谋,但不交出来会有杀身之祸,于是她愤怒地取出“和氏璧”往地上一摔,骂道:“得此亡国玺,看尔兄弟有何好下场!”王舜急忙从地上拾起一看,“和氏璧”已被摔缺了一角。这样,“和氏璧”就被王莽强占了。

到公元9年,王莽篡夺了西汉政权,做了皇帝,改国号“新”,他命令玉石匠把“和氏璧”已摔缺的一角用黄金镶补上。王莽政权灭亡后,“和氏璧”归东汉光武帝刘秀所有,代代相传,一直传到东汉末年汉少帝时,“和氏璧”又失掉了,下落不明。

公元192年,关东同盟军讨伐董卓。有一天深夜,长河太守孙坚在洛阳城内巡视,偶然发现城南一口水井——“甄宫井”里毫光四射。孙坚立即命令士兵汲干井水。从井底捞出一宫装打扮的妇人尸体,颈下有一锦囊,内有一金锁扣着的朱红小匣。孙坚从小匣里取出一块纯白无瑕、宝光闪烁的玉玺。该玺上镌五龙交纽,旁缺一角,已用黄金镶补。孙坚一看就知道这是已失掉了的无价之宝——传国玺“和氏璧”,于是保藏起来。

孙坚在岘见山战役阵亡后,“和氏璧”落到了军阀袁术手里。袁术死后,广陵太守徐缪夺得了“和氏璧”,并把它献给了曹操。曹操以后,“和氏璧”被历朝传递了下来,一直传到五代十国时期,在战乱中失落了。

公元960年,赵匡胤在开封东北的陈桥驿发动兵变,自立为帝(宋太祖),改国号为宋(史称北宋),当时不见“和氏璧”。虽然从五代十国以后的1000多年间,各个朝代(尤其是宋绍圣三年、明弘治十三年等)都有传国玺被发现的传说,但那些都不是真正的“和氏璧”,而是一些伪造的赝品——假传国玺。据历史学家们考证,真正的传国玺“和氏璧”确实在100多年前的五代十国时期已失踪了。

“和氏璧”从春秋战国直至唐朝末叶,传递了1640多年之久。这在世界历史上是独一无二的奇迹。它在五代十国时期究竟是怎样失踪的?流落到哪里去了?成为千古奇谜。历代许多人兴致勃勃,想方设法地力图探索这个奇谜,曾掀起过寻宝热潮。




呙姓怎么读
呙姓古音读作hé也可读作guō。呙姓是汉族姓氏,较罕见。有几种出处:1,源于风姓,出自女娲氏之后裔,属于以先祖名字去部首为氏。3,源于外夷,出自在秦、汉之际西域呙国,属于以国名为氏。3,源于芈姓,出自战国时期楚国玉人卞呙,属于以先祖名字为氏。

我喜欢的石头作文,怎么写?
这就是各氏璧吧!哇,教室是不是伟来我们的赞叹声。 3 秋天到了,丰收的季节也到了,人们高兴的去收粮,脸上挂着喜悦的笑容。 今天我回到老家和大家一起去收粮,我发现地边的土塄里面有许多小石头,因为姥爷家的地是河滩地。 小石头刚弄出来全部都是小土块,于是我和妹妹把它们全部都装到瓶子里。 晚上回到家,我...

三国战记几把剑叫什么名字
三国战记这四把神剑,只有角色诸葛亮和马超可以捡得起来。同时青钢剑和太阿剑两者只可获得其一,不可能两样共有。但是当年街头的游戏厅里流传着这样一个传说,那就是在三国战纪中有着第五把神剑,第五把神剑的名字叫法不一,有的说叫七星剑,有的说叫莫邪剑等等。火剑 (倚天剑)第二关山洞内看见...

看过《大唐双龙传》大结局的朋友帮帮忙
顿了顿叹第三口气道:"妃暄确是天下最有眼光的人,古来所谓的名君,谁及的上我们的大唐天子李世民?他以事实证明给所有人看,大乱后确是大治,且是前所未有盛极一时的黄金岁月。咦!长安首富为何还未滚至?"徐子陵一头雾水道:"长安首富?"寇仲忍着笑道:"还不是雷九指那人间最快乐幸福的老家伙...

姓蔚,女孩,麻烦起个名字,诗词里面的最好,不要俗气的,谢谢!
蔚诗婷 蔚岚 蔚心仪 蔚婉清 蔚之音 蔚伯琴 蔚氏璧

帮我的龙凤胎宝宝取个名字 - 百度宝宝知道
何祺,何祾 何杉,何枫 何琮,何瑭 何瑛,何蔚 何嵬,何宜 何悦,何青 何玥,何碧 何氏瑄,何氏璧 何劼,何忞 何浏,何瀚 何溟,何瀛 何茗,何菱 何荣,何荟 何祯,何禧 何愔,何静

急求“再生缘”(李冰冰版)分集介绍
君被远处传来的笛声吸引着。华见奎璧当众侮辱一对卖艺的兄妹,出手教训璧。君欲戏弄铁穆耳,误偷了铁穆耳的玉佩,铁穆耳的手下阿桑哥反错怪华是贼。 再生缘分集介绍第2集 铁穆耳拜会元求医治哮喘病的药方,君自称是元的亲戚名魏子尹,可代为引见,实际想戏弄铁穆耳。翌日君又想戏弄铁穆耳,以魏公子身分,约铁穆耳上山见元...

谁帮我写个藏头诗、名字是:徐传婷,。。
徐徐莲花初映日 传传红帐且挑灯 婷婷翠竹入春闱 何日看雪笑芳菲

2012年5月5日4时6分(农历四月十五)男孩,求名字。
璋含辉耀翰 学拜明堂源 流恢先绪奕 翼后厥昌克 昭家声振万 古姓名香 湘西学士张氏希贤堂字辈 (原定派语)齐家汉国 起文仕邦 (续定派语)光明正大 孝友忠良 (再续派语)克承先志 远绍书香 张氏桂公孝友堂字辈 (本宗旧谱派语)天道益世达廷广 时文应之善良 (七英后裔合...

《十二星座的心是什么做的》
摩羯的心就是一块合氏璧,他们守心如玉,并用平庸掩饰,外人看来,似乎只是掩耳盗铃式的防线,或者是安抚良知的最后一道誓言,然而毕竟魔羯守着的是心中对爱情的那份憧憬。无缘之人只看到外面的粗糙,当废品丢弃处理,连叹息都吝于给予,只有等到一个有足够耐心和勇气的人,怀着坚定的诚心,剖开魔羯...

青原区15641287995: 和氏璧名字的由来 -
秋孙恒古: 和氏璧,中国古代最著名的一块玉璧,相传为战国时期楚国人卞和发现,因此称为和氏璧.

青原区15641287995: 和氏之璧 玉璧为什么命名为“和氏璧”? -
秋孙恒古: 春秋时楚人卞和在楚山,一说荆山(今安徽蚌埠市)看见有凤凰栖落在山中的青石板... 为奖励卞和的忠诚,美玉被命名为“和氏之璧”,这就是后世传说的和氏璧.

青原区15641287995: 和氏璧,为什么将这块玉命名“和氏璧”? -
秋孙恒古: 楼主你好! 和氏璧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美玉,在它流传的数百年间,被奉为“无价之宝”的“天下所共传之宝”,又称和氏之璧、荆玉、荆虹、荆璧、和璧、和璞.与随侯珠齐名,共为天下两大奇宝. 据史料记载,话说东周春秋时,楚人卞和在荆山见凤凰栖落青石之上(古人曾有“凤凰不落无宝地”之说),于是他将此璞石献给楚厉王,经玉工辨识认为是石块.卞和以欺君罪被刖左足.楚武王即位,卞和又去献宝,仍以前罪断去右足.至楚文王时,卞和抱玉痛哭于荆山下,哭至眼泪干涸,流出血泪.文王甚奇,便命人剖开璞石,果得宝玉,经良工雕琢成璧,人称“和氏璧”. “和”是指“卞和”,“氏”就是一个统称,诸如“李氏、王氏”之类的,“壁”当然是玉石的意思了. 望采纳,谢谢!

青原区15641287995: 简要说说和氏璧名字的由来 -
秋孙恒古:[答案] 和氏璧,最早见于《韩非子》、《新序》等书,传为琢玉能手卞和在荆山发现,初不为人知,后由文王常识,琢磨成器,命名为和氏璧,万成为传世之宝.春秋战国之际,几经流落,最后归秦,由秦始皇制成玉玺.秦灭后,此玉玺归于汉刘邦.入唐后不...

青原区15641287995: 和氏璧名称的由来 -
秋孙恒古: 千年国宝“和氏璧”轶事 公元前689年,有个叫卞和的老人在荆山脚下(今湖北南漳西)恸哭不止.官吏前来查问,卞和说自己搂着的大青石中有宝,但两次向楚国君王进献均被斥行骗,并遭刖刑相继失去双腿,因而伤心极了.官吏将信将疑...

青原区15641287995: 和氏璧名字的由来50字数 -
秋孙恒古: 有个叫卞和的老人在荆山脚下恸哭不止.官吏前来查问,卞和说自己搂着的大青石中有宝,但两次向楚国君王进献不成反而失去双腿.官吏把大青石请人剖开发现一块晶莹奇石.刚即位的楚文王知道后大喜,遂起名“和氏璧”.

青原区15641287995: 谁知道“和氏璧”名字的由来? -
秋孙恒古: 和氏璧的由来 春秋时,楚人卞和在楚山,一说荆山(今湖北南漳县)看见有凤凰栖落在山中的青石板上,依“凤凰不落无宝之地”之说,他认定山上有宝,经仔细寻找,终于在山中发现一块玉璞. 卞和将此璞献给楚厉王.然而经玉工辨认,...

青原区15641287995: 和氏璧名字的由来要简单点的 -
秋孙恒古: 【和氏璧简介】 和氏璧是历史上著名的美玉,在它流传的数百年间,被奉为“无价之宝”的“天下所共传之宝”,又称和氏之璧、荆玉、荆虹、荆璧、和璧、和璞. 【卞和献和氏璧】 在战国时期,楚国有一个石匠叫卞和.有一天,他在荆山采...

青原区15641287995: 和氏璧为什么要叫和氏璧
秋孙恒古: 因为是卞和在荆山发现的这块璞玉.所以命名为和氏璧.

青原区15641287995: “和氏璧”命名的来历? -
秋孙恒古: 太子镇有个樟铺村,距村不远的半山腰上有一座千年古刹,名曰沙湾寺,村民在该寺发现了一座建筑奇特的古墓,相传古墓的主人就是传奇人物《了凡四训》的作者了凡大师.无独有偶,在太子镇东部海拔400多米的筠山的深处,也有一座古刹...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