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腔西秦戏都有哪些特色?

作者&投稿:燕重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秦腔》的内容是什么?~

秦腔
秦腔是在古代陕西、甘肃一带的民间歌舞基础上形成的。秦腔大约是在明中叶形成的,至明末秦腔已十分成熟,开始向各地流传。到清朝中叶,已在整个中国演出过,广东的“西秦戏”还流向了海外。

秦腔进京演出后,曾一度使统治北京舞台的京腔甘拜下风,直接影响到京剧的形成,也影响到各个梆子腔剧种的形成与发展。

秦腔唱腔主要以七声徽调式为主,音调激越高亢,以梆子击节,节奏鲜明,七字一句,音乐为板腔体。

秦腔的伴奏乐器文场有二弦子、板胡、二胡、笛等;武场有暴鼓、干鼓、堂鼓、铰子等。主要击节乐为梆子和牙子。还吸收了一些民乐和西洋乐用以丰富音乐表现力。

秦腔的传统剧目有3000多个,解放后整理、重编,使不少传统戏在思想、艺术上有所提高。目前秦腔是西北地区最大的剧种。

中国戏曲历史悠久,剧种种类繁多,据不完全统计,我国各民族地区的戏曲剧种约有三百六十多种,传统剧目数以万计。
比较流行著名的戏曲剧种
比较流行著名的戏曲剧种有:
京剧、昆剧、越剧、豫剧、黄梅戏、评剧、粤剧、庐剧、徽剧、淮剧、沪剧、吕剧、湘剧、柳子戏、茂腔、淮海戏、锡剧、婺剧、秦腔、碗碗腔、关中道情、太谷秧歌、上党梆子、雁剧、耍孩儿、蒲剧、陇剧、汉剧、楚剧、苏剧、湖南花鼓戏、潮剧、藏戏、高甲戏、梨园戏、桂剧、彩调、傩戏、琼剧、北京曲剧、二人转、二人台、拉场戏、单出头、河北梆子、漫瀚剧、河南坠子、河北梆子、湖南花鼓戏、淮北花鼓戏、梅花大鼓、梨花大鼓、京韵大鼓、西河大鼓、评弹、单弦、山东快书、山东琴书等五十多个剧种,尤以京剧流行最广,遍及全国,不受地区所限。
十大知名剧种(排名不分先后)
1京剧

京剧,也称“皮黄”,由“西皮”和“二黄”两种基本腔调组成它的音乐素材,也兼唱一些地方小曲调(如柳子腔、吹腔等)和昆曲曲牌。因形成于北京而得名,时间是在1840年前后,盛行于20世纪三、四十年代,时有“国剧”之称。现在它仍是具有全国影响的大剧种。它的行当全面、表演成熟、气势宏美,是近代中国戏曲的代表。是地地道道的中国国粹。
2豫剧

《朝阳沟》剧照
豫剧起源于中原(河南),是中国五大戏曲剧种之一,中国第一大地方剧种。近几年,豫剧跟随河南卫视,河南豫剧院,台湾豫剧团等演出团体走过了世界诸多国家,如到澳大利亚、意大利、法国、加拿大、委内瑞拉、新西兰、德国、英国、美国等国家演出,被西方人称赞是“东方咏叹调”,“中国歌剧”等。豫剧是在河南梆子的基础上不断继承、改革和创新发展起来的。建国后因河南简称“豫”,故称豫剧。豫剧从清朝末期至今已经形成四大声腔,即祥符调(以开封为中心)、豫东调(以商丘为中心)、豫西调(以洛阳为中心)、沙河调(以沙河流域为中心,即河南东南部、安徽北部等地)。2006年,豫剧被国务院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3黄梅戏

《天仙配》剧照
黄梅戏,发源于湖北黄梅县,发展壮大于安徽安庆一带。它的前身是黄梅地区的采茶调,清代中叶后形成民间小戏,称“黄梅调”,用安庆方言演唱。20世纪50年代在严凤英等人的改革下,表演日趋成熟,发展成为安徽的地方大戏。著名剧目有《天仙配》、《牛郎织女》、《女驸马》等。曲调悠扬委婉,优美动人,具有芬芳的泥土气息,深受各地人民群众喜爱。
4昆曲

《牡丹亭》剧照
昆曲,又称“昆腔”、“昆剧”、“昆曲”,是一种古老的戏曲剧种。产生于明代嘉靖、隆庆年间的江苏昆山。明中叶后开始盛行,当时的传奇戏多用昆曲演唱,迄今已有400多年历史。明、清之际,他成为全国最大剧种,主宰剧坛200余年。我国现存历史较长的地方剧种,几乎都受过昆剧艺术的影响,因此有“中华戏曲之母”的雅称。除了保持早期昆曲特色的南昆外,还在全国形成许多支脉,如北方的昆弋、湘昆、川昆等。昆曲的风格清丽柔婉、细腻抒情,表演载歌载舞、程式严谨,是中国古典戏曲的代表。
5潮剧
《陈三五娘》剧照
潮剧,流行于广东汕头、福建南部及台湾等地区。主要受外地传入在弋阳腔、昆腔及汉调的影响,形成于明代中叶,在剧目中保留了很多宋元作品,如《陈三五娘》、《扫窗会》、《芦林会》等。
6秦腔

《三滴血》剧照
秦腔,陕西省地方戏,也叫“陕西梆子”,是最早的梆子腔,约形成于明代中期。其表演粗犷质朴,唱腔高亢激越,其声如吼,善于表现悲剧情节。剧目有《蝴蝶杯》、《游龟山》、《三滴血》等。
7粤剧
粤剧,流行于广东、香港、东南亚等粤语语言区。形成于清初,由外地传入的高腔、昆腔、皮黄、梆子等声腔与当地民间音乐结合而成。音乐为板腔体、曲牌体兼用。剧目有《搜书院》、《关汉卿》等。
8评剧

《刘巧儿》剧照
评剧,清末在河北滦县一带的小曲“对口莲花落”基础上形成,先是在河北农村流行,后进入唐山,称“唐山落子”。20世纪20年代左右流行于东北地区,出现了一批女演员。20世纪30年代以后,评剧在表演上在京剧、河北梆子等剧种影响下日趋成熟,出现了白玉霜、喜彩莲、爱莲君等流派。1950年以后,以《刘巧儿》、《花为媒》、《杨三姐告状》、《秦香莲》等剧目在全国产生很大影响,出现新凤霞、小白玉霜、魏荣元等著名演员。现在评剧仍在河北、北京一带流行。
9棒子腔

山东梆子《运河老店》剧照
梆子腔,是对一种戏曲声腔系统的总称。它源出于山西、陕西交界处的“山陕梆子”,特点为唱腔高亢激越,以木梆击节。然后,它向东、向南发展,在不同地区形成不同形式的梆子腔,如山西梆子、河北梆子、河南梆子、山东梆子等。
10晋剧

《小宴》剧照
晋剧,又名“中路梆子”,系由山西、陕西交界的山陕梆子发展至山西,结合山西语言特点而形成。现流行于山西中部及内蒙、河北一带。它保持了梆子腔以梆击节的特点,音乐风格在高亢之余,也有柔婉细腻的一面。表演通俗质朴。著名剧目有《打金枝》、《小宴》、《卖画劈门》等。
中国地方戏曲具体分布
北京市:京剧 北昆 西路评剧 北京曲剧
河北省:河北梆子 评剧 丝弦 老调 哈哈腔 河北乱弹 武安平调 武安落子 西调 蔚县秧歌 隆尧秧歌 定县秧歌 四股弦 唐剧 横岐调、上四调
山西省:蒲州梆子 山西中路梆子 山西北路梆子 上党梆子 锣鼓杂戏 耍孩儿戏 灵邱罗罗 上党皮黄 上党落子 永济道情戏 洪洞道情戏 临县道情戏 晋北道情戏 襄武秧歌壶关秧歌 沁源 秧歌 祁太秧歌 繁峙秧歌 朔县秧歌 孝义碗碗腔 曲活碗碗腔 弦子腔 凤台小戏
内蒙古自治区:内蒙大秧歌 二人台 漫瀚剧
辽宁省:海城喇叭戏 辽南影调戏 蒙古剧 彩扮莲花落
吉林省:二人转 吉剧 新城戏 黄龙戏
黑龙江省:龙江剧
陕西省:秦腔 汉调二黄 阿宫腔 合阳跳戏 合阳线戏 陕西碗碗腔 陕西老腔 眉户戏 弦板腔 陕西道情戏 陕南花鼓戏 陕南端公戏 安康弦子戏
甘肃省: 陇剧 高山剧影子腔 甘南藏戏
青海省:青海藏戏 青海平弦戏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新疆曲子戏
山东省:山东梆子 枣梆 莱芜梆子 东路梆子 柳子戏 吕剧 茂腔 柳腔 五音戏 柳琴戏 两夹弦 四平调
江苏省:昆曲 淮剧 扬剧 通剧 淮海戏 锡剧 苏剧 丹剧 丁丁腔 淮红剧 海门山歌剧
安徽省:黄梅戏 徽剧 青阳腔 岳西高腔 安徽目连戏 安徽戏 庐剧 安徽端公戏 沙河调 泗洲戏 坠子戏 含弓戏 芜湖梨簧戏 文南词 皖南花鼓戏 凤阳花鼓戏 淮北花鼓戏淮剧 嗨子戏
上海市:沪剧 滑稽戏 奉贤山歌剧
浙江省:越剧 婺剧 绍剧 新昌高腔 宁海平调 松阳高腔 醒感戏 温州昆曲 金华昆腔戏 黄岩乱弹 诸暨乱弹 瓯剧 和剧 杭剧 甬剧 湖剧 姚剧 睦剧
江西省:赣剧 戈阳腔 盱河戏 东河戏 宁河戏 瑞河戏 宜黄戏 赣南采茶戏 萍乡采茶戏 万载花灯戏 抚州采茶戏 吉安采茶戏 宁都采茶戏 赣东采茶戏 九江采茶戏景德镇采茶戏 武宁采茶戏 高安采茶戏
福建省:莆仙戏 梨园戏 高甲戏 闽剧 平讲戏 庶民戏词明戏 大腔戏 闽西汉剧 北路戏 梅林戏 右词南剑调 小腔戏 三角戏 闽西采茶戏 南词戏 闽西山歌戏 芗剧打城戏 竹马戏 游春戏 肩膀戏
港澳台地区:粤剧、歌仔戏
广东省:粤剧 潮剧 正字戏 白字戏 广东汉剧 西秦戏 花朝戏 粤北采茶戏 东昌花鼓戏 雷剧 梅县山歌剧 粤西白戏 临剧
海南省:琼剧
广西壮族自治区:桂剧 邕剧 丝弦戏 广西师公戏 彩调剧 牛娘剧 桂南采茶戏 广西壮剧 广西苗戏 广西侗戏
湖南省:湘剧 祁剧 常德汉剧 衡阳湘剧 巴陵戏 辰河戏 湘昆 长沙花鼓戏 岳阳花鼓戏 常德花鼓戏 湘西花灯戏 湘西阳戏 衡阳花鼓戏 邵阳花鼓戏 零陵花鼓戏 师道戏湘西苗剧 新晃侗族傩戏
湖北省:汉剧 荆河戏 南剧 湖北越调 山二黄 湖北高腔 楚剧 东路花鼓戏 黄梅采茶戏 阳新采茶戏 远安花鼓戏 襄阳花鼓戏 荆州花鼓戏 梁山调 郧阳花鼓戏 随县花鼓戏堂戏 文曲戏 鄂西柳子戏
河南省:豫剧 河南越调 南阳梆子 大平调 怀梆 怀调 大弦调 罗戏 卷戏 河南曲剧 河南道情 豫南花鼓戏 乐腔 五调腔
四川省:川剧 四川灯戏 四川曲艺剧 秀山花灯戏
云南省:滇剧 云南花灯戏 昆明曲剧 关索剧 傣剧 白剧 云南壮剧 彝剧
贵州省:黔剧 贵州本地梆子 贵州花灯剧 贵州侗戏 贵州布依戏 贵州苗戏 安顺地戏
西藏自治区:藏剧

据传,清代一年的农历正月十六,有一个西秦戏戏班子在海陆丰地区演《秦香莲抱琵琶》,看戏的人格外多,他们嫌戏文太短了,唱不到半天,不肯散去。戏班的掌班没办法,只好在正戏前头加个《陈州放粮》的短戏。

戏唱到中午,陈世美的家将韩琪受命追杀秦香莲,又放走秦香莲,韩琪自刎,秦香莲拉着儿女倒在血泊中……又是到此煞戏了。

看戏的不肯走,大家齐声吼:“杀了陈世美!”砖头瓦块齐向戏台上打来。掌班的急得像热锅上的蚂蚁一样,团团乱转,不敢在前台露头,赶紧溜到后台。

这时,唱《陈州放粮》的“包公”还未下装,他问:“台下怎么啦?出了什么事?”

掌班的一见“包公”,忽然灵机一动,计上心来,推着他说:“快,快到前台接着往下唱。”

“包公”说:“你急糊涂啦!我在宋朝,这个不是宋朝的陈世美,是个清朝的陈世美,相隔几百年,咋能同台唱戏?”

“哎呀,事到这般时候,管他同朝不同朝呢!”

掌班的接着说,“陈世美那么大的驸马官,谁敢杀他?只有你‘包黑子’铁面无私可以把他铡了,给老百姓出出气,就算煞戏了。

终于“包公”上台铡了陈世美,台下的观众才安静了下来。从此这个西秦戏班的名气在海陆丰地区火爆到了极点。

西秦戏又称“乱弹戏”,流行于广东海丰、陆丰、潮汕和福建南部及台湾等地。西秦戏系明代末期西秦腔流入海陆丰后,与地方民间艺术结合,至清代初期,逐渐游离于西秦腔而自立门户,形成了别具风格与特色的西秦戏剧种。

西秦腔系明代在甘肃产生的戏曲声腔,据史籍载,甘肃陇山之东,即陇东,也就是陕西陇县一带,古为秦州属地,南北朝时设陇东郡,后置陇州,由于地处秦国之西,故此秦地民俗,习惯称为“西秦”。

可见甘肃调,由地域方位而称“西秦腔”是毫无疑问的。清吴太初《燕兰小谱》记载:

琴腔,即甘肃调,名西秦腔。

戏剧理论家张庚、戏剧评论家郭汉城认为:

远至东南沿海的广东潮汕一带,仍有当年辗转流传过去的西秦腔被保留在那里,在当地安了家,落了户。

后来的西秦戏主要声腔正线调,也许就是早期西秦腔的遗声遗调,如正线剧目《二度梅》、《大红袍》、《仁贵回窑》、《刘锡训子》、《李旦走国》、《游园耍枪》等,秦地明代史籍均有记载,至于传统“四大传”、“八小传”、“四大弓马”、“三十六本头”、“七十二小出”等,皆普遍被保留在秦地诸剧种之中。

西秦戏源自秦腔,西秦戏传入海陆丰,说法有二。一种说法是明代万历年间,陕西陇右有位刘天虞,刘天虞与同代戏剧家汤显祖是攀友。刘天虞到广州做官,带3个西秦腔班子,经过江西流人粤东、闽南、台北一带,后来在海陆丰扎根,并与海陆丰民间艺术和语言结合,逐渐游离于西秦腔而自立门户,形成现在的西秦戏。

又有一种说法,是明代崇祯年间,李自成的败军沿闽赣边界进入广东之后,败军中一些陕甘艺人在海陆丰聚班演戏所留下来的。

西秦戏植根海陆丰之后,深为广大群众喜闻乐见。西秦戏的唱、白虽然沿用中州音韵,但曲文通俗浅显,加上艺人们不断学习正字、白字等兄弟剧种和民间艺术的长处,以丰富和提高自己,因而使之逐渐发展成为一个别具风格与特色的地方剧种。

明末清初,广州方言地区及潮汕闽南语地区,都有西秦戏流行。一路从湖南、湖北传入,一路从江西、福建传入,故西秦戏有上、下路之分。

正线是西秦戏的主要声腔,又分二方、平板、梆子三种,以二方为基本曲调,与陕西的汉调二黄近似;平板接近皮黄戏的四平调;梆子与吹腔相近。故有人认为西秦戏与秦腔、汉调二黄、徽剧均有渊源关系。

除正线外,西秦戏的西皮与粤剧梆子相同;二黄接近广东汉剧二黄。伴奏乐器有头弦、二弦、三弦、月琴、大小唢呐、号头等。武戏常用大锣大鼓。

传统剧目分文戏和武戏两类,表演风格粗犷豪放,雄浑激昂,长于武戏,其武打技巧取法南派武功。文戏的主要剧目有:“四大弓马”、“三十六本头”、“七十二提纲”等。

武戏多取材于东周列国、封神、隋唐、水浒等演义小说。经过整理较有影响的剧目有《回窑》、《斩郑恩》等。武打艺术宗南派武功,长于表演慷慨悲壮的历史故事戏。

角色和场面分为“五行十柱”,即打面行分红面、乌面、丑;打头行分正旦、花旦、蓝衫、婆角;网辫行分老生、文生、武生、公末;旗军行分乌军、红军;音乐行分文畔、武畔。著名演员有曾月初、罗振标等。

西秦戏自清代初期在海陆丰形成之后,深为广大群众喜闻乐见,加之他们不断学习兄弟剧种和民间艺术的长处,如正字戏的三国剧目、昆曲牌子和民间的南派武功等来丰富自己,使之逐渐发展成为一个别具风格与特色的地方剧种。

在清代乾嘉年间,西秦戏竟拥有30多个班子,流行地区从原来的粤东、闽南,扩展到广州、香港及东南亚等地。

到了清代后期,广州、汕头一跃而成为对外贸易城市,人口集中,商业发达,新兴的粤剧、潮剧分别纷纷进入省港和汕头,并且各自以为中心,承值官商酬神演出。

因此原来流行于潮汕的西秦戏,由于唱、白仍操中州音韵,既古老又拘谨,无能与用方言唱、白的潮剧竞争,便逐渐南退海陆丰;另一面,粤剧也锐意改良,唱、白由官话改为方言,有效地占据了粤语地区,又使西秦戏不得西进而止于惠阳东部的闽南语系地带。

当时,由于海陆丰的封建势力仍很稳固,又有足以维持自给的优越自然条件,故西秦戏东、西受阻,集中海陆丰之后,得以偏安一隅,“自耕自食”,少与外界剧种交流,一直保持着固有的古朴风貌。

然而,此时正在急剧变化更新的粤剧、潮剧和广东汉剧,又不断流入海陆丰,刺激了西秦戏;当地群众也不满足于它那种故步自封的状态,不断提出新的要求;加上西秦戏和正字戏、白字戏三个剧种的几十个班子,都挤在海陆丰这块狭长的沿海地带,于是互相竞争,促进了西秦戏的变化。

西秦戏在变化中,大大发展与丰富了提纲戏,即纯科白或科白夹唱的剧目。由于提纲戏是用大唢呐和大鼓、大锣、大钹等击乐伴奏,气派雄壮,既适应了城乡广场的演出,又迎合了群众酬神喜庆崇尚热闹的要求,因此给西秦戏开辟了一条从发展走向繁荣的道路。

到了20世纪初,又使西秦戏得以安生和发展。这期间,有一些班子,又冲出海陆丰,闯到潮汕、闽南和广州、香港去。

这些班子其中的顺泰源班、双福和班、赛丰年班和庆台春班,还远涉重洋赴新加坡、印尼、马来西亚等外埠演出,播下了种子,如吉生、戊生、福婆等,落籍海外,继续从事侨胞业余西秦戏演唱活动,并培养了亚玉、亚苏、亚三、贵金等一批女旦角回国,开创了西秦戏由女人扮女角的历史功绩。

1922年,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海陆丰暴发了轰轰烈烈的农民运动,海陆丰根据地领导人彭湃深明戏曲的特殊功能和作用,所以在暴风骤雨般的革命运动中,能很好地争取、团结、教育、改造戏曲艺人,称呼被统治阶级视为“废人”的演员为“善废人”,并与之交朋友。

当时西秦戏的演员戴净、玉生、发旦等,都经常被彭湃邀到“得趣书室”共商改良戏曲事宜,至1925年,终于成立了红色“梨园工会”。

1927年,在红宫举行的“海丰全县工农兵代表大会”中诞生了中国第一个苏维埃政府,全体代表热烈通过了一条“改良戏剧”的决议案。

除夕,海丰县苏维埃为欢度夺取政权后的第一个元旦,隆重组织戏剧活动,西秦戏顺泰源班应邀演出了《秦琼倒铜旗》提纲戏,大受欢迎。

在历时6年如火如荼的海陆丰农民运动中,西秦戏和正字戏、白字戏,都得到保护和发展,向来被统治阶级视为“戏仔”,“脚底人”和下九流的艺人,也撑起腰板,开始了做人的权利,投进革命的风暴,充分发挥了他们和戏曲的作用与功能,在中国近代革命历史上谱写了光辉的一页!

新中国成立后,西秦戏获得了新生,老一代艺人张汉标、罗宗满、曾月初、陈铭诩、林泳、马富、张木顺、曾炮、林德祥、张德、蔡栗、周世妹、林白妹,以及名演员罗振标、孙俊德、陈伯思、周汉孙、唐托等,都对新中国寄于无限希望与信赖,相继汇集到庆寿年这个唯一的班子。

他们团结起来,仿效大革命时期的做法,把班主制改为集体所有制,改庆寿年戏班为海丰县工人剧团。

1956年,海丰文化科正式建立。有效地加强了对剧团的领导和管理,并积极发动与组织老艺人抢救艺术遗产,挖掘、记录、整理了《仁贵回窑》、《重台别》、《刘锡训子》、《宋江杀惜》、《审冯旭》、《斩郑恩》、《棋盘会》、《胡惠乾打擂》、《桂枝写状》、《秦香莲》、《徐棠打李凤》、《崔梓弑齐君》、《救宋王》、《错园耍枪》、《辕门罪子》等七十多个优秀传统剧目上演。

同时,对唱腔音乐、表演艺术、舞台美术和脸谱等方面都进行了一系列的改革和提高,使西秦戏枯木逢春,欣欣向荣,别开新面。

1979年,海丰县西秦戏重建剧团。1991年和1992年先后参加广东省艺术节和全国“天下第一团”展演,剧目《秦香莲》、《斩郑恩》及演员皆获嘉奖。

连年来,七度应邀赴香港演出,传播了乡音,沟通了乡情。与唱片公司多次合作,录制了优秀传统剧目《回窑》、《重台别》、《刘锡训子》、《五台会兄》等16盒磁带,远销重洋。




中国有哪些戏种?
汉剧,一般指流行于湖北、河南、陕西等地的戏曲剧种,源出湖北地区,旧称“楚调”或“汉调”,主要声腔是西皮腔,兼唱二黄腔,迄今为止已有近三百年历史。主要剧目有《宇宙锋》、《二度梅》、《审陶大》等。又,在湖南常德和广东也都有汉剧,均为多腔剧种,与湖北汉剧迥然不同。 35、湘剧 湘剧,即湖南省的地方戏曲...

戏剧的种类有哪些?
22个回答 #热议# 你知道哪些00后职场硬刚事件? 您输入了违法字 高粉答主 2018-10-15 · 说的都是干货,快来关注 知道答主 回答量:250 采纳率:9% 帮助的人:13万 我也去答题访问个人页 关注 展开全部 中国戏曲的种类与介绍: 中国戏曲剧种的分类有:京剧、昆曲、高腔、越剧 、梆子腔、评剧、...

中国戏曲一共有哪几种?每一种戏曲各有哪些特点?
景德镇采茶戏 武宁采茶戏 高安采茶戏 福建省:莆仙戏 梨园戏 高甲戏 平讲戏 闽剧 庶民戏 词明戏 大腔戏 闽西汉剧 北路戏 梅林戏 右词南剑调 小腔戏三角戏闽西采茶戏 南词戏 闽西山歌戏 芗剧 打城戏 竹马戏 游春戏 肩膀戏 台湾省:歌仔戏 广东省:粤剧 潮剧 正字戏 白字戏 广东汉剧 西秦戏 ...

中国有哪些戏曲剧种?
中国五大戏曲剧种分别是指京剧、越剧、黄梅戏、评剧、豫剧。中国戏曲剧种种类繁多,中国各民族地区地戏曲剧种约有三百六十多种,传统剧目数以万计。而在其中,京剧、越剧、黄梅戏、评剧、豫剧依次称为中国五大戏曲剧种。中国戏曲主要是由民间歌舞、说唱和滑稽戏三种不同艺术形式综合而成。它起源于原始歌舞,是...

中国戏剧有哪些?
它的形式活泼、自由,最善于表现当代人民生活,因此城市和乡村都有大量观众。评剧唱腔是板腔体,有慢板,二六板,垛板和散板等多种板式。解放后,评剧音乐,唱腔,表演的革新取得显着成就,特别是改变了男角唱腔过于贫乏的弊病,男声唱腔有了新的创造。 评剧原分为东路和西路两派。今天盛行的是东路,流行于河北和东三省,在...

著名的戏曲有哪些?(名字)
3、而2008年在北京市出版的《黄梅戏》(中国文联出版社)(金芝,杨庆生著)则特意用了“并称”一词。二、全国声腔剧种 二黄、二人台、上党二黄、上党梆子、山西梆子、山东梆子、川剧、三角戏、义乌腔、弋阳腔、广东汉剧、云南壮剧、云南花灯戏、丹剧、木偶剧、巴陵戏、五音戏、文南词、中路梆子、内蒙大...

京剧中讲金朝的剧目有哪些?
1楼那位纯属捣乱 说实话,讲金朝的真不多,且多以反派角色出现 如《潞安州》、《八大锤》、《抗金兵》再就是《满江红》了 大多都是抗金的戏

汕尾特产
汕尾的特产大部分是海产品,因为它靠近海边,但还是有其他可以带的特产的,比如海丰公平的牛肉干,梅陇的菜果,等等还有很多,你问下人家就行了,,,

中原区15021811985: 陕西秦腔的艺术特点 -
权姬咪喹: 唱腔 秦腔唱腔为板式变化体,包括“板路”和“彩腔”两部分,每部分均有欢音、苦音两种,前者长于表现欢快、喜悦情绪;后者善于抒发悲愤、凄凉情感.依剧好地表达情感的辅助唱法. 角色 秦腔的角色有“十三门二十八类”之说.老生分...

中原区15021811985: 请简要说说秦腔的特色 -
权姬咪喹: 秦腔唱腔包括“板路”和“彩腔”两部分,每部分均有欢音和苦音之分.苦音腔最能代表秦腔特色,深沉哀婉、慷慨激昂,适合表现悲愤、怀念、凄哀的感情;欢音腔欢乐、明快、刚健、有力,擅长表现喜悦、欢快、爽朗的感情.秦腔曲牌分弦...

中原区15021811985: 秦腔剧种的主要特点 -
权姬咪喹: 秦腔的表演朴实、粗犷、细腻、深刻,以情动人,富有夸张性.角色行当分为四生、六旦、二净、一丑,计13门,又称“十三头网子”,表演唱做并佳.辛亥革命32313133353236313431303231363533e59b9ee7ad9431333339663339后,西...

中原区15021811985: 广东海丰西秦戏的来历、形式、艺术特点?
权姬咪喹: 西秦戏 一、 简要描述 西秦戏又称乱弹戏,流行于广东海丰、陆丰、潮汕和福建南部及台湾等地.明代西北地区的西秦腔流入海陆丰,与地方民间艺术结合,至清初形成西...

中原区15021811985: 陕西戏秦腔表演特色是怎样的?
权姬咪喹: 秦腔,陕西省地方戏,也叫“陕西梆子”, 是最早的梆子腔,约形成于明代中期.其表 演粗犷质朴,唱腔高亢激越,其声如吼,善 于表现悲剧情节.剧目有《蝴蝶杯》、《游龟 山》、《三滴血》等.

中原区15021811985: 秦腔戏的特点是什么 -
权姬咪喹: 秦腔唱词结构是齐言体,常见的有七字句和十字句,也就是整出戏词如同一首七言无韵诗一样排列整齐.和唱词相对应的是曲调,秦腔板腔音乐结构可以归纳为 “散板——慢板——由中板而入于急板——结束”的过程,也即打板节奏从慢到略快...

中原区15021811985: 西秦戏的介绍 -
权姬咪喹: 西秦戏又称乱弹戏,汉族传统戏曲剧种之一.明代由西北地区的秦腔流入海陆丰,与地方民间艺术结合,至清初形成广东地方戏,西部地区传过来的秦腔戏种,故简称“西秦戏”.用海丰官话演唱,属板式变化体声腔系统.主要唱腔有正线、西...

中原区15021811985: 秦腔戏曲的起源及特点 -
权姬咪喹: 起源: 秦腔源于古代陕西、甘肃一带的民间歌舞,并围绕中国古代政治、经济、文化中心长安发展.秦腔形成于秦,精进于汉,昌明于唐,完整于元,成熟于明,广播于清[1].清康熙年间,陕西泾阳人张鼎望写出《秦腔论》,此时的秦腔早已...

中原区15021811985: 秦腔有什么特点 -
权姬咪喹: 秦腔自成体系,从脸谱到唱腔、道白、板路、身段、表演程式技巧以至角色都有其特点.据 《秦腔记闻》中讲,秦腔的音乐特点是 “大锣大鼓,宫商杂糅,冠冕堂皇之中,兼具中正和平之美.此秦腔之故有风格也,亦乱弹所成立之要素也”. ...

中原区15021811985: 陕西的戏剧是什么有什么特点 -
权姬咪喹: 特点是高昂激越、强烈急促.尤其是花脸的演唱,更是扯开嗓子大声吼,当地人称之为“挣破头”,外地人开玩笑:“唱秦腔,一是舞台要结实,以免震垮了;二是演员身体要好,以免累病了;三是观众胆子要大,以免吓坏了” 秦腔还有一个特点就是富有夸张性,生活气息很浓,并有许 多特技,如喷火、跌扑、耍髯口等.秦腔的剧目也非常丰富,大 多数取材于《列国》、《三国》、《杨家将》等以及一些历史传说 故事.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