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清照晚年为什么教邻居家的女孩子读书写字会被骂?

作者&投稿:湛杨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李清照,为什么会被一个十岁女童驳得哑口无言?~

说到李清照,想必大家都不陌生,中学时就学过她不少诗歌,虽然李清照前半生生活幸福美满,可她的后半生十分孤独落寞,加错了人又被骗,当真可算国破家亡,但李清照的才华仍旧把她衬托得十分耀眼,晚年的李清照虽然无儿无女,独自一个人生活,但仍旧有不少朋友亲戚来探望她。


有一天,李清照一个姓孙的朋友,带着女儿太看望李清照,李清照晚年是个孀居老妇人,所以她很喜欢小女孩,这位姓孙朋友的女儿只有10岁,长得十分可怜,而且从她的谈吐可以看出,女孩子十分聪慧,李清照更加爱怜,于是她对小女孩说:"你愿意拜我为师吗?我可以把毕生所学都传给你。"
正常来说,听到李清照这句话,自然就跪下磕头拜师了,要知道李清照当时是有名的大才女,即使学不到她的本事,日后就自称是李清照的徒弟,也能给自己增加不少光环,何况女人总是要嫁人的,有李清照这层光环附身,至少能找个更好的老公,可谁也料想不到,这个小女孩竟然拒绝了。


李清照有才,小女孩自然也是知道的,不过古代一直奉行"女子无才便是德"的思想,李清照学了一身本事,可算才华横溢了,但她晚年生活如此凄凉,这岂不也是跟她的才华有关,假如她不会写诗,没有才华,也不会嫁给赵明诚,两人就不会收集古董,赵明诚死后,张汝舟也不会因看上她的古董而去撩她,最终李清照被逼无奈跟张汝舟离婚了。
因为李清照的才华,虽然让她高高在上,让人羡慕和佩服,但她的才华同样也是导致生活不幸的根源,所以当时那个小女孩听到李清照想收她为徒时,她便直接对李清照一句:"才藻非女子事也!"小女孩的父亲听了这话,脸色顿时尴尬起来,连忙带着小女孩离开李清照家了。


李清照听了小女孩的话,竟然哑口无言,的确正如小女孩所说的,假如自己不是一个才女,或许生活会幸福很多,过着相夫教子的生活,也不会导致晚年如此凄凉,所以李清照面对小女孩"才藻非女子事也"的言辞时,她无法反驳,自己就是最好的例子。
李清照虽然为后人留下了不少诗歌,这些诗歌永垂不朽,足以让李清照永远活在后人的心中,可站在李清照本人的角度而言,或许她晚年回顾自己一生,也会感到有一丝后悔吧,你觉得呢?

李清照看到一个姓孙的小姑娘挺聪明的,就想把平生所学教给她,但是这个姑娘把嘴一撇说:“才藻非女子事也!”。是啊,童言无忌,原来在这个社会上有才有情的女子是真正多余啊。在封建社会,才藻真的不是女子事也,又不能给她带来辉煌的人生命运,却会给她增加人世飘零的无奈。这时候的女词人只有欲语泪先流了。更为有趣的是,谁也没有想到,这个孙姓小姑娘成人后居然成了陆游的夫人,让人真为写过《钗头凤》的陆游感觉不幸。(陆游《渭南文集》卷三十五《夫人孙氏墓志铭》云:“夫人幼有淑质,故赵建康明诚之配李氏,以文辞名家,欲以其学传夫人。时夫人始十余岁,谢不可,曰:‘才藻非女子事也。’”)

在古代大多的女子是不允许上学的,只有些家中比较富裕的会在家里给他们请私教,教些琴棋书画等知识。

总体上来说,古代不让女性读书,其实就是中国古代封建专制下的结果,古语有云女子无才便是德。虽然现在看来这一说法不具任何科学性,但是在我国的古代女子确确实实是不用读书的,说的明白一点,我国古代的女子是不允许读书的,实际上在古代女子不能读书的最大原因是来自于古代的封建迷信思想。

另外,在古代男女地位不平等,女子的社会地位极低,无知的女子更容易被男子掌控,再者,古代的女子有着很多严重的贞洁烈女的思想枷锁。

大家闺秀,基本是大门不出二门不迈。在出嫁前都不能被男子看到,再说想要去学书与男子一起上学更是难上加难,最后古代女子基本上没机会进入学堂,即使有极少读书,也一般是在家里,是没有机会进入课堂的。

另外在古代一般的家庭是请不起教书先生的,所以女子都是学做女红刺绣帮工等一些手艺,较为富贵的一些家庭开明的家长会让读的,但还是三从四德的那一套理论的书。女子无才便是德,是从三从四德里演化提炼出来的。

三从出自 仪礼 丧服 子夏传 妇人有三从之义,无专用知道,故未嫁从父,既嫁从夫,夫死从子。仪礼 是儒家十三经之一,是春秋战国时的礼制汇编,以三从四德男尊女卑标准,古代董仲舒即明确儒家之说,夫为妻纲,妇女在家庭中从属于丈夫。在社会上无政治权利,对公共事件的参与稀少。



在古代大多的女子是不允许上学的,只有些家中比较富裕的会在家里给他们请私教,教些琴棋书画等知识。

总体上来说,古代不让女性读书,其实就是中国古代封建专制下的结果,古语有云女子无才便是德。虽然现在看来这一说法不具任何科学性,但是在我国的古代女子确确实实是不用读书的,说的明白一点,我国古代的女子是不允许读书的,实际上在古代女子不能读书的最大原因是来自于古代的封建迷信思想。

另外,在古代男女地位不平等,女子的社会地位极低,无知的女子更容易被男子掌控,再者,古代的女子有着很多严重的贞洁烈女的思想枷锁。

大家闺秀,基本是大门不出二门不迈。在出嫁前都不能被男子看到,再说想要去学书与男子一起上学更是难上加难,最后古代女子基本上没机会进入学堂,即使有极少读书,也一般是在家里,是没有机会进入课堂的。

另外在古代一般的家庭是请不起教书先生的,所以女子都是学做女红刺绣帮工等一些手艺,较为富贵的一些家庭开明的家长会让读的,但还是三从四德的那一套理论的书。女子无才便是德,是从三从四德里演化提炼出来的。

三从出自 仪礼 丧服 子夏传 妇人有三从之义,无专用知道,故未嫁从父,既嫁从夫,夫死从子。仪礼 是儒家十三经之一,是春秋战国时的礼制汇编,以三从四德男尊女卑标准,古代董仲舒即明确儒家之说,夫为妻纲,妇女在家庭中从属于丈夫。在社会上无政治权利,对公共事件的参与稀少。



当时的女孩识字读书是一种奢侈,只有达官贵人家的孩子才能。李清照晚年家已经败落,接触的人是普通百姓。所以会挨骂。

当时的女孩识字读书是一种奢侈,只有达官贵人家的孩子才能。李清照晚年家已经败落,接触的人是普通百姓。所以会挨骂。

古今第一才女李清照,才华横溢,又特立独行,好酒,重情。如果生活在今天,我相信,她一定是个网络大v,是个真性情的奇女子。
一、烂漫少女
李清照生长在一个书香门第的家庭。她的父亲李格非,曾经受教于苏轼。苏老先生被称为千古第一文人,洒脱不羁。我想,李格非或多或少也受到了老师的影响,这点从他对李清照的教育可见一斑。
宋朝礼教甚严,一般豪门小姐都是大门不出,二门不迈,整日间在家绣花、插花。可李清照从小就能跟随父母读书、写字。这说明,父母对孩子的态度是开明的。顺便说下,李清照的母亲也不简单,人家是北宋状元的孙女、北宋国务院副总理的女儿,也是书香门第,真正的豪门。
李清照小时候不但在父母的熏陶下读书、写字,也经常有机会和小伙伴们一起出去游玩。一直到老年,李清照对于自己少年那段无忧无虑的时光,仍十分怀念,从她的《如梦令》中就能看到。
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
兴尽晚回舟,误入藕花深处。
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
大家看,“常记”两个字,就看出李清照对这段时光的怀念。沉醉,一个十四五岁的少女,就能饮酒了,你说,这个家庭得多开通。正是在这样一个环境下,李清照成长为一个活泼、有独立人格的少女。我想,在少女时代李清照的心中,这个世界充满了阳光。
二、才女多情
李清照18岁时成婚,嫁给了太学生赵明诚。这个赵明诚也不简单,父亲是高官,小伙本人有才学、长得也帅气,和李清照是门当户对。同时,赵明诚还是金石家,恰好李清照也好这口,夫妻二人有着共同的爱好,所以感情很好。
赵明诚其实早知道李清照的才学,但是呢,出于男子尊严,有点不服气。所以,没事的时候,他和妻子就玩一个游戏。两个人对坐,沏一壶茶,互相给对方出题。一个人说出一句典故,另一个人要说出是出自哪本书,甚至那一页,胜利者才可喝茶,这个叫“赌书喝茶”。可是,玩十次,赵明诚输十次,这茶啊,始终喝不到嘴,那边李清照都喝不进去了。
还有一次,赵明诚看到妻子新填了一首词,《醉花阴》,一时兴起,就也填了50首词,和妻子的作品混在一起,让朋友品鉴。朋友仔细看了这些词,就说:“写得最好的就是这句“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赵明诚这时候服气了,这正是李清照填的那首《醉花阴》。
婚后,赵明诚有段时间外出做官,李清照思念丈夫,写了一些闺阁之怨和思念丈夫的词。
红藕香残玉簟秋。轻解罗裳,独上兰舟。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
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
“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这是怎样的情思,这是怎样的才华啊。
三、“惊世骇俗”奇女子
靖康之变,北宋灭亡,南宋建立。李清照在乱世中,犹如雨打浮萍,漂泊不定。丈夫赵明诚任金陵守备时,置全城百姓、妻子于不顾,独自逃跑,使得李清照十分痛心。哀其不争,怒其不堪,一首《夏日绝句》,道尽豪情。
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
不久,赵明诚去世,李清照流落南方,无所依靠。后来,她改嫁小吏张汝舟。本以为后半生有了归宿,却谁知遇到了中山狼。张汝舟娶李清照,其实是为了她收藏的金石文物,这是李清照和赵明诚一生的心血。
不久,张汝舟索要不成,就开始家暴了。李清照此时也发现,自己与张汝舟志趣大相径庭,同床异梦。如果换做一般女子,也就认命了,可李清照不。她知道,无论何时,都要保持人格的独立。如果谁想践踏,那么就斗争到底。
张汝舟曾经科举考试作弊,李清照得知后,知道这是个机会,于是毅然去衙门告发。按照当时的律法,妻子告丈夫,丈夫获罪,妻子也得坐牢两年。李清照出身官宦世家,这些岂能不知。可是,为了摆脱张汝舟,为了让自己的心不受束缚,她甘愿承担这个结果。
张汝舟获罪,被发配柳州,李清照也坐牢了。幸好,李家门生故吏不少,赵明诚家也出面斡旋,仅仅9天,李清照就出狱了。
这是一场斗争,李清照斗的不是张汝舟,是数千年的封建礼法,是整个社会。她赢了,赢得让人击节赞叹。如此惊世骇俗的一个奇女子,怎不让人动容。
四、孤独终老
经此事,李清照彻底心灰意冷。她守着窗户,看太阳升起、落下,听风的声音、雨的声音,一天又一天,一年又一年。
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
孤独的李清照,留给后人的却是不朽的佳作。《声声慢》、《武陵春》等,无不让人沉醉其中,潸然落泪。
还好,有酒的陪伴。李清照好酒,在她的词中,有酒字的占50多首。我们可以想象下,在萧瑟的秋天,黄昏时分,一把竹椅上,端坐一满头银丝的老妇人。纤瘦的身子,在风中瑟瑟发抖。一壶老酒,入嘴却充满苦涩。两行清泪,慢慢流落腮边。
物是人事事休,欲语泪先流。
(完)


写李清照的作文七年级合集5篇
她此时的处境让她清楚的认识到,自己再也不可能回去了。 晚年的李清照一人漂泊在外,一场失败的再婚,已将她的所有打散成碎片,再也无法缝合。 掉落的花,土中杂的花香,缓缓落下的泪珠,无尽的愁, 编织 着李清照悲苦的晚年。 1156年,李清照怀着对家人的思念,悄然离逝,结束了她颠沛的一生。 正是李清照坎坷不平的...

李清照之死因
而她手中的珍贵文物,引来无数人的觊觎。有官军李将军的强行霸占,有御医王继先的强行购买,有邻居钟复皓掘壁偷盗,更有不择手段的张汝舟,强行骗婚,骗婚不成便极力诽谤,致使至今留下了清照的一段“改嫁”冤案。李清照的晚年是十分悲惨凄苦的。自从张汝舟被“编管”柳州再没人打搅她,一直独自默默无闻地过着清贫苦闷的...

李清照为什么要改嫁?
李清照改嫁的原因是:绍兴二年(1132年),李清照到达杭州。图书文物散失殆尽造成的巨大痛苦,颠沛流离的逃亡生活给予的无情折磨,使李清照陷入伤痛百般走投无路的绝境。孤独无依之中,再嫁张汝舟。李清照(1084年3月13日—1155年5月12日),号易安居士,汉族,齐州章丘(今山东章丘)人。宋代女词人,...

要挂课了
《宋史·李格非传》中,有这样的文字记载:“女清照,诗文尤有称于时,嫁赵挺之之子明诚,自号易安居士。”李清照二岁时,生母去世。由年高还乡的祖父和二位伯父母抚养。小清照聪颖早慧,为祖父所钟爱,并为之启蒙。五岁开始涉猎诗、史及百家之书,出挑得既活泼灵秀,又端庄矜持,四邻八乡人见人爱。李清照十六岁以前...

求论文:狄金森与李清照的对比
目睹国破家亡,清照“虽处忧患穷困而志不屈”,在“寻寻觅觅、冷冷清清”的晚年,她殚精竭虑,编撰《金石录》,完成丈夫未竟之功。 因此可说李清照的作品是和愁字分不开的,从开始的情愁,到家破人亡的家愁,再到江山沦陷的国愁。这纷繁的愁绪令她一步步地迈上了文学的圣殿。真可谓万古愁心! 清照文词绝妙,...

李清照啊
目睹了国破家亡的清照“虽处忧患穷困而志不屈”,在“寻寻觅觅、冷冷清清”的晚年,她殚精竭虑,编撰《金石 录》,完成丈夫未竟之功。金兵的横行肆虐激起她强烈的爱国情感,她积极主张北伐收复中原,可是南宋王朝的腐朽无能和偏安一隅,使李清照的希望成为幻影。李清照在南渡初期,还写过一首雄浑奔放的《夏日绝句》:...

李清照大概的生平经历
李清照的少年时代随父亲生活于汴京,优雅的生活环境,特别是京都的繁华景象,激发了李清照的创作热情,除了作诗之外,开始在词坛上崭露头角。宋徽宗建中靖国元年(1101年),李清照18岁,与时年21岁的太学生赵明诚在汴京成婚。当时李清照之父作礼部员外郎,赵明诚之父作吏部侍郎,均为朝廷高级官吏。李清...

谁有李清照的大量资料
清照为什么被人戏称为李三瘦?第一瘦:“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如梦令》)第二瘦:“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醉花阴》)第三瘦:“新来瘦,非干病酒,不是悲秋”(《凤凰台上忆吹箫》)李清照的生辰?目前,较一致的意见是北宋神宗元丰七年甲子,即:公元1084年。李清照...

李清照的故事
总起来说她是一个婉约派诗人,但是其中也有一首较豪放的 就是那首 “生当为人杰,死亦为鬼雄。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

关于李清照的文章?
但是靖康之乱,金人的铁锤政震碎了你繁华的梦,让你中年来回奔波,晚年饱受凄凉身世之感和寂寞愁苦之情,对故土之恋,家国之恨,词调沉郁凄怆,悲凉哀惋—《声声慢》。 你饱受丧夫之痛,孀居之哀,亡国之恨,颠沛流离,孑然一身。回首你的一生,守望一座空城。少历繁华,中经丧乱,晚景凄凉,尽管学富五车,词动京华,才力...

注根据中发号文及其它相关规定大兴13511732564: 李清照晚年想将毕生所学传授给一个小女孩,但被她谢绝了,她是谁,李清照怎么遇到她的 -
迟面茵莲: 李清照看到一个姓孙的小姑娘挺聪明的,就想把平生所学教给她,但是这个姑娘把嘴一撇说:“才藻非女子事也!”.是啊,童言无忌,原来在这个社会上有才有情的女子是真正多余啊.在封建社会,才藻真的不是女子事也,又不能给她带来辉煌的人生命运,却会给她增加人世飘零的无奈.这时候的女词人只有欲语泪先流了.更为有趣的是,谁也没有想到,这个孙姓小姑娘成人后居然成了陆游的夫人,让人真为写过《钗头凤》的陆游感觉不幸.(陆游《渭南文集》卷三十五《夫人孙氏墓志铭》云:“夫人幼有淑质,故赵建康明诚之配李氏,以文辞名家,欲以其学传夫人.时夫人始十余岁,谢不可,曰:'才藻非女子事也.'”)

注根据中发号文及其它相关规定大兴13511732564: 晚年的李清照想要把平生所学教给孙氏女孩,那女孩说“才藻非女子事也”.这事陆游到底是怎么评价的? -
迟面茵莲: 夫人幼有淑质.故赵建康明诚之配李氏,以文辞名家,欲以其学传夫人.时夫人始十余岁,谢不可,曰:才藻非女子事也 没有赞同,只是客观地陈述事实

注根据中发号文及其它相关规定大兴13511732564: 分析李清照《永遇乐》的思想内容和艺术手法 -
迟面茵莲: 作者因怀恋故国而寂寞孤苦的情怀与外界“元宵佳节”“酒朋诗侣”的热闹气氛形成强烈反差,曲折委婉地表现出作者无以慰藉、不可化解的对故国刻骨铭心的怀恋之情及对旧日生活的无限惋惜之意.由今而昔,又由昔而今,形成今昔盛衰的鲜...

注根据中发号文及其它相关规定大兴13511732564: 李清照的一生有什么曲折经历?
迟面茵莲: 李清照她出生于一个爱好文学艺术的士大夫家庭,与太学生赵明诚结婚后一同研究金石书画,过着幸福美好的生活.1127年,靖康之变后,她与赵明诚避乱江南,丧失了珍藏的大部分文物.后来赵明诚病死,她独自漂流在杭州、越州、金华一带...

注根据中发号文及其它相关规定大兴13511732564: 声声慢的讲解 -
迟面茵莲: 这首词是李清照晚年流落江南为抒发家国身世之愁而作.这首词最大的特点是成功地运用了叠字.开篇三句十四个叠字,表达出三种境界.“寻寻觅觅”,写人的动作、神态;“冷冷清清”,写环境的悲凉;“凄凄惨惨戚戚”,写内心世界的巨...

注根据中发号文及其它相关规定大兴13511732564: 争取的名人事例 -
迟面茵莲: 李清照的一生时间: 2009年04月30日 作者:佚名 来源:网络资源 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兴尽晚回舟,误入藕花深处. 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 ——————李清照《如梦令》 俗话说,“天有不测风云,人有旦夕祸福”,...

注根据中发号文及其它相关规定大兴13511732564: 李清照的《永遇乐》赏析 -
迟面茵莲: 这首词不仅情感真切动人,语言也很质朴自然.作者在这首词的下片中,无论是用当年在汴京赏灯过节来作今昔对比也好,还是用今天的游人的欢乐来反衬自己的处境也好,都能更好地刻划出诗人当前的凄凉心情.真是语似平淡而实沉痛已极....

注根据中发号文及其它相关规定大兴13511732564: 宋朝第一女词人李清照晚年为什么改嫁? -
迟面茵莲: 李清照一生中曾有过两段婚姻.第一段婚姻,要从政治上说起.李清照生于书香门第,父亲李格非进士出身,属苏轼门派.李清照十八岁时,在汴京与太学生、丞相赵挺之之子赵明城结婚.看似郎才女貌、门当户对,但赵明城家族是王安石那边...

注根据中发号文及其它相关规定大兴13511732564: 关于李清照的故事 -
迟面茵莲: 李清照 (1084-1155) 号易安居士,南宋杰出女文学家,章丘明水(今属济南)人.以词著名,兼工诗文,并著有词论,在中国文学史上享有崇高声誉. 李清照她出生于一个爱好文学艺术的士大夫家庭,与太学生赵明诚结婚后一同研究金石书画...

注根据中发号文及其它相关规定大兴13511732564: 李清照和唐婉有关系吗?MS有小说写李是唐的姨妈,或老师? -
迟面茵莲: 历史上她们两人是没有关系的. 李清照是女词人,是金石学家赵明诚的的妻子,两人均有才学,夫妻恩爱.不过赵早亡,李清照晚年对原来的幸福婚姻生活多有回忆和眷恋. 唐婉是南宋爱国词人陆游的原配夫人,是他的表妹,为陆母所不喜,最后被休,但她与陆的感情倒是甚笃.唐婉很有才情,不过改嫁后也早亡,陆游写过和唐婉的<>的词也是和后悔当初的软弱.<>的刘兰芝倒是与唐婉有点像.你可以参看. 唐婉和李清照是一个自己早亡,一个丈夫早亡,后者后来还改嫁,备受后夫的虐待,很惨的.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