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庄子・养生主》里「为善无近名,为恶无近刑」如何理解?

作者&投稿:包彭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庄子所说“为善无近名,为恶无近刑”是什么意思?~

“为善无近名,为恶无近刑”,字面意思是:偶尔做好事不能得到好名声,偶尔做坏事也不会马上受到刑罚。
在这里是为了说明一个道理:获得一个结果的原因是因为长期的积累,是为后面的“缘督以为经”,做为论据的,这里不是在讨论善恶的问题。
“缘督以为经,可以保身,可以全生,可以养亲,可以尽年”:长期遵从自然的中正之道行事,这就可以护卫自身,就可以保全天性,就可以奉养亲人,就可以终享天年。
作者后面又以“庖丁解牛”的故事来论述这个道理;
“臣之所好者道也,进乎技矣”:这是抓住事物的规律,运用正确的方法;
“三年之后,未尝见全牛也。方今之时,臣以神遇,而不以目视,官知止而神欲行。”:是指通过经年累月的探索,才得到“游刃有余”高超技艺。

原文:为善无近名,为恶无近刑。
译文:做好事不要求名,做坏事不要受刑罚。
资料:
1、语出先秦·庄周《庄子·养生主》:“庖丁为文惠君解牛,手之所触,肩之所倚,足之所履,膝之所踦, 砉然向然,奏刀騞然,莫不中音。”
2、作者:庄子(前369-前286),姓庄名周,字子休,汉族,享年84岁。道家学说的主要创始人之一。中国著名哲学家、思想家、文学家,辩论家。祖上系出楚国公族,后因吴起变法楚国发生内乱,先人避夷宗之罪迁至宋国蒙地。庄子生平只做过地方漆园吏,因崇尚自由而不应同宗楚威王之聘。庄子与道家始祖老子并称“老庄”,他们的哲学思想体系,被思想学术界尊为“老庄哲学”,代表作品为《庄子》,名篇有《逍遥游》、《齐物论》等,庄子主张“天人合一”和“清静无为”。代表作《庄子》并被尊崇者演绎出多种样版,名篇有《逍遥游》、《齐物论》等。
3、原文节选
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 。以有涯随无涯,殆已!已而为知者,殆而已矣!为善无近名,为恶无近刑。缘督以为经,可以保身,可以全生,可以养亲,可以尽年。
庖丁为文惠君解牛,手之所触,肩之所倚,足之所履,膝之所踦,砉然响然,奏刀騞然,莫不中音。合于桑林之舞,乃中经首之会。

从这句话可以知道如下信息:第一,庄子认为善恶不是束缚人行为的准则。圣人可为善,亦可作恶。第二,庄子认为无论善恶,都有个行为边界。不是说善行就可以没边没沿的做。滥好人,照样没前途。第三,之所以善恶都需要有行为边界,是因为人在社会中生活,必须要考虑到世俗道德(名)及法律(刑)等等对人的反制。所谓“视世俗如无物”这种名士风范,不是庄子提倡的。看到那种名士,估计庄子会扔他一脸涂泥。——虽然某些名士还自诩庄子门生。第四,内心不以善恶为束缚,行为处处考虑世俗的界限,这才是庄子的处世功夫。所以庄子在第五篇德充符里说:有人之形,无人之情。有人之形,故群于人;无人之情,故是非不得于身。有人之形,就是为善作恶都要考虑行为边界,无人之情,就是内心不以善恶为束缚。



庄子说的前半句,「为善无近名」,是在说做好事可以,但不是为了追求名利而做好事,也就是不能为了追求世俗他人的赞许。这是在说「不为道德的正面所累」。庄子说的后半句,「为恶无近刑」,是在说,不要他人觉得不道德你就要被约束,这个世界不是非黑即白的,一切在法所划归的范围内你都能去做。这是在说「不为道德的负面所累」。合起来,讲的就是「不为道德所累」。私货夹带如下:这才是我认为应该尊崇的「道德观」。这个世界不应该非黑即白的:好的反义词不是坏;善的反义词不是恶;高尚与罪恶之间还有一群普通人。而道德的作用,就是划出一条普通人要努力追求才能达到的行为的高标准:不计较个人得失,毫不犹豫地放弃生命,那是圣人;可是如果这个世界上全都是圣人,那英雄这些字眼还有什么意义?所以世界上除了圣人和杀人放火的恶人,中间还有一群体量庞大的物种:他们会纠结,会犹豫,会惴惴不安。他们看看圣人,有些心动,前进一步,就是善;看看恶人,有点害怕,后退一步,就是不恶。但「为善无近名」,是在教大家不要被圣人、英雄这些褒扬所吸引而去刻意地追寻善,善的来源应该是我,而非诱惑。而法律才是行为的最终底线,是警示所有普通人的行为最低点:那么就是在说在法律与道德之中的那个颜色就是黑白二分的灰。道德的褒义所存在的价值,就是鼓励灰色努力朝白色进发,因此我们可以褒奖英雄,可以勉励圣人,可以鼓励见义勇为,但却不能强迫大家都去做英雄,逼迫大家都去做圣人,狠狠心让所有人都去见义勇为——无论是公车让座,还是背叛信仰。所以「为恶无近刑」,是在教大家不要被道德所绑架,你恪守住法律的行为底线就不应该有人批评你,你也不应该被世人所指责。



最近在看清华大学陈怡教授的《庄子哲学导读》。陈怡教授的观点是,“为善无近名,为恶无近刑”可以看作是一个倒装句,也即“无近名为善,无近行为恶”——“不以‘有名’为善,不以‘受刑’为恶”。这样一来呢,就与后文中的“公文轩见右师”的故事相契合,也得以与庄子的思想相融合。我个人也觉得陈怡教授的观点有其一定的道理。毕竟庄子写文章一直以来都有着一定的逻辑性,比如在《逍遥游》中,每一个卮言与寓言都是相对应的。所以这样看来,倘若《养生主》中的三个寓言确乎是与养生的三条原则相对应的话,个人以为这确实算得上是最合理的解释了。



要说庄子这句话是什么意思,估计只有穿越回去问他老人家了。我粗浅的表达下我的观点,为善无近名,为恶无近刑是养生主里的观点,那应该以养生主的思想理解,我个人认为应该是说行善不能求名,为恶不能触犯刑法,依道而行,这才可以全生,养亲,可以终老。当然这只是原文的翻译,因为我的观点远不如庄子,而他老人家说的已经很通透了,我只说下为善无近名的理解,古时候都喜欢说“阴德”,什么是阴德?今天做了件善事,天知地知己知,其他人不知道,这就是阴德,因为做善事的时候已经得到心理上的享受了,如果做点善事上电视成头条了,得到的比失去的还多,这就不是善事。比如现在的有些艺人,捐几十万还要搞得天下尽知,自己失去的仅是些皮毛,而得到的却是名声,本质是用利换名,还觉得自己做善事,这就是为善近名。为恶无近刑意思也大概相似,因为庄子的有些观点过于犀利,还是不做过多解释。


《庄子》全文和翻译分别是什么?
《庄子》译文翻译:北方地区的大海中有一条鱼,它的名称称为鲲。鲲的体积,不知道大到几万里;转变成鸟,它的名称就叫鹏。鹏的背脊,真不知道大到几万里;当它奋发而飞的情况下,那进行的两翅如同天上的云。作品鉴赏 老庄是中国版启蒙思想道家思潮的产物,属于全世界最早熟和最广泛传播的启蒙思想,...

庄子完整版原文及翻译注释
庄子完整版原文及翻译注释,详细介绍如下:一、原文:知天之所为,知人之所为者,至矣。知天之所为者,天而生也;知人之所为者,以其知之所知以养其知之所不知,终其天年而不中道夭者。翻译:知道自然的作为,并且了解人的作为,这就达到了认识的极点。知道自然的作为,是懂得事物出于自然;了...

庄子简介
5、民族:汉族 6、生卒年:369~286 7、生平简介 :庄子(约前369~前286年),名周,宋国蒙(今河南省商丘县东北)人,是继老子之后,战国时期道家学派的代表人物。他曾做过宋国蒙地方的漆园吏,与梁惠王、齐宣王同时。相传,庄子自幼聪明好学,与惠施为同学、挚友,曾南游楚越,探访古风,一生率性...

庄子名什么
庄子,名周,庄周是其本名,字子休;庄子是战国时期宋国蒙人,思想家、哲学家、文学家,庄学的创立者,也是道家学派代表人物,与老子并称“老庄”;其代表作有《逍遥游》、《齐物论》、《养生主》等。庄子因崇尚自由而不应楚威王之聘,仅担任过宋国地方的漆园吏,史称“漆园傲吏”,被誉为地方...

庄子简介
庄子,名周,字子休。道教祖师,号南华真人,为道教四大真人之一。庄子与梁惠王、齐宣王、孟子、惠子等大体同时期,死时享年83岁。道家学说的主要创始人之一。战国著名哲学家、思想家、文学家。祖上系出楚国贵族,后因楚国动乱,迁至宋国,并在宋国与老乡惠子结识。庄子只做过地方漆园吏,几乎一生...

庄子简介
庄子出生于宋国蒙,是宋国公室的后代,其先祖可以追溯到宋国的第十一代国君宋戴公。关于蒙的现代地理位置有多种说法,如河南商丘、安徽蒙城、山东东明等。庄子约生于周烈王七年(公元前369年)。这主要从两个方面考察。首先,《史记》记载庄子与梁惠王、齐宣王同时,又记有楚威王派使者厚币聘庄子一事...

庄子是什么
庄子是道家学派的代表人物。1、庄子,本名庄周,宋国蒙人,战国时期哲学家。是道家学派的代表人物。庄周因崇尚自由而不应楚威王之聘,生平只做过宋国地方的漆园吏。2、史称“漆园傲吏”,被誉为地方官吏之楷模。庄子最早提出“内圣外王”的思想,对儒家影响深远。庄子的作品喜欢以引人入胜的方式阐述...

庄子是什么
庄子 [zhuāng zǐ]道家学派代表人物 庄子,名周,战国时期宋国蒙人。战国中期道家学派代表人物,思想家、哲学家、文学家,庄学的创立者,与老子并称“老庄”。庄子因崇尚自由而不应楚威王之聘,仅担任过宋国地方的漆园吏,史称“漆园傲吏”,被誉为地方官吏之楷模。最早提出的“内圣外王”思想对儒家...

庄子的九句经典语录
于丹庄子心得经典语录 1、我们的眼睛,总是看外界太多,看心灵太少。 2、孔夫子能够教给我们的快乐秘诀,就是如何去找到你内心的安宁。 3、人人都希望过上幸福快乐的生活,而幸福快乐只是一种感觉,与贫富无关,同内心相连。 4、怀着乐观和积极的心态,把握好与人交往的分寸,让自己成为一个使他人快乐的人,让自己快乐...

《庄子》一则原文是什么?
《庄子》一则(北冥有鱼……亦若是则巳矣。) 北冥有鱼①,其名曰鲲②。鲲之大,不知其几千里也;化而为鸟,其名为鹏③。鹏之背,不知其几千里也;怒而飞④,其翼若垂天之云⑤。是鸟也,海运则将徙于南冥⑥。南冥者,天池也⑦。齐谐者⑧,志怪者也⑨。谐之言曰:“鹏之徙于南冥也,水击三千里⑩,抟扶摇而上...

索县13667339510: 《庄子·养生主》里"指穷于为薪,火传也,不知其尽也.", -
历傅铃兰:[答案] 通“脂”,油脂、蜡

索县13667339510: 求《庄子·养生主》 原文以及译文 -
历傅铃兰: 《庄子·养生主》翻译 【题解】 这是一篇谈养生之道的文章.“养生主”意思就是养生的要领.庄子认为,养生之道重在顺应自然,忘却情感,不为外物所滞. 全文分成三个部分,第一部分至“可以尽年”,是全篇的总纲,指出养生最重要...

索县13667339510: 养生主的全文翻译 -
历傅铃兰: 养生主 【题解】 这是一篇谈养生之道的文章.“养生主”意思就是养生的要领.庄子认为,养生之道重在顺应自然,忘却情感,不为外物所滞. 全文分成三个部分,第一部分至“可以尽年”,是全篇的总纲,指出养生最重要的是要做到“缘督...

索县13667339510: 谈谈你对《庄子》中“养生主”一文的理解尽量概括,精简在500字内
历傅铃兰: 一文,其篇名中就已表达了要论述的重点,就是我们这个现实的生命应该有怎样的生活哲学.这篇文章写得比较简单,可以说是庄子内七篇中义理最单纯的,但是从文章中...

索县13667339510: 求庄子养生主全文 -
历傅铃兰: 养生主养生主 【题解】 这是一篇谈养生之道的文章.“养生主”意思就是养生的要领.庄子认为,养生之道重在顺应自然,忘却情感,不为外物所滞. 全文分成三个部分,第一部分至“可以尽年”,是全篇的总纲,指出养生最重要的是要做到...

索县13667339510: 二、庄子的《养生主》中的“庖丁解牛”故事给我们什么启示?答案还是300字左右 -
历傅铃兰:[答案] 今日重读《庖丁解牛》,偶发将文中的概念与生活一一对应之兴,不知当否,写 在这里请朋友们不吝赐教. 1、庖丁——生... 是一种艺术,应当有其自身的节奏与韵律.社会中的人既要投入地生活,又要诗意地享受着人生. 养生之道:人生活在社会中,...

索县13667339510: 二、庄子的《养生主》中的“庖丁解牛”故事给我们什么启示? -
历傅铃兰: 《庖丁解牛》,就是假托庖丁为文惠君解牛的故事,阐述庄周的“养生之道”,而它的客观意义却远远超出庄周写这个寓言的主观意图.庄子写庖丁解牛这则寓言故事,原意是用它来说明养生之道的.庄子认为社会上充满着错综复杂的矛盾,人生活在矛盾斗争中,很易受损害.要想保全自己,就得像庖丁解牛那样,避开“技经肯綮”与“大辄”,只找空隙处下刀,意即避开矛盾,用逃避现实的办法以求得个人的生存.这种消极的人生哲学,自应予以批判.但就庖丁解牛这个故事本身说,它在客观上阐明了一切事物虽然错综复杂,但都有它内在的规律性;通过长期实践,又善于思考,就能认识和掌握规律,从而发挥主观能动性,取得行动的自由.

索县13667339510: 谈谈你对《庄子》中“养生主”一文的理解
历傅铃兰: 《养生主》是讲人生观的,不仅要保留身体、生命,而要保养好身体的主人,也就是思想,还有灵魂……

索县13667339510: 庄子的养生主阐述了怎样的养生之道?文章用何种论据进行论证? -
历傅铃兰: 庄子认为,养生之道重在顺应自然,忘却情感,不为外物所滞. 全文分成三个部分,第一部分至“可以尽年”,是全篇的总纲,指出养生最重要的是要做到“缘督以为经”,即秉承事物中虚之道,顺应自然的变化与发展.第二部分至“得养生焉”,以厨工分解牛体(庖丁解牛)比喻人之养生,说明处世、生活都要“因其固然”、“依乎天理”,而且要取其中虚“有间”,方能“游刃有余”,从而避开是非和矛盾的纠缠.余下为第三部分,进一步说明听凭天命,顺应自然,“安时而处顺”的生活态度. 第三部分有四个事实论据:右师独足,泽雉饮啄,秦失吊老聃和薪尽火传

索县13667339510: 《庄子》中的 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 译文. -
历傅铃兰: 出自《庄子·养生主》,原句是: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以有涯随无涯,殆已. 意思是,人生是有限的,但知识是无限的(没有边界的),用有限的人生追求无限的知识,是必然失败的.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