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生有哪些心理和生理因素?

作者&投稿:翟施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中学生心理素质的因素有哪些?~

中学生心理健康常识社会的进步和发展推动了素质教育的进程。特别是随着独生子女群体数量的增大,家庭问题的复杂化,现代观念更新的加快,素质教育,特别是心理健康教育已成为学校教育的一个新课题,是帮助学生正确处理学习,生活,择业和人际关系,培养健全人格的手段和有效途径。笔者认为,青年学生首先应学习一些心理知识,促使他们对自己的认识,提高自我教育能力;并且对将来的学习生活都有好处。其次,青年学生应了解心理健康的标准,树立正确的人生态度,培养满意的心境,形成良好的个性和统一的人格,始终保持热情饱满,乐观向上的情绪。最后,笔者认为,心理辅导也是促进学生正确的认知结构和情感与态度模式形成的重要途径。正文 中学生心理素质教育的根本任务是按青少年心理发展规律尽可能充分发展并提高学生的心理潜能,进而促进学生的全面素质的提高和个性的和谐发展。现代教育需要高科技人才,更需要德才兼备的优秀人才,素质教育也不再是呼声日紧,而是提上的日程化的位置,对教育的关注,从家庭到社会,处处可以体现。然而,我们也不得不注意到,随着独生子女群体数量的增大,家庭问题的复杂化,现代观念更新的加快,素质教育,特别是心理素质亟待引起教育工作者的重视。心理健康教育是德育工作的一个新课题,是帮助学生正确处理好学习、生活、择业和人际关系,培养健全人格的手段和有效途径。一. 中学生应该学习一点心理知识1、心理学是研究人的心理现象发生发展的客观规律的科学。心理学知识对学习大有益处,它可以促进学生对自身的认识提高自我教育的能力。如果中学生学习了心理学的知识以后,能按心理学规律去学习,学习成绩就会有较大的提高。比如:学习了记忆的规律,就可以解决上课不专心,开小差的问题;学习了思维规律,就可以解决记不住,记不牢以及死记硬背的问题;学习了有意注意的规律就可以使思维开阔、更敏锐、更富有创造性,还可以调节考前情绪,消除紧张,轻松上考场。2、心理学知识还可以解答中学生在思想上和生活上的一疑难问题,从而更深刻地认识自己,达到自我认识、自我发展、自我完善。比如,学习了有关性格的知识,就可以使自己对自身的性格有所了解,从而矫正自己性格中不良的一面,锻炼和完善自己的人格;学习了情感的知识,可以使自己学会调节情绪、升华情感的方法;学习了青春期的心理问题,可以了解青少年在青春斯的心理变化规律,从而主动掌握自己的心理,安全顺利地度过青春发育期。3、学习了心理知识不但能提高自己,还能对正确地处理好人际关系有所帮助。因为在了解自己心理的同时,也学会了了解同学的心理,这样便可以对不同气质、性格的同学采取相应的态度,从而防止不必要的矛盾,加强与同学的友谊。心理学的应用非常广泛,渗透到各行各业当中,不论学生将来从事什么样的工作,现在学一些心理学的基础知识都是有益的,将来的祖国建设需要心理素质较高的一代青年。为了学生的现在也为了将来,中学生应学习一点心理学。二.保持心理健康,学会做情绪的主人如果你问一位中学生"你健康吗"他也许会说:"我当然健康,瞧,我壮得象头小牛犊,从没生过病。"可是健康不应只指体格健壮与否,还应包括心理在内的健康。严格地说,只有体格健康还算不上是健康,因为健康不只是体格健壮与否,还包括心理健康与否,联合国世界卫生组织提出过一个响亮的口号:"健康的一半是心理健康!"并解释:健康不仅是指一个人没有疾病,而且是指一个人有良好的身体和精神以及社会的适应状态。也就是说,健康与否从身体和精神以及社会的适应三个方面来评价。现在不少中学生存在着一些心理问题。如胆小、忧郁、孤僻、依赖、神经质、人际关系不良等。那么,怎样才算心理健康呢?心理健康的标准是什么?生理健康的指标较明确,判定容易一些,而心理健康的判定便较为困难,因为心理健康具有明显的相对性和模糊性。心理健康是比较而言的,绝对的健康是不存在的,人们都处在较健康和极不健康的两端连续线中间的某一点上,而且人的心理健康状态是动态变化的,而非静止不动的。人的心理健康即可以从相对的比较健康变成健康,又可以从相对健康变得不那么健康,因此,心理健康与否是反映某一段时间内的特定状态,而不应认为是固定的和永远如此的。另外,一个人偶尔出现的一些不健康的行为和心理,并不意味着心理不健康。心理健康应指出较长一段时间内持续存在的状态,而不能只看一时性的偶尔现象,使断定心理不健康。心理标准是一个发展的、文化的概念,会随着社会的发展变化而发展变化,也因不同的社会文化背景而有差异。心理健康的标准,应包括以下几方面:① 正确的人生态度。正确的人生态度来源于正确的认识,正确的世界观。抱有正确人生态度的人,对周围的事物有较为清醒的认识和判断,即有远大的理想,又有实事求是的精神,因而在社会变革时期能够跟上时代的步伐,头脑清楚,眼界开阔,立场坚定,即不保守,也不冒进……总之,正确的人生态度使他们分析问题,处理问题时比较客观、稳妥,与时代共同进步,心态始终保持健康水平。② 满意的心境满意的心境是健康心理的重要内容,心理健康的人对自己、对他人、对工作、对学习、对生活都比较满意,没有心理障碍。满意的心境来源于正确的认识,由于他们能一分为二地论人论事,因而既能接受自己,又能悦纳他人。他有自知之明,对自己的外貌、德才学识有正确的分析。他们在别人的议论包围中既不会被赞扬、歌颂冲昏头脑,又不会因批评、责备而烦恼,因为他们对自己心中有数,能从别人的议论中吸取有益的东西。他们不自骄自傲,也不自轻自贱。对自己有清醒的认识,不会淹没在别人的议论中无所适从,他们总是处于一种独立自主的状态。他们对别人也有一种客观的、全面的评价,不会忽冷忽热,不会苛刻地要求别人。对工作、生活、学习也有正确的标准,既不好高骛远,也不急功近利,因而心境总是满意的、愉快的。③ 和谐的人际关系乐于交往的人往往能在相互交往中得到尊重、信任和友爱。这是因为他们以同样的态度对待别人,因而减少了很多不必要的矛盾。与人为善的人能够与大家互相理解、彼此感情融洽,协调一致,相互配合默契。人际关系和谐,心情当然就比较舒畅,心理会处于健康状态中。⑤适度的情绪,充分的理智人与动物区别在于有理智。健康心理必须有自我控制能力,有适度的情绪,不过悲、过喜、过忧、过怒。要用积极的情绪战胜消极情绪,不使消极情绪、过激情绪维护较长的时间。要始终保持热情饱满、乐观向上的情绪,而不低下猥琐、泪丧悲观的情绪,更不会反复无常。三、注重心理辅导,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中学生正处于青春发育期,是人生发展的重要年龄阶段。要从未成熟儿童期向逐渐成熟化的青春期交替转换过程中,会产生种种矛盾的心理,因此,很需要心理辅导老师,帮助他们顺利安全渡过青春发育期,并把这一时期转化为学习的"最佳期",人生的"黄金时代"。要了解心理辅导是什么首先要明确,心理辅导不是什么?心理辅导不是思想政治教育,心理教育不等同于德育。心理辅导过程中可能会有一些教导,但倘若只有教导或只在说教,绝对不是心理辅导了。心理辅导也不仅仅是进行逻辑分析,给予忠告与建议,更不是帮助当事人解决问题。心理辅导也不是普通的会见,不是社交式的谈话,更不是指责、批评、游说、嘲讽或恐吓;至于用同情的态度、行为去安慰与开解等,也都不是心理辅导。多年来,学者专家纷纷为心理辅导作出定义。从狭义看,心理辅导最简单的定义是"帮助一个人自助"。若从广义看,心理辅导是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具体来说心理辅导是一个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心理辅导老师的职责在于通过心理辅导,给学生以一定的帮助、指导,促进他们认识结构和情感与态度模式有所变化,能对自己的行为作出评价和选择,解决在学习和生活中出现的问题,从而更好地适应新环境,不断保持与增进身心健康,使人生有统合与丰富的发展,迈向自我实现。

世界卫生组织宣言近年一再明确指出:“健康不仅仅是没有躯体疾病、不体弱,而是一种躯体、心理和社会功能均良好的状态。”因此,中学生健康不仅仅是指生理、躯体方面的,而且应包括心理方面的。随着我国经济、文化的发展,教育事业的进步,特别是随着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的转轨,中学生心理健康问题日益引起教育各方面的关注重视、研究与探讨。1987年7月通过有关部门鉴定的“大中学生心理卫生问题和对策研究”的课题显示,在被调查的2961名学生中,有16.7%的学生存在着较严重的心理卫生问题,并随年龄增长而大幅度上升,其中初中生为13.76%。厦门市教育科学研究所的胡胜利通过对500名学生心理健康状况及其影响因素的调查研究中发现,有49?6%的高中生存在着各种程度的不良心理反应,有10?8%的高中生存在着各种明显的心理健康问题。前不久,陈沛霖、陈立华用自制的问卷在武汉市抽取了1500多名中学生进行调查,结果表明,武汉市中学生虽有50%的学生心理健康状况良好,30%的学生属基本正常范围,但也有10-15%的学生低于正常水平,特别是还有3-6%的学生存在比较严重的心理困扰。以上情况说明中学生确实存在着心理健康问题。中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主要表现为喜怒无常,情绪不稳,自我失控,心理承受力低,意志薄弱,缺乏自信,学习困难,考试焦虑,记忆力衰退,注意力不集中,思维贫乏,学习成绩不稳,难于应付挫折,青春期闭锁心理,并在行为上出现打架、骂人,说谎,考试舞弊、厌学、逃学,严重的出现自伤或伤人现象。我们可以把以上表现归类为以下问题。
一)学习类问题因学习而产生的心理问题是中学生心理问题的主要部分,其问题有:
学生学习的心理压力越来越大,造成精神上的萎靡不振,从而导致食欲不振、失眠、神经衰弱、记忆效果下降、思维迟缓等。
厌学是目前学习活动中比较突出的问题,不仅是学习成绩差的同学不愿意学习,一些成绩较好的同学亦出现厌学情绪。“国家教育委员会的一位负责同志在一次会议上说,中学生厌学的有30%,有的县甚至高达60%”。①可见,厌学是一个普遍问题。
考试焦虑,特别是遇到较为重要的考试时焦虑更为严重,甚至出现焦虑泛化现象。以上问题主要是由学校教育结构、学校教育指导思想、学校教育方法的影响而形成的。在现行的中等教育体制中,我国的教育结构存在着不合理现象,绝大部分是普通中学,学生在中学所学的知识基本上是为考大学而准备的,实际上升入大学的只是很少的一部分,学生面临的是升学难、就业难、出路窄的现象,特别是那些成绩差的后进生更是感到升学无望。一种毕业后无出路的忧愁和恐慌感控制着他们,这一种情况反映在学习上,就是感到学习的沉重,讨厌学习,考试焦虑。教育结构的不合理性还表现出教学内容过难,“据人民教育出版社调查,80%的中学生学习理科教材有困难”。②这种情况导致了一些学生由厌恶学习发展到逃避学习,脱离学校去寻求不正当刺激,从而形成一系列品行障碍。许多教育家都强调指出,过难的教材将对学生的心理健康产生不利的影响。学校教育指导思想正确与否也对学生的心理健康发生很大的影响。目前一些学校在片面追求升学率的指导思想影响下,学校当中分好、差班,考试排名次,搞题海战术,采取一些违反心理健康原则的教育方法,教学手段和教育措施。这种情况,一方面,使学生的心理整天处于一种智力超负荷的高度紧张状态之中,致使学生脑神经衰弱、失眠、记忆力减退、注意力涣散,出现一些异常的学习行为与习惯;另一方面,对分数的错误看法造成学生心理上的痛苦。教师的嘲讽,同学的轻视甚至家长的埋怨和打骂,给学生的心理造成了很大的压力。于是厌学出现了,焦虑产生了。另外,不当的教育方法例如教学方法不灵活,带有惩罚性,也会给学生的心理造成种种问题。
青春期闭锁心理。其主要表现是趋于关闭封锁的外在表现和日益丰富、复杂的内心活动并存于同一个体,可以说封闭心理是青春期心理的一个普遍存在而又特殊的标志。因而闭锁心理问题主要是指处于消极情况下的心理而言的。中学生若在消极情绪控制之下,封闭与外界的任何心理交流,将是一个值得注意的征兆。
情绪情感激荡、表露而又内隐。青春发育期的生理剧变,必然引起中学生情感上的激荡。这种动荡的情感有时表露有时内隐。一个微笑可以使情绪飞扬,彻夜兴奋,然而他们内心里激动、高兴或苦恼、消沉而表面上似乎很平静;他们有话有秘密想与别人倾吐,可无论碰到父母或老师却又缄默不言,这种情况如果得不到理解,便会出现压抑心理,出现焦虑与忧郁。
早恋。中学生一般尚未成年,我们把中学生这种未成人时的恋爱称为早恋。中学时代,特别是高中生,正值青春发育期,而这一时期最突出的矛盾之一是性发育迅速成熟与性心理相对幼稚的矛盾。中学生由于受认识能力和个性发展的限制,特别是在教育引导不及时不得力的情况下,使得中学生的性心理的发展表现出相对的幼稚性,所以自认为认真的、朦胧状态下的恋爱出现了,尽管这种恋爱带有好奇和模仿成份,但却是一个令人十分观注的问题。
二)挫折适应问题中学生的挫折是多方面的,有学习方面的、人际关系方面的、兴趣和愿望方面的以及自我尊重方面的。其原因有客观因素、社会环境因素以及个人主观因素。面对挫折造成的困难与痛苦,中学生们的反应方式有两类:消极的反应与积极的反应。消极的挫折适应方式一旦习惯化、稳固化,在一定的情境中挫折状态即使有所改变,其行为却仍以习惯化的适应方式如影随形地出现。于是,消极的挫折适应方式也就转化为较严重的、需要长期耐心教育的心理健康问题了。

与中学生谈谈暴力问题 暴力,按词典的解释,指强制的力量或武力,特指国家强制力。在日常生活中,我们所说的暴力,主要是指前者。 据不完全统计,学生从小学升入中学后,暴力事件呈逐渐增加的趋势,几乎占了中学生违纪事件的一半以上,所以我要特别地与中学生谈谈暴力问题。 一、从生理学和心理学的角度看暴力产生的根源。 中学生生理、心理正处于裂变时期,身体上青春萌动,心理上渴望独立,而现实中有学习的压力,有对未来竞争社会的恐惧,内忧外困,使得中学生身上的矛盾极易尖锐化。而解决矛盾最容易选择的手段,就是最原始的手段——暴力。 1 、源于证明自己的愿望。 人都渴望被承认,中学生自然不例外。学习跟不上的学生,由于长时间在学习上处于落后状态,受到冷落乃至讥讽是再自然不过的事了,逐渐产生了不如人的自卑心理。长时间的压抑,碰到身体发育、渴望独立的冲击,于是极度的自卑扭曲成极度的自我膨胀,努力想通过一些事件来证明自己存在的价值。因此,我们经常看到课堂上与公众场合大喊大叫的学生、与老师对抗的学生、与同学打架的学生、乃至于勒索小同学的学生,通过这些行为,自卑的学生似乎从中找到了自身存在的价值,向同龄人乃至社会证明了自己什么。 学习上比较好的学生呢,也有参与其间的,这些学生主要是出于好奇,也是在试图寻找另一种证明自己的途径。 2 、源于追求心理平衡的愿望。 由于中学生生理上发生前所未有的变化,使其心理上惶恐、压抑、郁闷,得不到排解时,就需要选择一种方式来释放心中的压力,除了大喊大叫之外,中学生们常选择的一种方式就是使用暴力——打架。因此我们常常看到一些打架后毫无斗志的学生,这个毫无斗志是因为在打架(使用暴力)后心理的发泄成功,而恢复到最先的精神状态的结果。由此,这些中学生们在心理上达到了一个暂时的平衡状态。 3 、源于生理因素。 科学研究表时,人在某些外在刺激下生理上会出现一些特定的情绪反应。比如,人在夜晚是情绪最不稳定的时候,如果加上一点舞厅里狂乱的灯光刺激,乃至于一点酒精,都极易诱发人的情绪的较大的波动,诱发人的暴力倾向。于是我们常常看到舞厅斗殴、夜间暴力和凶杀等案件,也经常见到有的夫妻夜晚反目成仇、弄得邻居尽知后而第二天却和好如初。中学生的自控能力明显较弱,因而在受到外界刺激的时候,更容易情绪激动,倾向于暴力。 二、社会应对暴力的办法。 我们的社会正在进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市场经济是法制经济,是讲规则的。那么,我们的社会自然是法制社会,是讲规则的社会。一个讲规则的社会是需要稳定的,暴力无疑危及社会的稳定。为了整个社会秩序的稳定,法律对破坏社会稳定秩序的行为是强力制止的,使用暴力者将受到相应的被剥夺生命、限制人生自由、取消政治权利、处以罚金等处罚。 这样,一方面,暴力,特别是暴力犯罪给社会秩序和他人造成严重的危害,影响社会稳定。 另一方面,使用暴力者终将受到法规纪律的制裁,落得自食其果,侮恨终身的下场。记得2004年听到了湖北沙洋农场的少年犯们含血带泪的悔恨报告,至今我是记忆犹新! 1 、首先,看看我们的法律法规对于打击暴力行为,有哪些处罚规定。 ( 1 )、《刑法》中关于暴力侵害他人与社会的行为的部分处罚条款: 第二百三十四条 故意伤害他人身体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 犯前款罪,致人重伤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致人死亡或者以特别残忍手段致人重伤造成严重残疾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无期徒刑或者死刑。 第二百七十四条 敲诈勒索公私财物,数额较大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数额巨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 (2)、《治安管理处罚法》对暴力侵害他人与社会的部分处罚条款: 第四十三条 殴打他人的,或者故意伤害他人身体的,处五日以上十日以下拘留,并处二百元以上五百元以下罚款;情节较轻的,处五日以下拘留或者五百元以下罚款。 第四十九条 盗窃、诈骗、哄抢、抢夺、敲诈勒索或者故意损毁公私财物的,处五日以上十日以下拘留,可以并处五百元以下罚款;情节较重的,处十日以上十五日以下拘留,可以并处一千元以下罚款。 2 、其次,在应对暴力侵害时,如何在法律的范围内合理有效地保护自己,法律也有规定。 前面谈了不能用暴力加害他人和社会,但是,当同学们在生活中遭遇敲诈勒索、暴力侵害时,如果你判断你能赢,是可以采取正当防卫措施的,当然,它是指用暴力手段来对抗暴力。这在《刑法》上是有规定的,是可以不负责任的。 但是,正当防卫时,也要防止行为过当。比如,已经制止了对方的暴力行为,就不要再加给对方暴力了。还要特别注意的是,正当防卫是指对方的不法行为正在进行时运用的对抗行为。当事情已经过去,如果你再找上门去,则不属于正当防卫的范畴,而是暴力加害了。下面我们具体来看看《刑法》上的这条规定。 《刑法》第二十条 为了使国家、公共利益、本人或者他人的人身、财产和其他权利免受正在进行的不法侵害,而采取的制止不法侵害的行为,对不法侵害人造成损害的,属于正当防卫,不负刑事责任。 正当防卫明显超过必要限度造成重大损害的,应当负刑事责任,但是应当减轻或者免除处罚。 对正在进行行凶、杀人、抢劫、强奸、绑架以及其他严重危及人身安全的暴力犯罪,采取防卫行为,造成不法侵害人伤亡的,不属于防卫过当,不负刑事责任。 上面谈到了你能正当防卫时,可以用暴力对抗。但如果你判断你不能赢,或有危险时,就要稳住对方,以等待时机寻求行人的帮助;或者暂时答应对方的条件,事后马上报告学校和公安机关,由学校和公安机关出面处理。毕竟这是一个法制的社会,极少数在黑暗中活动的闲散人员岂能抗拒法制这个太阳的光辉! 3 、第三,谈谈对极少数暂未处理的未成年人的看法。 有人看到,社会上有那么几个未成年人,公安机关似乎也把他们没办法,今天进去,明天又出来了,好像很了不起。其时,公安机关已经将他们违法行为一一记录在案,只等他们年龄一到,该抓的就抓,该判的就判了。等待他们的是一个漫长而沉重的青春代价! 这就叫:天网恢恢,疏而不漏!也可叫:秋后的蚂蚱,看你还能蹦几天! 三、克服暴力倾向的对策。 前面谈了暴力倾向的生理及心理成因,可能有人会说,既然有生理成因,看来是无法避免的了,事实上并非如此。人,毕竟是有别于一般动物的高等动物,是有理智的动物。下面,就谈谈如何用理智来克服暴力倾向的一些方法。 1 、发展正当的特长爱好,充实自己,建立个人基本的自信。 人,都需要个人的基本自信,否则,很难做成一点事情。那这个自信从哪儿来呢?实践证明,拥有一技之长能唤起人起码的自信。学习好的学生,因为考试的成绩好而自信,结果会激发其内在的动力,而学得更好。学习跟不上的学生,最容易失去信心,失去自信,这时,除了努力改善学习方法,争取赶上之外,一个重要的方法,就是要根据自身特点,发展适合自己的特长爱好。 身体素质好的学生,可向体育的方向努力,比如练篮球、乒乓球、排球、跑跳投掷、武术、健身操等等;对于写字基础好点的学生,可钻研书法,从钢笔到毛笔,从临帖到自创风格等等。而喜欢画画的学生,可以钻研素描、速写、水彩、水粉、乃至油画、国画等等。那喜欢电脑的学生,可以学习制作幻灯片、动画,以至于电脑编程等等。 每一条正当爱好的路上都有许多值得探索学习的东西,倘若我们能深入其中,且有点儿小成绩——在同龄人中,那不正好证明了我们是优秀的吗?如果这样,我们既感到了生活的充实,更是建立了个人基本的自信——我还行!从而也就无需用暴力来证明自己了。 2 、有意识地规避生理因素的影响。 当同学们弄清暴力倾向与生理有关的道理后,可以通过人为的努力克制自己的行为,减少产生暴力倾向的几率。 一方面,晚上不要三五成群地在一起闲逛,更不要到舞厅等灯光迷乱的地方,也不要饮酒,尽量减少夜晚外出滞留的时间。 另一方面,当生理的发育来临的时候,不要慌张,可以向父母、老师请教,也可以阅读父母或老师推荐的书籍,从而弄清生理发育的规律,化解心中的不安、烦躁,达到心理的平衡。 3 、学法守法,学规守纪。 前面说过,我们生活的社会是一个法制社会,一切皆有规则。中学生也应认真学习法律法规,特别是跟我们自身关联比较紧密的法律法规,比如《刑法》、《治安管理处罚法》等,从而给自己的行为找到一个标尺,有意识地约束自己的行为! 除了法律法规之外,学校也有校规班纪,特别是《中学生守则》与《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要认真学习、理解,并对照检讨自己的行为,使自己不断进步! 总之,暴力问题,是当前中学生们应该关注的一个问题,希望通过这个谈话,解开同学们心中的这个结,从而远离暴力,迈向文明!

采纳哦


中小学生的常见心理有哪些?
一、依赖心理 大部分孩子,从小就受到父母及亲属的百般呵护、甚至是溺爱,犹如温室里的花朵,娇贵而又脆弱,缺乏基本的独立意识,什么事情都要依赖他人。二、自私心理 表现为心胸狭窄,自私自利,不为他人着想,爱计较个人得失,常因吃亏而感到委屈,闷闷不乐,具有较强的报复心理。三、自卑心理 学生由于...

学生有哪些心理问题
一、学生可能出现的心理问题包括学业压力、人际关系困扰、自我认知困惑、情绪管理难题以及青春期问题等。二、详细解释:1. 学业压力: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由于学业要求、考试压力以及期望高等原因,可能会产生焦虑、紧张的情绪。这种压力可能影响他们的学习效率和身心健康。学校和家庭应提供适当的支持和引导,帮助...

学生中常见的心理健康问题有哪些
第一、关于学习 关于学习产生的一些问题,是学生中最主要、最易出现的问题,有的学生面对沉重的学习压力,有些力不从心,从心里恐惧和抵触学习,有的学生平时还可以,一到考试就情绪紧张、甚至生病,有的甚至产生厌学心理。第二、关于交往 有的孩子对某科目不喜欢,时间长了,老师对孩子会产生偏见,造成...

分析自己生活,学习中有哪些心理现象?这些心理想象说明了什么?_百度...
4、学习方法不正确 表现为学习缺乏自觉性,主动性,计划性,没有掌握适合自己的有效的学习方法,没有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学习效率低下。二、改善建议:1、增强学习责任感 可以通过心理讲座或个体辅导的方式来引导学生将学习与自己的未来规划与发展紧密联系起来,帮助学生明确学习目的,增强学习责任感,激发...

中小学生常见的心理问题有哪些
中小学生在成长过程中,常面临多种心理问题,包括:依赖心理:独生子女在过度溺爱的环境中长大,缺乏独立性,遇到事情往往依赖家长,就像温室中的花朵。 自负心理:独生子女可能因家庭宠爱而过分自视甚高,无法接受失败,一旦受挫,情绪脆弱,容易陷入困境。 自私狭隘心理:他们可能过于计较个人得失,对小事...

学生心理行为的表现有哪些方面?
1、学习方面:学生心理行为表现之一是学习压力问题。随着学业竞争加剧,许多学生面临较大的学习压力,可能导致厌学、学习困难和学习障碍等问题。此外,学生在学习中的自我评价、自我体验和自制力也是重要表现之一。2、人际交往方面:学生在与人交往中可能表现出不安和无所适从等情绪。这种情况可能影响他们正常...

学生的性格特点都有哪些呢?
1. 好奇心旺盛:学生们对于未知的事物和新的知识领域通常怀有浓厚的好奇心,他们乐于探索和学习。2. 活力四射:学生往往充满活力,喜欢参与各种体育活动和课外活动,以释放他们的精力。3. 情感丰富:学生们通常比较敏感,容易受到周围环境和人际交往的影响,他们需要得到他人的关心和支持。4. 竞争意识:...

大学生常见的心理问题有哪些?
改变自己的性格,有的同学很封闭,不喜欢和同学来往,到了大学必须改变,否则就会非常孤独。二、无法承担巨大的求职和就业压力。就业的双向选择,使大学生面临着巨大的就业压力。这在高年级学生中表现尤为显著,许多大学生在大四毕业前或毕业后都没有找到合适工作,心理问题也就随之凸现出来。但相对于城镇...

学生的学习心理有哪些
学生的学习心理包括多个方面。一、认知需求 学生天生具有探索知识的欲望。他们好奇世界,想要了解周围的事物和现象,这种好奇心驱动他们去学习。同时,学生也需要掌握知识和技能来适应环境,这种需求也是学习的内在动力。二、学习动机 学习动机是学习行为的驱动力,可以分为内在动机和外在动机。内在动机源于学生...

学生心理问题有哪些
1.依赖心理 当前,独生子女学生越来越多,日益成为在校生的主体。他们有的在“糖水”里长大,从小受到父母的百般呵护、溺爱、娇宠,好比温室里的花朵,缺少独立意识,什么事情都要依赖家长。2.自负心理 主要是由于父母的过分溺爱和娇宠,独生子女成为整个家庭的轴心 ,总认为自己比别人强,总想事事占先抢...

凤阳县17225392356: 现在的中学生都有什么心理?
谭晏新奕: 1.学习:学生整天处于高度紧张状态之中,记忆力减退、注意力涣散、神经衰弱、出现一些异常的学习行为与习惯,从而导致厌学情绪,经调查有21%的学生有中度或中度以上的厌学情绪.2.人际交往3.青春期心理问题当今,社会正处在转型时期,激烈的竞争.再加上学校过于强调升学率.

凤阳县17225392356: 高中生的生理、心理特点 -
谭晏新奕: 高中是一个人心理转变的巨大时期,大多数人在高中三年会有较大的身心上的转变.很多学生会从懵懂走向成熟,从高一到高三他们的心理生理上会有改变,但到了高三心理上会有巨大的改变.心理成长的速度会加快,这个过程他们会从叛逆走向成熟,从不愿意担责任走向知道自己必须担责任,在家里不会像从前那么任性,学会容忍他人,学会怎么处事,怎么耍心计等等.有很多事情在他们高三的一年会有初步的形成,同时他们心理上由于受学习的困扰,一般学生都会经历一个心理上的折磨期.就像一场交响乐,最后一个音符就是高考,最后的结束往往会起到升华的作用! 至于生理上,当然是慢慢向成年人靠拢,发育每个人情况不同,但他们会更需要营养的食物,来使身体发育的更好!

凤阳县17225392356: 高中生有哪些常见的心理及生理问题?谢谢回答! -
谭晏新奕: 你好啊,我是学心理学专业的,对于你的问题,我觉得每个人面临的问题都会有所不同,但是大致的会有以下几方面:首先,心理学上说,高中生的年龄阶段正处于心理学家埃里克森所说的八个成长阶段中的勤奋对自卑阶段和自我同一感混乱阶...

凤阳县17225392356: 中学生的典型心理有哪几种?
谭晏新奕: 我来简单说说中学生的心理特点吧: 一、认知能力的发展特点 1、感知方面,中学生的 感知、观察能力在目的性、持久性、精确性和概括性上有显著发展. 2、注意方面,中学生的有意注意明显发展,即使对当前不感兴趣或存在困难必须学习的...

凤阳县17225392356: 初中生心理发展具体包括哪些 -
谭晏新奕: 自我意识的发展: 1 强烈关注自己的外貌和体征 2 深切重视自己的学习能力和学习成绩 3 十分关心自己的人格特征和情绪特征情绪变化特点1 不能自我控制的情绪波动 2 青春期躁动第二反抗期 第一反抗期是独立自主 第二反抗期 1 硬抵抗 2 软抵抗 3 反抗的迁移人际关系的发展 1 同伴关系 2 与父母关系的变化特点 3 与教师关系的变化特点

凤阳县17225392356: 学生在青春期有那些心理 -
谭晏新奕: 根据发展心理学,十一二岁至十四五岁的初中阶段相当于少年期,十四五岁至十七八岁的高中阶段相当于青年初期.两者合在一起,即十一二岁至十七八岁阶段,就成为青少年期.那么,青少年的身心发展有何特点呢?国际心理学的文献往往是...

凤阳县17225392356: 初中生的普遍心理特点?? -
谭晏新奕: 学生进入初中后,便同时进入了人生的青春期,他们面临着人格再造的“第二次诞生”,错综交织的矛盾和激烈振荡的内心世界,使他们产生了诸多不同于以往的显著特点.

凤阳县17225392356: 影响学生心理健康因素
谭晏新奕: 1、家庭对于青少年心理健康的影响家庭是学生的第一课堂,而家长是学生的启蒙教师.家长的受教育程度、素质品德、家庭背景以及教育孩子的方法等等对于学生的心理发展都有着最为直接和重要的影响.家庭对于青少年心理健康发展的影响...

凤阳县17225392356: 中学生一般有哪些心理问题?
谭晏新奕: 1、叛逆.总想着以自己的想法去做事情 2、学习压力.由于学习的压力而导致心理出现问题,如厌学,逃学、考试焦虑等 3、人际关系恶化.和老师、家长、同学的关系搞得不融洽 4、早恋、自负、自卑 5、抑郁、孤僻、焦虑 6、恐惧、易怒、嫉妒

凤阳县17225392356: 中小学生心理特点 -
谭晏新奕: 太专业的你最好不要在这里问,尤其是不要0悬赏. 我是个业余人员,但一直研究教育,对中小学生的心理有点了解.中学生的心理主要表现为逆反,比如厌世,崇恶.主要是缺乏对世界的美的理解,并且急切地试图引起异性注意.小学生因为年纪较小,没有形成自己的心理特征,处于一种高度可塑阶段,但随着年级的提升可塑性迅速下降,普遍表现为服从.但是近年孩子心理发育过早过快,所以,小学生的心理异常复杂.我不是专业的.实在是不能详细了解现状了. 仅供参考.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