舌战群儒什么意

作者&投稿:充炕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舌战群儒是什么意了~


具体意思是舌战:激烈争辩;儒:指读书人。指同很多人辩论,并驳倒对方。
1、【出处】: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43回:“诸葛亮舌战群儒。”
2、【灯谜】: 诸葛亮出使东吴;
3、【示例】:诸葛亮~,薛综谓刘玄德乃织席败履之徒。
4、【用法】:作谓语、定语;指口才好;
5、【故事】:东汉末年,刘表去世,刘琮投降曹操,形势对刘备与孙权极为不利。刘备派诸葛亮随鲁肃一起前往东吴去说服孙权联合抗曹。诸葛亮在孙权的殿前先后把张昭,虞翻、步骘、陆绩的投降主义驳得体无完肤,孙权终于同意联刘抗曹。
比喻
比喻是一种常用的修辞手法,用跟甲事物有相似之点的乙事物来描写或说明甲事物,是修辞学的辞格之一。

  1. 舌战群儒 [ shé zhàn qún rú ]

    意思:原指与众多的儒生谋士争辩,驳倒对方的论点/看法。后泛指与许多人激烈争辩并驳倒对方。

    舌战:激烈争辩。

    儒:多指读书人。 

  2. 出自:明代罗贯中《三国演义》第43回:“诸葛亮舌战群儒。”

  3. 用法:作谓语、定语;指一个人的口才好,多含褒义,褒赞能言善辩者。

    如:他在辩论比赛中,舌战群儒,带领小组获得了胜利。

  4. 近义词:唇枪舌战、舌战群雄

    反义词:哑口无言、笨嘴拙舌、言不及义、张口结舌

  5. 造句:诸葛亮舌战群儒,鲁子敬力排众议。

    诸葛亮舌战群儒的故事,是很值得欲施把柄的谈判人员研习的。

  6. 形容人能言善辩的成语:滔滔不绝、出口成章、口若悬河、妙语连珠、谈笑风生、语惊四座、娓娓而谈





舌战群儒是表示一个人口才很好,可以一人说服很多人

这个成语主要是三国时期,赤壁之战前,当时曹操挟天子以令诸侯,魏蜀吴三分天下,魏强蜀弱,于是诸葛亮主动去吴国结盟,但到了吴国,鲁肃给他引荐了很多谋事,那些谋士都是反对联盟的,于是诸葛亮一人之口辩的东吴所有谋事哑口无言,于是就衍生了这个成语舌战群儒,纯手打,望采纳!

【释义】:舌战:激烈争辩;儒:指读书人。指同很多人辩论,并驳倒对方。


什么战群雄,成语
舌战群儒 [shé zhàn qún rú]生词本 基本释义 详细释义 舌战:激烈争辩;儒:指读书人。指同很多人辩论,并驳倒对方。出 处 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43回:“诸葛亮舌战群儒。”例 句 诸葛亮~,薛综谓刘玄德乃织席败履之徒。 ◎冯玉祥《我的生活》第32章 ...

舌战群儒的意思(图文)
在一场辩论当中,以张昭为首的主降派群臣,不断贬低刘备夸赞曹操,指出曹操的军队无法匹敌只能投降。但是在诸葛亮的三寸不烂之舌的辩论之下,主降派的官员一个个哑口无言。这场辩论使得孙权下定决心坚决抗曹,而且也缓解了刘备当时的困局,这就是舌战群儒的典故。

三国中舌战群儒指的是
。。【出自】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43回:“诸葛亮舌战群儒。” 《三国演义》是中国古典文学的瑰宝,其中的“诸葛亮舌战群儒”一回更是瑰宝中的瑰宝。如今,此词已经成为赞扬能言善辩者的口头禅。当时,鲁肃引领孔明至幕府。早见张昭、顾雍等一班文武二十余人,峨冠博带,整衣端坐。孔明逐一与...

文言文舌战群儒翻译
张昭等人看见孔明丰神飘洒,器宇轩昂,料想这人一定是来江东游说。张昭首先用言语试探他道:“我张昭是江东一个身份低微、地位浅薄的人,长久以来就听说诸葛先生您高卧在隆中,将自己比作春秋时的良相管仲;良将乐毅。这话当真有么?”孔明说:“这不过是我诸葛亮生平一个寻常的比喻罢了。”张昭问道:“...

诸葛亮舌战群儒翻译
孔明曰:“足智多谋之士,能征惯战之将,何止一二千人。”权曰:“今曹操平了荆、楚,复有远图乎?”孔明曰:“即今沿江下寨,准备战船,不欲图江东,待取何地?”权曰:“若彼有吞并之意,战与不战,请足下为我一决。”孔明曰:“亮有一言,但恐将军不肯听从。”权曰:“愿闻高论。”孔明曰:“向者宇内大乱,...

舌战群儒是什么典故
诸葛亮去江东联合孙权共抗曹操,舌战群儒,战得是江东孙权的谋士。后来才有了孙刘联军大破曹军的赤壁之战。东汉末期,曹操挟天子以令诸侯,较有实力的军阀大都被他消灭了,惟独刘备和孙权还有发展壮大的可能,曹操自知一下子吞并这两股势力还比较难。于是,曹操就派人拿着他的书信去东吴,想和孙权联...

三国演义中的典故,舌战群儒的故事梗概、过程是怎么样的?
是赤壁之战的前奏,当时吴国的文臣主张吴王向曹操投降,吴王虽不欲战但也不想降,诸葛亮是蜀国派去吴国说服吴王与蜀国联盟共同抗曹的人,所以诸葛亮要舌战群儒第一为了想吴王表明联合的决心和好处,第二激起吴王不想投降意愿

四十三回 诸葛亮舌战群儒 鲁子敬力排众议的翻译!急!
我意已决。想要抵抗曹操,不知先生有什么好计策呢?”“我家主公虽新败,但是关羽仍然率领精兵万人;刘琦领江夏士兵,也不下万人。曹操兵马,远来疲惫;最近又在追赶我家主公,轻骑一日夜行三百里,这就是强弩之末。再说北方人,不习水战。荆州士兵投降曹操,只是迫于形势。现在将军要是能和我家主公协力...

历史上舌战群儒的人到底是谁呢,不是诸葛亮?
但是这件事其实只是虚构的,作者给诸葛亮加了这段戏的目的就是为了突出诸葛亮的足智多谋。费祎舌战群儒费祎舌战群儒这件事在历史上是真实存在的,但是故事的背景却不是赤壁之战前期,而是夷陵之战刘备大败后,费祎舌战群儒的目的是为了重新和东吴联盟,夷陵之战中蜀汉大败,刘备不久之后也去世了,这...

诸葛亮舌战群儒战胜了几位谋士
诸葛亮舌战群儒战胜了7位谋士。他们分别是:张昭、虞翻、步骘、薛综、陆绩、严畯、程德枢。诸葛亮舌战群儒是诸葛亮说服孙权抗击曹操的一个序曲,讲述诸葛亮为联盟孙权抵抗曹操的过程中遭到东吴诸谋士的责难,最后都被诸葛亮一一反驳,哑口无言。

安顺市13080392750: 舌战群儒是什么意思 -
卜灵硝苯: 舌战:激烈争辩;儒:指读书人.指同很多人辩论,并驳倒对方.

安顺市13080392750: 舌战群儒的意思 -
卜灵硝苯: 舌战群儒 shé zhàn qún rú 〖解释〗舌战:激烈争辩;儒:指读书人.指同很多人辩论,并驳倒对方. 〖出处〗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43回:“诸葛亮舌战群儒.” 〖示例〗诸葛亮~,薛综谓刘玄德乃织席败履之徒. ★冯玉祥《我的生活》第32章

安顺市13080392750: 舌战群儒简介(关于舌战群儒简介的基本详情介绍)
卜灵硝苯: 1、舌战群儒,是一个汉语成语,拼音是shé zhàn qún rú.2、意思是指同很多人辩论,并驳倒对方.

安顺市13080392750: 舌战群儒是褒义还是贬义 -
卜灵硝苯: 褒义 故事出自明代罗贯中所著章回小说《三国演义》. 第四十三回 诸葛亮舌战群儒 鲁子敬力排众议 故事讲述诸葛亮为联盟孙权抵抗曹操的过程中遭到东吴诸谋士的责难,最后都被诸葛亮一一反驳,哑口无言. 中文名 舌战群儒 出 处 《三国演义》第四十三回 相关事件 赤壁之战 相关人物 诸葛亮、张昭、虞翻、陆绩 影 响 驳斥了投降派的目光短浅 意 义 强化和巩固了孙刘联合抗曹的联盟

安顺市13080392750: 舌战群儒什么意思?快 -
卜灵硝苯: 【释义】:舌战:激烈争辩;儒:指读书人.指同很多人辩论,并驳倒对方.

安顺市13080392750: 舌战群儒 详细解释 -
卜灵硝苯: 舌战群儒 《三国演义》是中国古典文学的精品,其中的“诸葛亮舌战群儒”一回更是精品中的精品. 《三国演义》第四十三回写诸葛亮只身随鲁肃过江、游说东吴群臣.时值刘备新败,退守夏口,曹操大军...

安顺市13080392750: 成语舌战群儒是什么意思 舌战群儒的主人公是谁其故事 -
卜灵硝苯: 诸葛亮 舌战群儒 拼音: shé zhàn qún rú 解释: 舌战:激烈争辩;儒:指读书人.指同很多人辩论,并驳倒对方.出处: 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43回:“诸葛亮舌战群儒.”

安顺市13080392750: 舌战群儒的历史意义 -
卜灵硝苯: 历史意义:充分说明了辩论的重要性,同时也标明了说客的地位.在古时候的百家争鸣的年代,这一点尤其突出.张义苏秦是为代表.到了三国时期的诸葛,把这个推向了高峰.言是武器,他的作用有时比刀枪更管用. 舌战:激烈争辩;儒:指读书人.指同很多人辩论,并驳倒对方. 舌战群儒:故事出自明代罗贯中所著章回小说《三国演义》.故事讲述诸葛亮为联盟孙权抵抗曹操的过程中遭到东吴诸谋士的责难,最后都被诸葛亮一一反驳,哑口无言.

安顺市13080392750: 舌战群儒简介 -
卜灵硝苯: “诸葛亮舌战群儒”,其实是诸葛亮说服孙权抗击曹操的一个序曲.当时在东吴的阵营中,对于曹操的百万雄兵压境,文臣武将有两派主张,即投降派和主战派.投降派的代表人物就是张昭、顾雍、虞翻、步骘、薛综等,要说服吴侯孙权,不说...

安顺市13080392750: 舌战群敌是什么意思? -
卜灵硝苯: 舌战群儒 发 音: shé zhàn qún rú 释 义: 舌战:激烈争辩;儒:指读书人.指同很多人辩论,并驳倒对方. 出 处: 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43回:“诸葛亮舌战群儒.”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