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在初中历史教学中渗透德育

作者&投稿:利胃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如何在中学历史教学中的渗透德育教育~

一、必须清楚的认识到中学历史渗透德育的特点
中学历史教学渗透德育,它具有依附性、蕴含性、渐进性、多样性、评判性等特点。了解这些特点,把握这些特点是非常必要的。我们知道,世上事物千差万别,各有其特殊的内部联系。不了解这一点就无从确定。
(一)依附性。正如液体从物质微孔中透过一样,历史教学渗透德育,总是离不开事实,总是依附于、寓存于对历史事实的认识、理解和评价上的。“政治”凭其科学理论说服人,文学依托人物、情节的描写感染人,历史则以事实为基础上的评价启迪人。由于历史事实是不依赖任何人的意识而存在,是进行历史教学的基本依据和凭证,因而,离开了它,历史教学不仅失去其科学性,也失去其教育性。历史信奉的是事实胜于雄辩。尽管历史科学博大精深,而德育的内容也丰富多彩,但说到底是一种思想认识和道德觉悟。正因为如此,它才烛古照今、叙史载道,若脱离史实,“渗透”就成为空话。
(二)蕴含性。又可以说是暗示性。它的育人功能是蕴含在对历史的评述之中的。不可否认,它也可像政治学科那样公开、正面宣传灌输教育,但是,这毕竟不是主要形式。主要的是在历史教学准确完成明确的教学任务的同时,有意识地但又不露痕迹地给学生以心理和行为的影响。“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是最好的写照。那种“同学们要这样”、“同学们要那样”硬贴“标签”和口号式的教育或许气势磅礴,但绝不是我们所说的“渗透”,也难收到渗透德育的功效。老子说,“圣人处无为之事,行不言之教”,“渗透”就是这种无为而为、不言而言的教育艺术。它刻意追求的是使学生在蕴含性教育中受启发、得教育,领悟做人处事的道理。这虽然没有大张旗鼓的宣传教育来得迅猛强烈,但是,一旦领悟,这种潜移默化的效果,必定要深刻、牢固得多。
(三)渐进性。历史教学渗透德育,这不是一朝一夕的事,也不是某一堂课教学、某一历史内容教学的事。应该说,任何时候、任何内容的历史教学都蕴含有相应的思想道德感化功能。量不一定大,但一定有。这种一点一滴点点滴滴不间断的积累过程,就构成德育渗透的渐进性。它告诉我们,每一堂历史课教学,从渗透德育角度看,不能没有,同时也告诉我们,难以过多。纯粹讲述历史,就事论事,不承认或不屑于德育渗透,是不行的;但是,借题发挥、喧宾夺主乃至空洞说教也是不可取的。渐进性的特点决定历史教学渗透德育,忌讳的是一曝十寒,需要的是持久的耐性和韧性,锲而不舍像滴水穿石。.利用典型历史事件进行渗透历史是由历史人物创造的,然而历史也是一幅由一个个历史事件所串联成的优美的画卷。伟大的历史人物可以让学生心灵为之震撼,而著名的历史事件也能深深的吸引并最终打动和征服他们的善良和正义之心。女娲造人、大禹治水、武王伐纣、秦灭六国、长平之战、陈胜吴广起义、楚汉之争、垓下之围、匈奴西迁、昭君出塞、三国鼎立、三顾茅庐、黄袍加身、蒙古西征、郑和下西洋、鸦片战争、中法战争、甲午海战、太平天国起义、洋务运动、八国联军侵华、义和团运动、戊戌变法、辛亥革命、南昌起义、九一八事变、一二八事变、卢沟桥事变、南京大屠杀、抗美援朝、文化大革命等等这些生动的历史事件一定能让学生在聆听中洗涤灵魂。
二、中学历史教学渗透德育的基本内容
(一)、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教育
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源远流长,它深深植根于悠悠五千年的历史沃土。中国是礼仪之邦,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内容丰富,忠心报国的爱国主义情操、天下为公的爱国奉献精神、勤劳俭朴的艰苦奋斗精神、不畏强暴的自强不息精神等道德内容在历史教科书中都可找到鲜活的事例。如“精忠报国”的岳飞、“人民的好干部”焦裕禄、“节约标兵”雷锋等等。传统美德教育是中学历史教学中的一个重要内容。因为学生是祖国的未来、社会的栋梁,肩负着实现现代化的重任。现代化社会的建设需要具有现代素质的人来完成,而现代化的素质需要从小培养熏陶,在这方面历史学科有其得天独厚的优势。我们应该充分重视历史学科的功能,寓传统美德教育于历史教学之中,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导之以行,使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得到继承并发扬光大,为培养适应时代需要的有用之才做出应有贡献。
(二)、爱国主义、革命传统教育
中华民族上下五千年,是一部奋斗史、探索史。翻开历史的书卷,从远古到现代,上下几千年,到处都蕴藏着爱国主义教育的素材。我们应该牢记从驱逐倭寇的戚继光、收复台湾的郑成功,到虎门销烟的林则徐、血洒疆场的关天培,他们所表现出的忠贞的民族气节;从与舰共存亡的邓世昌、以身殉国的丁汝昌,到甘愿为变法而捐躯的谭嗣同,他们豪壮的爱国义举;朱自清宁死不吃美国救济粮,京剧表演艺术大师梅兰芳抗战期间毅然留起了胡须,拒绝为侵略者和汉奸演出,他们表现出的崇高的民族气节。我们应该牢记中华民族近代的屈辱史,不忘国耻;各阶层的爱国志士,自觉地承担起挽救中华民族、捍卫国家独立的重任,不惜抛头颅、洒热血,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建立起一个独立、自立的新中国。在教学中,循着历史的发展对学生进行教育,使学生了解中国人民反对外来侵略和压迫,反抗腐朽统治,争取民族独立和解放,前赴后继,浴血奋战的精神和业绩,使学生知道今天幸福生活来之不易。这都是极好的爱国主义、革命传统教育。而这一内容与爱国主义教育是息息相关的。
(三)、健全人格的培养和塑造
在茫茫的历史长河中,涌现了无数可歌可泣的历史事迹,也给我们留下了一个个可尊可敬的优秀人物。这些历史人物的崇高思想和道德风貌,他们的名言、名句、名联,都是对学生进行思想道德教育的生动教材,也是我们教育所要实现的目标。但历史史实中既有正义的、捍卫国家和民族尊严的优秀历史人物,他们的刚正不阿、坚贞不屈、凛然大义都可以成为我们引导青少年的正面事例;也有背信弃义为人们所唾骂的,懦弱的民族败类,对此我们可以提醒我们的学生明辨是非善恶并引以为戒。引导我们的学生在对待历史人物时,要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取他人之长补己之短。通过这些内容的讲授,不仅要让学生继承、弘扬祖国灿烂的文化、优秀的传统并发扬光大,更是要激发起他们强烈的爱国热忱和民族自豪感。要放眼世界、大胆吸收人类一切优秀文化遗产,为我所用,塑造具有全球意识和强烈社会责任感与历史使命感的现代公民。通过对这些历史人物极其事迹的讲授,对学生进行说理教育、思想品德教育,完善其人格,使其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三、充分利用课堂、历史教材及地方史来对中学生进行渗透德育
(一) 重视课堂教学,发掘历史学科的内在功能
课堂教学是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的主渠道,教师要认真搞好课堂教学,在传授历史知识、培养学生学科能力的同时,潜移默化地做好德育教育工作,起到润物细无声的效果。如在课堂教学中采取比较法的教学,要求学生将中国古代科技文化同世界文化进行比较,认识到中国古代科技的进步,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将明清以来中国三百多年的科技落后状况同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的先进科学技术进行比较,认识到中国的落后,增强学生为祖国振兴而发奋读书的历史责任感、使命感。在讲述中国近代现代史的时候,要求学生归纳近百年来中国各阶级的救国道路及其结果,在培养学生归纳问题能力的同时,使学生认识到在中国走社会主义道路是人民的选择、历史的选择,认清中国的国情。因此重视课堂教学,发掘历史学科的内在功能,利用历史学科的学科特点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完成学生的自我教育
由于众所周知的原因,一段时间以来,历史学科成为了所谓的“副科”,为我们的教学工作带来了一定的困难。因此,在历史学科的德育教育中教师要充分调动学生学习历史的积极性,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参与教学。在初中历史教学中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利用课前五分钟的时间,让学生讲故事、演小品,围绕着德育教育的主题,素材都由学生自己寻找,学生通过自己看教材、看课外书、找资料,自编自导,讲故事、演小品,在增长知识、锻炼能力的同时,又完成了自我教育。当然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要起到方向盘的作用,切不可放手不管。
(三)充分利用历史的资料、信息
源远流长的人类历史为后人留下了宝贵的文化遗产,同时也为我们进行德育教育提供了历史的依据,这些历史的见证更真实、更直观地描述着历史的原貌,起着更深刻的教育作用。在课堂教学中,我们可以充分利用文物、书籍、图片、新闻资料等这些历史信息,配以现代化的教学手段,缩短时间与空间的距离,达到德育教育的效果。我们还可以组织学生参观本地区的一些历史文物、古迹、博物馆等,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
(四)充分利用地方史的教材
在中学历史课堂教学中我们可以适当加入地方史的内容,由于涉及到自己家乡的人、事、物,所以学生极易产生亲切感,认为可信,易于接受,而且也很容易产生情感共鸣,达到教育目的。如抗金顺昌大捷、阜阳四.九暴动等。历史与现实、祖国与家乡融合在一起,英雄的爱国主义精神感染着学生,教育的目的达到了。学习家乡的历史,可以激发学生热爱家乡的情感,从爱家乡到爱祖国,爱国主义情感得到升华。因此充分利用地方史教材是加强历史学科德育教育的一个不可缺少的途径。
(五)组织积极有趣的课外活动来加强学生对德育的形象的理解和感受。
历史课外活动主要有以下几种形式:(1)在各种重大节日纪念活动来临时,历史教师可以充分发挥历史课堂教学功能,同时可以举办专题讲座或专题报告,形成可以面向全年级或全校学生开展,可以举办图片展览,使学生形象直观地受到爱国主义教育,所需图片可由学生自行收集。(2)播放录像片在平时的教学中,我多次组织学生,播放有关历史文献片和电影,使学生直观地接受爱国主义教育和德育教育,例如在讲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的文化时,对中华的石窟艺术,可以播录像片,把石窟艺术的雄奇,精美展观在学生面前仿佛使他们融入到艺术的海洋里,还播放了《七七事变》、《长征》、《南京大屠杀》以及抗日战争的影片。这样的形式学生深受喜爱。(3)撰写历史人物小传。教师要求学生在仔细研读教材和课外书籍的基础上,对某个重要历史人物的一生重大活动进行专题探讨,然后以撰写人物小传的形式,简要介绍其生平事迹,并对其功过进行客观评价。例如写秦始皇、曹操、陈独秀、拿破仑等的小传。(4)开展专题读书活动并撰写读书报告。教师可以选择一本历史著作、人物传记、一本教材或一篇文章,组织学生阅读。然后要求学生写一篇包括介绍所读书籍或文章内容、作者观点的读后感(5)历史故事报告会或演讲会、历史成语故事会等。可以分组,通过竞赛的形式,使学生感到为集体争荣誉。这项活动富于趣味性、知识性、思想性和竞争性,深受中学学生的喜爱,一方面可以培养和提高学生阅读历史书的能力,另一方面,也可以积累更多的故事素材,学生自己进入“角色”,受到深刻的教育,这种教学效果很好。(6)结合纪念重大节日,开展德育教育。通过这些纪念活动,组织专题报告和历史图片展,生动再现这些历史情景,如有勿忘国耻“九一八”,中国共产党诞生,香港回归,辛亥革命等,特别是关于抗日战争史实,更能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使学生更能了解日本帝国主义在中国所犯下的滔天罪行。
在古今中外的历史长河中,有许多社会现象可以对学生进行政治和阶级观点教育;有很多仁人志士可歌可泣的事迹可以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和品德教育,这些是其他学科所不能替代的。至于进行思想教育,那就更加明显,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渗透在全部历史课程的每个课时以至每个环节之中。
要实现在历史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还有很多的途径和方法可以创新和尝试,但是一定要构建在历史知识的传授之中,只有将渗透德育教育置于历史规律之中,这种教育才是有说服力的。作为教师要尊重历史事实,将准确的知识和信息传递给学生,使他们对历史人物和历史事件形成客观的评价,以达到历史教学中的渗透德育教育目的。

在初中历史课堂教学中渗透德育,可以在以下方面下功夫:
一、提高认识,培养历史教师的德育素质。一要有德。二要有识。三要有能。四要有心。
二、坚持原则,尊重史实。首先教师要确保自己的讲课建立在真实的历史之上。其次教师要在讲课时流露出真实的情感。再次教师要将历史教学落到实处。
三、注重德育教学。德育是素质教育的基本要求,也是教育的目的之一。而中学历史正是德育的重要平台,要让学生在历史学习中,提高自身的道德修养,培养爱国主义情操。

一、必须清楚的认识到中学历史渗透德育的特点
中学历史教学渗透德育,它具有依附性、蕴含性、渐进性、多样性、评判性等特点。了解这些特点,把握这些特点是非常必要的。我们知道,世上事物千差万别,各有其特殊的内部联系。不了解这一点就无从确定。
(一)依附性。正如液体从物质微孔中透过一样,历史教学渗透德育,总是离不开事实,总是依附于、寓存于对历史事实的认识、理解和评价上的。“政治”凭其科学理论说服人,文学依托人物、情节的描写感染人,历史则以事实为基础上的评价启迪人。由于历史事实是不依赖任何人的意识而存在,是进行历史教学的基本依据和凭证,因而,离开了它,历史教学不仅失去其科学性,也失去其教育性。历史信奉的是事实胜于雄辩。尽管历史科学博大精深,而德育的内容也丰富多彩,但说到底是一种思想认识和道德觉悟。正因为如此,它才烛古照今、叙史载道,若脱离史实,“渗透”就成为空话。
(二)蕴含性。又可以说是暗示性。它的育人功能是蕴含在对历史的评述之中的。不可否认,它也可像政治学科那样公开、正面宣传灌输教育,但是,这毕竟不是主要形式。主要的是在历史教学准确完成明确的教学任务的同时,有意识地但又不露痕迹地给学生以心理和行为的影响。“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是最好的写照。那种“同学们要这样”、“同学们要那样”硬贴“标签”和口号式的教育或许气势磅礴,但绝不是我们所说的“渗透”,也难收到渗透德育的功效。老子说,“圣人处无为之事,行不言之教”,“渗透”就是这种无为而为、不言而言的教育艺术。它刻意追求的是使学生在蕴含性教育中受启发、得教育,领悟做人处事的道理。这虽然没有大张旗鼓的宣传教育来得迅猛强烈,但是,一旦领悟,这种潜移默化的效果,必定要深刻、牢固得多。
(三)渐进性。历史教学渗透德育,这不是一朝一夕的事,也不是某一堂课教学、某一历史内容教学的事。应该说,任何时候、任何内容的历史教学都蕴含有相应的思想道德感化功能。量不一定大,但一定有。这种一点一滴点点滴滴不间断的积累过程,就构成德育渗透的渐进性。它告诉我们,每一堂历史课教学,从渗透德育角度看,不能没有,同时也告诉我们,难以过多。纯粹讲述历史,就事论事,不承认或不屑于德育渗透,是不行的;但是,借题发挥、喧宾夺主乃至空洞说教也是不可取的。渐进性的特点决定历史教学渗透德育,忌讳的是一曝十寒,需要的是持久的耐性和韧性,锲而不舍像滴水穿石。.利用典型历史事件进行渗透历史是由历史人物创造的,然而历史也是一幅由一个个历史事件所串联成的优美的画卷。伟大的历史人物可以让学生心灵为之震撼,而著名的历史事件也能深深的吸引并最终打动和征服他们的善良和正义之心。女娲造人、大禹治水、武王伐纣、秦灭六国、长平之战、陈胜吴广起义、楚汉之争、垓下之围、匈奴西迁、昭君出塞、三国鼎立、三顾茅庐、黄袍加身、蒙古西征、郑和下西洋、鸦片战争、中法战争、甲午海战、太平天国起义、洋务运动、八国联军侵华、义和团运动、戊戌变法、辛亥革命、南昌起义、九一八事变、一二八事变、卢沟桥事变、南京大屠杀、抗美援朝、文化大革命等等这些生动的历史事件一定能让学生在聆听中洗涤灵魂。
二、中学历史教学渗透德育的基本内容
(一)、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教育
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源远流长,它深深植根于悠悠五千年的历史沃土。中国是礼仪之邦,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内容丰富,忠心报国的爱国主义情操、天下为公的爱国奉献精神、勤劳俭朴的艰苦奋斗精神、不畏强暴的自强不息精神等道德内容在历史教科书中都可找到鲜活的事例。如“精忠报国”的岳飞、“人民的好干部”焦裕禄、“节约标兵”雷锋等等。传统美德教育是中学历史教学中的一个重要内容。因为学生是祖国的未来、社会的栋梁,肩负着实现现代化的重任。现代化社会的建设需要具有现代素质的人来完成,而现代化的素质需要从小培养熏陶,在这方面历史学科有其得天独厚的优势。我们应该充分重视历史学科的功能,寓传统美德教育于历史教学之中,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导之以行,使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得到继承并发扬光大,为培养适应时代需要的有用之才做出应有贡献。
(二)、爱国主义、革命传统教育
中华民族上下五千年,是一部奋斗史、探索史。翻开历史的书卷,从远古到现代,上下几千年,到处都蕴藏着爱国主义教育的素材。我们应该牢记从驱逐倭寇的戚继光、收复台湾的郑成功,到虎门销烟的林则徐、血洒疆场的关天培,他们所表现出的忠贞的民族气节;从与舰共存亡的邓世昌、以身殉国的丁汝昌,到甘愿为变法而捐躯的谭嗣同,他们豪壮的爱国义举;朱自清宁死不吃美国救济粮,京剧表演艺术大师梅兰芳抗战期间毅然留起了胡须,拒绝为侵略者和汉奸演出,他们表现出的崇高的民族气节。我们应该牢记中华民族近代的屈辱史,不忘国耻;各阶层的爱国志士,自觉地承担起挽救中华民族、捍卫国家独立的重任,不惜抛头颅、洒热血,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建立起一个独立、自立的新中国。在教学中,循着历史的发展对学生进行教育,使学生了解中国人民反对外来侵略和压迫,反抗腐朽统治,争取民族独立和解放,前赴后继,浴血奋战的精神和业绩,使学生知道今天幸福生活来之不易。这都是极好的爱国主义、革命传统教育。而这一内容与爱国主义教育是息息相关的。
(三)、健全人格的培养和塑造
在茫茫的历史长河中,涌现了无数可歌可泣的历史事迹,也给我们留下了一个个可尊可敬的优秀人物。这些历史人物的崇高思想和道德风貌,他们的名言、名句、名联,都是对学生进行思想道德教育的生动教材,也是我们教育所要实现的目标。但历史史实中既有正义的、捍卫国家和民族尊严的优秀历史人物,他们的刚正不阿、坚贞不屈、凛然大义都可以成为我们引导青少年的正面事例;也有背信弃义为人们所唾骂的,懦弱的民族败类,对此我们可以提醒我们的学生明辨是非善恶并引以为戒。引导我们的学生在对待历史人物时,要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取他人之长补己之短。通过这些内容的讲授,不仅要让学生继承、弘扬祖国灿烂的文化、优秀的传统并发扬光大,更是要激发起他们强烈的爱国热忱和民族自豪感。要放眼世界、大胆吸收人类一切优秀文化遗产,为我所用,塑造具有全球意识和强烈社会责任感与历史使命感的现代公民。通过对这些历史人物极其事迹的讲授,对学生进行说理教育、思想品德教育,完善其人格,使其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三、充分利用课堂、历史教材及地方史来对中学生进行渗透德育
(一) 重视课堂教学,发掘历史学科的内在功能
课堂教学是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的主渠道,教师要认真搞好课堂教学,在传授历史知识、培养学生学科能力的同时,潜移默化地做好德育教育工作,起到润物细无声的效果。如在课堂教学中采取比较法的教学,要求学生将中国古代科技文化同世界文化进行比较,认识到中国古代科技的进步,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将明清以来中国三百多年的科技落后状况同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的先进科学技术进行比较,认识到中国的落后,增强学生为祖国振兴而发奋读书的历史责任感、使命感。在讲述中国近代现代史的时候,要求学生归纳近百年来中国各阶级的救国道路及其结果,在培养学生归纳问题能力的同时,使学生认识到在中国走社会主义道路是人民的选择、历史的选择,认清中国的国情。因此重视课堂教学,发掘历史学科的内在功能,利用历史学科的学科特点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完成学生的自我教育
由于众所周知的原因,一段时间以来,历史学科成为了所谓的“副科”,为我们的教学工作带来了一定的困难。因此,在历史学科的德育教育中教师要充分调动学生学习历史的积极性,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参与教学。在初中历史教学中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利用课前五分钟的时间,让学生讲故事、演小品,围绕着德育教育的主题,素材都由学生自己寻找,学生通过自己看教材、看课外书、找资料,自编自导,讲故事、演小品,在增长知识、锻炼能力的同时,又完成了自我教育。当然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要起到方向盘的作用,切不可放手不管。
(三)充分利用历史的资料、信息
源远流长的人类历史为后人留下了宝贵的文化遗产,同时也为我们进行德育教育提供了历史的依据,这些历史的见证更真实、更直观地描述着历史的原貌,起着更深刻的教育作用。在课堂教学中,我们可以充分利用文物、书籍、图片、新闻资料等这些历史信息,配以现代化的教学手段,缩短时间与空间的距离,达到德育教育的效果。我们还可以组织学生参观本地区的一些历史文物、古迹、博物馆等,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
(四)充分利用地方史的教材
在中学历史课堂教学中我们可以适当加入地方史的内容,由于涉及到自己家乡的人、事、物,所以学生极易产生亲切感,认为可信,易于接受,而且也很容易产生情感共鸣,达到教育目的。如抗金顺昌大捷、阜阳四.九暴动等。历史与现实、祖国与家乡融合在一起,英雄的爱国主义精神感染着学生,教育的目的达到了。学习家乡的历史,可以激发学生热爱家乡的情感,从爱家乡到爱祖国,爱国主义情感得到升华。因此充分利用地方史教材是加强历史学科德育教育的一个不可缺少的途径。
(五)组织积极有趣的课外活动来加强学生对德育的形象的理解和感受。
历史课外活动主要有以下几种形式:(1)在各种重大节日纪念活动来临时,历史教师可以充分发挥历史课堂教学功能,同时可以举办专题讲座或专题报告,形成可以面向全年级或全校学生开展,可以举办图片展览,使学生形象直观地受到爱国主义教育,所需图片可由学生自行收集。(2)播放录像片在平时的教学中,我多次组织学生,播放有关历史文献片和电影,使学生直观地接受爱国主义教育和德育教育,例如在讲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的文化时,对中华的石窟艺术,可以播录像片,把石窟艺术的雄奇,精美展观在学生面前仿佛使他们融入到艺术的海洋里,还播放了《七七事变》、《长征》、《南京大屠杀》以及抗日战争的影片。这样的形式学生深受喜爱。(3)撰写历史人物小传。教师要求学生在仔细研读教材和课外书籍的基础上,对某个重要历史人物的一生重大活动进行专题探讨,然后以撰写人物小传的形式,简要介绍其生平事迹,并对其功过进行客观评价。例如写秦始皇、曹操、陈独秀、拿破仑等的小传。(4)开展专题读书活动并撰写读书报告。教师可以选择一本历史著作、人物传记、一本教材或一篇文章,组织学生阅读。然后要求学生写一篇包括介绍所读书籍或文章内容、作者观点的读后感(5)历史故事报告会或演讲会、历史成语故事会等。可以分组,通过竞赛的形式,使学生感到为集体争荣誉。这项活动富于趣味性、知识性、思想性和竞争性,深受中学学生的喜爱,一方面可以培养和提高学生阅读历史书的能力,另一方面,也可以积累更多的故事素材,学生自己进入“角色”,受到深刻的教育,这种教学效果很好。(6)结合纪念重大节日,开展德育教育。通过这些纪念活动,组织专题报告和历史图片展,生动再现这些历史情景,如有勿忘国耻“九一八”,中国共产党诞生,香港回归,辛亥革命等,特别是关于抗日战争史实,更能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使学生更能了解日本帝国主义在中国所犯下的滔天罪行。
在古今中外的历史长河中,有许多社会现象可以对学生进行政治和阶级观点教育;有很多仁人志士可歌可泣的事迹可以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和品德教育,这些是其他学科所不能替代的。至于进行思想教育,那就更加明显,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渗透在全部历史课程的每个课时以至每个环节之中。
要实现在历史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还有很多的途径和方法可以创新和尝试,但是一定要构建在历史知识的传授之中,只有将渗透德育教育置于历史规律之中,这种教育才是有说服力的。作为教师要尊重历史事实,将准确的知识和信息传递给学生,使他们对历史人物和历史事件形成客观的评价,以达到历史教学中的渗透德育教育目的。

在中学历史教学中有意识有针对性地对学生进行道德教育,其目的是将社会道德转化为学生个体的道德品质。历史科学的德育教育在历史教学中占有极为重要的地位,而品德教育在学科德育中又居于核心地位。在教学中渗透德育,主要是要培养学生爱学校、爱家乡、爱祖国的思想感情以及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历史责任感,使学生学会学习、学会生活、学会处事、学会做人。下面我就这方面谈谈我个人的看法。
一是历史教师要提高自身的素质,这是渗透德育的关键。老师是课堂的设计者和指挥者,是学生智慧的启迪者和挖掘者,更是学生心灵的塑造者和培育者。因此,发挥历史教学渗透德育的作用,没有高素质的历史教师是根本不可能的。首先历史教师必须是心灵美合格的“人师”。一要有心,对教学渗透德育要有充分、深刻的认识;二要有德,历史教师必须自己首先学会做人——心灵美,只有心灵美的人师,才能培养出心灵美的学生。而不称职的“人师”是会误人子弟的。其次,是合格的“经师”。一要有识,即历史教师要具有扎实、系统、广博的历史专业基础知识,二要有能,即熟练掌握教育科学知识和教学技能,还要具有较强的语言、文字表达能力。有心、有德、有识、有能构成历史教师整体素质,缺一不可。
二是积极运用多媒体教学,对学生进行情感熏陶。现代化教学设备在城乡各中学普遍使用,要求每位历史教师采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多媒体技术是以计算机为基础、能够以交互方式处理、传输文本、图形、图像、视频、动画和声音等信息的媒体技术。由于其具有声、像、图、文结合的特点,所以能提供理想的教学环境,对历史教学产生重大影响。我认为多媒体的重要作用之一就是能有效落实历史教学的德育功能。比如我在教学《钢铁长城》这一课时,在导入新课这一环节用多媒体播放了新中国成立六十周年大阅兵的片断,创设情境,将学生带入本课内容的学习。在教学“人民海军”、“人民空军”、“导弹部队的发展”时,我又依次播放了人民海军和人民空军建军六十周年庆典片断和有关导弹部队发展的课件。通过“再现”消逝的历史现象,调动了学生的多种感官,使学生置身于情境之中;生动的画面、鲜明的色彩、感人的音响、再配以解说,使学生身临其境,亲自感受到历史时代的氛围;通过内心体验,引起情感共鸣,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受到感染和教育,即“钢铁长城”的形成是我国综合国力显著提高的体现,从而激发了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三是历史教师要善于运用比较法进行教学。“读史使人明智”,但前提是我们要对历史事实和历史人物做客观的评价,而这种评价经常使用比较法,特别是对历史人物的评价。在评价历史人物的过程中,不可避免地进行着道德评价。在历史教学中进行道德评价,一是要用辩证的历史唯物主义观点,采取一分为二的方法对历史人物做出恰如其分的评价;二是要选取正面的历史人物和反面的历史人物,使学生在鲜明的对比中深化对道德评价标准的认识。例如在中国近代史上,面对外国列强对中华民族的侵略,既有一批前仆后继、为国捐躯的民族英雄,如邓世昌;也有一撮贪生怕死、投降求荣的卖国贼,如叶志超。对爱国者和卖国贼的对比评价可以提高道德评价的水平和效果。

机会多着呢!一段在历史书上只有几个字几十个字的话,却是用多少人的心血和生命换来的,它的后面都有着许多可歌可泣的故事。你用这样的思维去备课,不仅德育自然而然地渗透其中,而且你的历史课一定上得生动活泼,充满感染力!


如何在历史新课程教学中实施有效教学?
同时,在历史复习中,学生还需要学会比较对照、辨析异同.比较教学法是学习和研究历史的一种重要方法.复习课中运用比较法可以对教材的重点内容进行前后贯通、中外交错地复习指导,这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理解、应用、分析、综合、比较、评价问题的能力.在历史教学中,常用的比较法包括纵向比较和横向比较.所谓纵向比较是指把发生在...

如何在新时期里,中学历史教师如何应对挑战?
第一,历史教师要认真学习现代教育理论,尤其是课程理论,提高自身理论素质,增强课程改革意识,要在行动上支持课程改革,在教学中研究课程改革。 众所周知,目前正方兴未艾进行的历史课程改革,是建国以来历史教育改革力度最大最深的一次改革。严格说来,历次的历史教育改革,在很大程度上可以说是历史教育在“教学”层面上的一...

如何在初中历史教学中对学生进行自主学习能力培养
1、明确学习历史的目的、意义,使学生明白为何要学习历史、学有何用。历史的教学的第一步就是让学生理解学习历史的重要性,明确学习的目的和意义,已引起学生的足够重视。在初一年级新生入学后的第一堂课上,我让学生思考的第一个问题是:什么是历史,让学生说说自己的理解和认识,然后,我从人类个体、...

初三历史老师教学工作总结
本学期,本人任教初三年级二个班的历史课,一学期来,能以认真、严谨的治学态度,勤恳、坚持不懈的精神从事毕业班的教学工作。 一、 激发兴趣,发挥潜能 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 老师 。学生有了浓厚的兴趣,学习就有了动力。历史学科内容丰富多彩、图文并茂、趣味性强、又通俗易懂。在教学中采用做些简单的小游戏、讲故事...

如何在中学历史课堂教学中加强国情教育
任何历史事物都是在特定的、具体的历史时间与地理条件下发生。历史时空观具体落实到中学历史教学,主要表现为:了解历史发展过程中的时间逻辑与空间逻辑,通过分期、分段、分地域、分国家、分民族的方式来描述和认识人类过去的发展。并将史事置于历史进程的时空框架当中,考察与理解它们存在的意义。时空逻辑对学生进行了人文...

如何在初中历史教学中巧妙设计问题——刘金库
如何在初中历史教学中巧妙设计问题 刘金库 一堂成功的历史课,要有明确而又科学的教学目标,内容完整形式丰富的教学过程,更要有有效的目标达成。要完成教学目标,需要教师的引导,学生的自主学习与探究,更需要师生的双边互动。教师的引导就是要求老师对课堂教学问题的设计和学生学习方法的指导,自主学习与...

中国历史常识如何教学
1. 掌握基本内容:教学前,教师需要掌握必要的知识点和历史事件等基本内容,确保掌握全貌,并了解最新研究成果。2. 分析历史事件:教师需要针对不同的历史事件进行分析,包括时代背景、影响和原因等,让学生能够深入了解事件的内涵和历史背景。3. 创设情境:教师可以通过讲解历史事件的前因后果、人物情感、...

如何在初中历史课堂中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二、充分考虑学生实际,强调其自主性 历史可以说是一门非常特殊的学科,它跟我们的日常实际 似乎并不能直接挂钩,讲的都是已经发生过的事情。这样的特 性就使得学生在上历史课时觉得所讲内容离他们很遥远,是虚 无缥缈的。那么作为一名初中历史教师,我们就需要纠正学生 的这种错误的思维认知,使他们认识...

在历史教学中如何运用数字教学法
摘要:在中学历史教材中,储存着许多现成的史料性数字及知识中的大量数字信息。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如果充分运用史料数字、知识数字信息,就会起到丰富教学,活跃课堂,帮助学生理解,强化记忆,揭示矛盾,提高认识等作用,有事半功倍的效果。特别是在期末复习中,效果更为明显。何为“数字教学法”呢?教师充分运用...

如何在中学历史教学中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
一、深入挖掘历史教材中爱国主义素材,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 相比中学其他学科,历史课在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方面具有较强的优势,充分挖掘历史教材中的爱国主义历史素材,有助于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感。我通过对历史教材中所蕴含的爱国主义素材的归纳,得出如下结论:教材中爱国主义...

梨树县18526534873: 如何在初中历史教学中渗透德育 -
针思牛黄: 中学生是祖国未来的建设者和接班人,他们的思想道德情况如何,直接关乎祖国未来发展大计.自古以来,德育一直贯穿于整个教育体系中,而历史学科作为一门以史实为据的学科,比其他学科更具有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的优势.因此,如何在历史教学中渗透相关的德育,使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则成为目前广大历史教师热切关注和热点讨论的重点问题.

梨树县18526534873: 浅谈初中历史教学如何"立德树人 -
针思牛黄: “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然而,由于迎合中考等原因,许多教师把自己的课堂教学停留在了传授知识,考取高分的层面,而忽视了作为教师,首要的任务就 是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各门学科都要普遍存在这种现象,我们历史学科也不例外.

梨树县18526534873: 浅谈如何在历史教学中渗透德育 -
针思牛黄: 机会多着呢!一段在历史书上只有几个字几十个字的话,却是用多少人的心血和生命换来的,它的后面都有着许多可歌可泣的故事.你用这样的思维去备课,不仅德育自然而然地渗透其中,而且你的历史课一定上得生动活泼,充满感染力!

梨树县18526534873: 教学中如何渗透德育 -
针思牛黄:[答案] 一、用教师人格魅力感染学生. 德育教育就是陶冶学生的情感,对学生进行潜移默化的教育.教师的形象和精神面貌对学生的影响是直接的,也是深远的.其中教师的示范作用以及老师对学生的态度,是培养学生良好习惯的主要方法.教师的一言一行、一...

梨树县18526534873: 怎样在初中历史课教学中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 -
针思牛黄: 如果教师用传统的“老师讲,学生听;教师问,学生答,动手练”进行教学,学生会感到很乏味,越学越不爱学.因此在课堂教学中,应力求形式新颖,寓教于乐,减少机械化的程序,增强学生学习的兴趣.

梨树县18526534873: 如何在课堂教学中渗透德育 -
针思牛黄: 新课程要求学科教育中要关注育徳点,学科德育是目前体制下学校德育的主阵地、主渠道.因此,学生的德育教育:学校习惯的培养、意志品质、坐姿、写字、大到价值观、人生观的学习都应该在进行课堂教育的同时渗透在教学设计中.如思品课,可以说节节课都是德育教育的内容,对学生进行心理调节、法制教育、国情教育,不能只停留在课堂设计上,还要与当代的社会发展、国际形势相结合,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达到学校教育既教授知识又育人的目的.

梨树县18526534873: 如何在初中历史教学中渗透传统美德 -
针思牛黄: 1965 个体公司medela o. larsson 转化为股份制公司medela ag.专门从事电动吸乳器和医用吸引设备.1980 一个内部开发的产品——经典吸乳器问世.在后来超过二十年的时间里,是为业内产品的金标准.1981 美德乐在美国建立其第一家外国...

梨树县18526534873: 教学中如何渗透德育教育 -
针思牛黄: 一、目标定位 一个人的发展,往往在不同的年龄阶段,随着知识面和社会认识的不同,表现出不同的特点.我们进行思想品德教育,要根据学生不同阶段的特点,设计出不同年龄段的思想品德教育目标,作为教师在安排教学计划过程中的指导思...

梨树县18526534873: 如何在各学科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 -
针思牛黄: 【摘要】德育存在于各学科中,所有学科都可渗透德育教育.因此德的形成非一日之功,应在学生学习的年代日熏月陶而成,而学生时代的教师在教学中应不失时机的给学生渗透德育教育.【关键词】德育教育;渗透How to seep the moral ...

梨树县18526534873: 如何在历史教学中渗透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教育 -
针思牛黄: 任何学习过程都存在着复杂的心理活动,在不同的心理状态下学生学习的表现与效果截然不同.当学生处于最佳心理状态时,学习情绪高涨,专心致志,课堂气氛热烈而愉悦.为此,教师应注意:(1)把微笑带进课堂--以情感情.微笑能沟通师...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