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道无情,常与善人。"的后半句是什么,这句话出自哪里?

作者&投稿:勤福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天道无情,常与善人"后半句是什么意思,它出自哪里~

  天道无亲,常与善人

  这句成语源于《老子》,但很多人并不真切理解它。或许,最具有代表性的是司马迁,他曾充满疑惑地写下这么一段话:

  或曰:“天道无亲,常与善人。”若伯夷、叔齐,可谓善人者,非耶?积仁洁行如此而饿死!且七十子之徒,仲尼独荐颜渊为好学。然回也屡空,糟糠不厌,而卒早夭。天之报施善人,其何如哉?盗跖日杀不辜,肝人之肉,暴戾恣睢,聚党数千人横行天下,竟以寿终,而终身逸乐,富厚累世不绝。或择地而蹈之,时然后出言,行不由径,非公正不发愤,而遇祸灾者,不可胜数也。余甚惑焉!倘所谓天道,是邪非邪?[xx]

  那么,应当如何理解“天道无亲,常与善人”这句成语呢?在老子看来,“天道”是自然无为的,故而“无亲”;之所以“常与善人”,是因为善人合于(或同于)道、合于德,而“同于道者,道亦乐得之;同于德者,德亦乐得之”[xxi],因此,老子讲“常与善人”。我们还可借用《庄子·列御寇》中的一句话来解释:“夫造物者之报人也,不报其人而报其人之天。”所谓“造物者”,用古代哲学名词来说,就是指“天道”;所谓“其人”,泛指某个人,引申为人在社会中的名利地位,祸福荣辱等;所谓“其人之天”,指人内在的自然天性、本性、德性等。综合起来,大意是说,上天(天道)对人的报应,不是报应他人间的祸福荣辱,而是报应他本人最内在、最本真的天性本性。总之,“善人”如果真善,那么“善”本身就是上天对他最好的、最真实的报应了。行仁得仁,何复他求?至于现实生活中遭遇如何,那是时境所致,并非真报。反之,“恶人”若真的作恶多端,那么,“恶”本身即是对他个人最内在、最本真的天性、品性的戕害和毁灭。他的心灵是污浊的,他的境界是卑劣的,毫无“天爵”可言。这就是上天对他最严厉的报应了。至于“人爵”再高,权极一时,或荣华富贵,显赫一生,亦何足道哉!

  所以,应该肯定“天道无亲,常与善人”是有它的哲理意义。但它容易引起误解或迷惑,甚至流于一种迷信观念,这是需要批判剔除的。我们注意到,在古代所谓“世与道交相丧”[xxii]的社会环境里,小人得志,君子困顿的无奈局面总是免不了的。这就是产生上述误解与迷惑的社会历史根源。因此,作为个人而言,我们最好能够认识到:“君子之自行也,动必缘义,行必诚义,俗虽谓之穷,通也;行不诚义,动不缘义,俗虽谓之通,穷也;然则君子之穷通,有异乎俗者也。”[xxiii];另一方面,作为群体来说,我们需要不断促进社会发展、健全法制,以建立一个义利统一、义以生利的市场济体制和伦理道德体系,让“天道”真正体现在、落实在“人道”(即道德、法制建设)之中。每个人都是以理待人、以善待人。这样,就用不着期盼从“天”上掉下“善”,它是人间的一种自觉和友爱!

道德经》说"天道无情,常与善人"意为原来老子所说的"善人"是指顺应天道的人,而不是指通常意义上的善人,这种善人由于把握自然界的客观规律,因此行动起来游刃有余,所以看起来就像得到天道的帮助一样。...

"天道无情,常与善人。"是《道德经》第七十九章的最后一句。

原文:和大怨,必有余怨;报怨以德,安可以为善?是以圣人执左契,而不责于人。有德司契,无德司彻。天道无亲,常与善人。

出自:《道德经》第七十九章。

解释:自然规律是客观公正的,没有亲疏之分,对任何人都不会偏爱,永远帮助有德的善人。




"天"字开头的成语接龙
天伦之乐 + 乐不思蜀 + 蜀犬吠日 + 日上三竿 + 竿头直上 + 上援下推 + 推襟送抱 + 抱蔓摘瓜 + 瓜熟蒂落 + 落花流水 + 水米无交 + 交浅言深 + 深更半夜 + 夜长梦多 + 多才多艺 + 艺不压身 + 身心交病 + 病从口入 + 入门问讳 + 讳莫如深 + 深恶痛绝 + 绝处逢...

[小说]希望有书友能给我推荐一部小说。---如果您介绍的书不错,然后再...
本书讲述一个寻求天道的少年的故事。少年心性淡泊,一心只在修真,看似有情却又无情。第一卷轻松诙谐,充满童真童趣很有意思。第二卷 无忧宫有关合集双修写得很俗媚。作者写修真类的小说却用武侠的套路,正派修真者在此书中一无是处,还有许多阴险小人把“修真者”写得太肤浅了。 ◎ 《仙魔战记》――作者:碧落...

求已完结玄幻小说
本书讲述一个寻求天道的少年的故事。少年心性淡泊,一心只在修真,看似有情却又无情。第一卷轻松诙谐,充满童真童趣很有意思。第二卷 无忧宫有关合集双修写得很俗媚。作者写修真类的小说却用武侠的套路,正派修真者在此书中一无是处,还有许多阴险小人把“修真者”写得太肤浅了。 ◎ 《仙魔战记》――作者:碧落...

下苦功夫方面的名句谚语
◆刀枪越使越亮,知识越积越多。◆刀钝石上磨,人笨人前学。◆刀快还要加钢,马壮还要料强。◆刀不磨要生锈,人不学要落后。◆三分靠教,七分靠学。◆土地贵在耕种,知识贵在运用。◆小时不教成浑虫,长大不学成懒龙。◆不怕事情难,就怕不耐烦。◆不读一家书,不识一家字。◆天无边,智...

找一本书
本书讲述一个寻求天道的少年的故事。少年心性淡泊,一心只在修真,看似有情却又无情。第一卷轻松诙谐,充满童真童趣很有意思。第二卷 无忧宫有关合集双修写得很俗媚。作者写修真类的小说却用武侠的套路,正派修真者在此书中一无是处,还有许多阴险小人把“修真者”写得太肤浅了。 ◎ 《仙魔战记》――作者:碧落...

火影:潘恩六道有哪六个道?各有啥能力?(简要说明)
2 人道(人间道):探知型忍着,可直接侵入对方大脑,获取思想信息,并可抽去其灵魂。进攻木叶一战中,探知鸣人下落,并抽去静音灵魂,杀死其他忍者无数。3 阿修罗道:傀儡改装人体,使用导弹及其他武器攻击,大范围破坏型。三头六臂,背部带一把锯刃。木叶一战中,大范围破坏,并与天道配合击溃卡卡西,...

闹书荒!跪求一本好看的奇幻 仙侠小说
本书讲述一个寻求天道的少年的故事。少年心性淡泊,一心只在修真,看似有情却又无情。第一卷轻松诙谐,充满童真童趣很有意思。第二卷 无忧宫有关合集双修写得很俗媚。作者写修真类的小说却用武侠的套路,正派修真者在此书中一无是处,还有许多阴险小人把“修真者”写得太肤浅了。 ◎ 《仙魔战记》――作者:碧落...

表达人间真情的古诗
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 送李端【唐】卢纶 故关衰草遍,离别正堪悲。 路出寒云外,人归暮雪时。 少孤为客早,多难识君迟。 掩泣空相向,风尘何所期。 赋得暮雨送李胄【唐】韦应物 楚江微雨里,建业暮钟时。 漠漠帆来重,冥冥鸟去迟。 海门深不见,浦树远含滋。 相送情无限,沾襟比散丝。 送人东游【唐】...

求玄幻小说
他,恶魔之子,杀伐天下,无意无情无欲,一场抢夺,几番打架,为何他那冰封的天下便开端透出绚烂的光辉来? 他,仆从场上救下的美女子,明显武艺高明,却怎样沉溺堕落成最高等的仆从,面临她的救赎,为何心烦意乱? 另有他! 另有他. 【缚魔】一条灵源之链,一位无法看清容颜的女子,促使枫染云进入一个神奇大陆——...

求现代主角超级无敌型小说,要一出来就无敌的
本书讲述一个寻求天道的少年的故事。少年心性淡泊,一心只在修真,看似有情却又无情。第一卷轻松诙谐,充满童真童趣很有意思。第二卷 无忧宫有关合集双修写得很俗媚。作者写修真类的小说却用武侠的套路,正派修真者在此书中一无是处,还有许多阴险小人把“修真者”写得太肤浅了。 ◎ 《仙魔战记》――作者:碧落...

宜城市17312649952: "天道无情,常与善人"后半句是什么意思,它出自哪里 -
东方受头孢: 道德经》说"天道无情,常与善人"意为原来老子所说的"善人"是指顺应天道的人,而不是指通常意义上的善人,这种善人由于把握自然界的客观规律,因此行动起来游刃有余,所以看起来就像得到天道的帮助一样....

宜城市17312649952: 天道无情 是什么意思 -
东方受头孢: 天道无亲,常与善人 这句成语源于《老子》,但很多人并不真切理解它.或许,最具有代表性的是司马迁,他曾充满疑惑地写下这么一段话: 或曰:“天道无亲,常与善人.”若伯夷、叔齐,可谓善人者,非耶?积仁洁行如此而饿死!且七十...

宜城市17312649952: 老子中'天道无亲,天道无私,天道无情'一段完整的是什么 -
东方受头孢: 老子来没说过“....天道无亲,天道无私,天道无情....”这么一段话!老子在《道德经》第七十九章:“和大怨,必有余怨;自报怨以德,安可以为善?是以圣人执左契,而不责于人.有德司契,无德司彻.天道无亲,常与善人....

宜城市17312649952: "天道无为"的意思~~急用~~~ -
东方受头孢: 最早出自于老子的《老子》一书. 《老子》一书中指出,“天道自然,人道无为” 天道有——个特点:“不言”.天道广大无边,囊括—切,但它“不言”,不需争斗,不管亲疏,大公无私.对于人道,老了提出了“无为”.“无为”不是什...

宜城市17312649952: 韩信乞食于"漂母" 是什么意思? -
东方受头孢: 清洗丝棉絮或旧衣布的老婆婆http://www./b5/1/9/17/c5972.htm一饭千金 帮助汉高祖打平天下的大将韩信,在未得志时,境况很是困苦.那时侯,他时常往城下钓鱼,希望碰着好运气,便可以解决生活.但是,这究竟不是可靠的办法,因此,时常...

宜城市17312649952: 李白的"日照香炉生紫烟"怎么理解? -
东方受头孢: 望庐山瀑布 李 白 日照香炉生紫烟, 遥看瀑布挂前川. 飞流直下三千尺, 疑是银河落九天.这是一首气势磅礴的山水诗,描写的是庐山瀑布.庐山雄峭拔的香炉峰,在日光照耀下,紫气蒸腾,烟雾缭绕,远瀑布像一条白链高挂在前边江面上....

宜城市17312649952: "相信"的古代意义和与现代汉语的差异 -
东方受头孢: “相信”在古代有三种意思: (1)互相信赖,信任.如《谷梁传·僖公五年》:“盟者,不相信也,故谨信也.”《史记·蒙恬列传》:“诛杀忠臣而立无节行之人,是内使群臣不相信而外使斗士之意离也.” (2)单指信任对方. 宋代叶适 ...

宜城市17312649952: 齐白石与知己徐悲鸿 徐"离开北平南下",齐赠画赋诗并附字,其用意是什么? -
东方受头孢: 齐白石当时画了幅《月下寻归图》相赠,并在画上题诗日:“草庐三顾不容辞,何况雕虫老画师.海上清风明月满,杖藜扶梦访徐熙.”由衷感激徐悲鸿“草庐三顾”的识拔之恩,并说出了自己盼望能早日再次拜访徐悲鸿.

宜城市17312649952: "李杜文章万古传,至今已觉不新鲜".这里的李杜指的是哪哪两位诗人 -
东方受头孢: “李杜诗篇万古传,至今已觉不新鲜”:李杜,是指李白与杜甫这两大诗人. 这两句诗的意思是说,李白和杜甫的诗歌篇章已是万古传诵的了,但是到了如今的时代,已觉得不新鲜了,不是具有这个时代的特色了.

宜城市17312649952: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的赏析 -
东方受头孢: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一句更是因为运用了生动的比喻,借用春蚕到死才停止吐丝,蜡烛烧尽时才停止流泪,来比喻男女之间的爱情至死不渝,成为一曲悲壮的千古绝唱. 近日,因教学上的需要,笔者查阅了一些资料,发现有的赏...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