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中国文学与西方哲学有什么本质区别

作者&投稿:线幸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请问当代中国文学与西方哲学有什么本质区别?他们表达的是一个怎样的世界?~

  浅谈现代西方哲学与现代派文学的关系
  文学和哲学之间的密切联系是古今中外普遍的文化现象。哲学总是作为一种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理论体系影响文学,而文学往往形象地阐发一种认识世界的哲学思想。现代西方哲学与现代派文学在思想上亦是互相沟通的。
  本文试图就现代西方唯心主义哲学与现代派文学之间的密切关系作些分析,粗略地勾勒一下二者总体上的联系。笔者认为这种联系集中地表现在:二者都是把脱离社会实践的人的本能——心理——意识结构作为人的最根本的本质;从人的本能——心理——意识结构出发,来反映资本主义社会人和现实的关系;以人的本能——心理——意识结构的直觉作为把握和描述事物的主要的思想方法。现代西方唯心主义哲学是现代派文学指导思想和思维方法的理论基础。
  一、现代西方唯心主义哲学明确地认为人区别于动物的最根本的本质,是由人的本能——心理——意识结构确定的。
  西方现代哲学中一种倾向是竭力排斥感性实践,强化抽象的理性本质,甚至于把人的主体本质归结为一连串的逻辑原子、人工语言和符号信息。不过,他们所说的理性实际上包孕了感性;他们把感性、实践抽象化了。如逻辑实证主义的创始人罗素和维特根斯坦都认为繁复多样的大千世界是由不可分割的逻辑原子或逻辑事实构成的。在罗素看来,事物的性质和关系不是独立于人之外的,而是人的经验所能感觉到的原子事实的逻辑虚构。维特根斯坦声称,世界上万事万物是由“原子事实”即最简单的原始经验以固定的逻辑方式结合起来的。他根本否认这一事实:逻辑的格、逻辑的关系,不过是人在实践中对客观存在的事物、事物之间的关系的认识和把握。而卡尔纳普和莫里斯等人又认为存在的世界是一个语词和符号的系统。卡尔纳普说,事物存在于语言构架之内,而“事物”这个概念也并不是存在的东西的总称。莫里斯则把卡尔纳普的语言构架变成他自己的符号信息系统。在他看来,人之所以感觉到事物的存在,就是因为接受到符号信息的刺激。因此,事物是一种符号信息的存在。其实人工语言也好,符号信息也好,都不过是客观事物的反映。
  现代西方哲学另一个极端是竭力排斥理性本质,强化感性本能,甚至于把人的主体本质归结为生存意志、权力意志、实在经验、心理经验、心理绵延、性欲本能、自由抉择等。不过,他们所说的感性实际上包孕了理性,只是把实践视作是抽象的直观的存在。叔本华和尼采都是唯意志主义的代表人物。意志本来只是人在实践中形成和发展起来的对于外在客观世界和内在主观世界的一种心理倾向性。但是叔本华和尼采却把这种人的主观倾向性无限夸大、膨胀为世界的本原和基础。叔本华认为生存意志既是每一特殊事物的内在本质和核心,也是全部事物的实质和核心。世界只是这个意志的一面镜子。尼采进一步认为生存意志的目的和意义就在于释放自己的力量,生命本身就是权力意志。所以,这个世界就是权力意志的体现。他们把人的意志和物质存在、人的理性和人的实践完全割裂开来,并且用意志吞没一切。这是主观唯心主义最为赤裸裸的表现。实用主义的主要头目杜威把人的实在经验看作是世界存在的根源。他以经验涵盖一切,宣扬经验创造一切。现象学的创始人胡塞尔认为世界既是物理领域又是心理领域,这是一个基本事实。而这两个领域都可以回溯到以心理经验直觉世界的认识主体自我。生命哲学家的中坚柏格森的看法是,世界上唯一实在的东西就是活生生的处于发展状态中的自我;自我在实践活动中创造了一切。他所说的发展是指自我的纯情绪性的心理状态的绵延;他所说的实践是指绵延的心理状态。在他看来,世界不过是自我这个主体所创造的形象或心象的总和。心理分析论的祖师爷弗洛伊德认为,世界是由人的心理行为决定的,心理行为又是由无意识的心理结构决定的,这个结构又是由性本能和性欲望决定的。萨特是着名的存在主义哲学家。他一方面承认人的存在是人的实在性,另一方面他又说人的存在取决于人的自由抉择。一方面他说人的自由抉择受制于环境,另一方面又说人总能在可能的范围内作出超越环境的自由抉择。因此,萨特认为人的主体能动性可以在一定范围内超越社会历史。现代西方哲学的二个倾向殊途同归,都是离开了人的社会实践,不是从脱离客观世界的理性出发,就是从直观的存在出发,陷入了否认社会实践的决定性的唯心主义和把理性与感性割裂开来的形而上学。
  不过,它们又以唯心主义的颠倒形式,揭示了人的现实的个体存在及其能动的本能——心理——意识结构。多种多样客体的规律性结构和形式,首先保存、积累在人类使用、创造、更新、调节劳动工具的实践活动之中,然后才转化为逻辑、语言、符号和文化信息系统,最终积淀和发展为人的本能——心理——意识结构。这才产生和发展了和动物根本不同的社会化了的人类主体本质,或者说产生和发展了人的自然本质、社会本质、意识本质对立统一的主体本质的辩证结构。事实上人的存在和发展,就是人在能动的社会实践活动中不断认识和改造客观世界,同时也不断认识和改造主观世界,这一原理却被现代西方唯心主义哲学全给歪曲与颠倒了。
  西方现代派文学的本质特征,也正是从人的本能——心理——意识结构出发,来表现资本主义社会人和现实的对立。
  萨特的小说《墙》,在人的生死之间树起了一道自我能否存在的关卡。小说主要写了四个人物。西班牙革命战士和无辜的孩子胡安、国际纵队战士汤姆被法西斯逮捕后判处死刑,天亮就要枪毙。法西斯派了一个比利时医生以陪伴为名到牢房来监视他们。胡安本来抱着无罪开释的幻想,希望破灭后,对死的畏惧使他顿时变了一个人。汤姆杀过六个敌人,被捕后并无生还的侥幸心理。但是他也焦躁不安,恐慌万状。伊比埃塔最为坚强,宁可牺牲自己决不出卖战友。可是他下意识地颤抖冒汗,一闭眼就看到枪口对准自己。他一再激励自己保持清醒的头脑,不给敌人留下任何可乘之机。哪知为了戏弄敌人的假供,由于偶然的原因弄假成真。他听到战友被枪杀的消息时,天昏地转坐倒在地,苏醒之后又发疯似地大笑不止。唯有医生一个人,无忧无虑,心安理得。
  作品以三个难友和医生在心理上的对立,暴露了法西斯的狰狞面目和残忍本性。特别是在判处他们死刑之后,还要观赏他们死前的痛苦,更是抨击了法西斯令人发指的冷酷兽性。但是,萨特笔锋一转,不仅把这种活生生的阶级对立转化为人与人在内心中的对立,又把这种内心对立转化为人的自我的内心对立,如同伊比埃塔那样内心中的清醒意识的无畏与下意识生理本能的恐惧的对立。在这里,萨特把人与人的现实联系和现实对立完全抽象掉了,留下的只是完全离开革命人民和法西斯的现实斗争的抽象的生与死的关系。萨特描写道:
  我们三个人都看着比利时人,因为他是活人。他做着活人的手势,有着活人的忧虑。他在这个地窖里冷得发抖,因为活人都会发抖的。他的身体养得好好的,并且听任意志的使唤。我们这些人却不太感觉到自己的身体了,无论如何也不会有同样的感觉了。我真想摸摸自己的裤裆,可又不敢。我看着比利时人,他弯着身子站着,肌肉完全听自己使唤,他可以憧憬着明天。我们三个没有血液的幽灵,坐在那儿,我们摸着他,就象吸血鬼一样吮吸着他的生命。
  这里哪有半点反法西斯斗争的本质真实呢?或许说萨特颠倒了歪曲了反法西斯斗争不更合适一些吗!
  美国表现主义戏剧家奥尼尔的《毛猿》,以表现人的自我的丧失和归属问题着称,剧中主人公扬克是一艘远洋邮轮的锅炉工。邮轮象征着整个现代资本主义社会,沉重地压迫在底舱工人身上,他们拿血肉给机器作齿轮。但是,扬克却对自我充满信心,认为自己是社会的原动力,转动了世界上的一切。大资本家的女儿米尔德里遇到扬克,以为碰到了毛猿,吓得晕了过去。扬克立志报复,恢复丧失了的人的价值和尊严。他追踪米尔德里,却因戒备森严而无法接近。他在街上见到绅士阔佬就寻衅闹事,结果鎯铛入狱。他意识到是压在上面的资本家,使他丧失了自我。出狱后他立即找工会组织,要求给他炸药,炸掉所有的工厂,却被撵了出来。他无地自容,只好到动物园看毛猿。他想与毛猴为伴,不料被毛猿猛力一抱,筋断骨折,投进笼子。他痛苦地惊呼,一切都糊涂了,全都颠倒了。奥尼尔以大量内心独白触目惊心地表现了扬克内心意识中寻求自我、寻找归属的矛盾和冲突,又以这种内心意识的矛盾和冲突强烈地表现了人和现代资本主义社会的高度对立。但是他把人和社会的对立归结为人和自己命运的对立,又把这种对立归结为人的内心意识失去自然和谐又无法建立新的平衡的对立。奥尼尔自己说,扬克是人的象征,“他失去了过去与自然的和谐,又没能在精神上获得新的安宁。这样他就上不着天下不着地,而是悬在半空中了。”(注1)他又说:“这过去就是,将来永远也是戏剧的主题,即人与自己命运的搏斗。过去人和神斗,而现在则是人和自己斗,和他的过去斗,和他的归属斗。”(注2)一部人的历史,不是人的社会关系的发展史,不是生产力的发展史,不是人在实践活动中创造社会历史的发展史,相反倒是抽象的人和抽象的人的命运的搏斗。在这里哪有什么本质的真实呢? 西方现代派文学重在表现人的本能——心理——意识的内在对立,并且从这里出发涉及到资本主义社会中人和现实的对立,觉察到人的自我的丧失和归属是一个社会问题。但把资本主义社会的现实对立片面地归结为人的心理意识的内在对立,就必然模糊以致掩盖了社会矛盾和阶级关系的现实根源和尖锐对立。这充分表明了它的理论基础正是现代西方唯心主义哲学。萨特本来就是在文学创作中宣扬存在主义哲学。奥尼尔也曾经直言不讳地说过:“今天的剧作家一定要深挖他所感到的今天社会的病根——旧的上帝的灭亡以及科学和物质主义的失败……以便从中发现生命的意义,并用以安慰处于恐惧和灭亡之中的人类。在我看来,今天凡是想干大事的人,一定要把这个大题目摆在他的剧本或小说中许许多多小题目的背后。”(注3)奥尼尔的夫子自道表明,他是从人和现实的根本关系出发把戏剧创作看作是哲学思考的。现代派文学颠倒地歪曲地表现人和现实的对立时,不可避免地曲折、晦涩、矛盾、痛苦地流露出身不由己的怅惘、无可奈何的沮丧、看不到前途的阴暗、人生如梦的哀鸣、玩世不恭的解脱等等极为消极和没落的心理情绪和感官刺激。这些恰恰表明了现代派文学固然是对现代资本主义社会的危机的揭露,但是它立足于与马克思主义相对立的现代西方唯心主义哲学,它自身就是资本主义危机的产物,因此,至多只能以唯心主义的歪曲形式,表现出资本主义现实对立的某些方面。
  二、现代资本主义是一个劳动与资本的冲突尖锐发展、人和物的相互关系高度异化的社会。现代西方哲学突出地研究了人和现实的根本关系的异化。研究派别甚多,争论也烈。对于资本主义异化根源的认识,大致可以归纳为三种观点:主观的心理感受论;客观的社会状况论;主客体相互影响论。
  主观的心理感受论者主要从医学和心理学意义出发,赋予异化现象以哲学和历史的内容。他们认为异化就是人在心理和精神方面失去平衡的错乱和失常,发生了人的自我同一性的分裂所造成的自我危机。发展了的主观的心理感受论者,既把异化看作是个人的心理精神感受,又把这种心理精神感受看作是现实社会矛盾刺激下的产物。弗洛姆认为,异化就是人对外界异己力量和自我本质非人化的体验。他说:“异化是一种体验方式,在这种体验中个人觉得自己是一个外人,或如人们说的他变得和自己疏远起来。他体验不到自己是自我世界的中心、自己行动的创造者——而他的行动和行动的结果却变成了他的主人,他要服从它们,甚至他要崇拜它们。”(注4)
  客观的社会状况论者看到了异化是一种社会关系,一种非人的社会状况。法兰克福学派的马尔库兹认为,资本主义社会高度发达的科学技术,迫使人的本能、愿望和思想转化为供给必需品的渠道,人变成了单面的人,被异化的存在所吞没。埃茨奥尼认为异化不仅是一种愤怒或不满的感觉,而且也是某些客观条件的表现;异化的根源不在于个人之间的关系和内心的心理过程,而在于社会的和政治的结构。(注5)客观的社会状况论者十分注重异化的社会历史特征和根源,但并没有真正揭示资本主义异化的实质。
  主客体相互影响论者认为在当代历史 条件下,社会的主体和客体之间的绝对界线
  已经打破,因此应该从主客体的相互联系、渗透、对立、冲突和转化中研究异化的特征和根源。人的本质特征是自我创造性,人创造了社会,也创造了自我。这两种创造活动的发展失去了协调,相互对立和否定,既造成了社会的异化,同时也造成了人自己的异化。资本主义社会强化和发展了主客体之间的对立和冲突,私有财产制度造成了劳动者与生产资料和劳动产品的分离,官僚政治制度造成了社会成员在政治上无权,人的现实存在同其所以是人的社会本质严重分裂,人与人离心离德陷入自我中心主义。尤其是在危机时刻,社会完全缺乏控制对立冲突的力量和综合各种分裂因素的力量。人在心理上精神上的失常、迷乱和异化也就决不是偶然的了。美国存在主义哲学家蒂利希揭露了当代资本主义社会主客体异化的相互影响的恶性循环。他说:这种社会是为人的解放而设想出来的,但又在其自身创造出来的客体的束缚下而解体。由性能良好的机械装置对自然的技术控制、由对人的精细的心理上的控制、由对社会的迅速增强的组织控制来保证的平安是以很高的代价换来的:所有这一切都是作为手段为了人而被发明出来的,人却在运用手段的过程中自己也变成了手段。(注6)西门以异化的心理精神状态为中介,从经济、政治、意识、文化、语言、宗教、教育等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寻找一种社会综合性的异化纽结以及各种异化构成一个统一体的可能性。在他看来,主客体异化的一体化表现在六个方面:(1)无力量,人创造了政治、经济等各方面的力量,却又失去了这些力量并且被这些力量所控制。(2)无意义,正因为人失去了主体力量而被客体力量控制,生命丧失了原来的意义。(3)无规范,客体控制主体,个人和社会对抗,一切都是错乱的、失常的。(4)自我疏远,人陷入错乱、失常状态中,与自己的本质疏远了。(5)社会孤立,人与自己的本质疏远,人类社会不再是一个人类相互联系的统一整体,社会分裂了、孤立了。(6)文化的疏远,人与自己的本质疏远,社会不再是一个人类相互联系的统一整体,人类失去了共同的文化价值概念。这派观点确实有较高的认识价值。但是,它同样是从人的心理意识出发研究异化的。如果总体性综合性地考察和研究现代西方哲学的异化理论,不难发现这是现代西方哲学的一个重要的方面,同时,也是它与历史上传统哲学明确区别开来的一个显着特征。正因为研究了资本主义社会人和现实根本关系的异化,它在一定程度上颠倒地包含了社会历史内容和社会批判价值。但是,现代西方哲学的异化理论的实质是唯心主义的。因为它始终离开了人的社会实践研究异化,把一切异化最终归结为人的本能——心理——意识的内在对立。
  西方现代派文学五光十色,千奇百怪,它的重要的核心的方面,也是表现现代资本主义社会人和现实根本关系的异化,它的立足点是人的本能——心理——意识结构的对立和异化。奥地利作家卡夫卡在他的长篇小说《审判》中虚构了这样一个故事:
  一家银行的高级职员K突然被捕了。出于什么原因?根据什么刑法程序?一切都似乎莫名其妙。逮捕者只是遵照上司指令来抓人。监察官也承认这样奇怪的事情太多了。被捕之后的K,居然照旧回家、上班、交际、会友。难怪K以为全然是个错捕的误会。在初审时,K滔滔不绝地为自己申辩,要求改革法律机构。然而无人理睬他。他只得雇请律师,从此陷入了没完没了的诉讼过程。律师也无法判断K究竟犯了什么罪,因为一个人的定罪,往往出乎意料地取决于随便哪个人偶尔讲过的一句话。要胜诉,只能拉关系、走门道、在幕后交易。一切尽在法网之中,一切又尽在法网之外。整个法律机构不过是上层统治阶层为所欲为、鱼肉人民的工具。谁也无法与之抗衡。“这个庞大机构可以说正保持着一种微妙的平衡状态,如果有人想改变周围事物的排列次序,他就会冒摔跟头和彻底毁灭的危险,而这个机构则可依赖本身其它部分的补偿作用而恢复平衡,因为它的各部分是相互关联的;它一点也不会改变,相反,还很有可能变得更加僵硬、更加警惕、更加严酷、更加残忍。”果不然,不愿卑躬屈膝、丧失尊严的K,一年之后就被悄悄处死。没有任何判决,没有任何手续。
  显然卡夫卡虚构的这个故事深刻地揭露了资本主义社会的法律机构。国家和法律机构是随着私有制的发展和阶级对立的深入所形成的一种与人相分离、支配整个社会的政治力量。它代表了统治阶级的利益和意志制约了一切。在资本主义社会中,这种力量发展得越来越完善,也越来越强大。由于法和法制不那么露骨地表现出统治者的意志,因此容易产生一种错觉,似乎它们是全社会的公正的代表。卡夫卡撕毁了资本主义社会法律和法律机构的虚伪外衣,愤怒地展现了这种强制性异化力量否定和反对人的本质。这是难能可贵的,具有合理的认识价值。
  但是,这种异化力量在卡夫卡的笔下又是如此的神秘莫测。你能感觉到它的存在、它在支配你,却又不知道它在哪里、究竟是什么,更不用说如何认识它、改变它。这种异化力量已经抽象成脱离经验存在的虚幻的精神实体。正如有些研究者指出的,卡夫卡宣扬了一种真理虽有、但无路可循的唯心主义和神秘主义的错误哲理。
  法国荒诞派戏剧家尤奈斯库的《秃头歌女》,以同样的方式暴露了资本主义社会人与人之间无法沟通的极端冷漠。一对男女一起坐火车从曼彻斯特到伦敦,他们一起生活过,并且还有了孩子,却不知道他们是夫妻。夫妻关系尚且如此,一般的人与人关系又怎么能更好一些呢。其实人与人之间无法沟通的这种极端冷漠的现实是资本主义社会金钱利害关系在人与人关系中更深一层的反映。但是除了两性关系以外,尤奈斯库却又摒弃了一切人与人的现存关系,并把人与人之间的社会历史关系完全转化为抽象的观念意识。因此就无法使人认识和把握这种冷漠关系的真实本质和最终根源。
  西方现代派文学从人的对象世界(如国家、法等等)和人的自身世界(如人与人之间无法沟通、极端冷漠等等)两个方面,比较充分地暴露了现代资本主义社会总体性异化,就是说比较充分地揭示了在资本主义社会中人与现实根本关系的异化。这是不可否定的,具有深刻的社会历史内容的认识价值。另一方面,脱离社会实践,从人的本能——心理——意识结构出发,把现实的异化力量和异化关系转化为神秘的、思辨的东西,那就不仅没有揭示出现实资本主义社会的异化本质及其根源,相反模糊乃至掩盖了这种异化的本质及其根源。可见,现代派文学与现代西方唯心主义哲学在思想上的密切联系。它一方面接受了现代西方唯心主义哲学的指导和影响,另方面又丰富了现代西方哲学的异化理论。西方现代派文学的这种哲学基础就决定了它对现代资本主义社会的怀疑、揭露和批判不能不是颠倒的、歪曲的、消极的。
  三、现代西方哲学把人的本能——心理——意识结构看作是世界的本原和基础,认为人的认识起源于这个结构,因此在这个结构直观对象的现象中就能直接把握和描述对象的本质。现代派文学种种新、奇、怪的艺术表现手法实质上是这种唯心主义思想方法在艺术中的演化。
  实用主义的先驱者威廉•詹姆斯他最早对现代心理学的研究成果进行了哲学的反思和概括。他认为人有二种意识类型,一种是理性意识,另一种是与此完全不同的非理性意识,它以潜在的形式存在于理性意识的周围。二者的区别在于,前者是自觉的、逻辑的,有一个合理的理性结构;后者是自发的、飘忽的,处于一个混乱的、不定的流动结构之中。二者又有密切的联系:首先,相互交叉、相互渗透,理性意识中有非理性因素,非理性意识中有理性因素;其次,相互影响、相互转化,通过注意力的选择,非理性意识就理性化,注意力一旦解体,理性意识就非理性化。因此,人的意识是理性意识与非理性意识在非理性意识基础上的统一。它无法用逻辑估量,只能描述为思想流、意识流或主观生活之流。人正是按照自我的注意力来选择这些意识流,从而构成人的现实世界。
  弗洛伊德长期观察和治疗了精神病人,独立地得出了与詹姆斯大体一致的结论。他提出了人的意识是一个多层次的自控结构。最底层的是无意识的本我,深潜在人的知觉之外。本我实质上是一种动物性本能和欲望,受其内在的性欲原动力支配。第二个层次是能够思考和判断的自我。自我是调节本我和周围环境相互关系的意识。本我完全是一种盲目的冲动,因而总是要和周围环境冲突。自我意识到现实环境对人的制约,因而总是使本我和环境保持平衡。所以自我是本我的自控能力,只有成年人才有的。自我的丧失必然导致人的精神意识的病变。超自我处于意识的最高层。超自我是一种超越本我和自我的意识,体现了社会的道德和良心,把社会的道德和良心所不容的本我冲动完全压制在意识底层。超自我有时也会是无意识,不过一般来说最为清醒,因此在人的意识结构中起控制作用。
  胡塞尔认为,心理经验的概括不是精确的,逻辑认识的概括依赖于陈述。他要求直接借助于寓于人之中的纯粹意识来描述对象。在他看来,一切事物的结构都是相同的,意识的结构和它的对象的结构都表现为现象和本质的同一。所以,意识中的直觉可以直接在现象中把握和描述对象的本质。实际上,他是把心理逻辑化、逻辑心理化,从逻辑认识的意义上理解心理直观。
  詹姆斯、弗洛伊德、胡塞尔各自从不同途径论证了直觉把握本质的思想方法。詹姆斯偏重于认识论,强调人在以非理性意识为基础的意识流动中认识和把握现实世界。弗洛伊德偏重于本体论,强调现实世界是人的本能和欲望的渲泄。胡塞尔偏重于方法论,强调人以直觉意识追溯和描述本质的现实世界。这就形成了一个以人的直觉意识为中心的思想方法论体系。
  其他哲学家又从不同方面引伸、扩展和发挥了这一体系。柏格森认为,运动是心理的绵延和综合,因而是不占具体的空间和时间的。这种不占具体时空的运动,创造了空间和时间的心理组合,也就是心理的或纯粹的空间和时间。在马尔库兹看来,为了解放人,就必须爆炸性地改变人的本能的压抑结构,把人和环境之间正常的非性欲和反性欲的关系加以性欲化,从而把这种性欲关系普遍化,发展出一种新的性欲文明。萨特认为有两个存在的世界。一个是人的外部世界即自在的存在,它是偶然的、荒诞的、巨大的虚无;另一个是人的意识世界即自为的存在,它是实在世界,是主观的、发展的、实践的真实。自在的世界作为自为的世界的对立面而存在,只有通过作为自为的人的存在才有意义。人之所以成为自为的存在,是他自己主观的创造。这种主观创造也就是他所说的自由选择。人总是按照社会善恶的责任感有意识地选择他所面临的某种可能性。而这种意识和责任感是人自己规定自己的对人的命运的内心体验、反省和选择。用萨特自己的话说,就是绝对真实的自觉意识。这种同义反复本来是逻辑上的谬证,不过倒是充分反映了萨特正是把直觉意识当作人的存在。西方现代派文学的艺术表现手法,坚持了这样一种唯心主义的思想方法。因此它必然要颠倒歪曲现实的本质。
  意识流手法是一种现代派文学常用的新颖手法。美国着名女作家奥茨的短篇小说《过关》,着意表现女主公雷尼和美国海关一个检查员的内心本能——心理——意识的流动。检查员百般挑剔,反复检查,频繁提问,雷尼感到恼怒,害怕得发抖。为了通过检查,她装出笑容,用十足的女学生腔调,取媚和讨好检查员,为此她感到羞愧和心烦意乱。她从这个检查员想起别人告诉过的搜身检查,预感到会叫她脱光了衣服,脸色象死人一般灰白。到检查结束时,她已经浑身无力,直想呕吐。检查员在整个过程中,也是各种心理意识的流动。整篇小说从头至尾都是人物的心理意识活动,特别是人物自己也没有自觉地意识到的大量潜意识活动以及生理性机能反应。一会儿直笔描述人物的本能——心理——意识活动,一会儿又以自由联想把人物过去的回忆、现在的感受、所见所闻的触动、梦幻般的遐想组合在一起,一会儿又以人物直接和间接的内心独白倾吐心声。这一切又构成一个时序倒置跳跃、人物心理反射和外在环境刺激交汇渗透、层次交叉错杂的意识流动结构。这种结构把雷尼过关时倍受压抑、屈辱的精神煎熬和创伤全部辐射出来,表

中西方文化的初始阶段由于在哲学以及影响哲学的诸多因素并哲学反作用的这诸多因素存在很大的差异性,综合表现在哲学方面是有很显著的差异性的。本文比较的初始阶段的西方哲学界定为早期的西腊哲学 .
哲学的产生受地理条件及宗教的影响是很大的,西腊的农业文明产生于西腊半岛上的山丘之间的谷地,同时与周边文明的战争与贸易对西腊哲学的产生也有重大影响。在西腊文明诞生以前,地中海南岸的埃及文明以及东岸的巴比伦文明已经辉煌的存在了好多个世纪。埃及文明是敬畏死神的,埃及的神学以关怀死亡为主,他们相信死者的灵魂要进入阴间,并根据在阳间的表现要遭受到审判。克里特文明受埃及文明的影响很深,克里特文明对西腊半岛南端的迈锡尼文明又有很大影响,而后来的西腊文明显然很大程度上继承了迈锡尼文明。而东方巴比伦的宗教神学更关心的是现世的繁荣而不是来世的幸福,巴比伦文明传入西腊的途径显然通过小亚细亚的陆路更便捷,方式不外乎贸易与战争。我们站在西腊半岛向西看,当时只有意大利南端的伊特鲁立亚人稍稍初显了文明的曙光,而北部的凯而特人、日尔曼人都还是蒙昧的阶段。
中国的文明倘若说从有文字记载的年代算起,应该可以上溯到商朝,此时的中国农业文明已经有了很大的发展。从商朝所领属的的地域来看,发展农业文明也是必然的。由古埃及、古巴比伦、古印度以及古西腊直至古中国都是农业文明来看,先人们总结出农业文明是诞生古老文明的必要条件,而游牧部族就不具备这个条件。在中国哲学真正意义上的产生应该从孔子对周礼的阐述开始,而在这之前亚洲大陆上的中国文明显得是那么的孤单,如果没有喜马拉雅山的阻隔可能与当时亦很发达的印度文明会有交流,但是地理上的无奈让中国的文明缺乏与周边文明交流的条件,而中国自上古以来神学及原始宗教方面缺乏有组织的系统性、权威性,这样宗教对中国哲学的影响也是微乎其微的,当然要除了后汉以来佛教的影响。从这些个方面我们可以看出中国的哲学显得比较单薄且缺乏多元性,从而造成中国文明独特性也是必然的。如果有人提出东晋时期的诸多外族以及之后的诸多外族对中国文明的影响,但大家都知道那多是外族主动的接受中华文明,对中国文明在哲学上的贡献除了我们本身演绎的佛家禅宗外几乎没有。
孔子肇始中国哲学的时候,西腊哲学的鼻祖泰勒斯几乎是在同一时代发端了西腊哲学。虽然同样是农业文明发展的必然结果,但是西腊文明以及西腊哲学由于可以引用并借鉴其他文明成果,这样相较于中国文明以及中国哲学的产生,就具有先天的优越性。西腊哲学受原始宗教和神学的影响很深,当时的西腊文明反映在宗教和神学上除了有奥林匹斯山上的那些喜欢争斗的诸神,还有由色雷斯的神演化而来的狄奥尼索斯或者说是巴库斯。虽然对巴库斯的崇拜受到崇拜宙斯这一派的正统派的歧视,但是由此诞生的奥尔弗斯教派对西腊整个文明包括哲学的影响也是不可不提及的。而反观当时中国的文明以及哲学由于宗教神学相对薄弱,因而中国的哲学更趋向于内敛的个人体验,在政治上表现于推行王道。
泰勒斯说,万物是由水组成的,而孔子对哲学的阐述却是从所谓的周礼开始,这样我们是不是可以得出西腊哲学从开端便注重从事务的本身引申对对自然、对人类的思考,而中国的哲学则强调从人本身或人的主观本身去看待一切。虽然同时代的老子提出了道这个亦包含有规律的概念,但就象李泽厚先生所说的,老子的道是功能于实体混而未分的整体,这样的道显然与泰勒斯所说的水是不能相提并论的。
泰勒斯之后的米利都学派在哲学上的基础观点无不是由物质为基础来引申的。象阿那克西曼德说认为万物都出于一种简单的元质,这种元质是无限的,这在某一方面又类似于老子的道。而阿那克西美尼认为万物的一切基质是气,这个气更强调的是它的物理属性,而我们中国哲学反映的那个气,形而上的成分更要多些。


由以上我们是不是又可以说从一开始西腊哲学就更注重由事务的本身引申对世界及人类的探索,虽然在此之后的基督教的神学哲学让这种探索走了好几个世纪的弯路,但是由于基督教本身亦受西腊文明的影响,在它的教义中有些先验的东西就不免有某种程度的民主性与科学性。而中国的哲学由于从发端开始就强调宗法观念,更多的是从人的内在修为本身去理解阐述对世界以及对人类的探索,且又缺乏与其他文明交流的渠道,加上统治者对这种哲学的恶意曲解,导致这种哲学最后趋于死板僵化。虽然西腊文明从柏拉图以后在某些意念上与中国哲学有一定程度的趋同,但从整体上以及后来的发展来看,由于此二种哲学在目的与功用性上的不同,造成所谓的差异性就不难理解了。中国的哲学的目的是所谓的自我修为以及在功用上表现为维护王道,推行教化;而西腊哲学更注重对事务本身内在规律的研究,如此而已。

浅谈现代西方哲学与现代派文学的关系
  文学和哲学之间的密切联系是古今中外普遍的文化现象.哲学总是作为一种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理论体系影响文学,而文学往往形象地阐发一种认识世界的哲学思想.现代西方哲学与现代派文学在思想上亦是互相沟通的.
  本文试图就现代西方唯心主义哲学与现代派文学之间的密切关系作些分析,粗略地勾勒一下二者总体上的联系.笔者认为这种联系集中地表现在:二者都是把脱离社会实践的人的本能——心理——意识结构作为人的最根本的本质;从人的本能——心理——意识结构出发,来反映资本主义社会人和现实的关系;以人的本能——心理——意识结构的直觉作为把握和描述事物的主要的思想方法.现代西方唯心主义哲学是现代派文学指导思想和思维方法的理论基础.
  一、现代西方唯心主义哲学明确地认为人区别于动物的最根本的本质,是由人的本能——心理——意识结构确定的.
  西方现代哲学中一种倾向是竭力排斥感性实践,强化抽象的理性本质,甚至于把人的主体本质归结为一连串的逻辑原子、人工语言和符号信息.不过,他们所说的理性实际上包孕了感性;他们把感性、实践抽象化了.如逻辑实证主义的创始人罗素和维特根斯坦都认为繁复多样的大千世界是由不可分割的逻辑原子或逻辑事实构成的.在罗素看来,事物的性质和关系不是独立于人之外的,而是人的经验所能感觉到的原子事实的逻辑虚构.维特根斯坦声称,世界上万事万物是由“原子事实”即最简单的原始经验以固定的逻辑方式结合起来的.他根本否认这一事实:逻辑的格、逻辑的关系,不过是人在实践中对客观存在的事物、事物之间的关系的认识和把握.而卡尔纳普和莫里斯等人又认为存在的世界是一个语词和符号的系统.卡尔纳普说,事物存在于语言构架之内,而“事物”这个概念也并不是存在的东西的总称.莫里斯则把卡尔纳普的语言构架变成他自己的符号信息系统.在他看来,人之所以感觉到事物的存在,就是因为接受到符号信息的刺激.因此,事物是一种符号信息的存在.其实人工语言也好,符号信息也好,都不过是客观事物的反映.
  现代西方哲学另一个极端是竭力排斥理性本质,强化感性本能,甚至于把人的主体本质归结为生存意志、权力意志、实在经验、心理经验、心理绵延、性欲本能、自由抉择等.不过,他们所说的感性实际上包孕了理性,只是把实践视作是抽象的直观的存在.叔本华和尼采都是唯意志主义的代表人物.意志本来只是人在实践中形成和发展起来的对于外在客观世界和内在主观世界的一种心理倾向性.但是叔本华和尼采却把这种人的主观倾向性无限夸大、膨胀为世界的本原和基础.叔本华认为生存意志既是每一特殊事物的内在本质和核心,也是全部事物的实质和核心.世界只是这个意志的一面镜子.尼采进一步认为生存意志的目的和意义就在于释放自己的力量,生命本身就是权力意志.所以,这个世界就是权力意志的体现.他们把人的意志和物质存在、人的理性和人的实践完全割裂开来,并且用意志吞没一切.这是主观唯心主义最为赤裸裸的表现.实用主义的主要头目杜威把人的实在经验看作是世界存在的根源.他以经验涵盖一切,宣扬经验创造一切.现象学的创始人胡塞尔认为世界既是物理领域又是心理领域,这是一个基本事实.而这两个领域都可以回溯到以心理经验直觉世界的认识主体自我.生命哲学家的中坚柏格森的看法是,世界上唯一实在的东西就是活生生的处于发展状态中的自我;自我在实践活动中创造了一切.他所说的发展是指自我的纯情绪性的心理状态的绵延;他所说的实践是指绵延的心理状态.在他看来,世界不过是自我这个主体所创造的形象或心象的总和.心理分析论的祖师爷弗洛伊德认为,世界是由人的心理行为决定的,心理行为又是由无意识的心理结构决定的,这个结构又是由性本能和性欲望决定的.萨特是着名的存在主义哲学家.他一方面承认人的存在是人的实在性,另一方面他又说人的存在取决于人的自由抉择.一方面他说人的自由抉择受制于环境,另一方面又说人总能在可能的范围内作出超越环境的自由抉择.因此,萨特认为人的主体能动性可以在一定范围内超越社会历史.现代西方哲学的二个倾向殊途同归,都是离开了人的社会实践,不是从脱离客观世界的理性出发,就是从直观的存在出发,陷入了否认社会实践的决定性的唯心主义和把理性与感性割裂开来的形而上学.
  不过,它们又以唯心主义的颠倒形式,揭示了人的现实的个体存在及其能动的本能——心理——意识结构.多种多样客体的规律性结构和形式,首先保存、积累在人类使用、创造、更新、调节劳动工具的实践活动之中,然后才转化为逻辑、语言、符号和文化信息系统,最终积淀和发展为人的本能——心理——意识结构.这才产生和发展了和动物根本不同的社会化了的人类主体本质,或者说产生和发展了人的自然本质、社会本质、意识本质对立统一的主体本质的辩证结构.事实上人的存在和发展,就是人在能动的社会实践活动中不断认识和改造客观世界,同时也不断认识和改造主观世界,这一原理却被现代西方唯心主义哲学全给歪曲与颠倒了.
  西方现代派文学的本质特征,也正是从人的本能——心理——意识结构出发,来表现资本主义社会人和现实的对立.
  萨特的小说《墙》,在人的生死之间树起了一道自我能否存在的关卡.小说主要写了四个人物.西班牙革命战士和无辜的孩子胡安、国际纵队战士汤姆被法西斯逮捕后判处死刑,天亮就要枪毙.法西斯派了一个比利时医生以陪伴为名到牢房来监视他们.胡安本来抱着无罪开释的幻想,希望破灭后,对死的畏惧使他顿时变了一个人.汤姆杀过六个敌人,被捕后并无生还的侥幸心理.但是他也焦躁不安,恐慌万状.伊比埃塔最为坚强,宁可牺牲自己决不出卖战友.可是他下意识地颤抖冒汗,一闭眼就看到枪口对准自己.他一再激励自己保持清醒的头脑,不给敌人留下任何可乘之机.哪知为了戏弄敌人的假供,由于偶然的原因弄假成真.他听到战友被枪杀的消息时,天昏地转坐倒在地,苏醒之后又发疯似地大笑不止.唯有医生一个人,无忧无虑,心安理得.
  作品以三个难友和医生在心理上的对立,暴露了法西斯的狰狞面目和残忍本性.特别是在判处他们死刑之后,还要观赏他们死前的痛苦,更是抨击了法西斯令人发指的冷酷兽性.但是,萨特笔锋一转,不仅把这种活生生的阶级对立转化为人与人在内心中的对立,又把这种内心对立转化为人的自我的内心对立,如同伊比埃塔那样内心中的清醒意识的无畏与下意识生理本能的恐惧的对立.在这里,萨特把人与人的现实联系和现实对立完全抽象掉了,留下的只是完全离开革命人民和法西斯的现实斗争的抽象的生与死的关系.萨特描写道:
  我们三个人都看着比利时人,因为他是活人.他做着活人的手势,有着活人的忧虑.他在这个地窖里冷得发抖,因为活人都会发抖的.他的身体养得好好的,并且听任意志的使唤.我们这些人却不太感觉到自己的身体了,无论如何也不会有同样的感觉了.我真想摸摸自己的裤裆,可又不敢.我看着比利时人,他弯着身子站着,肌肉完全听自己使唤,他可以憧憬着明天.我们三个没有血液的幽灵,坐在那儿,我们摸着他,就象吸血鬼一样吮吸着他的生命.
  这里哪有半点反法西斯斗争的本质真实呢?或许说萨特颠倒了歪曲了反法西斯斗争不更合适一些吗!
  美国表现主义戏剧家奥尼尔的《毛猿》,以表现人的自我的丧失和归属问题着称,剧中主人公扬克是一艘远洋邮轮的锅炉工.邮轮象征着整个现代资本主义社会,沉重地压迫在底舱工人身上,他们拿血肉给机器作齿轮.但是,扬克却对自我充满信心,认为自己是社会的原动力,转动了世界上的一切.大资本家的女儿米尔德里遇到扬克,以为碰到了毛猿,吓得晕了过去.扬克立志报复,恢复丧失了的人的价值和尊严.他追踪米尔德里,却因戒备森严而无法接近.他在街上见到绅士阔佬就寻衅闹事,结果鎯铛入狱.他意识到是压在上面的资本家,使他丧失了自我.出狱后他立即找工会组织,要求给他炸药,炸掉所有的工厂,却被撵了出来.他无地自容,只好到动物园看毛猿.他想与毛猴为伴,不料被毛猿猛力一抱,筋断骨折,投进笼子.他痛苦地惊呼,一切都糊涂了,全都颠倒了.奥尼尔以大量内心独白触目惊心地表现了扬克内心意识中寻求自我、寻找归属的矛盾和冲突,又以这种内心意识的矛盾和冲突强烈地表现了人和现代资本主义社会的高度对立.但是他把人和社会的对立归结为人和自己命运的对立,又把这种对立归结为人的内心意识失去自然和谐又无法建立新的平衡的对立.奥尼尔自己说,扬克是人的象征,“他失去了过去与自然的和谐,又没能在精神上获得新的安宁.这样他就上不着天下不着地,而是悬在半空中了.”(注1)他又说:“这过去就是,将来永远也是戏剧的主题,即人与自己命运的搏斗.过去人和神斗,而现在则是人和自己斗,和他的过去斗,和他的归属斗.”(注2)一部人的历史,不是人的社会关系的发展史,不是生产力的发展史,不是人在实践活动中创造社会历史的发展史,相反倒是抽象的人和抽象的人的命运的搏斗.在这里哪有什么本质的真实呢? 西方现代派文学重在表现人的本能——心理——意识的内在对立,并且从这里出发涉及到资本主义社会中人和现实的对立,觉察到人的自我的丧失和归属是一个社会问题.但把资本主义社会的现实对立片面地归结为人的心理意识的内在对立,就必然模糊以致掩盖了社会矛盾和阶级关系的现实根源和尖锐对立.这充分表明了它的理论基础正是现代西方唯心主义哲学.萨特本来就是在文学创作中宣扬存在主义哲学.奥尼尔也曾经直言不讳地说过:“今天的剧作家一定要深挖他所感到的今天社会的病根——旧的上帝的灭亡以及科学和物质主义的失败……以便从中发现生命的意义,并用以安慰处于恐惧和灭亡之中的人类.在我看来,今天凡是想干大事的人,一定要把这个大题目摆在他的剧本或小说中许许多多小题目的背后.”(注3)奥尼尔的夫子自道表明,他是从人和现实的根本关系出发把戏剧创作看作是哲学思考的.现代派文学颠倒地歪曲地表现人和现实的对立时,不可避免地曲折、晦涩、矛盾、痛苦地流露出身不由己的怅惘、无可奈何的沮丧、看不到前途的阴暗、人生如梦的哀鸣、玩世不恭的解脱等等极为消极和没落的心理情绪和感官刺激.这些恰恰表明了现代派文学固然是对现代资本主义社会的危机的揭露,但是它立足于与马克思主义相对立的现代西方唯心主义哲学,它自身就是资本主义危机的产物,因此,至多只能以唯心主义的歪曲形式,表现出资本主义现实对立的某些方面.
  二、现代资本主义是一个劳动与资本的冲突尖锐发展、人和物的相互关系高度异化的社会.现代西方哲学突出地研究了人和现实的根本关系的异化.研究派别甚多,争论也烈.对于资本主义异化根源的认识,大致可以归纳为三种观点:主观的心理感受论;客观的社会状况论;主客体相互影响论.
  主观的心理感受论者主要从医学和心理学意义出发,赋予异化现象以哲学和历史的内容.他们认为异化就是人在心理和精神方面失去平衡的错乱和失常,发生了人的自我同一性的分裂所造成的自我危机.发展了的主观的心理感受论者,既把异化看作是个人的心理精神感受,又把这种心理精神感受看作是现实社会矛盾刺激下的产物.弗洛姆认为,异化就是人对外界异己力量和自我本质非人化的体验.他说:“异化是一种体验方式,在这种体验中个人觉得自己是一个外人,或如人们说的他变得和自己疏远起来.他体验不到自己是自我世界的中心、自己行动的创造者——而他的行动和行动的结果却变成了他的主人,他要服从它们,甚至他要崇拜它们.”(注4)
  客观的社会状况论者看到了异化是一种社会关系,一种非人的社会状况.法兰克福学派的马尔库兹认为,资本主义社会高度发达的科学技术,迫使人的本能、愿望和思想转化为供给必需品的渠道,人变成了单面的人,被异化的存在所吞没.埃茨奥尼认为异化不仅是一种愤怒或不满的感觉,而且也是某些客观条件的表现;异化的根源不在于个人之间的关系和内心的心理过程,而在于社会的和政治的结构.(注5)客观的社会状况论者十分注重异化的社会历史特征和根源,但并没有真正揭示资本主义异化的实质.
  主客体相互影响论者认为在当代历史 条件下,社会的主体和客体之间的绝对界线
  已经打破,因此应该从主客体的相互联系、渗透、对立、冲突和转化中研究异化的特征和根源.人的本质特征是自我创造性,人创造了社会,也创造了自我.这两种创造活动的发展失去了协调,相互对立和否定,既造成了社会的异化,同时也造成了人自己的异化.资本主义社会强化和发展了主客体之间的对立和冲突,私有财产制度造成了劳动者与生产资料和劳动产品的分离,官僚政治制度造成了社会成员在政治上无权,人的现实存在同其所以是人的社会本质严重分裂,人与人离心离德陷入自我中心主义.尤其是在危机时刻,社会完全缺乏控制对立冲突的力量和综合各种分裂因素的力量.人在心理上精神上的失常、迷乱和异化也就决不是偶然的了.美国存在主义哲学家蒂利希揭露了当代资本主义社会主客体异化的相互影响的恶性循环.他说:这种社会是为人的解放而设想出来的,但又在其自身创造出来的客体的束缚下而解体.由性能良好的机械装置对自然的技术控制、由对人的精细的心理上的控制、由对社会的迅速增强的组织控制来保证的平安是以很高的代价换来的:所有这一切都是作为手段为了人而被发明出来的,人却在运用手段的过程中自己也变成了手段.(注6)西门以异化的心理精神状态为中介,从经济、政治、意识、文化、语言、宗教、教育等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寻找一种社会综合性的异化纽结以及各种异化构成一个统一体的可能性.在他看来,主客体异化的一体化表现在六个方面:(1)无力量,人创造了政治、经济等各方面的力量,却又失去了这些力量并且被这些力量所控制.(2)无意义,正因为人失去了主体力量而被客体力量控制,生命丧失了原来的意义.(3)无规范,客体控制主体,个人和社会对抗,一切都是错乱的、失常的.(4)自我疏远,人陷入错乱、失常状态中,与自己的本质疏远了.(5)社会孤立,人与自己的本质疏远,人类社会不再是一个人类相互联系的统一整体,社会分裂了、孤立了.(6)文化的疏远,人与自己的本质疏远,社会不再是一个人类相互联系的统一整体,人类失去了共同的文化价值概念.这派观点确实有较高的认识价值.但是,它同样是从人的心理意识出发研究异化的.如果总体性综合性地考察和研究现代西方哲学的异化理论,不难发现这是现代西方哲学的一个重要的方面,同时,也是它与历史上传统哲学明确区别开来的一个显着特征.正因为研究了资本主义社会人和现实根本关系的异化,它在一定程度上颠倒地包含了社会历史内容和社会批判价值.但是,现代西方哲学的异化理论的实质是唯心主义的.因为它始终离开了人的社会实践研究异化,把一切异化最终归结为人的本能——心理——意识的内在对立.
  西方现代派文学五光十色,千奇百怪,它的重要的核心的方面,也是表现现代资本主义社会人和现实根本关系的异化,它的立足点是人的本能——心理——意识结构的对立和异化.奥地利作家卡夫卡在他的长篇小说《审判》中虚构了这样一个故事:
  一家银行的高级职员K突然被捕了.出于什么原因?根据什么刑法程序?一切都似乎莫名其妙.逮捕者只是遵照上司指令来抓人.监察官也承认这样奇怪的事情太多了.被捕之后的K,居然照旧回家、上班、交际、会友.难怪K以为全然是个错捕的误会.在初审时,K滔滔不绝地为自己申辩,要求改革法律机构.然而无人理睬他.他只得雇请律师,从此陷入了没完没了的诉讼过程.律师也无法判断K究竟犯了什么罪,因为一个人的定罪,往往出乎意料地取决于随便哪个人偶尔讲过的一句话.要胜诉,只能拉关系、走门道、在幕后交易.一切尽在法网之中,一切又尽在法网之外.整个法律机构不过是上层统治阶层为所欲为、鱼肉人民的工具.谁也无法与之抗衡.“这个庞大机构可以说正保持着一种微妙的平衡状态,如果有人想改变周围事物的排列次序,他就会冒摔跟头和彻底毁灭的危险,而这个机构则可依赖本身其它部分的补偿作用而恢复平衡,因为它的各部分是相互关联的;它一点也不会改变,相反,还很有可能变得更加僵硬、更加警惕、更加严酷、更加残忍.”果不然,不愿卑躬屈膝、丧失尊严的K,一年之后就被悄悄处死.没有任何判决,没有任何手续.
  显然卡夫卡虚构的这个故事深刻地揭露了资本主义社会的法律机构.国家和法律机构是随着私有制的发展和阶级对立的深入所形成的一种与人相分离、支配整个社会的政治力量.它代表了统治阶级的利益和意志制约了一切.在资本主义社会中,这种力量发展得越来越完善,也越来越强大.由于法和法制不那么露骨地表现出统治者的意志,因此容易产生一种错觉,似乎它们是全社会的公正的代表.卡夫卡撕毁了资本主义社会法律和法律机构的虚伪外衣,愤怒地展现了这种强制性异化力量否定和反对人的本质.这是难能可贵的,具有合理的认识价值.
  但是,这种异化力量在卡夫卡的笔下又是如此的神秘莫测.你能感觉到它的存在、它在支配你,却又不知道它在哪里、究竟是什么,更不用说如何认识它、改变它.这种异化力量已经抽象成脱离经验存在的虚幻的精神实体.正如有些研究者指出的,卡夫卡宣扬了一种真理虽有、但无路可循的唯心主义和神秘主义的错误哲理.
  法国荒诞派戏剧家尤奈斯库的《秃头歌女》,以同样的方式暴露了资本主义社会人与人之间无法沟通的极端冷漠.一对男女一起坐火车从曼彻斯特到伦敦,他们一起生活过,并且还有了孩子,却不知道他们是夫妻.夫妻关系尚且如此,一般的人与人关系又怎么能更好一些呢.其实人与人之间无法沟通的这种极端冷漠的现实是资本主义社会金钱利害关系在人与人关系中更深一层的反映.但是除了两性关系以外,尤奈斯库却又摒弃了一切人与人的现存关系,并把人与人之间的社会历史关系完全转化为抽象的观念意识.因此就无法使人认识和把握这种冷漠关系的真实本质和最终根源.
  西方现代派文学从人的对象世界(如国家、法等等)和人的自身世界(如人与人之间无法沟通、极端冷漠等等)两个方面,比较充分地暴露了现代资本主义社会总体性异化,就是说比较充分地揭示了在资本主义社会中人与现实根本关系的异化.这是不可否定的,具有深刻的社会历史内容的认识价值.另一方面,脱离社会实践,从人的本能——心理——意识结构出发,把现实的异化力量和异化关系转化为神秘的、思辨的东西,那就不仅没有揭示出现实资本主义社会的异化本质及其根源,相反模糊乃至掩盖了这种异化的本质及其根源.可见,现代派文学与现代西方唯心主义哲学在思想上的密切联系.它一方面接受了现代西方唯心主义哲学的指导和影响,另方面又丰富了现代西方哲学的异化理论.西方现代派文学的这种哲学基础就决定了它对现代资本主义社会的怀疑、揭露和批判不能不是颠倒的、歪曲的、消极的.
  三、现代西方哲学把人的本能——心理——意识结构看作是世界的本原和基础,认为人的认识起源于这个结构,因此在这个结构直观对象的现象中就能直接把握和描述对象的本质.现代派文学种种新、奇、怪的艺术表现手法实质上是这种唯心主义思想方法在艺术中的演化.
  实用主义的先驱者威廉•詹姆斯他最早对现代心理学的研究成果进行了哲学的反思和概括.他认为人有二种意识类型,一种是理性意识,另一种是与此完全不同的非理性意识,它以潜在的形式存在于理性意识的周围.二者的区别在于,前者是自觉的、逻辑的,有一个合理的理性结构;后者是自发的、飘忽的,处于一个混乱的、不定的流动结构之中.二者又有密切的联系:首先,相互交叉、相互渗透,理性意识中有非理性因素,非理性意识中有理性因素;其次,相互影响、相互转化,通过注意力的选择,非理性意识就理性化,注意力一旦解体,理性意识就非理性化.因此,人的意识是理性意识与非理性意识在非理性意识基础上的统一.它无法用逻辑估量,只能描述为思想流、意识流或主观生活之流.人正是按照自我的注意力来选择这些意识流,从而构成人的现实世界.
  弗洛伊德长期观察和治疗了精神病人,独立地得出了与詹姆斯大体一致的结论.他提出了人的意识是一个多层次的自控结构.最底层的是无意识的本我,深潜在人的知觉之外.本我实质上是一种动物性本能和欲望,受其内在的性欲原动力支配.第二个层次是能够思考和判断的自我.自我是调节本我和周围环境相互关系的意识.本我完全是一种盲目的冲动,因而总是要和周围环境冲突.自我意识到现实环境对人的制约,因而总是使本我和环境保持平衡.所以自我是本我的自控能力,只有成年人才有的.自我的丧失必然导致人的精神意识的病变.超自我处于意识的最高层.超自我是一种超越本我和自我的意识,体现了社会的道德和良心,把社会的道德和良心所不容的本我冲动完全压制在意识底层.超自我有时也会是无意识,不过一般来说最为清醒,因此在人的意识结构中起控制作用.
  胡塞尔认为,心理经验的概括不是精确的,逻辑认识的概括依赖于陈述.他要求直接借助于寓于人之中的纯粹意识来描述对象.在他看来,一切事物的结构都是相同的,意识的结构和它的对象的结构都表现为现象和本质的同一.所以,意识中的直觉可以直接在现象中把握和描述对象的本质.实际上,他是把心理逻辑化、逻辑心理化,从逻辑认识的意义上理解心理直观.
  詹姆斯、弗洛伊德、胡塞尔各自从不同途径论证了直觉把握本质的思想方法.詹姆斯偏重于认识论,强调人在以非理性意识为基础的意识流动中认识和把握现实世界.弗洛伊德偏重于本体论,强调现实世界是人的本能和欲望的渲泄.胡塞尔偏重于方法论,强调人以直觉意识追溯和描述本质的现实世界.这就形成了一个以人的直觉意识为中心的思想方法论体系.
  其他哲学家又从不同方面引伸、扩展和发挥了这一体系.柏格森认为,运动是心理的绵延和综合,因而是不占具体的空间和时间的.这种不占具体时空的运动,创造了空间和时间的心理组合,也就是心理的或纯粹的空间和时间.在马尔库兹看来,为了解放人,就必须爆炸性地改变人的本能的压抑结构,把人和环境之间正常的非性欲和反性欲的关系加以性欲化,从而把这种性欲关系普遍化,发展出一种新的性欲文明.萨特认为有两个存在的世界.一个是人的外部世界即自在的存在,它是偶然的、荒诞的、巨大的虚无;另一个是人的意识世界即自为的存在,它是实在世界,是主观的、发展的、实践的真实.自在的世界作为自为的世界的对立面而存在,只有通过作为自为的人的存在才有意义.人之所以成为自为的存在,是他自己主观的创造.这种主观创造也就是他所说的自由选择.人总是按照社会善恶的责任感有意识地选择他所面临的某种可能性.而这种意识和责任感是人自己规定自己的对人的命运的内心体验、反省和选择.用萨特自己的话说,就是绝对真实的自觉意识.这种同义反复本来是逻辑上的谬证,不过倒是充分反映了萨特正是把直觉意识当作人的存在.西方现代派文学的艺术表现手法,坚持了这样一种唯心主义的思想方法.因此它必然要颠倒歪曲现实的本质.
  意识流手法是一种现代派文学常用的新颖手法.美国着名女作家奥茨的短篇小说《过关》,着意表现女主公雷尼和美国海关一个检查员的内心本能——心理——意识的流动.检查员百般挑剔,反复检查,频繁提问,雷尼感到恼怒,害怕得发抖.为了通过检查,她装出笑容,用十足的女学生腔调,取媚和讨好检查员,为此她感到羞愧和心烦意乱.她从这个检查员想起别人告诉过的搜身检查,预感到会叫她脱光了衣服,脸色象死人一般灰白.到检查结束时,她已经浑身无力,直想呕吐.检查员在整个过程中,也是各种心理意识的流动.整篇小说从头至尾都是人物的心理意识活动,特别是人物自己也没有自觉地意识到的大量潜意识活动以及生理性机能反应.一会儿直笔描述人物的本能——心理——意识活动,一会儿又以自由联想把人物过去的回忆、现在的感受、所见所闻的触动、梦幻般的遐想组合在一起,一会儿又以人物直接和间接的内心独白倾吐心声.这一切又构成一个时序倒置跳跃、人物心理反射和外在环境刺激交汇渗透、层次交叉错杂的意识流动结构.这种结构把雷尼过关时倍受压抑、屈辱的精神煎熬和创伤全部辐射出来


中西哲学比较论文
尽管在古希腊之后的西方哲 学发展不尽相同,但其承继的仍然是古希腊的哲学精神——都表现为对各种现象之后的原因的关注和对确定性的追求;而中国哲学的产生,并不象西方哲学那样可以找到明确的起点,也没有出现类似古希腊早期的哲学家试图截然与传统分开或创立新的传统。多数学者认为中国哲学是从《易经》开始甚至可以...

中国哲学家的智慧核心观点与西方哲学元素的对比?
泰勒斯的水本原论:揭示了古代对世界本质的初步探索。毕达哥拉斯的数理世界:“数”论构成了西方哲学的重要基石。赫拉克利特的动态哲学:“人不能两次踏人同一条河流”强调变化的永恒性。德谟克利特的原子论:奠定了现代科学的微观基础。...以上是中西哲人智慧的概览,中国哲学强调道德、自然与个人内心的...

中国传统文化与西方传统文化有何差异?
2、中国人注重人与自然的和谐,强调“天人合一”,西方人强调“人为万物之灵”,自然不过是人的陪衬。西方人在处理人与自然的关系时,往往注重个人和物质利益,强调对自然的索取和征服,认为人有能力而且必须征服自然以获取生存的条件。而中国人从先秦时代就形成了“天人合一”的思想,强调在处理人与自然...

中西方思想文化的差异
西方人注重以自我为中心,重个人、重竞争;中国人的价值观,强调群体意识,社会意识,个人利益应当服从社会整体利益,只有整个社会得到发展,个大才能得到最大利益。。三、伦理道德:西方人注重个人放任,创新发展,张扬荣誉;西方人崇尚个人奋斗,尤其为个人取得成就而自豪,从不掩饰自己的自信心、荣誉感和...

中西方文化最大的差异是什么
中国人注重群体、社会、和谐。 中国人的价值观,强调群体意识,社会意识,个人利益应当服从社会整体利益,只有整个社会得到发展,个大才能得到最大利益。。3、伦理道德:西方人注重个人放任,创新发展,张扬荣誉;西方人崇尚个人奋斗,尤其为个人取得成就而自豪,从不掩饰自己的自信心、荣誉感和获得成就后的...

文学经典的翻译与解读:西方先哲的文化之旅目录
文学经典的翻译与解读:西方先哲的文化之旅 上篇 歌德,这位德国文学巨匠,对中国有着深厚的感情。他的作品在中国近现代的传播开启了一段文化交流的旅程,其中《维特》在中国引起的热潮尤为显著。他的首首中译诗,如《维特之歌》,成为了早期中西文化交流的见证。海涅的诗歌同样被中国译者译成汉文,这些...

中国哲学与西方哲学的异同
中西方哲学代表的是两大思想文明的结晶,它们在发端之时期,双方就形成了各自迥异的思想取向和特徵,后来的发展只是各自沿著前人的路走下去,西方哲学在重视批判的基础上,不断地批判旧传统并创立新传统,从而发展成为了一门全新的哲学;而中国哲学则是沿袭前人的传统,突破不多,主要是继承,这样中西哲学最终走向了不同的...

中国和西方文化有什么不同?
中国文化与西方文化,首先是出发点不同,中国文化从“天人合一”出发,西方文化从“天人相分”出发,在矛盾的对立统一中,中国文化选择站在统一的角度上考虑问题,而西方文化选择站在对立的角度上考虑问题。其次,由于看问题的角度不同导至处理问题的方式不同,中国文化釆用辩证思维,一分为二的看问题,...

作者认为西方哲学传统和中国儒家的世界观和思维模式有何不同
现代新儒家如方东美、牟宗三等人认为,儒家哲学是内在超越的,西方哲学是外在超越的。安乐哲认为,西方哲学注重追求超越性的真理;而中国哲学注重追求道、创造自己。中国哲学的系统观是开放的,是过程式思维;而西方哲学包括唯心主义、存在主义、马克思主义等等,是超绝的,是绝对的、独立的、封闭的。当代...

中国哲学与西方哲学哪些方面相同
西方哲学与中国古典哲最大的不同之一,就是不分事物的阴阳之性,因而也就没有同性相斥、异性相引两大类事物变化规律在性质上根本不同的正确区分,认为事物的不同就是“矛盾”,有“矛盾”就存在着相“矛盾”事物之间的“斗争”,正是不同事物之间存在着的“矛盾”和“斗争”促使事物产生变化.而“变”...

隆尧县13852829942: 请问当代中国文学与西方哲学有什么本质区别?他们表达的是一个怎样的?
爰鱼金路: 浅谈现代西方哲学与现代派文学的关系 文学和哲学之间的密切联系是古今中外普遍的文化现象.哲学总是作为一种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理论体系影响文学,而文学往往形象地...

隆尧县13852829942: 东方哲学与西方哲学有什么本质差别
爰鱼金路: 1,中国哲学主要讨论彼岸(形而上)世界,西方哲学主要研究此岸(形而下)世界;中国哲学重情感,西方哲学重理性;中国哲学侧重方法论,告诉人们该“做什么”,该“怎么做”;西方哲学侧重于认识世界,告诉人们世界“是什么”;中国哲学务实,重视人生,西方哲学思辨,重视自然.2,中西方哲学表现为侧重世界观与侧重方法论、侧重思维与侧重实践的内在统一.3,中国哲学看的是大局观,所以今生来世,世界万物无所不谈.西方哲学喜欢就某一问题刨根问底,有很强的实证性和针对性.【问问姿本原创答案,转载请声明.】

隆尧县13852829942: 中国哲学与西方哲学的区别? -
爰鱼金路: 西方很多还不承认中国有哲学呢...要说区别,哲学是以西方界定划分的,不过中国哲学有其很强的传承性,也就是哲学家们说的道统 那个西方,个性化的思想比较多 并且,中国哲学以道德为起点,决定了它具有非理性的定位 而西方哲学建立在逻辑的基础上,决定了它理性的定位

隆尧县13852829942: 中西方思想有什么本质的区别? -
爰鱼金路: 我觉得,两者的区别从宗教上来看比较明显,西方是教堂,中国则是寺庙,教堂的原型是天堂, 而寺庙的原型是地狱,所以,西方人渴望精神的永恒,东方人渴望肉身的长存. 可能也是因为当西方人认识到这个世界就是一片苦海之后,选择了把精神提升到一种灵魂以上的高度,即使自己身受苦难,灵魂永恒;中国人也认识到了这点,但我们的选择是研究出自己的处世之道,求养生和享乐,使自己能够融入这个世界,融入自然.没法评断那种思想是更高更好的,每种思想都有特点,而其根本目的,也就是为了让自己能够更好的生活,减少痛苦罢了. (纯属个人观点,如有不妥之处,还请见谅.)

隆尧县13852829942: 中国哲学与西方哲学有什么不同?根本区别在哪里/ -
爰鱼金路:[答案] 西方哲学重逻辑,接近于理科,很多西方早期的哲学家都是科学家,比如毕达格拉斯他认为世界本质是数.中国则重感悟,哲学偏政治和自我修持象孔子老庄等

隆尧县13852829942: 中国哲学与西方哲学有什么不同?根本区别在哪里/
爰鱼金路: 西方哲学重逻辑,接近于理科,很多西方早期的哲学家都是科学家,比如毕达格拉斯他认为世界本质是数.中国则重感悟,哲学偏政治和自我修持象孔子老庄等

隆尧县13852829942: 东方哲学与西方哲学本质的区别? -
爰鱼金路: 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思考:东方——西方 直观领悟——形式逻辑分析 善——真 非超越性思维——超越性思维 天人合一——天人相分

隆尧县13852829942: 中国哲学和西方哲学的区别和联系 -
爰鱼金路: 中西方文化的差异性有哲学上的反映.就如我们所知的哲学是哲学是唯心的或唯物的世界观和人生观,或者说哲学是科学的或非科学的世界观与人生观.哲学是人类对自然、社会、文化、经济、历史等诸多范畴的概括的综合的认识与反映并通过...

隆尧县13852829942: 古代西方哲学与中国传统文化的区别 -
爰鱼金路: 其含义是有巨大区别的.西方哲学的本体概念常被做知性化、形式化与心灵化的理解,更多地被赋予认识论、知识学、心理学的意义,而并不经常是一个宇宙实体.但在中国哲学中,本体概念往往都被解释为一种实存化的本真之物.老子、庄子...

隆尧县13852829942: 中国哲学与西方哲学的最大区别是什么?
爰鱼金路: 中国哲学的基本点是从人出发,而西方观点是从物出发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