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明帝司马绍的故事司马绍的轶事典故有哪些

作者&投稿:全瑗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晋明帝司马绍的故事 司马绍的轶事典故有哪些~

《世说新语·假谲》记载,王敦称司马绍为:“黄须鲜卑奴”,并称其相貌特征是“黄须”。注引《异苑》所载,王敦语作:“黄头鲜卑奴”,并加以解释:“帝所生母荀氏,燕国人,故貌类焉”。黄头指的是金发,黄须指的是黄胡子,可见司马绍的相貌特征就是金发黄胡子,具有白种人的相貌特征。《晋书·卷六·帝纪第六》亦载,王敦称司马绍为“黄须鲜卑奴”,并称“帝状类外氏,须黄,敦故谓帝云”,明确指出司马绍的相貌与其母族相近,说明其母族的相貌具有白种人的特征。既然司马绍被称为“黄头鲜卑奴”或“黄须鲜卑奴”,其生母荀氏应为鲜卑人。司马绍生母荀氏的身份是宫人,《晋书·后妃传》未载其出身,《晋书·卷六·帝纪第六》称其为“燕代人”,据《晋书·地理志上》:“起雁门以东,尽辽阳,为燕代”,则“燕代”一词显然指的是地理范畴。但《晋书·刘聪载记》称“鲜卑之众星布燕代”,足见燕代地区是鲜卑人的主要分布区,《晋书》之所以称荀氏为燕代人,是本着为尊者讳的原则,不直书荀氏为鲜卑人,而以与鲜卑人关系至为密切的燕代地区代指。《异苑》称荀氏为“燕国人”,此燕国是指鲜卑人建立的前燕政权,也是以此暗示荀氏是鲜卑人。
东晋人认为,司马绍因母亲是鲜卑人而相貌类似于鲜卑人,所以才被称为“黄头鲜卑奴”或“黄须鲜卑奴”,证明“黄头”或“黄须”正是鲜卑人的相貌特征。金发是白种人的显着特征之一,可见鲜卑人、至少是东部鲜卑人中,存在相当数量的白种人。不仅东晋人把“黄头”或“黄须”看成是鲜卑人的相貌特征,在唐朝人的观念中,鲜卑人的相貌特征仍具有金发碧眼等白种人的特点。。

《世说新语·假谲》记载,王敦称司马绍为:“黄须鲜卑奴”,并称其相貌特征是“黄须”。注引《异苑》所载,王敦语作:“黄头鲜卑奴”,并加以解释:“帝所生母荀氏,燕国人,故貌类焉”。黄头指的是金发,黄须指的是黄胡子,可见司马绍的相貌特征就是金发黄胡子,具有白种人的相貌特征。《晋书·卷六·帝纪第六》亦载,王敦称司马绍为“黄须鲜卑奴”,并称“帝状类外氏,须黄,敦故谓帝云”,明确指出司马绍的相貌与其母族相近,说明其母族的相貌具有白种人的特征。既然司马绍被称为“黄头鲜卑奴”或“黄须鲜卑奴”,其生母荀氏应为鲜卑人。司马绍生母荀氏的身份是宫人,《晋书·后妃传》未载其出身,《晋书·卷六·帝纪第六》称其为“燕代人”,据《晋书·地理志上》:“起雁门以东,尽辽阳,为燕代”,则“燕代”一词显然指的是地理范畴。但《晋书·刘聪载记》称“鲜卑之众星布燕代”,足见燕代地区是鲜卑人的主要分布区,《晋书》之所以称荀氏为燕代人,是本着为尊者讳的原则,不直书荀氏为鲜卑人,而以与鲜卑人关系至为密切的燕代地区代指。《异苑》称荀氏为“燕国人”,此燕国是指鲜卑人建立的前燕政权,也是以此暗示荀氏是鲜卑人。 东晋人认为,司马绍因母亲是鲜卑人而相貌类似于鲜卑人,所以才被称为“黄头鲜卑奴”或“黄须鲜卑奴”,证明“黄头”或“黄须”正是鲜卑人的相貌特征。金发是白种人的显着特征之一,可见鲜卑人、至少是东部鲜卑人中,存在相当数量的白种人。不仅东晋人把“黄头”或“黄须”看成是鲜卑人的相貌特征,在唐朝人的观念中,鲜卑人的相貌特征仍具有金发碧眼等白种人的特点。

晋明帝司马绍(299年-325年10月18日),字道畿,晋元帝司马睿长子[1] ,晋简文帝司马昱异母兄,母宫人荀氏,东晋第二位皇帝,322年-325年间在位。
举目见日,不见长安
司马绍年幼时,其父晋元帝闲坐,将他放置在膝前,正遇长安使者来,因问司马绍说:“你说日与长安哪个远?”司马绍回答说:“长安近,不曾听说过人从日边来,由此就可以知道了。”晋元帝觉得奇异。第二天,群臣宴会时又问他这个问题,回答说:“日近。”晋元帝脸色一变说:“怎么和昨天说的不同呢?”司马绍回答说:“抬头就望见日,但却望不见长安。”由此晋元帝更觉得他是个奇童。
太子西池
司马绍想挖池塘,修亭台,他的父亲晋元帝不答应。当时司马绍还是太子,喜欢招养武士。有一晚半夜叫这些人挖池塘,到天亮就挖成。这就是当时的太子西池。 据说是东吴时所挖成的,名叫西苑,后来淤泥积满,司马绍时又修复,故俗称太子西池。

晋明帝司马绍(299年-325年10月18日),字道畿,晋元帝司马睿长子,晋简文帝司马昱异母兄,母宫人荀氏,东晋第二位皇帝,322年-325年间在位。
司马绍于322年即位,太宁二年(324年)平定王敦的叛乱,停止对于王敦党羽的追究,为安定皇帝的权威全力重用王导,并且与江东大族保持和谐的态度,成功对“王敦之乱”作出善后,稳定东晋王朝的局势。太宁三年(325年),司马绍病逝,终年二十七岁,谥号明皇帝,庙号肃祖 ,葬于武平陵(今南京市玄武区鸡笼山北)。
司马绍聪慧善断,明于事理。东晋政权初建之时,兵荒马乱,生民涂炭,国力空虚疲弊,权臣王敦等作威作福,东晋政权随时面临着覆灭的危险。司马绍在位期间,凭借弱势之中央,成功做到对权臣的制衡。他还在一定程度上调和南渡侨姓与吴姓士族之间的矛盾,稳定时局,使社会呈现向安定发展的趋势。虽在位时间短暂,但对安定国家大局的影响却非常深远。

司马绍的轶事典故有哪些
举目见日,不见长安
司马绍年幼时,其父晋元帝闲坐,将他放置在膝前,正遇长安使者来,因问司马绍说:“你说日与长安哪个远?”司马绍回答说:“长安近,不曾听说过人从日边来,由此就可以知道了。”晋元帝觉得奇异。第二天,群臣宴会时又问他这个问题,回答说:“日近。”晋元帝脸色一变说:“怎么和昨天说的不同呢?”司马绍回答说:“抬头就望见日,但却望不见长安。”由此晋元帝更觉得他是个奇童。
太子西池
司马绍想挖池塘,修亭台,他的父亲晋元帝不答应。当时司马绍还是太子,喜欢招养武士。有一晚半夜叫这些人挖池塘,到天亮就挖成。这就是当时的太子西池。据说是东吴时所挖成的,名叫西苑,后来淤泥积满,司马绍时又修复,故俗称太子西池。
遗鞭脱身
太宁元年(323年)六月,王敦将举兵向京师进发,晋明帝暗中得知,于是骑着巴滇骏马微服出行,到王敦驻地于湖,沿着王敦的营区走了一圈就出来了。王敦的士兵发现了,说:“这不是普通人啊!”这天王敦白天睡觉,梦见太阳绕其城,受惊而起,说:“这必定是黄胡须的鲜卑奴来了。”司马绍的母亲荀氏是燕代人,司马绍状貌类似外族人,胡须黄色,所以王敦这样说。于是王敦派五个骑兵去寻找追赶晋明帝。晋明帝也策马奔驰而去,马拉粪时,就浇上冷水。遇到旅舍卖饭的老妇,送给她一把七宝鞭,对她说:“后面有骑兵来,可把此鞭给他们看。”过了片刻,追骑来到旅舍,问老妇,老妇说:“人已经走远了。”并把七宝鞭拿出来给他们看。五个士兵传递着玩赏,停留了很久。又见马粪是冷的,认为确实已走远,便停止追赶。晋明帝因此得以脱身。
晋祚不长
一次,王导和温峤一起谒见司马绍,司马绍问温峤前代统一天下的原因是什么。温峤还没有回答,一会儿,王导说:“温峤年轻,还不熟悉这一段的事,请允许臣为陛下说明。”王导就一一叙说晋宣帝司马懿开始创业的时候,诛灭有名望的家族,宠幸并栽培赞成自己的人,以及晋文帝司马昭晚年杀高贵乡公曹髦的事。司马绍听后,掩面伏在坐床上,说:“如果像您说的那样,晋朝天下又怎能长久呢!”
黄须鲜卑
《世说新语·假谲》记载,王敦称司马绍为:“黄须鲜卑奴”,并称其相貌特征是“黄须”。注引《异苑》所载,王敦语作:“黄头鲜卑奴”,并加以解释:“帝所生母荀氏,燕国人,故貌类焉”。黄头指的是金发,黄须指的是黄胡子,可见司马绍的相貌特征就是金发黄胡子,具有白种人的相貌特征。《晋书·卷六·帝纪第六》亦载,王敦称司马绍为“黄须鲜卑奴”,并称“帝状类外氏,须黄,敦故谓帝云”,明确指出司马绍的相貌与其母族相近,说明其母族的相貌具有白种人的特征。既然司马绍被称为“黄头鲜卑奴”或“黄须鲜卑奴”,其生母荀氏应为鲜卑人。司马绍生母荀氏的身份是宫人,《晋书·后妃传》未载其出身,《晋书·卷六·帝纪第六》称其为“燕代人”,据《晋书·地理志上》:“起雁门以东,尽辽阳,为燕代”,则“燕代”一词显然指的是地理范畴。但《晋书·刘聪载记》称“鲜卑之众星布燕代”,足见燕代地区是鲜卑人的主要分布区,《晋书》之所以称荀氏为燕代人,是本着为尊者讳的原则,不直书荀氏为鲜卑人,而以与鲜卑人关系至为密切的燕代地区代指。《异苑》称荀氏为“燕国人”,此燕国是指鲜卑人建立的前燕政权,也是以此暗示荀氏是鲜卑人。
东晋人认为,司马绍因母亲是鲜卑人而相貌类似于鲜卑人,所以才被称为“黄头鲜卑奴”或“黄须鲜卑奴”,证明“黄头”或“黄须”正是鲜卑人的相貌特征。金发是白种人的显着特征之一,可见鲜卑人、至少是东部鲜卑人中,存在相当数量的白种人。不仅东晋人把“黄头”或“黄须”看成是鲜卑人的相貌特征,在唐朝人的观念中,鲜卑人的相貌特征仍具有金发碧眼等白种人的特点。


逃避转移的典故
司马绍转移目标巧脱身。东晋明帝时,大将王敦起兵,顺江东下,进攻建康(今江苏南京),谋图篡夺君位,自己当皇上。消息早传到明帝司马绍那里,为了平灭叛乱,司马绍亲率大军迎敌。大败,王莽率军追赶,司马绍急中生智,用常人难以见到的稀有之物吸引追兵的注意力,终于赢得了一点宝贵时间,脱离了险境。

中国历代君主帝王东晋明帝司马绍
自从王敦兵变把持政权后,晋元帝司马睿的几个心腹忠臣死的死、逃的逃,司马睿的心情非常压抑,他于公元323年病死,太子司马绍继位为帝,这就是东晋的明帝。司马睿还留下遗嘱,让王导辅助太子执政。明帝比他父亲更有胆略,很勇敢。据说他从小就很聪明,有一次,他父亲考他:你说长安和日相比,哪个更远些?司马绍回答说:...

晋朝著名历史人物
晋朝著名历史人物篇一:司马绍转移目标巧脱身 东晋明帝时,大将军王敦起兵造反,顺江东下,进攻建康 (今江苏南京),谋图篡夺君位,自己当皇上。消息早传到明帝司马绍那里,为了平灭叛乱,司马绍亲率大军迎敌。 两军相遇在鄱阳湖畔,扎下营寨。司马绍自恃勇力,换了一身便装,策马到王敦大营来观看虚实。守营将士见有一气宇...

司马绍怎么死的晋明帝司马绍简介与死因揭秘
司马绍:公元323年-公元325年在位,司马睿长子,聪明睿智,富有韬略,元帝死后即位,在位3年,礼贤下士,有勇有识,平定叛臣,使晋王朝得以延续。英年早逝,终年27岁,葬于武平陵。谥号明帝,庙号肃宗。张扬天子死因之谜明帝司马绍是个很有主见和个性的人。比方,在帝王之家,看重的不是什么血缘关系,而是看谁能给...

晋明帝是怎样平叛王敦的?
公元322年,王敦利用大族对政府发奴为兵的不满情绪,以诛除刘隗、刁协为借口,在武昌起兵叛乱,并迅速攻下建康,刁协战死,刘隗投降石勒,戴渊、周嵩被杀,其他一百多名官吏也被罢免,王敦退还武昌。司马睿忧郁过度而死,明帝司马绍即位,调配兵力,加强守备。公元324年,移镇姑熟(今安徽当涂)的王敦再次...

“举目见日,不见长安”的历史背景 这个故事的历史背景是怎样的?
公元325年闰8月,司马绍得急病,病势凶猛.垂危之时,他召太宰司马样、司徒王导、尚书令卞壸等人进卧房接受顾命,命立太子司马衍为帝,要他们三人尽心辅佐.第二天(戊子日),司马绍病死于建康宫中的东堂. 司马绍死后的庙号为肃宗,谥号为明帝. 已赞过 已踩过<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评论 收起 为...

司马绍平叛故事中评叛对像是谁?平叛中最有名的传说是什厶
平定的是王敦之乱,王敦所发动,以诛刘隗为名进攻建康,并击败朝廷军队。后自任丞相,诛杀周顗等人,并在武昌遥控朝廷。晋元帝死后,明帝司马绍继位,王敦意图夺位,被击败。有名的传说:遗鞭脱身。太宁元年六月,王敦将举兵向京师进发,晋明帝暗中得知,于是骑着巴滇骏马微服出行,到王敦驻地于湖,沿着...

庾文君是谁?晋明帝司马绍的名媛皇后
说到庾文君,大家都会想到什么呢 司马睿的长子司马绍于大兴元年(公元318年)司马睿即位初就被立为皇太子。司马绍从小聪明过人,深得父亲宠爱。才四五岁时,有一天他坐在晋元帝膝前,正逢长安有使者来。元帝问儿子:“你说太阳与长安,孰近孰远?”司马绍说:“是长安近,从来没听说过有人从日边来。...

日进长安远的典故
日近长安远背景赏析 时值八王之乱结束不就,北方游牧民族趁机攻入中原,晋愍帝出长安投降刘聪,东晋灭亡,史称“五胡乱华”。开启了近200年的大分裂时期,这时的北方华人由于胡人的野蛮统治而向南迁移,史称“衣冠南渡”。这时的北人常常思念故土,明帝司马绍虽小,可也感受得到人碰败们的痛苦,所以才以“...

庾文君——明帝司马绍皇后
司马绍是司马睿的长子,在司马睿即位之初,于大兴元年就被立为皇太子,由司马睿做主把庾文君纳为司马绍之妻。庾文君嫁给皇太子司马绍后,她善良贤淑,对司马绍十分尊敬,受到庾文君的宠爱。永昌元年,手握重兵的荆州刺史王敦起兵谋反。王敦与其堂弟王导是拥立晋元帝的功臣,把持朝中大权。晋元帝为抑制王氏,削弱...

濮阳市13970868335: 世说新语早慧儿童的故事 -
鄣费吉东:[答案] 世说分三十六门,其中的“夙慧”中每条都满足你的要求.我现在在下边给粘贴,当然还有一些散落在其他篇目的,就不再说... 答曰.“举目见日,不见长安.” (译)晋明帝(司马绍)才几岁的时候,坐在晋元帝(司马睿)的膝上.有人从长安来,晋元...

濮阳市13970868335: 文言文世说新语 任诞 (五则)重点翻译 -
鄣费吉东: 是这五则吧?:)荀巨伯荀巨伯 东汉桓帝时人 远看友人疾,值胡贼攻郡. 值:遇到.胡:古代对西北部民族的统称.贼:对敌人的蔑称.郡:指郡城. 友人语巨伯曰:“吾今死矣!子可去.” 语:告诉,对……说.今:将,很快,时间副词....

濮阳市13970868335: 与西安有关的成语故事 -
鄣费吉东: 1、2、“泾渭分明”“泾渭不分”渭水是黄河最大的支流,发源于甘肃,经陕西而入黄河;泾水又是渭河的支流,发源于宁夏.二水在西安市高陵县船张村相汇."泾渭分明"这一家喻户晓的成语即源出泾渭两河交汇处.说的是是在泾水、渭水相...

濮阳市13970868335: 以“谈最遥远的距离”为题,写一篇议论文. (八百字) -
鄣费吉东:看到这个题目,我就想到了刘义庆的《世说新语·夙慧篇》中的一则故事: 当初晋元帝突发奇想,想要考一考身为太子的晋明帝司马绍.于是,他把司马绍叫到榻前,问他:“长安、太阳哪个更远?”他想了想,答道:“太阳.我听说过有人...

濮阳市13970868335: 世说新语两则聪明的小孩儿 故事有哪些 -
鄣费吉东: 世说新语中聪明小孩儿的故事很多.举例如下:夙慧第十二之一、蒸饭成粥(原文)宾客诣陈太丘宿,太丘使元方、季方炊.客与太丘论议.二人进火,俱委而窃听.炊忘著萆,饭落釜中.太丘问:“炊何不馏?”元方、季方长跪曰:“大人与...

濮阳市13970868335: 世说新语少年机智故事 -
鄣费吉东: 阁下的问题太过于笼统,不可能给出一个准确的答案. 我是专门研究《世说新语》的,你可以参考我的博客或者里我回答过的问题. 这里仅提供一个方面的回答供打开思路,如果需要更具体的回答,可以通过追问让我追答. 《陈太丘...

濮阳市13970868335: 世说新语两则早世儿童的故事 -
鄣费吉东: 早逝吧,或者是早慧. 夙慧第十二之三、长安远近 (原文)晋明帝数岁,坐元帝膝上.有人从长安来,元帝问洛下消息,潸然流涕.明帝问何以致泣,具以东渡意告之,因问明帝:“汝意长安何如日远?”答曰:“日远.不闻人从日边来,居...

濮阳市13970868335: 在世说新语这本书中类似于杨氏父子的小故事 -
鄣费吉东: 很多了,仅举几例: 夙慧第十二之三、长安远近 (原文)晋明帝数岁,坐元帝膝上.有人从长安来,元帝问洛下消息,潸然流涕.明帝问何以致泣,具以东渡意告之,因问明帝:“汝意长安何如日远?”答曰:“日远.不闻人从日边来,居然...

濮阳市13970868335: 长安何如日远 1.文中主要用了什么描写方式来表现人物个性的,故事中的晋明帝有什么个性特点? 2.晋 -
鄣费吉东: 1.文中主要用了语言描写来表现人物个性的,故事中的晋明帝聪明、机智,善解人意,爱国; 2.晋明帝就同一个问题回答“日远”和“日近”的原因:晋明帝对于“长安何如日远”这一问题作出的两种不同回答,也不是单纯地玩弄辞令,而是各有其针对性.晋室东渡建康,是因为外族侵略者占领了中原地区.对于历尽辛苦才到达建康的长安来人,明帝言语中不能不有所照顾,所以才有“日远,不闻人从日边来(只闻人从长安来)”的回答;而次日集群臣宴会,明帝突然改口说“日近”,则含有激励群臣的意思.“举目见日,不见长安”,是因为长安已沦入敌手的缘故~

濮阳市13970868335: 世说新语中怎样评价幼时的晋明帝 -
鄣费吉东: 世说新语的评价是:聪明 因为那一章的题目叫做“夙惠” “夙”指早,“惠”通“慧”,指聪明,夙惠就是自小聪明.这里专门记载了汉末魏晋时期聪明孩子的故事.注意收集这方面的事迹,也是《世说新语》的一个重要特点,除了《夙惠》...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