辛弃疾 贺新郎

作者&投稿:阿娟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辛弃疾 贺新郎 翻译~

贺新郎 辛弃疾

甚矣吾衰矣。怅平生、交游零落,只今余几。白发空垂三千丈,一笑人间万事。问何物、能令公喜。我见青山多妩媚,料青山、见我应如是。情与貌,略相似。 持樽搔首东窗里。想渊明、停云诗就,此时风味。江左沈酣求名者,岂识浊醪妙理。回首叫、云飞风起。不恨古人吾不见,恨古人、不见吾狂耳。知我者,二三子。


这首词的上片一开头“甚矣吾衰矣。怅平生交游零落,只今馀几!”即引用了《论语》中的典故。《论语·述而篇》记孔子说:“甚矣吾衰也,久矣吾不复梦见周公。”如果说,孔子慨叹的是其道不行;那么辛弃疾引用它,就有慨叹政治理想无法实现之意。辛弃疾写此词时已五十九岁,又谪居多年,故交零落,因此发出这样的慨叹也是很自然的。这里“只今馀几”与结句“知我者,二三子”首尾衔接,用以强调“零落”二字。
接着“白发空垂三千丈,一笑人间万事。问何物能令公喜?”数语,又连用李白《秋浦歌》“白发三千丈”和《世说新语·宠礼篇》记郗超、王恂“能令公(指晋大司马桓温)喜”等典故,叙自己徒伤老大而一事无成,又找不到称心朋友,写出了世态关系与自己此时的落寞。
“我见青山多妩媚,料青山见我应如是”两句,是全篇警策。词人因无物(实指无人)可喜,只好将深情倾注于自然,不仅觉得青山“妩媚”,而且觉得似乎青山也以词人为“妩媚”了。这与李白《敬亭独坐》“相看两不厌”是同一艺术手法。这种手法,先把审美主体的感情楔入客体,然后借染有主体感情色彩的客体形象来揭示审美主体的内在感情。这样,便大大加强了作品里的主体意识,易于感染读者。
以下“情与貌,略相似。”两句,情,指词人之情;貌,指青山之貌。二者有许多相似之处,如崇高、安宁和富有青春活力等。作者在这里将自己的情与青山相比,委婉地表达了自己宁愿落寞,决不与奸人同流合污的高洁之志。
词的下片作者又连用典故。“一尊搔首东窗里,想渊明《停云》诗就,此时风味。”陶渊明《停云》中有“良朋悠邈,搔首延伫”和“有酒有酒,闲饮东窗”等诗句,辛弃疾把它浓缩在一个句子里,用以想像陶渊明当年诗成时的风味。这里作者又提陶渊明,意在以陶自况。
“江左沉酣求名者,岂识浊醪妙理?”两句,表面似申斥南朝那些“醉中亦求名”(苏轼《和陶饮酒二十首》之三)的名士派人物;实际是讽刺南宋已无陶渊明式的饮酒高士,而只有一些醉生梦死的统治者。
以下“不恨古人吾不见,恨古人不见吾狂耳”两句,句法与上片“我见青山”一联相似,表现出了作者傲视古今的英雄气概。这里所说的“古人”,不是一般的古人,而是指像陶渊明一类的人。据岳珂《桯史·卷三》记:辛弃疾每逢宴客,“必命侍姬歌其所作。特好歌《贺新郎》一词,自诵其警句曰:‘我见青山多妩媚,料青山见我应如是。’ 又曰:‘不恨古人吾不见,恨古人不见吾狂耳。’每至此,辄拊髀自笑,顾问坐客何如”。足见辛弃疾对自己这二联是很自负的。
结句“知我者,二三子。”这“二三子”为谁没有人进行专门的考证,有人认为是当时人陈亮。但依我个人看法,不妨视野扩大些,将古人陶渊明、屈原乃至于孔子等,都算在内。辛弃疾慨叹当时志同道合的朋友不多,实与屈原慨叹“众人皆醉我独醒”的心情类似,同出于为国家和民族的危亡忧虑。而他的闲居铅山,与陶渊明居“南山”之情境也多少有点类似。

贺新郎 别茂嘉十二弟
绿树听鹈鴂,更那堪、鹧鸪声住,杜鹃声切。啼到春归无寻处,苦恨芳菲都歇。算未抵、人间离别。马上琵琶关塞黑。更长门翠辇辞金阙。看燕燕,送归妾。 将军百战身名裂。向河梁、回头万里,故人长绝。易水萧萧西风冷,满座衣冠似雪。正壮士、悲歌未彻。啼鸟还知如许恨,料不啼清泪长啼血。谁共我,醉明月?

辛弃疾的这首词大约作于他闲居铅山期间。茂嘉是他的堂弟,其事迹未详。这首词的内容和作法与一般的词不同,其内容方面几乎完全与对茂嘉的送行无关,而专门罗列古代的“别恨”事例,形式方面,它又打破上下片分层的常规,事例连贯上下片,不在分片处分层。之所以如此,乃是因作者平时胸中郁积事多,有触而发,非特定题目所能限制,故同类事件纷至涌集,而不为普通的诗文格式所束缚。 词的开头几句:“绿树听鹈鴂,更那堪、鹧鸪声住,杜鹃声切。啼到春归无寻处,苦恨芳菲都歇。”采用了兴与赋相结合的创作手法。实中有虚,虚中有实。说它是“赋”,因为它写送别茂嘉,是在春去夏来的时候,可以同时听到三种鸟声,是写实。鹈鴂,一说是杜鹃,一说是伯劳,辛弃疾取伯劳之说;说它是“兴”,因为它借闻鸟声以兴起良时丧失、美人迟暮之感。伯劳在夏至前后出鸣,故暗用《离骚》“恐鹈鴂之先鸣兮,使夫百草为之不芳”意,以兴下文“苦恨”句。鹧鸪鸣声像“行不得也哥哥”;杜鹃传说为蜀王望帝失国后魂魄所化,常悲鸣出血,声像“不如归去”。词同时用这三种悲鸣的鸟声起兴,形成强烈的悲感气氛,并寄托了自己的悲痛心情。接着“算未抵、人间离别”一句,是上下文转接的关键。 它把“离别”和啼鸟的悲鸣作一比较,以抑扬的手法承上启下,为下文出的“别恨”作了铺垫。“马上琵琶关塞黑,更长门翠辇辞金阙”两句,有人认为写的是两事:其一指汉元帝宫女王昭君出嫁匈奴呼韩邪单于离开汉宫的事;其二指汉武帝的陈皇后失宠时辞别“汉阙”,幽闭长门宫。也有认为只写一事的,谓王昭君自冷宫出而辞别汉阙。今从多数注释本作两件事看,“看燕燕,送归妾”,写的是春秋时卫庄公之妻庄姜,“美而无子”,庄公妾戴妫生子完,庄公死后,完继立为君。州吁作乱,完被杀,戴妫离开卫国。《诗经·邶风》的《燕燕》诗,相传即为庄姜送别戴妫而作。“将军百战身名裂。向河梁、回头万里,故人长绝”,引用了汉代另一个典故。汉李陵抗击匈奴,力战援绝,势穷投降,败其家声;他的友人苏武出使匈奴,被留十九年,守节不屈。后来苏武得到归汉机会,李陵送他有“异域之人,一别长绝”之语;又世传李陵《与苏武诗》,有“携手上河梁”、“长当从此别”等句。词人又借此暗讽当世降金之人。“易水萧萧西风冷,满座衣冠似雪。正壮士、悲歌未彻”,写战国时燕太子丹在易水边送荆轲入秦行刺秦王政故事。相传送行者都穿戴白衣冠,荆轲临行歌唱:“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以上这些事都和远适异国、不得生还,以及身受幽禁或国破家亡之事有关,都是极悲痛的“别恨”。这些故事,写在与堂弟的一首送别词中,强烈地表达了作者当时沉重、悲壮之情。 “啼鸟还知如许恨,料不啼清泪长啼血。”这又是承上启下的两句。句中说啼鸟只解春归之恨,如果也能了解人间的这些恨事,它的悲痛一定更深,随啼声眼中滴出的不是泪而是血了。为下句转入送别正题作了省力的铺垫。“谁共我,醉明月?”承上面两句转接机势,迅速地归结到送别茂嘉的事,点破题目,结束全词,把上面大片凌空驰骋的想象和描写,一下子收拢到题中来,有此两句,词便没有脱离本题,只是显得善于大处落墨、别开生面而已。由此可以看出,辛弃疾不愧为宋代一代文豪! 辛弃疾的这首词,之所以感人,除了其感情、气氛强烈外,还得力于它的音节。它押入声的曷、黠、屑、叶等韵,在“切响”与“促节”中有很强的摩擦力量,声如裂帛,声情并至。陈廷焯《白雨斋词话》卷一评此词“沉郁苍凉,跳跃动荡,古今无此笔力”,反映了古人对此词的推崇。 王国维说:稼轩《贺新郞》词送茂嘉十二弟,章法绝妙。且语语有境界,此能品而几于神者。然非有意为之,故后人不能学也
参考资料
1. 《唐宋词鉴赏辞典》(南宋·辽·金卷).上海辞书出版社,1988年版,第1563页

(○平声●仄声⊙可平可仄△平韵脚▲仄韵脚)
绿树听鹈鴂,更那堪、鹧鸪声住,杜鹃声切。啼到春归无寻处,苦恨芳菲都歇。
⊙●○○▲,●○○、⊙○⊙●,●○○▲。⊙●⊙○○⊙●,⊙●○○⊙▲。
算未抵、人间离别。马上琵琶关塞黑。更长门翠辇辞金阙。看燕燕,送归妾。
⊙●●、○○⊙▲。⊙●⊙○○⊙▲。●⊙○⊙⊙○○▲。⊙●●、●○▲。
将军百战身名裂。向河梁、回头万里,故人长绝。易水萧萧西风冷,满座衣冠似雪。
⊙○⊙●○○▲,●○○●⊙○●,●○○▲。⊙●⊙○○⊙●,○⊙○○⊙▲。
正壮士、悲歌未彻。啼鸟还知如许恨,料不啼清泪长啼血。谁共我,醉明月?
⊙●●、○○⊙▲。⊙●⊙○○⊙▲。⊙⊙○⊙●⊙○▲。⊙●●、●⊙▲。

知道断句就是
绿树 听鹈鴂,更那堪 鹧鸪声住,杜鹃 声切。
啼到春归 无寻处,苦恨 芳菲都歇。算未抵 人间离别。
马上琵琶 关塞黑。更长门 翠辇辞金阙。
看燕燕,送归妾。

将军百战 身名裂。向河梁 回头万里,故人长绝。
易水萧萧 西风冷,满座衣冠似雪。正壮士悲 歌未彻。
啼鸟还知 如许恨,料 不啼清泪 长啼血。
谁共我,醉明月?

赏析:

辛弃疾的这首词大约作于他闲居铅山期间。茂嘉是他的堂弟,其事迹未详。这首词的内容和作法与一般的词不同,其内容方面几乎完全与对茂嘉的送行无关,而专门罗列古代的“别恨”事例,形式方面,它又打破上下片分层的常规,事例连贯上下片,不在分片处分层。之所以如此,乃是因作者平时胸中郁积事多,有触而发,非特定题目所能限制,故同类事件纷至涌集,而不为普通的诗文格式所束缚。
词的开头几句:“绿树听鹈鴂,更那堪、鹧鸪声住,杜鹃声切。啼到春归无寻处,苦恨芳菲都歇。”采用了兴与赋相结合的创作手法。实中有虚,虚中有实。说它是“赋”,因为它写送别茂嘉,是在春去夏来的时候,可以同时听到三种鸟声,是写实。鹈鴂,一说是杜鹃,一说是伯劳,辛弃疾取伯劳之说;说它是“兴”,因为它借闻鸟声以兴起良时丧失、美人迟暮之感。伯劳在夏至前后出鸣,故暗用《离骚》“恐鹈鴂之先鸣兮,使夫百草为之不芳”意,以兴下文“苦恨”句。鹧鸪鸣声像“行不得也哥哥”;杜鹃传说为蜀王望帝失国后魂魄所化,常悲鸣出血,声像“不如归去”。词同时用这三种悲鸣的鸟声起兴,形成强烈的悲感气氛,并寄托了自己的悲痛心情。接着“算未抵、人间离别”一句,是上下文转接的关键。
它把“离别”和啼鸟的悲鸣作一比较,以抑扬的手法承上启下,为下文出的“别恨”作了铺垫。“马上琵琶关塞黑,更长门翠辇辞金阙”两句,有人认为写的是两事:其一指汉元帝宫女王昭君出嫁匈奴呼韩邪单于离开汉宫的事;其二指汉武帝的陈皇后失宠时辞别“汉阙”,幽闭长门宫。也有认为只写一事的,谓王昭君自冷宫出而辞别汉阙。今从多数注释本作两件事看,“看燕燕,送归妾”,写的是春秋时卫庄公之妻庄姜,“美而无子”,庄公妾戴妫生子完,庄公死后,完继立为君。州吁作乱,完被杀,戴妫离开卫国。《诗经·邶风》的《燕燕》诗,相传即为庄姜送别戴妫而作。“将军百战身名裂。向河梁、回头万里,故人长绝”,引用了汉代另一个典故。汉李陵抗击匈奴,力战援绝,势穷投降,败其家声;他的友人苏武出使匈奴,被留十九年,守节不屈。后来苏武得到归汉机会,李陵送他有“异域之人,一别长绝”之语;又世传李陵《与苏武诗》,有“携手上河梁”、“长当从此别”等句。词人又借此暗讽当世降金之人。“易水萧萧西风冷,满座衣冠似雪。正壮士、悲歌未彻”,写战国时燕太子丹在易水边送荆轲入秦行刺秦王政故事。相传送行者都穿戴白衣冠,荆轲临行歌唱:“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以上这些事都和远适异国、不得生还,以及身受幽禁或国破家亡之事有关,都是极悲痛的“别恨”。这些故事,写在与堂弟的一首送别词中,强烈地表达了作者当时沉重、悲壮之情。
“啼鸟还知如许恨,料不啼清泪长啼血。”这又是承上启下的两句。句中说啼鸟只解春归之恨,如果也能了解人间的这些恨事,它的悲痛一定更深,随啼声眼中滴出的不是泪而是血了。为下句转入送别正题作了省力的铺垫。“谁共我,醉明月?”承上面两句转接机势,迅速地归结到送别茂嘉的事,点破题目,结束全词,把上面大片凌空驰骋的想象和描写,一下子收拢到题中来,有此两句,词便没有脱离本题,只是显得善于大处落墨、别开生面而已。由此可以看出,辛弃疾不愧为宋代一代文豪!
辛弃疾的这首词,之所以感人,除了其感情、气氛强烈外,还得力于它的音节。它押入声的曷、黠、屑、叶等韵,在“切响”与“促节”中有很强的摩擦力量,声如裂帛,声情并至。陈廷焯《白雨斋词话》卷一评此词“沉郁苍凉,跳跃动荡,古今无此笔力”,反映了古人对此词的推崇。
王国维说:稼轩《贺新郞》词送茂嘉十二弟,章法绝妙。且语语有境界,此能品而几于神者。然非有意为之,故后人不能学也。

绿树/听鹈鴂,更那堪/鹧鸪/声住,杜鹃/声切。
啼到/春归/无寻处,苦恨芳菲/都歇。算未抵人间离别。
马上琵琶/关塞黑。更长门/翠辇辞金阙。
看燕燕,送归妾。

将军百战/身名裂。向河梁/回头万里,故人长~绝。
易水萧萧/西风冷,满座衣冠/似雪。正壮士/悲歌未彻。
啼鸟还知/如许恨,料不啼清泪/长啼血。

谁共我,醉明月?(自由处理)

绿树 听鹈鴂,更那堪 鹧鸪声住,杜鹃声切。
啼到春归 无寻处,苦恨 芳菲都歇。算未抵 人间离别。
马上琵琶 关塞黑。更长门 翠辇辞金阙。
看燕燕,送归妾。

将军百战 身名裂。向河梁 回头万里,故人长绝。
易水萧萧 西风冷,满座衣冠似雪。正壮士悲 歌未彻。
啼鸟还知 如许恨,料 不啼清泪 长啼血。
谁共我,醉明月?


西秀区19873696221: 解释一下辛弃疾的《贺新郎》.最好结合一下他写这首词的时候的背景. -
贸底降脂:[答案] 贺新郎 别茂嘉十二弟,鹈鴂、杜鹃实两种 绿树听鹈鴂. 更那堪、鹧鸪声住,杜鹃声切! 啼到春归无寻处,苦恨芳菲都歇. 算未抵、人间离别. 马上琵琶关塞黑,更长门、翠辇辞金阙. 看燕燕,送归妾. 将军百战声名裂. 向河梁、回头万里,故人长绝. 易水...

西秀区19873696221: 求辛弃疾所有词牌名是贺新郎的词 -
贸底降脂:[答案] 贺新郎 [宋]辛弃疾 邑中园亭,仆皆为赋此词.一日,独坐停云,水声山色,竞来相娱.意溪山欲援例者,遂作数语,庶几仿佛渊明思亲友之意云.甚矣吾衰矣.怅平生、交游零落,只今馀几!白发空垂三千丈,一笑人间万事...

西秀区19873696221: 辛弃疾 贺新郎辛弃疾:贺新郎 别茂嘉十二弟绿树听鹈鴂,更那堪鹧鸪声住,杜鹃声切.啼到春归无寻处,苦恨芳菲都歇.算未抵人间离别.马上琵琶关塞黑.更长... -
贸底降脂:[答案] 绿树 听鹈鴂,更那堪 鹧鸪声住,杜鹃声切. 啼到春归 无寻处,苦恨 芳菲都歇.算未抵 人间离别. 马上琵琶 关塞黑.更长门 翠辇辞金阙. 看燕燕,送归妾. 将军百战 身名裂.向河梁 回头万里,故人长绝. 易水萧萧 西风冷,满座衣冠似雪.正壮士悲 歌未彻. 啼...

西秀区19873696221: 很喜欢辛弃疾的这首《贺新郎》(易水萧萧西风冷),谁能详细点评点评全词?很喜欢辛弃疾的这首《贺新郎》:更那堪、鹧鸪声住,杜鹃声切!啼到春归... -
贸底降脂:[答案] 这也正是我最喜欢的辛词之一.所以就过来码字了,算是交流一下吧. 个人认为这首词最值得注意的是通篇的结构把握. “绿树... 简单六字就震撼人心. 这首词也有着稼轩词的一个明显特征,就是行文壮,而止于悲.像“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

西秀区19873696221: 辛弃疾 贺新郎 翻译
贸底降脂: 贺新郎 辛弃疾 甚矣吾衰矣.怅平生、交游零落,只今余几.白发空垂三千丈,一笑人间万事.问何物、能令公喜.我见青山多妩媚,料青山、见我应如是.情与貌,略相似. 持樽搔首东窗里.想渊明、停云诗就,此时风味.江左沈酣求名者,...

西秀区19873696221: 有些宋词不符合格律 辛弃疾的《贺新郎》贺新郎·别茂嘉十二弟 [宋]辛弃疾 绿树听鹈鴂,更那堪、鹧鸪声住,杜鹃声切.啼到春归无寻处,苦恨芳菲都歇.算... -
贸底降脂:[答案] 我仔细看过一遍,辛弃疾这首词是完全合律的.那字表“什么”,“怎么”,“哪里”的时候古时是多音字,可以有平、上两种读法,现代只留下上声一种了.平声《广韵》读诺何切,上声《广韵》读奴可切.辛弃疾这里是用了平声读法.你查版本全的《平...

西秀区19873696221: 辛弃疾的《贺新郎》··就是开头是“老大那堪说,似而今,元龙臭味,孟公瓜葛···“这个,说明下其中的并且说明典故的含义及涵义特急!“硬语盘空... -
贸底降脂:[答案] “元龙臭味,孟公瓜葛”,元龙是三国时陈登的字,具有湖海豪气.一次,许汜去访,陈登却不与搭话.晚上,元龙自己睡大床,却让许汜卧下床.原来,元龙所以蔑视许汜,是因为在天下大乱时,许汜无救世之意,反而是求自己安逸.孟公是...

西秀区19873696221: 辛弃疾《贺新郎》:“汗血盐车无人顾,千里空收骏骨.”试结合历史和现实,谈谈你的看法. -
贸底降脂:[答案] 词人想到:神州大地要想得到统一,就必须重用抗战人材,可是当今社会却是“汗血盐车无人顾,千里空收骏骨”.当道诸公空说征求人材,但志士却长期受到压制,正象拉盐车的千里马困顿不堪而无人过问一样.徒然去购置骏马的尸骨又有何用!词...

西秀区19873696221: 辛弃疾 - 贺新郎同父见和,再用韵答之翻译 -
贸底降脂:[答案] 贺新郎 同父见和,再用韵答之[南宋]辛弃疾 老大那堪说!似而今、元龙臭味,孟公瓜葛.我病君来高歌饮,惊散楼头飞雪.笑富贵、千钧如发.硬语盘空谁来听?记当时、只有西窗月.重进酒,换鸣瑟.事无两样人心别.问渠侬:神州毕竟...

西秀区19873696221: 求辛弃疾所有词牌名是贺新郎的词 -
贸底降脂: 贺新郎 [宋]辛弃疾 邑中园亭,仆皆为赋此词.一日,独坐停云,水声山色,竞来相娱.意溪山欲援例者,遂作数语,庶几仿佛渊明思亲友之意云. 甚矣吾衰矣.怅平生、交游零落,只今馀几!白发空垂三千丈,一笑人间万事.问何物、能令公喜...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