君以国士待我,我必国士报之 什么意思?请说出典故 出处

作者&投稿:时萍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君以国士待我,我必国士报之 什么意思~

出自《史记 刺客列传》

大概意思:如果他(一般指君主)以国家栋梁的待遇对待我,我就要为他做出国之栋梁所应做的贡献(指大贡献)
拓展资料:

《刺客列传》是司马迁著作《史记》中一篇类传。《刺客列传》全文五千多字,共写了曹沫、专诸、豫让、聂政、荆轲五个刺客,本文揭示了弱小燕国和强大秦国之间的尖锐矛盾和激烈斗争,从一个侧面反映了战国时期秦燕之间的兼并与反兼并的斗争。
《刺客列传》全文五千多字共写了曹沫、专诸、豫让、聂政、荆轲、高渐离六个人刺客而其中单是荆轲一个人就用了三千多字可见荆轲是司马迁这篇作品要表现的核心人物。节选部分主要记叙了“荆轲刺秦王”的故事叙述了这一事件的前因后果从准备、实施、到最后失败事件过程完整。情节围绕一个“刺”字展开波澜起伏惊心动魄人物的性格也随着故事情节的发展得到了生动的表现。

如果他(一般指君主)以国家栋梁的待遇对待我,我就要为他做出国之栋梁所应做的贡献。
出处:豫让曰:“臣事范中行氏,范中行氏以众人遇臣,臣故众人报之;知伯以国士遇臣,臣故国士报之。”——《刺客列传》——西汉-司马迁
原文节选:
襄子乃喟然叹泣曰:“嗟乎,豫子!豫子之为知伯,名既成矣,寡人舍子,亦以足矣。子自为计,寡人不舍子。”使兵环之。
豫让曰:“臣闻明主不掩人之义,忠臣不爱死以成名。君前已宽舍臣,天下莫不称君之贤。今日之事,臣故伏诛,然愿请君之衣而击之,虽死不恨。非所望也,敢布腹心。”于是襄子义之,乃使使者持衣与豫让。
豫让拔剑三跃,呼天击之曰:“而可以报知伯矣。”遂伏剑而死。死之日,赵国之士闻之,皆为涕泣。
译文:
于是赵襄子用怜惜的口吻感叹说:“唉!豫让啊,由于你为知伯报仇,已经使你成为忠臣义士了。而寡人对待你,也算是仁至义尽。你自己想一想吧,寡人不能再释放你了!”于是赵襄子就下令卫士把豫让包围起来。
这时豫让又对赵襄子说:“据臣所知,一个贤臣不阻挡人家的忠义之行,一个忠臣为了完成志节不爱惜自己的生命。君王以前已经宽恕过我一次,天下没有不为这件事赞扬君王的。今天我到这里行刺,按理您应在这里将我处死。
不过我想得到君王的王袍,准许我在这里刺它几下,我即使死了也没有遗憾了。不知君王能否成全我的愿望?”赵襄子为了成全豫让的志节,就当场脱下自己的王袍由侍臣交给豫让。
豫让接过王袍以后拔出佩剑,奋而起身,然后用剑刺王袍仰天长叹:“啊!天哪!我豫让总算为知伯报了仇!”豫让说完话就自杀而死。赵国的忠义之士听说以后,都落泪惋惜不已。

扩展资料:
豫让刺襄子,故事已近曲折,始终围绕“义不二心”而襄子偏又义之这个矛盾冲突展开,最后以刺衣伏剑结束对传主的记述。
豫让是春秋晋国人,公元前453年,当时晋国有六大家族争夺政权,豫让曾经在范氏、中行氏手下工作,并没有受到重视;后来投靠智伯,智伯非常看重他。
赵襄子与智伯之间有极深的仇怨,赵襄子联合韩、魏二家,消灭智伯,并将他的头骨拿来当酒杯。豫让认为,一个有价值的人,应该为赏识自己的人,不惜牺牲性命,就好像一个女子,应该为喜欢她的人,做最美丽的装扮,下定决心为智伯复仇。
他先是改变姓名,冒充罪犯,混进宫廷,企图藉整修厕所的方式,以匕首刺杀赵襄子。可是赵襄子在上厕所时,突然有所警觉,命令手下将豫让搜捕出来。赵襄子的左右随从原想杀他,赵襄子却认为豫让肯为故主报仇,是个有义之人,便将他释放。
有一次,机会来了,豫让事先埋伏在一座桥下,准备在赵襄子过桥的时候刺杀他。赵襄子的马却突然惊跳起来,使得豫让的计划又再次失败。
豫让知道这一次是非死不可,于是就恳求赵襄子:“希望你能完成我最后一个心愿,将你的衣服脱下来,让我刺穿;这样,我即使是死了,也不会有遗憾。”
赵襄子答应这样的要求,豫让拔剑,连刺了衣服三次,然后就自杀了。
豫让身死的那一天,整个赵国的侠士,都为他痛哭流涕。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刺客列传

“君以国士待我,我必国士报之”的意思是如果君主用对待国家栋梁的待遇对待我,我就要为他做出国之栋梁应该做的贡献。

典故出自《战国策·赵策》。

拓展资料:

《战国策·赵策》:“晋阳之孙豫让事知伯,知伯宠之,及赵襄子杀知伯,豫让逃山中,曰:‘嗟呼!士为知己者用,女为悦己者容,吾其报智氏矣。’”后来,他变易姓名,漆身吞炭,使人认为不出自己,但几次刺赵襄子,都被赵襄子发现了,赵襄子因为他是义士而没有杀他。

最后一次刺杀赵襄子,赵襄子说:“子不尝事范、中行氏乎?智伯尽灭之,而子不为报仇,而反委质臣于智伯。智伯亦已死矣,而子独何以为之报仇之深也?”豫让说:“臣事范、中行氏范、中行氏皆众人遇我,我故众人报之。至于智伯,国士遇我,我故国士报之。”原来范、中行氏并不是豫让的知己,只有知伯,把他看作国士,才是他的真正知己,所以他要用死来报答。



你好 出自《史记 刺客列传》
大概意思:如果他(一般指君主)以国家栋梁的待遇对待我,我就要为他做出国之栋梁所应做的贡献(指大贡献)

君以国士待我, 我必国士报之这话出自《战国策·赵策》:“晋阳之孙豫让事知伯,知伯宠之,及赵襄子杀知伯,豫让逃山中,曰:‘嗟呼!士为知己者用,女为悦己者容,吾其报智氏矣。’”后来,他变易姓名,漆身吞炭,使人认为不出自己,但几次刺赵襄子,都被赵襄子发现了,赵襄子因为他是义士而没有杀他。最后一次刺杀赵襄子,赵襄子说:“子不尝事范、中行氏乎?智伯尽灭之,而子不为报仇,而反委质臣于智伯。智伯亦已死矣,而子独何以为之报仇之深也?”豫让说:“臣事范、中行氏范、中行氏皆众人遇我,我故众人报之。至于智伯,国士遇我,我故国士报之。”原来范、中行氏并不是豫让的知己,只有知伯,把他看作国士,才是他的真正知己,所以他要用死来报答。
望采纳

  出自《史记 刺客列传》
  大概意思:如果他(一般指君主)以国家栋梁的待遇对待我,我就要为他做出国之栋梁所应做的贡献(指大贡献)。

“君以国士待我,我必国士报之”的意思是:君子用国家的栋梁来对待我,我必定以国士的贡献来回报他。这句话出自《战国策·赵策》。


以国士之礼待之,必以国士之礼回之
如果别人把我当做国之干城,那么我就会一定以知己的态度回报他,很多时候,中国就行这样的思想来教育人民,实际这是上位者的对下位者的思想宣传,学得文武艺卖给帝王家,

假如法正不死,没有夷陵之战,结局会怎样呢?
士为知己者用,女为悦己者容,君以国士待我,我必国士报之。从某种意义上说,法正就是刘备的知已,亦是刘备的国士,刘备入川,就是法正迎接的,之后法正一直跟随刘备,对付刘璋,虽然法正身为刘璋部下,有卖旧主求新主之疑,但在那个乱世中,能者居之,弱者迟早会被淘汰,就算没有刘备,还有其他人...

史记书籍中的句子 史记中的著名句子
人为刀俎,我为鱼肉。陈涉世家:燕雀安鸿鹄之志哉 虽被万戮,岂有悔哉!人固有一死,或于山,或轻于鸿毛。管晏列传:将顺其美,匡救其恶,故上下能相亲也 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则荣辱 力田不如逢年,善仕不如遇合 以权利合者,权力尽而交疏。以国士待我,我必国士报之 智足以拒谏,言足以...

像赵普这样的忠正直臣有哪些
唐朝的魏征可以说比较像,西汉的萧何勉强算一个吧。文天祥: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岳飞:身上刺着“精忠报国”。史可法对抗清兵拒不投降。战国五大刺客之一的豫让:君以国士待我, 我必国士报之。汉初的王陵当刘邦死后,吕后要封吕家的人为王,陈平和周勃都没意见。只有王陵反对,只有他...

战国时期的屈原为何宁愿投江,也不愿学张仪苏秦另投明主呢?
春秋战国时期,周王室衰微而天下群雄并起,西周时建立的礼乐制度惨遭破坏,社会经历大动荡、各国相继为图强而变革,导致贵族没落而士人崛起,这些人借国谋位,“君以国士待我,我必国士报之;君视臣如土芥,我视君如贼寇”,诸侯国君也常常许以高位,例如张仪、苏秦都是贫苦出身,为得君王...

小学六年级晨读国学经典名言名句 (集锦60句)
21.君以国士待我,我必国士报之。 22.孔子曰:“君子有三戒;少之时,血气未定,戒之在色;及其壮也,血气方刚,戒之在斗。及其老,血气既衰,戒之在得。”《论语》【译文】孔子说:“君子有三戒:年轻时,血气未定,要戒女色;到了壮年,血气方刚,要戒争斗。到了老年,血气已经衰弱,要戒贪得。” 23.凡是人 皆须...

刘备是否怨过失荆州的关羽?
也就是对关羽和张飞的国士待遇,君以国士待我,我必国士报之,这就是关羽和张飞一辈誓死跟随刘备的原因所在。刘关张情同手足一个人礼贤下士了一辈子,那么这就是他的本性,同时刘备宽容的性格也让他获得了一大批人的誓死跟随,比如糜芳投降了孙权,刘备没有丝毫责备糜竺的意思,糜竺羞愧向刘备负荆请罪...

史记 刺客列传翻译
豫让说:“我侍奉范氏和中行氏,范氏和中行氏都以普通人对待我,我因此仅以普通人报答他们。至于智伯,他以国士待我,我因此要以国士报答他。”襄子不觉长叹一声,流下同情的泪说:“唉!豫子,你为智伯的事尽忠,已经成名了;而我对你的饶赦,也已至矣尽矣。现在只好你自己想个办法,我不能再放你了。”便命卫士...

全国科技工作者日主题活动观后感范文
“君以国士待我,我必以国士报之。”崇尚科技、发展科技要从尊重科技人才开始。以诚相待、以礼相待、以心相待,科技工作者们自然会全心全意为国家为人民殚精竭虑付出。在20_年全国精神文明建设表彰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看到当时已经年逾九旬的中船重工719研究所名誉所长黄旭华站在代表们中间时,挪椅子、扶老人、坐...

田文镜在乾隆时期是什么地位?为何会身败名裂
田文镜不但有跟雍正“一条路走到黑”的勇气,也有官场“厚黑”的手段。但笔者认为,这是那个时代和大环境的局限,不能因此苛责田文镜。君以国士待我,我必国士报之!田文镜不是纯臣,但却是能臣! 已赞过 已踩过<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评论 收起 ...

米林县15324691289: 君以国士待我,我必国士报之 什么意思? 请说出典故 出处? -
宗圣迫川百:[答案] 出自《史记 刺客列传》 大概意思:如果他(一般指君主)以国家栋梁的待遇对待我,我就要为他做出国之栋梁所应做的贡献(指大贡献)

米林县15324691289: 君以国士待我,我便以国士报君是什么意思?出自哪里?
宗圣迫川百: 国家怎样对待我,我则尽我最大的能力回报国家哪怕付出生命

米林县15324691289: 有一句话的意思是说别人怎么对我,我就怎么对别人.大概就是 你若以君子待我,我也以君子待你…… -
宗圣迫川百:[答案] 君以国士待我,我必国士报之 君以诚待我,士唯有以身相报 待人以诚,人亦以诚待我 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

米林县15324691289: 有一句话的意思是说别人怎么对我,我就怎么对别人.大概就是 你若以君子待我,我也以君子待你…… -
宗圣迫川百: 君以国士待我,我必国士报之 君以诚待我,士唯有以身相报 待人以诚,人亦以诚待我 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

米林县15324691289: 前男友突然把个性签名,君以国士待之,我必以国士报之 -
宗圣迫川百: 大概意思就是你对我好,我一百倍还你

米林县15324691289: “上将玩国士,下以报渴饥” 什么意思 -
宗圣迫川百: 他变易姓名.”原来范,所以他要用死来报答、中行氏范:'嗟呼,都被赵襄子发现了,及赵襄子杀知伯.最后一次刺杀赵襄子,曰,国士遇我,我故众人报之:“子不尝事范,我故国士报之.智伯亦已死矣、中行氏乎,赵襄子因为他是义士而没有杀他,漆身吞炭:“晋阳之孙豫让事知伯,而子不为报仇、中行氏皆众人遇我?智伯尽灭之:“臣事范,但几次刺赵襄子、中行氏并不是豫让的知己,只有知伯,而反委质臣于智伯,才是他的真正知己!士为知己者用,把他看作国士,知伯宠之.'”后来,吾其报智氏矣,赵襄子说,豫让逃山中,而子独何以为之报仇之深也,女为悦己者容.至于智伯,使人认为不出自己?”豫让说君以国士待我, 我必国士报之这话出自《战国策·赵策》

米林县15324691289: 君以心待我,我必以心代君 -
宗圣迫川百: 君以国士待我,我必国士报之,君以路人待我,我必路人报之,君以草芥待我,我必仇寇报.——《史记·刺客列传》 【孟子告齐宣王曰:'君之视臣如手足,则臣视君如腹心;君之视臣如犬马,则臣视君如国人;君之视臣如土芥,则臣视君如寇仇.】—— 《孟子·离娄下》

米林县15324691289: 彼以国士待我,我以国士报之;彼以众人待我,我以众人报之 -
宗圣迫川百: 大意是这样:如果他(一般指君主)以国家栋梁的待遇对待我,我就要为他做出国之栋梁所应做的贡献(指大贡献); 如果他把当成普通的人而像对普通人那样对我,我也就只为他做一些人人都能做的事情

米林县15324691289: 至于智伯,国士遇我,我故国士报之. 翻译 -
宗圣迫川百:[答案] 只有知伯,把他看作国士,才是他的真正知己,所以他要用死来报答.

米林县15324691289: 以国士待我,我必国士待之 应该怎么对下一句? -
宗圣迫川百: 出自 创作年代:明代 作者:方孝孺 让应曰:“中行氏以众人待我,我故以众人报之;智伯以国士待我,我故以国士报之.”即此而论,让馀徐憾矣.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