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人行后面那句是什么

作者&投稿:巨娅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三人行后面是什么~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三人行,下句是:必有我师焉
这句话出自于《论语·述而》,是孔子及其弟子的著作。
原文是:“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意思是:孔子说:“别人的言行举止,必定有值得我学习的地方。选择别人好的要学习,看到别人不好的地方,要反省自身有没有同样的缺点,如果有,则要加以改正。”
这句话,表现出孔子自觉修养,虚心好学的精神,它包含了两个方面:
一方面,择其善者而从之,见人之善就学,是虚心好学的精神。
另一方面,其不善者而改之,见人之不善就引以为戒,反省自己,是自觉修养的精神.这样,无论同行相处的人善于不善,都可以为师。

扩展资料:"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的态度和精神,也体现了与人相处的一个重要原则。
随时注意学习他人的长处,随时以他人缺点引以为戒,自然就会多看他人的长处,与人为善,待人宽而责己严。这不仅是修养、提高自己的最好途径,也是促进人际关系和谐的重要条件。
这句话也可以理解为三个人做事,必须有我们自己的纪律、制度。如果没有一定的、符合三人的制度,做事将不太会成功,或三个人、团体必然出现矛盾。
孔子的"三人行,必有我师焉"这句话,受到后代知识分子的极力赞赏。他虚心向别人学习的精神十分可贵,但更可贵的是,他不仅要以善者为师,而且以不善者为师,这其中包含有深刻的哲理。
他的这段话,对于指导我们处事待人、修身养性、增长知识,都是有益的。

这句话几乎是家喻户晓的话,出自于《论语·述而》。原文是:“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意思是:孔子说:“别人的言行举止,必定有值得我学习的地方。选择别人好的学习,看到别人缺点,反省自身有没有同样的缺点,如果有,加以改正。”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作品名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外文名称:Company of everyone.
创作年代:春秋时期
作品出处:《论语·述而》
作者:孔子及其子弟
解释
释义:
【三】虚数,极言很多。三、六、九、百、十、千都一样。此句中泛指多个人。焉:是 兼词“于之”的意思,翻译为“在其中”。翻译:“几个爱好相同的人 同行,其中必定有人可以作为我的老师。”指应该 不耻下问,虚心向别人学习。
【师】效法。<此处若为老师,则翻译不通顺。人非善则为不善,二者必居其一。如是老师,那么所有的人都可以做老师了。拜好人为师,大多数人可以做到。但是要拜恶人为师,恐怕只有恶人了。更何况古代有话叫:“一日为师,终身为父”,这个师怕是更拜不得了。效法就是模仿去做的意思,在此处就很通了。善的就正面去模仿,叫做 从;不善的就反面去模仿,叫 改之。希望能更正过来,不要再好为人师的误人子弟了。>
简析:孔子的“三人行,必有我师焉”这句话,受到后代知识分子的极力赞赏。他虚心向别人学习的精神十分可贵,但更可贵的是,他不仅要以善者为师,而且以不善者为师,这其中包含有深刻的哲理。他的这段话,对于指导我们处事待人、修身养性、增长知识,都是有益的。
事例:岂不闻焉,则要你择其善者为 亲友。
明·无名氏 《你猜》第一折
这句话,表现出 孔子自觉修养,虚心好学的精神。它包含了两个方面:一方面,择其善者而从之,见人之善就学,是虚心好学的精神;另一方面,其不善者而改之,见人之不善就引以为戒,反省自己,是自觉修养的
三人行,必有我师精神。这样,无论同行相处的人善与不善,都可以为师。《 论语》中有一段记载,一次卫国公孙朝问 子贡,孔子的学问是从哪里学的?子贡回答说,古代圣人讲的道,就留在人们中间,贤人认识了它的大处,不贤的人认识它的小处;他们身上都有古代圣人之道。“夫子焉不学,而亦何 常师之有?“(《 论语·子张》)他随时随地向一切人学习,谁都可以是他的老师,所以说“何常师之有“,没有固定的老师。《 论语》中不少记载,如孔子入太庙,“ 每事问“(《 论语·八佾》); 宰予白天睡觉,孔子说:“始我于人也,听其言而信其行;今我于人也, 听其言而观其行。于予与改是。“(《 论语·公冶长》)子贡对孔子说,子贡自己只能“闻一而知二”, 颜回却可以“闻一而知十”。孔子说:“弗如也。吾与汝弗如也。“(《 论语· 公冶长》)都体现了这种精神。这样的精神和态度, 是很值得我们学习的。
意思是:多个人一起走路,其中必定有人可以做我的老师。应当选择他们的优点去学习,对于他们的缺点,如果自己有的话,要注意改正;如果没有,就要加以防备。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的态度和精神,也体现了与人相处的一个重要原则。随时注意学习他人的长处,随时以他人缺点引以为戒,自然就会多看他人的长处,与人为善,待人宽而责己严。这不仅是修养、提高自己的最好途径,也是促进人际关系和谐的重要条件。
《述而》第七
子曰:“ 述而不作, 信而好古, 窃 比我于 老彭。”
子曰:“ 默而识之, 学而不厌,诲 人不倦, 何有于我哉!”
子曰:“ 德之不修,学之不讲, 闻 义不能徙,不善不能改,是吾忧也。”子之 燕居, 申申如也, 夭夭如 也。子曰:“甚矣,吾衰也久矣!吾不复梦见周公。”
子曰:“志于道,据 于德,依于仁,游于艺。”
子曰:“自行 束修以上,吾未尝无诲焉。”
子曰:“ 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 隅反,则不复也。”子食于有丧者之侧,未尝饱也。子于是日哭,则不歌。
子谓 颜渊曰:“用之则行,舍之则藏,唯我与尔有是夫。” 子路曰:“子行三军,则谁与?”子曰:“ 暴虎冯河, 死而无悔者,吾不与也。必也 临事 而惧, 好谋而成者也。”
子曰:“ 富而可求也,虽执鞭之士,吾亦为之,如不可求,从吾所好。”
子之所慎:齐,战,疾。
子在齐闻韶, 三月不知肉味。曰:“不图为乐之至于斯也。”
冉有曰:“夫子为卫君乎?”子贡曰:“诺,吾将问之。”入曰:“ 伯夷 叔齐,何人也?”曰:“古之贤人也。”曰:“怨乎?”曰:“求仁而得仁,又何怨?”出曰:“夫子不为也。”
子曰:“饭 疏食,饮水, 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子曰:“加我数年,五十以学易,可以无大过矣。”子所 雅言:诗、书、 执礼,皆雅言也。叶公问孔子于子路,子路不对。子曰:“汝奚不曰:其为人也, 发愤忘食,乐以忘忧, 不知老之将至云尔。”
子曰:“我非 生而知之者,好古,敏以求之者也。” 子不语:怪、力、乱、神。
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子曰:“天生德于予,桓雎其如予何?”
子曰:“ 二三子,以我为隐乎?吾无隐乎尔,吾无行而不与二三子者,是丘也。” 子以四教:文、行、忠、信。子曰:“圣人,吾不得而见之矣,得见君子者斯可矣。”
子曰:“善人,吾不得而见之矣,得见有恒者,斯可矣。亡而为有,虚而为盈,约而为泰,难乎有恒矣。”
子曰:“盖有不知而作之者,我无是也。多闻则其善者而从之,多见而识之,知之次也。”
互乡难与言,童子见,门人惑。子曰:“与其进也,不与其退也。唯何甚。人洁己以进,与其洁也,不保其往也。”
子曰:“ 仁远乎哉?我欲仁,斯仁至矣。”
陈司败问:“昭公知礼乎?” 孔子曰:“知礼。”孔子退,揖巫马期而进之,曰:“吾闻君子不党,君子亦党乎?君取于吴为同姓,谓之吴孟子。君而知礼,孰不知礼?”巫马期以告。子曰:“丘也幸。苟有过,人必知之。”
子与人歌而善,必使反之,而后和之。
子曰:“文,莫吾 犹人也?躬行君子,则吾未之有得。”
子曰:“若圣与仁,则吾岂敢。抑为之不厌,诲人不倦,则可谓云尔已矣。”公西华曰:“正唯弟子不能学也。”
子疾病,子路 请祷。子曰:“有诸?”子路对曰:“有之。诔曰:祷尔于上下神祇。”子曰:“丘之祷久矣。”
子曰:“奢则不孙,俭则固。与其不孙也,宁固。”
子曰:“ 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子温而厉,威而不猛,恭而安。
辨析
虽然“三人行,必有我师焉”可以说是家喻户晓,可是人们并不是经常能够做到。人们常犯的一个毛病——就是往往看自己的优点,找他人的缺点;或者只看自己的优点和他人的缺点,看不到自己的缺点和他人的优点;爱拿自己的长处与他人的短处相比。在与人相处中,就表现为对优于己、强于己者不服气;对有缺点错误者鄙视、嫌弃;严于责人而宽于责己;拿正确的道理当作手电筒,只照别人,却不照自己。这样,既堵塞了向他人学习提高自己的道路(择其善者而从之),也难免造成人际间的不和谐,以至发生冲突。
这句话也可以理解为三个人做事,必须有我们自己的纪律、制度。如果没有一定的、符合三人的制度,做事将不太会成功,或三个人、团体必然出现矛盾。

答:必有我师焉。
你好,本题以解答,如果满意,请点右上角“采纳答案”,支持一下。

必有我师焉。

必有我师焉

必有我师焉


“人行俱是客”的出处是哪里
“人行俱是客”出自唐代唐彦谦的《过湖口》。“人行俱是客”全诗《过湖口》唐代 唐彦谦江湖分两路,此地是通津。云净山浮翠,风高浪泼银。人行俱是客,舟住即为邻。俯仰烟波内,蜉蝣寄此身。《过湖口》唐彦谦 翻译、赏析和诗意《过湖口》是唐代诗人唐彦谦创作的一首诗词。诗中描述了江湖两岸的景色...

农村俗语“人行十里莫问饭,路走二十莫问宿”是什么意思?
里”、“二十”都不是实指,只是个大概的意思。在过去的那些年代里,人们出行都是靠步行。不用说,当时人们步行就是一天也走不了多少里路,于是便有了这句俗语在民间的流传。到底说的是什么意思,有道理吗?人行十里莫问饭。据老辈人讲,在过去到十里开外的县城买猪肉、粮食等都是凌晨三四点钟出门...

人人行下一句是什么
。。。事事成

石__人行的下一句石__人行的下一句是什么
石__人行的下一句:似鹤难知性。石__人行的下一句:似鹤难知性。诗词名称:《赠箕山僧》。本名:张籍。别称:张司业、张水部。字号:字文昌。所处时代:唐代。民族族群:汉族。出生地:和州乌江(今安徽和县)。出生时间:约766年。去世时间:约830年。主要作品:《野老歌》《成都曲》《秋思》《凉...

谚语"人行千里路"的下一句是什么
人行千里路,胜读十年书

”人行千里路”的下一句是什么?
人行千里路,胜读十年书。

前人修路后人行的下句
1.十年树木,百年树人。2.功在当代,利在千秋。3.前事不忘,后事之师。4.功在当今,利在后世。5.忠厚传家,诗书继世。6.藏之名山,传之其人。7.吃水不忘挖井人。8.前世不忘,后世之师。9.但存方寸土,留以子孙耕。10.前人开山铺路,后人平坦前行。11.前人失脚,后人把滑。

解佩令·人行花坞赏析
“人行”二句,是极清美的情境。她,轻灵地在花丛中穿行,衣衫上沾惹了花上的香气。“花坞”,指可以四面挡风的花圃,当是昔日两人常游之地。作者尚有词云:“春衫瘦、东风剪剪。过花坞、香吹醉面。”(《杏花天·清明》)落笔处先营造一抒情意境,然后才点出:“有新词、逢春分付”。每逢春天到来...

山高水长一人行对下一句是什么?
上句是:山高水长一人行,下句是:风清月暗无车骋。

人行半天岩壑的下一句人行半天岩壑的下一句是什么
人行半天岩壑的下一句:旷野飞声。人行半天岩壑的下一句:旷野飞声。诗词名称:《齐天乐·云多不记山深浅》。本名:张炎。字号:字叔夏号玉田,又号乐笑翁。所处时代:宋代。民族族群:汉人。出生地:临安(今浙江杭州)。出生时间:公元1248年。去世时间:约公元1320年。主要作品:《南浦春水》《高...

长泰县18277216023: 三人行后一句 -
皮维小儿: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这句几乎是家喻户晓的话,出自《论语·述而》.原文是:“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意思是:三个人同行,其中必定有我的老师.我选择他善的方面向他学习,看到他不善的方面... 意思是:三个人同行,其中必定有我的老师.我选择他善的方面向他学习,看到他不善的方面就对照自己改正自己的缺点. 论点:论述学习他人之善而不习他人之不善. 写作思路:可以举例,从身边的小事从而反映在与人交往中可以学习到自己的不足,同时也看到了自己所不能学习的不益之处.开篇可用此话,或者结尾可用此点题,表达自己对此的坚定信念与做法. ————希望看完那后有所启发.

长泰县18277216023: 三人行后面一句是什么 -
皮维小儿: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长泰县18277216023: 三人行,(后半句) -
皮维小儿: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长泰县18277216023: 子曰由诲汝知之乎后面是什么?子曰三人行后面是什么 -
皮维小儿: 子曰:由,诲汝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孔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而改之.”

长泰县18277216023: 三人行,后一句是什么?
皮维小儿: "必有我师焉”--正规答案

长泰县18277216023: 歇后语三人行后半句是什么? -
皮维小儿: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长泰县18277216023: 古诗 三人行 后面那句 -
皮维小儿: 必有我师焉.【原文】 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译文】 孔子说:“三人行必有我师,可以学习他们身上的善,并以他们身上的不善为鉴改正自己的不善.”

长泰县18277216023: 三人行...?后面那一句是什么?
皮维小儿: '三亽行,必囿电灯泡、↙

长泰县18277216023: 三人之行,必有我师后两句是啥 -
皮维小儿:[答案] 【出处】:《论语·述而》:“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长泰县18277216023: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的后面一句是什么? -
皮维小儿: 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