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何说老子提出的不争之争,才是最高级的争呢?

作者&投稿:哀岚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道家说“不争”才是争得最高境界,这里的不争究竟是怎样的含义?~

道家思想中有这样一句话“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意思是说,做人最高的境界就是要有善行,就像水的品性一样,滋养万物,却不争名利。确实水不与任何事物针锋相对,遇到阻碍就会绕行,可谓是大大的不争,但结果是水能到达任何地方,是最终的赢家。正如道家所说“不争”才是争得最高境界,这里的不争的真正含义是指避开锋芒。随小编一起来探讨下这个道家所谓的“不争”才是争吧。
道教自我修养的处世之法强调为人处世要学会“不争”。道家所说的这个“不争”,并不是让人逆来顺受,无所事事,碌碌无为,什么事情都不做,而是教导人们不要攀比,别人有的东西我不眼红,该努力我还努力,顺其自然。就如同现在的灵魂鸡汤所说的“高调做事,低调做人”。
道家还说“以柔弱为用,他强由他强,清风拂山冈。”这是道家祖师老子从对自然界的观察和思考分析中总结得出的结论,深刻阐述了“柔之胜刚,弱之胜强”的道理。柔弱这个词,我们一般都会理解为非常的脆弱,没有骨气,但道家却认为柔弱体现的是生命存在和延续的真实意义。因为任何事物只有有柔性才会有韧性,太过于刚强反而会脆弱。作为社会人的我们与人交往亦是如此,如果太过于锋芒毕露,表现的太过于强大,会成为众矢之的,最终反而失败。生活和工作中以柔弱的教义思想规范和修持自己,是非常有必要的,正所谓“柔之胜刚,弱之胜强”。
“天之道,利而不害,人之道,为而不争。”这句话就是道家所谓的争的最高境界,如果我们都能做到这点,在生活和工作关系中就会更加和谐。

一、古代的时候准备有趣,当时一家都会有很多孩子,所以说长子都是继承父辈的东西,所以老子当时就会说不争,意思是不要争取不属于自己的东西,是你的就是你的,争也争不到,所以说如果用不道德的方法去获取,通常都会没有什么好下场,往往抱怨会抱怨到下一代身上,老子经常用天道循环来告诉这些贪婪的人,不能有贪婪的想法。

二、老子这句话里面所说的不争,并不是说不奋斗不进去坐等着天上掉馅饼,在家里就能有好事所发生,只是为了告诫那些有贪婪想法的人,不要通过不正当的手段去窃取别人的东西,而且当时观念非常的严重,嫡长子应该继承所有的东西,如果说并不是嫡长子,不应该用别的手段去争夺,所以老子经常说你不争也是你的,不争是你的得,你得到了就是你的道,老子让大家用符合道德的方式来获得自己的成果。

三、用不正常的手段,,争夺了不属于自己的东西,虽然现在感觉自己已经非常的富有,但是他已经违反了规律和天道,总有一天会要归还给别人,所以在当时他非常推崇,不争就可以独善其身,正确判断才是硬道理,要知道如何的审时度势才是非常重要的,而且要把握一个度这个度,就是要看一下自己的能力是什么,最好是顺应潮流那么好的结果自然就会出现,不要做事与愿违的事情,无为而治不争而得,这才是道法自然。

老子所说的这句谚语到现在也非常适用于现代人,值得大家好好的深思这句话的意思。

“争”有争夺、争辩、竞争之意,而“不争”则有谦让、放弃的含义。老子提出的“不争之争”,是一种哲学范畴内的“争”。

《道德经》中有云:“以其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说的是不争,才是最高级的“争”。“争”是每个人与生俱来的天性,想要生存就不得不争。

争是一种生存方式,更是过上美好生活的重要手段。但老子却规劝世人“不争”,并且在他的哲学思想中,占据了至关重要的地位。

老子为什么会略过“争”,而告诫世人“不争”呢?这一点在《道德经》中,有非常重要的体现和阐述。

《老子·七十三章》中曾云:“天之道,不争而善胜”。这其实也就道出了“不争”但真谛,因为只有“不争”,才“善胜”。

第一、“不争”的内涵

在普罗大众的思想中,老子宣扬的“不争”思想,往往都被理解成不去竞争。但现实却告诉大家,“不争”的结果,往往都会沦为社会最底层。

深挖老子思想中的“不争”,可以发现这是对君王的告诫。因为只有懂得“不争”的道理,才能更好的治理国家。

这里面所说的“不争”,并不是无所作为,而是说应该懂得,争与不争之间的关系。比如,《老子·第三章》中有云:“不上贤,使民不争”。

就是告诫君王不要将,对“道 ”一窍不通、或违“道” 而行的人推上高位,以免使世俗贤人争名逐位。

老子思想中的''不为天下先'',以及大家熟知的''无为而治'',并不是告诉大家什么都不做,或者说是甘居于人下。

实际上这也是对“不争”思想的阐释,因为只有“不争”,才能实现“争”的目的。做人或做事,不要过度炫耀,只有不断提升个人的能力和道德,才能自然而然的形成“争”的竞争力。

很明显,老子也很注意“争”的意义,只不过他教导人们“争”,并不是一时一地的成功,而是借此让自己永远立于不败之地。

所以才会有“圣人不与俗人争,有争,避之高逝,俗人如何能与之共争乎?”的说法。

《道德经·六十六章》中云:“江海之所以能为百谷王者,以其善下之,故能为百谷王……以其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

这一点其实用“上善若水”来形容,会有一个更加直观的感觉。水从来都不争不抢,无论是高山还是低谷皆可流淌。


看起来水从来都不争不抢,但是却成为了最后的大赢家。这也体现出了老子的“不争之争”,为何会有百川东到海的说法?

归根到底,就是因为海平面特别低,所以才会成为百谷王者。只有放下手段或者说“不争”,才能坦然接受“不争之争”。

第二、不争,是人生至境

南怀瑾说:“生命,只有在被欲望迷乱了的人心中,才一定要分出尊卑高下。不争,是人生至境”。

这句话就再次强调了道家思想中,“不争之争”的真正内涵。只有弄懂和了解了“不争”的境界,才能参透其中的玄机和奥秘。

“木秀于林风必摧之,行高于人众必非之”,其实就道出了争与不争之间的关系。如果一个人处处都要争个高下,那么最后可能就会成为众矢之的。

大多数时候锋芒毕露,只会引来他人的嫉妒并招致祸端。

三国时期的刘备,原本乃是贩履之辈,但是因为他懂得隐忍和不争的道理,所以才会躲过一次又一次的危机。

在诸葛亮的帮助下,刘备入主蜀地创造了一番基业。从一点也可以看出“不争”,有的时候也是韬光养晦的大智慧。

刘备想必就明白了“不争”的哲理,所以才会在群雄并起之时,看起来总是一副扶不起来的样子,但最终却与曹魏和好东吴三足鼎立。

这其实就是“以其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的典范,也是“不争之争”的现实例子。






老子为什么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
老子在《道德经》第八章中说:“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这句话的意思是,水是柔软的,但它却能够滋养万物,而且不会与任何事物争斗。水总是往低处流,这也是它能够滋润万物的原因。因此,老子认为,最好的品格应该是像水一样为人处世,才能没有过错。

流水不争先 争的是滔滔不绝出自哪里?
“流水不争先,争的是滔滔不绝。”出自老子的《道德经》。“不争先”不是不求上进,而是尊重自然规律,不破坏均衡,不因小失大、迷失自我。就像流水一样,慢慢地流淌。它不去争先后,而是在一点一点地积攒自己的力量。细水长流,以待迸发。经验要靠经历才能获得丰厚的积累。智慧不是一蹴而就,通过...

天之道利而不害圣人之道为而不争出自哪里
语出《老子》第六十八章 为而不争 信言不美,美言不信。知者不博,博者不知。善者不辩,辩者不善。圣人不 积,既以为人己愈有,既以与人己愈多。天之道,利而不害;圣人之道,为而不 争。“天之道,利而不害;圣人之道,为而不争”出自《老子》 ,意思是:上天的道理养育了万物而无加害...

不争的道教教义
所以“道”以柔弱为用,他强由他强,清风拂山冈。他横任他横,明月照大江。他自狠来他自恶,我自一口道气足。不争的真意是:不和他人争,而是和自己争与天时争,不断地超越自己的极限,突破自我羽化成蝶,故老子曰:自胜者强。不争的教义精神,《道德经》通过对“水”的论说,就“不争”的...

“夫唯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是什么意思?
这句话出自《菜根谭》,其中后两句来源于老子的“夫唯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这句话可称为老子的名言,一直流传至今,有较深的思想蕴涵。老子通过大江大海能容纳百川的道理,阐明了若要成为圣人和王者,必须要有广阔的胸襟,只有以民为先,处于民下,天下的人才会乐于推崇,尊为圣人和王者,以...

道德经中那些地方有不争一词
道德经中有不争一词的句子如下:1、第三篇:不尚贤,使民不争。2、第八篇: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於道。居善地,心善渊,与善仁,言善信,正善治,事善能,动善时。夫唯不争,故无尤。(出现两次)3、第二十二篇:是以圣人抱一为天下式。不自见故明;不自...

老子的《道德经》中的“不争之德”如何理解,你是否赞成?
老子所说的不争,在《道德经》中多有提到。“不尚贤,使民不争;不贵难得之货,使命不为盗;不见可欲,使民心不乱”“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居善地,心善渊,与善仁,言善信,政善治,事善地,动善时。夫唯不争,故无尤”“夫唯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

老子《道德经》中的“不争”
第八章、 “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 最善的德行就像水一样。水滋润万物而不与万物相争,它居于众人所不齿的卑下污浊之地,因此它最接近于“道”。第六十八章 、“善为士者不武;善战者不怒;善胜敌者不与;善用人者为之下。是谓不争之德,是谓用人之力...

老子最经典的一句话为而不争
无为和不争是道家思想的精髓。老子说:江海之所以能为百谷王者,以其善下之,故能为百谷王。是以圣人欲上民,必以言下之;欲先民,必以身后之。是以圣人处上而民不重;处前而民不害。是以天下乐推而不厌。以其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大概意思是说,江海之所以能成为百川之王,就是因为它善于...

老子说:天之道,利而不害;圣人之道,为而不争什么意思
一、天之道,利而不害 老子所讲的“天之道”,可以理解为自然界的法则或规律。在这里,“利而不害”意味着自然界所遵循的法则,其本质是有利于万物的生长发展而不会去伤害它们。自然界中的万物,在相互依存、相互制约中达到一种平衡和谐的状态。二、圣人之道,为而不争 “圣人之道”则是指拥有...

会泽县13729566590: 老子说: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 .你有什么启迪? -
翟春普洛: “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语出老子《道德经》第八章.“意思是说,最高境界的善行就像水的品性一样,泽被万物而不争名利.”这是一种奉献而不求索取的...

会泽县13729566590: 为什么说老子“不争的思想?为什么说老子不争”的思想,并不是消
翟春普洛: 在老子的时代,老子看到纷争给人们的生存带来许多不利的因素,他为那些积金攒银,想尽一切办法谋得己身之富的人而喟叹,对“金玉满堂,莫之能守”的社会现实,...

会泽县13729566590: 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究竟是怎样的一种境界? -
翟春普洛: 意思是说,最高境界的善行就像水的品性一样,泽被万物而不争名利.水有滋养万物的德行,它使万物得到它的利益,而不与万物争利,故天下最大的善性莫如水.上善的人,就应该象水一样.水造福万物,滋养万物,却不与万物争高下,这才...

会泽县13729566590: 老子《上善若水》的哲学思想 -
翟春普洛: “上善若水” 这四个字,出自于老子的《道德经》第八章:“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居善地,心善渊,与善仁,言善信,正善治,事善能,动善时.夫唯不争,故无尤.” 它的字面含义是:最高的善像水那...

会泽县13729566590: “贵在中和 不争之争”有关问题 -
翟春普洛: 1.“贵在中和”就是以和为贵的意思,“不争之争”的意思是为了不再争斗下去而进行的争斗.结构我不知道3.反映了一种进退自如,以无为有的健康人生态度,与李小龙说的杯子里的水有异曲同工之妙,体现了道的本质.

会泽县13729566590: 阅读材料,按要求作文.老子在《道德经》里说:“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意思是说,道德境界最高 -
翟春普洛: 略试题分析:提炼本材料的关键信息是“弱与强”“优优势与劣势”.这是一个关系型的话题.两个话题之间既有关联又有不同的侧重点,它们的共性是都充满思辨性.题意是明确的,强与弱,优势与劣势,不是绝对的,一方面固然与实力有...

会泽县13729566590: 老子讲为而不争,是以不争为争,还是不争 -
翟春普洛: 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以退为进,以不争之心不争争之争,心中无欲,自然无所谓争或不争.知进退,明得失.

会泽县13729566590: 阅读材料,按要求作文.老子在《道德经》里说:“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意思是说,道德境界最高的人就像水一样,水善于帮助万物,却不与万... -
翟春普洛:[答案] 略

会泽县13729566590: 道德经的最后一句,到底说了什么 -
翟春普洛: “圣人之道,为而不争”,这是《道德经》的最后一句.《道德经》艰涩,它是中国最高的高山,老子或许是所有哲学家中最高寿的,思想也最透彻、孤绝、高深.意思是:圣人的否则是为施舍,而不争夺.

会泽县13729566590: 贵在中和、不争之争出自哪里?
翟春普洛: 《叶问2》 其实这句话并没有真正的出处,而是总结出来的,原文来自老子. 《老子》说:“不自见,故明;不自是,故彰;不自伐,故有功;不自矜,故长;夫唯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意思是说:不显示自己,不自以为是,因而更显耀突出;不夸耀自己,因而有功绩;不自以为贤能,因而受到尊重;只有那不与人相争的,世界上没有人能和他相争.这段话充分体现了老子“柔弱胜刚强”的哲学思想.所谓“不争”,不是放弃一切,而是要以不争反立于不败之地.正因为你不争,所以天下才没有人能和你争,这才是竞争的最高境界,是“不战而屈人之兵”的竞争大智慧. 这代表了一种人生的境界,中庸之道,与海纳百川,有容乃大有异曲同工之妙,都有告诉人们保持一颗宽容之心的意思.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