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午海战时,被斩的海军方伯谦,是冤杀还是逃兵?

作者&投稿:宗昭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 一八九四年八月十八日(9月17日)午后,北洋水师与日本联合舰队在黄海展开激战。海战中,北洋海军的两艘弱舰“超勇”、“扬威”先后中弹起火沉没、搁浅。战至下午3时30分,“致远”沉没,方伯谦即率“济远”逃出阵外。僚舰“广甲”见状,也随之逃跑。日本先锋队四舰转而围攻“经远”,将“经远”划出阵外击沉。

方伯谦是真逃兵,而且死的一点不冤。
方伯谦是清末海军史上一个名人,当然是属于遗臭万年那种的名人。不过在他死后,方伯谦的家人就开始为他喊冤,前些年他的后人又多次组织学术讨论会,想给他翻案,因此现在网上对于他是否被冤杀也颇有一些不同意见。不过就当时的法律来说,方伯谦死的一点不冤。

首先我们看一下方伯谦到底因为什么罪名被处死。
在给方伯谦翻案的言论中,很多都会纠结方伯谦是否在逃跑时撞击了扬威舰等细节。但是实际上方伯谦最终被定的罪名,其实在9月23日由李鸿章转给丁汝昌的圣旨上说的很明白:

副将方伯谦首先逃跑,致使船伍牵乱,实属临阵脱逃,著即行正法
所以方伯谦被杀的罪名是临阵脱逃,并不涉及是否撞击了扬威舰。根据《北洋水师章程》规定,北洋水师在军法上参照雍正年间制订的《钦定军规四十条》执行,而里面说的很明白,临阵脱逃者军法从事。

而在黄海海战前的8月22日,李鸿章又上奏《海军交战赏恤章程折》,明确提到对临阵脱逃者要严惩不贷。

如有临阵退缩,贻误事机者,立按军法治罪,决不姑宽
所以要讨论方伯谦的罪名是否成立,只需要看当时济远有没有先逃,而不需要去讨论别的。

根据中日双方史料记载,都可以确认方伯谦首先逃离战场,回到旅顺
在日方海军司令部编撰出版的官方甲午海战史《二十七八年海战史》中,曾经刊载了当时日本各舰舰长的报告。在这些报告中,提及了北洋水师的定远、镇远、经远、来远等各舰。甚至连后来赶来参战平远、广丙和鱼雷艇编队,日方史料中也有提到。然而在日方所有的报告中,唯独没人提到曾经遭遇过济远,这是一个耐人寻味的事情,在中日双方战舰交战之时,济远到底跑哪去了。

而根据旅顺营务处的记录则表明济远舰首先返回,其他各舰是之后才回来,两者到港时间足足相差了4个小时,这足以证明济远首先逃离战场一事无误。

按中国近代史史实。民国初期海军部编史处池仲祐编纂出版《海军大事记》,提出了”方伯谦被谗以逃军军前正法,军中冤之“,肯定了方伯谦是被冤杀。《海军大事记》代表了清末民初广大海军的意见,北洋水师的同僚还没有解散,此战历历在目。他们中许多人参加了甲午海战。民国时已还方伯谦之清白。现代一群编剧关于方伯谦的角色,一律按内心趋炎附势,阿谀奉承的卑劣之徒思维构建。严重误导大众认知。为了美化卖国贼李鸿章无所不用其极。
从甲午海战沉船打捞上来的炮弹,发现中国弹头是泥沙弹头,日本弹头是高爆火药弹头。因此怀疑李鸿章甲午期间串通日本间谍所为何事。这些弹头都是李鸿章指定亲戚包办。北洋海军在如此条件之下死伤大半,日舰根本无法击沉,方伯谦决策正确撤离,因此可以确定方伯谦是被李鸿章杀人灭口,并嫁祸于他。
李鸿章专权,无法无天。方伯谦被逮下狱后,笫二天就被斩首(是在非战斗之时),一位上级军官连审辨权力都没有,可见李鸿章掌权之时,他带给中国是多么黑暗的年代。方伯谦被斩后,济远官兵闻讯伏尸痛哭,军中愤愤不平。文廷式作《哀辽东赋》,抨击李鸿章假公济私,加害方伯谦,认为“指三字(莫须有)而成冤,坏长城而失傍”。李鸿章无道,清朝焉能不败亡。
查18世纪德国海军军事博物馆,根本就没有泥沙实心弹或泥沙穿甲弹,所有穿甲弹或炮弹都是爆炸的炮弹。
《清末海军史料》记载,查黄海一战,济远中弹70余处,伤痕累累,由此可见,方伯谦济远舰是在奋战后,带着重伤撤离战场。这是临阵脱逃吗?方伯谦济远舰只有两千吨级,中了七十多炮已到沉末的临界点了。
情节从丰岛海战说起:丰岛海战,在方伯谦解说之下,以及其他军官认可他的说辞。济远舰是在力竭拒敌,鏖战四点钟之久,午时我船整理炮台损处时,倭船紧追,我连开后炮,中其望台,船头,船腰,彼即转舵逃去”。经过众多军官认同,在没有置疑之下,为此得到光绪帝特下旨,称赞方伯谦以寡敌众,力战持久,给予赏银。此说历史已成定论。因为当事人和其他军官在场说词一致,有疑问可以当面置疑,方伯谦只是小军官,没有后台势力,他没能力搞特权手段。至于为什么要翻说,原因无他,就是故意污蔑方伯谦,以便让李鸿章在甲午黄海之战的罪恶得以解脱,李鸿章斩杀方伯谦是杀人灭口,滥用私刑,斩杀方伯谦(是在非战斗之时)不让他有任何辨护机会,这是非法斩杀,斩杀理由是临阵脱逃。所有的污蔑都是为了帮李鸿章非法斩杀之罪解脱罪责,以及衬托邓世昌高大特殊英雄人物的形象。非法斩杀,这才是值得翻案。
在甲午海战,方伯谦“济远”号以一敌三,在日舰包围下丝毫不惧,不停开炮还击,造成日舰伤痕累累。以济远炮击之精准,如果是火药弹头日舰有可能沉没三到四舰。济远甚至因开炮过多导致炮盘熔化。
李鸿章德行有多坏?李鸿章76岁的时候,还娶了小妾,而且一娶就是两个,一个13岁,一个14岁,都是豆蔻年华。古代娶女不超过14岁也是罪恶之极,14岁也是属半幼女半成年,15岁才算成年,更可况76岁高龄娶13岁小妾。在古代,娶幼女为妾也是属严重道德败坏,大逆不道之徒。李鸿章考得是功名,读得是圣贤书。道貌岸然败坏纲常礼义。
李鸿章甲午战争时,任直隶总督兼北洋大臣,统管海陆军,任用手下非船政大学毕业丁汝昌为海军提督(总司令),理由陆军比海军勇猛,必须由陆军之人带领海军,其私心之重,可谓司马之心路人皆知。因为丁汝昌的原因,北洋水师成了李鸿章的私家军。丁汝昌不但没有基本海战常识,还把陆军的歪风带到海军,舰队在平时训练中弄虚作假,水手纪律松懈。舰艇机器维护极差,煤炭用的是劣等货,船速减了三分之一,钱全部到了李鸿章口袋里去了。《马关条约》事件:李鸿章之子李经方。甲午战争期间,李经方支援粮食给日本在华进攻的部队。并且礼部侍郎上奏了一份供词。李鸿章甲午期间曾经串通日本间谍,因此事干系太大,军机处看礼部侍郎上奏了一份供词奏折后,没敢呈给光绪皇帝,原因无他李鸿章权势已到一手遮天之地步,所以李鸿章轻易逃过刑罚。但无风不起浪,因此联想到,李鸿章遭遇日本人枪击,据清朝调查,枪手手按轿夫肩上,近距离射击,子弹入观骨下非致命点,只开一枪,枪威力偏小,枪手然后若无其事的离开。李鸿章手按面部走回住处。这情节跟台湾总统陈水扁非常像,用苦肉计转移视听,尺度刚好不致命。然后日本媒体配合减白银一亿两,天衣无缝。因此李鸿章再次坐稳宰相之位。李鸿章当时绝对有必要演这一出戏。日本减少赔款的原因不过是世界列强干涉而已,《马关条约》签订仅仅六天后的4月23日,俄罗斯、德国和法国联手,就为了自身利益不受侵犯,迫使日本把辽东还给清政府。日本减少一亿两是急着签约,三国介入有可能拿不到钱。在谈判期间俄国一直通过外交干涉,甚至于不惜一战。李鸿章为什么不利用俄国为中国争取?因此也可以理解为,李鸿章为日本争取了两亿银两索赔外加台湾岛。日本为了记念李鸿章功绩,把一条街命名为李鸿章道。
李鸿章胡乱堆砌北洋水师,李鸿章成立北洋水师的根本目的是处心积虑,把它变成了自己的私家军,以及作为贪腐营私和个人权力对他人威慑的手段,压根就没有为国而战的心思。李鸿章想方设法从船政掠夺资源。那算什么功劳?那只能算掠夺他人之功,那懂得珍惜水师成立之不易,没有亲身经历,那知道培养水师人才之辛酸。北洋水师一步到位,班底全部来自福州船政,除了水师提督(总司令)丁汝昌之外,他本身海军知识和管理一片空白。国内舰船也是来自福州船政造船厂,李鸿章不过是借用左宗棠和沈葆桢的功劳,来标榜自己洋务的成就而已。不要忘了,福州船政创立人是左宗棠,经营人是沈葆桢。李鸿章本身没有知耻近乎勇的隐忍,没有与时俱进的触角,更没有为宰相的胸襟,更加没有经营北洋水师之才能。显而易见是,争权夺利,诿过于人,粉饰洋务,粉饰贪赃,专权营私,滥用私刑,胡乱作为,把人才当狗才等等,这些才是李鸿章的真面目。否则北洋水师怎么可能全军覆没。除了私心之外,中国随便任何一位庸碌之才也不可能让北洋水师全军覆没。李鸿章因其私心过重成了低劣之才,连庸碌之才也不配。
同事歌颂方伯谦”雄略豪宕,战具整齐,舟师勇壮,挽承矩之刀鱼,乘风稷之海浪,神勇奋于澹台,老谋深于陆抗“,当时脍炙人口,为人们所传诵。
要读懂近代中国苦难史,就不能不说李鸿章,李鸿鸿就是近代中国苦难其中之一的祸首。李鸿章掌权晚清四十年与清朝败亡息息相关。李鸿章还没有掌权之前晚清四十年前,中国还是世界首富之国,李鸿章掌权四十年期间国运每况愈下。李鸿章到底是中兴之臣,还是败亡之臣一目了然,无须多言。
方伯谦若是不撤离留下来直到全舰战死,徒添败亡扩大,对战局亳无益处,中国除了不智之人一味谴责之外,还包含大量居心叵测之徒,恶毒丑化辱骂之声四起,令人愤慨。一位智勇双全,将帅之才就这样被卖国贼给斩了,还要嫁祸于他,难怪冤气上百年不散。方伯谦保住了军舰,减少了伤亡,缩小了败亡,杀出血路,他不是民族英雄谁有资格是!
邓世昌的特殊英雄是建立在炮弹用尽之下,仍然用舰船撞击敌舰。可是邓世昌致远舰打捞上来后发现致远仍有炮弹。
邓世昌是被李鸿章特意奖励,李鸿章可是一大卖国贼,那邓世昌虚假功名又有什么意义?邓世昌致远舰打捞上来后发现致远仍有炮弹。按照当时情况,既然致远号的船身已经被击中,并且有了大幅度的倾斜,倾斜的船会转弯,怎么可能去撞上日本军舰?而且致远舰也不是中了日舰鱼雷爆炸沉没的,日本甲午之战记录所有日舰未发一枚鱼雷。邓世昌致远舰是内部自爆沉没,是人为引爆。为什么邓世昌不选择与舰同爆共存亡?
并且,事实上,与舰共存亡,不是跳海弃舰自杀,而是留在舰里直到战死,或在舰里自杀,这才是与舰共存亡。所以内里情节,存在太多疑点。甲午海战所有舰长都是留在舰里自杀。惟独邓世昌跳海自杀。为什么会游泳的人会选择跳海自杀殉国?第一不一定自杀成功,第二增加被俘虏的机会,笫三增加别人置疑是否殉国自杀。因为中国有水遁逃命秘法,就是潜入水中,闭气潜游几十米或上百米,然后仰游只露出鼻子和口,在这种距离之下,用肉眼在海中根本无法找到你的位子。茫茫大海不可能游回岸吧?他有可能游到敌舰投降,然后隐姓埋名。
甲午海战战死将领:
林泰曾,福州人 --左翼总兵,镇远号舰长(舰内自杀)
刘步蟾,福州人 --右翼总兵,定远号舰长(舰内自杀)
杨用霖, 福州人--左翼中营游击,原镇远号副舰长,林泰曾自杀后接任舰长(舰内自杀)
林永升,福州人 --左翼左营副将,经远号舰长(舰内战死)
黄建勋 ,福州人--左翼右营参将,超远号舰长(舰内战死)
林履中,福州人 --右翼右营参将,杨威号舰长(舰内战死)
黄乃模,福州人,致远号副舰长(舰内战死)
邓世昌,广东番禺人 --中军中副将,致远号舰长(跳海自杀)为什么跳海自杀,舰内不可以自杀吗???
丁汝昌其人出身草寇,抽鸦片、爱嫖娼,一身匪气,没有半点海军知识。居然被李鸿章指派为海军总司令,可见李鸿章德行有多坏。清朝焉能不败亡。


甲午海战的真相如何?
日本兵就用刺刀对准她当心扎了对穿,第二个就刺那个小孩,只见刺刀往上一挑,小孩就被挑在枪头上。在另一个地方,10个日军兵捉了许多逃难的中国人,把辫子联在一起,当枪靶子打。有的斩了一只手,有的割下一只耳朵,有的斩断一只脚,有的砍头"。1895年在旅顺建立的"万忠墓"碑文记下了日军的这场...

黄海海战过程
黄海海战是中日甲午战争中双方海军主力在黄海北部海域进行的战役规模的海战。亦称中日甲午海战、大东沟海战。此役北洋水师失利,共损失5艘战舰,日本联合舰队多艘战舰重创,但未沉一舰。北洋舰队自此退入威海卫,使黄海制海权落入日本联合舰队之手,对甲午战争的后期战局具有决定性影响。 第一阶段自午后12时50分至14时许,...

分析中日双方在甲午海战中的成败原因
在军舰之间通讯可能于作战中被破坏的情况下,它们仍然能够接受命令,是最容易完成指挥意志的舰只.而他们...北洋水师航速慢,但日舰是一字长蛇阵,面对拦腰斩来的北洋水师几乎无法机动改变队形,除非它也全体向...就象倭国海海战东乡平八郎的阵前回头一样,挨了不少炮弹,换来一个T字炮战的有利阵位.只是丁汝昌失败...

八仙过海改写作文搞笑
冯其庸先生的“海市蜃楼瞬息看仙山琼阁,青山绿水百年可退老养生”告诫世人,人生像海市蜃楼一样短暂,瞬息即逝,不要被名利困扰,要热爱生活,珍惜生活。 李鸿章甲午海战时,在蓬莱督北洋水师而作的“道不可卑德唯自下,言思为则行必有威”,康有为维新变法失败后,游八仙渡,所感而作的“浮云窥海月,微雨坠天花”,...

甲午海战是哪年发生的呢?
中日甲午战争 1894~1895年中国军民抗击日本侵略的战争。1894年(清光绪二十年)干支为甲午,史称甲午战争。 战争起因及双方军事准备 日本发动对中国的侵略战争,蓄谋已久。早在1868年(清同治七年),日本明治天皇登基伊始,便极力鼓吹军国主义,以实行对外扩张为基本国策,并将侵略矛头首先指向其近邻朝鲜...

甲午战争大清战俘的下场:被押回日本,其中死者甚多
1894年7月25日,北洋海军济远、广乙号军舰在朝鲜南阳湾丰岛海域遭日本海军偷袭,爆发了甲午海上战场第一战——丰岛海战。济远逃跑、广乙重伤退出战场后,运送中国陆军官兵的商船高升号被日舰野蛮击沉,运输舰操江无力抵抗,成了日军的战利品。操江舰管带王永发及72名海军官兵是那场战争中最早一批被俘虏的...

甲午中日战争中最大的海战发生在哪里
中日甲午战争最大的海战是黄海海战。黄海海战发生于光绪二十年1894年9月17日,黄海海战相对于前一次的丰岛海战就更加惨烈,双方士兵随时都有可能面临着在各自的军舰内被炸死、烧死甚至是溺死的危险。无论是北洋水师还是日本联合舰队都为打败对方而拼死一搏,毕竟这是一场决定两国命运的战争。日本舰炮数量...

甲午海战中吴敬荣逃跑为什么没被斩首?
1894年9月17日,黄海大战爆发,“广甲”和“济远”被编为一队。中午12时50分海战打响。战至午后3时许,“济远”先逃,吴敬荣指挥“广甲”随“济远”逃跑。夜半时,“广甲”逃至“大连湾三山岛外,迫近丛险石滩,该船弁勇 告管带(吴敬荣),船已近滩,必不可进。管带不听,致船底触石进水,不...

头门山海战的战斗经过
因为当时南泽、北泽附近的岛屿都还被敌人占据着,我船队通过时,敌人很可能会在此打劫。我艇队在这里设伏,一旦发现敌情,马上出击,就可以在局部达到出其不意...这天深夜,下起了大雨,4艘炮艇劈风斩浪驶进了漆黑的茫茫雾海。天亮时,艇队赶上了先起航的渔船和货船,并在南泽、北泽海面会合。6时30分,艇队隐蔽在...

甲午海战清军畏战军舰
济远号 一八九四年八月十八日(9月17日)午后,北洋水师与日本联合舰队在黄海展开激战。海战中,北洋海军的两艘弱舰“超勇”、“扬威”先后中弹起火沉没、搁浅。战至下午3时30分,“致远”沉没,方伯谦即率“济远”逃出阵外。僚舰“广甲”见状,也随之逃跑。日本先锋队四舰转而围攻“经远”,将“经远...

灯塔市18044354486: 北洋水师方伯谦到底是不是被冤杀 -
宥初博普: 不是黄海海战后,丁汝昌向李鸿章电告接仗情形:“济远首先退避,将队伍牵乱,广甲随逃.若不严行参办,将来无以儆效尤而期振作”.李鸿章因而作出奏请:“兹据丁汝昌查明,致远击沉后,该管驾方伯谦即行逃走,实属临战退缩,应请旨将该副将即行正法,以肃军纪.广甲管带澄海营守备吴敬荣,亦随济远逃至中途搁礁,咎有应得,惟人尚明白可造,可否革职留营,以观后效”.22日清政府下令将方伯谦“撤任,派人看管候奏参”.23日,军机处电寄李鸿章谕旨:“本月十八日开战时,自致远冲锋击沉后,济远管带副将方伯谦首先逃走,致将船伍牵乱,实属临阵退缩,著即行正法”.24日凌晨5时,方伯谦在旅顺被斩首.

灯塔市18044354486: 方伯谦在甲午战争中几次逃跑,究竟是被冤枉还是事实 -
宥初博普: 合理撤退成分居多,清朝没有军事法庭,方伯谦无法为自己辩解,从事后诸葛亮的角度看,方伯谦的济远舰已经失去统一指挥,仅凭一舰之力又无法战胜数量和质量远远胜于自己的日本联合舰队,战斗和撤退都不属于违反军令.

灯塔市18044354486: 甲午战争中中国有谁逃跑了 -
宥初博普: 济远号逃跑(管带方伯谦未战先退,后被斩首,不过史学界对其是否为冤死仍存争议,可自行查找相关资料)一八九四年八月十八日(9月17日)午后,北洋水师与日本联合舰队在黄海展开激战.海战...

灯塔市18044354486: 中国黄海战役史 -
宥初博普: 黄海海战是中日甲午战争中双方海军主力在黄海北部海域进行的一场战役规模的海战.亦称中日甲午海战、大东沟海战.此役北洋水师失利,自此退入威海卫,使黄海制海权落入日本联合舰队之手,决定了甲午战争的中方的战败. 海战背景 ...

灯塔市18044354486: 甲午战争前清朝有个逃跑将军 -
宥初博普: 甲午战争时,北洋海军有个典型的反面人物,叫做方伯谦,临阵逃跑,为了保命还曾挂起过白旗,这是投降的标志,危险解除后他把白旗撤掉,不仅丢人还丧失了国格,事后还想蒙混过关,最终事情败露被斩.

灯塔市18044354486: 甲午海战中刘步蟾和方伯谦,在甲午风云电影里描述这两个人都是贪生怕死之徒,而真正的历史上,这两个人的表现真的很英勇吗?? -
宥初博普: 是的,电影有时会为了突出主人公而对配角做艺术化的处理

灯塔市18044354486: 清朝北洋海军“济远”号管带,甲午海战,因临阵脱逃被斩首.请问是谁? -
宥初博普: 方伯谦

灯塔市18044354486: 甲午战争中那些逃跑,投降的官员最后都是什么下场 -
宥初博普: 情况不同.比如叶志超,这个一溃五百里,带着朝鲜清军主力,却几乎没有和日本怎么打硬仗的家伙,判了死罪,但最后却上下通融了一番,回老家养老去了.不过,那北洋水师的方伯谦,放弃战友逃跑,却被杀死了.总体上看,都受到了所谓的惩处,但情况不同,有的门路走对了,就没有事情;有的人错误太大,就被杀了.

灯塔市18044354486: 在甲午海战中,方伯谦为什么总想着逃跑?八旗铁蹄为啥不把日军踢出去?北洋水师那么多西方洋人军官?为何 -
宥初博普: 方伯谦想逃跑只能说是人之常情,咱现在只是纸上谈兵,站着说话不腰疼,真要真刀真枪来,谁都害怕,所以只能说可以理解不能接受.至于八旗,清末八旗已经烂根了,指挥者也不知变通,不值一提.甲午海战可以说是历史上第一次真正的近代海战,在此之前,还没有铁甲舰大规模海战的案例,大家都在摸索.

灯塔市18044354486: 哪本书介绍方伯谦的可信度较高 -
宥初博普: 《冤海述闻·牙山战事纪实》和《卢氏甲午前后杂记》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