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说的戒,指的是哪些戒?

作者&投稿:琴许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佛说的戒,指的是哪些戒~

佛教的戒律分为声闻戒和菩萨戒。
一、声闻戒分在家戒:五戒、八戒。出家戒:沙弥、沙弥尼十戒,式叉尼六法戒,比丘二百五十条具足戒,比丘尼三百四十八条具足戒。
二、菩萨戒分为在家菩萨戒,是六重戒,二十八轻戒。出家菩萨戒是梵网经菩萨戒,系十重戒,四十八轻戒。

既是一个概念又不是一个概念,戒,是戒除一切不良行为,忍,是忍受一切艰难困苦,但二者的本质是一心行善,修成正果

佛教的戒律虽然有出家戒、在家戒的区别,但是一切戒律都是依据五戒为根本,所以五戒又称为根本大戒。

  五戒的内容

  ◎不杀生:就是不侵犯他人的生命。大至杀人,小至杀死蟑螂、老鼠、蚊蚁等,都是杀生。不过,佛教是以人为本的宗教,所以不杀生,主要是指不杀人。杀人是犯波罗夷[极重罪],是戒律中的根本大戒,是不通纤悔的。如果杀死蟑螂、蚊蚁等,是犯突吉罗[轻垢罪],属于恶作,虽然一样有罪,但跟杀人不一样。

  此外,浪费时间,破坏物质,也是杀生,因为生命是时间的累积,所以浪费时间如同杀生;相同的,随便浪费物品也是杀生,因为物品是大众的资源,是大众集聚因缘而成的。

  戒杀生,主要是培养我们的慈悲心,《涅盘经》说:‘食肉者,断大慈种,行住坐卧,一切众生闻其肉气悉生恐怖。’所以佛教徒吃素,主要是不忍心杀害鸡、鸭、猪、羊等动物的生命,是为了长养慈悲心。有人认为植物也有生命,但佛教认为动物有心识的反应,而植物只有物理的反应,因此吃素不算杀生。

  ◎不偷盗;就是不侵犯别人的财富。简单的说,不是自己的东西,未经许可便占为己有,就是偷盗;光天化日之下,强取他人的财物,更是盗窃。根据戒律,盗取价值五钱[古印度摩揭陀国钱币单位]以上的东西,这样的偷盗行为,就犯了根本大戒。平时顺手取用公家的信纸、信封、原子笔等,乃至借用东西末还,叫做不清净的行为,虽然不是犯了根本戒,但还是要负因果责任的。在戒律中,最难受持的戒律,就是盗戒,因为凡将无主以外的东西,私自据为己有,就犯了盗戒。

  ◎不邪淫:所谓邪淫,是指合法的夫妻关系以外的男女爱欲行为。例如强奸、嫖妓、重婚、诱拐、贩卖人囗、妨碍家庭、强迫别人从事卖淫等有伤社会风化的行为,都犯了邪淫戒。至于心中恋慕某人,但末付诸行动,虽然没有触犯根本戒,但是心中不清净,烦恼妄想扰动,日子也不好过,而持戒的目的,主要是使身心清净。

  邪淫,是社会混乱的导火线。例如乱伦.雏妓问题,是文明社会的一大耻辱。他如同性恋衍生的爱滋病,更引起了廿世纪的大恐慌。如果人人都能持不邪淫戒,便不会发生这些问题;夫妻坚持不邪淫戒,则家庭是个和乐的家庭,社会是个守礼的社会。

  ◎不妄语:妄语,就是说虚妄不实的话,包括挑拨离间的两舌、恶毒伤人的恶囗、欺瞒不实的妄言、阿谀奉承的绮语。妄语依其性质又可分为:大妄语、小妄语、方便妄语三种。

  大妄语:指没有证果的人,说证果了,没有得到神通,说得神通了。此种未证谓证、未得谓得,是属于大妄语的行为。另外说四众的过失,尤其说出家二众的过失,也犯了严重的根本大戒。

  小妄语:见言不见,不见言见;是说非,非说是;乃至知而不言,不知而言,这些都属于妄语。

  方便妄语;就是俗称的善意的欺骗。譬如医生为顾及绝症病人的情绪,因此隐瞒实际病情,这种为别人利益着想而说的妄语,就是方便妄语。

  不饮酒:虽然明指为酒,但是凡能刺激神经,使人丧失理智、败坏德行的东西,诸如大麻、鸦片、安非他命、速赐康、强力胶、玛啡、红中白板等,都是不饮酒戒所要戒除的。

  五戒中的前四戒,所禁戒的行为本质就是罪恶,因此称为性戒;不饮酒戒是佛教五戒的特色,酒的本质虽非罪恶,但是饮酒容易引起世人诽谤,或诱发其他的性罪,因此称为遮戒。

  《大毗婆娑论》卷百二十三说:印度有位优婆塞,由于饮酒,于是盗取邻居的鸡,犯了偷盗戒;烹杀做为下酒菜,犯了杀生戒;邻妇问起,他妄言说没看见鸡,犯了妄语戒;此时又见邻妇貌美,非礼她,犯了邪淫戒。喝酒使人无惭无愧、丧失理智,由于喝酒而造下杀、盗、淫、妄等四重罪,所以应该戒除喝酒。

  佛教是重视般若智慧的宗教,唯有戒酒,才能使神智清楚,理路清晰,智慧明朗。

  五戒的意义

  五戒虽然分别为五,但是根本精神是不侵犯;不侵犯而尊重别人,便能自由。譬如:不杀生,就是对别人的生命不侵犯;不偷盗,就是对别人的财产不侵犯;不邪淫,就是对别人的名节不侵犯;不妄语,就是对别人的名誉不侵犯;不饮酒,就是对自己的理智不伤害,从而不去侵犯别人。一般人总以为受戒是增加束缚,因此有人说:何必受戒,自找束缚!其实,凡是身陷牢狱失去自由的人,探究其原因,都是触犯了五戒。譬如:杀人、伤害、毁容,是犯了杀生戒;贪污、侵占、窃盗、勒索、抢劫、绑票,是犯了偷盗戒;强奸、嫖妓、拐骗、重婚,是犯了邪淫戒;毁谤、背信、伪证、恐吓,是犯了妄语戒;贩毒、吸毒、运毒、吸食烟酒等,是犯了饮酒戒。由于犯了五戒,于是身系囹圄,失去自由。所以受戒也是守法,能够受持五戒,真实认识五戒的人,才能享有真正的自由。因此,戒的真义是自由,而非束缚。

  有人认为受戒难免会犯戒,不受戒就不会有犯戒的担忧。事实上,受戒后纵使犯戒,因为有惭愧心,懂得忏悔,罪过较小,还是有得度的机会。不受戒的人,犯了戒,不知忏悔,罪过加重,因此沉沦三涂恶道。所以,宁可受戒而犯戒悔过,也不要不受戒而犯戒,因为受戒才有得度的机会,不受戒就永无成佛的可能。何况不受戒,并不代表做错事就不犯戒,不受戒而犯戒,仍然有罪,仍然难逃因果业报。

  受持五戒的利益

  受持五戒是人道的根本,五戒与儒家的五常有相通之处。五常就是仁、义、礼、智、信。不杀曰仁,不盗曰义,不淫曰礼,不妄曰信,不酒曰智。一个人受持五戒,会有无尽的利益。《灌顶经》卷三说:我们受持五戒,必感得廿五名善神的护佑。《月灯三昧经》卷六记载,持戒清净者能获得十种利益: 1满足一切智,2如佛所学而学,3智者不毁,4不退誓愿,5 安住于行,6弃舍生死,7慕乐涅药,8得无缠心,9得胜三昧,10不乏信财。

  此外,如果我们不杀生而护生,自然能获得健康长寿;不偷盗而布施,自然能发财享受富贵;不邪淫而尊重他人的名节,自然家庭和谐美满;不妄语而赞叹他人,自然能获得善名美誉;不喝酒而远离毒品的诱惑,自然身体健康,智慧清明。

  所以,受持五戒,现世可以免除苦恼、恐怖,可以获得身心的自由、平安、和谐、快乐;将来可以免堕三涂恶道,得人天果报,乃至成佛。受持五戒,如同在福田里播了种,纵使不求,自然有许多利益加身,自然享有无尽的功德善果。

  五戒的受持

  受持五戒是尽形寿受持,非一日一夜受持而已。五戒可以全部受持,也可以随分受持。如《十住心论》卷二引《大智度论》说:‘戒有五种,始从不杀,乃至不饮酒。若受一戒是名一分,若受二、三戒是名少分,若受四戒是名多分,五戒是名满分。于此分中,欲受何分,常随意受之。’

  由此可知,在家居士人人可就自己的情况,选择自己容易受持的一戒、二戒,乃至三戒、四戒,精进受持,渐渐达到五戒圆满。甚至进一步受持八关斋戒、菩萨戒等,如此自然能得增上生,能得决定胜果,乃至大乘佛果。

佛家八戒:一戒杀生,二戒偷盗,三戒淫邪,四戒妄语,五戒饮酒,六戒着香华,七戒坐卧高广大床,八戒非时食。第一戒者,尽一日一夜持心如真人,无有杀意,慈念众生,不得贼害,动之类,不加刀杀,念欲利安,莫复为杀,如清净戒,以一心习;第二戒者,尽一日一夜持心如真人,无贪取意,思念布施,当欢喜与、自手与、洁净与、恭敬与、不望与、却悭贪与,如清净戒,以一心习;第三戒者,一日一夜持心如真人,无 意,不念房室,修治梵行,不为邪欲,心不贪色,如清净戒,以一心习;第四戒者,一日一夜持心如真人,无妄语意,思念至诚,安定徐言,不为伪诈,心口相应,如清净戒,以一心习;第五戒者一日一夜持心如真人,不饮酒,不醉不迷乱,不失志,去放逸意,如清净戒,以一心习;第六戒者,一日一夜持心如真人,无求安意,不著华香,不傅脂粉,不为歌舞倡乐,如清净戒,以一心习;第七戒者,一日一夜持心如真人,无求安意,不卧好床,卑床草席,捐除睡卧,思念经道,如清净戒,以一心习;第八戒者,一日一夜持心如真人,奉法时食,食少节身,过日中后不复食,如清净戒,以一心习。

佛教的戒律,有几种,简略介绍如下:
1.三皈依,受三皈依的居士,禁止再信仰别的宗教。
2.五戒:受五戒的居士,不杀生,不偷盗,不邪淫,不妄语,不饮酒
3在家菩萨戒:在家居士受的在家菩萨戒,一共六重28轻戒条,比五戒更严格。
4.梵网菩萨戒:多数是出家人受此戒,10重48轻戒条。
5沙弥戒(出家戒律)
6比丘戒,比丘尼戒。(出家戒律)

黄赌毒


佛家所说的“七戒”是哪七个?
佛家说的是八戒具体如下:一戒杀生,二戒偷盗,三戒淫邪,四戒妄语,五戒饮酒,六戒着香华,七戒坐卧高广大床,八戒非时食。1、第一戒者,尽一日一夜持心如真人,无有杀意,慈念众生,不得贼害,动之类,不加刀杀,念欲利安,莫复为杀,如清净戒,以一心习;2、第二戒者,尽一日一夜持心如...

佛教有哪些戒律?
譬如医生为顾及绝症病人的情绪,因此隐瞒实际病情,这种为别人利益着想而说的妄语,就是方便妄语。不饮酒:虽然明指为酒,但是凡能刺激神经,使人丧失理智、败坏德行的东西,诸如大麻、鸦片、安非他命、速赐康、强力胶、玛啡、红中白板等,都是不饮酒戒所要戒除的。五戒中的前四戒,所禁戒的行为本质就是罪恶,因此称为性戒...

五戒是指哪五戒
五戒是指不杀生、不偷盗、不邪淫、不妄语、不饮酒。如果知道是有生命的众生,而起了杀害对方之心,并且具体实施了这种行为,造成了对方死亡的结果,就叫杀生。如果不做此事,叫不杀生戒。知道不是自己的物品,而起了偷盗之心,并且把物品拿走,使物品离开了它本来的地方,归我所有,就叫偷盗。如果不做...

心戒是佛教中是指什么戒律?
心戒属于菩萨戒的范畴。菩萨戒涵盖了七众戒,而又超胜一切戒。因此,菩萨戒为诸佛的本源、菩萨的根本,是诸佛子的根本。譬如,杀盗淫妄是‘行为’戒的话,贪嗔痴慢疑见,就属于‘心戒’。再者,没有杀盗淫妄之行为,而思想中生此(杀盗淫妄)之邪念,也已经触戒了。大乘戒之通义,谓制止心念...

佛教的“戒”是指什么?
通俗的理解,就是现代话的“规章制度”,不同的是它是约束佛弟子的修行行为的规章制度

僧人所戒指的是哪几戒?
这个问题很有意思啊。“不杀生”、“不偷盗”、“不邪淫”、“不妄语”、“不饮酒”是为五戒 九条戒名如下:(1).不杀生。(2).不偷盗。(3).不淫欲。(4).不妄语。(5).不饮酒。(6).不著香华鬘,不香油涂身。(7).不歌舞倡会、不故往观听。(8).不坐高广大床。(9).不非...

五戒是指哪五戒?
佛教的基本观念是众生平等性智。佛说众生皆具如来智慧德相,皆可成佛道。 释尊 所说的众生,不单是指人,而是胎卵湿化,四生九有之属皆包括在内。因此杀生戒不单是不伤害人的性命,进而亦不得伤害旁生鸟雀虫蚁等的性命。不但戒直接的杀害,并戒杀因、杀缘;如渔猎者为直接杀害,而贩卖猎具鱼网者...

孟母三迁的故事广为人知,那么孟母戒子中的“戒”是什么意思?
戒:告诫。孟母戒子的故事:孟子小时候,在他背诵的时候,他的母亲正在织布。孟子突然停止,又继续背诵下去。孟子的母亲知道他遗忘了书中的内容,于是把他叫来问道:“为什么中断背书?”孟子回答说:“有所遗忘,后来又想起来了。”这时孟子的母亲拿起刀割断了布,以此来警诫孟子,从那件事以后,孟子不...

三戒的分类和含义
三戒的含义是指三种宜加警惕的行为。三种不同的分类如下:1、戒色、戒斗、戒得:这是指三种与色欲、斗争和贪得有关的行为。戒色是指避免沉迷于色欲,保持清净之心;戒斗是指避免争斗和冲突,保持和谐与平和;戒得是指不要贪得无厌,要知足常乐。2、戒妄出入、戒妄言语、戒妄忧虑:这是指三种与...

孔子是我国伟大的思想家,他说的“君子有三戒”是哪三戒?
君子有三戒:“少之时,血气未定,戒之在色;及其壮也,血气方刚,戒之在斗;及其老也,血气既衰,戒之在得。”意思是,年轻时,血气不成熟,要戒色;到了壮年,血气正旺,要戒好胜喜斗;到了老年,血气已衰,要戒贪得。

辉县市17819648003: 佛教的七戒是指哪七戒? -
自水坤宁: 佛教没有七戒. 佛教的基础戒律有三皈五戒,八戒. 再高一点的有十戒、比丘戒、菩萨戒. 佛教有七众,分别是:近事女、近事男、沙弥尼、沙弥、学戒女、比丘尼、比丘.七众最为尊贵者是比丘. 三皈:皈依佛、皈依法、皈依僧. 五...

辉县市17819648003: 佛教中的五戒、八戒、十戒各是什么? -
自水坤宁: 【五戒】 不杀生、不偷盗、不邪淫、不妄语、不饮酒.不杀生是不杀伤生命;不偷盗是不盗取别人的财物;不邪淫是不作夫妇以外的淫事;不妄语是不说欺诳骗人的话;不饮酒是不吸食含有麻醉人性的酒类及毒品. 【八戒斋】 又叫做八斋戒、...

辉县市17819648003: 佛家有几“戒”? -
自水坤宁: 十戒是佛教中最基本的正式戒律.五戒包括不杀生、不偷盗、不邪淫、不妄语、不饮酒,一切佛教徒均应严格遵守.十戒是沙弥(指七至二十岁的男性出家人,华夏俗称小和尚)、沙弥尼(指七至二十岁的女性出家人,华夏俗称小尼姑)必须遵守的十条戒律,比丘(和尚)、比丘尼(尼姑)、式叉摩那(学戒女,即候补尼姑)也应持守.是在五戒之外再加上不涂饰香、不自作亦不视听歌舞、不坐高广大床、不非时食、不蓄金银财宝五条.

辉县市17819648003: 佛家的五戒是指什么? -
自水坤宁: 佛家的五戒是:一、不杀生“不杀生”是“仁”,跟儒家所讲的“仁”意思相同.仁是会意字,是两个人,意思就是推己及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这是仁的意思.一切众生,尤其是指有情的众生(动物),没有不爱惜自己生命的,没有一个...

辉县市17819648003: 请问佛教的三规五戒和十善戒是指什么? -
自水坤宁: 不是“三规”,是三归或三皈:皈依佛、皈依法、皈依僧; 五戒:不杀、不盗、不邪淫、不妄语、不饮酒(泛指使人上瘾者); 十戒:1、不杀戒,谓常念有情,皆惜身命,应当怜愍,慎勿伤害;2、不盗戒,谓物各有主,虽一针一草,亦不当...

辉县市17819648003: 佛家所说的“八戒”指的是哪八戒? -
自水坤宁: 1.不杀生: 不故意杀害有生命的众生,如人、动物、小昆虫及堕胎. 2.不偷盗: 对於一切财物,乃至一草一木,非自己所有而取, 或是不论用任何手段,如骗取、强夺、霸占等,皆算是偷盗. 3.不邪淫: 凡与男女两身相和合,皆称为淫.受八关斋戒时, 要禁止正淫,也就是正当的夫妻关系也不可以. 4.不妄语: 不说谎、搬弄是非、恶口骂人,危害到他人. 5.不饮酒: 不喝酒,乃至於不劝人喝酒、不入酒家、不思念饮酒. (喝酒会使人神智昏昧,来世感愚痴的果报).

辉县市17819648003: 佛教五戒具体指什么有什么内涵 -
自水坤宁: 一,为在家男女所受持之五种制戒.即:(一)杀生,(二)偷盗(不与取),(三)邪淫(非梵行),(四)妄语(虚诳语),(五)饮酒.又作优婆塞五戒、优婆塞戒.在小乘经量部中,受三归依即成优婆塞,准许五戒分别受持;说一切有...

辉县市17819648003: 佛教五戒是指?
自水坤宁: 【五戒】 梵语pan~ca s/i^la^ni.指五种制戒.(一)为在家男女所受持之五种制戒.即:(一)杀生,(二)偷盗(不与取),(三)邪淫(非梵行),(四)妄语(虚诳语),(五)饮酒.又作优婆塞五戒、优婆塞戒.在小乘经量部中,受...

辉县市17819648003: 佛门都有什么戒条? -
自水坤宁: 真实学佛的人,一定要心心念佛,坚持五戒,奉行十善(不杀生、不偷盗、不邪淫、不妄语、不两舌 、不绮语、不恶口、不贪、不嗔、不痴.),修习六度(布施、持戒、忍辱、精进、禅定、智慧). 并且根据自己的力量,随时随地多行善事.

辉县市17819648003: 佛教问题:佛教总共有哪些戒律?长谈犯戒吗? -
自水坤宁: 佛法总摄三类戒:1、律仪戒,也叫摄律仪戒:是为了离恶防非;2、摄善法戒:是为了广集一切善行;3、饶益有情戒,也叫摄众生戒:是为了利益救济一切众生! 长谈属于散心闲话,犯的是律仪戒中五戒十善戒里的绮语戒!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