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历史下册知识总结

作者&投稿:揣疤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旧)人教版高一和高二历史下册知识总结~

邮箱是?》

第二节 20世纪20年代的主要资本主义国家
1.美英世界霸权地位的变化
概括指出并结合史实简要说明英美先后确立世界霸权地位的共同点,扼要说明美取代英的主要原因。
概况 说明
国内安全的政治局面英:资产阶级革命确立了君主立宪制的资产阶级专政
美:独立战争、内战、两党政治
有利的国际环境英:处于大西洋航路的有利位置,资本主义制度确立比较早
美:两次大战本土远离战场,大发战争财
先进的科技与 英:工业革命,19世纪中期处于“世界工场”的地位
强大的经济实力 美:第二、第三次科技革命,一战后掌握了世界的经济霸权
强大的军事力量英:拥有强大的海军
美:取得与英相等的制海权,二战中军事力量膨胀
对外扩张与争夺霸权英:到18世纪中期先后打败荷、法成为最大的殖民国家
美:运用大棒、金元外交在西半球确立霸权,一战后推行
“金元外交”,二战后通过“冷战”“热战”确立世界霸权

★★★主要原因:

(1)经济发展和政治发展的不平衡,是资本主义的必然规律,第二次工业革命使这种不平衡性大力加强。
(2)英国在拥有广阔的殖民地后对更新技术和设备采取了消极态度,经济发展缓慢;而美在第二次工业革命积极开发和利用新技术,加上市场、资源、劳动力、资本等有利条件,经济飞速发展。
(3)在两次世界大战中,英国损失惨重,力量削弱;而美国则靠发战争财使经济军事实力大为加强。


★★(五)一战后欧洲霸权地位的削弱

这种削弱,首先表现为欧洲自身实力的削弱。
①经济上,一战使欧洲各国的经济受到严重破坏,英法都从债权国变成了债务国。
②政治上,各国都出现了无产阶级革命的高潮,政局动荡。特别是苏俄社会主义国家的建立,强烈地震憾着世界资本主义的统治中心。
③殖民地民族独立运动的高涨,严重削弱了欧洲国家对世界各地的殖民统治。特别是自治领的分离运动,已使英国的殖民统治开始瓦解。

这种削弱其次表现为美日实力增强,特别是美国开始同英国争夺世界霸权。
①在经济上,美国取代了英国,逐渐掌握了世界经济霸权。
②在军事上,美国取得了同英国相同的制海权。
③在国际事务上,美国操纵了华盛顿会议,并利用金元外交积极参与欧洲事务。美国的崛起与争夺,严重地威胁和动摇着欧洲的世界霸权地位。



第三节 1929年~1933年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

★1.罗斯福新政的特点及其影响

(1)罗斯福新政是美国垄断资产阶级为克服危机作出的政策调整,它是在维护资本主义的前提下,对美国生产关系进行局部调整,以使其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其特点是尽量避免国有化形式而力图保持资本主义的自由企业制度,同时也采取了一些有利于工人和小生产者的措施,以缓和国内阶级矛盾。

(2)新政没有改变资本主义的本质,也不能从根本上消除资本主义经济危机。但它在多方面产生了积极影响。
①直接影响:它在一定程度上减轻了经济危机对美国社会的严重破坏,促进了生产力的恢复,巩固了资本主义的经济。
②间接影响:由于经济的恢复,使社会矛盾相对缓和,在一定程度上恢复了人们对美国国家制度的信心,从而遏制了由于经济危机造成的法西斯势力,使美国避免走上法西斯道路。
③深远影响:新政采用的国家出面干预经济的政策,开了资本主义国家加强经济干预的先河。它不仅仅成为现代美国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经济制度的开端,而且对其他许多资本主义国家经济政策的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从此,西方国家陆续放弃纯粹的自由放任的经济政策,逐渐加强政府对经济的宏观指导。二战后,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得到进一步发展。


2.20年代~30年代关国经济繁荣、危机的原因分析


20世纪30年代美国经济出现了繁荣的局面,逐步掌握了世界经济霸权,纽约成为世界金融中心。其原因应包括:国内的技术革新和政府的自由放任政策的推动;国际上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刺激和战后相对稳定的政治经济局面提供了极好的条件。在经济繁荣的背后,美国长期盲目投资,经济比例失调,农业不景气,失业人员增加。日益膨胀的供应量大大超过国内外的支付能力,潜伏着生产相对过剩的危机。到20年代后期美国经济出现危机、萧条,1929年~1933年爆发了世界性的经济危机。



A.罗斯福新政,新在何处?

(1)新的理论和政策
自由主义到凯思斯主义,罗斯福新政就是对凯思斯主义进行的大规模实践。
(2)新的特点
尽量避免国有化形式而力图保持资本主义自由企业制度,同时也采取了一些有利工人和小生产者的措施,以缓和阶级矛盾。
(3)新的起点
是对生产关系进行的局部调整,把美国的私人垄断资本主义推向美国式的、非法西斯式的国家垄断资本主义。二战后这种模式被普遍采纳,资本主义制度由此获得了新的生命力,成为继续向前发展的新起点。


★★B.罗斯福新政的实质

罗斯福新政不是法西斯主义。“新政”不仅不是法西斯主义,而且还起到了避免走向法西斯道路的作用。
罗斯福新政也不是社会主义。因为它没有触动资本主义制度。
罗斯福新政是美国资产阶级为了克服经济危机,在维护资本主义制度的前提下进行的政策调整,起到了一定的积极作用,最多也只能说是一次资产阶级改革。

★C.对罗斯福新政的评价

(1)罗斯福新政在美国现代历史上基本上是一个进步现象,起着积极的、肯定的作用。它为垄断资产阶级维护资本主义的统治提供了宝贵的经验,为以后美国和其他许多西方国家的资产阶级政府所效法;它的实施是美国历史上资产阶级某些民主传统的继承和发展。

(2)新政所起的作用只是暂时地、略微地缓和了一些经济危机在美国经济中所造成的严重的局面,它没有也不可能克服危机。新政实施的结果是,巩固和加强垄断资产阶级在国家经济和政治上的统治地位,它所包含的一部分对工人阶级让步的措施,不过是资产阶级对付工人运动的一种手段而已。新政实行后美国工业生产指数逐年回升的现象,并不是新政药方的功效,而是资本主义经济周期自发规律作用的结果。而所包含的资产阶级改良主义政策,则对工人阶级和革命事业有巨大的危害。

(3)对罗斯福新政既不能过分赞誉,也不能过分贬低。它将美国的私人垄断资本主义迅速地、大规模地推向美国式的、非法西斯式的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在一定程度上改善了广大劳动人民的处境,缓和了阶级斗争,挽救和加强了美国的垄断资本主义制度。但是,它的结果又加深了资本主义的矛盾,造成新的、更深刻的危机。然而,不能说新政的主要目的是阻止农民及工人参加革命行动,因为当时美国并不具备进行无产阶级革命的主客观条件。

★6.比较德、日法西斯专政建立的异同
相同点:
①历史原因相同。两国长期以来是君主专制的国家,都具有浓厚的军国主义传统,缺乏资产阶级民主政治传统;一战后,两国的海外市场都受到制约,德国丧失了全部海外殖民地,日本在东亚的市场亦受到压制。
②利用时机相同。30年代经济大危机为两国法西斯势力扩张提供了条件。两国法西斯都利用经济、政治危机,乘机扩张势力,进而夺取政权。
③法西斯专政的本质相同。都是帝国主义极端反动的公开恐怖独裁,对内独裁,对外侵略扩张,使世界大战的欧、亚两个战争策源地形成,把世界引向战争。

★不同点:①法西斯政权建立方式不同。德国是依靠纳粹党夺取政权建立法西斯专政。纳粹党通过欺骗性宣传,骗取中下层群众的支持,并讨好军队,与垄断资产阶级勾结,使势力大增。然后通过合法的形式,竞选为国会第一大党,进而夺取政权。日本不是依靠法西斯党自下而上地掌握政权后,立即建立法西斯专政,而是依靠现有的天皇制和军部法西斯势力实现法西斯化。军部法西斯分子通过制造一连串暗杀、政变等恐怖事件,以及对外策动侵华战争来扩大势力和影响,进而自上而下建立军事法西斯专政。


★★第四章 两极格局下的世界
第一节 战后初期的国际关系和两极格局的形成

1.战后初期国际力量的对比
世界格局,即相对稳定的国际关系结构,是建立在世界主要大国实力对比的基础上的。第二次世界大战极大地改变了世界范围的力量对比。这是雅尔塔体系得以确立的条件、基础和背景。

★西欧各国普遍衰落:
①法西斯德国被彻底摧毁,国土被盟军占领,殖民地被剥夺殆尽,国外市场和海外投资全部丧失。
②英国赢得了战争却输尽了财富,黄金储备几乎枯竭,昔日的威风一扫而光。
③法国更是元气大伤。战争使法国经济遭到极大破坏,贝当政府的卖国投降,更使法国的国际威望急剧下降。总之,旧的欧洲衰落了,欧洲列强主宰世界的时代一去不复返了。

★美国独占鳌头:
①在军事上,美国拥有世界上最强大的常规军事力量;垄断原子弹;在世界各地建立了几百个军事基地,成为头号军事强国。
②在经济上,美国拥有最雄厚的工业实力;最丰富的黄金储备;建立了以美元为中心的世界资本主义货币体系;关税和贸易总协定的成立又形成了以美国为中心的国际贸易体系。从而实际上形成以美国为中心的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
③在政治上,美国一度操纵联合国,把它作为推行全球扩张政策的工具;英法等资本主义国家也唯美国马首是瞻。

苏联空前强大:①经过二战,苏联的军事力量空前壮大。②政治影响和国际威望空前提高。二战中苏军是抗击德军的主要力量;在战争中苏联扩展了疆土,解放了东欧大片领土;战后初期苏军驻扎在东欧、南欧、中国的东北和朝鲜北部等广大地区。总之,苏联成为唯一能与美国抗衡的政治军事大国。
西欧的衰落,美苏战时军事实力的均势,奠定了两极格局的基础。

4.两极格局的形成

①奠定基础:战后初期国际力量对比发生重大变化,西欧衰落,美苏势均力敌。社会主义和帝国主义两大阵营的出现。


②初步形成:二战后,世界大国按照雅尔塔等会议确立的基本原则,重新划分世界版图和势力范围,建立新的国际关系格局,构成雅尔塔体系。


③最终确立:到1947年美国开始实施全面冷战政策,美苏盟友关系彻底结束,转变为敌对关系。1949年、1955年先后建立了北约、华约两大组织,标志着以美苏为首的两大军事政治集团对峙局面的形成。
1.雅尔塔体系问题



(1)雅尔塔体系的确定及影响问题

①确定:雅尔塔体系是二战后,世界大国依据雅尔塔等国际会议已经确立的基本原则,对世界政治版图和势力范围重新划分,建立起的新国际关系格局。它的确定,标志着近代以来以欧洲为中心和以欧洲大国均势为主的传统的国际关系格局被美苏两极格局所取代,现代国际关系开始进入一个新阶段。雅尔塔体系的形成不是偶然的,它是反法西斯战争胜利和世界反法西斯同盟发展的产物。它集中体现了国际关系中主要矛盾方面的重大变化。

②影响:a.它有利于苏联和社会主义体系的发展。b.它确立了美国在资本主义世界的霸权地位,并有利于美国在全球的霸权扩张。c.它有利于美苏称霸和争霸。可以说,战后的一系列重大国际争端都直接或间接地和这一体系的存在和活动紧密相联,美苏双方都力图保护和发展有利于自身的势力范围。

(2)雅尔塔体系和凡-华体系的相同点和不同点

相同点:①都是在世界大战破坏了原有的世界体系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②都通过一系列会议确立的基本原则重新划分世界版图和势力范围,建立新的国际体系;③都是大国意志的体现,其内容体现大战前后各大国力量对比的消长变化,打上了大国强权的烙印,都随着各国力量的消长而瓦解、破坏。

不同点:①凡-华体系体现了英法美等帝国主义大国的意志,而雅尔塔体现了美苏两国的意志;②前者调和了帝国主义之间的矛盾,后者则是资本主义大国和社会主义大国的暂时妥协;③前者是以欧洲为中心的国际格局,后者则超出了欧洲的范围,反映了欧洲地位的下降;④前者是建立在战胜国对战败国的掠夺的基础之上,必然随着德国的崛起而破产,而后者则是两个战胜国的妥协;⑤前者的主要矛盾是战胜国之间的矛盾,后者则是两种不同的社会制度之间的矛盾;⑥体系的性质不同。前者的本质是帝国主义之间的矛盾,后者则是由于二战后反法西斯性质和社会主义的介入而是有反法西斯、实行民主政治以及大国称霸的多重性质。

(3)关于雅尔塔体系的性质问题

关于雅尔塔体系的性质主要有两种观点:
①一般认为它是凡尔赛体系的继续,是大国之间在力量对比发生变化的情况下对世界势力范围的重新划分。
②中国学者普遍认为,对雅尔塔体系不能用帝国主义划分范围的观念简单地对号入座。它与凡尔赛体系有质的区别。社会主义苏联是它的主体之一,具有强烈的反法西斯的民主进步性质。它把国际民主原则与和平共处原则纳入国际关系体系。它扩大了社会主义的影响,许多社会主义国家加入了国际社会形成世界新的格局。

(4)对雅尔塔体系的不同评价

①以肯定为主。二战期间,包括雅尔塔会议在内的三次大国首脑会议及其达成的协议对最后打败法西斯国家、结束战争发挥了巨大作用。它对战后世界和平的安排比凡尔赛体系进步。联合国在维护世界安全与和平方面比国联有效。战后半个多世纪世界没有发生大战,雅尔塔体系是重要因素之一。同时它还确立了不同制度国家间的和平共处原则。



②基本否定。它诱发国际危机,威胁世界和平。在世界上导致政治、经济、军事各种危机。战后200多场局部战争中,美苏介入的比例明显呈上升趋势。战后之所以未爆发大战,并非是雅尔塔体系在起作用,而是美苏核军备对抗异化的产物。
③既要肯定其进步作用,又要否定其消极影响。进步作用的表现:对战胜法西斯起了决定作用;维护并扩大集体安全原则,联合国促进了国际经济文化交流;肯定了国际民主原则,确立了法西斯国家非军事化;推动了世界民族解放运动的进程;把和平共处原则纳入国际关系体系。消极作用的表现:大国强权政治、大国主宰世界、加剧世界紧张局势、危及世界和平;侵犯中小国家领土、主权合法化,前苏军和美军分别长期进驻东欧和西欧各国;不尊重国家间的平等互利原则。


2.美国的“冷战”政策

★(1)美国实施冷战的原则
美国实施冷战政策的原因:①战后,美国凭借军事、经济、政治上的优势,企图称霸世界。②当美国的实力和野心达到空前高度时,苏联的影响和各国人民的革命运动也在世界范围日益扩大。③美国把称霸的障碍归罪于共产主义和苏联,但又不敢贸然越过美苏划定的势力范围界限。④美国在战略重点地区欧洲,采取以遏制苏联为中心的冷战政策。

★(2)冷战政策的定义和表现
美国对苏联等社会主义国家的冷战,是指采取除战争以外的一切敌对活动和对抗形式进行遏制的政策。杜鲁门主义的提出、马歇尔计划的实施和北大西洋公约组织的建立等都是冷战的表现。

a.杜鲁门主义
指美国总统杜鲁门1947年国会咨文的主要思想。在咨文中,杜鲁门以维护美国的安全为幌子,公然把干涉他国内政作为既定方针。因此杜鲁门主义是美国在全球扩张势力的宣言书。美国开始由局部扩张转变为全球扩张。在咨文中,杜鲁门公开把昔日的盟友苏联作为美国的主要敌人,并采取非战争的方式进行遏制。所以杜鲁门主义是对苏联发动全面冷战的宣言书,是冷战全面开始的标志。也是美苏战时同盟彻底破裂的标志。

b.马歇尔计划的提出及其作用
美国从1946年秋开始发生了生产过剩的危机。而饱受战争浩劫的西欧经济困难,工人运动蓬勃发展,资产阶级惶恐不安。在这种形势下,1947年6月,美国国务卿马歇尔提出了“欧洲复兴计划”,即马歇尔计划。马歇尔计划的实施帮助西欧恢复了经济,从而防止了革命的爆发,巩固了资本主义秩序;西欧受援国家被迫接受了附加条件,在经济上和政治上受到美国的控制;西欧国家及其殖民地还成为美国商品输出的市场。因此,马歇尔计划是杜鲁门主义的一次大规模运用,它既是冷战政策在经济上的具体表现,又以经济手段为美国控制西欧铺平了道路。

c.北约的建立

1949年,西方12国代表在华盛顿签订《北大西洋公约》,建立了北大西洋公约组织。北约矛头针对苏联,实行集体防卫的原则,是遏制苏联的军事政治集团,是美国实施冷战的手段。北约成立后,美国控制了北约,把西欧各国纳入了美国全球战略的轨道。从军事上加强了对西欧的控制。
第二节 战后的主要资本主义国家

★★资本主义世界经济格局的演变

(1)概况:
①英国“世界工厂”地位的演变

★确立的原因:英国最早发生工业革命,经济实力最强大,19世纪中期,英国煤、铁、纺织品的产量超过了法、美、德三国的总和;英国拥有广阔的殖民地。
★确立:19世纪中期,英国成为“世界工厂”。
★丧失的原因:19世纪末20世纪初,在向帝国主义过渡的过程中,资本家不愿采用新技术和新设备;美、德经济的迅速发展。
★丧失:19世纪末英国丧失了在世界工业中的垄断地位。

②美国掌握世界经济霸权

★原因:美国在向帝国主义过渡过程中,工业总产值跃居世界第一位;两次世界大战使美国大发横财;其他帝国主义国家在战争中力量削弱。
★表现:“二战”后,美国操纵了国际金融,建立了战后以美元为中心的资本主义世界货币体系。它的建立,标志着美国在国际资本主义经济领域霸主地位的确立。

③世界经济格局的多极化
原因:欧共体和日本的崛起。
表现:1973年以美元为中心的资本主义世界货币体系崩溃,资本主义世界出现美、日、西欧三足鼎立的局面,世界经济格局开始向多极化方向发展。


(2)二战后资本主义世界经济格局的演变

史学界一般认为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资本主义世界经济格局的演变经历了三个阶段:
战后初期到70年代;70年代到80年代后期;80年代末以来。这三个阶段各自发展状况及形成的原因可作

①战后初期至70年代:美国拥有资本主义世界经济霸主的地位,具有雄厚的工业实力和丰富的黄金储备,通过布雷顿森林体系和关贸总协定控制国际金融和世界市场。美国推行“马歇尔计划”,帮助西欧国家从战争的破坏中恢复起来。
★原因:通过20世纪的两次世界大战,美国大发横财。而欧洲在世界大战中损失惨重,处于普遍衰落的时期。
②70年代前期到80年代后期,世界经济开始向多极化方向演变。日本和欧洲共同体与美国在世界市场上激烈竞争。布雷顿森林体系崩溃,美国经济霸主地位动摇。
★原因:70年代以来,资本主义国家经济发展不平衡,欧洲共同体国家和日本在许多领域赶上和超过美国。

③80年代后期,世界经济呈区域集团化和全球一体化趋势。资本主义世界出现美日西欧三足鼎立局面,加速了世界经济多极化的进程。
★原因:生产力和分工的发展,各国经济相互依赖的程度进一步加深。

★20世纪60、70年代,国际格局演变的总趋势及主要原因。

①趋势:由两极格局开始向多极格局的演变。

②主要原因:


a.美苏两霸削弱:1973年底开始的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使美国经济增长趋缓,经济实力相对衰弱。以美国为中心的资本主义世界货币体系(布雷顿森林体系)崩溃,美国的资本主义世界霸主地位严重动摇;勃列日涅夫执政后期中央集权的计划经济体制的活力衰退,社会矛盾丛生,加上对外扩张的加强,国家陷入困境。美苏争霸使双方都削弱,特别是加剧了苏联的经济困难。

b.两大阵营瓦解,欧共体、日本的崛起:欧共体在国际舞台上发挥日益重要的作用。70年代以来,欧共体和日本经济快速发展,开始形成资本主义世界美、日、西欧三足鼎立的局面。60年代初,中苏关系破裂,社会主义阵营瓦解。60年代~70年代,东欧开始摆脱苏联模式,进行政治经济改革。

c.第三世界崛起:民族解放运动发展,使帝国主义殖民体系走向崩溃。不结盟运动兴起,77国集团的组成以及联合国中新兴国家力量的增强,第三世界作为一支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国际舞台,有力冲击了战后国际关系中的两极格局。



★6.二战后国际关系格局发生的重大变化、原因、影响和启示。


(1)变化;二战后,以欧洲为中心的传统的国际关系格局被以美苏为两极的国际关系格局取代。雅尔塔体系的确立,标志着两极格局的开始形成;北约组织和华约组织的成立,标志着两极格局正式形成。

(2)原因:二战后欧洲国家普遍衰落。法西斯德国、意大利成为战胜国,法国和英国受到严重削弱,欧洲的政治中心地位完全丧失。美国经济军事实力膨胀,成为资本主义世界的头号强国;苏联的政治军事实力逐渐增长,成为世界上唯一可以同美国相抗衡的国家。

(3)影响:一方面,两强相争,使世界长期不安宁;另一方面,彼此势均力敌,在近半个世纪里避免了新的世界大战。

(4)启示:国际关系格局变动的根源是各国政治经济发展的不平衡;新的国际关系格局是建立在新的力量均势的基础上,是各种力量相互斗争和妥协的产物。决定一个国家在国际关系中地位的根本因素是综合国力的强弱。



★★世界格局的多极化趋势分析

(1)世界政治格局:是指活跃于世界舞台充当主角的国家及国际组织之间在一定历史时期内相互作用形成的一种结构、态势。世界政治格局的形成,取决于主要国家或国家集团综合国力的对比,取决于主要国家或国家集团在国际上的地位和作用。

(2)世界两极政治格局向多极化演变的根本动因:

①前苏联经济的衰落及其解体直接导致了两极格局的终结。
②美、日、西欧三足鼎立是世界格局由两极走向多极的主要标志。
③第三世界的兴起,对多极化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3)多极化趋势中的“极”的内涵:

①多极化中的“极”主要表现为吸引力、影响力和作用力。即堪称一“极”的主要不是通过政治、军事手段控制和支配其他国家,而是凭借先进的科技和雄厚的经济实力,通过投资、贷款、技术出口和转化以及在国际事务中的协调作用,对其他国家、地区乃至全球产生影响力和作用力。
②构成多极化中的“极”的载体既有国家,也有国家集团,在一定意义上还包括某此影响较大的世界性或地区性国际组织。


(4)世界政治格局的变化规律:

①世界政治格局变化的根本动因是格局中主角力量的消长以及力量对比的变化。
②世界政治格局变化的直接动因是主角对自己国家利益的考虑及外交政策的调整。
③世界政治格局的变化都和主要国家社会制度之间的斗争和改变相联系。总之,一种世界格局的形成,是世界上各种力量经过不断消长变化和重新分化组合,从量变逐渐发展到质变,构成一种相对稳定的均势的结果。一种世界格局的解体,则是这种稳定的均势被打破,再也无法保持下去的具体表现。

(5)对世界政治格局的认识

①推行强权政治力图独霸世界,建立世界大帝国是美国对外政策的一贯目标和终极目的。
②促使国际格局变化和国际关系中心舞台转移的最根本的原因是生产力的发展和变化;国家之间斗争的焦点是以经济和科技为核心的综合国力的较量,谁在综合国力的较量中取得胜利,谁就能成为多极中的一极。③国家利益是处理国际关系的根本原因。
④国际经济关系是最基本活跃的因素,影响着国际政治关系和文化关系的发展变化。






★★如何认识两极格局结束对世界的影响

“二战”后的两极世界格局主要是由美苏两家的军事力量来支撑的。
在两极格局下,美苏的对峙和为争霸世界而全力以赴地进行的斗争及军备竞赛,使世界处在新的世界大战甚至核战争的威胁之下;两霸在第三世界的争夺,也不断地加剧着世界的紧张局势。

两极格局解体后,随着华约组织宣布解散,两大军事集团在欧洲紧张对峙的局面消失,美俄关系在很大程度上转向对话和缓和,这使得维护世界和平的可能性明显增长。但与此同时,由于两极格局是建立在东西方军事力量均衡之上的,东西方力量的失衡,势必会导致国际关系中一系列新的矛盾和冲突。首先,只要俄罗斯继续作为一个统一的拥有足以毁灭英国的军事力量而存在,它就必然会为维护其国家利益不时与英国处于矛盾地位。其次,在两极格局下被压抑的地区性军事强国侵略扩张的欲望和民族、宗教矛盾、领土纠纷等问题也会此起彼伏,使世界动荡不安。海湾战争和前南斯拉夫地区的战争都说明了这一点。

两极格局结束后世界形势的基本特点是“缓和与紧张,和平与动荡并存,比较起来,新的矛盾和冲突是局部性的,世界形势的总趋势是走向缓和,这也是世界格局多极化的结果,是新旧格局交替过渡时期的产物。争取和平与发展,仍是当今世界的主要问题,维护世界和平、发展本国经济是各国人民的共同愿望。


10.当今世界国际形势的不稳定因素

①美国插手别国事务和地区争端,借助北约进行干涉、严重干扰和平和发展。

②一些国家和地区内部长期形成的深层矛盾,如民族、种族、宗教、领土等矛盾不断爆发。

③一些地区爆发局部战争,如海湾战争和南斯拉夫解体后出现的地区性战争。

④国际裁军和军控呈现停滞、甚至倒退的趋向。

  高二历史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和向社会主义过渡
  教学目的
  一、要求学生掌握的基础知识
  俄国社会主义革命爆发的历史条件;俄国二月革命和两个政权并存局面的出现;俄国十月社会主义革命的胜利;苏维埃政府的革命措施;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共产国际的成立;新经济政策制定的历史背景、要点、实施的意义;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的成立。
  二、要求学生认识
  1.通过对俄国十月社会主义革命胜利进程的学习,使学生认识到:无产阶级政党的路线、方针和政策正确与否是革命成败的关键。
  2.通过对俄国十月社会主义革命历史意义的学习,使学生认识社会主义制度代替资本主义制度,是历史发展的必然。
  3.通过对新经济政策实施的分析,使学生认识:新经济政策的制定与实施,符合当时苏俄的国情;表明列宁找到了一条落后的俄国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正确途径。
  新航路的开辟
  (1)影响:①引起的“商业革命”使商路和贸易中心发生了变化,主要商路
  由地中海沿岸转移到了大西洋沿岸。②引起的“价格革命”加速了西欧封建制
  的衰落和资本主义制度的发展。③这场“地理大发现”的历史行动,从此把人
  类融合成为一部整体的历史。④残酷的殖民掠夺从此开始,给亚洲、非洲、拉
  丁美洲人民带来了深重的灾难,造成了东方从属于西方的畸形局面,使西欧资
  本主义的发展具备了原始积累。⑤新航路开辟后,残酷的殖民掠夺是资本主
  义发展过程中获取原始积累的行为表现,它是非正义的,但客观上却起了把资
  本主义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带到落后国家、落后地区的作用,为推动近代美
  洲文明的进步取得了意想不到的效果。
  (2)郑和下西洋与新航路开辟的比较:郑和下西洋和新航线开辟都是世界
  航海史上的壮举,二者有共同之处,但也有明显的不同:①从背景看,西欧在15
  世纪已处于资本主义的前夕,商品经济在农业和手工业发展的基础上获得了
  很大的发展,资本主义萌芽产生并得到快速发展;以人文主义为主要社会思潮
  的文艺复兴运动成为一次思想解放运动,正在把人们从封建神学的束缚中解
  救出来;他们还重视技术的革新和改进。而同期的中国仍实行重农抑商的经
  济政策;并用处处顺从、事事以正统观念为依据的儒学思想束缚人们,以维护
  和巩固君主专制。商品经济虽有发展,但远远没有发展到足以震憾封建统治
  的地步;人们不重视科技。②从目的看,郑和下西洋主要是政治目的。宣扬国
  威,明成祖力图广加招徕,制造出“万国衣冠拜冕旒”的景况,以示炫耀;加强与
  海外联系,满足统治阶级对异域珍宝的需求;主要形式是和平友好的贡赐贸
  易。而西欧航海家的航海冒险,主要是出于经济目的。侵占海外殖民地,掠夺
  财货,进行资本原始积累,是资本主义海外殖民性质。③从影响和后果来看,
  郑和下西洋增强了中国和亚非国家人民的友谊,促进了经济文化交流,同时,
  还恢复了朝贡关系。赏赐式的贸易是违背经济规律的,对中国新的经济形态
  的产生未起到直接作用。这种不计经济效益的政策,给明政府造成巨大负担,
  后来因国力衰退而中止。而西欧新航路的开辟,带来了人类历史的大转折,引
  起了价格革命和商业革命,成为资本原始积累的重要来源,促进了资本主义的
  成长和资本主义时代的到来。它还打破了世界各国相互隔绝状态,为后来大
  规模的殖民扩张打下了基础。
  2.文艺复兴
  (1)文艺复兴发源于意大利的原因:首先,意大利最早出现资本主义萌芽,
  形成中的资产阶级为了维护自己的经济和政治利益,迫切要求摧毁教会的神
  学世界观,铲除维护封建制度的各种传统观念。其次,意大利更直接、更系统
  地保留了希腊罗马的古典文化,这是文艺复兴产生的重要条件。
  (2)人文主义:人文主义是文艺复兴时期主流社会思潮的核心。人文主义
  重视人的价值,崇尚人性,要求把人从宗教的束缚中解放出来,对当时的科学、
  哲学、文学、艺术、教育甚至生活方式都产生了广泛而深刻的影响,是资产阶级
  反封建、反中世纪神学世界观的思想武器。当然,这种思潮也有一定的局限
  性,这就是它把资产阶级一个阶级的特性看作是全体人类普遍的人性,从而掩
  盖了资产阶级和劳动人民的对立。
  (3)文艺复兴的实质:文艺复兴是14~16世纪在欧洲兴起的思想文化运
  动。从表面上看是欧洲思想文化界复兴希腊、罗马古典文化,实际上是欧洲资
  本主义发展和新兴资产阶级的反封建斗争在意识领域的反映。它的核心是人
  文主义,即要求冲破宗教神学的束缚,倡导资产阶级的自由、人权和自我奋斗
  精神。
  (4)历史意义:①给予封建思想以沉重打击,极大地解放了人们的思想,推
  动了欧洲的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②推动了反封建斗争的高涨。为新航路开
  辟以及殖民扩张注入了精神活力。③所创造的光辉灿烂的文化,开辟了世界
  文明的新篇章,促进了科学的发展和生产力的进步。
  (5)文艺复兴时期的科学:①近代自然科学的产生:近代自然科学,又叫实
  验科学,是文艺复兴时期的一项重要成果,是人类科学史上的一次革命。②文
  艺复兴时期的天文学:近代自然科学是以天文学领域的革命为开端的。中世
  纪流行的天文学观点是托勒密的“地球中心说”。文艺复兴时期波兰天文学家
  哥白尼创立“太阳中心说”,猛烈地震撼了科学界和思想界,动摇了封建神学的
  基础。德意志学者开普勒发现行星沿椭圆轨道绕太阳运行的规律。科学家伽
  利略注重实验和实践,是近代实验科学的奠基者,他证实了哥白尼学说的正确
  性。布鲁诺捍卫和发展了“太阳中心说”,并提出:宇宙在时间和空间上都是无
  限的,没有固定中心。③在自然科学发展的同时,出现了布鲁诺、培根等思想
  家,他们提倡唯物主义的科学研究方法,为科学的发展做出了贡献。
  3.为什么说16世纪前后,人类历史发生了重大的转折?
  (1)1500年以前的世界基本上处于闭塞的状态,新旧大陆之间更是相互隔
  绝的,地理大发现后,这种状态才被打破,过去处于相对隔绝的各地才开始进
  行直接的接触。这是人类向全世界连为一体迈出的第一步。
  (2)从1500年左右地理大发现后,欧洲人走向海外开始殖民扩张,欧洲贸
  易才走出地中海狭小的范围而扩大到全世界,为新兴资产阶级开辟了新的活
  动场所,从而促进了欧洲封建生产方式迅速向资本主义生产方式过渡,对世界
  其他地区的社会经济发展产生了极大的影响。
  (3)在1500年以后的100年中,西欧人在向海外殖民扩张的同时,也在文
  化、思想、宗教及政治领域完成了重大的变革,而这些变革都象征着资本主义
  曙光的来临。
  4.英国资产阶级革命
  (1)革命前社会经济的变化:①资本主义手工工场兴起和发展:从制呢业
  扩展到采煤、炼铁和造船。②资本主义农业的出现:“圈地运动”使农民贫困
  化,成为雇佣工人,但导致了资本主义农牧场的出现和发展。③海外贸易的开
  始:新航路开辟后,英国成为大西洋航运中心。④资本原始积累加速:海外贸
  易与海外掠夺,圈地运动为资本主义发展积累了资本。
  (2)革命前阶级关系的变化:①新兴资产阶级形成:金融家、大商人和手工
  工场主实力大增。②新贵族出现:经营资本主义性质的农场和牧场的贵族,与
  资产阶级有共同的利益。③封建王朝加强专制统治,旧贵族势力减弱,农民不
  断转化为雇佣工人。
  (3)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的特点及其成因:①英国资产阶级和新贵族联合领
  导。成因:资本主义发展水平相对较低,资产阶级力量弱,影响小,而新贵族力
  量大,政治影响大;资产阶级和新贵族在当时的根本利益相同。②革命经历了
  曲折反复的过程。从内战初期失利到打败王军,从共和国建立到斯图亚特王
  朝复辟。成因:资产阶级、新贵族自己的妥协性;封建势力不甘心失败而反扑。
  ③披着宗教外衣进行。成因:资本主义发展水平低,缺乏理论指导;新贵族改
  革后在英国广泛传播,影响大。
  5.欧洲的启蒙运动
  (1)启蒙运动的性质:启蒙运动是欧洲继文艺复兴以来的第二次思想解放
  运动,实质是资产阶级为了向封建阶级夺取政权,确立资本主义统治而做的舆
  论和意识形态方面的准备。启蒙运动在17世纪兴起于英国,18世纪法国成为
  启蒙运动的中心,到60年代达到高潮。
  (2)启蒙运动产生和发展的主要原因:①经济基础是资本主义工商业在欧
  洲的普遍发展。②阶级基础是资产阶级力量的壮大。封建专制制度已成为资
  产阶级进一步发展的障碍,他们迫切要求改变有钱无权、经济受到政治阻碍的
  现状,为迎接资产阶级革命的到来,他们需要有新的思想政治理论武器。③自
  然科学技术的发展,打破了桎梏人们心灵的神权统治和蒙昧主义,促进人们解
  放思想,更新观念,增强了人们依靠自身力量实现文明和幸福的信心。④文艺
  复兴和宗教改革一方面冲破了神学束缚,解放了人们的思想,为启蒙运动奠定
  了思想基础;另一方面又不能满足资产阶级反对封建专制统治,建立资本主义
  制度,发展资本主义经济的需要。⑤封建专制制度日趋腐朽,封建统治陷入全
  面危机,加上教会日益腐败,致使社会矛盾进一步激化。
  (3)特征:强调理性思考,主张用理性的阳光驱散现实的黑暗,批判专制主
  义、教权主义,号召消灭王权,贵族特权和等级制定,追求政治民主、权利平等
  和个人自由,为资本主义社会确立了一套政治构想。
  (4)主要学说:三权分立学说、天赋人权学说、社会契约论和人民主权说。
  (5)影响:为即将到来的法国大革命做了充分的思想准备;启蒙思想的学
  说在欧美传播,对欧美资产阶级的革命起了推动作用;鼓舞了亚洲的仁人志士
  为改造旧社会而斗争。
  (6)文艺复兴与启蒙运动的联系和区别
  区别:①文艺复兴运动是在资本主义萌芽初步发展,封建教会神学统治人
  民的背景下产生的,因此它们反对的主要是宗教神学思想,追求现世的幸福。
  ②启蒙运动则是资本主义进一步发展,欧洲各国封建君主改革强化了专制主
  义的背景下兴起的,因此它反对的是封建专制主义,追求的是自由平等。
  联系:两者都是资产阶级性质的思想解放运动,都为资产阶级取得政治、
  经济上的统治地位做了思想上的准备。
  .欧洲的启蒙运动
  (1)启蒙运动的性质:启蒙运动是欧洲继文艺复兴以来的第二次思想解放
  运动,实质是资产阶级为了向封建阶级夺取政权,确立资本主义统治而做的舆
  论和意识形态方面的准备。启蒙运动在17世纪兴起于英国,18世纪法国成为
  启蒙运动的中心,到60年代达到高潮。
  (2)启蒙运动产生和发展的主要原因:①经济基础是资本主义工商业在欧
  洲的普遍发展。②阶级基础是资产阶级力量的壮大。封建专制制度已成为资
  产阶级进一步发展的障碍,他们迫切要求改变有钱无权、经济受到政治阻碍的
  现状,为迎接资产阶级革命的到来,他们需要有新的思想政治理论武器。③自
  然科学技术的发展,打破了桎梏人们心灵的神权统治和蒙昧主义,促进人们解
  放思想,更新观念,增强了人们依靠自身力量实现文明和幸福的信心。④文艺
  复兴和宗教改革一方面冲破了神学束缚,解放了人们的思想,为启蒙运动奠定
  了思想基础;另一方面又不能满足资产阶级反对封建专制统治,建立资本主义
  制度,发展资本主义经济的需要。⑤封建专制制度日趋腐朽,封建统治陷入全
  面危机,加上教会日益腐败,致使社会矛盾进一步激化。
  (3)特征:强调理性思考,主张用理性的阳光驱散现实的黑暗,批判专制主
  义、教权主义,号召消灭王权,贵族特权和等级制定,追求政治民主、权利平等
  和个人自由,为资本主义社会确立了一套政治构想。
  (4)主要学说:三权分立学说、天赋人权学说、社会契约论和人民主权说。
  (5)影响:为即将到来的法国大革命做了充分的思想准备;启蒙思想的学
  说在欧美传播,对欧美资产阶级的革命起了推动作用;鼓舞了亚洲的仁人志士
  为改造旧社会而斗争。
  (6)文艺复兴与启蒙运动的联系和区别
  区别:①文艺复兴运动是在资本主义萌芽初步发展,封建教会神学统治人
  民的背景下产生的,因此它们反对的主要是宗教神学思想,追求现世的幸福。
  ②启蒙运动则是资本主义进一步发展,欧洲各国封建君主改革强化了专制主
  义的背景下兴起的,因此它反对的是封建专制主义,追求的是自由平等。
  联系:两者都是资产阶级性质的思想解放运动,都为资产阶级取得政治、
  经济上的统治地位做了思想上的准备。
  6.评价拿破仑
  拿破仑是一位卓越的政治家和军事家,是法国大资产阶级的政治代表,是
  对法国和欧洲历史甚至世界历史都产生过重大影响的历史人物,其活动既有
  促进社会发展的积极一面,也有侵略掠夺其他各国人民的消极一面。尽管拿
  破仑帝国最终以失败告终。但纵观其一生的活动,对历史发展的促进作用应
  是主要的。
  积极作用有:①对内,夺取政权后,采取措施稳定政局,建立资产阶级正常
  统治秩序;进行财政改革,创办法兰西银行,鼓励资本主义工商业发展;颁布
  《民法典》等,确立资本主义立法规范;建立中学、大学,培养人才,鼓励科学研
  究和技术教育。②对外,他的早期战争捍卫了法国大革命的成果,又把大革命
  的思想和精神带到法军所到之处,动摇了欧洲大陆的封建统治。
  消极作用有:①对内,长期的战争,造成法国经济严重困难,阻碍了法国资
  本主义的发展。②对外,后期所进行的战争,侵犯了欧洲许多国家的独立,掠
  夺了各国人民的生命财产,给当地人民带来了灾难。
  7.美国独立战争的性质
  美国独立战争是近代早期民族独立运动,是北美人民为挣脱英国的殖民
  统治,求得民族独立与解放而进行的战争。战争的对象是英国殖民统治者,战
  争的目的是推翻英国的殖民统治。因此,这场战争具有民族解放战争的性质。
  这场民族解放战争从本质上讲又是一场资产阶级革命。这是因为:第一,
  北方的工商业资产阶级与南方的种植园主阶级充当了这次革命的领导阶级;
  第二,导致这场战争的根本原因是北美殖民地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与阻碍其
  发展的英国殖民统治之间矛盾激化的结果;第三,战争的结局是打破了殖民统
  治,为北美资本主义的发展开辟了道路。


高二下历史主要知识点
(2)雅尔塔体系和凡-华体系的相同点和不同点相同点:①都是在世界大战破坏了原有的世界体系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②都通过一系列会议确立的基本原则重新划分世界版图和势力范围,建立新的国际体系;③都是大国意志的体现,其内容体现大战前后各大国力量对比的消长变化,打上了大国强权的烙印,都随着各国力量的消长而瓦解、...

初二历史下册知识点总结
初二历史下册知识点1 第九课 对外开放逐步扩大 经济特区的建立 1、目的:为加速现代化建设的一项基本国策。 2、经济特区建立:1980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决定在深圳、珠海、汕头、厦门设立经济特区。 3、经济特区建立的结果:特区建设在令人惊讶的高速度和高效率中进行,很快取得了显著成就。 4、对外开放格局:全国形成了...

高中历史(人教版)必修一、必修二、必修三知识总结,直接打印!
8、焚烧圆明园的事发生在:第二次鸦片战争(1960年)英法联军侵入北京时。 9、中国社会性质的演变过程: (1)鸦片战争使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2)(1856——1860年)第二次鸦片战争,中国被迫签订《天津条约》《北京条约》等同样条约,使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程度加深。 (3)(1894——1895年)中日甲午战...

求高二下册历史知识总结
(2)郑和下西洋与新航路开辟的比较:郑和下西洋和新航线开辟都是世界 航海史上的壮举,二者有共同之处,但也有明显的不同:①从背景看,西欧在15 世纪已处于资本主义的前夕,商品经济在农业和手工业发展的基础上获得了 很大的发展,资本主义萌芽产生并得到快速发展;以人文主义为主要社会思潮 的文艺复兴运动成为一次思想解...

高二历史期末考的必考知识点
高二历史期末考的必考知识点1 一、“开眼看世界” 1.代表人物及核心思想:(地主阶级抵抗派)。 (1)林则徐:设立译馆,编译《四洲志》、《各国律例》,成为中国近代开眼看世界的第一人。 (2)魏源:编撰《海国图志》,阐述了“师夷长技以制夷”的思想。 2.概念:先进的地主阶级知识分子,从封闭状态中走出来,摒弃传...

高二历史重点知识
3.历史意义:列宁主义继承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是“帝国主义时代的马克思主义”。 【重点阐释】 1.第二国际与第一国际的相同点和不同点 相同点: ①它们都是国际性的工人组织。 ②它们都建立在工人运动由低潮走向高潮的阶段。 ③马克思、恩格斯都参与了这两个国际组织的领导和组织工作。 不同点: ①第二国际主要是...

初二历史知识点整理
八年级 上学期历史知识点归纳 第十五课卢沟桥事变(又称七七事变):1937年7月7日(农历一九三七年五月二十九, 小暑 ),日军炮轰卢沟桥附近宛平城,二十九军奋起还击,佟麟阁、赵登禹为国捐躯,最终平津陷落。影响:标志全国性的抗日战争爆发。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过程:1、九一八事变后,日军侵略矛头...

高中历史:必修二知识点,你的期末逆袭指南
第一课:早期农业的璀璨篇章✿✿✿ 从原始的农业起源说起,中国作为世界农业的发源地之一,距今已有万年历史。我们是稻米和粟的先驱者,早在七八千年前,原始农业已经发展得相当成熟。早期农业实践 刀耕火种——原始农业的基础,随着生产力提升,石器锄耕与耒耜的出现,标志着农业...

初二历史知识点归纳
八年级 上学期历史知识点归纳 第八课 兴中会:中国第一个资产阶级革命团体。1894年,孙中山创办于美国檀香山。 1、中国同盟会:(1905年)1地点:日本东京; 2、领导人:孙中山 3、性质:中国第一个全国性的资产阶级革命政党 4、同盟会的机关报是:《民报》 5、政治纲领:“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 ...

人教版初二历史知识点
八年级下册历史知识点 总结 人教版 第一单元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和巩固 一、成立1949.10.1 1、筹备:第一届中国人民政协内容:(通过-选举-决定-建立)①通过“共同纲领” ②选举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及其主席③决定国旗、代国歌、首都、纪年④建立人民英雄纪念碑 2、标志:开国大典1949.10.13、意义 (1)国内:开辟了中...

瓮安县17026116639: 高二下册历史知识重点整理
钮股尚尔: 难题虽然难以战胜,但是只要站起来的次数比倒下去的次数多,那高考就会成功.以下是小编整理的有关高考考生必看的高二下册历史知识点详解,希望能够帮助到需要的...

瓮安县17026116639: 2022最新高二会考历史知识点归纳总结
钮股尚尔: 高二会考历史知识点归纳总结★考点1、西周时期的政治制度西周的建立:1046年(1)分封制①内容:西周时期周武王把王畿以外的广大地区和人民分别授予王族、功臣...

瓮安县17026116639: 高二下历史知识总结 -
钮股尚尔: 马上要高考的人.回答你这个问题.!高二下历史总结 注意:最重要的 1罗斯福新政与资本主义运行机制的调整. (经济危机) ★ 2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于教训.(对我国) 3当今世界惊奇全求化趋势. (世界全球化) ★就这3点是最重要的 所以要记住.. 大题专考.主要这三点. 一定要记住这3点哦? 如果你要高2上的 我还可以跟你慢慢说来.....(原创)

瓮安县17026116639: 高中历史知识点 -
钮股尚尔: 高中历史知识点关于这个问题,我觉得 知识结构: 1.夏:出现公共权力,但保留氏族公社特点. 2.商:政治制度是内服与外服制度,具有浓厚的神权色彩. 3.西周: 分封制 定义: 目的:巩固周的统治(奴隶主的统治) 主体:同姓亲族 宗法制 ...

瓮安县17026116639: 高二历史下册知识点
钮股尚尔: 其实主要知识点都是目录,再细点就是每篇课文的里的小子目录 学历史用心些,就可以完全总结出来的!!

瓮安县17026116639: 人教版高二历史全新会考知识点
钮股尚尔: 不要在忙碌中走错了自己,在学习之余,欣赏一下生活,会让你的心情像花儿一样绽放.以下是小编整理的有关高考考生必看的知识点的梳理,希望对您有所帮助,望各位...

瓮安县17026116639: 高中历史总结 -
钮股尚尔: 高中历史分三部分,高一中国近代史,讲述了从鸦片战争前期到21世纪初中国的近代历史,高二世界近代史讲述了从早期新航路的开辟到二战后美苏的对立.高三是中国古代史讲述从先秦时期到明清时期的历史.

瓮安县17026116639: 高中历史选修二 分课知识点总结 -
钮股尚尔: 第一单元 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一、古代中国农业1、中国原始农业的创始人:神农氏“制耒耜,教民耕作”2、耕作方式的发展①原始社会:刀耕火种②春秋战国:精耕细作(铁犁牛耕...

瓮安县17026116639: 高中历史选修三知识点总结 -
钮股尚尔:[答案] 高中历史知识点总结 必修三 第一单元 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 第1课 “百家争鸣”和儒家思想的形成 【基础解读】 一 、“百家争鸣”局面出现的原因及评价 1、原因: (1)春秋战国时期,中国社会发生重大变革.社会地位较低的士,受到各...

瓮安县17026116639: 高中历史必修一、二、三重点知识总结 -
钮股尚尔: 第一讲古代中国的农业经济 1、中国古代农业的耕作方式的发展变化 2、生产工具的演变 (1)从材质方面:石,骨,木---青铜,铁 (2)从工艺方面:打制---磨制----冶炼,铸造 (3)从牵引动力方面:人力----畜力 (4)犁耕、播种、灌溉技术的...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