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如何应对网络舆论危机

作者&投稿:独清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政府如何应对网络舆论危机~

谢金林网络舆论危机是网络社会政府经常遭遇的一种危机,它对政府能力体系可能造成致命的伤害,也可能为政府与公众之间良性互动提供新的契机。如何对其进行治理,将是网络时代政府治理的一项重要任务,也是新时期政府执政能力的一个重要方面。一、作为新形式危机的政府网络舆论危机的本质及其特点 政府网络舆论危机是网络社会政府经常遭遇的一种新形式危机,其实质是公关危机,挑战的是政府公信力与执政地位。在信息以光速传播的网络社会里,政府的某一个成员或某一个组织的任何一项不恰当的具体行政行为,都可能引发出众多的带有明显倾向的一边倒的负面舆论,将政府置于公众舆论的风口浪尖,严重损害政府形象,削弱政府公信力。第一,网络社会信息“无限制过滤”切断了不同经验之间的对话,使得正面舆论与负面舆论的交锋过程中,负面舆论常常轻而易举地压倒正面舆论,因而以讹传讹现象极易发生。网络技术的运用,赋予听众极大的自主选择权利,每个人不仅可以在信息超市中完全根据自己的需要“量身定制”信息,而且可以自由、即时地参与事件的讨论,自由地表达自己的观点。当网络给我们提供了大量信息的同时,又像魔术师的障眼布一样,限制了我们的视界,隔断了不同经验之间的共享与对话。一方面是便捷的四通八达的信息传播,一方面是理性商谈、经验分享如此之困难,给我们呈现出一幅难以理解的吊诡的境象。在这个吊诡的世界里,真相在公众之间难以被澄清,而某些负面因素常常被随意放大。有关政府的负面舆论总是比正面舆论更容易激起听众的响应,大量的非理性的发泄性言论由产生。 第二,网络舆论“群体集化”现象使负面舆论极端化,加剧了负面舆论一边倒的倾向。所谓“群体集化”指的是,“团体成员一开始即有某些偏向,在商议后,人们朝着偏向的方向继续前进,最后形成极端的观点”。网络社区不是一个统一的社区,而是由分化成不稳定的互相抵制的小团体所组成的。在小团体之内虽然有着高度的认同感,但团体之间彼此抵制。“信息过滤”使不同经验之间缺少商谈机制,而网络意见表达不是多数决定少数,而是少数意见领袖支配多数。所以,负面舆论出现之后,少数的意见领袖总是能够通过煽动性的言论将舆论往极端的方向推进。而对于公众而言,从众心理使他们更容易接受这些煽动性的一边倒的言论,负面舆论不断积聚,关于事件的舆论就因此而被定格。第三,网络信息传播的“虚拟串通”使得负面舆论随时都可以在大范围内出现一边倒的可能。网络这种超时空的信息链接,使得任何信息,不管其是真是假,只要达到引爆点,就有可能以燎原野火之势迅速在网络之中蔓延。负面舆论也是如此,当其出现在网络上吸引了一部分网民的注意,马上就可能通过BBS、博客、跟贴、网络聊天等形式迅速传播。传播的面越广,信息的真实性就越没有人去质疑;最后哪怕是谣言,在网络之中也被认为是真实。与其相反的舆论则会慢慢地在这个信息自由市场中被驱逐出去,整个网络世界中只能听到一种声音。 第四,网络社会权力“去中心化”使政府难以控制舆论的方向。网络社会里,政党与政府不再是信息权力的惟一拥有者,信息主导权被分散,以至于没有谁可以成为固定的意见领袖。谁是信息的主体,谁就拥有了权力,谁就是意见的领袖,这就是网络权力的规则。传统的政府权力不断被稀释,政府权威也不断受到挑战,甚至是沆瀣一气的小团体也可以通过极端的网络暴力,蔑视并攻击政府应有的权威。再加上一些地方政府民主执政能力比较薄弱,回应能力不强,新闻发言人制度不完善,甚至在错误的政绩观指导之下,为了所谓的地方政府形象,在危机事件发生的时候,采取极不明智的压制信息传播的手段。这种状况不仅不利于政府及时处理舆论,反而只能加剧负面舆论的传播,甚至导致小道消息广为流传,严重损害政府应有形象,使政府在负面舆论的漩涡之中难以自拔。政府网络舆论危机既不同于一般公共事件危机,又不同于其他媒介中的舆论危机,它具有独特的个性:(1)爆发的瞬时性。网络信息是以光速传递的,再加上网络舆论常受到“群体集化”机制的影响,在极短的时间里,关于事件的舆论可能就走上极端化的道路,将整个舆论发展方向定格下来,形成舆论危机。(2)影响范围的广阔性。网络传播信息的空间远远超过报纸、电视等媒介,互联网上每个结点间彼此有着无数通道相互链接。这种信息串联机制使有关政府某一事件的负面舆论可能在极短的时间内就传遍世界任何一个网络所能够延伸到的角落。(3)难以预测性。网络相比其它媒介更具有平民性、无序性,网络的物理结构使得任何人要控制它都极其困难,甚至根本就是不可能的事情。网络匿名也使网民可以放弃现实生活中的顾虑随意表达自己的观点。因此,网络舆论将会朝哪个方向发展?谁会是意见的领袖?谁能左右舆论?这都具有极大的不确定性。(4)后果严重性。舆论虽然只是意见的表达,甚至有时仅仅是公众的情绪的反应;但是,民主政府必须建立在合法性的基础之上,公众舆论不仅涉及到政府形象,而且会导致合法性危机,甚至使政府丧失执政地位。所以,政府舆论危机相比公共事件危机而言危害会更大。 二、舆论危机是一柄双刃剑 危机确实可能带来极大的损害,但是危机并不仅仅意味着灾难,如果不能正确处理,危机可能导致严重的损失后果;如果处理得及时,处理方法科学,可能也会出现新的发展机会,政府舆论危机也是如此。一方面,它使政府面临极大的舆论压力,严重挑战政府的合法性,可能使政府整个执政能力体系受到严重的削弱;另一方面,它又给政府与公众之间对话和政府自身反省创造了机会。如果处理及时、科学,变被动为主动,通过议题的重新设置,在政府与公众之间展开理性的对话,就可以加深政府与公众之间的互相理解,在新的高度上重构政府与公众之间的合作与信任关系。首先,任何信息只要传播到网络上,不管其是真是假,总是由一部分“进入基准低”的人相信,然后“进入基准高”的人也受从众效应的支配,跟着信其为真。由于网络信息这种串联功能,一旦某种有关政府负面的舆论在网络上出现以后,很快便出现爆炸效应,政府形象很快就会被妖魔化。 其次,政府网络舆论危机损毁政府公信力,从整体上削弱政府的执政能力。当公民感觉政府所追求的价值观与他们的价值观念相一致时,他们才会从内心接受政府的政策,并真正与政府形成一个共同体,为政府所倡导的目标而共同奋斗。同样,因为政府所追求的价值与公民价值趋同,公民才能感觉政府真正代表了他们的利益要求,对政府才有真正的信任。一旦政府陷入网络舆论危机,就会导致广大公众对政府的不信任。如果政府公信力受到质疑,公众与政府之间对抗情绪就会大增,政府也就难以整合社会不同力量推行既定的政策。即使强制推行了,行政成本也会极高,甚至导致公众与政府之间的冲突。第三,政府网络舆论危机又可以带来政府与公众关系发展的新契机,为良好的公共领域形成提供了发展的机会。当舆论危机爆发之时,大量公众都卷入到政治事务评论之中。无论其态度如何,怀着对事件的关注心态,希望政府能够对事件作出积极的回应。这种参与的激情为政府与公众之间的真诚交流打开了一个缺口,也为拉近政府与公民之间日益疏远的距离创造了契机。只要政府态度是明智的,就有可能利用其网络资源的优势,及时对事件作出反应,在特殊时刻开启真诚的对话,重新设置舆论的议题,及时改变舆论发展的方向。这样,不仅可以稀释危机效应,把危机所带来的损害控制在小范围之内,而且还可以通过真诚的对话起到教化公民的作用;在新的基础上重塑政府形象,重构政府与公民的相互依赖与相互信任关系,使政府与公众之间的关系在一个新高度上得到更好的发展。三、政府网络舆论危机治理原则 第一,责任原则。勇于承担责任,这是政府在面对网络舆论危机时,特别是舆论危机刚爆发时的首要原则。政府如果不能勇于承担责任,甚至采取回避的态度,就会使媒体和公众都觉得有必要将事件真相调查清楚。这种对事件本身的好奇会使各种信息以更快的速度传播,将更多的公众吸引到事件的评论之中。相反,如果政府首先将责任承担下来,就可以在很大程度上让公众相信政府本身是真诚的,会负责地解决问题。那么,一些非理性的言论可以明显减少,就能给不断升温的事件迅速降温,减政府的压力,也为政府重新设置议题,平衡舆论创造了良好条件。急于说明事件的真相,或者先自我辩解的策略并非可取。因为如果这样,公众追究责任的强烈愿望不能得到平息,甚至会觉得政府是刻意要掩盖事件真相,找替罪羊以平息事态。由此否定性的批评可能会由此迅速增多,使政府在舆论泥潭中越陷越深。所以,承担责任是政府面对网络舆论的首要策略。第二、信息公开原则。网络社会信息传播是多途径的便捷的,压制信息传播在技术上根本就难以做到,封锁消息的做法不仅是愚蠢的,其结果也往往是事与愿违,只会使事情变得更为复杂。人们可能会按照自己有关事件的片面消息对事件进行解说,这就等于为不同的事件有不同版本的舆论提供了条件。关于事件的不同版本的解说在网络之中经过一段时间的流传之后,最后会很快地朝向极端的方向发展,这时要再控制舆论已经不再可能了。负面舆论出现之时,政府惟一的选择只有真诚公布信息,满足并维护公众的知情权。为了防止网络以讹传讹现象的扩展,防止小道消息四处流传,及早化解公众不满情绪,政府在事件之初就应当公开信息,将事件的真相、历史渊源、处理办法及早公之与众,为引导舆论发展方向,化解危机创造良好条件。 第三、真诚对话原则。面对一边倒的负面舆论的压力,比较明智的选择就是重构政府与公众、媒体对话的新机制,通过真诚的对话以获取共识,重建媒体与公众的理解与认同。网络信息传播的群体集化效应的解决只有通过真诚的对话,使不同的意见与建议都能得到平等的表达,不同经验之间互相分享,这样才能使事件的真相被公众所了解,才可能在公众之间达成对事件的共识。第四、积极争夺话语权,重新设置舆论议题原则。当舆论危机爆发之时,负面舆论大多是非理性,而且媒体的报道也只是为了吸引读者的眼球而对事件进行片面的放大,整个舆论也就被设定了方向,快速朝着危险的方向发展。如果只是对其作出回应,而不能重新设置议题,化解危机的所有工作都会处于被动之中。化被动为主动的惟一办法就是积极争夺舆论的话语权,重新设置议题。相比公众而言,政府在网络资源的占有上具有绝对的优势,如果积极利用主流网络争夺话语权,就能在危机爆发之时,通过公开信息重建对话的结构,把事情原原本本公之与众,将公众对事情的泄愤转变为对事件的本质及其解决之道的理性思考。这样,舆论方向才可以朝积极的一面发展,舆论危机才能化解。 第五、日常预警原则。政府舆论危机的本质是政府形象的危机。危机爆发与政府公信力、政府形象有着密切的关系。政府公信力越低,在公众之中形象越差,特殊事件引发舆论危机的可能性就更大。对于政府而言,加快电子政务建设的步伐,充分利用政府网站的平台,及时了解民情,掌握公众价值观念的动态,及时发现政府日常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并及时根据公众要求调整服务方式,满足公众的要求,这对于提高政府公信力,塑造政府形象是极其必要的。政府形象的“毁”与“誉”也绝非一时之结果。只有未雨绸缪,在危机没有爆发之时,及时全面掌握各种舆论动向,并疏导负面舆论,强化正面舆论对政府形象的作用,即使特殊事件引发出负面舆论,政府也可以通过积极有效的策略,迅速摆脱其危害,防止舆论危机蔓延。

在网络信息高速发展的今天,突发事件特别是突发群体事件新闻信息吸引着人们围观甚至热议。此时,就少不了政府企业舆论引导。舆论引导好,往往使事件处置事半功倍;舆论引导不好,则很可能失得其反,助长事态恶化。许多地方花费大量的人力、物力、精力和时间应对社会舆论引导,却维稳效果不佳。如何正确进行突发事件的舆论引导是政府企业不可回避的重要研究课题。

一、快说事件,慎报原因
我们一直强调信息发布要快,甚至越快越好,这强调的是不要失语,要抢占先机,争取主动。突发群体事件一旦发生就应立即着手应对,稍有迟疑,可能就会造成谣言和小道消息满天飞,稍有怠慢,可能就会造成我们工作上的被动。过去,总习惯“只处理,不报道”或“先处理,后报道”,如今已完全不可取了,及时主动发布信息、引导舆论,才是正确的做法。
但是,同时也强调不能妄语。很多突发事件都比较复杂,一时搞不清楚是怎么回事,所以不要试图一次新闻发布会全部说清楚,更不要匆匆忙忙定性。我们时常可以看到,有些地方开新闻发布会很积极,比如2009年的“邓玉娇案”,每场新闻发布会措词都不一样,到底是什么,连新闻发布人自己都搞不清楚,长此以往,老百姓就不相信政府。要特别注意,很多问题没有查清不要乱说,查一点说一点, 用滚雪球的方式,循序渐进的说。2009年6月5日,成都市公交车发生燃烧。为此,该市3天开了5场新闻发布会,采取了查清一点说一点,大家关心什么说什么的方式,这比在没有查清的情况下就贸然说出去的做法效果好多了。要注意掌握处理问题的时机和节奏,有的第一时间做出反应,有的在观察之后再做处理;有的和风细雨、低调淡化,有的果断处置、迅速解决,做到积极而又稳妥。
快说事件,慎报原因,既坚持了第一时间、实事求是、客观真实发布信息的原则,又为后面的事情处置和后续信息发布留有更大空间和余地。

二、持续发布,不留空间
舆论引导,网络舆情可以借助类似多瑞科舆情数据分析站系统搭建网络舆情应急管理平台,不要指望说完就妄想一劳永逸,需要跟踪关注、适时跟进,持续发布,以引导舆论,同时,不留多余空间,才能挤压谣言空间。
尽管不能说只要持续发布就不会有谣言和负面信息,但是,至少会有效挤压负面空间。2012年7月21日,北京发生特大暴雨灾害,灾害造成77人死亡,经济损失100亿元。从北京“7·21”特大自然灾害事件舆情演变的过程看,主要经历了三个阶段,一是暴雨开始后雨情信息快捷传递掀起预警和求助信息热潮, 二是暴雨中和暴雨尾声感人求助事迹广为流传把舆论推向高潮,三是善后工作开始以后随着死亡人数的公布和重建工作的有序展开舆情逐渐走向平缓。
在此期间,北京市通过全市所有媒体尤其是政务微博不间断发布信息,同时,发挥微博矩阵优势,全市各区县、委办局的政务微博同时发声,传递雨情、倡导互助、回应求援、批驳谣言、公布求援进展。尤其是善后工作期间,因冒名帐号辱骂网民、有人指责广渠门桥下求援迟缓、协管员在暴雨后贴罚单、市委市政府正常人事变动、受灾死亡人数公布等一些敏感点引发的几轮舆论波澜,都在得到及时回应后迅速降温。正是因为持续发布和不留空间的引导,总体而言,北京“7·21”特发暴雨灾害舆情积极平稳正常,没有出现整体性负面舆论引导,舆情应对和舆论引导成功有效。

三、既是谣言,大胆击碎
自从互联网诞生,尤其是微博客盛行以来,人们视乎感觉谣言四起。谣言乘上科技的“东风”之后,上传更加便捷,扩散更加神速,一条信息发出去,会像病毒一 样传播,其影响更加强大,伤害更加直接,破坏更加严重。一条谣言常常导致某人声名狼藉,使得一个组织难以为续,甚至引发社会不安和动荡。
因此,身处以微博、微信为典型应用的即时网络时代,应对谣言,我们最有效的方法就是及时、全面、响亮地说出事实,而且必须要充分运用以微博微信等即时网络工具。谣言能得以瓦解,全仗在事实背景下的积极有效应对,这对于采取什么样的应对措施至关重要。而这样的初步判断通常会有三种结果:一是明显谣言;二是并非谣言,或有部分真实;三是一时无法确认是否是谣言。然而,在加紧调查核实事件真相情况的同时,针对不同的判断,采取有针对性的应对措施。对能确定的谣言, 必须立即辟谣,用事实告诉公众真相;对非谣言或部分真实的传言,本着实事求是,一分为二的原则,立即整改,诚恳道歉,承诺查清事件原委,严肃处理,及时公布;对一些无法确认是否是谣言的传言,必须承诺公众,将立即核查事件真相,尽快公之于众,并可视情况不间断发布调查进展,挤压谣言空间。

四、快速切割,弃车保帅
快速切割,既是一种思维方式,也是一种应对策略。所谓“凯撒的归凯撒,上帝的归上帝”。遇事应该坚持冷清观察、科学分析、正确判断、沉着应对,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是什么问题解决什么问题,在什么范围内发生的问题就在什么范围内解决。要注意区分政治问题、学术问题和思想问题,对重大政治原则问题,要立场坚定、旗帜鲜明;对学术问题,要民主讨论、平等交流,以理服人;对思想问题,要摆事实、讲道理,加强正面教育。

五、意见领袖,为我所用
在网络舆论引导实践中,我们发现,一个甚至一群普通的微博用户的言论,很难对舆论产生影响,而一些有较大影响力的微博用户的言论,有的甚至金石只言片语,却常常影响着舆论的走向,不同程度的引导着舆论。
从某种程度上说,微博时代是意见领袖的时代,微博在构建一个意见领袖主导的声音世界。微博的深入应用增强了网上意见领袖的舆论能量,微博也让更多明星名人成为意见领袖,从而大大影响着舆论。
这些年来,通过做通“潘石屹们”的工作引导网络舆论的案例不少,都很有效。在以微博为典型应用的即时网络时代。影响有影响力的人,做通意见领袖们的思想工作必然和已经成为舆论引导的重要和有效手段。

六、服务媒体,沟通记者
事件发生后,媒体记者蜂拥而至。作为事件处置当事人,树立服务媒体的意识十分重要。记者们没着没落,无人过问,报道自然五花八门、危机四伏;所到之处, 信息服务及时,精诚所至,金石为开,情况就会大不一样。即便规范而细致的服务下,仍有部分媒体会有“负面”、“不友好”报道,但只要能让其报道做到客观, 也是成功的。
因此,在突发事件发生的当口,需要做到有几点:1.第一时间设立记者接待处和信息中心,汇总事件相关信息,快速发布和提供给媒体。2.安排专人负责接待各类媒体,尽可能为记者提供工作和生活的便利,如交通、通信、上网和其他办公室用品以及食宿等。3.多集中召开新闻发布会、情况通报会或高一些小范围甚至单独座谈会,多提供条件让记者了解多采用的积极措施和面对的实际困难,行云流水似的让媒体形成相对统一的导向。4.在舆论监测和研判的基础上,有意图性地引导一些媒体针对一些不良言论进行报道。

谢金林网络舆论危机是网络社会政府经常遭遇的一种危机,它对政府能力体系可能造成致命的伤害,也可能为政府与公众之间良性互动提供新的契机。如何对其进行治理,将是网络时代政府治理的一项重要任务,也是新时期政府执政能力的一个重要方面。一、作为新形式危机的政府网络舆论危机的本质及其特点 政府网络舆论危机是网络社会政府经常遭遇的一种新形式危机,其实质是公关危机,挑战的是政府公信力与执政地位。在信息以光速传播的网络社会里,政府的某一个成员或某一个组织的任何一项不恰当的具体行政行为,都可能引发出众多的带有明显倾向的一边倒的负面舆论,将政府置于公众舆论的风口浪尖,严重损害政府形象,削弱政府公信力。第一,网络社会信息“无限制过滤”切断了不同经验之间的对话,使得正面舆论与负面舆论的交锋过程中,负面舆论常常轻而易举地压倒正面舆论,因而以讹传讹现象极易发生。网络技术的运用,赋予听众极大的自主选择权利,每个人不仅可以在信息超市中完全根据自己的需要“量身定制”信息,而且可以自由、即时地参与事件的讨论,自由地表达自己的观点。当网络给我们提供了大量信息的同时,又像魔术师的障眼布一样,限制了我们的视界,隔断了不同经验之间的共享与对话。一方面是便捷的四通八达的信息传播,一方面是理性商谈、经验分享如此之困难,给我们呈现出一幅难以理解的吊诡的境象。在这个吊诡的世界里,真相在公众之间难以被澄清,而某些负面因素常常被随意放大。有关政府的负面舆论总是比正面舆论更容易激起听众的响应,大量的非理性的发泄性言论由产生。 第二,网络舆论“群体集化”现象使负面舆论极端化,加剧了负面舆论一边倒的倾向。所谓“群体集化”指的是,“团体成员一开始即有某些偏向,在商议后,人们朝着偏向的方向继续前进,最后形成极端的观点”。网络社区不是一个统一的社区,而是由分化成不稳定的互相抵制的小团体所组成的。在小团体之内虽然有着高度的认同感,但团体之间彼此抵制。“信息过滤”使不同经验之间缺少商谈机制,而网络意见表达不是多数决定少数,而是少数意见领袖支配多数。所以,负面舆论出现之后,少数的意见领袖总是能够通过煽动性的言论将舆论往极端的方向推进。而对于公众而言,从众心理使他们更容易接受这些煽动性的一边倒的言论,负面舆论不断积聚,关于事件的舆论就因此而被定格。第三,网络信息传播的“虚拟串通”使得负面舆论随时都可以在大范围内出现一边倒的可能。网络这种超时空的信息链接,使得任何信息,不管其是真是假,只要达到引爆点,就有可能以燎原野火之势迅速在网络之中蔓延。负面舆论也是如此,当其出现在网络上吸引了一部分网民的注意,马上就可能通过BBS、博客、跟贴、网络聊天等形式迅速传播。传播的面越广,信息的真实性就越没有人去质疑;最后哪怕是谣言,在网络之中也被认为是真实。与其相反的舆论则会慢慢地在这个信息自由市场中被驱逐出去,整个网络世界中只能听到一种声音。 第四,网络社会权力“去中心化”使政府难以控制舆论的方向。网络社会里,政党与政府不再是信息权力的惟一拥有者,信息主导权被分散,以至于没有谁可以成为固定的意见领袖。谁是信息的主体,谁就拥有了权力,谁就是意见的领袖,这就是网络权力的规则。传统的政府权力不断被稀释,政府权威也不断受到挑战,甚至是沆瀣一气的小团体也可以通过极端的网络暴力,蔑视并攻击政府应有的权威。再加上一些地方政府民主执政能力比较薄弱,回应能力不强,新闻发言人制度不完善,甚至在错误的政绩观指导之下,为了所谓的地方政府形象,在危机事件发生的时候,采取极不明智的压制信息传播的手段。这种状况不仅不利于政府及时处理舆论,反而只能加剧负面舆论的传播,甚至导致小道消息广为流传,严重损害政府应有形象,使政府在负面舆论的漩涡之中难以自拔。政府网络舆论危机既不同于一般公共事件危机,又不同于其他媒介中的舆论危机,它具有独特的个性:(1)爆发的瞬时性。网络信息是以光速传递的,再加上网络舆论常受到“群体集化”机制的影响,在极短的时间里,关于事件的舆论可能就走上极端化的道路,将整个舆论发展方向定格下来,形成舆论危机。(2)影响范围的广阔性。网络传播信息的空间远远超过报纸、电视等媒介,互联网上每个结点间彼此有着无数通道相互链接。这种信息串联机制使有关政府某一事件的负面舆论可能在极短的时间内就传遍世界任何一个网络所能够延伸到的角落。(3)难以预测性。网络相比其它媒介更具有平民性、无序性,网络的物理结构使得任何人要控制它都极其困难,甚至根本就是不可能的事情。网络匿名也使网民可以放弃现实生活中的顾虑随意表达自己的观点。因此,网络舆论将会朝哪个方向发展?谁会是意见的领袖?谁能左右舆论?这都具有极大的不确定性。(4)后果严重性。舆论虽然只是意见的表达,甚至有时仅仅是公众的情绪的反应;但是,民主政府必须建立在合法性的基础之上,公众舆论不仅涉及到政府形象,而且会导致合法性危机,甚至使政府丧失执政地位。所以,政府舆论危机相比公共事件危机而言危害会更大。 二、舆论危机是一柄双刃剑 危机确实可能带来极大的损害,但是危机并不仅仅意味着灾难,如果不能正确处理,危机可能导致严重的损失后果;如果处理得及时,处理方法科学,可能也会出现新的发展机会,政府舆论危机也是如此。一方面,它使政府面临极大的舆论压力,严重挑战政府的合法性,可能使政府整个执政能力体系受到严重的削弱;另一方面,它又给政府与公众之间对话和政府自身反省创造了机会。如果处理及时、科学,变被动为主动,通过议题的重新设置,在政府与公众之间展开理性的对话,就可以加深政府与公众之间的互相理解,在新的高度上重构政府与公众之间的合作与信任关系。首先,任何信息只要传播到网络上,不管其是真是假,总是由一部分“进入基准低”的人相信,然后“进入基准高”的人也受从众效应的支配,跟着信其为真。由于网络信息这种串联功能,一旦某种有关政府负面的舆论在网络上出现以后,很快便出现爆炸效应,政府形象很快就会被妖魔化。 其次,政府网络舆论危机损毁政府公信力,从整体上削弱政府的执政能力。当公民感觉政府所追求的价值观与他们的价值观念相一致时,他们才会从内心接受政府的政策,并真正与政府形成一个共同体,为政府所倡导的目标而共同奋斗。同样,因为政府所追求的价值与公民价值趋同,公民才能感觉政府真正代表了他们的利益要求,对政府才有真正的信任。一旦政府陷入网络舆论危机,就会导致广大公众对政府的不信任。如果政府公信力受到质疑,公众与政府之间对抗情绪就会大增,政府也就难以整合社会不同力量推行既定的政策。即使强制推行了,行政成本也会极高,甚至导致公众与政府之间的冲突。第三,政府网络舆论危机又可以带来政府与公众关系发展的新契机,为良好的公共领域形成提供了发展的机会。当舆论危机爆发之时,大量公众都卷入到政治事务评论之中。无论其态度如何,怀着对事件的关注心态,希望政府能够对事件作出积极的回应。这种参与的激情为政府与公众之间的真诚交流打开了一个缺口,也为拉近政府与公民之间日益疏远的距离创造了契机。只要政府态度是明智的,就有可能利用其网络资源的优势,及时对事件作出反应,在特殊时刻开启真诚的对话,重新设置舆论的议题,及时改变舆论发展的方向。这样,不仅可以稀释危机效应,把危机所带来的损害控制在小范围之内,而且还可以通过真诚的对话起到教化公民的作用;在新的基础上重塑政府形象,重构政府与公民的相互依赖与相互信任关系,使政府与公众之间的关系在一个新高度上得到更好的发展。三、政府网络舆论危机治理原则 第一,责任原则。勇于承担责任,这是政府在面对网络舆论危机时,特别是舆论危机刚爆发时的首要原则。政府如果不能勇于承担责任,甚至采取回避的态度,就会使媒体和公众都觉得有必要将事件真相调查清楚。这种对事件本身的好奇会使各种信息以更快的速度传播,将更多的公众吸引到事件的评论之中。相反,如果政府首先将责任承担下来,就可以在很大程度上让公众相信政府本身是真诚的,会负责地解决问题。那么,一些非理性的言论可以明显减少,就能给不断升温的事件迅速降温,减政府的压力,也为政府重新设置议题,平衡舆论创造了良好条件。急于说明事件的真相,或者先自我辩解的策略并非可取。因为如果这样,公众追究责任的强烈愿望不能得到平息,甚至会觉得政府是刻意要掩盖事件真相,找替罪羊以平息事态。由此否定性的批评可能会由此迅速增多,使政府在舆论泥潭中越陷越深。所以,承担责任是政府面对网络舆论的首要策略。第二、信息公开原则。网络社会信息传播是多途径的便捷的,压制信息传播在技术上根本就难以做到,封锁消息的做法不仅是愚蠢的,其结果也往往是事与愿违,只会使事情变得更为复杂。人们可能会按照自己有关事件的片面消息对事件进行解说,这就等于为不同的事件有不同版本的舆论提供了条件。关于事件的不同版本的解说在网络之中经过一段时间的流传之后,最后会很快地朝向极端的方向发展,这时要再控制舆论已经不再可能了。负面舆论出现之时,政府惟一的选择只有真诚公布信息,满足并维护公众的知情权。为了防止网络以讹传讹现象的扩展,防止小道消息四处流传,及早化解公众不满情绪,政府在事件之初就应当公开信息,将事件的真相、历史渊源、处理办法及早公之与众,为引导舆论发展方向,化解危机创造良好条件。 第三、真诚对话原则。面对一边倒的负面舆论的压力,比较明智的选择就是重构政府与公众、媒体对话的新机制,通过真诚的对话以获取共识,重建媒体与公众的理解与认同。网络信息传播的群体集化效应的解决只有通过真诚的对话,使不同的意见与建议都能得到平等的表达,不同经验之间互相分享,这样才能使事件的真相被公众所了解,才可能在公众之间达成对事件的共识。第四、积极争夺话语权,重新设置舆论议题原则。当舆论危机爆发之时,负面舆论大多是非理性,而且媒体的报道也只是为了吸引读者的眼球而对事件进行片面的放大,整个舆论也就被设定了方向,快速朝着危险的方向发展。如果只是对其作出回应,而不能重新设置议题,化解危机的所有工作都会处于被动之中。化被动为主动的惟一办法就是积极争夺舆论的话语权,重新设置议题。相比公众而言,政府在网络资源的占有上具有绝对的优势,如果积极利用主流网络争夺话语权,就能在危机爆发之时,通过公开信息重建对话的结构,把事情原原本本公之与众,将公众对事情的泄愤转变为对事件的本质及其解决之道的理性思考。这样,舆论方向才可以朝积极的一面发展,舆论危机才能化解。 第五、日常预警原则。政府舆论危机的本质是政府形象的危机。危机爆发与政府公信力、政府形象有着密切的关系。政府公信力越低,在公众之中形象越差,特殊事件引发舆论危机的可能性就更大。对于政府而言,加快电子政务建设的步伐,充分利用政府网站的平台,及时了解民情,掌握公众价值观念的动态,及时发现政府日常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并及时根据公众要求调整服务方式,满足公众的要求,这对于提高政府公信力,塑造政府形象是极其必要的。政府形象的“毁”与“誉”也绝非一时之结果。只有未雨绸缪,在危机没有爆发之时,及时全面掌握各种舆论动向,并疏导负面舆论,强化正面舆论对政府形象的作用,即使特殊事件引发出负面舆论,政府也可以通过积极有效的策略,迅速摆脱其危害,防止舆论危机蔓延。


领导应怎样提高舆论引导和舆情应对能力
对于网络发生的重大舆情,在网络舆情领导组的授权下,统一发布口径,及时在新华网、官方微博等主流网站发布,并组织网络评论员、网络写手跟帖回应,有效地掌握了舆论主导权,从而筑牢了引导网上舆论的基础。

如何进行突发事件中的舆情引导
政府可以在第一时间从博 客、论坛、 贴吧、微博、微信等新媒体上搜集相关信息,从中提取与突发事件相关的舆情关键词, 进行正确的分析和研究筛选,开展动态跟踪,及时通过新媒体的传 播平台进行问题 处理,通过多种手段和渠道,传播正确的舆论导向。以平等而又不失严谨的态度积极通报事件的过程与进展由于面对突发事件时,很...

安徽 历史高考题
4.网络给人们的信息交流提供了便利的平台,同时,借助这一平台,谣言也得以迅速传播。创造健康和谐的网络舆论环境,必修①提升网络参与者的素养 ②提高政府的行政管理水平③防止网络信息传播扩散 ④增强公民的民主管理能力A.①② B.①④ C. ②③ D. ③④5.2012年中国共产党将召开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国际和国内的新...

什么是涉腐网络舆情
就是关于腐败的各种网络信息,主要是指的微博、博客、论坛等,也包含新闻、电子报中的报道 参考资料:http:\/\/blog.sina.com.cn\/webmonitor

曹县翰林府到底怎么了
关于曹县翰林府的具体情况分析如下:一、概述答案 曹县翰林府近期出现一些舆论关注的事件或问题。这些问题的具体内容需要进一步了解和分析。二、详细解释 1. 事件背景 近期,曹县翰林府因某些原因引发了公众的关注。可能涉及政策调整、开发项目或其他社会事件。这些情况引起了当地居民和网民的关注和讨论。2. ...

网络舆情监测都是用于什么行业,推荐几家比较一下
主要用于政府行业,信息中心通过此软件采集统计信息、及时发现负面信息、进行相关网络等等。比较好的舆情监测公司有:新浪舆情通。一些非理性议论、小道消息或负面报道常常在一定程度上激发人们普遍的危机感,甚至影响到群众对党和政府的信任,影响到消费者对某一企业品牌的认同。网民对事件的关注与反应另当事...

什么叫网评文章?
\/> 在互联网上,一篇文章的影响力有几个因素来衡量,一是点击率,二是转载率,三是观点得到大部分网民认同。只有达到以上三点,网络评论文章才能彰显其价值,因为在海量的互联网信息上,信息的传播决定了受众群,有了受众群才会影响这些人对某件事情的看法。

县人民镇府有宣传部吗
1.负责组织、指导全县理论研究、理论学习、理论宣传和社会科学规划的工作,做好党员教育工作。2.负责规划、部署全县性的宣传思想工作。3.负责引导社会舆论,指导、监督、管理和协调全县新闻宣传、出版工作,对县新闻媒体实施方针政策的指导。4.负责全县对外宣传工作的总体规划。5.负责从宏观上指导文化艺术工作...

中泰铁路合作进展受到泰国舆论界高度关注
泰国国家立法议会12月4日批准中泰铁路合作谅解备忘录草案后,泰国舆论界对中泰铁路合作取得的各项进展高度关注。根据这份备忘录草案,中国将参与建设泰国两段复线铁路,分别是廊开府经沙拉武里府至罗勇府一线总长度为734公里,以及沙拉武里府至曼谷一线,总长度为133公里。两段铁路将采用标准的1.435米轨距,...

翰林府的瓜是什么梗
二、网络流行梗的形成 网络流行梗的产生往往与热门事件、网络舆论密切相关。翰林府的瓜作为网络梗的一种,可能是因为某个事件在翰林府发生,因为事件的特殊性、趣味性或者与大众生活的贴近性,使得这一事件在网络上迅速传播,成为大家关注的焦点。人们在讨论这一事件时,往往用“翰林府的瓜”来...

八步区17668999282: 政府部门如何正确对待网络舆情 -
宗唯洛斯: 客观对待! 对舆情反馈要客观,出现了问题要去核实,因为网络上存在一些虚假或者不实信息.问题核实后不仅要去解决,而且要反馈到网络上去,不然做了别人也看不到.这里要做的事情很多,如果现在还不重视网络舆情,那就走远了!

八步区17668999282: 政府如何对待网络舆情及提高应对能力应采取哪些措施? -
宗唯洛斯: 舆情监测软件只是辅助的作用,可以及时发现舆情信息,让政府人员更快的进行处理解决,这类的产品市面上很多,比如北大方正、TRS、中科新天等等

八步区17668999282: 新媒体环境下遭遇“执法舆情危机”如何应对? -
宗唯洛斯: 提高舆情危机应对意识和能力.最重要的是要提高政府公职人员的法治思维、法治意识和行政执法能力,尽量以合法合 理站在人民群众利益的角度处理事情.在舆情危机发生以后,要积极作为,重视与媒介、公众和当事人的沟通,做好舆 情危机公关工作,利用各种媒介和渠道发布权威信息,合理引导舆论,通过学习依法行政中面临的问题和解决途径,规 避执法过程中可能遇见的风险,正确管理新媒体环境下的突发舆情、应对和化解危机,在执法过程中运用法治思维,全 面提高行政执法人员的行政执法能力.

八步区17668999282: 网络舆情处置的办法是什么?
宗唯洛斯: 网络舆情具有以下特点:1、直接性,通过BBS,新闻点评和博客网站,网民可以立即发表意见,下情直接上达,民意表达更加畅通;2、突发性,网络舆论的形成往往非常...

八步区17668999282: 关于网络舆情的应对措施措施问题,求教了,论文急需 -
宗唯洛斯: 真正的能够化解舆情危机的方法,还是在第一时间掌握汇总舆情,再进行有效的疏导.也即是:网络舆情监控 堵不如疏.随着互联网的快速发展,网络媒体作为一种新的信息传播形式,已深入人们的日常生活.网友言论活跃已达到前所未有的程...

八步区17668999282: 舆情危机处置有哪些基本方法? -
宗唯洛斯: 处理的方式方法很多舆情危机处理的方式方法很多,新舆盾根据日常的工作经验总结基本的方法有以下几点,仅供参考: 1.要做好互联网舆情分析预警,建立互联网舆情处置预案,明确互联网舆情处置流程,强化互联网媒体沟通协调. 2.可以...

八步区17668999282: 如何加强社交媒体网络的舆情风险管控 -
宗唯洛斯: 一、做好舆情预警监测,健全应急管理机制.受到互联网特性的影响,网络舆情危机的爆发具有突发性,而健全应急管理预案对舆情危机的形成与发酵影响明显.迟缓的危机应急管理容易引发舆论的质疑和批判,导致不良后果.因此应对负面舆...

八步区17668999282: 如何正确引导网络舆论 -
宗唯洛斯: 政府如何回应网络舆情?在处置网络舆情引导网络舆论的过程中,如何消解各方的猜疑与分歧、体现权力的公信力,考验着党委政府的决心;如何在各种批评和指责中与网络民众展开全方位的沟通和交流,锤炼着每位领导干部的智慧.网络治理...

八步区17668999282: 网络舆情的特点以及应对方法? -
宗唯洛斯: 一 、 网络舆情的现状 网络舆情是指在互联网背景之下,众多网民对于社会(现实社会、虚拟社会)各种现象、问题所表达的信念、态度、意见和情绪表现的总和,或简言之为网络舆论和民情.网络舆情在某些层面对政府机构形成了很大的网络...

八步区17668999282: 推进组织部门网络宣传和舆情应对工作有哪些建议和意见 -
宗唯洛斯: 一是健全舆情危机处置机制,提高适时果断处理危机的能力.随着社会经济文化的发展,公众意识逐渐觉醒,对知情权和公众权益维护的认知不断增强.如何防止负面舆论由个体向群体扩散的“信任危机”,是一项重要任务.二是加强新闻媒体...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