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2 他们是怎么证明的?

作者&投稿:苑郑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1+1=2咋证明?~

1+1=2是为方便计算而定义的,无需证明。不过还真有人证明过1+1=2,不过不是我们简单所说的1+1

呵呵,其实不是你想的那样的。所谓的“1+1”或“1+2”都只是个简称。哥德巴赫猜想说的是,任何一个大于 6的偶数都可以表示成两个素数之和,通常表示为“1+1”。我国数学家陈景润于1966年证明:任何充分大的偶数,都是一个质数与一个自然数之和,而后者可表示为两个质数的乘积。通常这个结果表示为“1+2”。这是目前这个问题的最佳结果。请注意,在这里,“1+1”只是一个简称,并非是算术意义上的一加一。陈景润的证明过程,恐怕不是在这里能够写得下的。既使写在这里,又有几人能看得懂呢?另外,我想提醒的是,陈景润证明的可不是“1+1=2”啊。这是常识,千万不要闹笑话。

1+1=2源自哥德巴赫猜想
哥德巴赫猜想貌似简单,要证明它却着实不易,成为数学中一个著名的难题。18、19世纪,所有的数论专家对这个猜想的证明都没有作出实质性的推进,直到20世纪才有所突破。直接证明哥德巴赫猜想不行,人们采取了“迂回战术”,就是先考虑把偶数表为两数之和,而每一个数又是若干素数之积。如果把命题"每一个大偶数可以表示成为一个素因子个数不超过a个的数与另一个素因子不超过b个的数之和"记作"a+b",那么哥氏猜想就是要证明"1+1"成立。

1920年,挪威的布朗(Brun)证明了 “9+9 ”。
1924年,德国的拉特马赫(Rademacher)证明了“7+7 ”。
1932年,英国的埃斯特曼(Estermann)证明了 “6+6 ”。
1937年,意大利的蕾西(Ricei)先后证明了“5+7 ”, “4+9 ”, “3+15 ”和“2+366 ”。
1938年,苏联的布赫 夕太勃(Byxwrao)证明了“5+5 ”。
1940年,苏联的布赫 夕太勃(Byxwrao)证明了 “4+4 ”。
1948年,匈牙利的瑞尼(Renyi)证明了“1+c ”,其中c是一很大的自然数。
1956年,中国的王元证明了 “3+4 ”。
1957年,中国的王元先后证明了 “3+3 ”和 “2+3 ”。
1962年,中国的潘承洞和苏联的巴尔巴恩(BapoaH)证明了 “1+5 ”, 中国的王元证明了“1+4 ”。
1965年,苏联的布赫 夕太勃(Byxwrao)和小维诺格拉多夫(BHHopappB),及 意大利的朋比利(Bombieri)证明了“1+3 ”。
1966年,中国的陈景润证明了 “1+2 ”[用通俗的话说,就是大偶数=素数+素数*素数或大偶数=素数+素数(注:组成大偶数的素数不可能是偶素数,只能是奇素数。因为在素数中只有一个偶素数,那就是2。)]。
其中“s + t ”问题是指: s个质数的乘积 与t个质数的乘积之和

20世纪的数学家们研究哥德巴赫猜想所采用的主要方法,是筛法、圆法、密率法和三角和法等等高深的数学方法。解决这个猜想的思路,就像“缩小包围圈”一样,逐步逼近最后的结果。

1+1就是指哥德巴赫猜想,就是每一个大于等于6的偶数都可以表示为两个奇素数的和。
关于哥德巴赫猜想,现在还没有解决,目前最好的结果是陈景润所证明的1+2,即每一个充分大的偶数可以表示成两个奇数的和,这两个奇数中一个是素数,另一个或是素数,或是两个素数的积。

1+1=2源自哥德巴赫猜想
哥德巴赫猜想貌似简单,要证明它却着实不易,成为数学中一个著名的难题。18、19世纪,所有的数论专家对这个猜想的证明都没有作出实质性的推进,直到20世纪才有所突破。直接证明哥德巴赫猜想不行,人们采取了“迂回战术”,就是先考虑把偶数表为两数之和,而每一个数又是若干素数之积。如果把命题"每一个大偶数可以表示成为一个素因子个数不超过a个的数与另一个素因子不超过b个的数之和"记作"a+b",那么哥氏猜想就是要证明"1+1"成立。

1920年,挪威的布朗(Brun)证明了 “9+9 ”。
1924年,德国的拉特马赫(Rademacher)证明了“7+7 ”。
1932年,英国的埃斯特曼(Estermann)证明了 “6+6 ”。
1937年,意大利的蕾西(Ricei)先后证明了“5+7 ”, “4+9 ”, “3+15 ”和“2+366 ”。
1938年,苏联的布赫 夕太勃(Byxwrao)证明了“5+5 ”。
1940年,苏联的布赫 夕太勃(Byxwrao)证明了 “4+4 ”。
1948年,匈牙利的瑞尼(Renyi)证明了“1+c ”,其中c是一很大的自然数。
1956年,中国的王元证明了 “3+4 ”。
1957年,中国的王元先后证明了 “3+3 ”和 “2+3 ”。
1962年,中国的潘承洞和苏联的巴尔巴恩(BapoaH)证明了 “1+5 ”, 中国的王元证明了“1+4 ”。
1965年,苏联的布赫 夕太勃(Byxwrao)和小维诺格拉多夫(BHHopappB),及 意大利的朋比利(Bombieri)证明了“1+3 ”。
1966年,中国的陈景润证明了 “1+2 ”[用通俗的话说,就是大偶数=素数+素数*素数或大偶数=素数+素数(注:组成大偶数的素数不可能是偶素数,只能是奇素数。因为在素数中只有一个偶素数,那就是2。)]。
其中“s + t ”问题是指: s个质数的乘积 与t个质数的乘积之和

20世纪的数学家们研究哥德巴赫猜想所采用的主要方法,是筛法、圆法、密率法和三角和法等等高深的数学方法。解决这个猜想的思路,就像“缩小包围圈”一样,逐步逼近最后的结果。
如果满意记得采纳哦!
你的好评是我前进的动力。
(*^__^*) 嘻嘻……
我在沙漠中喝着可口可乐,唱着卡拉ok,骑着狮子赶着蚂蚁,手中拿着键盘为你答题!!!


宏伟区19191376817: 1+1=2数学家是怎么证明的 -
江娇宫炎: 首先,哥德巴赫猜想并不是证明1+1=2.1+1=2运用了借代的修辞手法,给予了哥德巴赫猜想一个易记的名称. 楼主问的是哥德巴赫猜想,则我无法回答. 若是问该等式为什么成立,请先给出1的定义,2的定义

宏伟区19191376817: 如何证明1+1=2(用数学原理回答)? -
江娇宫炎:[答案] 证明:1+1=2 数学科洪士薰老师 1.先了解peano 公设:所谓自然数,就是满足下列条件, 1.一集合N 中,有元素n,及后续元素n+,n+与n 对应. 2.元素e 必定属于N 中. 3.元素e 在N 中不为任一元素的后续元素. 4.N 中的元素,a+=b+则a=b.(元素唯一)...

宏伟区19191376817: 1+1=2怎么证明?华罗庚的证明方法 -
江娇宫炎:[答案] 1+1就是指哥德巴赫猜想,就是每一个大于等于6的偶数都可以表示为两个奇素数的和. 关于哥德巴赫猜想,现在还没有解决,目前最好的结果是陈景润所证明的1+2,即每一个充分大的偶数可以表示成两个奇数的和,这两个奇数中一个是素数,另一...

宏伟区19191376817: 1+1=2的详细证明过程?(整齐一点哦) -
江娇宫炎:[答案] 如果你指的是1+1=2的话,那是基于皮亚诺的自然数公理,不证自明 如果你指的是陈景润研究的那个哥德巴赫猜想(任何充分大的偶数均能分成两个质数之和),很可惜现在也无人能证明,陈景润证出的不过是一个弱化了的命题……

宏伟区19191376817: 怎么证明一加一等于二呢 -
江娇宫炎:[答案] 1+1=2这是数学公理系统规定的基本公理,不需要证明. 1+1=2 (十进制运算) 1+1=10(二进制运算) 1+1=1(逻辑运算) 一加一等于田、王(智力游戏)

宏伟区19191376817: 如何证明1+1=2? -
江娇宫炎: 呵呵,其实不是你想的那样的. 所谓的“1+1”或“1+2”都只是个简称.哥德巴赫猜想说的是,任何一个大于 6的偶数都可以表示成两个素数之和,通常表示为“1+1”.我国数学家陈景润于1966年证明:任何充分大的偶数,都是一个质数与...

宏伟区19191376817: 如何证明数学难题1+1=2? -
江娇宫炎:[答案] 1+1=2,从纯粹不附加任何条件来看的..要说为什么..首先,这两个1是不一样的..第一,第一个1是单位元..(抽象点说,对于运算+和*来说,0和1分别是它们的单位元,因为加0和乘1是不改变数的..更加抽象地说,“+”和“*”都可以...

宏伟区19191376817: 罗素如何证明1+1=2 -
江娇宫炎:[答案] 简单说,他受弗雷格影响,先定义了0、1和后继(1是0的后继):一个数是与其相似的类的类. 然后逐渐展开自然数和加法等. 罗素的大部分理论可以在《数学原理》中找到,但是过于艰深且没有中译本,可以参阅他的《数理哲学导论》(商务印书馆...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