翼点 名词解释

作者&投稿:戚阅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翼点 名词解释~

翼点又称“蝶顶点”。在两眼裂外眦后方约3.5cm,离颧弓上缘4cm处。即一手拇指置于颧骨额突之后,另一手之食、中二指置于颧弓之上,形成三角即为翼点。为脑膜中动脉前支之投影。
由蝶、顶、额、颞四骨汇合成“H”形缝,蝶顶缝的中点即翼点;是颅骨在颞区的薄弱处,深面有脑膜中动脉前支通过。此点距颧弓上方3.8cm左右。

扩展资料
医学专业基础知识名词解释:
1、内囊:大脑皮质新区的投射纤维在背侧丘脑、尾状核和豆状核之间,高度集中形成的一个厚的白质板。
2、心包:是包绕在心脏外面,由紧贴心瓣膜的脏层(心外膜)与外面的壁层在大血管处移行形成的一个密闭的心包腔。
3、静脉角:同侧的颈内静脉和锁骨下静脉在胸锁关节的汇合而形成的夹角。
4、纵隔:两侧纵隔胸膜之间的器官、结构和结缔组织的总称。
5、动脉:是把血液从心脏输送到毛细血管的管道,可分为大、中、小三种。
6、静脉:是输送血液返回心脏的管道,可分为大、中、小三种。
7、咽峡:是腭帆后缘,左右腭舌弓和舌眼共同围成的结构。
8、神经节:周围神经系统内,形态和功能相似的神经元胞体聚集而成的团块状结构。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翼点

翼点是位于颅骨颞窝下部较薄弱部位,在额、顶、颞、蝶骨会合处,最为薄弱,此处构成H形的骨缝。其对应处颅骨内面有脑膜中动脉经过,常因外力作用导致脑膜中动脉损伤,引起硬膜外血肿形成。
实用考试名词解释:额骨、顶骨、颞骨和蝶骨相交处所形成的“H”形骨缝,其深面有脑膜中动脉前支通过,且深面有运动性语言中枢(额下回后部)。

拓展资料:
颅骨(skull)位于脊柱上方,由23块形状和大小不同的扁骨和不规则骨组成(中耳的3对听小骨未计入)。除下颌骨及舌骨外,其余各骨彼此借缝或软骨牢固连结,起着保护和支持脑、感觉器官以及消化器和呼吸器的起始部分的作用。
以眶上缘及外耳门上缘连线为分界线,将颅分为脑颅和面颅两部分。脑颅位于颅的后上部,包括成对的顶骨和颞骨,不成对的额骨、蝶骨、枕骨和筛骨,共8块,围成颅腔,容纳脑。面颅为颅的前下部分,包含成对的上颌骨、颧骨、鼻骨、泪骨、腭骨及鼻甲骨,不成对的犁骨、下颌骨、舌骨,共15块,构成眶、鼻腔、口腔和面部的骨性支架。

1、翼点又称“蝶顶点”。在两眼裂外眦后方约3.5cm,离颧弓上缘4cm处。即一手拇指置于颧骨额突之后,另一手之食、中二指置于颧弓之上,形成三角即为翼点。为脑膜中动脉前支之投影。

2、由蝶、顶、额、颞四骨汇合成“H”形缝,蝶顶缝的中点即翼点;是颅骨在颞区的薄弱处,深面有脑膜中动脉前支通过。此点距颧弓上方3.8cm左右。

扩展资料:

临床意义:此处骨质菲薄,内有脑膜中动脉前支通过,此处受暴力打击易骨折,骨折易损伤血管形成硬膜外血肿。其深面有脑膜中动脉前支通过,且深面有运动性语言中枢(中央前回三分之一)。

另外,在临床手术中,翼点开颅也是重要的手术方法之一,即翼点入路:通过去掉部分额骨、颞骨和蝶骨大翼,从外侧面开颅和显露脑组织。

翼点入路开颅术主要适于Willis环前部和基底动脉上端的动脉瘤以及眶部、眶后、鞍部、鞍旁、视交叉部、额叶底面、斜坡后和桥脑前的肿瘤手术。只需轻轻牵开额叶外侧底面和颞叶即可。固定好头位、充分地切除颅底骨质、释放基底池的脑脊液、蛛网膜下腔的系统性分离均是成功关键。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翼点



1、翼点又称“蝶顶点”。在两眼裂外眦后方约3.5cm,离颧弓上缘4cm处。即一手拇指置于颧骨额突之后,另一手之食、中二指置于颧弓之上,形成三角即为翼点。为脑膜中动脉前支之投影。

2、由蝶、顶、额、颞四骨汇合成“H”形缝,蝶顶缝的中点即翼点;是颅骨在颞区的薄弱处,深面有脑膜中动脉前支通过。此点距颧弓上方3.8cm左右。

扩展资料:

翼点入路又称“筋膜间翼点开颅”或“额颞蝶入路”,它是开展颅底外科和显微神经外科最常用的手术入路之一。利用外侧裂作为自然解剖间隙,对脑组织的牵拉最小,能对鞍区、颅前窝、颅中窝以及上斜坡等处颅底病变进行探查是翼点入路的特点。

理想的开颅原则是在分离切除病变时不干扰脑组织。因此,开颅时必须利用颅底自然的平面和空间而不过多地牵拉脑组织。蝶骨嵴就是翼点入路中将额叶和颞叶分开的这个平面,另一平面是额叶底面和眼眶上面的眶顶。这些平面从脑表面直接投射到鞍旁区,形成一个小圆锥形,尖部是额叶和颞叶连接处,底部是开颅的范围,体部即手术入路,这个入路是动态变化的。

通过切除蝶骨嵴外侧及部分眶顶,可使这个自然空间沿其底面扩大,沿圆锥尖端分开外侧裂,可进一步扩大该空间,形成一个大圆锥体工作空间,锥尖指向岛阈。圆锥的深度是颅盖骨到蝶鞍的最短距离。通过这个大圆锥可以打开额颞叶之间和额叶底面之间的蛛网膜,因此不用牵拉或用很小的牵拉力,即可使整个额叶从颅底抬起。利用手术显微镜的放大、照明和特殊的立体透射作用,可以暴露从鞍旁和视交叉上部向下越过脚间池和桥脑前池至桥脑小脑池和内听道的颅底结构。

翼点入路开颅术主要适于Willis环前部和基底动脉上端的动脉瘤以及眶部、眶后、鞍部、鞍旁、视交叉部、额叶底面、斜坡后和桥脑前的肿瘤手术。只需轻轻牵开额叶外侧底面和颞叶即可。固定好头位、充分地切除颅底骨质、释放基底池的脑脊液、蛛网膜下腔的系统性分离均是成功关键。

参考链接:百度百科-翼点



翼点是额骨、顶骨、颞骨和蝶骨大翼4骨相交处所形成的“H”形骨缝,位于颞窝内,颧弓中点上方两横指(或3.5~4cm)处。

实用考试名词解释:额骨、顶骨、颞骨和蝶骨相交处所形成的“H”形骨缝,内有脑膜中动脉前支通过。

翼点是
、顶骨、颞骨和蝶骨大翼4骨相交处所形成的“H”形骨缝,位于颞窝内,颧弓中点上方两横指(或3.5~4cm)处。此处骨质菲薄,内有脑膜中动脉前支通过,此处受暴力打击易骨折,骨折易损伤血管形成硬膜外血肿。


肇源县18411516662: 翼点 - 搜狗百科
武肃拉西: 1、翼点又称“蝶顶点”.在两眼裂外眦后方约3.5cm,离颧弓上缘4cm处.即一手拇指置于颧骨额突之后,另一手之食、中二指置于颧弓之上,形成三角即为翼点.为脑膜中动脉前支之投影. 2、由蝶、顶、额、颞四骨汇合成“H”形缝,蝶顶...

肇源县18411516662: "翼点"是什么? -
武肃拉西: 翼点:是额骨、顶骨、颞骨和蝶骨大翼4骨相交处所形成的“H”形骨缝,

肇源县18411516662: 翼点概念?有何临床意义? -
武肃拉西: 翼点的概念:是额骨、顶骨、颞骨和蝶骨大翼4骨相交处所形成的“H”形骨缝称为翼点. 翼点的位置:位于颞窝内,颧弓中点上方两横指(或3.5~4cm)处. 临床意义:此处骨质菲薄,内有脑膜中动脉前支通过,此处受暴力打击易骨折,骨折易损伤血管形成硬膜外血肿.其深面有脑膜中动脉前支通过,且深面有运动性语言中枢(中央前回三分之一).另外,在临床手术中,翼点开颅也是重要的手术方法之一,即翼点入路:通过去掉部分额骨、颞骨和蝶骨大翼,从外侧面开颅和显露脑组织.

肇源县18411516662: 什么是翼点(解剖学基础) -
武肃拉西:[答案] 翼点:是额骨、顶骨、颞骨和蝶骨大翼4骨相交处所形成的“H”形骨缝,位于颞窝内,颧弓中点上方两横指(或3.5~4cm)处,此处骨质菲薄,内有脑膜中动脉前支通过,此处受暴力打击易骨折,骨折易损伤血管形成硬膜外血肿.

肇源县18411516662: 名词解释 翼点 -
武肃拉西: 翼点:是额骨、顶骨、颞骨和蝶骨大翼4骨相交处所形成的“H”形骨缝,位于颞窝内,颧弓中点上方两横指(或3.5~4cm)处,此处骨质薄弱,内有脑膜中动脉前支通过,此处受暴力打击易骨折,骨折易损伤血管形成硬膜外血肿.

肇源县18411516662: 肝门~硬膜外隙~翼点的解剖名词解释. -
武肃拉西:[答案] 肝门:脏面中部有略呈“H”形的沟,位于中部的横沟为肝门,是肝左、右管,肝固有动脉左、右支,肝门静脉左、右支和... 故此隙与颅内不相通. 翼点:指颅骨侧面额骨、顶骨、颞骨、蝶骨四骨相连接处的缝,多呈“H”形,在颧弓中点上方约3.8...

肇源县18411516662: 翼点的概念? -
武肃拉西:[答案] 额,顶,颞,蝶四个骨的会合处,常够成H形的缝称为翼点(区),内邻脑膜中动脉前支,此处骨质最薄弱,容易骨折. 北京大学医学出版社《系统解剖学》

肇源县18411516662: 简述翼点的位置及临床意义. -
武肃拉西:[答案] 翼点是由额骨、顶骨、颞骨和蝶骨大翼四骨交 界处,呈H形的区域.翼点为颅盖骨最薄弱处, 其内面有脑膜中动脉的前支通过,如骨折极易造 成脑膜中动脉损伤而致硬膜外血肿.

肇源县18411516662: 翼点 -
武肃拉西:[答案] 翼点是 、顶骨、颞骨和蝶骨大翼4骨相交处所形成的“H”形骨缝,位于颞窝内,颧弓中点上方两横指(或3.5~4cm)处.此处骨质菲薄,内有脑膜中动脉前支通过,此处受暴力打击易骨折,骨折易损伤血管形成硬膜外血肿.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