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班幼儿什么行为的分析及解决策略

作者&投稿:敞穆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幼儿行为表现记录及分析及采取措施~

大班幼儿观察记录与分析措施(一):
观察记录
观察对象:张志恒
性别:男
年龄:5岁
观察时间:20XX年10月10日
观察地点:本班教室
观察目的:培养幼儿独立解决问题和宽容的品格,减少告状行为的发生。观察记录:
平日里,经常有一些幼儿把自我从家里带来贴画儿分发给自我的好朋友。今日放学前,我看见武忆冉小朋友把贴画儿发给了自我的好朋友郭杉、孙宇等。这时我听到张志恒小声对武忆冉说:“我也想要一张贴画儿,你给了郭杉两张,你给我一张吧!你不给我的话我就告诉张教师你带贴画儿了!”于是我便故意装作没看见,让幼儿自我应对问题。这时张志恒便跑到我面前对我说“张教师,武忆冉带贴画到幼儿园来,还把它分给小朋友!”
观察分析:
经过观察我发现,她们对美工区十分感兴趣,最终因为没有办法很无奈从而选择了图书区。而在图书区她们互相倾诉,图书区似乎成为了她们聊天放松心境的场所,其实,她们彼此的倾诉也是一种语言表达的形式,只是她们的倾诉资料相比较较随意。
教育措施:
这只是幼儿之间的小矛盾,教师可将问题抛还给幼儿,引导他们自我学着处理;若是较严重的情景则需教师酌情处理。另外,平时注意多与幼儿沟通,了解他们内心的想法。此外,与家庭配合培养幼儿独立解决问题的本事和宽容的品格,以减少告状行为的发生,促进幼儿身心健康发展。
大班幼儿观察记录与分析措施(二):
观察资料:应对大班幼儿的告状行为
观察班级:大三班
观察时间:20XX年2月24日
观察地点:活动室
观察对象:王思瑶
观察目标:培养幼儿独立解决问题和宽容的品格,减少告状行为的发生。
观察实例:生活活动中,有一些幼儿把自我从家里带入幼儿园的贴画纸分发给自我的小伙伴,这时,我便看见钱杨小朋友把贴画纸分发给了离自我座位较近的王思瑶、圣彪、陶哲这些小伙伴。
这时我便听到王思瑶小朋友面红赤耳地小声说:“你就给我一张,你给圣彪两张呢!你不给我两张的话我就告诉教师你带贴画到幼儿园了!”(幼儿园规定幼儿不能从家带任何东西入园)于是我便故意装着没看见,让幼儿自我应对问题。这时瑶瑶便跑到我面前对我说“教师,杨杨带贴画到幼儿园来,还把它分给小朋友!”
反思:幼儿的告状行为看似小事,却与幼儿的心理发展有很大的联系,幼儿对同伴的分享,在心里上存在异议,觉得不平均,从而产生矛盾,她期望教师与同伴进行制止,在心里上得到安慰,这是本班级常见的告状行为,同时也是幼儿在自我的利益受到损失后的告状行为,以此下去,会养成幼儿自私自利的品德。
应对措施:这只是幼儿之间的小矛盾,教师也可将问题抛还给幼儿,引导他们自我学着处理;若是较严重的状况则需教师酌情处理。另外,平时注意多与幼儿沟通,了解他们内心的想法。此外,与家庭配合培养幼儿独立解决问题和宽容的品格,一减少告状行为的发生,促进幼儿身心健康发展。

幼儿教师如何正确处理幼儿之间的冲突的五大方法 一、教师要以积极的情绪去带动幼儿的情绪向积极的方向发展
由于幼儿年龄小,他们在情绪的发展方面具有很大的易感染性,即他们的情绪很容易受到别人情绪的影响。在我们的调查中发现,在幼儿园的各种教育活动中,一些教师所带的班级总是很沉闷,而另一些教师所带的班级则很活跃;进一步调查则发现,造成上述竭然不同的班级主流心理气氛与带班教师平时的主流情绪有密切的相关:一个极端沉闷、忧郁、神经质的教师是很难带出一个心理主流气氛活跃的班级;而心理主流气氛活跃的班级的带班教师都是那些活泼开朗、积极向上的教师。
因此,为了能给幼儿以积极的影响,我们幼儿教师,无论你是外向的还是内向的,在组织幼儿活动之前一定要首先调节好自己的情绪,特别是当我们在工作生活中碰到不如意的事时,更需要调节好自己的情绪,努力争取在组织幼儿的每一次活动时,都能以积极的情绪去带动幼儿、感染幼儿,以促进幼儿的心理健康发展。
二、尽量避免自己人格中的“美中不足”对幼儿心理的健康发展产生负面影响
在当今的幼儿园,绝大多数的教师是女性,女性在人格方面有许多优势,也有不少的劣势。就健康的教育影响而言,一般的女教师在教育活动中,应多些果断、勇敢、坚毅及动作的力度等。因为作为教师,其人格本身也是一种教育影响和教育力量,并且无时无刻不在起作用。实践证明,我们教师的一些心理(不管是健康的还是不健康的)是可以“传染”给幼儿的,比如,有一个教师在打开脚踏钢琴时,突然发现里面有只小老鼠,她惊恐万分,并发出一声尖叫;后来老鼠跑出来了,个个小朋友见了那只小老鼠也都惊恐万分,再后来所有的小朋友都像那位教师一样,慌里慌张地躲开那只小老鼠,甚至有好几位幼儿跌倒在一起。相反,如果见到那只小老鼠时,我们教师能镇定自若、勇敢地拿起扫帚追打那只小老鼠,那么许多幼儿一定会像教师一样追打那只小老鼠。可见我们教师的心理健康对幼儿心理的发展影响是很大的。所以我们教师要不断地努力完善自己的人格,以便能给幼儿以健康的影响。
三、为幼儿创造一个宽松、愉快、和谐的心理环境
这样的环境应是一个充满爱的、相互尊重、相互关心的环境,是允许失败,允许犯错误的环境。因为幼儿经验不足,能力有限,失败和犯错误都是难免的(从另外一种角度说,失败和犯错误也是幼儿成长所必需的),如果不允许幼儿失败和犯错误,将会使他们生活在一种无形的压力之中,这将不利于他们的心理健康。同时,这样的环境应该是不存在任何外在压力的,这对幼儿的心理健康也是十分重要的。我到一所幼儿园调查时,曾有一位园长向我夸她们的一位“优秀教师”在组织和管理幼儿方面“如何如何‘有方’”,她说,不管怎么“乱”的班级,只要让她们这位“优秀教师”去“整理”,她不久便能把小朋友们“镇住”,只要她在教室门口一站,小朋友们就会变得乖乖的——一动不动地安坐好……从心理卫生角度来看,这位“优秀教师”的出现,对所有的幼儿来说,都是一种不幸!我由衷地希望,我们的幼教界少些这样的“优秀教师”,因为这样的“优秀教师”会在心理方面给幼儿一种无形的压力,使幼儿常常处于一种被压抑的紧张状态,这对幼儿的心理健康是十分不利的。
四、正确运用评价这一教育手段来促进幼儿心理的健康发展
(一)多些积极性评价,以期产生教育上的期望效应。幼儿的自我评价主要是受成人评价的影响,教师在各种教育活动中,经常给幼儿以积极的评价,有利于他们形成良好的自我意识和积极向上的心理,有利于他们的健康成长;相反,经常给幼儿以消极的评价(如骂幼儿是笨蛋)。久而久之,幼儿也就觉得自己不行。
(二)多些纵向评价,少些横向评价。只要我们留心观察,就会发现,每个幼儿每天都有新的进步,在评价幼儿时,我们应多肯定他们每天的进步,这样有利于幼儿的不断进步;相反,我们如果仅仅重视横向评价,经常拿“落后”的幼儿与“先进”的幼儿比较,那么“落后”的幼儿永远不会有受表扬的机会,这样对他们的心理健康是十分不利的。比如,有个中班的幼儿叫黄小勇,各方面都不错,可就是不大会拍球。我们第一天在幼儿园见习时,叫他拍球,他就是不敢拍,因为他拍得不好。第二天,在我们的鼓励下,他终于能连续地拍了8下,正当我们为他的进步而高兴的时候,原班的一位老师走过来,对他说:“黄小勇,你怎么回事?小班小朋友都能连续拍十多下了,你才拍得8下,羞不羞?”黄小勇一下子愣住了;接着那老师又说:“我数5下,你再拍不得10下,我就送你去小班!”,黄小勇一下子被吓住了,一动不动地站在那儿,那老师不由分说,一把扯住黄小勇往小班教室走去……后来的几天,我们叫黄小勇拍球,他总是躲得远远的,或者极不情愿地乱拍几下。可见,纵向评价和横向评价对幼儿的发展作用是大不一样的;如果那位老师能看到黄小勇的进步,而不是“落后”,那么黄小勇将不断地有新的进步,这也将更有利于他心理的健康发展。
五、给每个幼儿以成功的机会
心理学的研究表明,成功和失败不仅可以提供反映活动的信息,而且还能对从事后继活动的动机产生影响,但成功体验对动机的激发作用大于失败体验。正因为这样,在教育活动中,我们要针对不同的幼儿的具体特点而提出不同的要求,以使幼儿能通过努力获得成功。这样,累积的成功体验会使幼儿信心十足、情绪高昂、朝气蓬勃,就会有健康的心理生活,从而促进幼儿心理的健康展; 反之,如果幼儿经常经受失败的体验,就可能会丧失自信,情绪低落,没精打采,就容易产生种种心理健康问题。
成功对幼儿的心理健康是十分重要的。因此,我们要努力创造机会,让每个幼儿都有成功的机会。特别是对那些发展稍微有一点迟缓(不是笨)的幼儿,有时我们可以采取“提前教”的方法,以提高他们在各种教育活动中成功的机会,这对培养他们的自信心是十分必要的。
六、要公平地对待每个幼儿,不要偏爱
偏爱对被偏爱的和不被偏爱的幼儿的健康成长都是不利的。平常,我们有些教师总是偏爱一些“好孩子”,在各种教育活动中都是教师与那几位“好孩子”的对话,外出比赛也是以那几位“好孩子”为代表,游戏中的“主角”也都是那几位“好孩子”来担任。这样就剥夺了其他幼儿的发展和表现机会,同时,也会使那些“好孩子”形成一些与众不同的,不怎么健康的心理——“‘好事’都该是我的”,“只有我才行”等等。
七、在组织教育活动时,要注意动静交替
不但要注意“课”与“课”之间的动静交替,而且还要注意一节“课”内各环节之间的动静交替。因为从幼儿的脑神经的生理特点来看,他们既容易兴奋,又容易疲劳;从心理特点来看,幼儿是好动的。所以动静交替既符合幼儿用脑的卫生要求,又有利于防止幼儿的心理疲劳。有的幼儿园为了避免幼儿出“意外事故”,过分地强调了各种教育活动的“静”,很少让幼儿有自主活动的机会,这是不符合幼儿身心发展要求的,也是不利于幼儿的心理健康的。幼儿的自主活动,不仅能满足他们好动的需要,让他们的多余精力得到充分的发泄,而且还能为幼儿不良情绪的渲泄提供了出路。有的幼儿上课时坐不住,喜欢乱动,或者午睡不能很好地入睡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幼儿“静”得太多,多余精力没有得到充分发泄的缘故。
八、对那些特殊幼儿要给以特别的关注
这些特殊的幼儿包括三类:一是单亲家庭或父母不和的家庭的幼儿,这类幼儿心灵上都受过创伤,在教育活动中,我们应该给予他们特别的关注。二是身体发育畸形的幼儿,这类幼儿需要我们特别的尊重;三是具有退缩、孤僻、不善社交的幼儿。一般的教师平时只注意那些爱打架、骂人、吵闹、好表现的幼儿,而对这一类没有“破坏性”的幼儿则很少关注。其实。这一类幼儿更需要我们的关注,因为他们这些表现与他们的年龄极不相符,是一种病态的心理表现。在教育过程中,我们应给这些幼儿以特别的关注,以利于他们的健康成长。同时,对这些幼儿的特别关注,也是对其他幼儿进行关心他人、尊重他人的一种很好的教育方式。
教育活动是幼儿在幼儿园参加的主要活动,我们应该高度重视教育活动过程中的心理卫生要求,以便我们的教育活动能更好地促进幼儿心理的健康发展。

中班幼儿攻击性行为产生的原因分析及解决策略

对于每一个幼儿来说,幼儿园生活将是他们最丰富多彩的生活;同时也是人生最重要的阶段,他们将来的人格如何,全在这一时期的教育,但在幼儿园里,常常会见到教师们因幼儿之间的有过度的侵犯行为而苦恼,特别是中班的幼儿,他们的语言与动作已有了一定的发展,但控制能力相对交差,情绪很容易冲动,很多攻击性行为都是父母、同伴、以及周围环境中模仿而来的,这不但影响了其他幼儿的生活和学习,而且有的还会影响其一生的发展,延续到成人以后,情节严重者,有可能还会导致犯罪,因此,对于幼儿时期的攻击性行为矫正,显得至关的重要。

针对幼儿以上的特点,我们对本园中班160多名幼儿进行了为期一年的实践研究,分别从通过满足幼儿心理的需要和愿望、因势利导,教给幼儿战胜挫折的方法、利用榜样作用,培养自制力、提高幼儿的认知水平、通过评选“星星宝贝”、帮助幼儿转移情绪,给幼儿提供宣泄的机会、提供充足的材料与空间,避免攻击性行为的产生、家园同步,共同教育等方面进行,通过研究,家长的教育方式有了转变,幼儿的攻击性行为也得到了一定的控制,并且形成了一些矫正幼儿攻击性行为的教育策略。

幼儿的攻击性行为不仅仅会影响到他们道德行为的发展,而且任其攻击性行为不断升级,并延续到青少年时期,幼儿就容易产生攻击性人格,并造成其今后人际关系的紧张和社交的困难,有的甚至还可能会转化为犯罪行为。正因为如此,一般人们都认为,对幼儿的攻击性行为应该有效地控制和制止。

但是从另外一种角度看,幼儿的攻击性行为对幼儿教育,以及对幼儿自身的发展也有一定的积极意义。对于这一点,人们却很少认识到。那么,幼儿攻击性行为主要有哪些积极意义呢?我认为,幼儿攻击性行为至少有以下两点积极意义:

1.攻击性行为对幼儿的心理健康有一定保护作用。攻击性行为是幼儿宣泄内心冲突或紧张的一种方式,它在客观上可以避免不满情绪在幼儿心中过多地积聚,从而避免引起更为严重的心理疾病,对孩子的心理健康起到安全阀的作用。如,攻击性强的孩子,在不顺心、烦闷压抑的时候,敢于发泄内心的不满情绪,这样就可以避免不良的情绪长期滞留在心中,这样的孩子一般就不会形成畏缩、压抑、懦弱、逆来顺受的不良个性,他们以攻击性行动来保持心理的平衡,这样对其心理健康起到的一定的保护作用。从这种意义上说,采用攻击性行动,比强行压抑内心的不满,更有利于孩子心理的健康。当然,这并不是说,我们要鼓励孩子的攻击性行为,因为攻击性行为仅仅是幼儿宣泄内心不满情绪的诸多形式中的一种,而且这种方式也并不是最好的方式。

2.还击型的攻击性行为,客观上起到教育主动攻击者的作用,同时对他自己的心理健康也有一定的积极意义。当一个幼儿被攻击时,他作出还击则是一种很正常的自然反应,我觉得没有必要受到指责。他的还击,会使得主动攻击者认识到:攻击别人没有“好果子”吃,攻击不会获益,进而减少他们的攻击性行为。相反,如果被攻击的幼儿一味地忍让,一味地消极躲避,就会助长主动攻击者的霸道行为,这当然也不利于主动攻击者心理的健康发展。另外,遭到攻击而奋起还击,这是幼儿在为自己的权利而战,这是一种勇敢的表现,是一种良好的品质,这比逆来顺受,消极地躲避别人的攻击,更有利于他们心理的健康发展。

因此,我们对幼儿间的相互攻击性行为进行处理时,一定要认真区分谁是主动攻击者,谁是还击者,然后分别对他们进行有针对性的教育,绝对不应让主动攻击者从攻击中得到任何“好处”,否则就是对他们攻击性行为的鼓励。

当然,这里需要特别指出的是:我们并不是鼓励孩子们去“以牙还牙”,“以怨报怨”,因为这样做也会助长幼儿的暴力倾向,使幼儿学会攻击性行为。同时,我们也应认识到还击也并不是对付被攻击的最佳的或者是唯一的方式,除此之外,还有语言警告、或向其他小朋友求助,或向老师报告(这不是恶意的告状,而是相当于我们成人间以法律的形式处理纠纷,保护自己权益的一种方式)等。

【本论】

一、什么是攻击性行为

心理学把攻击性定义旨在导致他人身体上或心理上的痛苦的有意伤害行为。这种有意伤害行为包括直接的身体伤害(打人)、语言伤害(骂人、嘲笑人)和间接的、心理上的伤害(如背后说坏话、造谣诬蔑)。有伤害他人的意图但未造成后果的攻击性行为仍然属于攻击性行为,但幼儿在一起玩耍时无敌意的推拉动作则不是攻击性行为。攻击性行为在不同年龄阶段的幼儿身上都会有或多或少的表现,它一般表现为打人、骂人、推人、踢人、抢别人的东西等。

二、中班幼儿攻击性行为的现状

在幼儿园里,常常会见到教师们因幼儿之间有过度的侵犯行为而苦恼,特别是中班的幼儿,他们自控力弱,加之语言和动作已有了一定的发展,很容易受周围环境的影响,在攻击性行为幼儿的家长身上也发现有攻击性行为的倾向,这些在我们生活中也不难见到;有的家长生怕自己的孩子在幼儿园里吃亏,便会过分地维护自己的孩子,并且还有教育自己的孩子“去打回来或是咬回来”等之类的话,这使孩子产生了一种随时可以攻击别人的想法,长此以往,孩子的攻击性行为便会加重。

根据幼儿的中班幼儿的年龄特点,他们已经适应了幼儿园的生活,身心各方面都有了一定的发展,显得很好动,但儿童时期的幼儿,辨别是非能力差,模仿能力交强,因此他们的攻击性行为,许多都是从父母、同伴等周围人那里以及电影、电视中模仿而来的,在这一阶段,幼儿的情绪很容易冲动,他们并不知道自己的行为,对他人将会造成什么样的伤害,这不但影响了其他幼儿的生活和学习,而且有的还会影响一生的发展,延续到成人以后,有的还会出现一些人际关系紧张,社会交往困难等问题;据了解,大多是男孩比女孩表现得更为明显;有资料显示,70%的暴力少年犯在儿童时期就被认为有功性行为,因此,对于幼儿时期攻击性行为的矫正显得至关重要

据上所述,可以看出现在的家长,对孩子的教育观念、教育方法存在了很大的危害,为此“对幼儿攻击性行为矫正的策略研究”是很有必要的,《纲要》中提到,幼儿的健康教育是终生教育的基础阶段,也是幼儿园教育最重要的组成部分,可见,幼儿的攻击性行为必须从小予以重视和彻底矫治,根据中班幼儿的年龄特点,他们的语言发展迟于动作行为的缘故,只要通过家长的积极配合以及正面强化教育,应该是不难纠正的;作为教师只希望他们在幼儿园里健康快乐的发展,为将来迈入社会打好基础。

三、幼儿攻击性行为产生的主要原因:

(一)幼儿的需求得不到满足

幼儿有多种多样的需要,当精神的、物质的,这些需求得不到满足,就可能产生攻击性行为,由于幼儿具有很强的自我中心意识和对自己喜爱的玩具有强烈的独占欲望,所以常常发生争抢玩具的攻击性行为,以满足自己的需求。由抢夺玩具而产生的攻击性行为在幼儿园较为普遍,这是一种需求性的攻击行为。

(二)幼儿遇到挫折易产生攻击情绪

当幼儿受到挫折时,由于缺乏自我调节的能力或社会交往的经验,为了解除心理的紧张或维护自己的自尊,便采取攻击他人行为来发泄自己的情绪或保护自己。我曾在孩子小班时做过一个实验:实验开始时,我拿来许多诱人的新玩具让孩子玩。但不到10分钟,正当孩子玩的兴高采烈的时候,我就打断了他们,将玩具收起来,放在钢琴的上面(这些玩具看得见却不能去拿)。这时有些孩子的反应非常强烈,他们开始变得焦躁不安,冲小伙伴喊叫,用手敲打桌子,用力的跺脚……这一研究结果表明,攻击行为有时是对挫折的一种反应。在孩子生活中,可能使孩子产生受挫感的原因,除了一些偶然发生的不愉快事情外,主要是父母或他人给予的拒绝所造成的。有些心理学家认为,攻击的发生总是以挫折的存在为必然前提。实际上挫折并不总是导致攻击行为的发生。同时,攻击的发生也并不总是以挫折为前提。儿童对挫折的反应有各种各样的方式,如回避、哭泣、寻求他人安慰等。攻击行为只是其中之一。因此,通过幼儿是否受挫折来预测幼儿的攻击行为是不准确的。但这个理论至少让我们了解到幼儿可能会以攻击他人的方式来应对挫折。

(三)同伴对幼儿的影响

幼儿一生当中,玩伴是不可缺少的,但是玩伴也会给幼儿的发展带来影响,孩子之间在一起相处时,会很容易出现相互模仿,打闹、抢夺等情况,幼儿在相处时,当发现有的幼儿通过打人、抢夺等方式达到了自己的目的时,其他幼儿也会模仿,用同样的方式去达到更多的目的,在调查中我们发现,45%的幼儿想玩同伴新颖的玩具时,会通过哭闹、打人等方法来达到目的,还有35%的幼儿会嚷着家长也要买,20%的幼儿会回想办法一起玩,可见 幼儿之间相处有利也有弊,就看教师及家长如何正确引导了。

(四)模仿家长不良的家庭教育方法

心理学家的研究表明,模仿父母或他人的不良行为是导致孩子攻击行为的重要原因。家长对孩子的态度和教养方式对幼儿攻击性行为的形成起重要的作用。研究文献极具说服力地证明:冷漠的家长常会反复无常地惩罚孩子,并且容许孩子表现攻击性冲动,他们更容易培养出攻击性的儿童。这些父母总是挫伤孩子的情感需要,给孩子树立了对人漠不关心的榜样,当孩子对别人表现出攻击性时,他们采取不管不问的态度,使孩子的打斗行为合法化。打罚孩子,又向孩子提供了一个攻击性行为的模仿原型,并且暗示了孩子怎样对待使自己不满意的人的一种方法。

(五)大众媒介的影响

随着电视的普及,越来越多的幼儿把更多的时间给了电视,但是现在的电影、电视剧大都充斥着许多暴力、复仇的镜头,甚至面向儿童的动画片、卡通片也在宣传着暴力的情绪,而幼儿分辨是非的能力较差,常常因好奇、刺激而模仿,对于孩子产生了不良的影响。

(六)活动空间狭窄、游戏材料不足也是引起幼儿攻击性行为的重要因素

在班级的一日生活中幼儿交往密切,许多活动常常要轮流、谦让、协商等,由于幼儿自我中心意识强烈、自我控制能力较差,往往因得不到或者自身利益受损而出现攻击性的行为。

(七)被攻击者的消极反应也会强化攻击性行为

当受到攻击时,大多数幼儿表现为哭,向老师“告状”等消极行为。根据帕特森等人的研究发现,当一个儿童猛冲过去,去抢另一个儿童的玩具时,若被攻击者作出哭、退缩或沉默的反应,那么,这个儿童还会以同样的方式去对待别的儿童,也就是说,消极的反应强化了攻击性行为

四、幼儿攻击性行为的矫正策略:

(一)满足幼儿心理的需要和愿望

幼儿正处于心理成长和发展的奠基阶段,由于他们心理上比较脆弱,自我调节能力差,可塑性较大,若能针对孩子的心理状态,及时采取教育和疏导措施,就能收到理想的教育效果。

(二)因势利导,教给幼儿战胜挫折的方法

生活中挫折无处不在。幼儿在成长的过程中,要经历难以计数的挫折,如对物欲的限制、与小伙伴发生争执,做游戏的失败……,教师要利用各种方法,使幼儿在战胜挫折的过程中积累经验,掌握正确的方法,从而提高他们应付挫折的能力而不单单是利用攻击性行为来解决。

1、开设专门的挫折教育课

开设专门的挫折教育课,从认知、情感、行为等多方面对孩子进行培养。在认知方面,教孩子正确理解挫折,懂得挫折是客观存在的,是不可避免的;在情感方面,教孩子充分体验挫折,消除对挫折的害怕心理;在行为方面,教孩子掌握战胜挫折的有效方法,形成正确的反应方式,通过认知、情感、行为三个方面的全面培养和教育,达到知、情、行的统一。

2、把挫折教育寓于各科教学和游戏活动之中

幼儿园各科教学和游戏活动都蕴涵着丰富的挫折教育因素,教师要善于发掘和运用,把挫折教育寓于各科教学和游戏之中,同时鼓励幼儿积极尝试,寻找战胜困难的途径和方法。游戏是幼儿最基本的、最喜欢的活动,在游戏活动中容易让幼儿接受和掌握正确战胜挫折、减少攻击性行为的方法。如在角色游戏中,可安排幼儿分别扮演人际关系冲突中攻击和被攻击的角色,让他们体会不同的心理感受,引导他们分析产生冲突的原因并寻找解决问题的途径和方法。

3、给予适当的“劣性刺激”,并让幼儿合理宣泄

所谓劣性刺激指令人不快或不舒服的外界刺激,如饥饿、劳累、批评等。在幼儿的生活中,可适当地给幼儿一些劣性刺激,使幼儿体验到许多事情并非是按自己的意愿进行,克服幼儿的自我中心倾向,认识到挫折的客观存在性。当幼儿面对挫折出现情绪波动欲引发攻击性行为时,教师可引导幼儿通过合理的(如哭泣、大笑、运动等)途径,把挫折带来的消极情绪宣泄出来。同时让孩子明白,宣泄的方式要合理,不要影响他人。

(三)利用榜样作用,培养自制力

幼儿模仿力强,他能通过模仿去学习攻击性行为,同样也可以通过模仿去学会谦让、互助、分享和合作等社会行为。老师通过故事里的好形象去感染幼儿,给幼儿树立好榜样,在日常生活中善于发现同伴间的好人好事,通过谈话等方式使幼儿形成正确的是非、道德观,引导幼儿模仿加以学习,通过强化去形成固定的亲社会行为模式。

孩子最好的朋友就是孩子,同伴间的好榜样往往能起到最好的教育效果。宇航小朋友是我们班上比较全面发展的孩子,虽然也很活泼好动,但由于父母教育得当,在与小朋友游戏发生不愉快时他表现出良好的自制力——君子动口不动手。有一次和小朋友一起搭积木,房子上的三角形积木被小新拿走了,他马上跑上前说:“这是我的。”小新身子一扭把积木藏到身后不给宇航,气急败坏的宇航提高嗓门:“你再不给我就告诉老师了。”懂事的嘉欣也在一旁帮腔:“你拿别人的积木是不对的。”小新最后很不情愿的把积木还给了宇航。我利用故事的形式讲给孩子们听,并组织幼儿讨论,鼓励幼儿学习宇航,并教育幼儿遇到事情要学会商量而不是动手打人。
同伴间的相互影响也很重要,在日常生活中,我帮助幼儿“选择”朋友。在室内活动中让他们坐一起,在自由活动中让幼儿两两结伴玩耍,这种潜移默化的作用相信最终有一天会由量变到质变。

(四)提高幼儿的认知水平

幼儿攻击性行为多与其认知水平较低有着直接的关系,幼儿往往对来自同龄伙伴的信息以自我为中心做出判断。如果一个幼儿对别人的行为判断是敌意的,他的行为就会表现出攻击性。幼儿中很多攻击现象的产生都是因为彼此间没有搞清楚对方行为的动机是什么,而用敌意去判断别人的动机。另外,幼儿之间很容易产生行为上的相互模仿,一个不善攻击的幼儿在一个相互攻击的群体中,很快也会以攻击的形式对付其他幼儿。因此,我们必须帮助幼儿建立良好的同伴关系,教育幼儿以宽容的态度对待同伴。在幼儿出现攻击行为后,应该心平气和地让他说出事情发生的全过程,这样会避免全盘否定他而导致其心里不服,因为幼儿在攻击他人时总是自认为有理的。我们可以肯定其合理的部分,然后及时让他了解别人的动机是什么,接着讨论其行为的效果怎样?是否有更好的解决冲突的办法?什么样的行为更受欢迎,以及攻击行为发生后如何妥善处理?如何从现在开始做一个好孩子?等等。我们可以和幼儿就攻击事件本身展开讨论,让幼儿自己来学会判断到底应该怎样做。

(五) 通过评选“星星宝贝”的奖励活动进行矫正

评选“星星宝贝”可以约束幼儿出现一些攻击性行为,同时也是在幼儿表现好时表扬的一种方法,在班里我开展了为期一年的评选“星星宝贝”活动,


幼儿攻击性行为的特点是什么?
年龄越小的儿童攻击性行为越强(为了玩具和其他物品)。凡带过小班的教师都有同感,小班家长找老师告状的最多,大多数是因为孩子被、咬了手指、被人推了等等.\\r\\n\\r\\n 一、幼儿攻击性行为的特点及危害\\r\\n\\r\\n (一)幼儿攻击性行为的特点\\r\\n\\r\\n 1、幼儿攻击性行为频繁。幼儿期是社会性萌芽时期,开始...

幼儿合作行为的概念
幼儿合作行为含义:幼儿的合作是指幼儿在生活、游戏、学习中,能主动配合、分工合作协商解决问题、协调关系,从而确保活动的顺利进行,同时每个人都从相互配合中实现目标。从小培养幼儿的合作意识和合作能力是干分重要的。幼儿合作行为的发展特点:幼儿在2~6岁都已出现合作行为,4~5岁是幼儿合作水平提高最快...

幼儿分享行为对幼儿有什么积极的意义
分享行为是幼儿与他人共同享用某种资源的行为,是幼儿亲社会行为的一种表现。在幼儿的发展过程中,分享行为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一方面,分享行为可以帮助幼儿赢得玩伴,使幼儿在活动和交往的过程中获得言语表达、人际交流等技能;另一方面,分享行为可以帮助幼儿学会与他人和睦相处,共同享受自然界和人类社会带给...

幼儿心理行为特征知识
了解幼儿心理行为特征是妈妈们育儿的首要知识。那么,幼儿心理行为特征有哪些呢? 幼儿心理行为特征知识 3~4岁的语言和游戏能力发展极为迅速。他们变得特别爱说话,即使一个人玩的时候也会自言自语地边说边玩,跟小朋友或大人在一起时,话就更多。对这个时期的幼儿来讲,他们接触到的任何对象都是有生命的,天上的太阳...

如何培养小班幼儿的分享行为
如在户外活动骑小车中,孩子要解决小车不够怎么办?的问题;两个小朋友都想玩拼图,可拼图却只有一盒;幼儿的点心不够分了,没拿到的小朋友怎么办等等。对幼儿采取的正确行为,教师都及时通过口头语言或肢体语言给予鼓励和表扬,强化幼儿分享后的愉快体验。2、开辟玩具分享区。班级活动区中,我们专门设立...

怎样训练幼儿园小班的行为习惯
为什么有时候在一个班级,不同的老师带班,幼儿的行为表现会不一样呢?原因就是老师的要求不一样。经常会有家长反映孩子在家不听话,吃饭要喂,衣服、鞋子要大人穿,跟在幼儿园简直就像两个人。一个小宝两个样,其实就是家园要求不一致的结果。因此,在培养幼儿好习惯时,不仅班级的教师要统一要求,...

幼儿园幼儿行为问题成因的个案研究论文
安全融洽的师幼关系使幼儿产生安全感,可以帮助幼儿对班级和教师产生归属感,这有利于幼儿形成良好的同伴关系,积极的行为态度以及较好适应能力。总之,幼儿行为问题的产生是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家庭和幼儿园作为重要的外部因素,应该加强交流与沟通,家长多一些信任,教师多一些责任,那么孩子就多一分快乐...

幼儿园小班有哪些班级特点幼儿园小班有哪些班级特点?
1、有独立倾向,生活自理行为开始出现。小班幼儿在日常生活红开始表现出独立的倾向。他们尝试着自己洗手,用小匙进食,自己穿脱衣服、鞋袜等。在如厕方面懂得表示需要,并能在成人帮助下自行如厕。但由于受动作能力发展的制约,动作仍然迟缓、笨拙,生活自理行为还需要成人帮助。2、情绪不稳定,有强烈的情感...

培养小班幼儿分享行为的几点做法
分享是相互的 可以先从吃做起 孩子把自己的食物分给别人,可能会不舒服 但是当他得到别人分给自己的食物,就又是一种心情 教师再顺应的加上语言辅导就可以了

小幼儿分享行为的特点
分享行为对幼儿发展社会性的重要性 1、分享行为的发展是幼儿社会性发展的重要方面 通过有目的的教育活动和日常生活来培养幼儿自发的分享行为,让幼儿充分体验给予及被给予带来的快乐和满足,以及人与人之间的温暖和爱。分享还可以带来无穷的快乐,对幼儿实施分享教育,让他们从充满童趣的分享活动中真切感受到...

和田市18770823678: 中班年龄段特点分析
佘岚悦康: 一、有意性行为开始发展4——5岁儿童在集体中行为的有意性增加了,注意力集中了.集中精力从事某种活动的时间也较以前延长,小班集体活动15分钟,中班为25分钟...

和田市18770823678: 如何纠正幼儿不良行为习惯 -
佘岚悦康: 相应的措施帮他改正: 1、尊重接纳孩子 对待孩子的行为问题家长与教师应采取一种宽容的方式表示接纳,即站在孩子的角度,在充分理解幼儿的基础上以积极的态度来尊重幼儿,运用鼓励性的语言、身体接触等方式对幼儿进行引导和帮助,...

和田市18770823678: 如何处理中班幼儿的告状行为
佘岚悦康: 中班幼儿告状行为的应对策略 中班第二学期,我发现班级里孩子告状的现象越来越多了,比如“老师,某某某看书的时候一直在说话”“某某某洗手的时候在玩洗手液”“...

和田市18770823678: 如何对中班幼儿进行良好行为习惯的培养 -
佘岚悦康: 从小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将会使孩子受益终身.要培养幼儿良好的行为习惯,不能只停留在幼儿园的教育活动中,还要求家长积极地配合,取得教育孩子协调一致性,配合幼儿园共同对孩子进行有的放矢的教育.一、家长应走出家教误区...

和田市18770823678: 对幼儿出现的问题行为有什么对策 -
佘岚悦康: 幼儿出现的所有问题,都是大人的问题.所以对策是,家长应该学习如何教育好孩子,现在的卓越父母教育很多,自己学习提高,才能有办法教育好小孩.

和田市18770823678: 教师应对幼儿告状行为的策略有哪些 -
佘岚悦康: 教师应该根据幼儿不同的告状动机来区分对待他们的方法. (1)宽容的态度身教重于言教,教师要从生活中让孩子体会到宽容的乐趣.教育孩子多看别人的长处.让孩子学会公正、客观地看待别人、多学习别人的长处,多发现别人值得我们学习的地方,找出自己的不足,而不是处处处心积虑的别人的茬. (2)自信而不自我.太喜欢告状,一方面是孩子不自信的表现;另一方面,也是孩子太过于自我的表现.老师要在平时生活中就让孩子处理好自信和自我的关系.

和田市18770823678: 幼儿的行为类型有哪些 -
佘岚悦康: 社交行为、游戏行为、问题行为我记得就这几个我一般会研究问题行为通常分两大类:内化行为和外化行为内化行为指一些情绪上的恐惧、退缩、焦虑等等.外化行为又叫反社会行为,指幼儿表现出来的,像攻击性社会和人们公认儿童的...

和田市18770823678: 如何处理幼儿告状行为及反思 -
佘岚悦康: 在幼儿园里,幼儿告状是一种常见的现象.如“老师,他打我了、他推我了.”“老师,他看别人的书.”“老师,她口袋里有东西.”……听了孩子的告诉,我一般都当“消防员',哪里“着火”了就冲到哪里“救火”,结果是每天告状的越...

和田市18770823678: 如何纠正中班幼儿的偏食挑食行为 -
佘岚悦康: 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越来越高,许多家长在生活水平得到提高的同时,给自己的孩子越吃越好,许多家长走进了教育的误区,以至许多孩子出现了偏食和挑食的不良行为,这些都将影响孩子的身体健康,作为一线的老师,我们看在...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