韦编三绝的典故.

作者&投稿:强怡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韦编三绝的故事是什么?古时候的典故。~

【成语】: 韦编三绝
【拼音】: wéi biān sān jué

【解释】: 韦编:用熟牛皮绳把竹简编联起来;三:概数,表示多次;绝:断。编连竹简的皮绳断了三次。比喻读书勤奋。

【成语故事】:

  春秋时的书,主要是以竹子为材料制造的,把竹子破成一根根竹签,称为竹“简”,用火烘干后在上面写字。竹简有一定的长度和宽度,一根竹简只能写一行字,多则几十个,少则八九个。一部书要用许多竹简,这些竹简必须用牢固的绳子之类的东西编连起来才能阅读。像《易》这样的书,当然是由许许多多竹简编连起来的,因此有相当的重量。
  孔丘花了很大的精力,把《易》全部读了一遍,基本上了解了它的内容。不久又读第二遍,掌握了它的基本要点。接着,他又读第三遍,对其中的精神、实质有了透彻的理解。在这以后,为了深入研究这部书,又为了给弟子讲解,他不知翻阅了多少遍。这样读夹读去,把串连竹简的牛皮带子也给磨断了几次,不得不多次换上新的再使用。
  即使读到了这样的地步,孔子还谦虚他说:“假如让我多活几年,我就可以完全掌握《易》的文与质了。”

韦编三绝

 

  孔子到了晚年,喜欢读《周易》。
  春秋时期没有纸,字是写在一片片竹简上,一部书要用许多竹简,必须用熟牛皮(韦)绳子把这些竹简编联在一起才能阅读。平时卷起来放着,看时就打开来。《周易》文字艰涩,内容隐晦,孔子就翻来覆去地读,这样读夹读去,把编联竹简的牛皮绳子磨断了许多次(韦编三绝)。
  即使读到了这样的地步,孔子还是不满意,说:“如果我能多活几年,我就可以多理解些《周易》的文字和内容了。”
  “韦编三绝”形容读书刻苦勤奋。
  故事出自《史记·孔子世家》。

出处:《史记·孔子世家》孔子晚而喜《易》,……读《易》韦编三绝。曰:“假我数年,若是,我于《易》则彬彬矣。”释义:“韦”是熟牛皮;“韦编”指用牛皮绳编连起来的竹简书。“三”是概数,表示多次;“绝”是断的意思。孔子为读《易》而翻断

了多次牛皮带子的简。后人用“韦编三绝”这个成语加以概括。用来形容读书刻苦勤奋。

故事:春秋时的书,主要是以竹子为材料制造的,把竹子破成一根根竹签,称为竹“简”,用火烘干后在上面写字。竹简有一定的长度和宽度,一根竹简只能写一行字,多则几十个,少则八九个。一部书要用许多竹简,这些竹简必须用牢固的绳子之类的东西编连起来才能阅读。像《易》这样的书,当然是由许许多多竹简编连起来的,因此有相当的重量。孔丘花了很大的精力,把《易》全部读了一遍,基本上了解了它的内容。不久又读第二遍,掌握了它的基本要点。接着,他又读第三遍,对其中的精神、实质有了透彻的理解。在这以后,为了深入研究这部书,又为了给弟子讲解,他不知翻阅了多少遍。这样读夹读去,把串连竹简的牛皮带子也给磨断了几次,不得不多次换上新

的再使用。即使读到了这样的地步,孔子还谦虚,他说:“假如让我多活几年,我就可以完全掌握《易》的文与质了。”

孔子到了晚年,喜欢读《周易》。
  春秋时期没有纸,字是写在一片片竹简上,一部书要用许多竹简,必须用熟牛皮(韦)绳子把这些竹简编联在一起才能阅读。平时卷起来放着,看时就打开来。《周易》文字艰涩,内容隐晦,孔子就翻来覆去地读,这样读夹读去,把编联竹简的牛皮绳子磨断了许多次(韦编三绝)。
  即使读到了这样的地步,孔子还是不满意,说:“如果我能多活几年,我就可以多理解些《周易》的文字和内容了。”
  “韦编三绝”就是形容读书刻苦勤奋,可惜现在的人不知道还有没有这样的精神喽!
  

都说是典故啦
自己理解的还是典故?能自己理解的只是意思吧?
而且韦编三绝是夸人家读书认真刻苦的啦,真从典故里的来的还是书读百遍,其意自现,学无止境的意思吧,简单的说就是读书要精读,一遍不懂再读一遍,每遍都会有收获的咯.
一楼的,你也太带攻击性了吧?不满意就你自己好好答咯,别人不好意思,你这样说话又算什么?
还有楼主啊!把问题提清点嘛!

靠!直接百度复制也好意思来答

典故《史记 孔子世家》.孔子晚而喜《易》,....读《易》韦编三绝. 曰:“假我数年, 若是, 我于《易》则彬彬矣.”释义:“韦”是熟牛皮;“韦编”指用牛皮绳编连起来的竹简书.“三”是概数, 表示多次;“绝”是断的意思. 孔子为读《易》而翻断
了多次牛皮带子的简. 后人用“韦编三绝”这个成语用来形容读书刻苦勤奋.


韦编三绝典故
韦编三绝 孔子到了晚年,喜欢读《周易》。春秋时期没有纸,字是写在一片片竹简上,一部书要用许多竹简,必须用熟牛皮(韦)绳子把这些竹简编联在一起才能阅读。平时卷起来放着,看时就打开来。《周易》文字艰涩,内容隐晦,孔子就翻来覆去地读,这样读夹读去,把编联竹简的牛皮绳子磨断了许多次(...

“韦编三绝”出自什么典故?
出处:《史记 ·孔子世家 》。孔子晚而喜《易》,……读《易》韦编三绝。曰:“假我数年,若是,我于《易》则彬彬矣。”释义:“韦”是熟牛皮;“韦编”指用牛皮绳编连起来的竹简书。“三”是概数,表示多次;“绝”是断的意思。孔子为读《易》而翻断了多次牛皮带子的简。后人用“韦编三绝”...

韦编三绝历史典故
韦编三绝是指唐代文学家韦应物的三部绝世之作,分别是《韦将军行军乐府》、《寒食诗》和《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1. 《韦将军行军乐府》:这首诗写了唐代将领韦绶统领军队出征的场面,以音乐乐府的形式表达了战场上的壮丽景象和韦绶的英勇形象,被誉为中国乐府诗的精品之一。2. 《寒食诗》:这首诗...

韦编三绝成语典故
不得不多次更换。这个典故生动描绘了孔子对于学问的专注与执着。尽管如此,孔子对自己的学习态度仍然保持谦逊,他说道:“如果我能再多活些年头,我就能更加透彻地掌握《易》的文义与实质。”这个“韦编三绝”的成语,就源于孔子对学问的热爱和对知识的不懈追求,成为勤奋学习的象征。

韦编三绝的典故
韦编三绝的典故 典故概述:韦编三绝,源于古代典籍《史记》中的记载,是对古代儒家学者刻苦攻读、不懈钻研的一种赞誉。这一典故涉及春秋时期的孔子,描述了孔子对于经典著作的深入研究与对知识的极度珍视。详细解释:春秋时期的孔子被誉为圣人,不仅在道德上有崇高追求,在学问上也下了极大功夫。当时,孔子所...

韦编三绝成语典故
韦编三绝成语典故:春秋时的书,主要是以竹子为材料制造的,把竹子破成一根根竹签,称为竹“简”,用火烘干后在上面写字。竹简有一定的长度和宽度,一根竹简只能写一行字,多则几十个,少则八九个。一部书要用许多竹简,这些竹简必须用牢固的绳子之类的东西编连起来才能阅读。像《易》这样的书,当然...

韦编三绝的典故
“韦编三绝”是孔子勤读《易》书的一则典故。《史记·孔子世家》载:"孔子晚而喜,《易》,序《彖》、《系》、《象》、《说卦》、《文言》。读《易》,韦编三绝。曰:'假我数年,若是,我于《易》则彬彬矣。'"传统说法,孔子晚年喜欢读《易》,并且撰写了《彖》上下、《象》上下、《系辞》...

韦编三绝的主人公是谁
韦编三绝典故:春秋时期的书,主要是以竹子为一根竹简上写字,多则几十个字,少则八九个字。一部书要用许多竹简,通过牢固的绳子之类的东西按次序编连起来才最后成书,便于阅读。通常,用丝线编连的叫“丝编”,用麻绳编连的叫“绳编”,用熟牛皮绳编连的叫“韦编”。孔子韦编三绝 像《易》这样...

韦编三绝出自什么典故?
《韦编三绝》的故事内容:春秋时期的书,主要是以竹子为材料制造的,把竹子破成一根根竹签,称为竹简,用火烘干后在上面写字。竹简有一定的长度和宽度,一根竹简只能写一行字,多则几十个,少则八九个。一部书要用许多竹简,这些竹简必须用牢固的绳子之类的东西编连起来才能阅读。像《易》这样的书,...

韦编三绝的故事内容
韦编三绝,是中国古代著名的典故,源自于孔子及其弟子的故事。故事的主人公是孔子和他的弟子们。孔子是中国古代的大思想家、教育家,他的学说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他非常重视教育,认为教育可以改变人的命运,可以使国家强大。在孔子的教育生涯中,有一个名叫颜回的学生,他是孔子最得意的门生之一。

武侯区17739201212: 韦编三绝的故事二百字? -
羿到氨酚: 孔子到了晚年,喜欢读《周易》.春秋时期没有纸,字是写在一片片竹简上,一部书要用许多竹简,必须用熟牛皮(韦)绳子把这些竹简编联在一起才能阅读.平时卷起来放着,看时就打开来.《周易》文字艰涩,内容隐晦,孔子就翻来覆去地读,这样读夹读去,把编联竹简的牛皮绳子磨断了许多次(韦编三绝).

武侯区17739201212: 韦编三绝是什么典故? -
羿到氨酚: 出处:《史记·孔子世家》. 孔子晚而喜《易》,……读《易》韦编三绝.曰:“假我数年,若是,我于《易》则彬彬矣.” 释义:“韦”是熟牛皮;“韦编”指用牛皮绳编连起来的竹简书.“三”是概数,表示多次;“绝”是断的意思.孔子为读《易》而翻断了多次牛皮带子的简.后人用“韦编三绝”这个成语加以概括.用来形容读书刻苦勤奋.

武侯区17739201212: 韦编三绝的典故 -
羿到氨酚: 韦编三绝 ( wéi biān sān jué ) 释 义: 韦: 熟牛皮;韦编:用熟牛皮绳把竹简编联起来;三:概数,表示多次;绝:断.孔子为读《易》而翻断了多次牛皮带子的简.编连竹简的皮绳断了好多次.比喻读书勤奋. 出 处: 《史记·孔子世家...

武侯区17739201212: 孔子韦编三绝的故事具体内容是什么 -
羿到氨酚:[答案] 孔子为读《易》而翻断了多次牛皮带子的简.编连竹简的皮绳断了三次.比喻读书勤奋. 春秋时期的书,主要是以竹子为材料制造的,把竹子破成一根根竹签,称为竹“简”,用火烘干后在上面写字.一根竹简上写字,多则几十个字,少则八九个字.一部...

武侯区17739201212: 韦编三绝的故事,简短些 -
羿到氨酚:[答案] 这成语来源于孔子.“韦编三绝”是孔子勤读《易》书的一则典故.孔子“晚年喜易”,花了很大的精力,反反复复把《周易》全部读了许多遍,又附注了许多内容,不知翻开来又卷回去地阅读了多少遍.(韦: 熟牛皮;韦编:用熟牛...

武侯区17739201212: 韦编三绝、牛角挂书、王冕夜读的故事简介! -
羿到氨酚:[答案] 韦编三绝 春秋时期的书,主要是以竹子为一根竹简上写字,多则几十个字,少则八九个字.一部书要用许多竹简,通过牢固的绳子之类的东西按次序编连起来才最后成书,便于阅读.通常,用丝线编连的叫“丝编”,用麻绳编连的叫“绳编”,用熟牛...

武侯区17739201212: 韦编三绝是什么典故请讲出故事 -
羿到氨酚:[答案] 韦编三绝孔子到了晚年,喜欢读《周易》.春秋时期没有纸,字是写在一片片竹简上,一部书要用许多竹简,必须用熟牛皮(韦)绳子把这些竹简编联在一起才能阅读.平时卷起来放着,看时就打开来.《周易》文字艰涩,内容...

武侯区17739201212: 历史上韦编三绝的由来,竟是孔子勤奋好学,把书都读烂了? -
羿到氨酚: 古代由于没有纸,书都是写在竹简上的.竹筒与竹简之间用皮条连接.韦编三绝是说孔子在晚年时很爱读《周易》,在论语上有说他五十岁后研究易经,还写了十本读书笔记,叫十翼.由于翻来覆去地反复研读,使穿连《周易》竹简的皮条断了好几次.后来用“韦编三绝”形容读书勤奋.

武侯区17739201212: 韦编三绝 讲的什么故事?意思是什么? -
羿到氨酚:[答案] 春秋时的书,主要是以竹子为材料制造的,把竹子破成一根根竹签,称为竹“简”,用火烘干后在上面写字.竹简有一定的长度和宽度,一根竹简只能写一行字,多则几十个,少则八九个.一部书要用许多竹简,这些竹简必须用牢固的绳子之类的东西...

武侯区17739201212: 韦编三绝韦编三绝说的是谁的故事 -
羿到氨酚:[答案] 语出自《史记·孔子世家》说的是孔子在读《易经》时勤奋刻苦,韦指的是熟牛皮,所谓的韦编就是熟牛皮制成的用来穿竹简的细绳.韦编三绝指的是孔子看书次数很多,使得穿竹简的牛皮绳断了很多次,三是虚指.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