惟觉法师:如何看待生死的奥秘?

作者&投稿:鲍定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文学的特征~

文学的特征是:可以表达感情,增长知识,诠释历史,是时代精神和感情的结晶,是一种语言艺术形式。
文学体现心量,历史体现知量(识量),哲学体现智量。文学体现心量,指的是文学体现丰富的情感量、情思量、良知量。也可以说是诗量、“气”量、歌哭量、泪水量。
《老残游记》的作者刘鹗说“文学是哭泣”,文学拥有最多的歌哭,最多的喜怒哀乐,历史、哲学都不能歌哭。法国作家福楼拜写《包法利夫人》,表现了人性的丰富;巴尔扎克写《高老头》,表现了人性的凄凉,写到了极致。这些都是“心量”。

扩展资料

关于文学与艺术的关系:
第一,与音乐、绘画、雕塑等其他的艺术形式相比,文学的想象力更强。虽然绘画、雕塑等也有“想象”,但它们无法天马行空。只有文学才拥有天马行空的想象力。所谓“赋四海于一瞬,挫万物于笔端”(陆机),唯有文学才可能做到。
第二,文学能够进入人的内心世界,但其他艺术不能或只能部分地表现人的内心。比如达·芬奇的《蒙娜莉萨的微笑》,只能部分地表现人的心灵,但如果通过文学作品来写蒙娜莉萨,就可以尽情地表现她丰富的内心世界。
托尔斯泰的“安娜·卡列尼娜”,可以说正是文学作品中的“蒙娜莉萨”。我们从安娜·卡列尼娜这个形象中,可以读到更加丰富、更加复杂,即更加深广的内心图像,也就是更丰富复杂的人性内涵。
安娜·卡列尼娜内心所展示的人性多方面的冲突,包括妻性、母性、情性(情人性)的冲突,是蒙娜莉萨的艺术形象难以企及的。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文学

包括戏剧、诗歌、小说、散文等
文学是指以语言文字为工具形象化地反映客观现实的艺术,是文化的重要表现形式,以不同的形式(称作体裁)表现内心情感和再现一定时期和一定地域的社会生活。

自在步红尘 第四十七集 [ 89.03.24华视播出 ] 若能经常保持正念,不受外界环境所影响,心便得到宁静, 身心能协调,疾病就不可怕,死亡更无可畏惧。 进一步正信因果,把这念心收回来,达到六根归一, 即所谓「反闻闻自性,性成无上道」, 最后就能达到究竟寂灭的最高境界。 【 惟觉谈禅 】: 如何看待生死的奥秘? 问题一 佛法如何看待生死的奥秘? 老和尚开示: 谈到死亡的问题,每个人都很忧愁、很恐惧。关于「死亡」,我们可以分成色身的死亡、心灵的死亡和没有死亡来探讨。 首先从色身来讲。色身是指我们看得见,摸得着的身体。这个色身是由地、水、火、风四大所组成,所谓地大,是指身体上的固体物质,例如骨头、皮肤、指甲、头发。身上的眼泪、血液、小便,这些液体属于水大。火大是我们身上的热量。风大是气体,我们的出息、入息乃至于种种动作。 四大不调的时候,色身就会生病。所以佛法教我们要调身、调心,更有所谓的「凡夫只知调身而不知调心,智者知道调心而不调身」的名言,就是说先从心理转变,身体自然而然就安了。但是不论心安不安,每个人到最后终究是会死亡,这就是色身的死亡。 色身的死亡是无可避免的。《无常经》里佛陀开示得很清楚,「无上诸世尊,独觉声闻众,尚舍无常身,何况于凡夫。」即不论诸佛世尊、声闻缘觉、乃至我们凡夫,这个色身都一定会死亡。儒家有所谓:立德、立言、立功,希望使生命永垂不朽。也就是在没有死亡以前,利用这个色身,多作一些善事,多作一些功德,流芳千古,但是色身事实上还是会死。色身的死亡在佛经里则称为「分段生死」,像我们这一生或者六十岁,或七十、八十、一百廿岁,这一段生命就是「分段生死」。 第二种是心灵上的生死。心灵就是指我们这一念心,这个心生生灭灭就是生死。例如,早上起床这一念心生起,起床以后要穿衣服,穿衣服这个念头接着生起来,起床这个心就灭掉了。穿了衣服,马上接着可能要穿鞋子、穿袜子,穿衣服这个心又灭掉了。穿了鞋子、袜子之后,要漱口、洗脸,穿鞋子、袜子这念心又灭掉了。以此类推,我们从早上到晚上,这念心都是不停的生、灭,起善念也是生生灭灭,起恶念还是生生灭灭,这就是「心灵上的死亡」。声闻和菩萨圣者有所谓「变异生死」,就是烦恼、执着越来越少的变异,这种变异也属于「心灵上的死亡」 所以,从这个角度来看,人的生理、心理都在死亡当中。 第三个是「没有死亡」,要想到达不死亡的境界,必须从心念上契入到一个最真实、最高的境界,即禅宗所谓「明心见性,见性成佛」,也就是开悟的圣者所达到的境界,开悟以后就称之为道。见到自己的本心、本性就没有生、没有死了。 如果契悟了当下这个心,就没有死亡,我们的生命就与虚空同寿。从这个立场来看,人生活在这个世间上就很有意义、很有价值。因为契悟到本心,就能超越时间、空间,真正是无量寿,无量光。 问题二 如何契悟这念心而达到不死亡的境界呢? 老和尚开示: 佛法从印度传到中国后,在达摩祖师之前有两位僧人,佛陀跋陀罗和舍耶前来传佛法,也就是传这个不生、不灭、不死亡的这一念佛的心印。当时中国没有一个人能够接受,因为那时候的佛法都属于渐修,不认为每一个人都能成佛。所以当时佛陀跋陀罗说出人人都能成佛的道理,社会佛教界都无法接受,就把佛陀跋陀罗等两位尊者驱逐出境。佛陀跋陀罗觉得实在很颓丧,辛辛苦苦从印度到中国来传佛的心法,结果不但佛的心法没有传,而且被中国驱逐出境。这时候忽然想起慧远大师,他所居住的卢山是受政府保护的地方,于是两位尊者只有去找慧远大师传法了。 见到了慧远大师,慧远大师就问:「两位尊者从印度来传佛法,为什么被我们中国的政府驱逐出境?你们传的是什么样的佛法?」 佛陀跋陀罗说:「大师,我们传的是诸佛的心印,诸佛的心印是无上印,我们修行学佛的人就是希望要契悟到佛的心印。」 「佛的心印是什么?」 「就是心灵不死。」 慧远大师听说佛陀跋陀罗传的是佛的心印,就立刻请佛陀跋陀罗讲佛的心法。当时佛陀跋陀罗把手举起来,说:「大师,你看我的手,一撑开是手掌,手一屈就是个拳头,拳头一撑开又是手掌,手掌反过来是手背,手背翻过来又是手掌,手掌一屈又是拳头,你看这个快不快?」慧远大师一看,说:「这个当然很快!」佛陀跋陀罗接着说:「我还有一个东西比这个更快。」慧远大师立刻意会:这个更快的东西一定是诸佛的心印,就请佛陀跋陀罗赶快说明,佛陀跋陀罗说:「烦恼即菩提!」这时慧远大师一听就开悟了。 这就是我们现在所说的「心灵不死」,也是基督教所说的永生,在佛教净土宗称为无量寿,无量光,以禅宗来说就是本来面目,教下所说是菩提、涅槃,就密法而言,是大日如来、大圆满、大手印,这些都不外乎是心灵的世界,悟到我们这个本心本性,就真正是无量寿,无量光。 刚才佛陀跋陀罗举出手掌,翻掌、握拳,询问慧远大师快不快,这表示什么呢?这表示大乘佛法,大乘佛法就是转识成智。例如,以前起了坏念头,现在把坏念头转过来马上就是光明,地狱也变成了天堂。如果转得过来,确确实实是很快,即所谓「放下屠刀,立地成佛」。以前是一个罪该万死的人,现在忽然觉悟了,知道过去所作所为都不对,现在决定要重新作人,作一个善人,乃至贤人、圣人,这就是「转」;手掌可以变成拳头,拳头又可以变成手掌,手掌也可以翻成手背,这就是譬喻大乘佛法转识成智的微妙作用。 在佛法来讲,小乘是断烦恼证菩提,大乘而言是转烦恼证菩提,而佛陀跋陀罗所传的诸佛心印则不断也不转,烦恼即菩提。所以,只要活在当下这念无住心,就是如来住世,也就是「千年暗室,一灯即破」。 当时慧远大师,一听到真正的诸佛心印,欢喜得不得了,马上请佛陀跋陀罗翻译《禅门经》,这两位尊者把《禅门经》从梵文翻成了中文以后,交给慧远大师,两位尊者就同时坐脱立亡,回印度去。这个就是「心灵不死」。 我们人有生一定有死,这是世间上的真理。想要达到不死,只有不生。什么是不生呢?就是师父在这里说法,大众听法这个心,烦恼不生,本性就不死,「烦恼即菩提」就是这个道理。不过,这个境界是比较高一层的,可能一般没有缘的人听了也不容易了解,甚至听得懂的人也不容易悟道。但大家不妨试一试,坐在这里,不想过去、不想现在、不想未来,这就是不动,同时,我们这个心还要清楚、明白,清楚明白的这个心,就是我们的佛性。能够保持这个境界三分钟,就是三分钟不死,能保持十分钟,就是十分钟的不生不死,和如来住世一样。保持一个钟头,就是如来住世一个钟头,等于打禅七当中坐到了一支好香。 当然,这个境界是我们修行的人所追求的,一般人可能不容易了解,但是我们可以退而求其次,至少在这一生中修一些善法、起一些善念、做一些功德,对于宗教、对于佛法也不排斥,那么到临终的时候还可以「抱佛脚」。临终「抱佛脚」就是「助念」,助念就是一般人所谓的「临终关怀」。因为我们在临终的时候,心当中会很烦恼、很恐怖,这个心作不了主,就像是一场恶梦。如果旁边的人在助念,就会提醒快死亡的人回光返照,使他的心安住。


常觉法师在佛教协会的地位。
每个法师的工作是一样的,出家目标是度众生,至于法师在佛协会担任的责务是有时间性的。而弘法是一生的工作。

觉醒法师:佛经怎么摆放才比较如法
觉醒法师---佛经怎么样摆放才如法 佛经是指佛像三藏(经、律、论)中的经藏。经藏通常是指佛陀所说之教法于后世结集之经典。佛经是众生离苦得乐的指南。佛教徒也称之为经书法宝或法舍利。我们在日常生活中,无论读诵佛经还是放置佛经,都需要以一颗虔诚恭敬心对待。切不可把佛经当成一般书籍随意翻看...

净界法师:对恶法的态度
所以我们面对恶法的第一个条件,是先面对已经出现的恶法。那你怎么知道呢?你说我靠善知识的提醒,但是别人讲话你不一定接受。现代的人不喜欢听别人说不好听的话,所以最后的方法是自我反省。你用经论的道理、用戒律的法,如人自照镜,好丑生欣戚,我们每天要反省一下自己,不要老是看别人。第一个...

觉海法师是如何重建西林寺的?
1989年,台湾的觉海法师回大陆探亲,满怀热忱地提出了一个宏愿——复兴西林寺,以防止其荒废冷落。这位年事已高的法师不顾一切,亲自拜访了果一法师,表达了她的决心。九江市各级政府部门和佛教界人士对法师的意愿给予了强烈支持。同年9月,重建工程正式启动,分为两期进行。第一期(1989-1992年)期间,...

济群法师谈生命是一场觉醒的艺术
就更容易觉醒呢?正如济群法师所说:“活着的意义,在于了解并开发自身潜在的高尚品质。惟有这样,我们才有能力完成生命版本的升级,才有能力给众生究竟而长久的帮助,这正是佛教所说的自觉觉他,自利利他。”生命,应该是一件美好的艺术品,觉醒的生命更是如此美好的艺术品!

定宏法师怎样取得往生的把握(一)
定宏法师在新加坡净宗学会的演讲中,分享了如何取得往生的把握。法师提到,面对当前的灾难,我们应保持正念,放下恐惧和忧虑,一心求生净土。法师引用印光大师的话,“念佛方能消宿业,竭诚自可转凡心”,强调用真诚心念佛,可以消除过去的恶业,帮助自己和他人平安度过灾难。法师还提到了《八大人觉经》中...

觉印法师:原本前途无量,为何放弃公安厅的铁饭碗,选择皈依佛门?
佛法是一座教人脱离苦难的圣堂,这里没有金钱和权力的游戏,没有追名逐利的挣扎。多少穷凶极恶之人在晨钟暮鼓中主动地放下屠刀,忘记身内外的邪念;很多迷途之人拨云见雾,感受来自灵魂的召唤,皈依佛门。觉印法师就是大彻大悟的人,卸去尘世的因缘,遁入空门,了却凡心。年幼逢变故 觉主旋律,还是...

释迦耀觉法师简介 生于1994年3月11日从小跟爷爷学佛,13岁出家 于江西省...
你好,著名法师只听过耀一法师或者净耀法师。并没有释迦耀觉法师。著名的宝光禅寺在五台山。并且浙江台州莲花山上的小寺庙叫净峰寺。

达照法师:觉悟要在身心功夫上点滴做起
所以大家一定不要浪费这么强大的力量,不管是哪一道的众生,不管你现在的身份、地位、知识,或者你的大脑思维如何,只要你能够看到你心的力量是超过一切的,觉悟就是自觉从自己开始。一层一层地看到自己的心,然后看到心以后自然烦恼断掉,那自然后面生起来的一些慈悲心就是觉他了。按照这个原则我们生生世...

请问法师如何疏导自己内心的情绪
制情绪的能力是一个的修养和情商的重要指标,是在逆境中历炼而得的珍宝,不能急于求成,推荐学诚法师相关问答,1、网友:顶礼师父,请问我总是控制不好自己的情绪,怎样能够让自己的心平静下来? 学诚法师:不要光想着自己的事情、心情,遇事多体谅他人,看到他人的优点和付出,慢慢让感恩成为思维的习惯。 2、网友:师父,...

大港区18663177386: 如何看待佛教的 -
林瑶止咳: 佛教是人类的最高境界!!!在自己还没有明白一样事情前,不要忙着说它是迷信,因为离现在尽3000年的释迦牟尼佛,他是一个实实在在的人,他靠自己的实际证悟,给人们讲了大千世界的奥秘,以及怎么能够和大自然融为一体的修行办法或...

大港区18663177386: 生命与非生命的本质区别? -
林瑶止咳: 生命与非生命的本质区别逍遥 2001-11-4 1、生命和非生命的本质区别在最初起源的时候,可能生命和非生命之间是难于区分的.是什么使某种 分子或者分子集合体最终越过了边线,正是复制和“繁殖”的能力,复制 更重要的是有差错的复制...

大港区18663177386: 如何看待生老病死 -
林瑶止咳: 能及早想这个问题的人是有福的.孔子说,未知生,焉知死.人藉着自己的力量去思考这个问题,确实不会有答案,我们都没死过,确实搞不清楚,死亡是怎么个回事,死亡之后是不是就结束了,是不是有人可以不死,这些问题,人没有办法回...

大港区18663177386: 从台中怎么去中台禅寺? -
林瑶止咳: 中台禅寺位于南投县埔里镇,由惟觉法师所创办.交通:1、国道一号:中清交流道→中彰快速道路→台14线→埔里→中台禅寺 2、国道三号:草屯交流道→台14线→埔里→中台禅寺 路程导引:由台14转台21沿途可见路标由台21进入约15分车程.

大港区18663177386: 怎么看待生命?
林瑶止咳: 生命始终都有它值得敬畏的奥秘所在.对痛苦的担当.如同对喜悦的渴望.需要用赤子之心坦然相对.

大港区18663177386: 生命的本质是什么 怎样对待生命
林瑶止咳:《生命本质的论证》是人类迄今正确,彻底认识,证明生命本质真理的唯一的通俗系统全面的理论和方法; 生命本质真理的主要原理是;生命是由生命体(生命体是作者命名的,生命体的名字与实际最符合),意识,身体三个条件和合的统一...

大港区18663177386: 好奇心强的理科生选什么专业 -
林瑶止咳: 一.如何客观看待理科、工科、文科应该说科学发展到今天,几乎遍布与人类发展相关的所有领域,很难用学科的概念去简单区分.但是从精神层面上来看,理科专业主要致力于求真,通过一代代科学家的不断努力,探索自然奥秘、认识自然规...

大港区18663177386: 对于人生的看法 -
林瑶止咳: 保持高度的自我休养,为人正直,追寻自然界的奥秘.

大港区18663177386: 如何正确看待“心理学”? -
林瑶止咳: 其实在国内,心理学和行为学有着不可分离的意义. 心理学中很多的表现可以推测出人的行为. 这就好像是数学公式一样,当已知条件足够时,就可以求得答案. 大数据也是根据如此的.

大港区18663177386: 名言警句实用. -
林瑶止咳: 要与有胆有识,重感情,讲义气的人共事,结合朋友. 治学的精神和做人的品格,要像竹子那样虚心有节,像梅花那样不媚俗向上. 作为儿女,我们要报答父母的恩惠.要学会感恩. 有些事不能人为的改变或者不可能随主观意识的改变而改变.要正确看待自己,正确确定位置,顺应人生规律,走好人生的旅途.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