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红楼梦》是曹雪芹的痛之歌

作者&投稿:亓虏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曹雪芹为什么说《红楼梦是》“满纸荒唐言,一把辛酸泪”~

  《红楼梦》今天是家喻户晓的名篇巨著,可在作者曹雪芹当时写这书的时代,小说被看做是不登大雅之堂的无聊的东西,封建阶级的正统观念来看,作者写石头“幻形入世”是荒唐的,写大观园内儿女情长、思恩怨怨的情爱也是荒唐的,所以作者解嘲似地“承认”是“满纸荒唐言”。但在作者心里却深知这部书绝不是给世人消愁解闷的,他把自己一生的经历加以艺术的概括和提炼。塑造了众多生动的艺术形象,以此来寄托他内心的感慨,既是赞歌,又是悲歌和挽歌。因此,曹雪芹说《红楼梦是》“满纸荒唐言,一把辛酸泪”。

  《红楼梦》的第一回,作者曹雪芹有几句自我评价:“满纸荒唐言,一把辛酸泪。都云作者痴,谁解其中味?”王蒙先生在本期讲座中集中分析了这二十个字所蕴涵的意味。   “满纸荒唐言”,为什么说它是“荒唐言”?作者选择了小说这样一个形式,而小说本身有几分荒唐。小说最早见于《庄子》,庄子说:饰小说以干县令,其于大达亦远矣。就是说小说是些浅薄琐屑的言论。这是中国古代的小说观念。这样的话,曹雪芹选择写小说,本 身就是一个荒唐选择。其次,曹雪芹在小说里,有些重要的情节让人觉得很糊涂。有时候他的一些随随便便的描写,给你一种非现实的感觉,让人觉得它是一个荒唐言。当然最大的荒唐还是人生的荒唐。《红楼梦》里的《好了歌》所讲的就是这个意思。而对于曹雪芹来说是 家庭亲情的荒唐、人和人之间关系的荒唐。   除了家道的衰落,人伦和人情的恶化,《红楼梦里》还表达了一种价值的失落。所以,它是“一把辛酸泪”。   “都云作者痴”。我们可以从正面来说,痴的意思就是执着。一个是艺术的执着,一个是爱情的执着,情的执着。都云作者痴,既表达了曹雪芹作者对艺术的痴,也表达了他对爱情的痴。   “谁解其中味”。《红楼梦》那么多人评论它,那么多人研究它,但是谁解其中味?我们解了它的味了吗?后边还有多少味可解呢?还有多少谜——《红楼梦》之谜能够破出它的谜底来呢?它只有一个谜底吗?所以这其中意味深长,令人回味无穷。

作者:复旦博士后李士金

《红楼梦》是曹雪芹痛苦的产物
李士金
大自然的无限生机给了人类无穷的欢乐,同时也给人类带来了灾难深重的痛苦。人类在痛苦和欢乐的交织中前进;科学和艺术也就在痛苦和欢乐的交织中艰难备至地向前摸索着。 在人世间,我们或多或少地受着各不相同的痛苦,有谁能说他从来是在欢乐中度过的呢?真是不可思议:从母亲的怀抱中坠落人世的第一声叫喊意味着什么?然而对于痛苦之境界平心静气地思考、探索的人似乎不多,就痛苦之境界之对于文学的极其重大的影响,从实践和理论上加以探讨——就我浅薄的学识来说——也是罕见的!我多年来一直对这个问题耿耿于怀。然而我决不敢问津,大约是因为自己阅历的浅薄和知识的贫乏。就是现在,我还是一样的心情,虽然复杂万端的生活增加了我许多的阅历,不过是因着内心有这么一种良好的心愿。我们可以这么说,人类的痛苦是伟大的崇高的痛苦,因为在这痛苦中包含着战斗、创造者的欢乐和幸福,惟其如此,我们现在才能看到如此美妙、如此复杂、如此生机勃勃的世界;因而,我们与其说痛苦是人类的不幸,不如说痛苦乃是人类之所以为人类、之所以充满令人向往、令人入迷的欢乐的重要原因。痛苦的境界中包含着令人欢乐的重要原因。痛苦的境界中包含着欢乐,欢乐之境中有痛苦的因素。人们在通往欢乐、幸福、美妙之途中伴随着痛苦。没有痛苦就没有成功,没有痛苦就不可能生存。文学的生存和发展是靠痛苦做催化剂的,屈原的《离骚》,杜甫的诗,施耐庵的《水浒传》不都是痛苦的产物吗?
我现在就是要来论证曹雪芹的《红楼梦》就是他痛苦的产物,没有痛苦的生活,就没有红楼梦》。然则问题并不如此简单,痛苦在人生中反映各殊,不可一概而论。举其要者,有如下几种情况:
1、因痛苦而深刻地认识世界,同情人民,同情疾苦,而且憎恨丑恶。痛苦使他深刻地体验到面对无穷复杂的宇宙人生,是多么需要团结互助,对受苦受难者应该拔刀相助,对处逆境者理应伸出友谊的双手。痛苦又使他懂得了人为地造成痛苦是多么可恶、多么不可思议!对那肮脏无耻、下流卑鄙的东西自然地产生了一种厌恶的情绪。在痛苦之境中他深感人们求得幸福的艰难,对那为社会为人生在困苦中行进的勇敢者,他都充满了无限的敬意。他也因而产生了为人们消除苦痛、创造幸福的美好愿望。于是,在茫茫人世、漫漫人生中,他开始了未必显著成功却具有伟大历史意义的艰难旅程!
2、因痛苦而憎恶一切、诅咒一切,更加自私,更加恶毒。倘若都象我上面分析叙述的那样,那么,我们怎么好解释人间的犯罪事实和许许多多的不道德行为呢?痛苦并不可能使人人自奋、使人人都变得善良正直,这是显而易见的。恰恰相反,在某种特定的情况下,痛苦会使得一些人产生报复仇恨的心理,在这种心理状态的支配下,他会不分青红皂白地对周围世界加以仇视,使自己变得更加骄躁、暴劣、自私,一切不正当的行为就会在这类人身上开始,危及世间。
3、因痛苦而世故,忍让求伸,钻营,求脱苦境。由于特殊的环境和教养,使这些人在痛苦中乖觉起来,似乎是对万般复杂的世间了如指掌,似乎是对千变万化的人生胸有成竹,他们认为人天生地是自私的,谁叫我无权、谁叫我无钱的呢?他们在心灵深处打出这样的旗号,为我摆脱苦境、为我幸福愉快而奋斗,即使践踏人们的一切——这必须是隐蔽的,叫人不知不觉的——也在所不辞!
4、因痛苦而消极、沉沦,不可救拔,无数个争斗的场面,无数个曲折坎坷,令人疲倦极了!他很想世上真有那么一个桃花园。不幸得很,世上哪有什么极乐境界!于是他不能不感慨无穷、伤心落泪。他一想庄周那虚无思想还真有点道理,在这特别的心境中,奇妙地百灵百验地给了他无限的安慰!“纵有千年铁门槛,都须一个土馒头”等等的消极思想都来了。及时行乐、可奈我何?人生有限醉中仙。这种不可救药的沉沦简直毫无疑义地是人类的不幸。而其中之苦处亦颇为世人同情,深可哀怜。
当我作这些幼稚简单的分析时,应该承认,这也仅仅是挂一漏万的分析。如此复杂的
社会人情、心里,要想用几句简单的言辞来说清楚,那是十分困难的,或者简直是不可能的。然而,我所作的分析的四种情况倒是确实地存在着,自无疑问。而惟有那第一种人生痛苦的境界,才是文学创作的先决条件。
我现在就是要把这些问题分析一番,提出一点自己的看法。在这痛苦之境中,文学家是不能不产生痛苦思维、痛苦情感、爱善思维、爱善情感、爱美思维、爱美情感的。而这些“思维”、“情感”的产生,恰恰正是文学创作成功的最根本的最重要的因素。我不揣鄙陋地提出这个看法,丝毫没有标新立异的意思,我十分坚信,在实际的文学创作活动中,这是早已存在的客观事实。我认为,简单地说,痛苦思维就是在痛苦之境中经过痛苦之洗礼净化的作为客观社会生活的反映的思维活动。而所谓痛苦情感,就是由于痛苦的洗刷、锤炼而日臻成熟的对人类的无限热爱的纯洁、高尚的情感。爱善思维、爱善情感、爱美思维、爱美情感都是这特殊的痛苦所派生的产物。这是十分明了的事,在痛苦中他对善、对美的思考是别具识见的,他对善和美的情感也同样是别有一番心肠的。曹雪芹正因为是在痛苦之境中,深刻地体验了人类的艰难,比较客观的、辩证地认识了这个光怪陆离的人世间,带着对人类的深沉的爱,对受难者无限的同情,对丑恶东西的无比憎恶,对光明美妙的热烈的渴望,在艰难中惊人地创作了他的光辉巨著《红楼梦》的。老巴尔札克曾经不无感慨地说道:“艺术家在生活上之所以潦倒,正是由于他们无节制地运用这种出神入化的想象力,孜孜不倦地为他们内心所追求的目标静思默想。”
“如果有值得世人感恩不尽的功绩,那就是某些女性为爱护这些光辉的天才——这些可以左右世界而自身不得一饱的盲者——所表现的至诚和忠心。如果荷马有幸而能遇到象安提戈涅这样一位女性,她的名字也必将与诗人共存而不朽。拉·福尔纳丽娜和拉·萨布里埃夫人至今仍使所有喜爱拉斐尔和拉封丹作品的人们深受感动。”
“艺术家并不象黎希留所说属于利禄之辈,他不象高人一样,满脑袋里贪得无厌的就是财产。如果他也为金钱而忙碌,那只是为了济一时之急;因为吝啬是天才的死敌:一个创造者的心灵中所需要的是慷慨助乐,决不能让如此卑劣的感情从中占有地位。艺术家的才能是一种取之不尽的天空……他多少有点象那种卖私的女人(原谅我用语粗卤)。什么他都能假设,什么他都体验。他能看到生活中的正反两面,这种高度的洞察力在常人看来都被认为是艺术家所发的谬论。因此,有时艺术家在战斗中可以是个胆小鬼,在断头台上都很英勇;他可以把自己的情妇膜拜成偶像,然后却又并无显著的理由就把她抛弃;他对傻瓜们为之沉醉,对奉之为神圣的最愚蠢的事情毫不掩饰地表示自己的意见;他可以毫不在乎地拥护任何一个政府或是成为一个激烈的共和党人。他在创作构思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那种忽起忽落难以捉摸的特征同样也出现在人们所谓的品格中;他听任躯体受世事变幻的摆布,因为他的心灵始终飞翔在高空。他的双脚在大地上行进,他的脑袋却在腾云驾雾。他既是赤子又是巨人。利禄之辈一起床心中念念不忘的是去考究有声望的人如何打扮,或是为个小利去向上司献媚奉承,对这些人来说,面对一个出身卑微、生活孤独潦倒者身上的这种永恒的矛盾,自己该是如何洋洋得意呢?他们只等此人成了伟人,为在他死后去替他送殡。(巴尔札克:《论艺术家》、《古典文艺理论译丛》第10册,人民文学出版社1965年版第98—100页)。曹雪芹的生平,他的伟大的创作活动,便是一个绝好的证明,当然绝不是偶然的。巴尔札克说出了一个不以个人的意志而转移的客观规律。
我们感到十分遗憾的是,这位伟大作家没有留下什么可靠的生平资料,虽然他给了我们无价之宝,这毫无疑问地给人们研究他带来了极大困难。考据家千辛万苦地找出了一些关于他的家世生平的零零星星的资料,使我们总算了解了他的生平家世的概貌。胡适的考证具有开创性的意义。他在他的《红楼梦考证》中说道:“可以列举雪芹一生的历史如下:
(1)他是做过繁华旧梦的人。
(2)他有美术和文学的天才,能做诗,能绘画。
(3)他晚年的境况非常贫穷潦倒。
我们对雪芹先生的生平了解的是如此之少,以至于我不能不把有关他的事迹尽可能地老老实实地分列在下面:
当时虎门数晨夕,西窗剪烛风雨昏。

接 LI 倒着容君傲,高谈雄辩虱手扪。
( 敦诚《寄怀曹雪芹(沾 )诗》)
据吴恩裕先生关于“虎门”的考证,可知曹雪芹和敦诚、敦敏弟兄结义是在“虎门”,而这“虎门”就是北京定武门内的右翼宗学。可见曹雪芹在那里教过书或者干了别的什么工作。那时曹君三十四岁左右。
“曹雪芹比旁的教师都小,又是个被抄家的人,老派的教师就瞧不起他。曹雪芹呢,他也是个性子傲的人,嘴又好说,爱得罪人。他心想:‘你们瞧不起我,我还瞧不起你们呢!’乾隆十六年他就离开宗学,搬到西郊来住了。”(吴恩裕《曹雪芹丛考》页94)
“其人身胖、头广而色黑。”(裕瑞《枣窗闲笔》。)
“善谈吐,风雅游戏,触境生春,闻其奇谈,娓娓然令人终日不倦。”(裕瑞《枣窗闲笔》)
曹氏在迁往北京西郊后,“曾几度迁徙,因而前后不止一个住处。”(《曹雪芹丛考》
“曹雪芹自从乾隆十五、六年离开右翼宗学后直到二十四年他去南京之前,他的生活一直是很困顿的,即使他去了南京,即使他入了尹望山的幕府,也只是去了一年左右就回北京了。此后,直到二十八年,他死时的生活状况,也并没有什么改善。”(吴恩裕《曹雪芹丛考》页99)
曹雪芹写过《废艺斋集稿》这样的书。计有八册。第一册是关于图章的,第二册原即题为“南鹞北鸢考工志”,是讲札、糊、绘、放风筝的。第三册讲纺织工艺,是为瞎子编写的。第五册是讲织补的。第六册讲印染。第七册谈雕刻竹制器皿和扇股的。第八册是讲烹调的。(吴恩裕《丛考》)
董邦达《南鹞北鸢考工志序》有云:“尝闻教民养生之道,不论大术小术,均传盛德,因其旨在济世也。扶伤救死之行,不论有心无心,悉具阴功,以其志在活人也。曹子雪芹悯废疾无告之穷民,不忍坐视转乎沟壑之中,谋之以技艺自养之道;厥功之伟,曷可计量也哉!”(吴恩裕《丛考》页27)

曹氏历经繁华和困顿两种生活,这可从他的朋友的诗中看得很清楚。

“满径蓬蒿老不华,举家食粥酒常赊。

衡门僻巷愁今雨,废馆颓楼梦回家。……”(敦诚《赠曹雪芹》)

“碧水青山曲径遐,薜萝门巷足烟霞。

寻诗人去留僧舍,卖画钱来付酒家。

燕市哭歌悲遇合,秦淮风月忆繁华。

新愁旧恨知多少,一醉MaoTao白眼斜。”(敦敏《赠芹圃》)
张宜泉在他的《题芹溪居士》小序中说:“姓曹名沾,字梦阮,号芹溪居士,其人工诗善画。”在《伤芹溪居士》小序又说他“素性放达,好饮,又善诗画,年未五旬而卒。”
敦诚《挽曹雪芹》诗及注告诉我们曹君死后是非常凄凉的,且他死前曾有一个幼儿因病而亡。

“四十萧然太瘦生,晓风昨日拂铭旌。

肠回故垅孤儿泣(前数日伊子殇,因感伤成疾,)

泪迸荒天寡妇声。牛鬼遗文悲李贺,

鹿车荷锸葬刘伶。故人欲有生刍吊,

何处招魂赋楚蘅?……邺下才人应有恨,

山阳残笛不堪闻。他时瘦马西州路,

宿草寒烟对落曛。
在敦氏改写的这首诗中又有这样的诗句:“孤儿渺漠魂应逐,新妇飘零目岂瞑?”可见曹雪芹前妻已不在,又娶了一个“新妇”。
曹雪芹从他1715年降生人世到约40多岁死去,苦难多于享乐,是非常显而易见的。曹雪芹生于荣华富贵的诗书之家,过了十三年的荣华生活。那种公子哥儿的生活一呼百应,养尊处优,真是得意之极。但他过这种生活的时间毕竟是在他的童年和少年。他很少接受正规的封建传统教育,更少受恶浊人世的庸俗气氛的熏染,因为他还没有到独自处身立世的时候。因而他的纯洁天真无暇的天性还比较完整的保持着,虽然他也可能骄惯,但那骄惯是可爱的童年的本性,不影响他纯洁的天性。众所周知,在封建社会里的富贵之家都少不了服侍人的丫头和仆人。作为百年望族的曹家更不例外。根据现有材料,我们完全有理由来说,曹雪芹是在一大群丫头老妈妈之中长大的,也就是说,在那丫头老妈妈的身上,作为下等人,自有一股刚正纯朴之气,自有一种特殊的谦卑、谨慎、小心的气质。因为她们的特殊的下等的社会地位,在她们的身上有着勤劳、忍耐、朴素等等的可爱的品质,这不能不给曹雪芹幼小的心灵以深刻的影响。这种良好的影响给了他终身的好处,对他的创作更是有着直接、紧密的联系。除了这生活的素材为他后来创作借用提炼为题材外,不容我们忽视的是,对他的人格、胸怀、气质都有绝大的影响。曹雪芹将永远不会忘记那可爱的音容笑貌,那脱俗纯朴的动人情景,那追逐嘻戏的童年乐趣!在那秀丽清幽的织造园林中,流水、翠竹,小桥、古屋,伴随着春风秋月,伴随着夕阳西下,曹雪芹怎能忘怀呢?童年的记忆是深刻的,童年的记忆是美好的,曹雪芹那童年就更不用说了。
我想也许有人会问,你如此振振有词地说曹雪芹的童年,何以见得?我将毫不犹豫地回答:虽无资料确证,又何必要在缺乏他生平资料的情况下拘泥固执;我们根据现有资料,这些分析完全是在事实的范围之内,不然,我就不会那么详细地把他的生平资料、传说都列在上面了,因为那就是我的根据。因此,我自然不得不加以阐述自己的见解。对这个伟大作家做必要的推测和分析,若在事实允许的范围之内,不但是完全可以的,而且,在我看来,是多么迫切需要!在先生童年和少年的生活之中,除了天真的欢乐之外,也有些——似乎可以这么说——不正规的带着自家色彩的痛苦。我们完全可以肯定,曹雪芹少年的生活,主要的是欢乐,主要的是天真烂漫。但也有些痛苦的时候。我们不要忘记,他的家庭是百年望族,不用说这样的人家,就是普通的小康人家,望子成龙、荣宗耀祖也是天经地义、梦寐以求的生活理想!照一般的道理,七岁便可以读书,曹雪芹有五、六年的读书时间,我是说在他十三岁以前的富贵生活中。我可以说,在这几年中,他是读了大量的书的,不然,就无法设想他在沦落穷苦后还有办法读那么多的书,因为《红楼梦》的成功本身就无可争辩地说明了他读的书的数量远不是一般人所能比拟的。试想,在他家被抄后,他怎么有可能安心读书呢?因而,我们确认曹雪芹在十三岁之前读了许多的书。我们已无法看到他读了哪些书,这是非常令人遗憾的事。但我们从各方面加以考察,还可以看出来他读过的一些书,他最喜欢读哪些书?他肯定读过不少的经书,因为《四书》、《五经》在那时自然是必读书。他也一定读过不少诗、词、戏曲剧本。毫无疑问,作为他的家庭的要求,一定是要他专攻经书和必要文史书籍以及那应时的八股文,这是通向上层社会统治阶层的必要准备,这是将来青云直上为家庭争光争气的必要基础,这自然是家庭最希望于他的。但他肯定不会对这些感兴趣的。我们认为他是很爱读书的,但他爱读的却不是经文、八股,恰恰相反,正是封建正统所极其卑视的、所不能容忍的那种被历来封建文人称为稗官的小说以及那些为封建家族视若洪水猛兽的那种具有民主倾向的戏曲。这怎么能得到容许呢?因而我说他在十三岁之前也很有些痛苦,这可以为一例证。从《红楼梦》中我们已经看出他对小说是十分感兴趣的,诗词都很在行,所以我的分析是完全有根据的。那么,我凭什么说他不爱经文和八股文呢?我不怕指责斗胆地说,首先凭他在《红楼梦》中描写的贾宝玉的形象。自然,宝玉不是曹雪芹本身,我并无把贾宝玉看作著者本人的深意,但谁又能否认在贾宝玉的形象中有着曹雪芹自身的浓厚的影子呢?世界著名的艺术家们认为在一个作家的作品中,从实质上说,都带有作家本人的自身的色彩,这是极有见地的!何况曹雪芹创作的特殊情况——他是以自家的生活为其创作的素材的——毫无疑问的,在贾宝玉身上,有许多事都同作者的生平有关,浸透着作者的言行、理想。脂批对此也不止一次透露过。以作者自身为原型,创造出具有广泛社会意义的艺术典型的例证是不胜枚举的。所以,我们完全可能从贾宝玉这个艺术形象的少年生活中窥见曹雪芹少年生活的一斑。
其次,我是根据少年心理的分析。在少年这个人生中美妙而天真的阶段,由于头脑对抽象思维的东西还比较生疏,往往会对抽象的思辩和说理产生反感,而却对生动的画面形象神往已极,戏曲、小说那动人的情节、通俗的语言对孩子们会产生一种难以言状的艺术魅力。
第三,大家知道,清代是中国古典小说发展的黄金时代,当时小说在社会之风行不言而喻了。请看明清人对小说的看法就可以略窥一斑。明朝绿天馆主人在《古今小说序》中说道:“皇明文治既郁,靡流不波,即演义一斑,往往有远过宋人者,而或以为恨乏唐人风致,谬矣。食桃者不费杏, 縠毳锦,惟时所适。以唐说律宋,将有以汉说律唐,以春秋战国律汉,不至于尽扫羲圣之一画不止。可若何!大抵唐人选言,入于文心;宋人通俗,谐于里耳。天下之文心少而里耳多,则小说之资于选言者少,而资于通俗者多。试今说话人当场描写,可喜可愕,可悲可涕,可歌可舞;再欲捉刀,再欲下拜,再欲决胜,再欲捐金;怯者勇;淫者负,薄者敦,顽钝者汗下。虽日诵《孝经》、《论语》,其感人未必如是之捷且深也。”
清盛时彦在《阅微草堂笔记姑妄听之跋》中写道:“河间先生典校秘书廿余年,学问文章,名满天下。而天性孤峭,不甚喜交游,退食之余,焚香扫地,杜门著述而已。年近七十不复以词赋经心,惟时时追录旧闻,以消闲送老。初作《滦阳消夏录》,又作《如是我闻》,又作《槐西杂志》,皆已为坊贾刊行。今岁夏秋之间,又笔记四卷,取《庄子》语,题曰
《姑妄听之》。以前三书,甫经脱稿,即为抄胥私写去,脱文误字,往往而有,故此书特付时彦校之。……先生尝曰:《聊斋志异》盛行一时,然才子之笔,非著书者之笔也。……今燕昵之词,媟 狎之态,细微曲折,摹绘如生,使出自言,似无此理;使出作者代言,则何从而闻见之?又所未解也。留仙之才,余诚莫逮其万一,唯此二事则夏虫不免疑冰。刘舍人云:‘滔滔前世,既洗予闻;渺渺来修,谅尘彼观’。”(《中国历代小说序跋选注》201-202页,长江文艺出版社1982年版。)风气所及,深入到了每一个角落,诗书之家的曹雪芹肯定能读到大量小说。
过了十三年繁华生活的曹雪芹从一七三三年便走上了另一条艰难困苦、曲折坎坷的人生道路。在他的富贵的圈子里他不轻见的、不轻闻到的他开始耳闻目睹了,在他的富丽堂皇的花园里不曾尝到的,他都饱尝了,世态炎凉,浸透了他的心。我们来看看雪芹先生的朋友们有关他的诗里描写他的生活是怎样的罢。

满径蓬蒿老不华,举家食粥酒常赊。

衡门僻巷愁今雨,废馆颓楼梦旧家。

司业青钱留客醉,步兵白眼向人斜。

阿谁买与猪肝食,日望西山餐暮霞。

——敦诚《赠曹芹圃(即雪芹)》 。
用不着我来絮语,读者自会从中看到曹雪芹的生活的悲凉、穷困、潦倒。再请看一看曹雪芹死后的凄凉之景:
四十萧然太瘦生,晓风昨日拂铭旌。

肠回故垅孤儿泣,(原注云:前数日,伊子殇,因感伤成疾。)泪迸荒天寡妇声。

牛鬼遗文悲李贺,鹿车荷锸葬刘伶。

故人欲有生刍吊,何处招魂赋楚蘅?

其 二

开箧犹存冰雪文,故交零落散如云。

三年下第曾怜我,一病无医竟负君。

邺下才人应有恨,山阳残笛不堪闻。

他时瘦马西州路,宿草寒烟对落曛。
在生活的艰难面前,曹雪芹谈笑自若,毫不畏惧,这是他特有的豪爽的气质,然而,一忆往昔,他又不能不陷入沉痛的思考。生活的巨变,引起了他对宇宙人生的反复思索。这些思想无疑是在痛苦中进行的,痛定思痛,会有泪不可止的时候。曹雪芹看到自家从荣华而至于破产,看到自身从繁华而穷苦,不能不深入思考这究意是什么原因。但是要说清这个问题是十分困难的,也就是说,我们决不可把这个问题简单化、庸俗化。在痛苦之境中,应该说,这痛苦的境界是不断变化的,因而思索的内容也就会不断加深。一旦从量的变化到质的变化,就会发生一个飞跃。这种在痛苦中思索,在思索中又经历新痛苦的不断的往复循环过程,使认识不能不愈来愈深,思维的能力就不能不愈来愈强,而其他烛照人世的灵光就从一线之微而光茫四射,以至于在这种强烈的透明的可以穿破一切的灵光的照耀之下,一切人世间的真面目真心肠都赤裸裸的毫无余地的暴露出来了。然而,我们已经说过,这是经过艰苦的探索过程才获得的认识世界的灵光,因而也自有其自然的历史过程。曹雪芹从十三岁时,家庭遭到了巨大的不幸,这是他人生的转折点。但他决不可能一下子就清醒而正确地认识这是怎么回事。就好象他一下子从天上人间坠落在茅草丛生的土地上,令他晕头转向,莫知所以。他可能在全家的悲哀声中起劲地放声地嚎啕大哭,但那是为自家为自己的哭声,准确地说,那的的确确是单纯的没有任何杂质的为自家不幸的痛苦。然而,也就是悲伤之余,——我们不能忘记曹雪芹从小就有不少的姊妹、丫头、老妈妈作伴——他忽然想起了她人的不幸!她们,也就是那些丫头、仆人到那里去了呢?她们是他终身难忘的人,曹雪芹同她们之间还有一种不甚明了却很纯洁的友情呢?哦,她们早已烟消云散,她们早已离他而去了!曹雪芹这时会望着青山绿水、古屋人烟怀疑、发愣、悲泣,这种痛苦就是较进一层的痛苦,这是在很小范围内的为别人而痛苦,想到我之不幸,便想到他人的不幸,并且那也就是有其特定的内容的——那是与我朝夕相处的人,那是服侍我的可爱的丫头和仆人。曹雪芹不会没有较亲近的兄弟姊妹,或许没有亲兄弟姊妹,但至少会有堂表兄弟姐妹的,而且一个有权势的人家娶几房老婆被认为是合法的正常的。象曹寅那样显赫的人家,决不可能人丁稀少。请允许我这样推测,我认为这是完全在情理之中的。曹雪芹对自己的丫头、仆人的离散会伤心落泪的——这些情感正是在同她们的共同生活中培养起来的,这是多么重要——他对自家的姐妹就更不用说了。昔日园中呤诗赋菊,是多么快乐的情景;昔日白雪红梅、天然之趣又是多么令人神往!而今风流云散,他怎能不长歌当哭呢!在这宇宙人生的极境中,他正眼相视了。但他的认识在这时候尚还幼稚,仅限于织造园的一天一地,其色彩也是青翠过分而不很自然的。然而,这却是无比重要的一步。没有这自身的痛苦,没有这初步的为他人而悲的心境,他以后要对人生社会有客观、冷静的正直的认识,是令人不能相信的。

······················································
··················································
没有发完,字数超了。

欲看完文请去往摘自网址:http://club.china.com/data/thread/1011/2743/45/95/3_1.html

因为红楼梦是曹雪芹呕心沥血写的。


《红楼梦》真正作者是谁
《红楼梦》的铅四十回作者是清代作家曹雪芹。后四十回的续写部分作者是高鹗。《红楼梦》,中国古代章回体长篇小说,又名《石头记》等,中国古典四大名著之一,是清代作家曹雪芹所著。小说以贾、史、王、薛四大家族的兴衰为背景以富贵公子贾宝玉为视角,以贾宝玉与林黛玉、薛宝钗的爱情婚姻悲剧为主线。描绘...

红楼梦的作者曹雪芹简介
曹雪芹素性放达,爱好广泛,对金石、诗书、绘画、园林、中医、织补、工艺、饮食等均有所研究。他以坚韧不拔的毅力,历经多年艰辛,终于创作出极具思想性、艺术性的伟大作品——《红楼梦》。《红楼梦》是他“披阅十载,增删五次”,“字字看来皆是血,十年辛苦不寻常”的产物。可惜,在他生前,全书没...

《红楼梦》是谁写的?
1722年雍正帝即位,曹家逐渐没落,1728年元宵节前遭到抄家,曹雪芹随全家迁回京师居住。曹雪芹晚年移居北京西郊,生活更加潦倒,靠卖画和亲友的接济过日子。就是在这样极端困苦的条件下,曹雪芹创作了“字字看来皆是血,十年辛苦不寻常”的《红楼梦》。一般认为,《红楼梦》后四十回由清代文学家高鹗所作。

红楼梦作者曹雪芹的简介
曹雪芹素性放达,爱好广泛,对金石、诗书、绘画、园林、中医、织补、工艺、饮食等均有所研究。他以坚韧不拔的毅力,历经多年艰辛,终于创作出极具思想性、艺术性的伟大作品——《红楼梦》。《红楼梦》是他“披阅十载,增删五次”,“字字看来皆是血,十年辛苦不寻常”的产物。可惜,在他生前,全书没...

红楼梦被誉为什么?
曹雪芹,名沾,字梦阮,号雪芹,又号芹溪、芹圃,中国古典名著《红楼梦》作者,清代内务府正白旗包衣,籍贯沈阳,生于南京,约十四岁时迁居北京。曹雪芹是江宁织造曹寅之孙 ,曹顒遗腹子(一说曹頫之子)。曹雪芹早年在南京江宁织造府亲历了一段锦衣纨绔、富贵风流的生活 。至雍正六年,曹家因亏空获罪...

曹雪芹是根据什么历史原型写的《红楼梦》?
《红楼梦》中有“四大家族”一说。这四家“皆连络有亲,一损皆损,一荣皆荣,扶持遮饰皆有照应”。在“葫芦僧乱判葫芦案”一回,又特意提到“护官符”,称上面写的是“最有权有势、极富极贵”的大乡绅,还注着始祖官爵并房次:“贾不假,白玉为堂金作马(宁国、荣国二公之后。共二十房分。除宁荣亲派八房在...

《红楼梦》中贾府所映射的是曹家吗,福彭是谁?
那时候的曹家达到了顶峰,后来皇帝让他管理南方的织造业,但是后来生意失败,由此衰落。从这些来看,《红楼梦》里的悲欢离合背景基调即是来源于此。但是有一个不同,即是书中说贾家,也是贾宝玉先祖立过很多战功,这和曹家真实情况有所出入,可见该书中的素材不仅来源于曹家本身。而福彭,他的身世和...

《石头记》的原作者,是不是《红楼梦》的作者曹雪芹?
再说了,《红楼梦》中作者自言已活了半辈子,但是曹雪芹这一生也未曾活过五十载。当年认定《红楼梦》作者是曹雪芹的是胡适,而胡适当时的考论也是十分的草率的,他认为当年曹家在南京是一个大家族,因此曹家曹雪芹是过过贾宝玉的那种公子生活的。但是胡适未曾想到的是在曹雪芹12岁的时候,曹家便已经...

曹雪芹的《红楼梦》是为了纪念谁而作的?
可以说,曹雪芹儿时的生活,是他写作《红楼梦》源源不断的素材。贾宝玉生活在绮罗丛中,就有曹雪芹生活的影子。雍正六年(1728年),曹家因亏空获罪被抄家,曹雪芹随家人迁回北京老宅。后又移居北京西郊,靠卖字画和朋友救济为生 。曹家从此一蹶不振,日渐衰微。曹雪芹一家过着一贫如洗的日子...

红楼梦的作者到底是不是曹雪芹和高鹗?
谁知道《红楼梦》的作者到底是曹雪芹还是高鹗啊? 原作是曹雪芹 等因为当时《红楼梦》收到统治者的查禁,在展转中,原稿的后40回丢失了 现在传世的《红楼梦》的版本前面是曹雪芹的原稿,后40回是高鹗根据前面续写的~!红楼梦的作者到达是不是曹雪芹? 传说只有前80节是曹写的,后面的时清朝人高...

华龙区19157013648: 为什么《红楼梦》是曹雪芹的痛之歌 -
古例伤湿: 是曹雪芹自己的经历,而且是他痛苦的经历,让一个人回忆自己的最苦的时候本身就是种痛

华龙区19157013648: 《红楼梦》体现了作者怎样的悲剧意识?今天有何认识意义? -
古例伤湿: 这个问题要说起来不是三言两语,在这里我简单点:《红楼梦》是一部内涵丰厚的作品,展示了一个多重层次、又互相融合的悲剧世界.《红楼梦》里的荣、宁两府,...

华龙区19157013648: 为什么说《红楼梦》是一部伟大的悲剧艺术作品 -
古例伤湿: 古今中外许多美学家对悲剧的论述,总是具备这样一个基本特征:从幸福到苦难,从追求到幻灭,从有价值到毁灭.根据悲剧的这一基本特征,一部《红楼梦》,我们可以看出其悲...

华龙区19157013648: 曹雪芹为什么会写出这么怀金悼玉的红楼梦
古例伤湿: 因为这与他自己的人生经历有关.应该说,曹雪芹的先人是康熙皇帝的奶娘,他们家自然会受到荣华的待遇而至后来,因为一系列的原因,终究从一个繁富家族转向衰败,这也在<红楼梦>中有体现.而他生在一个颓废没落的家族,也然之会有此感发.其中的贾宝玉,应该就是他本人的写照,也是众多封建家族中贵公子的缩影

华龙区19157013648: 曹雪芹为什么写红楼梦 -
古例伤湿: 因为自己经历了从大户人家到贫穷人家的衰变历程.人由俭入奢易,由奢入俭难.你懂的.心里难免会有些感慨,所以就写了红楼梦.红楼梦也是将大户人家到后来衰落的故事.差不多就是他的人生经历吧.这个我好像以前在央视看到过一个介绍曹雪芹生平的东西,有讲到写他写红楼梦的原因.

华龙区19157013648: 有人说“《红楼梦》既是女性的悲歌,又是女性的赞歌”,试作分析. -
古例伤湿: . 因为《红》在封建时代,曹公借宝玉的口写出了女性独有美丽、纯洁、洋溢的生气、过人的才智,在封建时代以“超前”的想法歌颂了女性,赞美了女性,所以说是女性的赞歌;但却又是女性的悲歌,元春迎春探春惜春的名字谐音就是原应叹息,潇湘馆则是消香馆,蘅芜院寓意恨无缘(据脂砚斋所批所得).《红》在赞美女性的同时,却又指出了这样的一个残酷的事实:诸钗情缠玉,女性在封建时代是男性的附属品,无论女性有多么美丽纯洁,洋溢着生气才气,最终还是要嫁于宝玉所说的“渣滓浊沫”,宝玉道“女子出嫁前为珍珠,嫁人后便失去光芒成了死珠,再老便与污浊男子同流,成为死鱼眼了.”,成为男性的附属品.这就是女性的悲哀,所以说,《红》也是女性的悲歌.纯属个人意见.

华龙区19157013648: 求《红楼梦》的深度解析 -
古例伤湿: 文学作品总不可避免带有作者的思想感情.只有曹雪芹可以写岀《红楼梦》,家族的深刻悲剧是曹雪芹一生都无法抹灭的伤痛.《红楼梦》就是曹雪芹心中哀伤的真实写照. 高鹗的续书,有语言...

华龙区19157013648: 关于《红楼梦》的
古例伤湿: 读罢红楼,心里酸酸的.不知是为了什么.是为了荣宁二府的家破人亡?红粉丽人的香消玉殒?还是投机分子的欺世盗名?好像每种都有一点.但总是觉得那不是全部.从一个男人的角度分析,我豁然开朗,这是嫉妒.我在隐隐之中对宝玉产生...

华龙区19157013648: 《红楼梦》 - 是曹雪芹用来写家喻国叹国伤的吗?
古例伤湿: 一部《红楼梦》,各有各的评论,各有各的看法,正所谓道德家看到的是伦理道德,政治家看到的是政治斗争,美食家看到的是美味佳肴,阴谋家看到的谋杀暗害,淫秽的...

华龙区19157013648: 写出红楼梦这部伟大杰作的作者,会是痛苦还是会高兴?
古例伤湿: 《红》现存的前80回中凝结着曹雪芹和脂砚斋两人的回忆与心血.应该来说这部书很大程度上是对往日生活的一种追念,无所谓高兴或痛苦,就像你回忆你自己曾经的生活,你会觉得你是高兴还是痛苦?我觉得作为一个作者曹雪芹他当时完成了...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