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世民的后代分布在哪里

作者&投稿:赧海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现在还有唐太宗李世明的后代吗?分布在哪里??~

怀集县冷坑镇有唐朝皇帝李世民的后裔。
据《珠堂李氏族谱》记载,唐朝有十四位皇帝,都是李氏老祖宗。从李氏受姓一世祖李利贞开始算起,唐朝第一位皇帝唐高祖李渊、第二位皇帝唐太宗李世民,及至高宗李治、睿宗李旦、玄宗李隆基、肃宗李亨、代宗李豫、德宗李适、顺宗李诵、宪宗李纯、宣宗李忱、懿宗李漼、昭宗李晔、哀帝李拀,分别是李氏第五十七至七十世祖,而怀集冷坑开基始祖李什八则是第九十世祖。

“怀集县冷坑镇有唐朝皇帝李世民的后裔!”近日,有读者向记者报料,冷坑镇有4万多李氏后人,而他们很少提起自己是大唐皇帝后裔的身份。
冷坑镇谭福村委会谭拱村民李初爱老先生,是该镇李氏理事会推选出来的官伞保管人,记者来到他家,他先拿出一本《珠堂李氏族谱》,“祖先有谁,上面全有记载”,
李初爱说,唐朝有14位皇帝,都是李氏老祖宗。“如果从冷坑开基始祖李什八算起来,我是第25世,如从李氏受姓一世祖李利贞算起来,则是第115世了”,李初爱说,如从唐太宗李世民算下来,他是李世民的第57代嫡孙。
冷坑李氏理事会会长李浩林带记者来到去年新修建起来的李氏大宗祠,记者见到,祠堂墙上有一大理石雕刻的序言榜,上面清清楚楚地介绍道:“始祖李什八,原籍福建上杭,乃陇西堂大唐皇帝世民三十二代嫡孙”。
李氏后人隐瞒显赫身份千余年
谈起怀集冷坑李氏的来龙去脉,李什八23代裔孙、谭福村87岁的李朝纲告诉记者,冷坑开基始祖李什八出生在南京与苏州之间的筋竹巷,乃元朝末年名将,
1368年朱元璋建立明朝后,李什八多次与明军作殊死战斗,转战浙江、江西、湖南、广东、广西等地,1372年败退至怀集冷坑,偶遇一姓郭放鸭村民,危急中他在桥底先拴好马,然后卸甲换装,化装成当地放鸭村民得以避过追兵,后遂在此解甲归田,立户开籍,繁衍后代。

扩展资料
贞观之治
隋朝杨广造成隋末严重大乱,导致人口锐减,使得武德年间、贞观初只有200万户 [11] ,李世民经常以亡隋为戒,注意叮咛自我克制欲望,嘱咐臣下莫恐上不悦而停止进谏,励精图治,在政治上,既往不咎,知人善任,从谏如流,整饬吏治;经济上,薄赋尚俭,为政谨慎;亦致力复兴文教,令隋末动荡之局得以稳定下来。
李世民十分重视吏治的清明,曾命房玄龄省并冗员,派李靖等13名黜陟大使巡察全国,考察风评;又亲自选派都督、刺史等地方官,并将其功过写在宫内屏风上,作为升降奖惩的依据。另又规定五品以上的京官轮流值宿中书省,以便随时廷见,垂询民间疾苦和施政得失,百官遂自励廉能,直接提高政府效率。
在军事上,李世民多次对外用兵,先后平定突厥、薜延陀、回纥、高昌、焉耆、龟兹、吐谷浑等,由是唐朝声威远播,四方宾服。
经李世民君臣二十三年的努力,社会安定、经济恢复并稳定发展,对外武功显赫,至公元652年(唐高宗永徽三年),人口达到三百八十万户,奠下了唐高宗、武则天、唐玄宗年间大唐盛世的基础,史称贞观之治。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唐太宗李世民

峡谷中环水而居的村庄,风光旖旎,溪水清澈,空气清新。李家坑村民以李姓为主,据宗谱记载是大唐李世民后裔。2014年,李家坑入选中国传统村落名录。2015年,李家坑入选宁波市首批长寿村。

李世民有14个儿子。其中3个被杀,3个自杀,3个早夭。1个被“幽闭”,两个被废为“庶人”——这等于被开除出李家户籍——尔后又被流放。
第13子李福虽得善终,却平庸无能;第9子李治,就是后来的高宗,虽贵为天子,却把大权拱手交给武则天。
----------
皇太子李承乾(母长孙皇后)
楚王李宽(母不详,早薨)
吴王李恪(母隋炀帝女杨妃,文武兼备,唐太宗一度考虑立李恪为太子,但遭长孙无忌反对。唐高宗即位后,长孙无忌为专权,对李恪和其同母弟李愔展开迫害,两人被控谋逆,双双被害)
魏王李泰(母长孙皇后)
齐王李佑(母阴妃,后废为庶人)
蜀王李愔(母隋炀帝女杨妃)
蒋王李恽(母王氏)
越王李贞(母燕妃)
高宗李治(原为晋王,母长孙皇后)
纪王李慎(母韦妃)
江殇王李嚣(母燕妃,早薨)
代王李简(母不详,早薨)
赵王李福(母杨妃)
曹王李明(母李元吉妻巢剌王妃杨氏)

经过几千年的沧海桑田 李世民的后人和我们的先辈一样流散 我想他们应该已经广布全国各地了吧,偶尔能找到其中几只

据《珠堂李氏族谱》记载,唐朝有十四位皇帝,都是李氏老祖宗。从李氏受姓一世祖李利贞开始算起,唐朝第一位皇帝唐高祖李渊、第二位皇帝唐太宗李世民,及至高宗李治、睿宗李旦、玄宗李隆基、肃宗李亨、代宗李豫、德宗李适、顺宗李诵、宪宗李纯、宣宗李忱、懿宗李漼、昭宗李晔、哀帝李拀,分别是李氏第五十七至七十世祖,而怀集冷坑开基始祖李什八则是第九十世祖。
“怀集县冷坑镇有唐朝皇帝李世民的后裔!”近日,有读者向本报记者报料,冷坑镇有4万多李氏后人,而他们很少提起自己是大唐皇帝后裔的身份。昨天,记者前往怀集冷坑镇一探究竟。
冷坑人祖先出了14位唐朝皇帝
 

 冷坑镇谭福村委会谭拱村民小组的李初爱老伯,是该镇李氏理事会推选出来的官伞保管人,记者来到他家,他先拿出一本《珠堂李氏族谱》,“祖先有谁,上面全有记载”,李初爱说,唐朝有14位皇帝,都是李氏老祖宗。“如果从冷坑开基始祖李什八算起来,我是第25世,如从李氏受姓一世祖李利贞算起来,则是第115世了”,李初爱说,如从唐太宗李世民算下来,他是李世民的第57代嫡孙。

冷坑李氏理事会会长李浩林带记者来到去年新修建起来的李氏大宗祠,记者见到,祠堂墙上有一大理石雕刻的序言榜,上面清清楚楚地介绍道:“始祖李什八,原籍福建上杭,乃陇西堂大唐皇帝世民三十二代嫡孙”。
李氏后人隐瞒显赫身份千余年
谈起怀集冷坑李氏的来龙去脉,李什八23代裔孙、谭福村87岁的李朝纲告诉记者,冷坑开基始祖李什八出生在南京与苏州之间的筋竹巷,乃元朝末年名将,1368年朱元璋建立明朝后,李什八多次与明军作殊死战斗,转战浙江、江西、湖南、广东、广西等地,1372年败退至怀集冷坑,偶遇一姓郭放鸭村民,危急中他在桥底先拴好马,然后卸甲换装,化装成当地放鸭村民得以避过追兵,后遂在此解甲归田,立户开籍,繁衍后代。
冷坑镇是怀集县人口最多的一个镇,而李氏后人有4万多,成为冷坑镇人口最多的姓氏。对于自己大唐皇帝后裔的身份,1000多年来,当地的李氏后人从没提起过,他们唐皇后裔的身份虽然值得骄傲,但如今更需要的是脚踏实地去做事。
祖先遗物·明帝赐官伞保存500年
采访中,李初爱老伯常常提起祖先留传下来的官伞,原来,这官伞是冷坑李氏一族的“传家宝”。“平时人们或许在戏剧或电影中见过官伞,但真正的古代官伞现在已非常罕见。”李初爱说。李初爱小心翼翼地从房间里的一口木箱中取出折叠好的两顶官伞,我们见到,木箱底中垫放有鞭炮。“这鞭炮含有硫黄,可以驱虫防潮。”李初爱解释说。随后,他用两支竹架将两顶官伞撑开,举了起来,“村中遇有大喜事,才启用这两顶官伞,以缅怀祖先。”
记者见到,两顶官伞里衬均是纯麻布,外层分别用白、红、黄三种优质绸布缝制而成,外表绣有狮子、龙、凤和牡丹花等物;伞撑开时,高约1.2米,直径0.8米,伞面每隔一指头宽缀有一直径约1厘米的金属镜饰物,组成一圈,阳光下,闪闪发光甚为夺目。
记者从李氏族谱中发现官伞的记载,说李什八第七代裔孙李永通是明朝将领,从小聪颖,深谙孙子兵法,练就十八般武艺。明朝天顺六年(1462年)有边民叛乱,朝廷通过比武招将平叛,永通夺冠,因此朝廷降旨敕封永通为征叛主帅,并赐帅旗一面、大小凉伞(即官伞)、战袍、战马一批,这凉伞(即官伞)便是这次平叛战斗中由明朝皇帝赐给的。当年,李永通率众出征,他骑着高头骏马,大小凉伞左、右编排,众将士健步紧随,队伍旗鼓喧天,好不威风。
在平叛战斗中,李永通身先士卒率领精兵三千如猛虎下山般冲向敌阵,杀得天昏地暗,飞沙走石,后来由于中了叛敌奸计被围困后战死沙场。从此,李永通后人便将凉伞保存起来,至今已500多年。
祖先遗迹·古碉楼尽显祖辈文韬武略
古碉楼是谭拱村李氏一族的先祖遗迹,古时候村人居住较集中,村里建了两座碉楼,但现仅存一座。现存的古碉楼始建于明代成化年间,占地面积约100多平方米,砖木结构,青砖青瓦。
记者见到残存的围墙高2米,宽40厘米,是用黄泥和石灰混合筑成的。据当地老人说,围墙上还设有很多枪眼,四周设有东西南北出入口,晚上派人巡守。近几年因修村道和村民建屋,毁掉了大部分古围墙,只剩下100米左右。从该村当年布局看,整个村建筑物呈“回”字形格局,外人要攻打该村的,的确有一定难度。看得出,李氏前人的防卫措施很严密,这与他们的祖辈文韬武略、久战沙场的攻防意识分不开。

高淳县淳溪镇有一个村落,这里聚居了一部分唐太宗的后人,因为家家都姓李,久而久之形成“李家村”。从第一代李氏家族成员定居在此开始,距今已有千年历史。村民中许多人都知道自己是皇室后裔,唐朝的故事和唐太宗李世民的丰功伟绩,让他们津津乐道。 李建峰,身高一米八左右,瘦削的脸庞棱角分明。由于老家面临拆迁,他把家谱保存在了办公室的柜子里。据称,李建峰保存的这部家谱,极有可能是李家村这一家族分支最后一套家谱。见到记者到来,李建峰拿钥匙打开密封的柜门,一摞陈旧的线装书出现在眼前,一本又一本,20本家谱封面上都写着:“莲溪李氏宗谱”。 书长约40厘米、宽20厘米左右,淡棕色,书从左向右翻页,里面的纸张酷似现在的油画纸,感觉很古老。其中有3本家谱已破烂不堪,还有十多本保存比较完整,只是纸张上有明显水渍。家谱里面是从上至下工整的字,对李氏每一代都有详细的记载和划分。 家谱是由李建峰的祖上传下来的。“我爷爷和我父亲都是农民,不识什么字,只知道这些祖宗留下的家谱很重要,一直作为传家之宝相传。”李建峰告诉记者,他父亲去世的时候郑重地对他说,其他的可以不管,但是这些家谱一定要保存好。“文革”“破四旧”期间,家谱面临被毁,李建峰的爷爷李维化冒着危险,千方百计把这部家谱保存了下来。 李世民后裔避难到高淳 李姓的来源有颇多典故,传说是出自嬴姓,为颛顼帝高阳氏之后裔。根据宗谱的记载,汉景帝时李家就出了个骠骑都尉李广,李广一生戍守边关,与匈奴七十余战,因为李广行动快,箭法精,忽来忽去,叫人摸不准他的路子,匈奴人给他起了一个外号叫“飞将军”。 李渊是唐朝的开国皇帝,也是这套家谱中记录的李家第24世子孙。宗谱中记载:“讳渊,字叔德,袭封唐公,隋末起兵,受恭帝禅国号大唐,庙号神尧大圣大光孝皇帝。”唐高祖在位9年后,秦王李世民发动“玄武门之变”,得以立为太子,而后继帝位。 李世民即位,是为唐太宗,次年改元贞观,他励精图治,出现了天下升平的景象,史称贞观之治。这套族谱对李世民的情况也进行了详细记录,宗谱记载:“讳世民,高祖次子,初封秦王。唐得天下,勘定祸乱,削平偕伪,皆其功也。高祖因传位焉,庙号文武大圣大广孝皇帝。” 唐懿宗去世后,太子李俨即位,是为僖宗,在位15年,后唐昭宗李晔即位。李晔也是懿宗的儿子,僖宗排行老三,昭宗第七。唐昭宗是一个悲剧性的皇帝,此时的唐朝已经积重难返,回天无力。昭宗所做的,只能是勉强使大唐多存在了几年而已。 而高淳李家村人就是唐昭宗的子孙。 想把这些家谱传下去 从家谱记录来看,唐昭宗的重孙就是李德鹏。而现在高淳李家村人是以李茂学为始祖的,李茂学的祖先从家谱中可以清楚地查阅到,李茂学的祖宗是唐昭宗的重孙李德鹏。李茂学是李氏家族的第54代子孙,也是高淳李家的第一代,属李世民一脉相传的正统后代分支。 宗谱记载中有这样的文字:“茂学,行区入迁溧水俞家滩,即今分隶高淳县老莘圩莲溪村。”据李建峰解释,唐灭亡后,李氏家族许多子孙被迫分散,到处都有李家后人。其中李茂学这一支流落到溧水俞家滩,当时高淳和溧水还没有分开,俞家滩也就是后来的高淳县老莘圩莲溪村,因此他们这一支被称为“莲溪李氏”,修的宗谱也被命名为“莲溪李氏宗谱”。他还解释,莲溪村也就是现在的高淳李家村。 李建峰的爷爷李维化在家谱中亦有记载,是作为最终的辈分名单出现的。李维化是第71世,由此算来,李建峰应当为李氏家族第73世。若是以唐太宗李世民算起,李建峰就是李世民的第48代子孙。 从家谱上的记录看,这套家谱在清朝和民国都曾经重修过。但从民国以后,家谱就没有重修过,时间长了,由于纸质问题,已经损毁不少。李建峰觉得,他还想把这些家谱传下去,但怕这些破旧的家谱保存不了,因此他打算尽快修复这些家谱,并重新复印一份,让这套家谱一直保存下去。 谢谢采纳

很多地方都有啊 李世民的儿子很多,而且又是皇族,后代也多啊 我们是李世民大儿子李承乾的后代,在湖南省永兴县

我是江西省余干县的,我们一个镇上几乎都是姓李,族谱记载我们是李世民第三个儿子李恪的后代

我家有李世民宗谱正真的李世民后其余的没有曾经的宗谱都是假的不接受反姣


李建成和李元吉被杀后,他们的后代怎么样了?
李建成和李元吉被杀以后,他们的后代也被杀了。玄武门之变以后,李世民为了不给日后留有祸根,于是下令将李江城的儿子安陆王李承道、河东王李承德、武安王李承训、汝南王李承明、钜鹿王李承义。李元吉的儿子梁郡王李承业、渔阳王李承鸾、普安王李承奖、江夏王李承裕、义阳王李承度还有她们府中的...

武则天后代
武则天后代一共有6个,安乐公主夭折,其中4个儿子分别为李弘、李贤、李显和李旦,另外一个女儿为太平公主李令月.李弘是武则天的长子,生于永徽三年(652年),显庆元年(656年)立为太子,为太子19年,数次镇国,亲理政务,礼敬大臣,人际关系颇好。上元二年(675年),从幸合壁宫,病发而死,享年24岁...

十六国时凉武昭王是李世民祖先吗
故今假定李唐为李初古拔之后裔,或不至甚穿凿武断也。 抑更有可论者,据《唐会要》壹《帝号》条上云: 献祖宣皇帝讳熙(凉武昭王暠曾孙、嗣凉王歆孙、弘农太守重耳之子也。)武德元年六月二十二日追尊为宣简公,咸亨五年八月十五日追尊宣皇帝,庙号献祖,葬建初陵(在赵州昭庆县界,仪凤二年五月一日追封为建昌陵,...

李陵是李广长孙,但李陵降匈被夷三族,为何李世民还自称李广后代呢?
因此,李敢去世之后,李广后人只有李陵与李禹二人。李陵降匈之后,李广一脉在国内还有李禹,因李禹不在李陵三族之内,所以未受李陵事件牵连。不过,李禹命运不好,公元前91年的巫蛊之祸中,李禹受到牵连蒙冤而死,好在留下了一个儿子李承,据说后代有凉武昭王李暠、李虎、李渊、李世民等。可见,唐朝宗室...

李世民是什么民族啊??
”当见到李世民时,书生竟说:“龙凤之姿,天日之表,等到二十岁时,必能济世安民。”李渊便采“济世安民”之义为儿子取名为“世民”。童年时代的李世民聪明果断,不拘小节,接受儒家教育,学习武术,擅长骑射。文德皇后长孙氏 (601年3月15日—636年7月28日),河南洛阳人,小字观音婢,其名于...

木德公后裔名人名单有哪些?
\\x0d\\x0a侃公,栋公长子,二世,宋_赠国监助教,妣何氏,生有一子子然(三世),其后人主要分布在台山海宴、横冈、吉浦、山咀、广海、都斛、西坑、香头坟、廛禾田等地。侃祖子孙之班派;\\x0d\\x0a修道立德,家贤希圣,学宗孔孟,儒绍周程,扬名上阁,见觉太平,和风济美,世代铮荣。按:长房侃祖自始祖以下十六代...

李渊临去世前对李世民说的几句话,李世民当耳旁风,他说的是什么呢?
真所谓谣言止于智者,观景认为这就是个谣言,因为这句话根本就不可能从李渊的嘴里说出来。本着实事求是的态度,我们在史书上并没有记载着李渊去世之前有说过这一段话。那么观景认为这句话是谣言的理由是什么?李渊不但是李建成和李元吉的父亲,也是李世民的父亲,哪有诅咒自己子孙后代的道理?唐朝的开国...

李世民夺位后,杀了10个侄子,李渊气愤说了哪14个字,字字应验?
在李世民十四个儿子当中,李治和李福还算过的可以,其他的三个都早早的夭折去世,而九个都因为各种原因也死了,这些后代都没有过得好的,所以李世民当时肯定没想到,李渊这句话居然灵验了。晚年的时候,也像李渊一样,亲眼看着自己的子子孙孙相继离世,大概这就是他的报应把。只是这个道理在他晚年才...

建成和元吉为何会十分害怕世民?秦王府内部难道真的有内奸?
2,唐朝自李世民始,当时虽然李世民握有最大兵权,但是建成和元吉也手握重兵,而当时的军事制度是只看将军不看命令,如果有前将军后代残留,很有可能立马带兵造反。3,当时的朝堂各大势力分庭抗礼,如果不杀了建成等人的血脉,大批大臣会暗中支持正统。4,李世民血脉中有北方游牧血脉,非常勇悍,而在当...

杨坚的原名叫普六茹坚,李世民的原名叫大野世民,这件事是真还是假?_百...
主要他们是鲜卑人,所以他们也会拥有鲜卑姓氏,所以杨坚原名叫普六茄坚,李世民的原名叫大野世民,这件事是真的。

山南地区15536784336: 李世民的后代现在在那 -
子车瑾复方: 是的,李氏分支很多,李世民这一支是最庞大的一支,现山西 山东 河南最多,按60个辈分为一巡,不过有很多都不够完整,兵荒马乱的变动很大,家谱都流离失所,甚至只有其中的十个辈分在轮回,还有不知道的瞎续的.

山南地区15536784336: 唐太宗李世民后人还在在吗,在哪个省市区 -
子车瑾复方: 四川省

山南地区15536784336: 至今还有李世民的后代吗 -
子车瑾复方: 至今还有李世民的后代.怀集县冷坑镇有唐朝皇帝李世民的后裔.据《珠堂李氏族谱》记载,唐朝有十四位皇帝,都是李氏老祖宗.从李氏受姓一世祖李利贞开始算起,唐朝第一位皇帝唐高祖没册李渊、第二位皇帝唐太宗李则团世民,及至高宗...

山南地区15536784336: 现在还有唐太宗李世明的后代吗?分布在哪里?? -
子车瑾复方: 我也是李世民的后代,我们在广东省湛江市也好多李世民后代如果是李家二月十五,十六做清明的都是

山南地区15536784336: 唐太宗有多少个子女 -
子车瑾复方: 《新唐书》记载李世民有14个儿子,21个女儿.子:常山王李承乾(母长孙皇后)、楚王李宽(母不详)、郁林王李恪(母隋炀帝女杨妃)、濮王李泰(母长孙皇后)、庶人李佑(母阴妃)、蜀王李愔(母隋炀帝女杨妃)、蒋王李恽(母王氏...

山南地区15536784336: 唐太宗李世民的后人现在还在吗? -
子车瑾复方: 唐朝李氏一族分布极广,现在一定还有后人在的,

山南地区15536784336: 李唐王朝的后代在那里,是不是有逃在什么地方的还没记载啊 -
子车瑾复方: 现在有一些报道,摘录两篇: 背倚皇岭山的广东茂名化州市长岐镇旺岭村,山水灵秀,聚居着一个唐朝皇族后裔的古老村落.村边的华山李氏大宗祠,已成为研究岭南文化历史的珍贵史迹,吸引了众多关注者的目光. 据称,居住此地的粤西华...

山南地区15536784336: 唐太宗有几个子嗣 -
子车瑾复方: 子 太子李承乾( 母长孙皇后,太宗皇子中最为彪悍聪颖者,深得宠爱,因嫉妒同母弟李泰受宠而怀疑太宗改立,于贞观十七年谋反被废.按律谋反是死罪,因太宗不舍赐死,最后按通事舍人来济的处理方法,使李承乾活了下来,来济也因此得...

山南地区15536784336: 唐太宗的14个儿子分别是什么结局?
子车瑾复方: 唐太宗有十四个儿子:皇后长孙氏生恒山王李承乾、濮王李泰、高宗李治;杨妃生吴王李恪、蜀王李愔;阴妃生庶人李佑;燕妃生越王李贞、江王李嚣;韦妃生纪王李慎;杨妃生赵王李福;杨氏生曹王李明;王氏生蒋王李恽;后宫宫女生楚王李...

山南地区15536784336: 唐朝李世民的9儿子是谁? -
子车瑾复方: 李治copy(628年-683年),中国唐朝第三任皇帝(649年—683年在位),字为善,唐太宗李世民九子,其母为长孙皇后.贞观五年(631年)封为晋王,为嫡三子,后因其唐太宗嫡长子太子李承乾与嫡次子魏王李泰相继被废,他才于贞观十七年(643年)被立为太子.贞观二十三年(649年)即位于长安太极殿.李治在位34年,于弘道元年(683年)驾崩,zhidao葬于乾陵,谥号天皇大帝,庙号高宗. 李佑也作李祐,唐太宗李世民之第五子(?-643年),阴嫔所生,武德八年,封为宜阳王,当年又封为楚王.贞观二年,迁移后封为燕王,转为豳州都督.十年,又改封为齐王,被授予齐州都督.公元645年被唐太宗赐死于内省,贬为庶人.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