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纪法分开,纪在法前,纪严于法,职务越高要求越严的理解

作者&投稿:笪柔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纪法分开后对党员违法行为还怎么“管”~

新修订的《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以下简称《条例》)的一大亮点是突出政党特色、党纪特色,实现了纪法分开,删除原《条例》中与刑法、治安管理处罚法等法律法规重复的条款,从法规内容上使“纪律的归纪律、法律的归法律”。但由此也引起一些人的疑虑,这是不是意味着党组织只管纪律问题,对党员干部的违法行为“不管了”?会不会出现“以纪代法”的现象,也就是说党员干部明明已经违反了法律却只给予纪律处分就了结了? 这些都是亟需澄清的问题,因为它直接关系大家对“全面从严治党”的理解和信心。 实行“纪法衔接”,对党员违法行为“管的范围更宽,实际上也更严了” 澄清这些问题,须搞清楚为什么要“纪法分开”。 《条例》坚持纪法分开,是基于对“破法者必先破纪”现象的总结,体现党纪严于国法、对党员的要求比普通公民更高而做出的一种制度设计。它要求对违法的党员必须先给予党纪处分和组织处理,再按照法律程序进行处理。这样,既可以改变把法律底线作为党员的行为底线、对党员要求过低的状况,也可以加重对违法乱纪党员干部的惩处力度——党纪国法双重惩罚。 而要实现这一制度设计的初衷,就必须避免“只管纪律不管违法”或“以纪代法”两种现象。 这就需要强调常常被人们忽略的《条例》的另一大亮点——“纪法衔接”。除了在总则中重申党组织和党员必须模范遵守国家法律法规外,《条例》还专门设立第四章“对违法犯罪党员的纪律处分”,对如何“管”党员的违法行为做出明确规定。 按照《条例》第四章的规定:凡是触犯刑法已经犯罪的党员,都要受到党纪的严厉处分。比如,对党组织在纪律审查中发现党员有贪污贿赂、失职渎职等涉嫌犯罪的行为,应当给予撤销党内职务、留党察看或者开除党籍处分;对于酒后驾车等虽然有违反刑法规定,但因没有造成事故后果不构成犯罪的行为,应当视情节给予警告直至开除党籍处分,等。 中央纪委副书记张军近日接受中央纪委监察部网站在线访谈时指出:“删除原有的刑法已有规定的条款,绝不是说今后对这些刑法等都规定了的行为,党纪就不再过问了,仍然要管,而且党纪要管的范围更宽,实际上也更严了。” 但是,应该看到,在实际操作中,一些具体情况的存在很容易造成纪法衔接的“空当”。比如,党员触犯法律后,直接被司法机关逮捕,纪检机关或不知晓或无法判定其违纪情况而未及时启动党纪处分程序;纪检机关将违纪的党员移送司法机关后,因尚未完全、准确界定其行为,暂时无法做出应当给予何种党纪处分的决定,等等。这些情况直接导致了一些地方出现的“带着党籍进监狱”的尴尬事件。对此,《条例》明确,党员只要被依法逮捕,党组织就可以按照管理权限中止其作为党员的权利,比如表决权、选举权和被选举权等。随后再根据司法机关处理结果,决定是恢复其党员权利还是给予其何种党纪处分。这些规定有力维护了党纪的权威性和严肃性。 不仅如此,在实践层面也有工作机制作保障。比如充分发挥反腐败协调小组的作用,加强纪检机关与司法机关在信息互通、行为界定等方面的协调配合,把执纪和执法贯通起来,努力实现党纪与国法的无缝对接。 对涉嫌犯罪以外的其他违法行为,给予纪律处分的构成要件是“影响党的形象”,“损害党、国家和人民利益” 那么,会不会出现违法违纪的党员干部只受到纪律处分,而不被法律追究的“以纪代法”问题呢? 当然不会。否则还怎么“全面从严治党”!《条例》第四章第30条规定:“党员受到党纪追究,涉嫌违法犯罪的,应当及时移送有关国家机关依法处理”,清楚地回答了这个问题。 但是,现实生活中,的确有些违法行为未必会受到纪律处分;也有些违法行为只受到纪律处分却没有受到法律惩罚,而这些情形却又“合法合规”,这是为什么呢? 因为,除了刑法所规定的涉嫌犯罪行为外,还有违反道路交通安全法、治安管理处罚法、海关法等法律法规的行为。比如,闯红灯、违章停车,出入海关携带超重的化妆品等。对于这些行为,是否要给予党纪处分,则需要具体情况具体分析。《条例》明确,对涉嫌犯罪以外的其他违法行为,如果有“影响党的形象”,“损害党、国家和人民利益”的构成要件,才会视情节给予从警告直至开除党籍的纪律处分,其中,第四章第29条规定:“对有丧失党员条件,严重败坏党的形象行为的,应当给予开除党籍处分”。比如,虽然违章停车,但党员按照相关规定正常接受了处罚,则不一定会受党纪处分;但如果违章停车却拒不服从管理,导致交通事故等“影响党的形象”和“损害党、国家和人民利益”的后果,就将面临纪律处分。 至于违法行为只受到党纪处分却没有受到法律处罚的情形,那是指虽然实施了刑法规定的行为,但尚不构成犯罪,比方说受贿500元,贪污1000元,因为涉及金额小而够不上立案标准。张军指出,对于这类行为,“国法不管,但是党纪要给予处分”。《条例》第四章第32条明确规定:党员犯罪情节轻微,人民检察院依法作出不起诉决定的,或者人民法院依法作出有罪判决并免予刑事处罚的,应当给予撤销党内职务、留党察看或者开除党籍处分。 由此可见,《条例》实现纪法分开后,不会“只管纪律”,对党员干部的违法行为“不管了”,也不会“以纪代法”,反而通过更加明确的条款规定,加强了纪法衔接,体现了纪在法前、纪严于法的要求,是对党员干部的更严管理和更高要求。“这就把党员应当模范遵守国家法律法规的党章中的要求,通过纪律处分条例总则的规定具体化落实了。”张军表示。(中国纪检监察杂志提供)

新修订的《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以下简称《条例》)的一大亮点是突出政党特色、党纪特色,实现了纪法分开,删除原《条例》中与刑法、治安管理处罚法等法律法规重复的条款,从法规内容上使“纪律的归纪律、法律的归法律”。但由此也引起一些人的疑虑,这是不是意味着党组织只管纪律问题,对党员干部的违法行为“不管了”?会不会出现“以纪代法”的现象,也就是说党员干部明明已经违反了法律却只给予纪律处分就了结了?
这些都是亟需澄清的问题,因为它直接关系大家对“全面从严治党”的理解和信心。
实行“纪法衔接”,对党员违法行为“管的范围更宽,实际上也更严了”
澄清这些问题,须搞清楚为什么要“纪法分开”。
《条例》坚持纪法分开,是基于对“破法者必先破纪”现象的总结,体现党纪严于国法、对党员的要求比普通公民更高而做出的一种制度设计。它要求对违法的党员必须先给予党纪处分和组织处理,再按照法律程序进行处理。这样,既可以改变把法律底线作为党员的行为底线、对党员要求过低的状况,也可以加重对违法乱纪党员干部的惩处力度——党纪国法双重惩罚。
而要实现这一制度设计的初衷,就必须避免“只管纪律不管违法”或“以纪代法”两种现象。
这就需要强调常常被人们忽略的《条例》的另一大亮点——“纪法衔接”。除了在总则中重申党组织和党员必须模范遵守国家法律法规外,《条例》还专门设立第四章“对违法犯罪党员的纪律处分”,对如何“管”党员的违法行为做出明确规定。
按照《条例》第四章的规定:凡是触犯刑法已经犯罪的党员,都要受到党纪的严厉处分。比如,对党组织在纪律审查中发现党员有贪污贿赂、失职渎职等涉嫌犯罪的行为,应当给予撤销党内职务、留党察看或者开除党籍处分;对于酒后驾车等虽然有违反刑法规定,但因没有造成事故后果不构成犯罪的行为,应当视情节给予警告直至开除党籍处分,等。
中央纪委副书记张军近日接受中央纪委监察部网站在线访谈时指出:“删除原有的刑法已有规定的条款,绝不是说今后对这些刑法等都规定了的行为,党纪就不再过问了,仍然要管,而且党纪要管的范围更宽,实际上也更严了。”
但是,应该看到,在实际操作中,一些具体情况的存在很容易造成纪法衔接的“空当”。比如,党员触犯法律后,直接被司法机关逮捕,纪检机关或不知晓或无法判定其违纪情况而未及时启动党纪处分程序;纪检机关将违纪的党员移送司法机关后,因尚未完全、准确界定其行为,暂时无法做出应当给予何种党纪处分的决定,等等。这些情况直接导致了一些地方出现的“带着党籍进监狱”的尴尬事件。对此,《条例》明确,党员只要被依法逮捕,党组织就可以按照管理权限中止其作为党员的权利,比如表决权、选举权和被选举权等。随后再根据司法机关处理结果,决定是恢复其党员权利还是给予其何种党纪处分。这些规定有力维护了党纪的权威性和严肃性。
不仅如此,在实践层面也有工作机制作保障。比如充分发挥反腐败协调小组的作用,加强纪检机关与司法机关在信息互通、行为界定等方面的协调配合,把执纪和执法贯通起来,努力实现党纪与国法的无缝对接。
对涉嫌犯罪以外的其他违法行为,给予纪律处分的构成要件是“影响党的形象”,“损害党、国家和人民利益”
那么,会不会出现违法违纪的党员干部只受到纪律处分,而不被法律追究的“以纪代法”问题呢?
当然不会。否则还怎么“全面从严治党”!《条例》第四章第30条规定:“党员受到党纪追究,涉嫌违法犯罪的,应当及时移送有关国家机关依法处理”,清楚地回答了这个问题。
但是,现实生活中,的确有些违法行为未必会受到纪律处分;也有些违法行为只受到纪律处分却没有受到法律惩罚,而这些情形却又“合法合规”,这是为什么呢?
因为,除了刑法所规定的涉嫌犯罪行为外,还有违反道路交通安全法、治安管理处罚法、海关法等法律法规的行为。比如,闯红灯、违章停车,出入海关携带超重的化妆品等。对于这些行为,是否要给予党纪处分,则需要具体情况具体分析。《条例》明确,对涉嫌犯罪以外的其他违法行为,如果有“影响党的形象”,“损害党、国家和人民利益”的构成要件,才会视情节给予从警告直至开除党籍的纪律处分,其中,第四章第29条规定:“对有丧失党员条件,严重败坏党的形象行为的,应当给予开除党籍处分”。比如,虽然违章停车,但党员按照相关规定正常接受了处罚,则不一定会受党纪处分;但如果违章停车却拒不服从管理,导致交通事故等“影响党的形象”和“损害党、国家和人民利益”的后果,就将面临纪律处分。
至于违法行为只受到党纪处分却没有受到法律处罚的情形,那是指虽然实施了刑法规定的行为,但尚不构成犯罪,比方说受贿500元,贪污1000元,因为涉及金额小而够不上立案标准。张军指出,对于这类行为,“国法不管,但是党纪要给予处分”。《条例》第四章第32条明确规定:党员犯罪情节轻微,人民检察院依法作出不起诉决定的,或者人民法院依法作出有罪判决并免予刑事处罚的,应当给予撤销党内职务、留党察看或者开除党籍处分。
由此可见,《条例》实现纪法分开后,不会“只管纪律”,对党员干部的违法行为“不管了”,也不会“以纪代法”,反而通过更加明确的条款规定,加强了纪法衔接,体现了纪在法前、纪严于法的要求,是对党员干部的更严管理和更高要求。“这就把党员应当模范遵守国家法律法规的党章中的要求,通过纪律处分条例总则的规定具体化落实了。”张军表示。(中国纪检监察杂志提供)

坚持纪严于法 实现纪法分开 ——《廉洁自律准则》和《纪律处分条例》系列解读之四 来源:中国纪检监察报  作者:本报记者 张磊 10月16日,中央纪委监察部网站连续发布重磅消息:周本顺、杨栋梁、潘逸阳、余远辉严重违纪被开除党籍和公职。 不同以往,此次通报通篇“纪言纪语”:看标题,“严重违纪被开除党籍和公职”之中没有了以往经常出现的“违法”二字;看正文,过去惯用的“收受贿赂”、“行贿”等字眼也不再出现,行文布局主要体现违纪问题,而非违法问题。 党内审查是纪律审查,不是司法检控,一个依“纪”、一个依“法”,二者界限清晰,不能混淆。全面从严治党,必须要严明党纪,把纪律挺在法律前面,使纪律成为管党治党的尺子、党员不可逾越的底线。 新修订的《中国共产党廉洁自律准则》(以下简称《准则》)和《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以下简称《条例》)遵循管党治党的规律,坚持纪法分开、纪在法前、纪严于法,充分体现了党纪特色和中国共产党的先锋队性质。 中央纪委法规室负责人告诉记者:“这是我们党内法规制度建设以及管党治党过程中的一个重大制度创新。” 2014年12月24日,山西省纪委监察厅网站公布了山西省国土厅原副巡视员王有明腐败案剖析。王有明素有“工作有能力、有魄力”“工作成绩突出”等赞誉,曾获得全省乃至全国国土资源系统的各种荣誉。但是,这样一位“荣誉满身”的干部,却从收受土特产开始,一步步发展到收受保暖衬衣、毛衣、千元礼金,直到最后收受巨额煤矿干股,落了个“死刑,缓期两年执行”的下场。 “破法”者必先“破纪”,这是被无数案例证明的一条腐败铁律。然而,原《准则》和《条例》的内容与法律法规混同现象严重,特别是原《条例》半数以上条款与刑法等国家法律规定重复。由之导致,实践中党纪意识淡薄,管党治党不以纪律为尺子,而是以法律为依据。只要党员干部不违法,违反纪律就是小节,相关监督就“高高举起,轻轻放下”,甚至视而不见、不管不问,造成“要么是好同志,要么是阶下囚”的尴尬局面。 “小纪不执、小错不管、小病不治,使得纪律和法律之间出现了大片无人过问的开阔地带,导致党员干部从违纪滑向违法作‘自由落体式运动’。”中国社科院中国廉政研究中心副秘书长高波表示,坚持纪严于法、纪法分开,首先要解决纪法重叠、纪法混同的问题。 对此,修订后的《准则》和《条例》均删除与国家法律法规重复的内容,其中《条例》共删除70余条与刑法、治安管理处罚法等法律法规重复的内容,如有关贪污贿赂、失职渎职、破坏社会主义经济秩序行为等刑事色彩浓厚的规定。 全面从严治党,关键在治,要害在严。修订后的《准则》和《条例》在删除相关内容的同时,还增加完善了若干条款,对党员和党员领导干部在廉洁自律和遵守纪律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作出明确规定,特别是将党的十八大以来严明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组织纪律以及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反对“四风”等要求转化、上升为纪律规范。比如,《条例》第六十八条规定,党员领导干部不能违反有关规定组织、参加自发成立的老乡会、校友会、战友会等。 “如果纪法不分、‘纪等于法’,实际上就相当于把党员与普通公民混为一谈了,等于把法律的底线作为党员的底线了,这样就体现不出我们党的先进性了。”中央纪委法规室负责人表示。恰如其言,我们党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同时也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如果把普通公民的行为底线作为党员干部的行为底线,就等于拉低了党员标准,全面从严治党就会成为一句空话。 “党纪严于国法,把纪律和规矩挺在前面就是治本。”高波表示,修订后的《准则》和《条例》坚持纪法分开、纪严于法,既固化了抓早抓小、动辄则咎的实践导向,也强化了越往后执纪越严、处分越重的治理理念,充分彰显了政党特色、党纪特征,为全面从严治党和强化党内监督提供了制度依据和有力支撑。 当然,纪严于法、纪法分开,绝不意味着纪律和法律完全割裂开来,“铁路警察各管一段”。《条例》不仅在“指导思想、原则和适用范围”一章规定党组织和党员必须自觉接受党的纪律约束,模范遵守国家法律法规;还专门设置“对违法犯罪党员的纪律处分”一章,实现了党纪和国法的有效衔接。


党纪“从严”严在哪儿
十八大全面落实从严治党的背景下,该《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的修订意义重大:通过制度的刚性和建设性力量,真正实现让党员干部从“不敢腐”到“不能腐”“不想腐”。条例到底有哪些变化和规定?如何突出体现党纪“从严”?纪法分开:70多项与法律重合内容删除,党纪严于法律 条例修订:纪法分开,纪在法...

《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总体结构共3编11章有133条
2015年10月12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召开会议审议通过了《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从条例上看,它和之前的条例比起来有三个特点:一是纪法分开:70多项与法律重合内容删除,党纪严于法律。条例修订:纪法分开,纪在法前,纪严于法。修订删除了70余条与刑法、治安管理处罚法等法律法规重复的内容。

条例到底有哪些变化和规定
条例修订:纪法分开,纪在法前,纪严于法。修订删除了70余条与刑法、治安管理处罚法等法律法规重复的内容。修订后,条例从原来的3编、15 条例修订:纪法分开,纪在法前,纪严于法。修订删除了70余条与刑法、治安管理处罚法等法律法规重复的内容。修订后,条例从原来的3编、15 章、178条、24000余...

一,中国共产党最近提出的新党纪处分条例较之以前的版本主要有何变化...
党纪法律分开, 与现行法律重合的70多条全部剔除 两大法规重新修订后的另一个明显变化就是:纪法分开。据统计,原《条例》的178条中,有70多条与现行法律有重复,有很多违纪的情形已经明显触犯了法律底线,新版修订后将这些全部剔除。此次的修订可以说是为党纪“减负”,去除掉重复内容,让党规更加明晰,...

深度解读#“最严”党纪严在哪儿
条例修订:纪法分开,纪在法前,纪严于法。修订删除了70余条与刑法、治安管理处罚法等法律法规重复的内容。修订后,条例从原来的3编、15章、178条、24000余字缩减为3编、11章、133条、17000余字。例如,之前与刑法等重合的贪污贿赂、失职渎职等内容,不再单独规定于党纪中。 专家解读:中纪委特约监察员、中国政法大学...

中国共产党廉洁自律准则指出党员要坚持什么艰苦朴素勤俭节约
中国共产党员廉洁自律准则要求中国共产党全体党员坚持尚俭戒奢。根据《中国共产党廉洁自律准则》:第一条,坚持公私分明,先公后私,克己奉公。第二条,坚持崇廉拒腐,清白做人,干净做事。第三条,坚持尚俭戒奢,艰苦朴素,勤俭节约。第四条,坚持吃苦在前,享受在后,甘于奉献。党员领导干部廉洁自律...

如何全面抓好新的《准则》和《条例》的贯彻执行
3、坚持纪严于法、纪在法前,实现纪法分开。党的纪律保证理想信念宗旨,体现优良传统作风,保障路线方针政策。大量案例证明,党员“破法”无不始于“破纪”。党员守住了纪律,就不至于滑向违法犯罪的深渊。4、坚持高标准和守底线相结合。全面从严治党,要求以德治党与依规治党紧密结合。道德是纪律的必要...

如何把纪律和规矩挺在前面,法纪分开,抓早抓小,乡镇纪委如何做_百度知 ...
党章、党的纪律和国家的法律以及我们党在革命和建设实践中形成的优良传统和工作惯例,都是党员、干部必须遵守的规矩。党纪严于国法,一些党员、干部走向贪腐,成为腐败分子,往往都是从违纪开始的,先“破纪”再“破法”,都是一个从量变到质变的过程。二是守住红线,认真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结合实际,...

如何准确理解监督执纪"四种形态"的内涵
其次,要站在全面从严治党的高度深化认识。全面从严治党是我们党在新形势下顺利推进各项工作的根本保证。而要真正管全党、治全党,必须把“从严”的要求落在实处。第三,要从标本兼治的角度进行领悟。破“法”无不是从破“纪”开始,先存在违纪苗头,最后量变引起质变,演变为大肆违法犯罪。“四种形态...

纪法分开后对党员违法行为还怎么"管"\/石艳红
由此可见,《条例》实现纪法分开后,不会“只管纪律”,对党员干部的违法行为“不管了”,也不会“以纪代法”,反而通过更加明确的条款规定,加强了纪法衔接,体现了纪在法前、纪严于法的要求,是对党员干部的更严管理和更高要求。“这就把党员应当模范遵守国家法律法规的党章中的要求,通过纪律处分...

千山区19415557713: 2015年10月21日,中共中央印发了《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彰显了纪法分开,纪在法前,纪严于法,修订删除了70余条与刑法、治安管理处罚法等法律... -
红姿黑豆:[选项] A. ①② B. ③④ C. ②④ D. ①③

千山区19415557713: 纪严于法?《条例的哪些条款体现了纪法分开?条例》的哪些条款体
红姿黑豆: 纪法分开、纪在法前、纪严于法是这次《条例》修订工作所坚持的重要原则之一.关于这一方面的重要意义和必要性,前文已有涉及,此处不再赘 述.纪法不分是《纪律处...

千山区19415557713: 新修订的《准则和条例》体现了全面从严治党的新思想、新理念、新?
红姿黑豆: 最大的不同点体现在三个方面: 第一,注重把握高标准和底线的关系,既重视高标准... 第三,注重把握治标与治本的关系,坚持纪法分开,纪在法前、纪严于 法.修订后的...

千山区19415557713: ...将原规定的10类违纪行为整合修订为6类,既为党纪“减负”,也为党纪“加码”,表明全面从严治党既要纪法分开,更要纪在法前、纪严于法.这次修订... -
红姿黑豆:[选项] A. ②④ B. ③④ C. ①② D. ①③

千山区19415557713: 新旧两版《纪律处分条例》有哪些区别,新旧两版纪律 -
红姿黑豆: 从条例上看,它和之前的条例比起来有三个特点: 一是纪法分开:70多项与法律重合内容删除,党纪严于法律.条例修订:纪法分开,纪在法前,纪严于法.修订删除了70余条与刑法、治安管理处罚法等法律法规重复的内容.修订后,条例从...

千山区19415557713: 纪在法前、纪严于法.只有坚持纪在法前,才能用纪律管住大多数,防止党员领导干部小错酿成大祸;只有坚持纪严于法,才能突出党员和党组织的政治责... -
红姿黑豆:[选项] A. 党纪高于大于国法,体现了党的执政地位 B. 严纪治党,是永葆党的先锋队性质的要求 C. 遵严纪等于守法,党员就不会忘记党的宗旨 D. 以党纪严格要求,党员才能不断完善执政方式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