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王之学以明人伦意思

作者&投稿:稻逄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明人伦 是什么?~

“明人伦"即为“五伦”。指的是古代中国的五种人伦关系和言行准则。即古人所谓君臣、父子、兄弟、夫妇、朋友五种人伦关系。用忠、孝、悌、忍、善为“五伦”关系准则。
“五伦”是中国传统社会基本的五种人伦关系,即父子、君臣、夫妇、兄弟、朋友五种关系,是狭义的“人伦”。古人以君臣、父子、夫妇、兄弟、朋友为“五伦”。伦,人伦,就是人与人之间的道德关系。孟子认为:父子之间有骨肉之亲,君臣之间有礼义之道,夫妻之间挚爱而又内外有别,老少之间有尊卑之序,朋友之间有诚信之德,这是处理人与人之间关系的道理和行为准则。
《孟子·滕文公上》:“使契为司徒,教以人伦:父子有亲,君臣有义,夫妇有别,长幼有序,朋友有信。” 人伦中的双方都是要遵守一定的“规矩”。为臣的,要忠于职守,为君的,要以礼给他们相应的待遇;为父的,要慈祥,为子的,要孝顺;为夫的,要主外,为妇的,要主内;为兄的,要照顾兄弟,为弟的,要敬重兄长;为友的,要讲信义。

扩展资料:
孟子(约前372年-前289年),姬姓,孟氏,名轲,字不详(子舆、子居等字表皆出自伪书,或后人杜撰),战国时期邹国(今山东邹城市)人。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学派的代表人物,与孔子并称“孔孟”。
参考资料:明人伦-百度百科孟子-百度百科五伦-百度百科

《孟子-离娄下》“舜明于庶物,察于人伦,由仁义行,非行仁义也.”

1、明于庶物:自知者明,明,一般可以解为对身边事物的透澈了解.庶物:平常的事物.
2、察于人伦:察于秋毫之末.察,一般指对细微事物的感受和理解.人伦:就是人事.这里指其对人与人相处各种事情的因由、变化和处理方法都非常的清楚.
3、由仁义行:其行为都是以仁义为根本的.
4、非行仁义:而不是看起来是“仁义”的行为.

之前的君主都是以让人明白人伦道理为教学之根本。

明人伦是孟子提出的学校教育的目的,所谓“明人伦”就是“父子有亲,君臣有义,夫妇有别,长幼有序,朋友有信”,后世也称为“五伦”。“明人伦”也是宋代著名理学家朱熹主张的教育目的。

朱熹提出教育分两个阶段,8至15岁入小学,15岁之后 入大学。“小学者,学其事;大学者,学期小学所学之事之所以”。

朱熹的教育主张,跟他的 教育目的论是密不可分得。其教育目的论是以儒家的伦理道德学说为基础,认为教育目的在于明人伦,所谓“先王之学以明人伦为本”。

扩展资料


在宋朝,学术上造诣最深、影响最大的是朱熹。他总结了以往的思想,尤其是宋代理学思想,建立了庞大的理学体系,成为宋代理学之大成,其功绩为后世所称道,其思想被尊奉为官学,而其本身则与孔子圣人并提,称为“朱子“。

朱熹撰《周易本义》列河洛、先天图于卷首,又与弟子蔡氏父子(蔡元定、蔡沉)编撰《易学启蒙》笃信和诠释河洛、先天之学,后世皆以此立言,阐发朱子的河洛先天思想。




孟子的“王道”与“仁政”学说。是怎样的啊
人人都有“恻隐之心”,作为统治者,只要“以不忍人之心,行不忍人之政,治天下可运之于掌上”是件轻松易举的事,“行仁政而王,莫之以御”提醒统治者要施行“仁政”。为政必须依仁而行,不仁只能自取灭亡。仁政是孟子政治学说和他的社会理想的最基本内容,而性善论则做为其内在的依据做着最好...

夏曰校,殷曰序,周曰痒,学则三代共之皆所以明人伦也,人伦明于上,小民亲...
夏,商,周三代的学校分别叫校,序,庠,学习的内容是相同的,都是为了懂得人伦之道。上层贵族子弟明白了人伦,下层百姓就会亲近效仿。

朱熹的教育思想有哪些
他认为:“古昔圣贤所以教人为学之意,莫非使之讲明义理以修其身,然后推己及人,非徒欲其务记览、为词章,以钓声名取利禄而已。”然而,当时的学校教育却反其道而行之,士人“所以求于书,不越乎记诵、训诂、文词之间,以钓声名,干利禄而已”,完全违背了“先王之学以明人伦为本”的本意。他尖锐地指出:这样的学校...

夏、商、西周、汉朝的教育制度
孟子说:“夏日校,教也。”到了商朝,称为“庠”。商代生产力日益发展,文化日趋进步,科学日渐发达,因之学校又有增加,称为“学”与“瞽宗”。“学”又有“左学”、“右学”之别,前者专为“国老”而创,后者专为“庶老”而设。国庶之界在于贵族与平民。“学”以明人伦为主,“瞽宗”以...

我国古代蒙学的伦理教育特点_蒙学有哪些
中国古代蒙学的伦理教育特点 1. 伦理教育以儒家思想为主导,强调通过教育培养良好的道德习惯和社会风尚。2. 蒙学教育以“明人伦”为核心,强调孝悌,培养封建伦常秩序和忠孝仁义等观念。3. 蒙学教育重视行为习惯的养成,先入为主,使儿童从小接受纯正的儒家伦理思想。4. 道德教育具体、明确,具有较强的可...

明伦堂的来历
“明伦”二字出自《孟子·滕文公上》,“夏曰校,殷曰序,周曰庠;学则三代共之,皆所以明人伦也,人伦明于上,小民亲于下。”意思是乡里办的地方学校的名称,夏朝叫“校”,商朝叫“序”,周朝叫“庠”;至于国家办的学校即大学,三个朝代都叫“学”。无论是乡学还是国学,共同的目的都是阐明并...

《滕文公上》翻译
夏曰校,殷曰序,周曰庠,学则三代共之,皆所以明人伦也。人伦明于上,小民亲于下。有王者起,必来取法,是为王者师也。《诗》云:‘周虽旧邦,其命惟新。’⑧文王之谓也。子力行之,亦以新子之国。” 滕文公问怎样治理国家。孟子说:“治理百姓的事是不能松劲的。《诗经》上说:‘白天去割茅草,晚上把绳搓好;...

请问物极人伦是什么意思。
人伦:孟子说过:“设为庠序学校以教之。庠者,养也;校者,教也;序者,射也。夏曰校,殷曰序,周曰庠,学则三代共之,皆所以明人伦也。人伦明于上,小民亲于下。”孟子在这里第一次明确地概括出中国古代学校教育的目的 “明人伦”,又说明了教育就是通过实现“明人伦”来为政治服务的。“人伦...

郑玄:“玄因得备问所疑,既毕,辞归。” 是什么意思?
以训诂言之,学者,效也。孟子又曰:“校者,教也。夏曰校,殷曰序,周曰庠,学则三代共之,皆所以明人伦。”可见西周教育制度之规模,已远有渊源。孟子言三代共有学,其说决非虚造。又观《左传》有“郑人游于乡校,以论执政”之事。其时孔子已生,郑国乡间尚有学校,故乡人集于其中以议国事。因学校乃公共建筑,而...

中国文化有什么特点
(《论语•学而》)孟子也明确指出教育的目的是为了“明人伦”,“教以人伦:父子有亲,君臣有义,夫妇有别,长幼有序,朋友有信。”(《孟子滕文公上》)总之,中国古代文化,无论文学艺术,还是史学、教育都以“惩恶扬善”的教化为目的,渗透了伦理道德观念。第三,强调“忠、孝”,充满人文精神中国古代文化特别重视...

迎泽区19536155841: 朱熹的儿童教育思想集中反映在哪里? -
说毓石榴: 一、 关于教育的作用和目的朱熹重视教育对于改变人性的重要作用.他从“理”一元论的客观唯心主义思想出发来解释人性论,提出了人性就是“理”,就是“仁、义、礼、智”封建道德规范的观点.他说:“性只是理,以其在人所禀,故谓...

迎泽区19536155841: 孟子的观点是什么? -
说毓石榴:[答案] 孟子的主要思想 民本思想: 孟子根据战国时期的经验,总结各国治乱兴亡的规律,提出了一个富有民主性精华的著名命题... 君正,莫不正.”(离娄章句上)以榜样的力量,教化百姓.教化的目的,就是要百姓“明人伦”,以建立一个“人伦明于上,...

迎泽区19536155841: 孟子轶事~急! -
说毓石榴: 孟子(Mencius)(前385年?-前304年?)名轲,字子舆,一字子车,子居,鲁国邹(今山东邹城)人.中国古代著名思想家,战国时期儒家代表人物. 孟子著有《孟子》一书.有《孟子》七篇传世,为儒家经典...

迎泽区19536155841: 孟子的生平和主要经历 -
说毓石榴: 孟子(前372年-前289年),名轲,山东邹城人,战国时期儒家代表人物.著有《孟子》一书,是记录孟子及其弟子言行的著作.继承并发扬了孔子的思想,有“亚圣”之称,与孔子合称为“孔孟”.孟子是当时贵族的后代,孟孙氏是他的祖先...

迎泽区19536155841: 夏日校,殷日序,周日庠,学则三代共之,皆以明人伦这句话讲得什么意?
说毓石榴: 夏代叫校商代叫序周代叫庠办功能点夏商周三代共同都用教明确伦理

迎泽区19536155841: 孟子的资料,谁有,急急急 -
说毓石榴: 孟轲(约公元前372~约前289)中国战国时期思想家、教育家.邹(今山东省邹县)人.他曾受业于子思的门人.孟轲发展了孔子的“礼治”和“德政”思想,提倡“王道”,主张“仁政”,并以此到齐、梁...

迎泽区19536155841: ...明•王守仁    古之教者,教以人伦.后世记诵词章之习起,而先王之教亡.今教童子,惟当以孝弟忠信礼义廉耻为专务.其栽培涵养之方,则宜谚之... -
说毓石榴:[答案] (1)B 而:连词,表修饰. (2)D 庶:表示希望发生或出现某事,进行推测;但愿,或许.这里可以翻译为“也许,可能”. (3)... 古代的教育,是以人伦道德为内容教学生.后来兴起了记诵词章的风气,先王的教育之义就消失了.现在教育儿童,只应把孝...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