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必修一和必修二前两章的知识框架

作者&投稿:天敬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地理必修一、必修二知识结构图~

高中地理必背考点
第一单元 地图专题
1.经度的递变:向东度数增大为东经度,向西度数增大为西经度。
2.纬度的递变:向北度数增大为北纬度,向南度数增大为南纬度。
3.纬线的形状和长度:互相平行的圆,赤道是最长的纬线圈,由此往两极逐渐缩短。
4.经线的形状和长度:所有经线都是交於南北极点的半圆,长度都相等。
5.东西经的判断:沿著自转方向增大的是东经,减小的是西经。
6.南北纬的判断:度数向北增大为北纬,向南增大为南纬。
7.东西半球的划分:20°W往东至160°E为东半球,20°W往西至160°E为西半球。
8.东西方向的判断:劣弧定律(例如东经80°在东经1°的东面,在西经170°的西面)
9.比例尺大小与图示范围:相同图幅,比例尺愈大,表示的范围愈小;比例尺愈小,表示的范围愈大。
10.地图上方向的确定:一般情况,“上北下南,左西右东”;有指向标的地图,指向标的箭头指向北方;
经纬网地图,经线指示南北方向,纬线指示东西方向。
11.等值线的疏密:同一幅图中等高线越密,坡度越陡;等压线越密,风力越大;等温线越密,温差越大
12.等高线的凸向与地形:等高线向高处凸出的地方为山谷,向低处凸出的地方为山脊。
13.等高线的凸向与河流:等高线凸出方向与河流流向相反。
14.等温线的凸向与洋流:等温线凸出方向与洋流流向相同。
第二单元 地球运动专题
1、天体的类别:星云、恒星、流星、彗星、行星、卫星、星际空间的气体、尘埃等。
2、天体系统的层次:总星系——银河系(银河外星系)——太阳系——地月系
3、大行星按特徵分类:类地行星(水金地火)、巨行星(木土)、远日行星(天、海)。
4、月球:(1)月球的正面永远都是向著地球,也有昼夜更替。
(2)无大气,故月球表面昼夜的温差大,陨石坑多,无声音、无风,
(3)月球表面有山脉、平原(即月海)、火山。
5、地球生命存在的原因: 稳定的光照条件、安全的宇宙环境、适宜的大气和温度、液态水。
6、太阳外部结构及其相应的太阳活动:光球(黑子)、色球(耀斑)、日冕(太阳风)。
7、太阳活动--黑子(标志)、耀斑(最激烈),太阳黑子的变化周期11年。
8.太阳活动的影响:黑子--影响气候,耀斑--电离层--无线电通讯,带电粒子流――磁场――磁暴
9、太阳辐射的影响:①维持地表温度,促进地球上水、大气、生物活动和变化的主要动力。
②太阳能是我们日常所用能源。
10.自转 方向:自西向东,北极上空俯视呈逆时针方向、南极上空俯视呈顺时针方向
速度:①线速度(由赤道向两极递减至0) ②角速度(除两极为0外,各地相等)
周期:①恒星日(23h56m4s真正周期) ②太阳日(24时,昼夜更替周)
意义:①昼夜更替 ②不同经度不同的地方时 ③水准运动物体的偏移(北右南左)
11、晨昏线:沿自转方向,黑夜向白天过渡为晨线,白天向黑夜过渡为昏线(晨昏线上太阳高度角为0度)。
12、晨昏线与经线:晨昏线与经线重合-----春秋分;晨昏线与经线交角最大----夏至、冬至
13、时间计算:所求时间=已知时间±区时差+ 途中时间
14、时区=经度/15°(若不整除,则四舍五入) 区时差=时区差
15、世界时:以本初子午线(0°)时间为标准时,也称为格林尼治时间,也是零时区的区时。
16、日期分割:零点经线往东至日界线(180°)为地球上的“今天”,往西至日界线为“昨天”。
17、日界线:自西向东越过日界线(不完全经过180°经线)日期减一天,自东向西越过日期加一天。
18、卫星发射基地的区位选择:
自然因素(①气象条件需要天气晴朗 ②地球自转的初速度:取决於纬度和地势 ③地形平坦开阔);
人文因素(地广人稀,交通便利,符合国防安全需要)。
①太原:技术力量强; ②酒泉:大陆性气候,晴天多; ③西昌纬度低,发射初速度大;
④海南文昌:纬度低,发射初速度大;海运便利。
19、公转 速度:1月初--近日点—速度快,7月初--远日点—速度慢;
意义:①昼夜长短的变化 ②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 ③四季的更替 ④五带的形成
20、公转与自转形成了黄赤交角(23°26′):
①黄赤交角存在---太阳直射点的移动---昼夜长短和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四季
黄赤交角存在---太阳直射点的移动—气压带风带的季节移动—地中海气候、热带草原气候的形成
②五带的划分界线:南北回归线之间为热带、回归线极圈之间为温带、极圈极点之间为寒带
③若黄赤夹角变大,热带和寒带变大,温带变小;若黄赤夹角变小,热带和寒带变小,温带变大
若黄赤交角为零,太阳永远直射赤道,全球昼夜平分,地中海气候、热带草原气候消失。
21、正午太阳高度变化规律:①由直射点向南北两侧递减
②正午太阳高度的计算=90°—△(直射点与所求点的纬度间隔)
③夏至日北回归线以北地区正午高度角一年中最大值, 南半球一年中最小值;
冬至日南回归线以南地区正午高度角一年中最大值,北半球一年中最小值。
④南北回归线之间的地区-----有两次直射机会---两次最大值
⑤纬度越高,正午太阳高度角越小,楼房间距越大。
22、昼夜长短的时间分布:
①太阳直射点在哪个半球,哪个半球昼长夜短,北半球夏季,太阳直射点在北半球,北半球的昼长夜短。
②太阳直射点向哪个半球移动,这个半球的昼就渐长,北半球6月22日昼最长,12月22日最短。
③南北回归线之间昼长最大值与正午太阳高度角最大值不在同一天出现,如海口市。
23、昼夜长短的纬度分布:
北半球夏半年,昼长夜短,越向北白昼越长(日出越早日落越晚),如北京>上海>广州
北半球冬半年,昼短夜长,越向南白昼越长(日出越早日落越晚)。如海口>广州>上海,
24、昼长=日落时间—日出时间;昼长=24小时—夜长
日出时间=12:00-昼长/2(或0:00+夜长/2);赤道上的点的日出时间是6:00
日落时间=12:00+昼长/2(或24:00-夜长/2);赤道上的点的日落时间是18:00
25、地球是个不发光、不透明球体—-昼夜现象出现
地球自转的球体—-昼夜更替(自转速度周期影响昼夜温差变化)
地球倾斜的公转的球体—-直射点的移动、正午太阳高度、昼夜长短的变化―四季五带
26、典型的季节现象
地理现象 时间季节
北半球夏半年 北半球冬半年
地球公转 七月初,远日点附近,地球公转角速度、线速度最慢 一月初,近日点附近,地球公转角速度、线速度最快
正午太阳高度 6月22日左右,北回归线以北地区达最大,赤道及南半球达最小 12月22日左右,南回归线以南地区达最大,赤道及北半球达最小
昼夜长短 昼长夜短,北极圈以内出现极昼 昼短夜长,北极圈以内出现极夜
等温线 陆地等温线均向北凸出 陆地等温线均向南凸出,海洋相反
气压带、风带 随太阳直射点北移 随太阳直射点南移
雪线 雪线上升 雪线下降
北印度洋洋流 受西南季风的影响,洋流呈顺时针流动 受东北季风的影响,洋流呈逆时针流动
我国的降水 夏李风影响,降水多 冬李风影响,降水少
我国的河流 内流河因高温导致冰雪融水多,外流河受夏季风影响,大部分河流进入汛期,东北地区分春汛、夏汛 大部分进入枯水期,秦岭淮河以北的河流有结冰期,部分河流有断流现象
我国的季风 全国大部分地区受来自海洋的夏季风影响,高温多雨 全国大部分地区受来自大陆的冬季风影响,寒冷少雨
我国的农业生产 全国普遍高温,农作物进入生长期,作物熟制自南向北由一年三熟逐渐过渡到两年三熟至一年一熟 北方大部分地区农作物处於越冬期,南方热带地区水热充足,可生产反季节蔬菜、瓜果
气象灾害 旱涝(华北春旱、长江伏旱)、暴雨、台风(表现:强风、暴雨、风暴潮) 寒潮、沙尘暴、乾旱、暴雪
地质灾害 滑坡、泥石流较多 较少
你的5分实在对不起人呐 哈哈.祝你成绩更上一层楼.!好好学习吧.


必修二

一、世界人口增长的历史轨迹

两点分三段

二、人口增长阶段及其模式转变

   

人口增长阶段

         

原始低增长阶段

         

加速增长阶段

         

增长减缓阶段

         

低速增长阶段

     

   

人口增长模式

         

高高低

         

高低高

         

高低高

         

低低低

     

   

人口再生产类型

         

原始型

         

传统型

         

过渡型

         

现代型

     

   

要点

         

分布:热带原始森林深处的一些土著居民。

         

发达国家18世纪末到19世纪初进入这个阶段。

 

分布:非洲东部的坦桑尼亚,肯尼亚等国家

         

发达国家20世纪50年代前后进入这个阶段。

 

分布:大多数发展中国家目前处于这个阶段。

         

分布:德国,英国和法国等欧洲发达国家目前已进入这个阶段。

     

 

           

三、不同国家的人口问题     思路:问题→危害→措施

   

 

         

发展中国家

         

发达国家

     

   

问题

         

①人口出生率高,自然增长快 ②青少年儿童比重大

         

①人口增长缓慢②人口老龄化

     

   

危害

         

①加大对资源、环境、经济、就业的压力

 

②造成人口增长惯性

         

①劳动力、国防兵员不足②青壮年及社会负担过重③老龄化严重等

     

   

措施

         

计划生育

         

①鼓励生育 ②接纳海外移民

     

三、我国20世纪60年代和80年代人口增长的特点

   

 

         

 

         

特点

         

原因

     

   

60年代

         

1959-1961

         

负增长

         

三年自然灾害,政策失误

     

   

1961-1971

         

出生率迅速增加,自然增长率高

         

社会稳定,鼓励生育,医疗卫生条件改善

     

   

80年代

         

初期

         

出生率下降

         

计划生育

     

   

中后期

         

出生率上升

         

三年自然灾害后出生的人口进入婚育期

     

四、人口现状

世界,中国

第二节   人口迁移与人口流动

一、人口迁移

定义(与人口流动对比记忆,注意区别)

二、人口流动

国际:外籍劳工  由发展中国家流向发达国家,由贫穷国家流向富裕国家,由人口稠密国家流向人口稀疏国家

国内:民工流(农村到城市,内地到沿海和工矿区,目的主要是务工和经商)  

三、人口移动的动因和效应

1.动因推力:环境污染,生态破坏,居住条件差,就业困难,收入低,战争,宗教迫害

 拉力:“三高”高生活水平、高就业率、高收入

阻力:交通、政策、户籍制度等

2.人口迁移对迁入地和迁出地的影响

对迁出地:①缓解人地矛盾,合理安排劳动力②增加经济收入③加强迁出地与外界的经济、文化的交流④保护生态环境⑤高技术人才流出,造成人才外流⑥带来留守家庭与留守儿童等社会问题⑦可能造成劳动力缺乏的问题

对迁入地:①缓解劳动力短缺问题②为经济的发展注入新的活力③促进资源的开发④高技术人才迁入,节省教育和培训成本⑤给资源与生态环境带来一定的压力⑥加大社会治安管理难度

四、闯关东、雁南飞、孔雀东南飞、民工流、民工荒等现象的解释和原因分析。

第三节 人口分布与人口合理容量

一、世界人口的分布

北半球中低纬度的近海平原地区(对比世界城市分布)

原因:平原面积广阔,大部分地区气候温暖湿润,土壤肥沃,农业发展历史悠久。

二、影响人口分布的地理因素

自然环境因素:地形、气候、水源和土壤、矿产资源     社会经济因素

1、热带地区人口分布在高原的原因:
热带多雨地区:①热带的山区和高原,气温和降水适中②排水通畅③超出疟蚊分布线,免受疟疾困扰④平原地区气候湿热,不适合人类居住

三、谋求人口合理容量

环境人口容量(警戒值,最大值)   影响因素:资源丰富程度(首要因素)科技水平、经济发达程度、对外开放程度、人口受教育水平、消费水平(成负相关)

人口合理容量:最优值


图:各种统计图的判读

第二单元城市与地理环境

第一节 城市发展与城市化

一、城市的起源于发展

1、世界城市发展的三个阶段(对比世界人口增长的历程)

18世纪产业革命之前:城市数量少,规模小,密度小,功能单一,城乡独立

产业革命后:城市数量增加,规模扩大,功能扩展,密度增大。城乡差距拉大

二战后:继续增加,继续扩大,继续扩展,出现特大城市和城市带

二、城市化及其特点

 1、城市化定义:农业人口转化为非农业人口,农村地区转化为城市地区,农业活动转化为非农业活动   表现:①城市人口增加、②城市人口在总人口中的比重上升、③城市用地规模扩大。   标志:城市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

2、发达国家城市化进程的三个阶段,每个阶段的特点。

①缓慢发展阶段:城市化水平<30%,第一产业比重大

②加速阶段:30%<城市化水平<70%,第一产业下降,第三产业上升,第二产业主导

③成熟阶段;城市化水平>70%城乡差距缩小,第三产业主导

3、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城市化特点比较

(20世纪70年代,发展中国家城市人口总数开始超过发达国家城市人口总数)

 ⑴发达国家的城市化   ① 特点:起步早,水平高,速度慢,出现逆城市化现象。

② 逆城市化的原因:  推力  城市地租上涨,环境恶化,就业困难   拉力:乡村环境质量好,以及乡村地区和小城镇基础设施逐步完善。”

⑵发展中国家城市化     ①特点:起步晚,水平低,速度快,大城市化趋势明显。城市发展不合理② 我国城市化落后于工业化。③ 城市发展不合理:大城市迅速膨胀,中小城市发展缓慢,人口集聚于少数大城市。

三、城市化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一)有利影响

(二)不利影响:

1、环境   环境污染:大气污染、水污染、固体废弃物污染

生态破坏:①耕地面积减少②绿地面积减少 ③水资源短缺,过度开采地下水,地面沉降,建筑物倾斜甚倒塌,道路和桥梁断裂,地下管线弯折。沿海地区海水入侵,水质恶化。

2、社会   交通拥堵、住房紧张、就业困难,社会秩序混乱

3、城市“热岛”:生产、生活、交通等放出大量的废热,导致城市的气温高于郊区。

工厂应布局在城市热力环流圈之外,绿化带(隔离带、防护带)应布局在城市热力环流范围之内。

“雨岛”效应:①市区有上升的气流 ②市上空有较多灰尘,凝结核较多,易形成雨滴

四、城市化问题的解决措施   1、开发新区、建卫星城,分散城市职能       2、合理规划,加强管理     3、治理环境污染            4、完善城市交通

第二节 城市区位与城市体系

一、城市区位选择

1、 自然因素

①易形成城市的河流位置:通航河段的起止点,干支流交汇处,河口处

②我国处在降水量低于400毫米的区域的特大城市:包头、兰州、乌鲁木齐

2、 社会经济因素:经济水平、交通、政治宗教历史军事、环境因素

⑴河流对城市的主要功能有哪些?按照河流城市该如何布局?为什么?

河流对城市的主要功能有:①为城市供水②交通运输③军事防卫

城市主要应该布局在河流运输的起点和终点、河口附近、干支流交汇处和过河点位置。

原因:因为这些地方是客货流的中转集散地。

⑵按照自然要素城市该如何布局?为什么?

答:①按照地形城市应布局在平原地区。因为:平原地区地形平坦开阔,交通方便,水源丰富,物产丰盈,自然条件优越,有利于节省建筑投资和城市建设。②按照气候城市应布局在气温适宜降水适中的中低纬度地带和临海的边缘地区。③钢铁城市:鞍山、包头、攀枝花、匹兹堡(以煤炭);石油城:大庆、玉门、克拉玛依、阿伯丁(英);黄金开发形成的城市:南非的约翰内斯堡。

⑶影响城市布局的区位因素在发生怎样的变化?

答:军事、宗教在减弱,交通、政治一直都起着重要的影响,科技、旅游在增强。

二、城市体系

中心地理论的基本内容是什么?

中心地理论由德国地理学家克里斯泰勒创立,克里斯泰勒认为:①市场原则是是中心地布局的重要原则,交通原则和行政原则等也影响中心地布局。②在理想化的均质平原上,消费者购买商品和享受服务,一般选择最接近的中心地,中心地服务范围在空间上呈正六边形,中心地则位于正中;③中心地具有不同的等级。高级中心地的服务范围大,提供的商品和服务种类多,但中心地数量少,彼此之间相距较远。反之,低级中心地的服务范围小,提供的商品和服务种类少,彼此之间距离较近,中心地数量多。④在市场原则下,高一级中心地的服务范围一般相当于三个低一级中心地的服务范围。

记忆课本42页长三角地图

第三节 城市空间结构

一、城市功能区(形态、特征、位置)

1、 住宅区   最基本功能区,占地最大,在工业区和商业区之间

2、 工业区   一般分布在城市外围,并沿主要交通干线分布

3、 商业区   呈团块状或条状,分布于交通便捷的市中心和街道两侧。

4、 中心商务区(CBD) 既是商业中心,也是服务中心,注意与中心商业区的区别

特点:①经济活动最为繁忙 ②人口数量昼夜差别很大 ③建筑物高大密集 ④内部分区明显(注意理解)

二、城市功能分区的成因(历史因素、经济因素、社会因素、政策)

1、历史因素:北京市中心是行政区

2、经济因素:①注意地理术语的积累:付组能力、地租等②图2-3-6的判读,明确各个线段的含义及功能区的划分,与87页图比较记忆。

3、社会因素,影响住宅区的分化;高级住宅区和低级住宅区存在背向发展的趋势。

高级住宅区往往布局在地势稍高,交通便利,环境优美,水源清洁,盛行风向的上风向。

其相反的方向往往布局低级住宅区。

4、按照经济因素各功能区该如何布局,为什么?(本题结合教材图2-3-6掌握)

答:(1)商业区布局在地租最高的市中心和地租次高地区中的道路相交处。

因为:市中心地租水平较高,商业付租能力最强,交通通达度好,又接近最大消费人群。

   (2)住宅区布局在靠近市中心地租较高的道路两侧。

因为:可以方便上下班,又有利于购物;住宅付租能力高于工业。

   (3)工业区布局在地租较低的城市外缘。原因:工业生产占地较大,为降低地租占成本的比重,往往在地租较低的地方建设工业区。

三、城市空间结构模式

1.同心圆模式    2.扇形模式:因私人汽车使用形成    3.多核心模式:减少出行距离,减轻交通拥堵问题    4.未来:“田园城市”

5.如何合理布局城市空间结构?

     排放废气和废水的工厂应布局在居住区的下风向和河流下游地带的远郊区,居住区和工业区之间应适当布置卫生防护带

四:地域文化对城市的影响:

1:发展历史不同:如:美国市中心多摩天大楼;欧洲城市中心多广场、教堂等建筑。

2:统治权利不同:如:北京市中心为皇宫建筑群

 华盛顿以国会大厦和白宫的东西和南北向两条轴线及其交汇处为城市中心



这个地方只是一些难题的交流,不是让你不劳而获的。
毕竟是你要考高中,要个答案对自己没有一点好处。好自为之。

现在在吗?我是认真的问你诶

?高中?初中?


新课标人教版高中物理学习顺序
高中物理学习顺序如下:理科:必修一、必修二、选修3-1、选修3-2、选修3-5。然后选修3-4与选修3-3选修一本。文科:必修一、必修二、选修1。物理特点 1.知识深度,理解加深 高中物理,要加深对重要物理知识的理解,有些将由定性讨论进入定量计算,如力和运动的关系、动能概念、电磁感应、核能等。...

高中物理必修一和必修二有什么区别呢?
1、必修一和必修二的学习的顺序不同。一般来说,高中都是先学习必修一的内容,再学必修二的内容。且一般情况下同科目的书的知识会前后联系,所以会有相应的学习顺序。当然,两本书的内容也可能完全独立。2、必修一和必修二的内容不同。两本书的内容是肯定不同的,而且一般情况下,必修一的内容会相...

高中物理必修1与必修2有没有衔接
有,必修一主要讲直线运动,和必修二的曲线运动研究方法原理相同,其中还参杂了加速度啊之类的,高中党一枚,谢谢

高一物理化学的必修一与必修二的衔接度大不大?
毕竟高中知识是不断在讲究综合思考的思维,单纯在高一来说,高一的化学必修一和必须二衔接比较多就是必修一的氧化还原和必修二的化学元素周期表会衔接到。其次就是必修一后面的钠铝铁氯硫氮元素会在必修二反复提及考查,总体而言,在高一的理综科目来说,是为高二高三打好基础,衔接的不算特别大,不过要...

高中物理必修二都运用了必修一哪些部分的知识点?物理必修一没怎么听优先...
高中物理必修二的内容是在必修一的基础上深入拓展的。其中,必修二主要包含以下几个方面的知识点:力学:重力、牛顿定律、运动学、动能和势能等;热学:热力学第一定律、热量和温度、内能、热容等;光学:光的反射、折射、光的传播、光的衍射和干涉等;电学:静电场、电路、电磁感应等;原子物理:原子...

新课标人教版高中物理学习顺序?
每个学校可能不一样,一般都是先必修再选修。物理是必修一、必修二,选修3-1、选修3-2、选修3-5、选修3-3(物理3-4不上)

新高考物理必修一重要还是必修二重要
必修一重要。1、必修一对于必修二来说更加重要,必修一是整个高中物理的基础。2、必修一包括力学和运动学,而后的几本书都是围绕必修一的力学和运动学增加电学和能量学进行的。

人教版物理必修2跟必修1关联大吗?我必修1学的很差
大,非常大,必修2是在1的基础上的,1没学好的话2学起来会比较困难,而之后的学习也是没有1,2的基础讲很困难。高中课程与初中有很大差别,建议慢慢补起来,加油。

需要包括物理必修一全部,必修二前面小部分,寒假作业做哪类辅导书好...
物理的话,王后雄系列很好。还有创新设计也不错。

高中物理必修一和二哪个简单?
高中物理通常有六本书,学习顺序如下:必修一、必修二、选修三-1(电磁学)、选修三-2(电磁感应,变压器,传感器)、选修三-3(热学)、选修三-4(振动与波)、选修三-5(动量与原子物理)。高中物理课程的设计通常遵循由浅入深、由易到难的原则,因此学生们的学习过程也是逐步深入的过程。必修一和...

友好区15830351506: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1、必修2的各单元知识框架以单元为单位,列出每单元的知识框架. -
绪妻艾瑞:[答案] 我帮你筛选了两个比较完备的框架,把链接给你

友好区15830351506: 地理必修一、必修二知识结构图 -
绪妻艾瑞:[答案] 高中地理必背考点第一单元 地图专题1.经度的递变:向东度数增大为东经度,向西度数增大为西经度.2.纬度的递变:向北度数增大为北纬度,向南度数增大为南纬度.3.纬线的形状和长度:互相平行的圆,赤道是最长的纬线圈,...

友好区15830351506: 高一地理必修一知识点概要 -
绪妻艾瑞:[答案] 必修一部分(高一) 第一章 行星地球 §1 宇宙中的地球 1、天体系统级别:河外星系←总星系→银河系→太阳系→地月系 2、太阳系中距太阳由近及远的八大行星分别是:水星、金星、地球、火星、木星、土星、天王星、海王星. 3、因为地球上有...

友好区15830351506: 高中地理必修1知识点总结 -
绪妻艾瑞:[答案] 1.天体: 概念:宇宙中物质的存在形式 类型:星云、恒星、行星、卫星、彗星、流星、星际物质 2.天体系统 概念:宇... (1)黄赤交角:赤道平面和黄道平面的交角.目前是23o26' (2)太阳直射点在南北回归线之间的移动 二:地球自转的地理...

友好区15830351506: 高中地理必修1的知识点 -
绪妻艾瑞:[答案] 最佳答案必修模块1(自然地理) 【第一章 宇宙中的地球】 1、天体系统的级别:总星系——银河系(河外星系)——太阳系——地月系 2、地球上生命存在的条件:①稳定的太阳光照条件②比较安全的宇宙环境③因为日地距离适中,地表温度适宜...

友好区15830351506: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1、必修2的各单元知识框架 -
绪妻艾瑞: 我帮你筛选了两个比较完备的框架,把链接给你 http://wenku.baidu.com/view/6a3ed0c68bd63186bcebbcfa.html http://wenku.baidu.com/view/80832570a417866fb84a8eb6.html 希望可以采纳哦 祝你学习进步

友好区15830351506: 高一地理必修一知识点完整总结(注重知识点间的联系) -
绪妻艾瑞:[答案] 高中地理(人教版)必修1复习知识点 第一章:行星地球 一、宇宙中的地球 1.宇宙:时间上的无始无终,空间上的无边无际. 2.天体:●概念:物质存在的形式,包括星云、行星、流星体、彗星以及一些星际物质(如气体、尘埃) ●天体系统:各天体...

友好区15830351506: 高一地理必修一每章的知识结构图 -
绪妻艾瑞:[答案] 我百度的,其他的自己百度一下吧,比如”高中地理必修一 章名称 知识结构图”就会查到的

友好区15830351506: 地理必修二单元总结知识点的归纳与重点 -
绪妻艾瑞:[答案] 必修二部分(高一)第一章 人口的变化§1 人口的数量变化1、一个地区人口的数量变化包括人口的自然增长和机械增长(人口迁移).其中,影响人口数量变化的决定性因素是自然增长,而机械增长对人口数量的影响力随着范围的增大而减弱.2、从时...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