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寺院有哪些

作者&投稿:中叔娣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北京寺院有哪些~

潭柘寺,位于京西门头沟区东南部、太行山余脉宝珠峰南麓
旸台山大觉寺,位於北京市海淀区西郊阳台山麓。
昌平银山塔林,位於北京市昌平县海子村西南、银山南麓古延寿寺遗址
居庸关云台,位於昌平县境内,距北京市区五十馀公里
石经山云居寺,位于北京市房山县西南山区山峦起伏的一块小盆地里,距北京约75公里
翠微山法海寺,位於北京市石景山区模式囗东北约两公里的翠微山麓
东城 雍和宫,位於北京市东城区内城的东北角即雍和宫大街路东
宣武法源寺,位於北京宣武门外教子胡同南端东侧
后海广化寺,位於北京市西城区后海鸦儿胡同,是北京著名的佛教石方丛林
广济寺又称“弘慈广济寺”,位於北京市西城区阜城门内西市路口,是佛教著名古刹之一

1、红螺寺
位于北京市怀柔区城北5公里的红螺山南麓,距北京市区55公里,景区总面积800公顷,国家AAAA级旅游区。
红螺寺始建于东晋咸康四年(公元338)年,原名“大明寺”(明正统年间易名“护国资福禅寺”,因红螺仙女的美妙的传说,俗称“红螺寺”)。
红螺寺坐北朝南,依山势而建,布局严谨,气势雄伟。它背倚红螺山,南照红螺湖,山环水绕,林木丰茂,古树参天。红螺寺处于红螺山山前的千亩苍翠的古松林之中,形成一幅“碧波藏古刹”的优美的画卷。
2、大钟寺
大钟寺原名觉生寺。位于海淀区北三环路联想桥北侧,建于清雍正十一年(1733年)。大钟寺本为皇家佛教寺庙,于1985年辟为古钟博物馆,馆内展示中、外古代钟铃共400多件。
大钟寺在1996年获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列入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正式成为受国家保护的古迹。
3、白云观

白云观位于北京西城区西便门外白云观街道。始建于唐,为唐玄宗奉祀老子之圣地,名天长观。金世宗时,引大加扩建,更名十方大天长观,金末重建为太极宫。
白云观内收藏着大量的珍贵文物,最著名的有“三宝”:明版《正统道藏》、唐石雕老子坐像及元大书法家赵孟頫的《松雪道德经》石刻和《阴符经》附刻。
4、真武庙
位于房山区佛子庄乡(距北京市中心 62公里)。始建于明代,距今已500多年。真武庙为三进院落,两座大殿,分别供奉真武大帝、碧霞元君。
另有四座配殿、两座、两座陪楼以及十几间山房,总建筑面积三千平方米。真武庙是方圆几十钟楼个村庄的中心庙宇,香火极盛,名扬遐迩。因道观很有灵性,且主殿供奉真武大帝,被道教内部誉为北方“小武当”。
5、碧云寺
位于北京海淀区香山公园北侧,西山余脉聚宝山东麓,是一组布局紧凑、保存完好的园林式寺庙。创建于元至顺二年(1331年),后经明、清扩建。
寺院坐西朝东,依山势而建造。整个寺院布置,以排列在六进院落为主体,南北各配一组院落,院落采用各自封闭建筑手法,层层殿堂依山叠起,三百多级阶梯式地势而形成的特殊布局。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红螺寺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大钟寺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白云观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真武庙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碧云寺

北京有约50多个寺庙
下面给你介绍部分寺庙
法源寺
法源寺是北京现存最古的巨刹,在宣武门外教子胡同南端东侧,占地约6700平方米。始建于唐初。原名悯忠寺,明改崇福寺,清雍正十一年(1735)改建后更名为法源寺。
该寺坐北朝南共四进院落。第一进有天王殿,内供奉布袋和尚和铜铸四大天王造像。第二进有大雄宝殿,供奉释迦牟尼佛和文殊、普贤两菩萨,为明初造像。抢厦梁上悬挂乾隆御笔“法海真源”匾。第三进有观音阁(又称悯忠台),陈列历代石刻,阁后为毗卢殿,供奉明代铜制五 方佛像,其中层为四方佛,佛面各向四方,上层为毗卢佛。再后是大悲坛,陈列唐和五代人的写经,宋、元、明、清版经文。四进为藏经馆,陈列东汉、东吴、北魏、北齐及隋唐石雕造像,其中以唐感享三年造像最为珍贵。法源寺历经火灾、地震及战乱破坏,多次重修但寺址未变。
新中国成立后,国家曾拨专款二次修缮,并于此设置了中国佛学院和中 国佛教文物图书馆,定为北京市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63年亚洲11个国 家和地区的佛教会议在此召开,1980年鉴真和尚塑像由日本回国在此展出。现该寺是北京地区佛教徒活动的重要场所。
广济寺
广济寺位于阜成门内大街东口,历代帝王庙以东,是北京著名的寺院之一,是现在中国佛教协会所在地。
广济寺始建于金代,距今已有800多年。明天顺年间僧人普惠重修。明成化二年(1466)赐名"弘慈广济寺"。清康熙三十八年(1699)整修,增建御制碑文匾额和御临米的"观音",并增塑了释迦牟尼等鎏金佛像。寺中旧有古树一棵,树旁立石碑上刻乾隆帝御制《铁树歌》。后因火灾该寺曾进行过多次重建和修缮。
新中国成立后在1952年和1972年曾进行过两次大的修整,使古刹恢复了往日的风彩,保持了宏伟肃穆的风貌。
潭柘寺
潭柘寺位于北京门头沟潭柘山山腰,距市区45公里。潭柘寺始建于晋代(265-420)当时叫嘉福寺,唐代叫龙龙泉寺,金代重修之后称大万寿寺,元、明、清三代都有修建,清康熙重建赐名岫云禅寺。寺名历代更改不一,独潭柘一名,传久不衰。潭柘寺是因寺后有龙潭,山上有柘树而得名。
北京流传着"先有潭柘,后有幽州"的说法此寺之古,可想而知。 潭柘寺的建筑布局分为三格:居中的一路是佛殿-山门、天王殿、大雄宝殿、毗卢阁。在这组建筑内有许多古物和美丽的传说。如元世祖忽必烈的女儿妙严公主的塑像。
据说妙严公主曾削发居此,每天早晚都要礼拜砖都快磨穿了,时间之久,由此可见;还有大雄宝殿东侧有棵古老的银杏树,俗称"帝王树",西侧与其对称的一棵叫"配王树"。中路松树特别粗大,高入云霄,还有婆罗树,玉兰树和其他各种名贵花木。从后殿毗卢阁下望可俯瞰全寺景观。寺中龙王殿的廊子里还还有潭柘寺的一宝——石鱼。它是一条长约1.5米,重达75公斤的石雕大鱼。这鱼远看似铜,击之能发出清脆的乐音。古人说它是南海龙宫的一宝,其实它是一块含铜量较高的陨石,原来的石鱼已被毁掉,现在的石鱼是复制品。
东路是行宫,清代皇帝游山到此休息。此路最为著名的就是人们常说的流杯亭了。亭内悬挂着乾隆帝亲笔写的"猗亭"横匾。南看象龙首,北看似虎头。引泉水入沟内,经曲折的水槽流出.流杯亭内水槽宽约10厘米,如将酒杯放入水槽,酒杯随水漂流,游人坐在不同位置可取杯引酒。这种流杯亭在北京共有四处,其中以潭柘寺和中南海的流水音最为有名。
西路是一些散落的径院有圆形,方形的佛殿建筑物,庄严美丽,最高处是观音殿,殿角系以铜铃,微风吹拂发出清脆的声音。
碧云寺
碧云寺位于香山东麓,始建于元代至顺年间,初名碧云之庵。明正德十一年(1516)扩建改庵为寺。清乾隆十三年(1748)在原来的基础上兴建了金刚宝座塔、罗汉堂等。新中国成立之时,该寺殿早已破烂不堪;1954年人民政府大力进行整修并重盖了孙中山纪念堂,使寺内建筑焕然一新。
走进碧云寺雄立高台的山门后面,共左右各有明代塑造的两尊金刚力士像(俗称哼、哈二将)每个高4.8米。两侧配建钟鼓楼,正面就是天王殿,殿内原有四大天王像,高2.5米。传说他是弥勒的代身,所以后人塑像作为弥勒供奉,这尊铜弥勤佛像为明代制造。由天王殿入内,就是第二进院子,这是全寺的主体。主殿有释迦牟尼和他的弟子的塑像,还有唐玄奘取经的故事的雕塑等,殿是木结构明代建筑,内部的佛像,塑像和藻井都极其精美。
寺的南院主要建筑是罗汉堂,堂顶有五个小白塔(四周四座, 中间一座稍大些)。堂内紧紧地排列五百尊木制涂金的罗汉像和七尊佛像及一尊一尺多高的济公像。关于五百罗汉有两种说法:一是参加第一次或第四次结集的五百男僧;二是常随释迦牟尼听法传的五百弟子。碧云寺罗汉堂 的五百罗汉依照乾隆帝亲自拟定的名单和顺序排列,每个罗汉前均立有漆金神牌,上面写着罗汉的名字。乾隆帝把自己也封为罗汉,起名为破邪见尊者。对于济公在罗汉堂内没有座位的说法是:他来迟了,五百个座位已占满,只好置身梁上。
五百罗汉堂的北面是普明觉妙殿。1925年3月12日孙中山在北京病逝,其灵柩曾停放在此。1929年5月灵柩移往南京的紫金山中山陵安葬。他的衣冠封存在金刚座塔正台基的拱门内。1954年对这座殿进行大整修,辟为孙中山生平展览室。殿内有一座孙中山半身像,还存有一具当年苏联政府赠送的玻璃棺,殿内还有孙中山先生的遗嘱等资料。纪念堂两侧有两个展览室第一室陈列着孙中山先生早期从事革命活动的资料和照片;第二室陈列着孙中山先生领导的中国人民进行民主革命活动情况的资料和照片。
卧佛寺
卧佛寺位于西山北的寿牛山南麓,距市区约20公里。该寺始建于唐贞观年间(627-649),原名兜率寺,又名寿安寺。以后历代有废有建,寺名也随朝代变易有所更改。清雍正十二年重修后改名为普觉寺。由于唐代寺内就有檀木雕成的卧佛。后来元代又在寺内铸造了一尊巨大的释迦牟尼涅磐铜像,因此,一般人都把这座寺院叫作"卧佛寺"。
据元史记载:当时铸铜像冶铜50万斤,用工七千。铜佛身长5米作睡卧式,头西面南,左手自然地平放在腿上,右手曲肱托头。卧佛后面围坐着12圆觉菩萨,他们面部表情沉重悲哀,构成一幅释迦牟尼涅磐于婆罗树下,向12弟子嘱咐后事的景象。殿的正面墙上挂一块"得大自在"的横匾。此外寺内还种有几株婆罗树,每逢春末夏初之际,白花盛开,花朵如同无数座洁白的小玉塔倒悬枝叶之间,别有情致。
大钟寺
大钟寺位于西郊北三环路。原名觉生寺,因寺内有500多年前的永乐大钟而闻名与世,俗你大钟寺。该寺建于清雍正十一年(1733)。山门上青石匾额四周刻有9条穿云飞龙,正中为雍正御笔"敕建觉生寺"是建庙时的原物。寺坐北朝南依次为影壁(已毁),山门、钟鼓楼、天王殿、大雄宝殿、观音殿和藏经楼、大钟楼及东西藏经楼、配殿等。
大钟在寺的后院钟楼上。楼高16.7米,上圆下方,四面有窗,铜钟相传为明代永乐年间姚广孝所铸,是600年前的古物。钟高6.94米,最大直径为4米,深0.7米,总重量为46.5吨,被誉为"中国钟王",钟声洪亮数里可闻,钟体内外铸有《华严经》全部80卷文字共23万之多,全用楷书书写,故又名"华严钟"。
现大钟寺内设中国古钟博物馆,馆内陈列古钟近百口,除永乐大钟外,其中还有最古老的原始社会末期的陶钟。在大钟寺内的几个大殿内布置有《大钟寺历史沿革陈列》、《中国古钟发展简史陈列》、《中国铸造工艺发展简史陈列》、《永乐大钟历史沿革陈列》和《永乐大钟佛经铭文陈列》,两侧开辟为"钟廊",陈列历代古钟。
云居寺与石经山
云居寺位于房山区石经山,距市区75公里,是历史上的佛教胜地。云居寺又称西域寺,始建于隋大正年间。寺门朝东,寺的中路原为六进殿宇,最前面是天王殿,拾级而上是毗卢殿,殿的两侧是鼓楼和钟楼,再往上是释迦殿,旗檀殿,药师蓼和弥勒殿。在这些殿堂的两侧建有僧房、文殊殿和方丈院等附属建筑。云居寺的最高处是大悲殿,它与说法堂、藏经阁浑然一体,构成全寺规模最大的殿宇。
云居寺最为著名的是该寺对面的石经山所藏《房山石经》,是中国唯一的石刻大藏经。经文都刻在石板上,分别藏在九个岩洞内。《房山石经》始刻于隋,成于明,历时千年,堪你世界杰作。解放后,人民政府对云居寺所藏石经进行了发掘和整理。到现在还完好保存的石经就有一万四千二百七十八块。
1961年,国务院将云居寺遗址,两座辽塔、八座唐塔、藏经洞和石经,列为全国重点保护文物,并为保护这些珍贵的文物,先后对辽代北塔进行了加固维修,为保护石经板盖了经板库,并决定在1999年9月9日9时9分9秒将石经重新回归地下,以使这些上千年的古代珍贵文物代代相传。
天宁寺
天宁寺位于广安门外北滨河路,建于辽代。天宁寺在北魏孝文帝时叫光林寺,隋仁寿二年改名弘业寺,唐代叫天王寺,以后历代都进行改建和修缮,寺的名称也更换了几次,到了明永乐二年(1404),才改名为天宁寺。
天宁寺塔是北京现存古典建筑中最古老的一个;也是中国现存的密檐式砖塔中比较典型的一座。据文献记载,这座塔隋代已有。但是,现存的天宁寺塔是辽代所建;个别细部还在明、清时重修过,这个塔经过900多年风霜雨雪的考验,依旧完整美丽,实为今日北京最珍贵的建筑艺术遗物之一。
天宁寺为八角十三层密檐式实心砖塔,通高57.8米,建于一方形砖砌大平台上,两层八角形基座,基座之上为平座,平座之上用三层仰莲座承托塔身,塔身平面也是八角形,以上即十三层塔檐,檐下均施仿木结构的砖制双抄斗拱,各层塔檐自下而上逐层递减,每层均系缀风铃,每逢风起,便发出清脆的铃声。塔顶则以宝珠形的"塔刹"而结束,"刹"即佛教的象征(1976年唐山地震时将塔刹震落)。
法海寺
法海寺位于石景山翠微山南麓。该寺始建于明正统四年(1439),正统八年(1443)竣工。这所庙宇规模宏大,以壁画精美闻名于世,1988年公布为全国重点保护文物。
法海寺大雄宝殿内的九铺壁画,其中佛龛背壁三铺是壁画中的珍品,绘的是观音、文殊、普贤三位菩萨,中间的水月观音画,半身裸露,肩披轻纱,胸佩璎络,屈右膝盘左腿而坐,右手臂轻置脖上,神态文静庄重。大殿两侧壁上是以莲花托体的如来,飞天等为主,并绘以大牡丹、月季、菩提、芭蕉等花卉为衬托,画面祥云缭绕,很象传说中的"梵天佛地"境界。殿后两侧是由帝后,天龙八部和鬼众等36个人物组成的"礼佛护法图",人物最高达1.6米,这些壁画是明代壁画的代表作,寺内除壁画外,还有寺史展览和其他壁画的照片150多幅。
红螺寺
红螺寺位于怀柔县城北7公里的红螺山之阳。寺西500米处曾有一泓泉水,名曰"珍珠泉"。据传泉中有两只大螺蛳,其色殷红,每到夕阳西下,螺蛳便吐出光焰,红光熠熠,百里可见。红螺山,红螺寺便由此而得名。红螺死后,葬于寺内,并建两座宝塔以志纪念。
红螺寺始建于盛唐,原名大明寺,明正统年间改为"护国资福禅寺"。公元1663年康熙皇帝来此,建山亭,设御座,植果竹,寺庙规模扩大,当时寺庙地产3.65万亩,僧人300多,庙场占地方园4平方公里。解放后,这里曾设师范学校直至80年代初,近年来这里大力修整开辟为一处新的旅游景区,并定为北京市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寺内正门台阶两侧各有两株古槐,据说这四株古槐已有2000多年的树龄了,然而现在仍然挺拔雄伟,枝繁叶茂,主干大者直径达1.6米。此外寺内还有近千年的银杏树和平顶松、紫藤。每到暮春时节串串紫玛璃似的藤萝花挂满枝头,浓郁的花香溢满全寺,是北京地区绝景之一。红螺寺历代是佛教圣地,高僧频出,传说佛法超凡。据《念诵仪规》中记载13位西天东士历代祖师中第12位"红螺资福醒公大师"即出于此寺。
红螺寺又是为其他寺院培养方丈,住持的重地,因此,该寺远近闻名,香火极盛。 红螺寺环境幽雅,群山环抱,这里野生动物也较多,有狐狸、狍子、野兔、野鸡以及多种鸟类,寺南还建有红螺水库,可划船,游泳和垂钓。
大觉寺
大觉寺以清泉,古树,玉兰花和环境的清幽而著称,寺庙坐西朝东,殿宇依山而建,自东向西由天王殿,大雄宝殿,天量寿殿,大悲坛等四进院落组成。此外还有四宜堂,憩云轩,领要亭,龙王堂等建筑,寺内供奉的佛像,造型优美,形象生动,《阳台山清水院创 造藏经记》碑,为建寺之年始立,是寺中珍贵文物。大觉寺环境优雅,群山环抱,寺前平畴沃野,景界开阔;寺后层峦叠嶂,林莽苍郁,一股清泉从寺后石隙注入,绕石渠淙淙而下,泉水清澈,四时不竭,院内有乾隆年间从四川移来的玉兰树,花繁瓣大,色洁香浓,树龄300年上下,堪为 京城玉兰之最。还有一株高大而古老的 银杏树,俗名“白果王”,需六人方能合围,浓荫可蔽半个院落,据说已傲立千年之久。
古寺兰香,鼠李寄柏,碧韵清池,灵泉泉水
松柏抱塔,老藤寄柏,银杏树王,辽代古碑
号称大觉寺八绝。
雍和宫
雍和宫建于清康熙三十三(1694) ,是雍亲王胤真的府邸。乾隆九年 (1744)将其改为藏传佛教格鲁派寺 庙,成为格鲁派在北京地区最大的喇 嘛庙。
雍和宫内供有众多的佛像,造型优美,主动传神。 同时还保存有大量的唐卡、字画、服饰、民族生活用品、法物、法器等。尤其是释迦牟尼佛像和41幅《释 迦牟尼源流》唐卡等,均为珍贵文物。紫檀木雕刻的罗汉山;白檀木雕刻的弥勒大佛;金丝楠木雕刻而成 的旃檀佛龛,被誉为雍和宫内的木雕“三绝”.
妙应寺
妙应寺由寺院和塔院组成,寺院包括山门、钟鼓楼、天王殿,三世佛殿和七佛宝殿以及西侧的配殿、厢房,塔院的红墙围成一个单独的院落,四角各建一座角亭。白塔位于院中央偏北,塔前建有《具六神通殿》。
妙应寺白塔始建于元朝至元八年 (公元1275年) ,由当时入仕元朝的尼泊尔工艺家阿尼录奉敕主持修建,因塔身通体皆白,俗称白塔。塔体为砖石结构,通高50.9米,由塔基、塔身和塔刹组成。塔基底面积810 平方米;塔身为复钵体,塔刹的刹座呈须弥座式,座下竖立着下大上小十三重相轮,即所谓的“十三天”,在“十三天”之上置一巨大华盖,周沿悬挂着36片带有佛像和佛字的华幔 ,下面各系一个风铃 ;刹顶为铜质鎏金空心的小型喇嘛塔。
妙应寺白塔是元大都保存至今的重要标志,是我国现存最早最大的一座藏式佛塔,也是中尼两国人民的友谊和文化交流的历史见证。
戒台寺
戒台寺又称戒坛寺,位于北京西郊马鞍山上.距市区35公里,从潭柘寺去约有5公里山路。寺内有中国寺院里最大的戒台。与杭州昭庆寺、泉州开元寺中的戒台并称中国三大戒台。戒台是佛教寺院向信徒传授戒律的地方,只有大的寺庙才设置。北京西郊的戒台寺始建于唐代(622年),旧称慧聚寺。辽代(916-1125)高僧法钧来寺开坛讲授戒律,在这里营造戒台。当时,准备皈依佛门的人纷纷来寺学习经文和戒律,事后到潭柘寺楞严坛进行考核,合格者准许出家,并能成为游方僧人。从此戒台寺名声大震。明代正统年间(1436-1449)又进行了修整,曾改名万寿寺。清康熙、乾隆年间又进行扩建,当时全国许多游人、僧人都慕名而来听戒。
戒台寺的正殿是大雄宝殿,前面是天王殿,后面是千佛阁。戒台殿在寺的西北院内。殿内巨匾是乾隆亲笔所题"树精进幢"。现在戒台是明代所建,成正方形,每边三丈长,一丈多高,共分三级,用汉白玉砌成,四周雕有莲瓣,浮云等图案,刻工十分精细。
殿堂四周分布着许多庭院,各院内有精美的叠山石,葱郁的古松古柏,加上古塔古碑,山花流泉,显得格外清幽。寺中著名的树木有"自在松"、"卧龙松"、"九龙松"和罕见的"活动松",你随意拉动它的哪个松枝,整棵树的枝叶都会跟着摇动,好象一阵狂风正在袭来似的,活动松远在200多年前就已闻名,清乾隆皇帝在此还留下了一座"题活动松诗"的石碑。
十方普觉寺
十方普觉寺又名卧佛寺。位于西山北的寿安山南麓,距市区20公里。唐贞观年间(627—649)建。原名兜率寺。兜率是梵文的译音,意译为“妙足”、“知足”。寺内原有唐代塑造的一尊檀香木卧佛。1320年元代硕德八刺(英宗)继位,在兜率寺的旧址上扩建。名昭孝寺,后改洪庆寺。1321年在寺内铸造了一尊巨大的释迦牟尼涅˜„铜像和12弟子的泥像。殿门横匾上书有“性月恒明”。意为月亮如佛性,光辉永照。明代重修过5次,英宗、宪宗、武宗、世 宗、神宗都到过卧佛寺,崇祯年间,改称永安寺。清雍正十二年(1734)重修后,改今名,由于寺内供奉有一尊铜卧佛,故俗称卧佛寺。有人认为卧佛寺就是《红楼梦》太虚幻境的地上原型。寺坐北朝南,由3组并列院落组成。寺前有一座木牌坊额题“智光重明”,四柱三楼灰筒瓦顶。牌坊过后是长百余米的坡道,坡降12米,两侧古柏4行。主要建筑有琉璃牌坊、山门殿、天王殿、三世佛殿、卧佛殿和藏经楼等建筑。楼后傍依山岗,由石级登上山顶,建有亭台,可俯览全寺。两侧围以廊庑、配殿、客堂和方丈室,把3座院落联结成一个整体,是中国佛寺早期的一种布局方法,这种平面布局在北京一带较少。寺内还栽有两株娑罗树。近处有樱桃沟景点。琉璃牌坊山门殿前耸立着一座四柱七楼的琉璃牌坊。琉璃牌坊的正面额“同参密藏”。碑坊的背面额“具足精严”,均为清高宗御笔。牌坊后有一半圆水池,水池两侧有钟、鼓楼,上有石桥通山门殿。山门殿殿内有哼哈二将。
四大天王殿按佛经的说法,四大天王,也叫四大金刚,住须弥山。殿内所塑四天王像。四大天王各有一个从者,还各有91子,辅佐四大天王各守一方。四大天王殿还供有韦驮,为佛教守护神之一。居四大天王32将之首。自唐初以来,即被安置于寺院之中。三佛殿卧佛寺内最主要殿堂,因供奉三世佛得名。三世佛有两种说法:一谓过去、现在、未来三世之佛,即燃灯、释迦、弥勒。一谓三个佛世界的佛,指东方净琉璃世界的药师佛,婆婆世界的释迦牟尼佛,西方极乐世界的阿弥陀佛。卧佛寺所供奉的就是后面这三世佛。在约1米高的须弥座上,三尊2.5米高的泥塑贴金佛像端坐在莲花座上,殿堂的两傍是彩塑十八罗汉。檀香木雕唐代卧佛像原在三佛殿,明末清初不知去向。三佛殿有东西配殿,东配殿供有“悉多太子”和“波斯匿王”像,西配殿供奉“达摩祖师”和“地藏菩萨”像。卧佛殿面阔3间,绿琉璃筒瓦黄剪边单据歇山顶,两侧楹联为慈禧所书,殿中为中国现存最大的铜铸卧佛。卧佛于元至治元年(1321)铸。佛身长5.d米,用铜25000公斤(25吨),铸铜用工7000个。铜佛作睡卧式,头西面南,左手自然地平放在腿上,右手曲肱托头。卧佛后面围坐着12圆觉菩萨,他们面部表情沉重悲哀,构成一幅释迦牟尼涅˜„于婆罗树下,向12弟子嘱咐后事的景象。殿的正面墙上挂一块“得大自在”的横匾。殿外左、右各有一碑,居右者是1734年所立,居左者是1749年所立,碑上刻有卧佛寺的简史。 配殿原有数十个大橱,皆藏着一卷一卷的经文,平时打封上锁,每年6月24日晾经时,才启封开锁。1966年佛经被毁。东路院原为寺憎起居处所,从前向后依次是大斋堂、大禅堂、霁月轩和清凉馆,均为四合院形式院落。最后有供奉寺内开山祖师的祖师院。西路院原为皇帝避暑行乐兼理政事的三座行宫院。最前边是一行宫,迎面是座假山,穿过假山、石桥、垂花门进入行宫正院。行宫也是采用四合院带回廊的建筑形式。沿廊北行,进入二行宫院,院内叠起纤秀的假山。再北边是以水作景的三行宫院,院内东西是外封内敞的游廊,正面为一背*山崖的敞厅,厅前是一个四方的鱼池。后分别称作“凌霄阁”、“万松亭”、“龙王堂”。
灵岳寺
灵岳寺位于门头沟区斋堂镇北部5公里的白铁山上。灵岳寺创建于唐贞观年间。辽代重建,称“白贴山院”,金称“灵岳寺”。寺院处于白铁山主峰前的平台上,南向,中轴线上有山门、天王殿和释迦佛殿。寺南部山门两侧为钟鼓楼遗址。天王殿为悬山式建筑。殿内旧供奉四天王、韦陀、接引佛塑像。释迦佛殿,为单檐庑殿顶调大脊式建筑,面积达100余平方米。檐下双昂五踩斗拱,拱眼壁为彩绘佛像。殿内旧供奉一佛二菩萨像,系柳木雕刻,高近4米。1954年拆毁。寺内现存至元三十年(1293)《重修灵岳寺记》碑,清康熙二十二年(1683)《重修灵岳禅林碑记》。
万佛堂孔水洞
万佛堂孔水洞位于房山区西北云蒙山南麓、河北镇万佛村西约200米处。万佛堂建在孔水洞出水口的墩台上。创建于唐玄宗时期(713—756),原名龙龙泉寺,后改大历禅寺。现存的万佛堂为3间无梁殿,歇山顶。门循上嵌 有四周浮雕莲花瓣石匾。殿内正面和两山墙下端镶嵌的 “万菩萨法会图”,长23.8米,高2.4米,由31块长方形 汉白玉浮雕而成。是唐代浮雕艺术的代表。孔水洞由人 工砌成高大的券口,是天然溶洞,洞内有泉,可乘舟驶入。 离洞口不远的石壁上有隋唐时代的造像和刻经。造像高1米,宽2.5米,依岩开凿,总计6尊,与云岗、龙门石窟相似。1982年该洞一度干涸,曾出土动物化石、铁器和7条唐代金龙。万佛堂孔水洞的两翼各有一座塔,左翼是小龛密布的花塔,辽代创建,通高约20米。右翼名叫“龄公和尚舍利塔”,创建于元代,为八角形七级密檐式,通高约18米。万佛堂孔水洞是房山石经早期刻经地点之一,在 “房山石经学”方面占有重要位置。为北京市级重点保护文物。
宝应寺
宝应寺在宣武区登莱胡同29号。相传是唐刹。原有明万历中编修顾秉谦重修宝应寺碑及万历三十二年铜钟1口。寺旁有明司礼监王安墓。清末改为山东登莱义园。现四大殿及偏院仍在,为宣武区重点保护文物。
灵严寺
灵严寺位于门头沟区齐家庄乡齐家庄村。唐武德年间始建,元至正年间重建,明永乐年间为尼姑寺。寺北所踞山名金柱山。寺院南向,原有山门殿、钟鼓楼、太子殿、伽蓝祖师堂、大雄宝殿以及两厢配殿十数间,抗战期间被日军焚毁,只余大雄宝殿。殿的整体建筑体现元代手法和工艺。殿顶及山墙等经过清代改建。殿内旧供奉释迦佛像,两侧铜菩萨像4尊,佛前小佛像4排,多达50尊。殿 东侧塑刘备、关羽、张飞像,置于龛台内,西侧有如来佛龛,佛像背光上顶金翅鸟。灵严寺内现存成化二十二年(1486)《重修灵严寺记》碑。嘉靖六年(1527)《重修灵严寺碑记》。
开元寺
开元寺位于顺义县城。又名龙兴寺,俗称东大寺。唐大历五年(770)以前建,寺内有唐代开元寺碑、金枢密副使王晦之碑。据《金史》列传记载:贞佑二年(1214),元兵围顺州城,王晦率兵团守,城破被杀。后人乃于其死节之处,刻石立碑。明清,寺庙内曾经是官府举行重要的礼仪之所。庙宇建置有山门、月台,大殿两进。后殿仍存。
崇效寺藏经阁
崇效寺藏经阁位于白广路西祟效胡同内。唐贞观元年始建,明天顺年间重修,嘉靖时于寺中建藏经阁。崇效寺更以育花著称。清初枣花出名,中叶以丁香后来又育牡丹,以墨牡丹闻名。现仅存一座明代建二层带楼廊的藏经阁。为宣武区重点保护文物。
凤翔寺
凤翔寺位于怀柔县城东南十里的仙台村内。唐朝始建。原名“仙圣传院”,金代时改为“凤翔寺”。最后一次修建是在清嘉庆年间,现存大殿。殿南向,面阔3间12米,进深7米,高约7米,硬山调大脊,5架梁,大殿建筑80平方米。左右各有耳房两间,东西厢房各有3间。院内有古柏两株,径近2尺。圭首方座青石的重修凤翔寺碑,立于大殿前面。东厢房北山墙处存有大钟一口,万历年铸成,高约1.3米。大门外有辽代经幛两尊。
万寿寺
万寿寺位于长河广源闸西侧,是京西著名古刹。建于唐朝,称聚瑟寺。明万历五年(1577)重修,改名万寿寺。主要用做藏经卷。后经板、经卷移至番经厂和汉经厂,万寿寺成为明代帝后游西湖(昆明湖)途中用膳和小憩的行宫。光绪二十年(1894)重修万寿寺行宫,在西跨院增修千佛阁和梳妆楼,成最后格局。寺分三路,中路为主体,西为行宫,东为方丈院,共占地31800平方米。中路有山门、天王殿、大雄宝殿、万寿阁、千佛阁及碑亭。两侧有配殿配房。天王殿东西侧有钟鼓楼,曾放永乐大钟(后移至大钟寺)。光绪时慈禧来往颐和园,都要在万寿寺拈香礼佛,在西跨院行宫吃茶点,故有小宁寿宫之称。1934年前后,万寿寺的前部曾辟为东北难民子弟学校。1984年中路辟为北京艺术博物馆。
西峰寺
西峰寺位于门头沟区永定镇岢箩坨村西。建于唐,初名会聚寺,元称玉永泉寺。寺内有胜泉池。英宗朱祁镇赐额名“西峰寺”。寺现存山门殿、天王殿以及两厢回廊禅房30余间。寺内有银杏一株,为元代所植。

北京寺庙大全——潭柘寺
潭柘寺,位于京西门头沟区东南部、太行山余脉宝珠峰南麓,因庙后有龙...
·北京寺庙大全——旸台山大觉寺
大觉寺位於北京市海淀区西郊阳台山麓。辽咸雍四年(106...
·北京寺庙大全——昌平银山塔林
银山塔林位於北京市昌平县海子村西南、银山南麓古延寿寺遗址...
·北京寺庙大全——居庸关云台居庸关位於昌平县境内,距北京市区五十馀公里,是长城的一...
·北京寺庙大全——石经山云居寺云居寺位于北京市房山县西南山区山峦起伏的一块小盆地里,距北京约75公里,背...
·北京寺庙大全——翠微山法海寺
法海寺位於北京市石景山区模式囗东北约两公里的翠微山麓,其地...
·北京寺庙大全——东城雍和宫
雍和宫位於北京市东城区内城的东北角即雍和宫大街路东,是北京市内最大的藏传佛教...
·北京寺庙大全——宣武法源寺
法源寺位於北京宣武门外教子胡同南端东侧,1983年,被...
·北京寺庙大全——后海广化寺
广化寺位於北京市西城区后海鸦儿胡同,是北京著名的佛教石方丛林,也是北京...
·北京寺庙大全——广济寺
广济寺又称“弘慈广济寺”,位於北京市西城区阜城门内西市路口,是佛教著名古刹之一,中国佛教协会设於此。...


北京的寺院都有哪些?位居何处?
北京的寺院都有哪些?位居何处?  我来答 3个回答 #热议# 武大靖在冬奥的表现,怎么评价最恰当? 匿名用户 2013-07-25 展开全部 1、广济寺 北京市西城区阜城门内西市路口 又称“弘慈广济寺”,位於北京市西城区阜城门内西市路口,是佛教著名古刹之一,中国佛教协会设於此。1983年,广济寺被国务院确定为...

北京哪家寺庙香火最多?北京哪家寺庙最灵验?
但因寺后有龙潭,山上有柘树,故被百姓称为“潭柘寺”。距今已有近1700年的历史,素有“先潭柘寺,后北京城”的民间说法。潭柘寺位于北京西部门头沟区东南部潭柘山脚下,距市中心30多公里。坐在朝南的寺庙里,背靠珠穆朗玛峰,有九座高大的山峰被马蹄形的圆环包围着,就像被九条龙支撑着一样。高大的...

北京寺院有哪些
太多了:潭柘寺,戒台寺,香山碧云寺,白塔寺,红螺寺,大钟寺,云居寺,东岳庙,娘娘庙,夕照寺,火神寺,圣恩禅寺,通教寺,和平寺,普渡寺,双泉寺,长春寺,灵严寺,···还有最大喇嘛寺:雍和宫 道观:白云观

北京最有灵气的道观
2、潭柘寺 潭柘寺是北京最有灵气的道观之一,潭柘寺位于北京西部门头沟区东南部的潭柘山麓,距市中心30余公里。寺院坐北朝南,背倚宝珠峰,周围有九座高大的山峰呈马蹄形环护,宛如在九条巨龙的拥立之下。高大的山峰挡住了从西北方袭来的寒流,因此这里气候温暖、湿润,寺内古树参天,佛塔林立,殿宇巍峨整...

北京小众寺庙推荐
五塔寺每天有两场免费的讲解,10点和14点各一场;赶不上的,也可以选择100块押金租个讲解器。走进寺庙,就见到那五个矗立的塔了,塔的样式虽美却独具一格,很难在过往的塔建筑上找到相似之处。这不得不从明朝说起,永乐年间,印度僧人来京,贡献了佛陀伽耶塔样式,这才有了五塔寺。五塔寺的琉璃瓦和...

北京市的寺庙中,著名的有哪些?
由于唐代寺内就有檀木雕成的卧佛。后来元代又在寺内铸造了一尊巨大的释迦牟尼佛涅槃铜像,因此,一般人都把这座寺院叫作"卧佛寺”。2001年6月25日被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五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名单。大钟寺:大钟寺原名觉生寺。位于海淀区北三环路联想桥北侧,建于清雍正十一年(1733年)...

有谁知道北京城的京师八大寺庙是指哪些寺庙?
2.广济寺,又称“弘慈广济寺”,座落在北京市阜城门内的西四,是佛教著名古刹之一,中国佛教协会设于此。1983年,广济寺被国务院确定为汉族地区佛教全国重点寺院。3.智化寺,位于北京市区东城,是明正统八年(1443年)太监王振所建私庙。4.通教寺,在北京东直门内的一条小街深巷中,有一座北京市著名...

北京有哪些寺庙? 北京什么地方有寺庙?
问题:北京都有哪些寺庙?都在哪个位置?回答: 北京寺庙一览表 1、潭柘寺 潭柘寺,位于京西门头沟区东南部、太行山余脉宝珠峰南麓,因庙后有龙潭,庙前有柘树,山名潭柘山,寺名也就名之潭柘寺。潭柘寺是北京最古老的寺庙,比北京城建城还早800年。 2、旸台山大觉寺 大觉寺位於北京市海淀区西郊阳台山麓...

北京寺庙有哪些
红螺寺环境幽雅,群山环抱,这里野生动物也较多,有狐狸、狍子、野兔、野鸡以及多种鸟类,寺南还建有红螺水库,可划船,游泳和垂钓。 大觉寺 大觉寺以清泉,古树,玉兰花和环境的清幽而著称,寺庙坐西朝东,殿宇依山而建,自东向西由天王殿,大雄宝殿,天量寿殿,大悲坛等四进院落组成。此外还有四宜堂,憩云轩,领要亭,龙王堂...

京北巨刹——红螺寺
真正成为皇家重点的寺院还是到了明清两代。这里离北京较近,明英宗的大姐顺德长公主大婚出资重修红螺寺。明英宗来寺降香,见佛顶放光,认为是护国赐福的祥瑞之兆,故御笔赐名“护国资福禅寺”。不过经过“土木堡之变”的明英宗,也忠奸不辨,杀了守卫京城的于谦。到了明熹宗天启五年,曾赐红螺寺一口“...

镇赉县17736885477: 北京有哪些比较有名的寺庙 -
利闹欧耐: 1、北京通教寺:位于东直门北大街.从德胜门出发,乘44、800至雍和宫站下车,向东走到小街桥十字路口,再向南走半站地,即可到达.2、北京广济寺:位于西四.从德胜门出发,乘22路等车到西四即可.3、北京居士林:位于阜佑街.从...

镇赉县17736885477: 北京有什么寺院 -
利闹欧耐: 北京的寺院:大方家胡同的智化寺 广安门内大街的报国寺 南横西街的法源寺 新街口南街的护国寺 西直门的五塔寺 真觉寺 南池子大街的普渡寺 北京西山的卧佛寺 北京四环的大钟寺 北京远郊的潭柘寺 戒台寺 云居寺 红螺寺 西便门外的天宁寺 西山八大处

镇赉县17736885477: 北京有哪些寺庙? 北京什么地方有寺庙? -
利闹欧耐: 北京寺庙一览表 1、潭柘寺 潭柘寺,位于京西门头沟区东南部、太行山余脉宝珠峰南麓,因庙后有龙潭,庙前有柘树,山名潭柘山,寺名也就名之潭柘寺.潭柘寺是北京最古老的寺庙,比北京城建城还早800年. 2、旸台山大觉寺 大觉寺位於北...

镇赉县17736885477: 北京有那些著名的寺庙?
利闹欧耐: 北京著名寺庙 西城广济寺 后海广化寺 宣武法源寺 东城雍和宫 宝珠峰潭柘寺 门头沟戒台寺 怀柔红螺寺 阜成门妙应寺 翠微山法海寺 石经山云居寺 东城智化寺 ?D台山大觉寺 颐和园法幢 东直门通教寺 寿安山卧佛寺 香山碧云寺 虎头长安寺 佛牙灵光寺 翠微三山庵 隐寂大悲寺 螭汤龙泉庵 平坡山香界寺 翠微宝珠洞 卢师证果寺 东城柏林寺 安定门西黄寺 永乐大钟寺 广安门天宁寺 八里庄慈寿寺塔 北海佛殿白塔 西直门五塔寺 居庸关云台 昌平银山塔林 房山万佛堂 长辛店镇岗塔 良乡多宝佛塔 通州燃灯塔 (美丽怀柔之红螺寺景区(图))

镇赉县17736885477: 北京的佛教寺庙 -
利闹欧耐: 法源寺(宣武区,是中国佛学院的所在地)广济寺(西城区,中国佛教协会)广化寺(东城区,北京佛协)通教寺比丘尼寺院(东城)天宁寺(西城区) 海淀区: 西山灵光寺佛牙舍利塔,凤凰岭龙泉寺. 门头沟:潭柘寺,戒台寺. 以上都是汉传佛教的寺院,在北京非常有名气,历史悠久.藏传佛教寺院:雍和宫(格鲁派寺院,东城区)黄寺(中国藏语系佛学院,不对外开放) 旅游景点寺院:西山香山植物园卧佛寺香山碧云寺.这两个寺院是没有僧人的.

镇赉县17736885477: 北京寺庙有哪些 -
利闹欧耐: 你好!是这样的:·北京寺庙大全——潭柘寺 潭柘寺,位于京西门头沟区东南部、太行山余脉宝珠峰南麓,因庙后有龙...·北京寺庙大全——旸台山大觉寺 大觉寺位於北京市海淀区西郊阳台山麓.辽咸雍四年(106...·北京寺庙大全——昌平银...

镇赉县17736885477: 北京都有哪些寺庙?在哪里? -
利闹欧耐: 1.大钟寺(北三环大钟寺) 2.广济寺(西四路口) 3.雍和宫(北二环雍和宫)可以坐地铁5号线到雍和宫站下. 4.谭柘寺(八大处) 5.白塔寺(西四路口往西2站) 6.碧云寺(香山) 7.大觉寺(北安河附近) 8.卧佛寺(香山植物园) 9.红螺寺(怀柔红螺寺) 10.太庙(劳动人民文化宫)

镇赉县17736885477: 北京哪有寺院? -
利闹欧耐: 潭柘寺· 旸台山大觉寺 昌平银山塔林 居庸关云台寺 石经山云居寺 翠微山法海寺 宣武法源寺 后海广化寺 广济寺

镇赉县17736885477: 北京市有多少寺庙 -
利闹欧耐: 1、 广济寺 北京市西城区阜城门内西市路口 又称“弘慈广济寺”,位於北京市西城区阜城门内西市路口,是佛教著名古刹之一,中国佛教协会设於此.1983年,广济寺被国务院确定为汉族地区佛教全国重点寺院. 2、 潭柘寺寺位于北京西郊门...

镇赉县17736885477: 北京的寺庙有哪些
利闹欧耐: 法源寺是北京现存最古的巨刹,在宣武门外教子胡同南端东侧,占地约6700平方米.始建于唐初.原名悯忠寺,明改崇福寺,清雍正十一年(1735)改建后更名为法源寺...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