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地菩萨有什么能耐?

作者&投稿:应郝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初地菩萨有什么能耐~

初地菩萨住于欢喜
前文中提到,初地菩萨有七个征象:(一)能堪忍受,能为难事,心不退没。(二) 不好诤讼。(三)身心柔软安隐。(四)说法时心得踊悦。(五)对于佛法,信心清净。(六)悲心愍念众生,给予他们救护。(七) 无嗔恚心,心常乐慈行。
一个凡人若证到初地菩萨的果位,一切就发生了质变,他能在一刹那顷产生一百个化身(意生身),去一百个净土面见百佛尊;以神通力了知有住世的必要时,则以自己的功德力加持寿命,使之住寿历经百劫,色身依然不坏并广作饶益众生的事业;亦能证入前际百劫与后际百劫,即菩萨智见能入前际后际的百劫诸事;一刹那顷能入起百种三昧定;一刹那顷能震动百世界;一刹那顷体放光明能遍照百世界;以神通力一刹那间教化、成熟百有情的相续;能于一刹那顷往游百佛刹土;以胜妙的智慧力一刹那顷能正思择百种深奥法门,此亦并不是以闻思的相似智慧加以思择,而是以修悟智慧来觉受真实法味;以神通力在自身上一刹那间即能示现不同的百种身相;在每一化身的周围皆有百位弟子来庄严围绕而为眷属,此等皆非他现而是自现的诸般海会菩萨。
我们要知道,菩萨一地一地的修证境界,都是在做清净心地,开发智能的工作。一个菩萨行者为了实现心地的光明境界,而运用各种修行的方法和普渡众生的志愿做为开发圆满智能光明的前方便。修行的目的,本是在善用各种智能之行来调柔、寂静修行者的妄动之心。悲愿的理想,亦是在运用慈悲心怀来柔和、升华、宽大菩萨行者修学佛道前的凡夫狭窄胸襟。如果一个修行者的心地在行与愿相互递进的修持过程中,愈来愈柔软、愈谦下、愈随顺、愈不浊、愈纯善、愈润泽、愈寂静、愈不动、愈广大、愈坚固、愈明盛、愈清净、愈平等、愈无相……,则其智能证量越超越、越深广、越无边、越圆满、越究竟、越不可思议。也就是金刚经所说:「一切贤圣皆以无为法而有差别。」

摘录:一个凡人若证到初地菩萨的果位,一切就发生了质变,他能在一刹那顷产生一百个化身(意生身),去一百个净土面见百佛尊;一刹那顷获得百佛加持亦能明清了知;以神通力了知有住世的必要时,则以自己的功德力加持寿命,使之住寿历经百劫……经常听一些师兄说某某到了几地菩萨以上,某某是某菩萨的转世或化身,令许多普通大众乃至初入佛门者不知所云。 菩萨,是梵文的音译(简译),全译是“菩提萨垛”。它的意思,“菩提”是觉,“萨垛”是有情,菩萨,便是觉有情。有情是指有情爱与情性的生命。信佛学佛之后发愿自度度人乃至舍己救人的人都可以称为菩萨。亦即,从最初的发心发愿,直到成佛为止,都可称为菩萨,所以有凡夫菩萨与贤圣菩萨的不同。 按华严之说,菩萨共分五十二个阶位(十信、十住、十行、十回向、十地、等觉、妙觉),其中十信位是凡夫,十住、十行、十回向位是贤位菩萨,只有后十二个阶位是圣人,也就是从初地到十地,加上等觉、妙觉。等觉菩萨是即将成佛的大菩萨,妙觉菩萨就是佛。或者说,地前者称菩萨,地上者则称大菩萨,七地以上即称菩萨摩诃萨。通常在佛经中所说的菩萨,都是指圣位菩萨,也就是初地以上的菩萨。我们最熟悉的观世音、大势至、文殊、普贤、弥勒、地藏等,便是等觉位的大菩萨。 所谓十信,又叫做十信心,就是:(一)信心,(二)念心,(三)精进心,(四)慧心,(五)定心,(六)不退心,(七)回向心,(八)护法心,(九)戒心,(十)愿心。十信位菩萨还是凡夫。 所谓十住,又叫做十住心,就是:(一)发心住,(二)治地心住,(三)修行心住,(四)生贵心住,(五)方便具足心住,(六)正心住,(七)不退心住,(八)童真心住,(九)法王子心住,(十)灌顶心住。在此十住位中,初住断除三界内的见惑,第七住断除三界内的思惑,到此,不再为那贪瞋痴的烦恼所迷惑了,所以不再继续增加生死的业力,而证入(阶)位不退的境域。八住以上,断除三界之内的尘沙,调伏三界之外的尘沙。所谓尘沙,乃是天台宗所立“见思”“尘沙”“无明”三惑之一。见思惑,障碍我人的涅盘之道而致沉沦生死;尘沙,则障碍我人化度众生的菩提之道而致不能成佛。此所谓尘沙,也相似唯识宗所称的所知障。由于所知有障,而不能通达多如尘沙之数的度生法门,所以称为尘沙。(见圣严法师著《戒律学纲要》)) 十行位和十回向略去不说。所谓十地,是:(一)欢喜地,(二)离垢地,(三)发光地,(四)焰慧地,(五)难胜地,(六)现前地,(七)无行地,(八)不动地,(九)善慧地,(十)法云地。 从初住至十回向,一共三十个阶位;乃是菩萨的贤者位,通常简称为三贤位。十回向的最后一念,首先破一分无明,便入初地。七住位以前的菩萨(有人讹传为是七地以前的菩萨),完全有可能退转,重又堕入生死轮回而沉沦。七住位以上初地以下的菩萨,虽然到了不退转境地,但还不能自主生死。也就是说,初地以前的菩萨,其生死是由业力决定的,无法自主的:只有初地以上的圣位菩萨,其生死则是由自己的愿力决定,能够自由作主的。 有人认为禅宗(主修智慧圆满,而忽视福德修持)不是菩萨乘,是佛乘,但不小心,则可能变成罗汉乘、缘觉乘。所以禅宗的开悟,各人境界不同,有的开悟了只在七住位(贤者),有的开悟时就到了初地,有的开悟时境界更高,甚至直接成佛。但没有菩萨乘的善根积累,很难直入佛乘,导致有的禅修者很狂慢。密宗的生前圆满虹光化身(肉身完全融入法界,连头发指甲亦不留),应该是直接成佛或至少是证到十地以上菩萨位;而尚留有缩小的身体的虹化者,也起码证到了八地以上。 菩萨一地一地的修证境界,都是在做清净心地,开发般若智慧的工作,通过不断调柔、寂静修行者的妄动之心,运用慈悲心怀来柔和、升华、宽大菩萨行者修学佛道前的凡夫狭窄胸襟,使心地在行与愿相互递进的修持过程中,愈来愈柔软、愈谦下、愈随顺、愈不浊、愈纯善、愈润泽、愈寂静、愈不动、愈广大、愈坚固、愈明盛、愈清净、愈平等、愈无相…… 菩萨历十信、十住、十行、十回向等修行阶位,初证真如平等圣性,具证二空之理,能成就自利利他之行,即达初地菩萨位。如果趋证此地,则与佛果相近,又能成就利生之事业,因此心生极大欢喜,故又名为欢喜地。 初地菩萨与初地以前之凡夫或贤位菩萨,所得欢喜不同,初地菩萨念诸佛有无量功德,并确知将来必能成就佛果,故其心多欢喜。凡夫虽勤念诸佛,然不能作“我必当作佛”之念,故其欢喜异于初地菩萨。初地菩萨有九种欢喜:多信敬、多爱念、多庆悦、多调柔、多踊跃、多堪受、多不坏他意、多不恼众生、多不嗔恨。 藏密宁玛巴自宗和中观宗、唯识宗所承认的大乘十地中的断障的观点相同,因烦恼障而起之八十二种烦恼,皆为初地见道时断舍无余,于所知障而言,则有三种相,其断除之相则似皮壳之层层脱落。亦即,二障的遍计种子在初地已断尽,俱生种子却未断尽,一直要等八地全部断尽(观世音菩萨原是初地菩萨,后在千光王静住如来处闻学大悲咒,即刻从初地菩萨证到八地菩萨,应时具足千手千眼。由此也可知,菩萨并非必须一个阶位一个阶位往上修,而是可以大幅度跳级跃升的)。证初地时,五种怖畏亦得脱离。《十地经》云: “方证欢喜地时,五种怖畏即得除遣;所谓资生缺乏之怖畏,名闻不彰之怖畏,死亡怖畏,堕于恶道之怖畏,处众不安之怖畏。” 初地之菩萨,为成就利他故,众生有任何需要,即以其所需之方式而投生,因此能显现种种不同之相,但多投生南瞻部州为转轮圣王,能净除众生之悭吝障碍。初地之菩萨,总修十种波罗蜜多,但于布施波罗蜜多特为偏重,意乐满足一切众生心愿故。初地菩萨有七个征象:(一)能堪忍受,能为难事,心不退没。(二) 不好诤讼。(三)身心柔软安隐。(四)说法时心得踊悦。(五)对于佛法,信心清净。(六)悲心愍念众生,给予他们救护。(七) 无嗔恚心,心常乐慈行。 一个凡人若证到初地菩萨的果位,一切就发生了质变,他能在一刹那顷产生一百个化身(意生身),去一百个净土面见百佛尊;以神通力了知有住世的必要时,则以自己的功德力加持寿命,使之住寿历经百劫,色身依然不坏并广作饶益众生的事业;亦能证入前际百劫与后际百劫,即菩萨智见能入前际后际的百劫诸事;一刹那顷能入起百种三昧定;一刹那顷能震动百世界;一刹那顷体放光明能遍照百世界;以神通力一刹那间教化、成熟百有情的相续;能于一刹那顷往游百佛刹土;以胜妙的智慧力一刹那顷能正思择百种深奥法门,此亦并不是以闻思的相似智慧加以思择,而是以修悟智慧来觉受真实法味;以神通力在自身上一刹那间即能示现不同的百种身相;在每一化身的周围皆有百位弟子来庄严围绕而为眷属,此等皆非他现而是自现的诸般海会菩萨。(《极显童子经》解) 初地菩萨的能耐已经如此了得,二地以上菩萨自然更为厉害。到了四地以上菩萨,已经可以在刹那间化身无数。可是,这依然无法让我们判断我们所遇到的高僧究竟是几地菩萨,因为,菩萨绝对不会在凡夫面前随便显露神通,大菩萨一旦露形往往会很快离开这个世界,我们凡夫之眼也根本不可能洞察菩萨之能耐。当然,我们可以根据初地菩萨的七个征象,做出一些初步的或大致的判断。 圣严法师指出,菩萨虽分凡夫与贤圣,不必要求初发心的菩萨做得跟圣位的菩萨一样,然而,菩萨行的目标是统一的。作为一个菩萨,既然不能作恶造罪,但为救度众生,也绝不怕为救众生而自己作恶造罪。宿世的业报临头了,或者冤家债主光临了,菩萨是只有欢迎欢喜而不恐惧害怕的,因为那可以将罪业的帐目早日清理。作为一个菩萨,受持佛法,就要完全如法;受了佛戒,就要如律清净。菩萨要以坚决的信心,才能毕竟成佛,要能博学内外各种知识,才能顺化广大的众生;要以慈愍的心怀,柔软的言语,去接近众生,不可反而中伤他人。菩萨虽不妨与妻子共同生活,但要如同防止冤家一样地谨防她来破坏自己的道念;虽然谨防妻子如养冤家,但终不得以冤家的态度对待妻子,仍须经常爱护体惜她的情意。菩萨应视女人如虎狼如毒蛇,但也并不畏惧爱欲的破坏与摇动,因为菩萨的清净心地,如同莲华,虽生于污泥而不沾污泥。菩萨是离欲舍欲的,虽为度生而入于爱欲障中,却不会因此而被爱欲之所沾污。菩萨独身居于深山之中,不会感到恐惧;虽然共妻子生活在家庭之间,也像是独处于深山之中。经常是在怡然安定的心境之下,没有痛苦与欢乐的思想分别。 (附注:本文是博主看雪客根据资料编辑整理而成) 推荐阅读: 罗汉、菩萨和佛之间有什么差别? 你是一个标准的居士吗?我认识的几个很有意思的转世者修什么法可改变住宅风水?如何确保刚去世的亲人不堕三恶道?带护身符行夫妻淫欲有罪吗?最灵验而又适合大众修持的神咒之王——准提神咒观世音菩萨在普陀山多次显灵 原西藏军区司令员张国华目击活佛虹化密宗大成就者圆寂时肉身真能化作彩虹飞走?

摘录:一个凡人若证到初地菩萨的果位,一切就发生了质变,他能在一刹那顷产生一百个化身(意生身),去一百个净土面见百佛尊;一刹那顷获得百佛加持亦能明清了知;以神通力了知有住世的必要时,则以自己的功德力加持寿命,使之住寿历经百劫…… 经常听一些师兄说某某到了几地菩萨以上,某某是某菩萨的转世或化身,令许多普通大众乃至初入佛门者不知所云。 菩萨,是梵文的音译(简译),全译是“菩提萨垛”。它的意思,“菩提”是觉,“萨垛”是有情,菩萨,便是觉有情。有情是指有情爱与情性的生命。信佛学佛之后发愿自度度人乃至舍己救人的人都可以称为菩萨。亦即,从最初的发心发愿,直到成佛为止,都可称为菩萨,所以有凡夫菩萨与贤圣菩萨的不同。 按华严之说,菩萨共分五十二个阶位(十信、十住、十行、十回向、十地、等觉、妙觉),其中十信位是凡夫,十住、十行、十回向位是贤位菩萨,只有后十二个阶位是圣人,也就是从初地到十地,加上等觉、妙觉。等觉菩萨是即将成佛的大菩萨,妙觉菩萨就是佛。或者说,地前者称菩萨,地上者则称大菩萨,七地以上即称菩萨摩诃萨。通常在佛经中所说的菩萨,都是指圣位菩萨,也就是初地以上的菩萨。我们最熟悉的观世音、大势至、文殊、普贤、弥勒、地藏等,便是等觉位的大菩萨。 所谓十信,又叫做十信心,就是:(一)信心,(二)念心,(三)精进心,(四)慧心,(五)定心,(六)不退心,(七)回向心,(八)护法心,(九)戒心,(十)愿心。十信位菩萨还是凡夫。 所谓十住,又叫做十住心,就是:(一)发心住,(二)治地心住,(三)修行心住,(四)生贵心住,(五)方便具足心住,(六)正心住,(七)不退心住,(八)童真心住,(九)法王子心住,(十)灌顶心住。在此十住位中,初住断除三界内的见惑,第七住断除三界内的思惑,到此,不再为那贪瞋痴的烦恼所迷惑了,所以不再继续增加生死的业力,而证入(阶)位不退的境域。八住以上,断除三界之内的尘沙,调伏三界之外的尘沙。所谓尘沙,乃是天台宗所立“见思”“尘沙”“无明”三惑之一。见思惑,障碍我人的涅盘之道而致沉沦生死;尘沙,则障碍我人化度众生的菩提之道而致不能成佛。此所谓尘沙,也相似唯识宗所称的所知障。由于所知有障,而不能通达多如尘沙之数的度生法门,所以称为尘沙。(见圣严法师著《戒律学纲要》)) 十行位和十回向略去不说。所谓十地,是:(一)欢喜地,(二)离垢地,(三)发光地,(四)焰慧地,(五)难胜地,(六)现前地,(七)无行地,(八)不动地,(九)善慧地,(十)法云地。 从初住至十回向,一共三十个阶位;乃是菩萨的贤者位,通常简称为三贤位。十回向的最后一念,首先破一分无明,便入初地。 七住位以前的菩萨(有人讹传为是七地以前的菩萨),完全有可能退转,重又堕入生死轮回而沉沦。七住位以上初地以下的菩萨,虽然到了不退转境地,但还不能自主生死。也就是说,初地以前的菩萨,其生死是由业力决定的,无法自主的:只有初地以上的圣位菩萨,其生死则是由自己的愿力决定,能够自由作主的。 有人认为禅宗(主修智慧圆满,而忽视福德修持)不是菩萨乘,是佛乘,但不小心,则可能变成罗汉乘、缘觉乘。所以禅宗的开悟,各人境界不同,有的开悟了只在七住位(贤者),有的开悟时就到了初地,有的开悟时境界更高,甚至直接成佛。但没有菩萨乘的善根积累,很难直入佛乘,导致有的禅修者很狂慢。密宗的生前圆满虹光化身(肉身完全融入法界,连头发指甲亦不留),应该是直接成佛或至少是证到十地以上菩萨位;而尚留有缩小的身体的虹化者,也起码证到了八地以上。 菩萨一地一地的修证境界,都是在做清净心地,开发般若智慧的工作,通过不断调柔、寂静修行者的妄动之心,运用慈悲心怀来柔和、升华、宽大菩萨行者修学佛道前的凡夫狭窄胸襟,使心地在行与愿相互递进的修持过程中,愈来愈柔软、愈谦下、愈随顺、愈不浊、愈纯善、愈润泽、愈寂静、愈不动、愈广大、愈坚固、愈明盛、愈清净、愈平等、愈无相…… 菩萨历十信、十住、十行、十回向等修行阶位,初证真如平等圣性,具证二空之理,能成就自利利他之行,即达初地菩萨位。如果趋证此地,则与佛果相近,又能成就利生之事业,因此心生极大欢喜,故又名为欢喜地。 初地菩萨与初地以前之凡夫或贤位菩萨,所得欢喜不同,初地菩萨念诸佛有无量功德,并确知将来必能成就佛果,故其心多欢喜。凡夫虽勤念诸佛,然不能作“我必当作佛”之念,故其欢喜异于初地菩萨。初地菩萨有九种欢喜:多信敬、多爱念、多庆悦、多调柔、多踊跃、多堪受、多不坏他意、多不恼众生、多不嗔恨。 藏密宁玛巴自宗和中观宗、唯识宗所承认的大乘十地中的断障的观点相同,因烦恼障而起之八十二种烦恼,皆为初地见道时断舍无余,于所知障而言,则有三种相,其断除之相则似皮壳之层层脱落。亦即,二障的遍计种子在初地已断尽,俱生种子却未断尽,一直要等八地全部断尽(观世音菩萨原是初地菩萨,后在千光王静住如来处闻学大悲咒,即刻从初地菩萨证到八地菩萨,应时具足千手千眼。由此也可知,菩萨并非必须一个阶位一个阶位往上修,而是可以大幅度跳级跃升的)。证初地时,五种怖畏亦得脱离。《十地经》云: “方证欢喜地时,五种怖畏即得除遣;所谓资生缺乏之怖畏,名闻不彰之怖畏,死亡怖畏,堕于恶道之怖畏,处众不安之怖畏。” 初地之菩萨,为成就利他故,众生有任何需要,即以其所需之方式而投生,因此能显现种种不同之相,但多投生南瞻部州为转轮圣王,能净除众生之悭吝障碍。初地之菩萨,总修十种波罗蜜多,但于布施波罗蜜多特为偏重,意乐满足一切众生心愿故。 初地菩萨有七个征象:(一)能堪忍受,能为难事,心不退没。(二) 不好诤讼。(三)身心柔软安隐。(四)说法时心得踊悦。(五)对于佛法,信心清净。(六)悲心愍念众生,给予他们救护。(七) 无嗔恚心,心常乐慈行。 一个凡人若证到初地菩萨的果位,一切就发生了质变,他能在一刹那顷产生一百个化身(意生身),去一百个净土面见百佛尊;以神通力了知有住世的必要时,则以自己的功德力加持寿命,使之住寿历经百劫,色身依然不坏并广作饶益众生的事业;亦能证入前际百劫与后际百劫,即菩萨智见能入前际后际的百劫诸事;一刹那顷能入起百种三昧定;一刹那顷能震动百世界;一刹那顷体放光明能遍照百世界;以神通力一刹那间教化、成熟百有情的相续;能于一刹那顷往游百佛刹土;以胜妙的智慧力一刹那顷能正思择百种深奥法门,此亦并不是以闻思的相似智慧加以思择,而是以修悟智慧来觉受真实法味;以神通力在自身上一刹那间即能示现不同的百种身相;在每一化身的周围皆有百位弟子来庄严围绕而为眷属,此等皆非他现而是自现的诸般海会菩萨。(《极显童子经》解) 初地菩萨的能耐已经如此了得,二地以上菩萨自然更为厉害。到了四地以上菩萨,已经可以在刹那间化身无数。可是,这依然无法让我们判断我们所遇到的高僧究竟是几地菩萨,因为,菩萨绝对不会在凡夫面前随便显露神通,大菩萨一旦露形往往会很快离开这个世界,我们凡夫之眼也根本不可能洞察菩萨之能耐。当然,我们可以根据初地菩萨的七个征象,做出一些初步的或大致的判断。 圣严法师指出,菩萨虽分凡夫与贤圣,不必要求初发心的菩萨做得跟圣位的菩萨一样,然而,菩萨行的目标是统一的。作为一个菩萨,既然不能作恶造罪,但为救度众生,也绝不怕为救众生而自己作恶造罪。宿世的业报临头了,或者冤家债主光临了,菩萨是只有欢迎欢喜而不恐惧害怕的,因为那可以将罪业的帐目早日清理。作为一个菩萨,受持佛法,就要完全如法;受了佛戒,就要如律清净。菩萨要以坚决的信心,才能毕竟成佛,要能博学内外各种知识,才能顺化广大的众生;要以慈愍的心怀,柔软的言语,去接近众生,不可反而中伤他人。菩萨虽不妨与妻子共同生活,但要如同防止冤家一样地谨防她来破坏自己的道念;虽然谨防妻子如养冤家,但终不得以冤家的态度对待妻子,仍须经常爱护体惜她的情意。菩萨应视女人如虎狼如毒蛇,但也并不畏惧爱欲的破坏与摇动,因为菩萨的清净心地,如同莲华,虽生于污泥而不沾污泥。菩萨是离欲舍欲的,虽为度生而入于爱欲障中,却不会因此而被爱欲之所沾污。 菩萨独身居于深山之中,不会感到恐惧;虽然共妻子生活在家庭之间,也像是独处于深山之中。经常是在怡然安定的心境之下,没有痛苦与欢乐的思想分别。 (附注:本文是博主看雪客根据资料编辑整理而成) 推荐阅读: 罗汉、菩萨和佛之间有什么差别? 你是一个标准的居士吗?我认识的几个很有意思的转世者修什么法可改变住宅风水?如何确保刚去世的亲人不堕三恶道?带护身符行夫妻淫欲有罪吗?最灵验而又适合大众修持的神咒之王——准提神咒观世音菩萨在普陀山多次显灵 原西藏军区司令员张国华目击活佛虹化密宗大成就者圆寂时肉身真能化作彩虹飞走?


祈求菩萨保佑阅卷老师能够手下留情,要诵什么经?
菩萨没有那个能耐,诵什么经都没用的,打铁需靠自身硬,侥幸心理要不得。

衡量修行是否有进步的四个标准
详情请查看视频回答

古代神话中的后土娘娘和观音谁的能耐更大
后土娘娘,因为观音是依靠如来佛祖的兵器,才将娘娘收伏的

关于彼岸花的
详情请查看视频回答

观音诞九月十九(三种人不宜拜观音)
观音是最世俗化的菩萨,她的能耐是百姓最需要的,自然也是最受民众欢迎和尊敬的菩萨。三种人不宜拜观音三种人不宜拜观音三种人不宜拜观音,有的人会去寺庙拜观音的,很多人在自己运势不好的时候就喜欢拜观音,但其实并非是所有人都适合拜观音的,民间说法三种人不宜拜观音,下面看看三种人不宜拜观音及相关资料。三种人...

佛学有神明,求神明吗?
除此之外,还有“能量”一说,《地藏经》具有多大的能量,那是远远超越于我们的认识程度的,以我亲身体验而言,可谓不可思议,凡我与我周边亲友,诵《地藏经》,皆有巨大获益。因亲身体验,所以我深信不疑。——所有既有神明,也无须求神明,求得应该是自己,呵呵!——南无大慈大悲地藏王菩萨摩诃萨...

昨晚梦中看见两尊地藏王菩萨像,我在参拜的时候痛哭,谁能帮我解一下这...
那次一位信佛的朋友让我陪他去寺院找几本书,并带我去拜了各位佛菩萨。拜到最后一尊地藏菩萨时,磕到第二个头,我就无故大哭起来,哭得起凶,气都要哭绝一样。一直等到哭完之后,我把三个头磕完,站起来,抹抹脸上的泪,跟没事人一样。把我奇怪得不行了,我不想哭啊,我也没有任何伤心事...

月亮的传说童话故事
故事一般都和原始人类的生产生活有密切关系,他们迫切地希望认识自然,于是便以自身为依据,想象天地万物都像人一样,有着生命和意志。下面是我帮大家整理的月亮的传说童话故事,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月亮的传说童话故事 篇1 天狗吃月亮的传说:传说古时候,有一位名叫“目连”的公子。生性好佛...

平常心是什么心?
这是大悲的观悲的观世音菩萨为救一切受苦众生所发誓愿后真实行动。这段话在普门品的一开头就开宗明义地讲清了。可惜我们这些愚人根本想不到菩萨救众生的苦口婆心,想得到的是自己的邪见与习气:受到别人欺侮时,只想在另一个场合下报复一下或是找更有能力的人来代为报复;有了危难事时,只想找个人帮一下或是...

西游记黎山老母究竟有何能耐,竟让观音菩萨尊其为母呢?
在“四圣试禅心”故事结束之时,观音菩萨曾特意留下法帖,告诉唐僧前因后果,其中诗云:“黎山老母不思凡,南海菩萨请下山。普贤文殊皆是客,化成美女在林间。”在许多读者心中,观音菩萨的地位极高,文殊、普贤也是佛门赫赫有名的四大菩萨之一,为何黎山老母竟然能被观音菩萨尊为...

弋阳县13934104862: 初地菩萨有什么能耐 -
须陶克瑞: 初地菩萨住于欢喜 前文中提到,初地菩萨有七个征象:(一)能堪忍受,能为难事,心不退没.(二) 不好诤讼.(三)身心柔软安隐.(四)说法时心得踊悦.(五)对于佛法,信心清净.(六)悲心愍念众生,给予他们救护.(七) 无嗔...

弋阳县13934104862: 初关叫住初地菩萨,是这样吗 -
须陶克瑞: 初地菩萨住于欢喜 初地菩萨有七个征象:(一)能堪忍受,能为难事,心不退没.(二) 不好诤讼.(三)身心柔软安隐.(四)说法时心得踊悦.(五)对于佛法,信心清净.(六)悲心愍念众生,给予他们救护.(七) 无嗔恚心,心常乐...

弋阳县13934104862: 什么是初地菩萨 -
须陶克瑞: 初地是大乘菩萨道的修行阶位,是十地的第一位.菩萨道阶位有五十二位,十信、十住、十行、十回向、十地、等觉、妙觉,妙觉菩萨即是佛. 大地能生长万物,故佛典中常以'地'来形容能生长功德的菩萨行.在佛典中,不同的经论,往往对...

弋阳县13934104862: 什么叫登地菩萨 -
须陶克瑞: 圆觉判教为十地:登地菩萨就是这十地的菩萨,来源于这句话:菩萨初登欢喜地,俱生尤自现缠绵. 非要说个“程度”的话,初地菩萨相当于见惑断尽的菩萨,也就是禅宗初关已破,教下第一阿僧祗劫满.

弋阳县13934104862: 初地菩萨相当于道教的那一级神仙? -
须陶克瑞: 初地菩萨已经有意生身了,可以长久住世,意生身相当于道家的阳神,而道家的地仙也是修成阳神的境界,可以游遍三山五岳.所以初地菩萨相当于道家的地仙.道家的仙有鬼仙,人仙,地仙,天仙,神仙.天仙已经超脱轮回.佛家的天道天人不等于道家的天仙.很多学佛的人都对此有误解.

弋阳县13934104862: 破一品无名, 证一分法身,是一地菩萨吗 -
须陶克瑞: 破一品无名, 证一分法身,是指“初住菩萨” 证一分法身,是指证入法身大士,在《华严经》里把法身菩萨分为42个等级,初住菩萨就是证得一分法身的菩萨摩诃萨了.(见《华严经》十住品) 地上菩萨是更加了不起的大菩萨,《华严经》有“十地品”,专讲一地(初地) 至十地的菩萨境界,可参考.

弋阳县13934104862: 初地菩萨往生有保障吗? -
须陶克瑞: 初地欢喜地菩萨,已经是超越轮回,解脱生死的法身大士,不仅可随时随念往生,而且是往生到“实报庄严土”. 《华严经》上讲初地菩萨,略摘两段经文如下: “住此初地中,作大功德王,以法化众生,慈心无损害.统领阎浮地,化行靡不...

弋阳县13934104862: 一地菩萨有什么功德 -
须陶克瑞: 一个凡人若证到初地菩萨的果位,一切就发生了质变,他能在一刹那顷产生一百个化身(意生身),去一百个净土面见百佛尊;以神通力了知有住世的必要时,则以自己的功德力加持寿命,使之住寿历经百劫...

弋阳县13934104862: 怎样辨别一个人是否修成了初地菩萨 -
须陶克瑞: 龙树菩萨就是初地菩萨 一个凡人若证到初地菩萨的果位,一切就发生了质变,他能在一刹那顷产生一百个化身(意生身),去一百个净土面见百佛尊;以神通力了知有住世的必要时,则以自己的功德力加持寿命,使之住寿历经百劫,色身依然不...

弋阳县13934104862: 初地菩萨往生有保障吗? -
须陶克瑞: 极乐世界有4种净土.我们凡夫通过修行.可以往生凡圣同居土. 而初地菩萨通过修行.可以往生实报庄严土.至于说.有没有保障.那要看修行的程度. 只要修行到.符合经典中规定的条件.就有保障. 无论是凡夫.还是初地菩萨.都有各自的条件.无量寿经等经典.所描述的3辈9品.都是在凡圣同居土之中. 菩萨往生实报庄严土的修行条件.在其他经典中.例如:成唯识论.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