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三国志记载,诸葛亮和司马懿到底谁更厉害

作者&投稿:星霭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三国志里诸葛亮和司马懿和诸葛亮谁厉害哪个聪明~

严格来说都是聪明人,没法比较。
从演义来说,诸葛亮精通军政,又会奇门遁甲,一个空城计唱的司马懿颜面扫地,所以在演义里诸葛亮能力要高于司马懿。
从史实来说,诸葛亮论智谋比不上法正,因此可以看做是萧何一样的政客,而军事上除了主导北伐,实际上并没有带过兵打过仗。相反司马懿本身是谋士出身,善奇谋,擒斩孟达奠定军事能力。所以简单来看,在史实里司马懿的能力要高于诸葛亮。
当然……随便哪一个都是人才,各有所长,咱们现在只能根据一章半句来考究,真实情况就难以确定了。

司马懿不仅仅‘耗死’诸葛亮,本身的实力(谋略、胆识)也比诸葛亮强上几分。

这个问题《三国志》中没有明论;即使有,恐怕也不能过分依从《三国志》的意见。因为虽然《三国志》没有以晋朝和司马氏为主体,不存在为司马氏歌功颂德的内容;但陈寿毕竟是晋朝人,毕竟是司马氏的臣民,只怕多少还是要给他们的“宣帝陛下”一点面子的。

司马懿和诸葛亮都是三国晚期一流的英才,这是毋庸置疑的;但是“文无第一”,谁更胜一筹,这很难说,一般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

一般来说,文人儒生较倾向于诸葛亮(传承千年的“诸葛亮情结”),赵蕤的《反经》中就提到过文人们对两个人的评判:

【经文】 晋宣帝雄谋妙算,诸葛亮冠世奇才,谁为优劣?

虞南曰:“宣帝起自书生,参佐帝业,济世危难,克清王道,文武之略, 实有可称,而多仗阴谋,弗由仁义,猜忍诡伏,盈诸襟抱。至如示谬言于李 胜,委鞠狱于何晏,愧心负理,君子不为。以此伪情,行之万物,若使力均势敌,俱会中原,以仲达之奸谋,当孔明之节制,恐非俦也。”

[吴张微《默记》论诸葛亮、司马宣王二相优劣曰:“汉朝倾覆,天下分 崩,二公并遭值际会,托身明主。孔明起蜀汉之地,蹈一州之土,方之大国, 盖有九分之一也。提步卒数万,长驱祁山,慨然有饮马河洛之志;仲达据天 下十倍之地,仗兼并之众,据牢城,拥精锐,无擒敌之意,务自保而已。使彼孔明若此而不亡,则凉、雍不解甲,中国不释鞍,胜负之势亦已决矣。方之司马,不亦优乎?”]

【译文】:

晋宣帝司马懿老谋深算,诸葛亮盖世奇才,哪一个更高明?

虞世南说:“司马懿出身于世代儒家,参与建立魏国的政制,在世事危难之际能有所救助,清理朝纲,文才武略,实有可称道的一面。然而这人好玩弄阴谋,做事不讲仁义,猜疑妒忌,诡计多端。譬如他为让魏明帝自取灭亡,故意装病,河南尹李胜离京赴任前去看他,他故意说胡话,装得命在旦夕,使曹爽放松了警惕;他把何晏等人下狱后,任由狱吏审讯拷打,最后连诛三族。这类伤天害理昧良心的事,正人君子是做不出来的。用这种虚情假义对待一切事物,倘若在势均力敌的情况下,到中原地带去会战,以他的奸谋来对孔明的统帅有方,恐怕就不是对手了。”

[东吴时的张微在《默记》中谈论到司马懿和诸葛亮二人的忧劣时说:“汉 朝灭亡,天下三分,这二人同时生活在风云际会的时代,投靠了一方之主。 孔明从蜀汉开始活动,地盘只有一个州,与大国相比,只占九分之一,指挥着数万军队,长驰于祁山一带,意气奋发,大有饮马河、洛的壮志。司马懿拥有天下十倍之地,仗着兼并的大军,城垒坚固,部队精锐,不敢斩将擒敌,却只能自保而已。假如孔明不是死于五丈原,凉州、雍州(今陕甘宁一带)的军队和武器装备还在,战争继续下去,谁胜谁负很明白。比起司马懿来, 孔明不是更高明吗?”]

政治上,诸葛亮擅长治国,司马懿也长于理政,两人可谓不相伯仲;权谋上,诸葛亮罢黜李严,司马懿诛杀曹爽,两人都是排除异己,大权独揽,也可以说不相上下。他们的高下之别,其实主要看军事上。

司马懿极善用兵,孙权就说过:“司马懿善用兵,所向无前”。而诸葛亮的军事指挥能力,则远远不如。

3楼的yht771203同志说“五丈原诸葛亮死后司马懿看他营地布置不由赞叹诸葛亮的才能,这是一个军事庸才能做到的么,你让司马懿佩服下庸才,可能么”,这其实是一个普遍的误解。

关于诸葛亮的才能其实原本是有定论的,没有什么必要来争议,陈寿说的很清楚,十六个字,“治戎为长,奇谋为短,理民之干,优于将略”,这是陈寿对诸葛亮能力的非常准确的评价。这个评价的意思是说,诸葛亮的政治才能高于他的军事才能,在他的军事才能当中治军的能力高于用兵的能力,非常准确,有什么好争议的呢?之所以有人争议,是有这么一个证据,是据《诸葛亮传》说诸葛亮病逝退兵以后,司马懿打过来以后巡视了诸葛亮留下的军营,说了这么一句话,“天下奇才也”。很多人就根据这句话就认为诸葛亮是杰出的军事家,他不知道,司马懿恰恰是肯定了诸葛亮的治军,而不是用兵。

诸葛亮治国是有的,治军也是有的,会治军不等于是会用兵,用兵的问题司马懿另有评价,这个评价在《晋书•宣帝传》。原文是这样的,“亮志大而不见机,多谋而少决,好兵而无权”,什么意思呢?就是他的志向很大,但是抓不住机遇,他的谋略很多,但是没有决断,他喜欢带兵打仗,但是不知道权变,权变就是随机应变,这个权不是权力的权,是权变的权,就是他不能随机应变,他只能规规矩矩地打正规战,而一旦战争形势发生了变化,他就不知道怎么办了。用今天的话说就是他志大才疏,眼高手低。

这话后面还有一句,叫“虽提卒十万,已堕吾画中,破之必矣。”就是说,他虽然统率十万大军过来,却已经堕入我的计划中,击破他是早晚的事情。”什么计划呢?以守为攻。

所以司马懿深沟高垒,只守不战,被很多人当做是“无能”的证据,其实不确。“蜀汉求速战,曹魏当久拖”——速战速决对诸葛亮有利,持久战对司马懿有利,怎么办?当然是拖着不打了!倘若当年官渡之战时,袁绍能像司马懿这么做,曹操早就灭亡了。

总结:千年以来,被文人们控制的舆论都是倒向诸葛亮更胜一筹,认为他的失败完全是运气不好,是“天夺其魄”;但是究其根本,诸葛亮的失败是必然的,这不仅由于其个人能力,也是当时天下大势使然。诸葛亮的伟大,更多的在于他“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伟大道德情操,“治国以礼民无怨声,不滥用私刑,没尚有余泣” ,这是千古无双的。像康熙皇帝说的“惟诸葛亮能如此耳。”

应该说,能力上是司马懿略高一筹,但是诸葛亮更加令人钦佩。我个人的态度是:敬佩诸葛亮,学习司马懿。

楼主,可以很明确的回答你,不用看那些长篇大论的评论,以及某些人断章取义的讨论,不管某些倒亮的人如何对诸葛亮挑刺,但是我们从正史三国志里都可以找到明确的记载,诸葛亮五次北伐中,其间杀掉了魏军大将王双,成功占领了武都、阴平,扩宽了蜀国国境范围,和司马懿直接正面交锋一次,与司马懿交锋的这场战役为五次北伐的最大一次,此次交锋诸葛亮战胜司马懿,击败司马懿麾下郭淮、费耀二将,射杀魏国上将张颌,并“获甲首三千级,玄铠五千领,角弩三千一百张”,迫使司马懿退兵,(在这期间诸葛亮还发明了木牛流马等各种运输工具,采用新的运输方式,同时设计出了一发十射的诸葛连弩)。此战之后,司马懿均坚守不出,避而不战,直到最后诸葛亮病死五丈原。这个就是真正历史记载的事实,诸葛亮和司马懿唯一一次也是最大规模的一次正面交锋就是第四次北伐战役,而此战役的结局就是以诸葛亮战胜司马懿大军,任凭反诸葛亮的人怎么找理由也无法改变这个历史事实。

论综合素质,诸葛亮肯定是要胜过司马懿的,诸葛亮除了是政治家、军事家、战略家以外,同时还是一位发明家,又精通音律,可以说是拥有全方位的修养造诣。有人以诸葛亮未能出祁山判断诸葛亮在军事上不敌司马懿,我觉得太过武断,诸葛亮未能平定中原是由很多原因造成的。第一本来当时中原的物产和人才都胜过偏安一隅的西南地区,客观事实上就是蜀国的国力无法和占据中原广大地区的魏国相比,诸葛亮无论是在物资上和人才的选拔上都受到很大的限制,而且蜀汉并非川蜀本地政权,进入成都之后,诸葛亮除了面对川蜀百姓以外,还要面对川蜀的旧官僚势力,和本地政治势力,同时面对的还有南方少数民族势力的不安定因素,但是后来诸葛亮能平定南蛮,采取民族和戎政策,并且成功的控制住川蜀本地政治势力,并且能成功的笼络住当地氏族征兵征粮,也显示了诸葛亮出色的政治才能。其次是诸葛亮接下的是刘备丢给他的烂摊子,当时蜀汉失去荆州不说,还把诸葛亮积蓄了多年的粮草兵马一并给败掉了,国力几近亏空,在这种情况下诸葛亮还能重整旗鼓,在蛰伏多年后诸葛亮能东山再起,兴兵罚魏那是非常不容易的。第三就是在后来的战略态势上,诸葛亮是攻,司马懿是守,也就是说司马懿是尽量避免与诸葛亮正面交锋的,这一点可以说明司马懿非常有战略眼光,但同时也说明诸葛亮确实是一个难应付的人,如果换成其他人,司马懿就未必会采取避而不战的办法了,当时魏强蜀弱,魏国吴国都不伐蜀,而蜀国却敢伐魏,那是很了不起的一件事,有人说是魏国不想伐蜀国,那是不可能的,因为诸葛亮死后,蜀中无人再有能力伐魏了,从而采取了据险而守的战略,然而就在这时魏国开始大肆伐蜀,导致蜀国最后守不住,被灭了国。由此可见,面对强大的国土面积比川蜀之地大得多的魏国,一般的将领能守住川蜀已属不易,要妄图进攻几乎是想都不敢想的,而为什么诸葛亮在的时候不但能守还能连年进攻,肆意挑战司马懿,并且对于诸葛亮的进攻,魏国司马懿更多的是采取回避的办法而非正面与之为敌,可见诸葛亮并非那么不会用兵。最后要说一点,就是有人说诸葛亮穷兵黩武,连年伐魏导致蜀国兵疲民乏,国库亏空,老百姓的日子不好过,但是事实真是如此么?如果诸葛亮真是一个只知动“武”,不顾民生的人,他死后川中老百姓能为他修建祠堂建造庙宇么?他要是真的对不住老百姓,成都武侯祠能香火不断,人流如织么?我只能说,很多人是不贬斥一下诸葛亮,就觉得表现不出自己的见解独到,超凡出众。就好比现在很多人就爱唱衰爱因斯坦,特别是以唱衰其最重要的科学著作相对论一样,因为不这样做,他们很难搏出位.

这里再提供一个《裴松之注*三国志*诸葛亮传》:“吴大鸿胪张俨作默记,其述佐篇论亮与司马宣王书曰:...魏氏跨中土,刘氏据益州,并称兵海内,为世霸主。诸葛、司马二相,遭值际会,讬身明主,或收功於蜀汉,或册名於伊、洛。丕、备既没,后嗣继统,各受保阿之任,辅翼幼主,不负然诺之诚,亦一国之宗臣,霸王之贤佐也。历前世以观近事,二相优劣,可得而详也。
孔明起巴、蜀之地,蹈一州之土,方之大国,其战士人民,盖有九分之一也,而以贡贽大吴,抗对北敌,至使耕战有伍,刑法整齐,提步卒数万,长驱祁山,慨然有饮马河、洛之志。
仲达据天下十倍之地,仗兼并之众,据牢城,拥精锐,无禽敌之意,务自保全而已,使彼孔明自来自去。若此人不亡,终其志意,连年运思,刻日兴谋,则凉、雍不解甲,中国不释鞍,胜负之势,亦已决矣。”
“今仲达之才,减於孔明”
而多余历史上诸葛亮五次出祁山,也并非没有取得成果,
第一次败于街亭;
第二次配合东吴作战,攻城不下,但是斩杀魏国大将王双;
第三次攻取武都和阴平两郡,并击败郭槐;
第四次大胜司马懿;
第五次司马懿不敢出战,诸葛亮病死。
由此可见几次交锋,司马懿并未占到多大便宜,况且司马懿还是在国强地广的一方,且有以逸待劳之优势。

诸葛亮是划时代的人物。非司马懿可比。不过自古好为怪论者甚多,所以贬低诸葛亮的人从不缺少。

最后在补充一句,有人以司马氏后来夺取的天下说明司马懿的厉害之处,那也最多只能说明其是野心家,善于玩弄权术。司马氏夺得天下不是靠自己打下来的,是靠篡位夺取了曹氏的革命果实。有人会说曹氏的革命果实也是篡夺汉朝的,但是实际情况是两者根本不可相提并论,曹操那个时候,汉朝已经是名存实亡,国之将倾,曹操如果不扶持它,汉朝老早就灭亡了,所以曹操的天下可以说是自己打下来的,而不是夺取汉朝的,因为那个时候的汉朝已经没有什么天下可言了,但是司马氏的天下确实夺取曹氏打下来的天下,窃取了曹氏的果实,而并非自己打下来的。

最后对诸葛亮的评价,就借用武侯祠牌匾上的四个字“名垂宇宙”!

就军事方面来说司马懿比诸葛亮更胜一筹,诸葛亮求稳,当年否决魏延偷袭长安的方案也是他求稳的表现吧,军事上最不能取的就是只求稳,求稳能保不输,却难保赢
内政方面,诸葛亮的才华还是非常出众的,不过有一点,他不会培养人才,导致蜀后期人才匮乏,都靠老将撑场面,凡是都是自己出马,既劳心又劳力,还使得后人得不到锻炼
在政争方面,司马懿比诸葛亮厉害多了,架空魏王,独揽大权,最后建立晋朝
虽然诸葛亮也有这个能力,当时的蜀国大权也都在诸葛亮一身
总的来说,诸葛亮是个一个良臣,司马懿是一个将领和阴谋家,厉害与否要看你怎么想了

当然诸葛亮厉害,楼上说诸葛亮作为政治家成就军事不咋地的观点我不敢苟同,求稳没有什么不好,一个弱国,你不主动进攻就要面临强国的进攻,诸葛亮死后倒是不进攻了成守护之犬了,可守住了吗?所以,最好的防守就是进攻,牵制住魏国的发展,才能保证不被灭国。在说说,五丈原诸葛亮死后司马懿看他营地布置不由赞叹诸葛亮的才能,这是一个军事庸才能做到的么,你让司马懿佩服下庸才,可能么。再说说他用马谡的事情,战场时瞬息万变,诸葛亮不能挨个去指挥教导吧,马谡不听指挥,也怪到诸葛亮头上么。所以我个人认为,综合来说,治国,行军,政治上,诸葛亮都压司马懿一头。但是论野心和权术,诸葛亮逊于司马懿多也。

刘备在时,常外出征战,诸葛亮镇守成都,代行政事。备死后,刘禅继立,更“事无巨细,亮皆专之”。诸葛亮死后,蒋琬、费袆相继执政,“咸承诸葛之成规,因循而不革”。因此,蜀汉的政治,实以诸葛亮的措施为依归。我们现把诸葛亮治蜀的政策与措施叙述于下:
益州在刘焉刘璋父子统治时期,不但外来地主与土著地主之间的矛盾未能得到解决;就是刘璋本人和他的高级官员之间也存在着矛盾。刘璋既没有充分的力量节制骄恣的诸将,也没有能力选拔或重用优秀人才。因此他手下有才干的官员如张松、法正等便策划迎接刘备入蜀。这种情况,正如诸葛亮在隆中对时所说:“益州智能之士思得明君”。
刘备既利用刘璋统治集团的矛盾,夺取了益州,他对于刘璋的旧部,便不能不有一个较好的安排。《三国志》卷32《先主传》称:
董和、黄权、李严等本璋之所授用也,吴懿、费观等又璋之婚亲也,彭羕又璋之所排摈也,刘巴者宿昔之所忌恨也,皆处之显任,尽其器能。有志之士,无不竞劝。
这样,益州地主统治集团内部的矛盾缓和了,刘备的统治得到了巩固。诸葛亮执政后,对益州土著地主更注意笼络和擢用。如《三国志》卷42《杜微传》言:
建兴二年(224年),丞相亮领益州牧,选迎皆妙简旧德,以秦宓为别驾,五梁为功曹,微为主簿。
这三个人是书生儒士,其中秦宓比较有才学口辩。杜微则是一个老而且聋的人,刘备定蜀以后,他闭门不出。等到诸葛亮执政,则非把他罗致来不可。因他耳聋,两次给他做书面谈话;因他年老多病,不能做官,仍给他加上谏议大夫的名义。这是为什么?无非是以他做一个样子,以表示向益州地主开放政权罢了。
《华阳国志》卷9《李寿志》言“豫州入蜀,荆楚人贵”,诚然是事实。但蜀汉既在益州建国,诸葛亮便不能不从土著地主中选拔一些人才。如《三国志》卷41《杨洪传》:
始洪为李严功曹,严未至犍为,而洪已为蜀郡。洪迎门下书佐何祗,有才策功干,举郡吏,数年,为广汉太守。时洪亦尚在蜀郡。是以西土咸服诸葛亮能尽时人之器用也。
我们如果把《蜀志》各传翻看一下,即可看出益州土著地主如张裔、杨洪、马忠、王平、句扶、张翼、张嶷、李恢等都做到重要的职位,只是比丞相、大将军低些罢了。蜀汉以益州一隅之地,而能与曹魏相抗衡,其统治集团内部矛盾较少,当为重要原因之一。
诸葛亮的用人,还是以其本人及蜀汉政权为中心,而不容许部下有结党成派之事。土著地主在本地总是容易养成党派势力,因此,诸葛亮对土著地主虽注意擢用,但对他本人的继承者始终只从外来地主中培养。不仅籍隶荆楚的蒋琬、费祎因他的授意而相继辅政,就是降将兖州人姜维,也因为受到他的培植而成为蜀汉政权的最后支撑者。这虽因他们有相当的才干,同时也因他们是外来人,在益州没有什么亲党关系的缘故。不过,诸葛亮对益州土著地主的团结和重用,还是超过了以前的统治者。从两汉以来,在政治上一直受着歧视的益州人,对于诸葛亮之向他们开放政权,是乐于拥护的。诸葛亮连年北伐,向益州征兵要粮,未见有土著地主的反对,在军事前线,还得到他们的积极参加,这是与诸葛亮笼络土著地主、缓和客主矛盾政策的成功分不开的。
刘璋时代,对益州地方豪强无法控制,只得纵容。诸葛亮辅政,则厉行法治,他说:
刘璋暗弱,自焉以来,有累世之恩,文法羁縻,互相承奉,德政不举,威刑不肃,蜀土人士,专权自恣,君臣之道,渐以陵替。宠之以位,位极则残;顺之以恩,恩竭则慢,所以致弊,实由于此。今吾威之以法,法行则知恩,限之以爵,爵加则知荣,荣恩并济,上下有节。为治之要,于斯而著。
诸葛亮对待豪强的政策,主要是赏罚分明,用罚以限制他们的为恶,用赏来给他们开辟政治上的出路。只要他们肯忠实地为蜀汉政权服务,便可以获得官爵禄位。因此诸葛亮的法治政策,不但收到了限制豪强的效果,也取得了利用豪强的成绩。同时也使蜀汉在政治上呈现了某种程度的清明。陈寿称亮之治蜀:
科教严明,赏罚必信。无恶不惩,无善不显。至于吏不容奸,人怀自厉。道不拾遗,强不侵弱,风化肃然也。
其他人也有类似的说法,实际上都未免形容过甚。因为在地主阶级统治的封建时代,要想把政治搞得这样公平合理,是不可能的事,如法正随意杀人,李严所在营私,诸葛亮都曾加以纵容。不过,诸葛亮对于官吏豪强的控制总是比较严格,为政也比较公平一些,这对人民来说,自然是有好处的。
另外,诸葛亮所施行的裁减官职、简化机构的措施,对于减轻人民的负担来说,也有些好处。
诸葛亮治蜀是刑法和德化并用。他能够以身作则。他的品质作风同他的能力一样受到人们的尊重和景仰。第一,亮工作勤谨,如《亮传》注引《魏氏春秋》说:“诸葛公夙兴夜寐,罚二十以上,皆亲览焉”。又《三国志》卷45《杨戏传》注引《襄阳记》载亮主簿杨颙称亮“自校簿书,流汗终日”。诸葛亮处理政务这样勤谨细致,一则可以使部属不易作弊和玩忽职守;二则可以了解下情,及时而较好地处理政务。第二,持身廉洁,如《亮传》言:“亮自表后主曰……‘臣在外任,无别调度,随身衣食,悉仰于官,不别治生,以长尺寸。若臣死之日,不使内有余帛,外有赢财,以负陛下’。及卒,如其所言”。第三,作风公正,《三国志》卷43《张裔传》:“裔常称曰:‘公赏不遗远,罚不阿近,爵不可以无功取,刑不可以贵势免,此贤愚之所以佥忘其身者也。’”又《亮传》注引《亮集》:“亮与兄瑾书曰:‘乔(瑾次子,出继于亮)本当还成都,今诸将子弟,皆得传运,思惟宜同荣辱,今使乔督五六百兵,与诸子弟传于谷中’”。第四,不受谄谀,如《三国志》卷40《李严传》注引《亮集》:
严与亮书,劝亮宜受九锡,进爵称王。亮答书曰:“吾与足下相知久矣,可不复相解!……吾本东方下士,误用于先帝,位极人臣,禄赐百亿,今讨贼未效,知己未答,而方宠秦晋,坐自贵大,非其义也”。
第五,虚心纳谏,如《三国志》卷39《董和传》载:
亮后为丞相,教与群下曰:“夫参署者,集众思,广忠益也。若远小嫌,难相违复,旷阙损矣。违复而得中,犹弃弊�而获珠玉。然人心苦不能尽,惟徐元直处兹不惑。又董幼宰参署七年,事有不至,至于十反,来相启告。苟能慕元直之十一,幼宰之殷勤,有忠于国,则亮可少过矣”。又曰:“昔初交州平,屡闻得失,后交元直,勤见启诲。前参事于幼宰,每言则尽,后从事于伟度,数有谏止;虽姿性鄙暗,不能悉纳,然与此四子终始好合,亦足以明其不疑于直言也”。
诸葛亮诸如以上的品质作风,无疑在政治上产生了极其良好的作用和影响。
蜀汉的政治,在诸葛亮的统治下,不但较刘璋时代大有起色,就是与同时的魏、吴两国相比较,也要好一些。正因为如此,所以吴臣张温使蜀回去以后,曾赞美蜀政,以致引起了孙权的忌恨。当时魏国有才智的大臣刘晔、贾诩也说诸葛亮善治国。陈寿在《亮传》反复称颂诸葛亮治蜀的政绩,说得好似尽善尽妥,而陈寿对魏、吴两国的统治者则未有若此称述。诸葛亮死后,蜀汉的人民思念他,几十年不曾稍减,陈寿、袁准都说如西周人民之思念召公,可见诸葛亮之受人歌颂,在当时已经达到如是高度,若不是亮的政治措施能够符合人们的某些愿望和利益,岂能如此?至于诸葛亮在经济方面,也有很多重要成绩,此将在论述蜀国经济时再谈。
总之,诸葛亮德才兼备,其治蜀政绩是历史上罕见的。他的为政行事,固然也是代表地主阶级的利益,但对蜀国人民也有一定程度的益处,有些地方还可供后世借鉴。所以我们说:诸葛亮确实是我国古代一位卓越的政治家。

司马懿,字仲达,河内温县(今河南温县西)人,世族出身,祖先历任显职,父防曾为京兆尹。曹操少时所以能为洛阳北部尉,就是由于京兆尹司马防的推荐。司马懿长兄司马朗和懿都受到曹操的辟用。《晋书》卷1《宣帝纪》称懿原来“不欲屈节曹氏”。这是司马氏自行润饰之词,司马懿和一些世族官僚一样,都是称说天命,劝曹操父子代汉的鼓动者。在曹操时,司马懿尚未受到大用。曹丕为魏太子时,懿为丕中庶子,懿与陈群、吴质、朱铄号称太子“四友”。史称懿“每与大谋,辄有奇策。”所谓“奇策”,无非是给曹丕出主意,使丕保住太子宝座而已。因此,曹丕为帝后,对懿极为“信重”,给以领兵大权。丕临死,令曹真、曹休、陈群与懿“并受顾命”辅曹睿。以上四人,曹真、曹休是曹氏宗族,名次在前。陈群系“文人诸生”、“从容之士”,官位稍在司马懿之上,但未曾实际带兵战斗。论老谋深算,文武俱备,应属司马懿。曹休、曹真相继死去后,司马懿遂成为曹魏第一统兵大将。幼主曹芳即位,曹爽与懿共同辅政。
过去许多史家认为曹爽与司马懿的斗争是代表庶族地主与世族地主两个阶层的斗争,这种说法是不太确切的。曹爽是魏大司马曹真的儿子、曹操的侄孙。曹氏自曹腾兄弟以来就累世富贵,曹仁祖褒颍川太守,父炽侍中;曹洪伯父鼎尚书令;曹休祖吴郡太守;曹操及其子孙多有文才,曹魏亲族曹氏和夏侯氏也多具有高度的封建文化水平,再加上他们是皇族,所以早已跻入世族之林。假若曹魏统治者不是首先代表世族的利益,那末,世族地主之所以乐于拥护曹操,曹魏统治者之所以屡次给世族地主以政治特权,都该作何解释呢?《三国志》卷9《夏侯玄传》:
玄……少知名,弱冠为散骑黄门侍郎。尝进见,与皇后弟毛曾并坐,玄耻之,不悦,形之于色,明帝恨之。
可见夏侯玄早已以名士世族自居,而不屑与出身于寒门的新贵族并肩共坐。和曹爽同时被司马懿杀害的曹爽派首要分子也多是权门大族出身。如何晏,是汉大将军何进之孙,其母被曹操霸占后,何晏亦为操“收养”,“见宠如公子”,并“尚主”。显然是紧紧靠拢于曹氏皇族的人物;邓飏,是东汉开国元勋邓禹之后;丁谧,父斐,为曹操“典军校尉、总摄内外”;毕轨,父“建安中为典农校尉”。桓范,“世为冠族”。曹爽派这几个主要人物,只有桓范年高资深,然而他与曹爽的关系并“不甚亲”,其余何晏、邓飏、丁谧、毕轨都是少年公子。他们虽有高度的文化修养,但只利用他们的知识“修浮华,合虚誉“。曹睿时,这些浮华少年都被抑黜。及曹爽秉政,“乃复进叙,任为腹心”。这些少年,生于富贵之家,没有领受过农民起义的教训,充满骄奢淫佚,不切实际的气息。史言邓飏“为人好货”;毕轨“在并州,名为骄豪”;何晏“性自喜,动静粉白不去手,行步顾影”。他们秉权之时,还搜刮土地财物,如史云“晏等专政,共分割洛阳、野王典农部桑田数百顷,及坏汤沐地以为产业,承势窃取官物,因缘求欲州郡。”至于曹爽,如前所述“饮食衣服,拟于乘舆,尚方珍玩,充牣其家”,“作窟室,绮疏四周,数与其党何晏等纵酒其中。”如果说这些人代表什么比较先进的庶族地主,是难以令人理解的。确切地说,曹爽等人是代表腐化已深的曹氏皇族和世族地主中的浮华派。
再看司马懿一派。这派包括高柔、刘放、孙资、孙礼、王观、卢毓、钟毓、傅嘏等,他们多系曹魏元老,对曹魏经济、政治事业,多作过一定贡献,言行措施比较切合实际。如前所述,曹爽等人是代表腐化已深的曹魏皇族和世族地主中的浮华派,司马懿则是代表从曹操以来世族地主中的事功派。后者工作与作风比较有魄力,行政效能较高,其所以能取得胜利,并非偶然。
首先司马懿对于农业生产比较注意。曹操把汉献帝迁到许都后所兴办的屯田,主要是民屯,至于大规模的军士屯田,则是由于司马懿的倡议而创办的。由于军屯的兴办,大大减轻了政府对军粮的供应,所以我们说继承执行曹操的屯田政策的是司马懿,而不是曹氏子孙,这些事后面再论。
在政治上,司马氏父子比曹爽兄弟也有较好的作为。《晋书》卷1《宣帝纪》言:“魏明帝好修宫室,制度靡丽,百姓苦之,帝自辽东还,役者犹万余人,雕玩之物,动以千计,至是皆奏罢之,节用务农,天下欣赖。”《三国志》卷9《夏侯尚传》裴注引《魏略》亦言:“护军总统诸将,任主武官选举,前后当此官者,不能止货赂……及景王(司马师)之代玄,整顿法令,人莫犯者”。从史书上看,当司马懿及其子司马师、司马昭相继专揽魏政期间,没有什么扰民虐政,虽然是由于司马氏企图篡夺曹魏政权,不能不采取一些收买人心的措施,但较之曹睿的大兴土木,扰民伤财,总是大有区别的。另外,司马懿也并非只倚重世族,他提拔了一些出身低贱但有实际能力的年轻人担任军政要职。例如原来曾“为襄城典农部民”及“御隶”的邓艾和石苞,都由于司马懿的赏识和拔擢而成为对蜀吴作战有功的大将;又如与邓艾为“州里时辈”的州泰,被司马懿提拔得如此之快,以致被钟繇嘲笑为“乞儿乘小车,一何驶乎?”可见司马懿很能擢用一些才智之士。反过来看看身为皇族兼首辅的曹爽,到底提拔了那些真正有能力的“庶族”呢?他所依靠与重用的,还不是像何晏、邓飏那班著名的浮华哥儿们吗?所以在两派斗争中,除了司马懿的少数政敌以外,大多数朝臣都愿意选择司马懿。司马懿对曹爽的胜利决非只靠阴谋。司马懿的政敌王淩之弟王广曾说:
今曹爽以骄奢失民,何平叔虚而不治,丁、毕、桓、邓虽并有宿望,皆专竞于世。……故虽势倾四海,声震天下,同日斩戮,名士减半,而百姓安之,莫之或哀,失民故也。今懿……擢用贤能,广树胜己,修先朝之政令(继曹操时之崇尚事功政策),副众心之所求。爽之所以为恶者,彼莫不必改,夙夜匪懈,以恤民为先。
当后来司马昭兴兵伐蜀的时候,吴国的张悌也说:
曹操虽功盖中夏,民畏其威而不怀其德也。丕、睿承之,刑繁役重,东西驱驰,无有宁岁。司马氏父子累有大功,除其烦苛,而布其平惠,为之谋主,而救其疾苦,民心归之亦已久矣。故淮南三叛,而腹心不扰;曹髦之死四方不动。任贤使能,各尽其心,其本根固矣,奸计立矣。
司马氏之所以能够灭蜀、代魏、吞吴,完成统一中国的事业,正是由于司马氏比魏、蜀、吴三国的统治者有作为,行政效能也较高的缘故。


诸葛亮在真实的历史上地位究竟怎样,和小说中有什么差别?
诸葛亮在托孤之前只是后勤官?很多人说诸葛亮在刘备托孤之前,地位不高,并且只求负责后勤,从未参与过军事。然而事实真的如此吗?【亮与张飞、赵云等率众溯江,分定郡县,与先主共围成都。——三国志】三国志记载诸葛亮是参与过成都之战的,并非毫无带兵经验。而且,兵马未动,粮草先行。...

为什么诸葛亮不去投效强大的曹操而投效刘备
三国志记载,诸葛亮在隆中时经常把自己比作古代著名宰相管仲和著名将领乐毅,对此,邻居们都一笑了之。但是,他的朋友徐庶和崔州平等人相信,诸葛亮确实是一位天才。有这种眼光的还有两位长者——庞德公和司马徽。这两位都是诸葛亮的老师,也是当时名震荆州的学术领袖。他们的学生有很多,其中才智超群者不乏其人,但两位...

晋朝陈寿《三国志·蜀志》(诸葛亮之为相国也,抚百姓,示仪轨,约官职...
原文如下:诸葛亮之为相国也,抚百姓,示仪轨,约官职,从权制, 开诚心,布公道;尽忠益时者虽仇必赏,犯法怠慢者虽亲必罚,服罪输情者虽重必释,游辞巧饰者虽轻必戮;善无微而不赏,恶无纤而不贬;庶事精炼,物理其本,循名责实,虚伪不齿;终于邦域之内,咸畏而爱之,刑政虽峻而无怨...

历史上的曹操诸葛亮是什么样的人?
下面对诸葛亮的一生作一个简单评价。 1、在内政方面,诸葛亮绝对是个不世出的大才。 《三国志》记载:诸葛亮之为相国也,抚百姓,示仪轨,约官职,从权制,开诚心,布公道;尽忠益时者虽仇必赏,犯法怠慢者虽亲必罚,服罪输情者虽重必释,游辞巧饰者虽轻必戮;善无微而不赏,恶无纤而不贬;庶事精练,物理其本,...

求三国志中前十名军师,猛将,还要原因
三国十大军师:评选标准:智商高、功绩高、地位高、名声高。1、诸葛亮。陈寿在三国志给予诸葛亮评价极高,而裴松之为三国志做的注里,诸葛亮评价更高。诸葛亮军事上的短处在于不善奇谋,也就是说邓艾偷渡阴平之类的奇袭,诸葛亮绝对不会去干。但是论治军治国,诸葛都是一流。三国志记载,诸葛亮死后...

诸葛亮临死前为何喊:“庞德公救我”,庞德公是何方神圣?
庞德公是隐居在襄阳的一位隐士,他是诸葛亮二姐夫的父亲,论辈分诸葛亮应该喊他一声伯父。其实他就是诸葛亮的师傅,诸葛亮平生所学都来自于庞德公。三国志记载诸葛亮每次去见庞德公的时候都会毕恭毕敬,在庞德公的床边聆听他的教诲。庞德公教育了一大批人才,也成就了一番事业。他与诸葛亮,庞统等人都...

《三国》中,诸葛亮是否真的足智多谋呢?
提到诸葛亮,我们都很熟悉,往往在我们心中的形象就是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的这种感觉。那么,有人就会有疑问,他真的这么足智多谋吗?其实在《三国》中,诸葛亮是真的很足智多谋,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诸葛亮草船借箭。聪明的诸葛亮遭到周瑜的妒忌,在一次酒宴上,周瑜让诸葛亮在几天...

诸葛亮小传
早年随叔父诸葛玄到荆州,诸葛玄死后,诸葛亮就在襄阳隆中隐居。后刘备三顾茅庐请出诸葛亮,联孙抗曹,于赤壁之战大败曹军。形成三国鼎足之势,又夺占荆州。建安十六年(211年),攻取益州。继又击败曹军,夺得汉中。蜀章武元年(221年),刘备在成都建立蜀汉政权,诸葛亮被任命为丞相,主持朝政。蜀后主...

诸葛亮北伐正史和演义有什么区别?北伐哪些事迹是虚构的?
这场并没有和演义中所对应的战役,如果按次序算,对应第四次,那么这两场战役则是完全不同的两场,正史中记载的是诸葛亮派陈式的进攻战役,而演义中说的则是一场诸葛亮利用天时地利打出的一场漂亮的防守反击战,没有什么可比性。之后是正史上的第四次,《三国志•诸葛亮传》记载如下:九年,...

“诸葛亮舌战群儒”在历史上究竟有没有发生呢?
一个才智过人、临危不乱,忠君的诸葛亮形象跃然纸上!他在众多谋士之前临危不乱,用睿智而又不伤和气的语言绝地反击,让自己处于相对有利的位置,诸葛亮真不愧是“智绝”。真实历史中的出使东吴 根据《三国志》记载,诸葛亮一生只有过次出使东吴的经历。建安13年,曹操攻打荆州取得胜利后,...

潢川县15825483013: 三国时期,诸葛亮与司马懿,哪个更厉害? -
之苇痔疾: 当然是诸葛亮了. 1、三国演义中诸葛亮最厉害,这不用说了. 2、(1)正史中,诸葛亮是攻者,司马懿防守,攻难防易,而且司马懿没占到什么便宜,诸葛亮过于谨慎,才没取得较大的胜利.(2)试问,司马懿主动攻蜀国来打诸葛亮吗?没有,证明司马懿自知不是诸葛亮对手,而诸葛亮死后,杨仪杀了魏延,司马懿才请求攻击蜀国,证明司马懿也有攻击蜀国的想法,而只是诸葛亮在时他不敢而已. 3、司马懿的外界优势都比诸葛亮好,如兵力,武将,经济,等等.却没对诸葛亮打下什么漂亮的仗,他的本事勉强算个能防住诸葛亮(并依靠的是自己的外界优势).

潢川县15825483013: 三国志里面的诸葛亮和司马懿谁厉害 -
之苇痔疾: 如果是三国志的历史事件,诸葛亮稍胜司马懿,因为一开始和诸葛亮对线的是曹真.张合破马谡于街亭.是张合的功劳.第二次北伐撤退的时候斩了王双,到第四次北伐的时候才是司马懿和诸葛亮对阵.三国志中没有记载.资治通鉴是诸葛亮破...

潢川县15825483013: 诸葛亮和司马懿谁大?相差几岁? -
之苇痔疾: 司马懿179年出生,诸葛亮181年出生,所以司马懿比诸葛亮大两岁. 关于诸葛亮的年龄,大家似乎有好多误会,总认为他岁数很大,大过好多人,其实并不是这样. 周瑜175年出生,比诸葛亮大六岁; 刘备161年出生,比诸葛亮大二十岁; 曹操155年出生,比诸葛亮大二十六岁; 孙权182年出生,比诸葛亮小一岁; 汉献帝刘协181年出生,与诸葛亮同岁.

潢川县15825483013: 三国志里面的诸葛亮和司马懿谁厉害 -
之苇痔疾: 畏蜀如虎【汉晋春秋】,遗其巾帼【魏氏春秋+汉晋春秋+晋书】,卤城之战【汉晋春秋,陈寿三国志有暗线,只是不敢明写】,上邽割麦【汉晋春秋+晋书,陈寿三国志上提到了司马懿上邽一带缺粮,又是暗线】,死诸葛走生仲达【汉晋春秋+晋书】. 以上史料记载充分说明司马懿的水平就是被诸葛亮吊打的份,另外三国志没有司马懿,因为他是晋太祖......

潢川县15825483013: 司马懿和诸葛亮谁更厉害? -
之苇痔疾: 就结果而言,是司马懿.曾经有个说法,诸葛亮不出仕曹操,是因为他知道他在曹操面前发挥不了什么大作用.事实上,三国志里面对任何事情和人物的描写都是倾向于蜀国的,因为作者认为蜀汉才是汉室的延续,而曹操一干人等不过是篡位的汉贼.所以,后来司马家族甚至篡夺了天下,司马懿于诸葛亮,谁是赢家这当然不难看出来了.

潢川县15825483013: 在《三国志》中、历史上司马懿、诸葛亮谁更技高一筹?
之苇痔疾: 在《三国志》中历史上,当然是诸葛亮更技高一筹.

潢川县15825483013: 诸葛亮比司马懿究竟谁强 -
之苇痔疾: 用人诸葛亮还是有用马谡的败笔.司马懿却没有. 至于智谋差不多两人. 但司马懿可以算文武全才吧.虽然武力不大突出,但也比孔明好的多. 不过孔明对阵法,弩兵的研究远远超过司马懿.据说司马懿看过孔明留下的营地后叹道:天下奇才.连弩我不用多说了吧.但这些也是因为所处的环境决定的,蜀国不可能拥有像魏国那样强大的骑兵,步兵,只有靠阵法抵御骑兵的冲击,靠强弩抵御步兵.特注:别给我说空城计!那骗小孩的.罗贯中乱写.明明是曹操耍吕布的,却被搬到这里.你们也用脑子想想,司马懿有那么笨么?派一队兵进去不行?就算有埋伏也可以尝试下再扯啊.

潢川县15825483013: 司马懿和诸葛亮到底谁之高一筹 -
之苇痔疾: 无疑是诸葛亮, 三国时期最聪明的人 很多人现在都说其实三国志里司马懿比诸葛亮个智高一筹 那是胡说八道、“死诸葛吓死活司马”这个典故是三国志里的, 还有诸葛亮已经把司马懿逼入绝境了, 只是天不作美而已、一切都是因果定数 诸葛亮连去世了之后都能算出司马懿的想法 这个需要你自己去判断了, 个人观点:诸葛亮

潢川县15825483013: 三国历史上司马懿和诸葛亮谁更厉害?历史上他们有过哪些对决?谁胜的多? -
之苇痔疾: 到诸葛亮出祁山伐魏,由于事出突然,形势对蜀国非常有利,魏国方面无法无人能敌,才迫不得已重新起用司马懿的——从此以后司马懿才正式和诸葛亮互相对持,但总观各次对持交兵:步步为营,各自出兵阵地战的话,就诸葛亮有利;坚守不...

潢川县15825483013: 司马懿和诸葛亮谁更厉害些 -
之苇痔疾: 我个人认为诸葛亮比较厉害,但三国演义三分虚构,七分真实.其实在真正的历史上,诸葛亮并无奇谋.陈寿说诸葛亮“奇谋为短”是史实,据三国志记载,火烧新野是虚构的,火烧博望是刘备之功,赤壁之战是周瑜智慧的,草船借箭是孙权所...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